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拉唑嗪:通过调节磷酸甘油酸酯激酶1防治帕金森病
1
作者 付余 聂昊 +1 位作者 毛如雪 郑凯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4期242-246,共5页
特拉唑嗪(terazosin,TZ)作为哌唑嗪的衍生物,是长效选择性α1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因其水溶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于高血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近期研究发现,TZ在特定剂量范围时能激活细胞内的磷酸甘油酸酯激酶... 特拉唑嗪(terazosin,TZ)作为哌唑嗪的衍生物,是长效选择性α1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因其水溶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于高血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近期研究发现,TZ在特定剂量范围时能激活细胞内的磷酸甘油酸酯激酶1(Phosphoglycerate kinase1,Pgk1)保护神经细胞、防治帕金森病,该作用可能与其通过激活Pgk1改善细胞能量代谢、提高细胞内三磷酸腺苷浓度和激活热休克蛋白90相关。这提示特拉唑嗪类药物新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将就TZ新发现的药理机制和潜在的临床运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并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拉唑嗪 帕金森病 磷酸甘油酸酯激酶1
下载PDF
过渡金属改性氮掺杂多孔碳负载Pt催化甘油氧化制备甘油酸
2
作者 柯义虎 朱春梅 +2 位作者 李景云 刘海 袁红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23年第2期29-40,共12页
将不同过渡金属掺杂到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中后,通过高温煅烧得到过渡金属改性氮掺杂多孔碳材料(M@NHC),然后通过胶体沉积法生成Pt/M@NHC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用作催化剂将甘油氧化成甘油酸。研究表明:过渡金属的种类对甘油的转化率和甘... 将不同过渡金属掺杂到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中后,通过高温煅烧得到过渡金属改性氮掺杂多孔碳材料(M@NHC),然后通过胶体沉积法生成Pt/M@NHC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用作催化剂将甘油氧化成甘油酸。研究表明:过渡金属的种类对甘油的转化率和甘油酸的选择性有较大影响,其中Ni掺杂的Pt/Ni@NHC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佳。结合N_(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CO_(2)程序升温脱附等表征发现:Ni的加入既影响Pt表面电子结构,还能凭借Ni-Pt金属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Pt的抗氧化能力;表面N原子的掺杂会增加Pt和吸附氧表面的电子使分子氧快速活化并且产生更多的活性位点。此外,Pt/Ni@NHC催化剂中Pt纳米颗粒在所有催化剂中颗粒最小,有利于催化性能的提高。对Pt/Ni@NHC在不同制备条件下所得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考察发现:当Ni负载量为3%,在载体煅烧温度800℃,反应压力1 MPa,反应时间6 h的条件下制备的Pt/Ni@NHC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此时甘油的转化率为63%,甘油酸选择性为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甘油酸 催化 氧化 负载PT催化剂
下载PDF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和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3
作者 于文文 李舒展 +2 位作者 王敏 任秀宝 孙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62-867,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PGAM1对CR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3月至2008年11月间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30例CRC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及临床...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PGAM1对CR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3月至2008年11月间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30例CRC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RC组织中PGAM1蛋白的表达,分析PGAM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PGAM1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的OS、PFS来评价PGAM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RNA干扰技术分别将si-PGAM1及si-NC质粒转染至HCT-116和SW480细胞,WB法检测转染细胞中PGAM1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敲低PGAM1对CR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30例CRC组织中PGAM1阳性染色定位于CRC细胞的细胞质,其中33.3%(10/30例)呈高表达。虽然PGAM1高表达与CRC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TNM分期无关(均P>0.05),但是PGAM1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相比其OS、PFS显著缩短。在CRC细胞中敲低PGAM1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CRC组织中PGAM1呈高表达,PGAM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敲低PGAM1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提示PGAM1可能是CRC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 结直肠癌 HCT-116细胞 SW480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预后
原文传递
N_(2)等离子体活化增强镍铁-甘油酸微球的析氧性能
4
作者 史静怡 严萍 遇鑫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4-1204,共11页
析氧反应是一个涉及4个质子/电子的反应,动力学缓慢,急需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析氧反应电催化剂。金属-甘油酸配位化合物因具有纳米结构易于合成、组分易于调控等特点,被广泛用作模板合成金属氧化物、磷化物和硫化物等析氧反应催化剂。但... 析氧反应是一个涉及4个质子/电子的反应,动力学缓慢,急需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析氧反应电催化剂。金属-甘油酸配位化合物因具有纳米结构易于合成、组分易于调控等特点,被广泛用作模板合成金属氧化物、磷化物和硫化物等析氧反应催化剂。但这些催化剂的合成通常需要较高的温度、较长的反应时间或使用有毒的磷源、硫源等。目前,仍然缺乏一种低温、环境友好和快速的方式将金属-甘油酸配位化合物转变为高效析氧反应催化剂。采用N_(2)等离子体活化镍铁-甘油酸微球(NiFe-Gly),使其在低温下快速转化为含有镍单质、氮化镍和少量铁物种的中空微球(P-NiFe-Gly)。由于其组分和结构上的优势,P-NiFe-Gly展现出优异的析氧反应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的过电位仅为230 mV,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研究表明,等离子体活化能够促进P-NiFe-Gly更快速地产生活性物种NiOOH,进而提升析氧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铁-甘油酸 等离子体 析氧反应 镍单质 氮化镍
下载PDF
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磷酸甘油酸酯激酶1和重度子痫前期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赵琰 韩雯雯 +1 位作者 赵琳 孔兵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32期147-150,共4页
目的: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磷酸甘油酸酯激酶1(PGK1)和重度子痫前期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山东省妇幼保健院规律产检的72例子痫前期孕妇作为观察组,将观察组中3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纳入重度组(... 目的: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磷酸甘油酸酯激酶1(PGK1)和重度子痫前期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山东省妇幼保健院规律产检的72例子痫前期孕妇作为观察组,将观察组中3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纳入重度组(孕20周后舒张压≥110 mmHg或收缩压≥160 mmHg或尿蛋白≥2.0 g/24 h,1 mmHg=0.133 kPa),将剩余37例患者纳入轻度组;另选择40例健康孕妇纳入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检测三组的PGK1及糖脂代谢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PGK1表达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抵抗素、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内脂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及PGK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抵抗素、TC、FPG、FINS、内脂素、HbA1c、TG及PGK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抵抗素、TC、FPG、FINS、内脂素、HbA1c、TG及PGK1表达升高是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孕妇PGK1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呈正相关(r=0.654,P<0.001)。结论:孕妇发生子痫前期时糖代谢紊乱,PGK1表达异常,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PGK1呈增高趋势,PGK1表达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代谢 磷酸甘油酸酯激酶1 子痫前期 相关性
下载PDF
六次甲基双脱水甘油酸酯的不对称合成
6
作者 尤启冬 《合成化学》 CAS CSCD 1997年第A10期563-563,共1页
关键词 六次甲基 双脱水 甘油酸 脱水甘油酸
下载PDF
利用大肠杆菌工程菌生产2,3-二磷酸甘油酸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晚 郑茂发 黄伟达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0-155,共6页
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表达人源BPGM(bisphosphoglycerate mutase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E.C.2.7.5.4.)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内,并进行培养条件的优化摸索,通过向培养基内加入葡萄糖使大肠杆菌大量发酵生产2,3-BPG(2,3-bisphosphoglycerate... 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表达人源BPGM(bisphosphoglycerate mutase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E.C.2.7.5.4.)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内,并进行培养条件的优化摸索,通过向培养基内加入葡萄糖使大肠杆菌大量发酵生产2,3-BPG(2,3-bisphosphoglycerate,2,3-二磷酸甘油酸).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0 g/L,诱导时间为4 h,大肠杆菌工程菌表达的2,3-BPG含量最高.如果诱导后加入终质量分数为0.5%的Tween 80可以有效促进2,3-BPG分泌到培养基中.诱导后4 h添加新培养基,补加葡萄糖可以使2,3-BPG的产量提高1倍,达到7.5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二磷酸甘油酸 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糖酵解
下载PDF
离子交换树脂对D-甘油酸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宝贝 蒲洋 +2 位作者 林丽芹 李清彪 卢英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671-4677,共7页
D-甘油酸是一种重要的甘油衍生物,具有解酒护肝的功能。关于D-甘油酸生产方法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对其分离方法及分离机理的研究却鲜见报道。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D-甘油酸在201×7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等温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结... D-甘油酸是一种重要的甘油衍生物,具有解酒护肝的功能。关于D-甘油酸生产方法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对其分离方法及分离机理的研究却鲜见报道。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D-甘油酸在201×7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等温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D-甘油酸在201×7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最大平衡吸附容量随p H的增加而降低,其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在293~308 K下,吸附焓变为14.77 k J·mol-1,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吸附速率,但对最大平衡吸附容量影响不大。同时,采用动边界模型描述D-甘油酸在该树脂上的交换行为,分别考察了料液浓度、树脂粒径和温度对交换过程的影响。交换过程的吸附速率随D-甘油酸浓度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随树脂粒径的增大而减小。研究表明该离子交换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为颗粒扩散过程,交换过程的反应速率常数k0为1.22×10-3,反应级数a为0.631,表观活化能Ea为14.90 k J·mol-1,并得到了动力学总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甘油酸 离子交换 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不同保养液对血2,3-二磷酸甘油酸与ATP的保存效果 被引量:10
9
作者 顾光煜 邹元国 +3 位作者 张家 陈军浩 王以立 孙兵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9-281,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保养液对血中 2 ,3 二磷酸甘油酸 ( 2 ,3 DPG)和三磷酸腺苷 (ATP)的保存能力。寻找适宜 2 ,3 DPG和ATP保存的保养液。方法 同一血源于采血的当日及 4d、7d、1 0d、1 4d、2 1d、2 8d、35d、4 2d分别测定 2 ,3 DPG、ATP、H... 目的 研究不同保养液对血中 2 ,3 二磷酸甘油酸 ( 2 ,3 DPG)和三磷酸腺苷 (ATP)的保存能力。寻找适宜 2 ,3 DPG和ATP保存的保养液。方法 同一血源于采血的当日及 4d、7d、1 0d、1 4d、2 1d、2 8d、35d、4 2d分别测定 2 ,3 DPG、ATP、Hb和 pH值 ,观察不同保养液对血中 2 ,3 DPG和ATP的保存效果。 结果 ACD保养液保存血第 1 4d、CPD及CPD AI保存血第2 1d就检测不到 2 ,3 DPG ,CPD AI DHA类保养液中 2 ,3 DPG到 4 2d维持在初始水平的 6 0 % ,CPD AI DHA Vit .C保养液中2 ,3 DPG的含量至 4 2d仍然保持在初始水平。CPD AI类保存血对ATP的保存效果较好 ,ACD与CPD保养液对ATP保存效果较差。结论 CPD AI DHA Vit .C保养液对血中 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血 保养液 2 3-二磷酸甘油酸 三磷酸腺苷
下载PDF
强的松龙与鱼甘油酸钠混合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玉林 何春年 +8 位作者 郅春富 张印霞 马清远 王焕军 徐丽芬 王风珠 杜俊生 王克新 何三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2-54,共3页
本文报告了用鱼肝油酸钠与醋酸强的松龙配成混合剂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82例,并与单用强的松龙治疗24例对照研究,寻求保守治疗婴幼儿口面头颈部血管瘤的好方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痊愈率46.3%,与对照组相比,P<0.005.治... 本文报告了用鱼肝油酸钠与醋酸强的松龙配成混合剂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82例,并与单用强的松龙治疗24例对照研究,寻求保守治疗婴幼儿口面头颈部血管瘤的好方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痊愈率46.3%,与对照组相比,P<0.005.治愈率明显提高.该混合剂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简便、可靠.混合剂治疗组按血管瘤类型疗效统计: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明显高于混合型血管瘤(P<0.005).并对混合剂治疗皮肤血管瘤的机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婴幼儿 强的松龙 甘油酸 皮肤肿瘤
下载PDF
白念珠菌磷酸甘油酸激酶1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贺政新 陈晶 +4 位作者 冉向阳 陈兴 白云 谢晓民 侯天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79-1081,1086,共4页
目的构建白念珠菌基因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1)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并诱导其表达,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分析。方法 PCR法获取白念珠菌SC5314的PGK-1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以重组质粒转染感受态细胞E.coli BL21,经IPTG诱导表达后,SDS-... 目的构建白念珠菌基因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1)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并诱导其表达,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分析。方法 PCR法获取白念珠菌SC5314的PGK-1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以重组质粒转染感受态细胞E.coli BL21,经IPTG诱导表达后,SDS-PAGE检测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Western blot法验证。用纯化获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ELISA对蛋白的免疫原性进行评价。结果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0a-pgk-1,诱导后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 r)约为54 810。ELISA检测抗体效价约为1∶1 024。结论成功获得白念珠菌PGK-1重组蛋白,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原核表达 磷酸甘油酸激酶1 侵袭性念珠菌病
原文传递
三角褐指藻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基因可能侧翼序列的筛选、克隆以及序列测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广策 孙海宝 曾呈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9-264,共6页
采用RT PCR的方法从酵母中成功地得到了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cDNA基因 ,分别用32 P和地高辛 ddUTP标记以用作探针。以32 P标记的探针筛选三角褐指藻基因组文库 ,获得了 4kb的阳性DNA片段 ;进一步分析发现 ,该 4kb片段的真正阳性区域是位... 采用RT PCR的方法从酵母中成功地得到了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cDNA基因 ,分别用32 P和地高辛 ddUTP标记以用作探针。以32 P标记的探针筛选三角褐指藻基因组文库 ,获得了 4kb的阳性DNA片段 ;进一步分析发现 ,该 4kb片段的真正阳性区域是位于片段端部的30 6bp的序列 ,因此认为该序列为三角褐指藻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基因的侧翼部分。克隆该30 6bp的DNA片段 ,并且测定其序列。结果表明 ,该 30 6bp的DNA片段包含两个同向重复序列 ,每个重复序列的大小为 1 1 6bp ,在每个重复序列中均含有GGTTCAATGT区域 ,这与一般常见的真核基因 5′端的CAATbox有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克隆 三角褐指藻 基因组文库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基因 侧翼序列
下载PDF
粘质沙雷氏菌脂肪酶的固定化及催化拆分反式3-(4’-甲氧苯基)缩水甘油酸甲酯 被引量:8
13
作者 龙章德 许建和 潘江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5-179,共5页
对粘质沙雷氏菌脂肪酶进行了固定化研究,确定硅藻土和环氧树脂EupergitC是较好的固定化载体.固定化后酶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及储存稳定性均明显提高.以EupergitC共价固定的脂肪酶,其操作稳定性比硅藻土吸附酶好,重复使用10批次后,剩余... 对粘质沙雷氏菌脂肪酶进行了固定化研究,确定硅藻土和环氧树脂EupergitC是较好的固定化载体.固定化后酶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及储存稳定性均明显提高.以EupergitC共价固定的脂肪酶,其操作稳定性比硅藻土吸附酶好,重复使用10批次后,剩余酶活力还有50%左右,戊二醛交联对EupergitC固定化酶稳定性的提高没有明显效果,而硅藻土吸附酶经戊二醛交联后稳定性有所提高,经5批次反应后剩余酶活力还有50%.使用交联后的硅藻土固定化酶(1g,200U),在两相搅拌反应器(工作体积200ml,甲苯∶水体积比=1)中对地尔硫卓手性前体(±)-反式3-(4’-甲氧苯基)缩水甘油酸甲酯((±)-MPGM)(有机相浓度为0.5mol/L)进行了催化拆分,经5批次反应后,共得纯(2R,3S)-(-)-MPGM18.6g,产品光学纯度(对映体过量)>99%,总收率为3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质沙雷氏菌 脂肪酶 固定化 对映选择性水解 反式3-(4’-甲氧苯基)缩水甘油酸甲酯 硅藻土 环氧树脂 Eupergit C
下载PDF
择期心脏手术患者术中回收自体血液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和游离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修良 董鹏 +1 位作者 张晔 田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32-1235,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择期手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对回收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和游离血红蛋白(FHb)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5名择期心脏手术的患者,使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在术中收集并洗涤回收的血液。测定和比较回收洗涤红细胞、患者自体静... 目的探讨心脏择期手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对回收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和游离血红蛋白(FHb)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5名择期心脏手术的患者,使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在术中收集并洗涤回收的血液。测定和比较回收洗涤红细胞、患者自体静脉血红细胞和贮存2周的库存红细胞的2,3-DPG水平、f Hb的浓度及溶血率;进一步测定和比较回收洗涤红细胞贮存在4 h(21-24℃)和24 h(1-6°C)上述指标的变化。2,3-DPG水平测定采用化学比色法,FHb浓度使用分光光度仪检测。结果 15名患者术中均没有输注异体红细胞。患者静脉血、回收洗涤红细胞在0 h、4 h、24 h和库血保存2周的2,3-DPG值(μmol/g Hb)分别为12.73±6.52、17.94±6.91、15.17±11.61、15.38±5.85和2.62±3.13,其中回收洗涤红细胞0 h 2,3-DPG含量明显高于静脉血(P<0.01)和库血(P<0.01),和4 h、24 h的2,3-DPG值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静脉血、回收洗涤红细胞在0 h、4 h、24 h和库血保存2周溶血率(%)分别为0.07±0.05、0.51±0.27、1.11±0.42、1.75±0.69和0.07±0.05,其中回收洗涤红细胞0 h溶血率明显高于静脉血(P<0.01)和库血(P<0.01),明显低于回收洗涤红细胞4 h溶血率(P<0.01)和24 h溶血率(P<0.01)。结论在心脏手术中回收的患者自体血液中的红细胞被轻度破坏,但供氧能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液 血液回收 洗涤红细胞 2 3-二磷酸甘油酸 游离血红蛋白:血液回收机 心脏手术
原文传递
高原训练中机体红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2,3-二磷酸甘油酸的适应性变化及研究设想 被引量:18
15
作者 耿青青 石鸿儒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9-31,41,共4页
高原训练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其主要的生理效应是高原训练中的缺氧运动可刺激红细胞生成素和红细胞生成,提高红细胞中2,3-磷酸甘油酸水平。为预防在高原上的过度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免疫力,从运动免疫学角度,对高原训练的研究工作提出... 高原训练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其主要的生理效应是高原训练中的缺氧运动可刺激红细胞生成素和红细胞生成,提高红细胞中2,3-磷酸甘油酸水平。为预防在高原上的过度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免疫力,从运动免疫学角度,对高原训练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训练 红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 2 3-二磷酸甘油酸 运动医学 运动免疫学
下载PDF
磷酸甘油酸激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吴德 吴忠道 余新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385-387,276,共4页
关键词 磷酸甘油酸激酶 蛋白质结构 基因结构 同工酶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基因片段克隆、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殷丽天 王芬 +4 位作者 孟晓丽 王海龙 刘红丽 申金雁 殷国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克隆、表达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TgPGAM2)基因片段,并分析其抗原性。方法提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TgPGAM2基因。扩增产物经双酶切后连接入pET30a(+)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 目的克隆、表达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TgPGAM2)基因片段,并分析其抗原性。方法提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TgPGAM2基因。扩增产物经双酶切后连接入pET30a(+)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DH5α,阳性菌落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并测序。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pET30a(+)-TgPGAM2转化至E.coli BL21并加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合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表达产物。以兔抗弓形虫血清为一抗,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的抗原性。结果PCR扩增产物约为750 bp。菌落PCR、双酶切和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T30a(+)-TgPGAM2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获得相对分子质量(Mr)约30 000的可溶性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实其能被兔抗弓形虫血清识别。结论刚地弓形虫RH株TgPGAM2基因片段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且该可溶性重组蛋白具有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抗原性
下载PDF
离子排斥色谱法分析发酵液中甘油酸等代谢产物 被引量:7
18
作者 方亚坤 靳魁奇 刘宇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1-174,共4页
建立了一个利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发酵液中甘油酸等代谢产物的方法。利用磺化的苯乙烯-二乙烯共聚物作为固定相的Aminex HPX-87H离子色谱柱为分析柱,利用示差折光检测器对发酵液中的产物甘油酸、副产物二羟基丙酮和残余底物甘油进行... 建立了一个利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发酵液中甘油酸等代谢产物的方法。利用磺化的苯乙烯-二乙烯共聚物作为固定相的Aminex HPX-87H离子色谱柱为分析柱,利用示差折光检测器对发酵液中的产物甘油酸、副产物二羟基丙酮和残余底物甘油进行了成功的分离检测。经过色谱条件优化后选择了柱温60℃,含有20%乙腈的5mmol/L的H2SO4为流动相。实验室条件下分离检测效果良好。甘油酸、二羟基丙酮和甘油的浓度线性范围和相关系数分别为:甘油酸为0.2~1.0g/L(R^2=0.999);二羟基丙酮为0.2~1.0g/L(R^2=0.994);甘油为0.2~1.0g/L(R^2=0.99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2±1.30)%,(97.61±1.33)%,(98.52±1.58)%。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甘油酸 二羟基丙酮 示差折光检测器
下载PDF
环氧化二十碳三烯甘油酸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沈桂芬 蒋建刚 +1 位作者 付向宁 汪道文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30-1136,共7页
背景与目的:环氧化二十碳三烯甘油酸(EETs)由细胞色素P450(CYP)表氧化酶从花生四烯酸合成而来,研究发现,CYP表氧化酶在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而癌旁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并且证实CYP表氧化酶及其代谢产物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 背景与目的:环氧化二十碳三烯甘油酸(EETs)由细胞色素P450(CYP)表氧化酶从花生四烯酸合成而来,研究发现,CYP表氧化酶在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而癌旁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并且证实CYP表氧化酶及其代谢产物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本研究目的在于研究EETs对肿瘤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及其相关的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EETs(8,9-EET、11,12-EET和14,15-EET)作用Tca-8113、A549、Ncl-H446和HepG2肿瘤细胞12、24、48h和72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外源性EETs对Tca-8113细胞周期的影响。用选择性抑制剂来阻断细胞增殖的MAPK、PI3K/Akt和PKC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并用Westernblot法检测PI3K/Akt和ERK1/2总蛋白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溶媒组比较,EETs可明显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并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EETs处理后的肿瘤细胞在S-G2/M期的细胞数增多。11,12-EET处理Tca-8113细胞后S期和G2/M期细胞[(49.7±7.5)%vs.(21.0±5.3)%]较对照组明显增多(17.2±9.7)%vs.(4.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EETs培养后肿瘤细胞的MAPK和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而且其抑制剂能够阻断EETs诱导的细胞增殖作用。结论:EETs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MAPK和PI3K/Akt细胞转导通路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二十碳三烯甘油酸 药理学 肿瘤细胞 信号转导通路
下载PDF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在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倩 沈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hosphoglycerate mutase 1,PGAM1)作为糖酵解通路的重要酶之一,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GAM1催化糖酵解通路中3-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3-PG)转化生成2-磷酸甘油酸(2-phosphog...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hosphoglycerate mutase 1,PGAM1)作为糖酵解通路的重要酶之一,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GAM1催化糖酵解通路中3-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3-PG)转化生成2-磷酸甘油酸(2-phosphoglycerate,2-PG),促进葡萄糖代谢和能量生成。PGAM1通过调节3-PG与2-PG的转化平衡来影响其他代谢通路,参与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合成和维持氧化还原稳态,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及转移。PGAM1作为潜在的抗肿瘤靶标,其抑制剂的研发也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热点之一。该文对PGAM1结构、调控、在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以及PGAM1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糖酵解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