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温除热法治疗皮肤病经验
1
作者 陶冶 白彦萍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甘温除热法是中医补法之一,属于热因热用的反治法范畴。然而临床皮肤病多以"湿、热、瘀、毒"为外在表现,因此诊疗常用清热解毒祛瘀等法,甘温除热法较少在皮肤病治疗中被提及与运用。更有医家指出皮肤病临床诊治当以“驱邪为先... 甘温除热法是中医补法之一,属于热因热用的反治法范畴。然而临床皮肤病多以"湿、热、瘀、毒"为外在表现,因此诊疗常用清热解毒祛瘀等法,甘温除热法较少在皮肤病治疗中被提及与运用。更有医家指出皮肤病临床诊治当以“驱邪为先,慎用补法”^([1])。而白彦萍教授对甘温除热法治疗皮肤病有其独到的见解,在临床应用该法治疗慢性顽固性皮肤病中取得了一定经验,现归纳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治疗 甘温除热 反治法 顽固性皮肤病 补法 解毒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侯俊明基于“甘温除热”论治乳腺癌化疗不良反应经验
2
作者 郑美芳 侯俊明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1期169-171,197,共4页
总结侯俊明基于“甘温除热”理法治疗乳腺癌化疗不良反应经验。侯俊明认为长期瘤体消耗导致机体正气亏虚,加之化疗药毒侵袭是乳腺癌化疗不良反应的重要病机之一,致病多属本虚标实。其基于“损者温之”,自拟“平郁炻乳方”治疗乳腺癌化... 总结侯俊明基于“甘温除热”理法治疗乳腺癌化疗不良反应经验。侯俊明认为长期瘤体消耗导致机体正气亏虚,加之化疗药毒侵袭是乳腺癌化疗不良反应的重要病机之一,致病多属本虚标实。其基于“损者温之”,自拟“平郁炻乳方”治疗乳腺癌化疗不良反应,经验丰富独特,临床效果颇佳。附典型病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不良反应 甘温除热 侯俊明 名医经验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体会
3
作者 李雪梅 蔡懿(指导)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2期2388-2390,共3页
目的 观察甘温除热法在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以下简称FN)肿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接受化疗后出现FN的病例中,体温升高至38.0℃或者以上伴有中性粒细胞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医辨证为气虚发热的患者,口服补中益气汤,通过观察患... 目的 观察甘温除热法在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以下简称FN)肿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接受化疗后出现FN的病例中,体温升高至38.0℃或者以上伴有中性粒细胞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医辨证为气虚发热的患者,口服补中益气汤,通过观察患者服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体温变化及中性粒细胞值,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和差异。结果 使用补中益气汤后,FN患者的体温下降、中性粒细胞升高。结论 化疗后出现FN且中医辨证为气虚发热的患者,使用甘温除热法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抑制 中性粒细胞减少 气虚证 补中益气汤 甘温除热
下载PDF
“甘温除热”督灸治疗风湿性多肌痛1例
4
作者 杨欣雨 王兴鑫 +3 位作者 于文颜 付亚辉 范田家玉 杨继国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10期1148-1150,共3页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是以全身肌肉关节疼痛,伴或不伴有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风湿免疫类疾病。该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临床常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由于长时间服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较大,部...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是以全身肌肉关节疼痛,伴或不伴有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风湿免疫类疾病。该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临床常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由于长时间服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较大,部分患者难以坚持,故急需寻找其他方法替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肌痹 甘温除热 督灸
原文传递
马云枝教授甘温除热法治疗卒中经验
5
作者 孟闯 马云枝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第9期66-67,共2页
卒中作为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脑血管破裂或栓塞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中医,谓之“中风”,该病给患者造成的生理、心理、经济负担较大,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马云枝教授多年来工作在... 卒中作为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脑血管破裂或栓塞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中医,谓之“中风”,该病给患者造成的生理、心理、经济负担较大,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马云枝教授多年来工作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及科研第一线,擅长治疗卒中、痴呆等神经内科疑难病,本文整理马云枝教授应用甘温除热法治疗卒中的部分医案,结合医学理论进行归纳总结,旨在继承名老中医经验,为临床治疗卒中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云枝 卒中 甘温除热 经验总结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核心作用机理探讨与总结
6
作者 黄勤伟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11期123-126,共4页
甘温除热法是中医治法的一种,从古至今,论述较多,运用亦广泛,但笔者始终觉得其核心作用机理不甚清楚。针对此情况,笔者参阅大量资料,结合自己近30年临床实践经验体会,对甘温除热法作用的核心病机与作用机理作一系统的理论探讨与总结,以... 甘温除热法是中医治法的一种,从古至今,论述较多,运用亦广泛,但笔者始终觉得其核心作用机理不甚清楚。针对此情况,笔者参阅大量资料,结合自己近30年临床实践经验体会,对甘温除热法作用的核心病机与作用机理作一系统的理论探讨与总结,以期甘温除热法达到从临床经验运用到具备较系统理论的升华,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个较清晰的临床运用思路与理论依据,开启温热病不同于传统常规治疗的新思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温除热 中医 临床经验 作用机理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累积Meta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育群 张鹏飞 黄政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9期101-106,共6页
目的基于累积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 Med、Cochrane Libr... 目的基于累积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建库至2017年4月收录的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随机对照试验文献。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交叉核对、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后,对结局指标按发表时间顺序和样本量分别进行累积Meta分析,并对其结果趋势进行检验,然后基于GRADE对文献质量进行整体评价。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涉及受试者2599名。累积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用甘温除热法[OR=3.875,95%CI(2.87,5.24),Z=8.82,P=0.000 1]或甘温除热法联用常规疗法[OR=5.791,95%CI(3.55,9.45),Z=7.03,P=0.000 1]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表明,联用药物研究在时间方面存在易变性,显示累积Meta分析结果不稳定。结论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疗效确切,但纳入研究整体质量偏低,同质性较高,发表存在偏倚,尚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温除热 气虚 内伤发 累积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王行宽教授“甘温除热法”治疗难治性内伤发热医案二则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秀 邓松华 +2 位作者 严芬 蒋宏平 陈兰玲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49-51,共3页
王行宽教授认为治疗难治性内伤发热,甘温除热当师其法且活其用,即甘温除热法"无须拘泥于补中益气汤",因"补中益气汤"侧重脾气虚发热之证,难治性内伤发热病机复杂,常兼有气血不足,营卫不和,肝胆失疏等证,临床上运用... 王行宽教授认为治疗难治性内伤发热,甘温除热当师其法且活其用,即甘温除热法"无须拘泥于补中益气汤",因"补中益气汤"侧重脾气虚发热之证,难治性内伤发热病机复杂,常兼有气血不足,营卫不和,肝胆失疏等证,临床上运用当归补血汤、桂枝汤、小柴胡汤的复方治疗方可起到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伤发 甘温除热 补中益气汤 当归补血汤 桂枝汤 王行宽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源流与实质探讨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新 陈涤平 李文林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5,共3页
甘温除热法是重要的中医治法,是热因热用的反治法,即运用性味甘温的方药治疗脾胃阳虚、水火气机升降失调或气虚、阳虚等所致的阳损及阴,出现发热表现的一种治疗方法。甘温除热法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伤寒杂病论》,成熟于《脾胃论... 甘温除热法是重要的中医治法,是热因热用的反治法,即运用性味甘温的方药治疗脾胃阳虚、水火气机升降失调或气虚、阳虚等所致的阳损及阴,出现发热表现的一种治疗方法。甘温除热法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伤寒杂病论》,成熟于《脾胃论》。甘温除热法为后世的内伤发热治疗提供了广阔思路,在此基础之上推衍出补脾胃清湿热法、益中气除余热法、健脾清肝治疗脾虚肝郁之热证法等,使发热的病机理论更趋完善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伤发 气虚发 甘温除热 反治法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华升 杨薇 李秀惠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甘温除热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治疗发热探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雪琴 王学岭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93-94,共2页
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发热,源于金元医家李东垣,他注重调补脾胃,以脾胃立论,并首倡阴火论,创甘温除热法,其代表方是补中益气汤,疗效甚佳,确实为医家治疗内伤热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只有对“阴火”正确认识,才能通过复杂现象看清气虚... 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发热,源于金元医家李东垣,他注重调补脾胃,以脾胃立论,并首倡阴火论,创甘温除热法,其代表方是补中益气汤,疗效甚佳,确实为医家治疗内伤热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只有对“阴火”正确认识,才能通过复杂现象看清气虚发热的本质,用升阳补气之法,达到阴火消、热自除。这有力地说明了治病必求于本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内伤 阴火 元气不足 气虚发 甘温除热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治疗肿瘤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晶 史会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10-1711,共2页
提出肿瘤的发生是元气虚弱、生化异常所致,肿瘤热与气火失调密切相关,是元气虚弱、不能敛降阴火、阴火上冲所致。甘温除热的补中益气汤是治疗肿瘤热的代表方剂,通过理论探讨及病案举隅证实"甘温除热"法治疗肿瘤热之可行性。
关键词 肿瘤 甘温除热 补中益气汤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论治癌性发热探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文赟 尚静 +1 位作者 侯天将 由凤鸣 《国医论坛》 2016年第6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甘温除热"法在癌性发热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分析气虚发热的本质与内涵、中医对癌性发热的认识,探索癌性发热与气虚发热的相通性。结果:癌性发热多以气虚为基本病机,甘温除热法是李东垣针对气虚发热病机而设的以温... 目的:探讨"甘温除热"法在癌性发热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分析气虚发热的本质与内涵、中医对癌性发热的认识,探索癌性发热与气虚发热的相通性。结果:癌性发热多以气虚为基本病机,甘温除热法是李东垣针对气虚发热病机而设的以温补脾胃、升阳散火为主的治疗方法,癌性发热在辨治上与其有相通之处。结论:李东垣针对气虚发热的相关论述为癌性发热的辨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发 癌性发 甘温除热 学术探讨
原文传递
浅析补中益气汤之甘温除热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任锋 谭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54-55,共2页
"甘温除热"一语,初次见于李东垣的《脾胃论》。甘温除热的治法,为内伤杂病开辟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补土派代表的李东垣认为此热乃内伤发热,首创补中益气汤为代表的方剂甘温益气升阳以除其虚热,体现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精神所在。
关键词 甘温除热 补中益气汤
下载PDF
华海清教授运用甘温除热法治疗原发性肝癌长期发热1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钱丽 华海清 《吉林中医药》 2013年第3期306-307,共2页
癌性发热为肿瘤常见症状之一,西医一般认为与肿瘤细胞自身产生内源性致热源、释放抗原物质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1],临床主要运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和皮质激素退热,但多数只能起到暂时性的退热作用,对于长期发热的患者,往往效果较差,无... 癌性发热为肿瘤常见症状之一,西医一般认为与肿瘤细胞自身产生内源性致热源、释放抗原物质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1],临床主要运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和皮质激素退热,但多数只能起到暂时性的退热作用,对于长期发热的患者,往往效果较差,无法彻底缓解发热症状。本人跟师学习期间,遇到1例晚期肝癌患者长期发热达3个月的患者,应用多种方法效果不佳,华海清教授运用甘温除热法治疗,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病案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温除热 补中益气汤 原发性肝癌 癌性发
下载PDF
甘温除热与疮家圣药黄芪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世民 谢朝丹 《中国中医急症》 2009年第11期1858-1858,共1页
本文从历史背景、发热症状黄芪的药效诸方面说明,李东垣甘温除热法的实质是用甘温补气之品治疗气虚外感发热之人;同时指出,阴火是指内伤气虚在先,而复感邪气在后的发热。
关键词 李东垣 甘温除热 黄芪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宗民 孙晓莉 《吉林中医药》 2010年第7期571-572,共2页
甘温除热法是应用性味甘温的方药,治疗脾胃阳虚,中气下陷,元阳不振,后天水火升降失调或气虚,气血两虚,体虚(气虚,阳虚),外感等所致的阳损及阴出现发热表现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病本在阳,故用甘温之法补益脾胃,益气升阳,且甘养温运,补而... 甘温除热法是应用性味甘温的方药,治疗脾胃阳虚,中气下陷,元阳不振,后天水火升降失调或气虚,气血两虚,体虚(气虚,阳虚),外感等所致的阳损及阴出现发热表现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病本在阳,故用甘温之法补益脾胃,益气升阳,且甘养温运,补而不腻,温而不燥,使脾胃气复,则枢机运转,清升浊降,亦即气旺则能生血,达到补阳配阴以治其本,使阳生阴长,阴阳相维而虚热自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温除热 补中益气汤 当归补血汤 归脾汤
下载PDF
基于玄府学说探析“阴火”及“甘温除热”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冀 何君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31-32,35,共3页
李东垣于《脾胃论》中立"阴火"之说,并详论治法与方剂。后世学者按图索骥,于临床效验恒多。而于"阴火"之实质,李氏所述似明似暗,后世诸家之论亦见仁见智。本文基于玄府学说,并从方药运用的角度探析"阴火"... 李东垣于《脾胃论》中立"阴火"之说,并详论治法与方剂。后世学者按图索骥,于临床效验恒多。而于"阴火"之实质,李氏所述似明似暗,后世诸家之论亦见仁见智。本文基于玄府学说,并从方药运用的角度探析"阴火"及"甘温除热"法,以期管窥其冰山一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火 甘温除热 玄府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玲 孙维峰 《天津中医药》 CAS 2010年第5期401-402,共2页
甘温除热法指应用性味甘温的药物治疗虚损劳倦所引起的发热。虚损劳倦所致发热多为低热。然临床上高热者,亦有由虚损劳倦所引起。故不论发热程度如何,只要病机表现为气虚发热及阳虚发热,均可运用甘温除热法。
关键词 甘温除热 甘味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在发热症和亚健康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以国 成泽东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6,共3页
甘温除热法开辟了气虚等虚证发热治疗学上的先河,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甘温除热之“热”,除泛指劳倦内伤兼外感而导致的气虚气郁发热外,元气亏损相火失控与亚健康状态整体机能失调、内环境稳定的能力下降、人体对外界的适应和抵抗能... 甘温除热法开辟了气虚等虚证发热治疗学上的先河,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甘温除热之“热”,除泛指劳倦内伤兼外感而导致的气虚气郁发热外,元气亏损相火失控与亚健康状态整体机能失调、内环境稳定的能力下降、人体对外界的适应和抵抗能力下降处于疾病边缘的状态情况也与之相似。甘温除热理念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温除热 中医治疗学 内伤发 亚健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