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甘苦合化法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宫鸣
余秋慧
于峥
杜松
-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61-364,共4页
-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GZY-FJS-2022-049)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攻关项目(CI2021A03706)
+1 种基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医诊法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YZ-202105)。
-
文摘
甘苦合化法,又称甘苦化阴气法,为温病学治法之一,其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五味学说,由温病大家吴鞠通结合张仲景、叶天士等医家治疗思想所创。其含义是指在治疗中选用苦寒与甘寒的药物搭配,且甘寒养阴药物比例远大于苦寒清热药物,共奏苦寒清热、甘寒养阴之功效,达到清热而不伤阴之目的。文章从甘苦合化法的理论渊源、理论内涵和后世发挥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明晰其理论内涵,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关键词
甘苦合化法
理论内涵
源流
温病
《黄帝内经》
-
分类号
R22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温病条辨》甘苦合化法运用探析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林敏
鲁玉辉
-
机构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
出处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9-11,共3页
-
文摘
甘苦合化法是指苦寒药和甘寒药相配,以苦寒清热、甘寒养阴,且养阴药常数倍于清热药,使清热而不伤阴的治疗方法。甘苦合化法在《温病条辨》中被广泛运用,涉及卫、气、营、血各个阶段,其适宜病证包括小便不利、下痢、大便不通以及热伤营血诸证,病机均包含热盛阴伤,治当清热养阴。具体运用时,可加入咸寒、酸寒之品,配合苦寒药增强清热凉血的效果;亦可加入酸味药配合甘寒药以酸甘化阴,增强养阴的作用。并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适当加强清热力度,火热毒盛者当以清热解毒为先;伤及阴血之时,又当注意凉血养血,尚可配合益气之品以益气生津、益气生血。
-
关键词
温病条辨
甘苦合化法
配伍
适应证
运用规律
-
分类号
R254.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