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甄权及其对针灸学发展的贡献 被引量:4
1
作者 庆慧 宋红湘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565-566,共2页
本文通过史书和唐宋时期医籍中的文献记载,论述了甄权的生平及其对针灸学发展的贡献。
关键词 针灸师 针灸学 历史 甄权
下载PDF
甄权《针方》和《明堂人形图》考辨 被引量:3
2
作者 韩锺 李鼎 《上海针灸杂志》 1989年第3期35-37,共3页
甄权(公元540~643年),是我国唐代初期著名医学家,针灸学家。根据史册著录,甄权曾经撰著有《针经抄》三卷,《针方》一卷,《明堂人形图》一卷。《针经抄》系就古代《针经》所作的改编或节录,旨在阐明针灸的理论;《针方》和《明堂人形图... 甄权(公元540~643年),是我国唐代初期著名医学家,针灸学家。根据史册著录,甄权曾经撰著有《针经抄》三卷,《针方》一卷,《明堂人形图》一卷。《针经抄》系就古代《针经》所作的改编或节录,旨在阐明针灸的理论;《针方》和《明堂人形图》则是关于针灸经穴方面的著作。可惜的是,甄权的这些书都没有能够保存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方 明堂人形图 针炙理论 甄权
下载PDF
略论甄权在针灸学上的贡献
3
作者 郭义 石琢莹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0年第2期10-11,18,共3页
唐代医家甄权(约540—643年),许州扶沟人(今河南省扶沟县)。以其母病与弟立言共研歧黄,终成一代名医。曾官为秘书省正字,后称疾免。甄权医术高超,养生有方,年逾百岁而犹有壮容,唐太宗曾亲幸其舍,求其养生之道,“视饮食,访逮其书,(?)朝... 唐代医家甄权(约540—643年),许州扶沟人(今河南省扶沟县)。以其母病与弟立言共研歧黄,终成一代名医。曾官为秘书省正字,后称疾免。甄权医术高超,养生有方,年逾百岁而犹有壮容,唐太宗曾亲幸其舍,求其养生之道,“视饮食,访逮其书,(?)朝散大夫,赐几丈衣服。”(《新唐书·甄权传》)足见其医名之高,影响之大。甄氏医学造诣精深,尤长于针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甄权 壮容 歧黄 明堂人形图 造诣精深 朝散大夫 资生经 甄氏 《甲乙经》 明堂图
下载PDF
甄权针灸著述考佚
4
作者 黄幼民 《针灸学报》 1991年第2期48-49,共2页
甄权是初唐时期著名的针灸医家,对他精湛的针术,医书、史书均有记载。如《千金翼方》云:“安康公李袭兴(按:《新唐书》作“李袭誉”)称武德中出镇潞州……时有深州刺史成君绰忽患颈肿如数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已三日矣。以状告余,余屈... 甄权是初唐时期著名的针灸医家,对他精湛的针术,医书、史书均有记载。如《千金翼方》云:“安康公李袭兴(按:《新唐书》作“李袭誉”)称武德中出镇潞州……时有深州刺史成君绰忽患颈肿如数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已三日矣。以状告余,余屈权救之,针其手次指之端(相当于“商阳”穴,而《铜人经》于“少商”穴下引录此文,后世针灸书咸从之,误也,考证从略)如食顷,气息即通,明日饮噉如故”。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甄权编撰的针灸著作有:《针经钞》三卷、《针方》一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甄权 针经钞 针方 针炙学 著作
下载PDF
隋唐兄弟名医——甄权与甄立言
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第2期125-125,共1页
甄权,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七年(54t年),卒于唐贞观十七年(643年)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人,因母病,与弟甄立言,精究医术,专习方书,遂为名医。甄权于针灸术造诣尤深,兼通药治,一生行医,活人众多。隋开皇初(581年)曾为秘书... 甄权,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七年(54t年),卒于唐贞观十七年(643年)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人,因母病,与弟甄立言,精究医术,专习方书,遂为名医。甄权于针灸术造诣尤深,兼通药治,一生行医,活人众多。隋开皇初(581年)曾为秘书省正字,后称病辞职。甄权通颐养之术,提出吐故纳新可使肺气清肃,是健身延年的有效方法;并主张饮食不必甘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甄权 立言 名医 隋唐 吐故纳新 针灸术
下载PDF
甄权著脉经
6
作者 王雪之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4年第8期58-59,共2页
甄权是一代针灸巨擘,他不仅医术娴熟,还精通养生之道,主张饮食清素可使胃气调和,精气增长。《旧唐书·甄权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刺史库狄岭患有肩痛,无力拉弓射箭,请了很多医生治疗,都毫无效果。甄权为他诊视后说,这种病只... 甄权是一代针灸巨擘,他不仅医术娴熟,还精通养生之道,主张饮食清素可使胃气调和,精气增长。《旧唐书·甄权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刺史库狄岭患有肩痛,无力拉弓射箭,请了很多医生治疗,都毫无效果。甄权为他诊视后说,这种病只需扎针一次即能痊愈。甄权让库狄岭手持弓箭对准靶心,然后针刺其肩穴,接着马上让他张弓,库狄岭居然毫无阻碍地应声将箭射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甄权 明堂人形图 李袭誉 弓射 旧唐书 唐太宗李世民 清素 史库 经络腧穴理论 《针灸甲乙经》
下载PDF
唐代甄权《明堂人形图》与官修《明堂针灸图》考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雪苔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14-216,共3页
重新解读《千金翼方》卷二十六所记唐初甄权修明堂及其后官修明堂的经过 ,参以两《唐书》进行考证 ,得知甄权《明堂人形图》完成于武德四年 (6 2 1)以前 ,而官修明堂则完成于贞观二年(6 2 8)或四年 (6 30 )。官修明堂的主持人既非甄权 ... 重新解读《千金翼方》卷二十六所记唐初甄权修明堂及其后官修明堂的经过 ,参以两《唐书》进行考证 ,得知甄权《明堂人形图》完成于武德四年 (6 2 1)以前 ,而官修明堂则完成于贞观二年(6 2 8)或四年 (6 30 )。官修明堂的主持人既非甄权 ,也非孙思邈 ,而是时任少府监的李袭誉 ,甄权则在学术上起了主导作用。官修明堂图的名称当为《明堂针灸图》 ,它是在《明堂人形图》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甄权 《明堂人形图》 《明堂针灸图》 考证
原文传递
“药性论”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尚志钧 《中成药》 CAS 1985年第6期45-46,共2页
《本草纲目》历代诸家本草,载有《药性论》,题甄权著,并言甄权仕隋,至唐太宗时,年已一百廿岁。宋代掌禹锡《补注所引书传》云:“《药性论》不著撰人名氏。”今人范行准《两汉三国南北朝隋唐医方简录》云:“《药性论》五代后周孟贯著。... 《本草纲目》历代诸家本草,载有《药性论》,题甄权著,并言甄权仕隋,至唐太宗时,年已一百廿岁。宋代掌禹锡《补注所引书传》云:“《药性论》不著撰人名氏。”今人范行准《两汉三国南北朝隋唐医方简录》云:“《药性论》五代后周孟贯著。”由于《本草纲目》是权威性巨著,流传广,引用的人多,所以长期以来,一般人都认为《药性论》是隋末唐初甄权所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性论 孟贯 出处 本草 《证类本草》 甄权 《本草纲目》 骨碎补 申姜 补阳药 补骨脂 补气药 麻黄根 苏子 《别录》 掌禹锡 畏恶
下载PDF
肩周炎要穴——肩髃穴 被引量:1
9
作者 苏国宏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第5期46-47,共2页
据说在隋唐时期,鲁州的刺史库狄嵚患了风痹症,痛苦难忍,两手不能随意活动,更不能拉弓射箭,请了许多医生医治,都没能见效。甄权(541年—643年,唐代医家,擅长针灸。)在仔细诊查病情后,对库狄嵚说,你只管拿起弓箭,对准箭靶,只须一针,保... 据说在隋唐时期,鲁州的刺史库狄嵚患了风痹症,痛苦难忍,两手不能随意活动,更不能拉弓射箭,请了许多医生医治,都没能见效。甄权(541年—643年,唐代医家,擅长针灸。)在仔细诊查病情后,对库狄嵚说,你只管拿起弓箭,对准箭靶,只须一针,保你应时能射。于是库狄嵚就按照他的指导摆好射箭的姿势,甄权随即在库狄嵚肩部施一针,果然针到病除,挽弓一射,正中靶心,众人喝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髃穴 甄权 弓射 风痹症 施针 手阳明大肠经 阳跷 交会穴 三针 鲁州
下载PDF
谈谈决明子的肝肾毒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燕菁 《家庭中医药》 2021年第4期74-76,共3页
中药决明子是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因其有明目的功效而得名,位列历史上使用最早的眼科药。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决明子治青肓、目淫、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说明它对于各种眼疾都有显著的疗效,... 中药决明子是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因其有明目的功效而得名,位列历史上使用最早的眼科药。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决明子治青肓、目淫、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说明它对于各种眼疾都有显著的疗效,并将其列为上品。唐代医学家甄权说:"每日取一匙挼净,空心吞之,百日后,夜见物光。"清代名医黄宫绣盛赞决明子为"治目收泪要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名医 小决明 白膜 黄宫绣 甄权 决明子 肝肾毒性 《神农本草经》
下载PDF
蜂蜜美容养颜DIY
11
作者 李莉颖 《绿色中国》 2007年第6X期110-112,共3页
蜂蜜,理想的天然美容剂。其美容功效一直是被公认的,早在1700年,我国女子已开始用蜂蜜护肤美容。晋代郭璞在《蜜蜂赋》中记载“灵蛾御之以艳颜”,即指晋代女子直接用天然蜂蜜抹面;南北朝百岁名医甄权在《药性论》中也有记载“蜂蜜常服... 蜂蜜,理想的天然美容剂。其美容功效一直是被公认的,早在1700年,我国女子已开始用蜂蜜护肤美容。晋代郭璞在《蜜蜂赋》中记载“灵蛾御之以艳颜”,即指晋代女子直接用天然蜂蜜抹面;南北朝百岁名医甄权在《药性论》中也有记载“蜂蜜常服面如花红”,即多吃蜂蜜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又能润泽肌肤,使肌肤柔软、洁白、细腻,尤其是在气候干燥的季节里,还可以防止皮肤皲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容养颜 DIY 护肤美容 皮肤皲裂 药性论 甄权 油性皮肤 美容功效 珍珠粉 杏仁粉
下载PDF
日用中药常识(十)
12
作者 朱颜 《中国医刊》 CAS 1956年第1期44-48,共5页
第六章解热药解热药是使异常升高的体温降低到正常的药物。其解热作用不外为抑制产热机能或兴奋散热机能,尤以后者为最重要。而散热的主要路线为出汗,所以有许多解热药常伴有发汗作用,同理,有许多能引起发汗的药物也能使不正常的体温降... 第六章解热药解热药是使异常升高的体温降低到正常的药物。其解热作用不外为抑制产热机能或兴奋散热机能,尤以后者为最重要。而散热的主要路线为出汗,所以有许多解热药常伴有发汗作用,同理,有许多能引起发汗的药物也能使不正常的体温降低,但中药解热药的作用机制,大都没有研究清楚,就目前所知,有许多有解热作用的中药还有一定的抗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石膏 硫酸钙 煎服 小便不利 大明本草 甄权
下载PDF
中药“国老”说甘草
13
作者 傅维康 《家庭用药》 2022年第11期40-40,共1页
“国老”一词,最早见载于两千余年前的《周礼》,主要是指国家重臣,也指告老退职的国君以下三个等级的官员(卿、大夫、士)。中药中也有一味“国老”,那就是甘草。“国老”之名由何来甘草何以被尊称为“国老”?公元6世纪,南北朝时期名医... “国老”一词,最早见载于两千余年前的《周礼》,主要是指国家重臣,也指告老退职的国君以下三个等级的官员(卿、大夫、士)。中药中也有一味“国老”,那就是甘草。“国老”之名由何来甘草何以被尊称为“国老”?公元6世纪,南北朝时期名医陶弘景辑录前人《名医别录》记述,甘草“最为众药之主……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唐代名医甄权(约公元541-643年)说甘草“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别录》 陶弘景 甄权 名医 南北朝时期 《周礼》 甘草 中药
原文传递
前景广阔:富硒桑黄的药用价值初探
14
作者 李新久 《医食参考》 2020年第10期37-37,共1页
桑黄是一种寄生在桑树上的非常珍稀的药用真菌,多年生,子实体为木质,菌盖呈扁半球形或马蹄形,色泽呈褐色、暗灰色或黑色,菌肉呈深咖啡色。在中国东北、华北、云南等地多有分布。作为一味中药,桑黄始载于唐代甄权所著的《药性论》。在现... 桑黄是一种寄生在桑树上的非常珍稀的药用真菌,多年生,子实体为木质,菌盖呈扁半球形或马蹄形,色泽呈褐色、暗灰色或黑色,菌肉呈深咖啡色。在中国东北、华北、云南等地多有分布。作为一味中药,桑黄始载于唐代甄权所著的《药性论》。在现代中药著作《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也都有收录,并详细记录了成分、药理和复方。据《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桑黄可"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主治淋病,崩漏带下,癥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 药性论 软坚 崩漏 脾虚泄泻 甄权 桑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