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仲景甘温扶阳调治虚劳及其在后世的发展
1
作者 沈云博 郝征 《中医文献杂志》 2023年第3期54-56,共3页
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是现存最早论述内伤杂病的专著,在《血痹虚劳病脉证》篇中,其以甘温扶阳法补益脾肾、调和阴阳,为后世治疗内伤虚损性疾病树立了典范。后世医家李东垣、张景岳、叶天士对内伤疾病的治法皆源于仲景,以甘温之法调... 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是现存最早论述内伤杂病的专著,在《血痹虚劳病脉证》篇中,其以甘温扶阳法补益脾肾、调和阴阳,为后世治疗内伤虚损性疾病树立了典范。后世医家李东垣、张景岳、叶天士对内伤疾病的治法皆源于仲景,以甘温之法调和阴阳之中突出扶阳,但又各自有所侧重,或从后天脾胃论治,或从先天肾与命门论治,或根据脾肾生理特性以辨证论治。我们从法、方、药的层面对比分析几位医家对张仲景学术思想的继承以及各自的发展之处,使此法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温扶阳法 虚劳 张仲景 李杲 张介宾 叶桂
下载PDF
甘温除大热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鼎祺 赵树珍 +7 位作者 朱炳林 徐斌 黄海龙 胡臻 王武兴 王心好 万友生 江育仁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4-10,共7页
甘温除大热的问题是老题重提,笔者认为重新加以讨论,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讨论一下“大热”。从现代医学看,大热是属于发高烧(即高热),而高热的原因很多,其治疗法则也各异。
关键词 甘温除大热 高热 甘温药物
下载PDF
四味甘温归肝肾经中药对性激素致大鼠肾阳虚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素红 吕圭源 +4 位作者 王辉 汤小华 吴海峰 温慧萍 张益勋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9-482,共4页
目的观察杜仲、何首乌、海马、菟丝子四味归肝肾经中药对性激素致大鼠肾阳虚的影响,认识"甘,温,归肝、肾经"中药药性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造成雄性大鼠肾阳虚模型、腹腔注射丙酸睾酮造成雌性大鼠肾... 目的观察杜仲、何首乌、海马、菟丝子四味归肝肾经中药对性激素致大鼠肾阳虚的影响,认识"甘,温,归肝、肾经"中药药性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造成雄性大鼠肾阳虚模型、腹腔注射丙酸睾酮造成雌性大鼠肾阳虚模型。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金匮肾气丸组、杜仲组、何首乌组、海马组、菟丝子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12 d。测定大鼠抓力、肛温、睾丸指数、附睾指数、前列腺指数、精囊腺指数、卵巢指数、子宫指数。结果①杜仲、海马、菟丝子三味中药均可提高肾阳虚大鼠抓力,因其均入肝肾经从而改善腰膝酸软。②杜仲、海马、菟丝子三味中药可升高肾阳虚大鼠的肛温,因其性温从而起温煦作用。③杜仲、何首乌可升高雄性肾阳虚大鼠的睾丸指数,海马可提高雄性肾阳虚大鼠精囊腺指数,菟丝子可恢复雄性肾阳虚大鼠前列腺指数,何首乌、菟丝子可改善雌性肾阳虚大鼠的卵巢指数,四味中药能不同程度改善肾阳虚证之性欲减退、肾精亏虚等症状与其入肾经有关。结论杜仲、海马、菟丝子、何首乌四味中药能不同程度改善肾阳虚证之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性欲减退、肾精亏虚等症状相关作用,这为探讨"甘温归肝肾经"中药的共同作用规律提供了新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何首乌 海马 菟丝子 肾阳虚 甘温 肝经 肾经
下载PDF
四味甘温归肝肾经中药对性激素致肾阳虚大鼠血流变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吕圭源 陈素红 +5 位作者 王辉 叶合 温慧萍 余晟 汤小华 张益勋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719-722,共4页
[目的]观察杜仲、何首乌、海马、菟丝子四味中药对性激素致肾阳虚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认识"甘,温,入肝、肾经"中药药性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造成雄性大鼠肾阳虚模型、采用腹腔注射丙酸睾酮造成... [目的]观察杜仲、何首乌、海马、菟丝子四味中药对性激素致肾阳虚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认识"甘,温,入肝、肾经"中药药性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造成雄性大鼠肾阳虚模型、采用腹腔注射丙酸睾酮造成雌性大鼠肾阳虚模型。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金匮肾气丸组、杜仲组、何首乌组、海马组、菟丝子组,每组10只。每天给予性激素造模后给药,连续12天,取血。用普利生血流变平台对大鼠的血液流变状态进行测定。[结果]何首乌、菟丝子能改善肾阳虚大鼠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海马能降低血沉方程K值;菟丝子可以降低大鼠血液的聚集指数。这表明何首乌、海马、菟丝子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血液流变学,这可能与其温补入肝肾从而"养血行血"有关。[结论]何首乌、海马、菟丝子均能改善血液流变学,这为探讨"甘温归肝肾经"中药的共同规律提供了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何首乌 海马 菟丝子 肾阳虚 甘温 肝经 肾经 血流流变学
下载PDF
四味甘温归肝肾经中药对性激素致肾阳虚大鼠血生化等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辉 吕圭源 +5 位作者 陈素红 汤小华 余晟 张益勋 温慧萍 吴海峰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71,共2页
目的:观察杜仲、何首乌、海马、菟丝子4味归肝肾经中药对性激素致肾阳虚大鼠血生化及脏器的影响,探讨4味中药"甘,温,入肝、肾经"药性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造成雄性大鼠肾阳虚模型、腹腔注射丙酸睾酮造... 目的:观察杜仲、何首乌、海马、菟丝子4味归肝肾经中药对性激素致肾阳虚大鼠血生化及脏器的影响,探讨4味中药"甘,温,入肝、肾经"药性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造成雄性大鼠肾阳虚模型、腹腔注射丙酸睾酮造成雌性大鼠肾阳虚模型。金匮肾气丸,杜仲、何首乌、海马、菟丝子连续给药12天,测定大鼠血清Cr、UR、TP、ALB、AST、ALT水平,取脾、肝、肾,计算脏器指数。结果:杜仲、海马可显著降低肾阳虚大鼠血清UR水平,杜仲可显著降低肾阳虚大鼠血清Cr水平;何首乌、海马、菟丝子可显著提高肾阳虚大鼠血清TP水平,何首乌、海马可显著提高血清ALB水平,杜仲可显著降低血清ALT水平;杜仲等四味中药均能增加肾阳虚大鼠的肾指数。结论:四味中药均可不同程度补益肝肾以调理肝之疏泻,杜仲、海马可改善肾阳虚症之阳虚水泛,上述结果可为探讨"甘温归肝肾经"中药的共同规律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何首乌 海马 菟丝子 肾阳虚 甘温 肝经 肾经 血生化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溯源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超凡 潘丽萍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0-12,共3页
本文就甘温除热法的理论源流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该法代表方剂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甘温 清热
下载PDF
从“甘温建中”探讨糖尿病相关肌少症治疗思路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文娟 邓鑫 +1 位作者 郭文斌 陈思思 《陕西中医》 2020年第12期1790-1792,共3页
糖尿病相关肌少症病患衰老进程加快,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虚弱、步履困难、步态迟缓、易跌倒、四肢纤细等为常见。糖尿病相关肌少症属中医学“痿证”“虚劳”“肌极”“羸瘦”等范畴,本文从中医学“甘温建中”理论论治糖尿病相关肌少症... 糖尿病相关肌少症病患衰老进程加快,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虚弱、步履困难、步态迟缓、易跌倒、四肢纤细等为常见。糖尿病相关肌少症属中医学“痿证”“虚劳”“肌极”“羸瘦”等范畴,本文从中医学“甘温建中”理论论治糖尿病相关肌少症,补益脾胃中焦,气血营卫化生有源,阴阳平调,以滋五脏灌四肢。根据辨病辨证结合,视病情虚实合理运用补泻,以期改善患者机能状况,在临床诊治上提供思路,改善病患生活质量,以奏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肌少症 虚劳 甘温建中 脾胃 阴阳 营卫
下载PDF
运用“甘温扶阳、脾肾为先”法治疗虚 劳病的应用验案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冰梅 马建 李敬孝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2114-2117,共4页
甘温扶阳法为中医临床上最重要的治法之一,因其用途广泛,疗效卓著,自成一体,法中有法,备受历代医家推崇。扶阳思想早在《内经》中构建框架,强调阳气对素体的重要性,为中医学奠定基础,将顾护阳气思想贯穿始终,且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甘温扶阳法为中医临床上最重要的治法之一,因其用途广泛,疗效卓著,自成一体,法中有法,备受历代医家推崇。扶阳思想早在《内经》中构建框架,强调阳气对素体的重要性,为中医学奠定基础,将顾护阳气思想贯穿始终,且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继续贯彻重阳思想。本文梳理了“甘温扶阳、脾肾为先”法治疗虚劳病的发展过程中的理论思想,针对临床验案中由虚劳病引起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案、甲状腺功能减退案等病症进行辨治分析及用药,通过分析病因病机及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对症治疗,以便遣方用药,为虚劳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劳病 骨质疏松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肺癌 甘温扶阳 温肾助阳 辨治思路 用药经验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管见 被引量:10
9
作者 崔文成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460-462,共3页
金·李东垣针对当时的外感热病气虚毒强发热证,提出了甘温除热法,体现了扶正灭毒的治疗原则,创立了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等一系列名方和补中升阳泻火的用药法度,示人根据正邪斗争的具体情况来辨证施治,切不可一见发热便滥用攻伐,... 金·李东垣针对当时的外感热病气虚毒强发热证,提出了甘温除热法,体现了扶正灭毒的治疗原则,创立了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等一系列名方和补中升阳泻火的用药法度,示人根据正邪斗争的具体情况来辨证施治,切不可一见发热便滥用攻伐,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温 清热 治法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治疗慢性湿疹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忠森 刘辉 +1 位作者 李骊 马照琳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36期61-61,76,共2页
目的:观察慢性湿疹用甘温除热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9例慢性湿疹患者用自拟甘温建中汤水煎剂口服,以21天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6.64%。结论:甘温除热法可有效改善慢性湿疹临床症状。
关键词 甘温除热 甘温建中汤 慢性湿疹
下载PDF
运用甘温理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宋绍亮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07-708,共2页
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基本病机的研讨 ,探析运用甘温理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思路。指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 ,主要证候多表现为虚中夹实 ,故应运用甘温理论 ,以益气健脾、补肾摄精为基本治法。
关键词 甘温理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医药疗法 虚劳 黄芪建中汤
下载PDF
甘温扶阳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永堂 周志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05年第1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甘温扶阳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甘温以除热 守病机而圆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光钦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2年第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阴火 甘温作热法 脾胃虚衰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崔振儒甘温建中法治疗胃脘痛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琳 敖丽梅 崔忠文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10期7-8,共2页
崔振儒教授认为以虚为主脾胃虚寒而致胃脘痛,治以温中补虚、益气和胃、缓急止痛,运用甘温建中法,方用黄芪健中汤加减治疗,疗效较著。
关键词 胃脘痛 甘温建中法 黄芪健中汤 崔振儒 老中医经验
原文传递
甘温治癌浅谈
15
作者 杜俊声 杜恒波 甘丽萍 《河南中医》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05-305,共1页
甘温治癌浅谈杜俊声,杜恒波,甘丽萍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癌/中医药疗法,甘温/治疗应用癌,被称为人类疾病中的不治之症,运用中医中药能减轻病痛,延长寿命,但怎样才能提高中医药对癌的治疗效果,结合临床实践,浅... 甘温治癌浅谈杜俊声,杜恒波,甘丽萍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癌/中医药疗法,甘温/治疗应用癌,被称为人类疾病中的不治之症,运用中医中药能减轻病痛,延长寿命,但怎样才能提高中医药对癌的治疗效果,结合临床实践,浅谈个人对癌症治疗的三点认识。1治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甘温
下载PDF
王育群甘温除大热案析
16
作者 李莹 张玮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第9期966-966,共1页
关键词 王育群 甘温 除大热 病例分析
下载PDF
浅谈甘温除热法的源与流
17
作者 郭芳 《河南中医》 1997年第3期135-136,共2页
浅谈甘温除热法的源与流郭芳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内经》注释甘温清热桂枝汤小建中汤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法,是后人依据元代李杲的名方补中益气汤而提出的,东垣提出“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 浅谈甘温除热法的源与流郭芳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内经》注释甘温清热桂枝汤小建中汤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法,是后人依据元代李杲的名方补中益气汤而提出的,东垣提出“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甘温 清热 桂枝汤 小建中汤 补中溢气汤
下载PDF
甘温扶阳法临床应用举隅
18
作者 李永堂 周志华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2期381-382,共2页
关键词 甘温扶阳法 临证应用
下载PDF
甘温补虚 小建中汤
19
作者 李晓林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第9期34-35,共2页
药性甘温,能补虚小建中汤是中医学中的一张名方,出自我国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用于治疗中焦脾胃虚寒,以致阴阳两虚,以阳虚为主的病症。其药物组成有饴糖一升(30克)、桂枝三两(9克)、白芍六两(18克)、炙甘草一... 药性甘温,能补虚小建中汤是中医学中的一张名方,出自我国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用于治疗中焦脾胃虚寒,以致阴阳两虚,以阳虚为主的病症。其药物组成有饴糖一升(30克)、桂枝三两(9克)、白芍六两(18克)、炙甘草一两(6克)、生姜三两(9克)及大枣十二枚(30克)。其中,桂枝、甘草温补阳气,白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建中汤 伤寒杂病论 温补阳气 中焦脾胃 甘温 虚寒证 手足烦热 阴阳两虚 功能性发热 缓急止痛
下载PDF
李吉彦教授应用甘温扶阳法治疗脾胃病临证经验 被引量:3
20
作者 郝长浩 李吉彦 +5 位作者 沈会 朱炜楷 张靖源 莫睿 王东阳 马兆楠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4期56-59,共4页
甘温扶阳法是针对脾胃虚弱、中阳不升的病机,通过甘温升举,补益脾胃,调畅中焦之气机,恢复脾升胃降基本功能,进而达到治疗目的。如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清暑益气汤等都是甘温升举的常用方。脾胃病患者大多数患病时间较长... 甘温扶阳法是针对脾胃虚弱、中阳不升的病机,通过甘温升举,补益脾胃,调畅中焦之气机,恢复脾升胃降基本功能,进而达到治疗目的。如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清暑益气汤等都是甘温升举的常用方。脾胃病患者大多数患病时间较长,病程缠绵,病情复杂多变。常出现脾胃虚弱,清阳不升的病机,所以在采用甘温扶阳法治疗脾胃病中阳不足的患者中效果显著。本文从甘温扶阳法的应用源流、作用机理、常用经方、临床诊疗病例做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温扶阳法 黄芪建中汤 补中益气汤 升阳益胃汤 清暑益气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