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6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小麦品种(系)矮秆基因检测及分布规律
1
作者 杨芳萍 郭莹 +8 位作者 田媛媛 曹世勤 刘金栋 张雪婷 鲁清林 张文涛 王世红 虎梦霞 王雅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7,共12页
地方种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为了解矮秆基因在地方种中的分布,本研究检测了甘肃省地方种矮秆基因等位变异类型及其在不同麦区的分布频率。结果表明:(1)地方种Rht-B1b和Rht-D1b的频率极低;41.4%的地方种携带Rht8,且春麦区高于冬麦区... 地方种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为了解矮秆基因在地方种中的分布,本研究检测了甘肃省地方种矮秆基因等位变异类型及其在不同麦区的分布频率。结果表明:(1)地方种Rht-B1b和Rht-D1b的频率极低;41.4%的地方种携带Rht8,且春麦区高于冬麦区;46.7%的地方种含Rht24b,春麦区低于冬麦区。Ppd-D1a的频率仅17.8%,且春麦区低于冬麦区。另外,仅检测到Rht-D1b/Rht8、Rht-D1b/Rht24b和Rht8/Rht24b 3种组合,频率分别为0.2%、0.5%和12.8%。(2)地方种携带的矮秆基因及其组合分布频率低于育成种,且差异较大。不同来源育成品种携带的优势矮秆等位变异和频率不同,清水试验站的品种以Rht-D1b、Rht8和Rht24b为主,黄羊试验站的品种以Rht-B1b、Rht-D1b、Rht8和Rht24b为主,甘谷试验站的品种以Rht8和Rht24b为主。清水和黄羊试验站的品种秆矮、丰产性好,可在河西、沿黄灌区、陇南、陇东的小麦育种中应用;甘谷试验站的品种茎秆高,抗病性突出,可应用于定西、天水、陇南和陇东等旱地小麦的抗病改良。(3)基于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筛选出15份地方种和31份育成种,以上材料均携带2个及以上降秆基因(包括矮秆基因或Ppd-D1a),可为甘肃不同麦区小麦矮秆育种提供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地方种 矮秆基因 分子标记 分布频率
原文传递
甘肃临夏积石山县6.2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2
作者 高波 董英 +6 位作者 贾俊 薛强 武文英 李林 王涛 刘港 江睿君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诱发了大量崩滑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基于震区现场实地调查成果,开展地震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危险性评价研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建议。根据实地调...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诱发了大量崩滑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基于震区现场实地调查成果,开展地震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危险性评价研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建议。根据实地调查统计,此次地震后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64处,加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63处。新增和变形加剧的隐患点以崩塌为主,滑坡次之;规模等级以小型为主,中型次之。崩滑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黄土丘陵区,以黄土陡坎地带切坡建房、切坡修路为主。利用GIS技术的加权信息量法评价积石山县域地质灾害易发性。结果显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非易发区占比分别为5.45%、9.83%、32.70%和52.02%,其中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积石山东部黄土丘陵区的山梁地带。基于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开展地震活动断裂、地震动分布以及不同降雨工况条件(10年、20年、50年、100年一遇)下积石山县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100年一遇极高危险区较10年一遇极高危险区的增幅最大为18.26%,说明未来区内遭遇极端降雨会显著提高区内地质灾害危险程度。研究认为,积石山地震地质灾害后效应将增强,未来崩塌、滑坡发生频次升高,地质灾害易在降水、冻融条件下形成,需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其威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危险性评价 甘肃积石山
下载PDF
甘肃省白银市四龙镇-北湾镇耕地区土壤重金属现状及生态风险评价
3
作者 王磊 段星星 +2 位作者 赵禹 李文明 张晶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0-303,共14页
【研究目的】甘肃省白银地区矿业发达,矿山开采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掌握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对生态健康风险的影响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甘肃省白银地区四龙镇—北湾镇耕地区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 【研究目的】甘肃省白银地区矿业发达,矿山开采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掌握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对生态健康风险的影响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甘肃省白银地区四龙镇—北湾镇耕地区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四种方法对区内表层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污染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单因子指数法统计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污染主要为Cd、As的污染,单因子指数PCd显示89.21%的土壤为一等清洁,8.63%为二等轻微污染,0.72%为三等轻度污染,1.44%为四等中度污染。单因子指数P_(As)显示94.24%为土壤为一等清洁,5.04%为二等轻微污染,0.72%四等中度污染。内梅罗综合指数P_(z)介于0.339~2.869,均值为0.603;Pz显示85.61%的土壤为清洁,7.91%为轻微污染,5.04%为轻度污染,1.44%为中度污染。地积累指数法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总体处于0~2级,以Cd、Hg、As、Pb污染为主。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结果显示,研究区污染以Cd、Hg污染为主;Cd潜在生态风险最大,10.07%属于中潜在风险,5.04%属于较高潜在风险,1.44%属于很高潜在风险;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平均值为211.80,表明该地区土壤总体处于中等危害程度。四种方法评价结果总体一致,即研究区以Cd、As、Hg污染为主,应加强监测。【结论】以黄河为界对调查区进行分区研究,结果显示北岸灌淤土区(B区)污染最为严重,与东大沟河交界位置污染程度最高,水体及底泥样品重金属分析结果也证实东大沟河污染也较为明显,进一步证实了研究区北部主要受白银矿山东大沟河流域污染为主,而黄河南岸土壤相对清洁,但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近些年,随着引黄灌溉及矿山环境治理等措施,土壤污染有所缓解,但土壤中累积的重金属需要长时间的自然降解或迁移,对高风险区仍应加强监测及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生态风险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白银市 甘肃
下载PDF
甘肃北山红石山地区扫子山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
4
作者 董增产 奚仁刚 +3 位作者 王国强 卜涛 黄博涛 过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6,共15页
甘肃北山地区扫子山组形成于早石炭世,是红石山蛇绿构造混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并保存了红石山古洋盆形成及演化的地质信息,是讨论红石山地区晚古生代古地理环境及洋盆构造属性的重要窗口。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套地层构造变形... 甘肃北山地区扫子山组形成于早石炭世,是红石山蛇绿构造混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并保存了红石山古洋盆形成及演化的地质信息,是讨论红石山地区晚古生代古地理环境及洋盆构造属性的重要窗口。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套地层构造变形强烈,原始层理难以辨识,为研究该套地层的沉积环境增添了难度。基于此,在查明扫子山组物质组成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构造解析,厘定其构造序列,并通过剥离后期构造改造,恢复原始沉积层理。结果表明,扫子山组经历了3期构造变形,第1期为北北西—南南东向逆冲兼左行走滑,可能为洋壳向北俯冲的产物;第2期为北北东—南南西向挤压兼右行走滑脆-韧性变形,可能为碰撞阶段的产物;第3期构造变形以北东—南西向左行走滑为主,为次一级的晚期构造变形。变形样式及变质程度表明,扫子山组以中浅层次构造变形为主,地层未发生明显的倒转和缺失,该套地层物质成分及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显示裂谷型盆地向南趋于成熟的火山-沉积特征。结合红石山-蓬勃山断裂以北发育石炭纪—二叠纪弧岩浆岩,揭示了红石山古洋盆向北俯冲的动力学过程,为进一步研究中亚造山带南缘构造演化过程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北山 扫子山组 构造变形 红石山洋 动力学背景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甘肃省单体土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
5
作者 谌文武 祁强 +3 位作者 郭志谦 张帅 吴海鱼 刘沛然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3,共9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气候因素,研究甘肃省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和省级文物保护土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土遗址主要位于海拔相对较低(<2 000 m)、坡度较缓(<15°)、地形起伏度小(<5 m)、离河流近(&...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气候因素,研究甘肃省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和省级文物保护土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土遗址主要位于海拔相对较低(<2 000 m)、坡度较缓(<15°)、地形起伏度小(<5 m)、离河流近(<5 km)的平原、台地和丘陵地带.大多数土遗址位于第四纪沉积物沉积区域,区域土壤主要为初育土.河西走廊及以西地区的土遗址处于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土遗址处于半湿润区,土遗址所处区域自南至北的气候有显著差异.通过ArcGIS软件的核密度分析发现,甘肃省重点土遗址自西向东分布密度逐渐变大,且整体沿甘肃省的主要水系干流及其支流展开分布.各历史时期的土遗址选址因其功能性而异,主要受地质环境条件的制约,也受社会生产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土遗址 空间分布 地理信息系统
原文传递
甘肃北山南部早古生代古亚洲洋俯冲作用:来自明舒井埃达克质侵入体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的证据
6
作者 王红杰 白建科 +3 位作者 赵海波 程龙 朱黎宽 郭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6-389,共14页
甘肃北山南部具有重要的构造位置与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制约着北山造山带大地构造归属研究。北山明舒井埃达克质侵入体位于南部辉铜山以西地区,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对明舒井侵入体中的二长花... 甘肃北山南部具有重要的构造位置与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制约着北山造山带大地构造归属研究。北山明舒井埃达克质侵入体位于南部辉铜山以西地区,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对明舒井侵入体中的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定年结果分别为423.4±3.4 Ma、425.4±2.3 Ma和437.8±3.5 Ma。岩石SiO2含量多数大于56%(55.53%~64.42%),Al2O3大于15%(15.1%~17.79%),MgO多数小于3%,全部小于6%(2.07%~3.5%),Y和Yb含量均较低,同时轻稀土元素富集,Eu异常不明显,Sr含量较高,具有与埃达克岩相似的特征。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北山南部志留纪埃达克质侵入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可能是志留纪古亚洲洋向北消减俯冲背景下岩浆作用的产物,同时发生了大规模的地壳增生。明舒井埃达克质侵入岩体的识别为北山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侵入岩 早古生代 俯冲作用 锆石U-PB年龄 甘肃北山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甘肃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分型和耐药突变分析
7
作者 丁丽 陈俏丽 +2 位作者 田鹏飞 张旭强 雷志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探讨甘肃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用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于该院就诊的131例乙型肝炎患者,通过Sanger测序法分析患者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位点分布情况。结果... 目的 探讨甘肃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用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于该院就诊的131例乙型肝炎患者,通过Sanger测序法分析患者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位点分布情况。结果 131例乙型肝炎患者共检出B、C、D 3种基因型。其中B型2例(1.53%),C型126例(96.18%),D型3例(2.29%)。检出51例核苷酸类似物耐药,总耐药率为38.93%,其中B型1例,C型49例,D型1例。耐药突变位点最多见于M204V/I,多位点突变以M204V/I+M204V联合突变多见,常在此基础上发生3位点、4位点甚至5位点突变。与阿德福韦酯相关的A181V/T、N236T、A181V/T+N236T耐单药突变最常见,共15例(29.41%)。耐多药突变36例(70.59%),主要以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联合耐药为主,在此基础上多有恩替卡韦联合耐药发生。结论 甘肃地区HBV患者基因型以C型为主,耐药形势严峻,突变组合模式复杂多样,应及时检测患者HBV基因型及耐药突变位点,以评价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并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Sanger测序 耐药突变 基因型 甘肃
下载PDF
“双减”政策理论研究进展——基于甘肃省的文献计量与研究趋势分析
8
作者 郭中华 赵磊 +1 位作者 魏秀芳 李永军 《甘肃教育》 2024年第3期36-41,共6页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以甘肃省为例,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对“双减”政策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相关研究呈现出研究热度高涨、研究内容聚焦、研究视...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以甘肃省为例,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对“双减”政策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相关研究呈现出研究热度高涨、研究内容聚焦、研究视角转变等特征,初步构建出比较丰富的理论成果。然而,现有研究过度聚焦微观层面,缺乏系统性分析。因此,未来进一步研究需构建评估框架,拓展研究视角,并进行跨区域比较,以提炼通用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甘肃 文献计量分析 理论研究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阈下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研究
9
作者 乔德华 秦春林 陈文杰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必由之路。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这个社会基本矛盾的战略性举措,产业振兴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抓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必由之路。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这个社会基本矛盾的战略性举措,产业振兴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抓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已成为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军,但规模较小、带动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鉴于此,结合农民合作社规范提质行动,建议通过强化人才引领与产业支撑、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产业化联合体、推行“村社合一”模式、创新土地流转方式等举措,以有效促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对策
下载PDF
甘肃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研究
10
作者 滕雅琼 张小宁 +1 位作者 姜玲 杨文静 《甘肃科技纵横》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研究分析了甘肃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从创新主体、资金投入、创新人才、创新成果、创新效益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评价分析得出2019—2021年甘肃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竞争力呈明显增长趋势,应注重提升产业创新效益和创新成果。进一步将... 研究分析了甘肃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从创新主体、资金投入、创新人才、创新成果、创新效益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评价分析得出2019—2021年甘肃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竞争力呈明显增长趋势,应注重提升产业创新效益和创新成果。进一步将产业链上、中、下游细分为10个产业领域,从创新资源、创新产出、创新环境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定性和定量结合评价分析各产业领域的创新能级,结果显示中(藏)药、诊疗设备、兽用生物制品3个产业领域需强链;生物制药材料,中(藏)药原料,人用生物制品等6个产业领域需延链;制药设备需补链。最后针对提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药产业 创新链 产业链 融合发展 甘肃
下载PDF
“双碳”目标视域下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分析
11
作者 张巨峰 王睿云 +3 位作者 余岚 杨峰峰 杨日丽 王斯扬 《煤》 2024年第4期1-5,15,共6页
为了有效应对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我国率先提出了“3060双碳”目标,为各省区经济增长和生态治理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在“双碳”目标视域下,根据《甘肃省统计年鉴》2009年—2021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口数量、能源消... 为了有效应对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我国率先提出了“3060双碳”目标,为各省区经济增长和生态治理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在“双碳”目标视域下,根据《甘肃省统计年鉴》2009年—2021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口数量、能源消耗情况等统计数据,运用碳排放估算公式对甘肃省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三次产业碳排放特征等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甘肃省碳排放量整体仍呈上升趋势,碳排放强度却呈下降趋势,人均碳排放量也呈缓慢增长趋势的结论。在产业碳排放方面,工业和制造业的碳排放量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第二产业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均明显高于第一和第三产业。而产业碳排放强度在2013年出现了1个分水岭,2013年之前,第三产业的碳排放强度大于第一和第二产业,2013年之后,第二产业的碳排放强度大于第一和第三产业。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将会持续,在“双碳”目标视域下,甘肃省的碳减排重点和措施应关注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碳减排 “双碳”目标 甘肃
下载PDF
甘肃省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研究
12
作者 党婕 杨升 +1 位作者 王新霞 杜宗明 《商业经济》 2024年第4期143-146,共4页
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二者息息相关并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闭环系统。在构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甘肃省2013—2020年科... 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二者息息相关并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闭环系统。在构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甘肃省2013—2020年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稳步上升态势,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度经历了2013年的濒临失调到2020年的高度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甘肃
下载PDF
甘肃省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13
作者 梁海燕 《社科纵横》 2024年第2期135-141,共7页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甘肃省围绕制度建设、政务服务、行政执法、司法服务等方面积极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但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仍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制度供给、建设法治政府、推...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甘肃省围绕制度建设、政务服务、行政执法、司法服务等方面积极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但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仍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制度供给、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优化法治服务、强化监督评价、加强普法教育等方面提出营商环境法治化的建设路径,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甘肃省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营商环境 法治化 路径
下载PDF
甘肃省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启示研究
14
作者 文淑惠 袁明杨 《江苏商论》 2024年第2期40-43,共4页
当代物流产业作为参与了三大产业和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整个过程的关键行业,对于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的资源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有着正向的推动作用,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物流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 当代物流产业作为参与了三大产业和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整个过程的关键行业,对于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的资源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有着正向的推动作用,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物流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探索物流业与经济增长存在的内在联系,再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甘肃省物流业发展概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推动甘肃省物流业发展,从而达到为当地经济增长做有效贡献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经济增长 甘肃
下载PDF
体育赛事组织者的安全保障义务——基于2021年甘肃白银越野赛事故的分析
15
作者 王晓贞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6-127,共12页
体育赛事组织者应当对其组织的体育活动中的参赛者负有安全保障义务。2021年甘肃白银越野赛事件反映出体育赛事组织者在安全保障义务方面的不足,导致参赛者面临严重的安全风险,同时也影响了组织者的声誉。通过文献分析和事件分析,组织... 体育赛事组织者应当对其组织的体育活动中的参赛者负有安全保障义务。2021年甘肃白银越野赛事件反映出体育赛事组织者在安全保障义务方面的不足,导致参赛者面临严重的安全风险,同时也影响了组织者的声誉。通过文献分析和事件分析,组织者安全保障义务的衡量标准包括风险是否可以被组织者合理预见、组织者预防和控制风险的能力、组织者行为与致害风险发生的关联度、受害人自我保护可能性以及风险的致害程度。因此,判断义务人责任分配比例时应当充分结合上述因素综合衡量各方主体的风险责任,平衡安全保障义务与自甘风险的对抗关系,全面分析组织者安全保障义务的范围和责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赛事组织者 安全保障义务 自甘风险 2021年甘肃白银越野赛
下载PDF
基于三阶段最小二乘法的甘肃省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作用研究
16
作者 李建伟 李滋婷 +1 位作者 谢艳艳 徐爱娟 《甘肃科技纵横》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科技创新是影响甘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与核心。文章首先对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与科技创新三者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然后通过分别以高质量和科技创新为被解释变量的2个估计方程构建联立方程模型,最后基于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对模型... 科技创新是影响甘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与核心。文章首先对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与科技创新三者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然后通过分别以高质量和科技创新为被解释变量的2个估计方程构建联立方程模型,最后基于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对模型进行估计,对2011-2021年甘肃省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2011-2021年,甘肃省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联合内生性,具有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甘肃省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之间,处于低效率下的均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基于游客满意度分析的甘肃省乡村民宿发展策略研究
17
作者 张军谋 赵一娟 彭志倩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4-102,共9页
当前甘肃省乡村民宿产业正从浅层“农家乐”消遣型向深度乡村旅居度假和文化体验型转变,在此背景下,文章以甘肃省乡村民宿游客需求为导向,构建了“服务质量、安全管理、环境卫生、文化体验”四个维度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研... 当前甘肃省乡村民宿产业正从浅层“农家乐”消遣型向深度乡村旅居度假和文化体验型转变,在此背景下,文章以甘肃省乡村民宿游客需求为导向,构建了“服务质量、安全管理、环境卫生、文化体验”四个维度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研获取研究数据,借助SPSS软件对甘肃省乡村民宿游客满意度进行评价分析,基于游客满意度指标提出了甘肃省乡村民宿存在服务质量整体偏低、安全保障相对不足、卫生标准不够完善、文化品位参差不齐4个方面的问题,相应地给出了以游客满意度为中心,提升服务质量、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民宿安全管理、规范环境卫生标准,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民宿文化氛围,凸显地域乡土特色4条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满意度 民宿 甘肃
下载PDF
丝绸之路甘肃段明清传统木构建筑转角结构演进研究
18
作者 孟祥武 卢萌 叶明晖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古丝绸之路沿线甘肃境内尚有大量的传统木构建筑实物遗存,其形制存在着明显的交融性及差异性;该区域内等级较高的是歇山建筑,转角结构的区别尤为突出。文章从转角结构的类型出发,运用建筑形制年代学的分析方法,梳理丝绸之路甘肃段沿线... 古丝绸之路沿线甘肃境内尚有大量的传统木构建筑实物遗存,其形制存在着明显的交融性及差异性;该区域内等级较高的是歇山建筑,转角结构的区别尤为突出。文章从转角结构的类型出发,运用建筑形制年代学的分析方法,梳理丝绸之路甘肃段沿线重镇典型传统建筑转角结构的形制特征和演进机制,从而明晰沿线木构建筑的分布特征与地域差异,挖掘地方建筑营造体系发展脉络的深刻内涵,以期完善该区域的大木营造理论,并由此映射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甘肃地区 转角结构 建筑类型学 地区性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国际陆港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19
作者 张艳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4-46,共3页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陆港的建设与发展能为内陆城市对外贸易发展提供平台和机遇。甘肃省是丝绸之路上东西发展的重要节点,国际陆港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甘肃省扩大对外经济贸易的联系与影响,实现海陆联动的发展格局。通过分析甘肃...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陆港的建设与发展能为内陆城市对外贸易发展提供平台和机遇。甘肃省是丝绸之路上东西发展的重要节点,国际陆港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甘肃省扩大对外经济贸易的联系与影响,实现海陆联动的发展格局。通过分析甘肃国际陆港发展现状和发展的必要性,指出甘肃国际陆港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甘肃国际陆港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甘肃国际陆港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利用甘肃红色文化资源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效研究
20
作者 刘霞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1-44,共4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甘肃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陇原大地上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书写的具有鲜红底色的可歌可泣的文化遗产。以增强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为目标...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甘肃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陇原大地上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书写的具有鲜红底色的可歌可泣的文化遗产。以增强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为目标,挖掘甘肃红色文化资源,构建“党建+”组织生活模式,开展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是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联动发展、与思想铸魂同向同行、与红色文化互融互通,实现双融双促的有效途径。利用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能够有效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实现红色基因、红色血脉、红色文化代代传承代代赓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 党的组织生活 质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