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油的历史沿革、临床应用和现代药理研究
1
作者 郭跃山 唐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57-60,共4页
甘草油常常作为外用赋形剂、润肤剂或清洁剂使用。将甘草油调和不同功效的中药散剂可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对湿疹、皮肤瘙痒、脓疱疮、痤疮等疾病有着显著的效果,同时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灵活等优势。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甘草油能够抑制细菌... 甘草油常常作为外用赋形剂、润肤剂或清洁剂使用。将甘草油调和不同功效的中药散剂可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对湿疹、皮肤瘙痒、脓疱疮、痤疮等疾病有着显著的效果,同时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灵活等优势。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甘草油能够抑制细菌微生物生长,具有抗感染作用,且药食同源、安全性高。本文对甘草油的历史沿革、临床应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梳理,充分挖掘传统经验方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油 历史沿革 临床应用 药理学研究
下载PDF
苦芩煎剂联合甘草油治疗湿热蕴肤证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对免疫炎症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魏秀兰 王莹 +2 位作者 王盼 胡文慧 马燕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74-78,共5页
目的 分析苦芩煎剂联合甘草油治疗湿热蕴肤证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炎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湿热蕴肤证的特应性皮炎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治... 目的 分析苦芩煎剂联合甘草油治疗湿热蕴肤证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炎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湿热蕴肤证的特应性皮炎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苦芩煎剂、甘草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特应性皮炎积分指数(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 index, SCORAD)评分、皮肤屏障功能、免疫炎症功能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SCORAD评分及各项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EW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FN-γ、IgE、LTB4、LTC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苦芩煎剂联合甘草油治疗湿热蕴肤证特应性皮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皮损与瘙痒程度,相关原因可能与提高皮肤屏障功能及改善免疫炎症功能有关,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芩煎剂 甘草油 湿热蕴肤证 特应性皮炎 疗效 免疫炎症
下载PDF
火针联合甘草油封包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栗伟 周荣新 +2 位作者 刘姝晨 田小磊 刘丽亚 《河北中医》 2024年第4期619-622,共4页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甘草油封包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湿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火针联合甘草油封包治疗。2组均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甘草油封包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湿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火针联合甘草油封包治疗。2组均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及瘙痒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20/3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EASI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EA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瘙痒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瘙痒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联合甘草油封包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皮损修复,减轻瘙痒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 火针 甘草油 封包疗法
下载PDF
苦芩煎剂联合甘草油治疗特应性皮炎对患者皮肤组织蛋白酶激活受体2瞬时型感受器电位A1离子通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魏秀兰 王莹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 分析苦芩煎剂联合甘草油治疗特应性皮炎(AD)疗效及对皮肤组织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瞬时型感受器电位A1离子通道(TRPA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于我院收治的AD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 目的 分析苦芩煎剂联合甘草油治疗特应性皮炎(AD)疗效及对皮肤组织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瞬时型感受器电位A1离子通道(TRPA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于我院收治的AD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组胺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苦芩煎剂联合甘草油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采集2组患者皮损组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蛋白印迹法检测患者皮损组织中PAR-2、TRPA1 m RNA及蛋白表达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2组患者AD积分指数(SCORAD)评分、瘙痒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皮肤干燥程度、瘙痒程度、皮损程度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SCORAD评分、VAS评分水平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ORAD评分、VAS评分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PAR-2、TRPA1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R-2、TRPA1 m 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苦芩煎剂联合甘草油治疗AD患者效果显著,可通过介导皮损组织PAR-2、TRPA1的表达调控非组胺依赖性神经信号传导过程,进而缓解患者病情,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苦芩煎剂 甘草油 疗效
下载PDF
红花甘草油治疗放射性皮炎疗效观察
5
作者 裴佳欣 鲁卉 刘宇琪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12期2492-2494,共3页
目的:观察红花甘草油治疗放射性皮炎的效果。方法:8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均行放疗治疗,对照组用湿润烧伤膏,观察组用红花甘草油。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皮肤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放疗结束时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比对... 目的:观察红花甘草油治疗放射性皮炎的效果。方法:8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均行放疗治疗,对照组用湿润烧伤膏,观察组用红花甘草油。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皮肤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放疗结束时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健康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各维度评分均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甘草油可减轻头颈部肿瘤放疗后放射性皮炎程度,缩短愈合时间,缓解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放疗 放射性皮炎 红花甘草油
下载PDF
加味甘草油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60例
6
作者 潘红英 王闯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166-0168,共3页
研究加味甘草油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效果。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随机选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西替利嗪治疗)和观察组(30例,西替利嗪+加味甘草油治疗)。对比两组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皮损情况评分、中... 研究加味甘草油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效果。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随机选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西替利嗪治疗)和观察组(30例,西替利嗪+加味甘草油治疗)。对比两组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皮损情况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和舒适度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西替利嗪+加味甘草油治疗下皮肤瘙痒症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西替利嗪治疗,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西替利嗪+加味甘草油治疗下皮肤瘙痒症患者皮损面积评分、皮损程度评分分别为0.84±0.13(分)、0.96±0.36(分),低于西替利嗪治疗,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西替利嗪+加味甘草油治疗下皮肤瘙痒症患者瘙痒程度、瘙痒频率、瘙痒部位评分分别为0.48±0.15(分)、0.41±0.17(分)、0.53±0.13(分),低于西替利嗪治疗,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西替利嗪+加味甘草油治疗下皮肤瘙痒症患者SF-36量表、GCQ量表评分分别为73.49±3.45(分)、97.40±5.83(分),高于西替利嗪治疗的64.20±4.82(分)、83.21±6.35(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西替利嗪+加味甘草油治疗下皮肤瘙痒症患者口干、乏力、嗜睡总发生率为6.67%,低于西替利嗪治疗的23.33%,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用加味甘草油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西替利嗪治疗,因此加味甘草油治疗更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瘙痒症 加味甘草油 皮损情况 中医证候积分
原文传递
健脾润肤汤联合甘草油治疗特应性皮炎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马一兵 孙丽蕴 王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10-311,共2页
特应性皮炎中医称为“四弯风”“顽湿”。我院著名中医外科专家赵炳南先生创立的内服汤剂——健脾润肤汤,具有健脾燥湿,养血润肤的作用,联合外用甘草油可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疗效好,复发率低。我科于2007年3月~2008年10月,... 特应性皮炎中医称为“四弯风”“顽湿”。我院著名中医外科专家赵炳南先生创立的内服汤剂——健脾润肤汤,具有健脾燥湿,养血润肤的作用,联合外用甘草油可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疗效好,复发率低。我科于2007年3月~2008年10月,应用健脾润肤汤联合外用甘草油,治疗了36例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健脾润肤汤 甘草油
下载PDF
甘草油联合湿疹软膏及护理干预在婴幼儿湿疹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长华 马凤琴 +3 位作者 肖红梅 杨芩 郑盈 江广春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4期3183-3184,共2页
目的:总结甘草油联合湿疹软膏及护理干预在婴幼儿湿疹中的治疗、预防和护理体会。方法:结合近年来我院采用甘草油与湿疹软膏治疗的200例婴幼儿湿疹病例,对湿疹的治疗、护理及预防措施进行综合评述。结果:甘草油与湿疹软膏治疗婴幼儿湿... 目的:总结甘草油联合湿疹软膏及护理干预在婴幼儿湿疹中的治疗、预防和护理体会。方法:结合近年来我院采用甘草油与湿疹软膏治疗的200例婴幼儿湿疹病例,对湿疹的治疗、护理及预防措施进行综合评述。结果:甘草油与湿疹软膏治疗婴幼儿湿疹有效率达98.5%。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减少婴幼儿湿疹的发生率,加强家庭日常护理和喂养是预防婴幼儿湿疹的重要措施。结论:可采用甘草油联合湿疹软膏治疗婴幼儿湿疹,同时加强日常护理,可减轻症状,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油联合湿疹软膏 护理干预 婴幼儿湿疹
下载PDF
健脾润肤汤联合外用甘草油治疗特应性皮炎脾虚血燥证临床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马一兵 孙丽蕴 +2 位作者 王萍 张广中 蔡念宁 《北京中医药》 2010年第9期680-682,共3页
目的探讨经验方健脾润肤汤联合外用甘草油治疗特应性皮炎脾虚血燥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经验方健脾润肠汤联合外用甘草油;对照组内服氯雷他定,并外用氟芬那酸... 目的探讨经验方健脾润肤汤联合外用甘草油治疗特应性皮炎脾虚血燥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经验方健脾润肠汤联合外用甘草油;对照组内服氯雷他定,并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进行综合疗效判定,以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法(EASI)观察湿疹体征,并以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观察瘙痒程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57.1%,对照组愈显率32.5%,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ASI积分﹑VAS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润肠汤联合外用甘草油治疗特应性皮炎脾虚血燥证疗效优于内服氯雷他定联合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血燥证 特应性皮炎 健脾润肤汤 甘草油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甘草油食用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豆康宁 董彬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27,232,共5页
通过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小白鼠精子畸形遗传毒性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对甘草油的毒理学进行研究,并对其作出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甘草油对小白鼠的急性经口半数致死剂量LD 50>15.0 g/kg·BW,判属无毒类。小白鼠精子畸形... 通过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小白鼠精子畸形遗传毒性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对甘草油的毒理学进行研究,并对其作出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甘草油对小白鼠的急性经口半数致死剂量LD 50>15.0 g/kg·BW,判属无毒类。小白鼠精子畸形遗传毒性试验为阴性,表明该受试物甘草油无致突变作用。在大白鼠30 d喂养试验中未见动物健康状况、生化、血液学指标和器官组织形态的异常变化,据此初步估计甘草油的最大无作用剂量>5.0 g/kg·BW,为人体推荐摄入量的150倍。说明甘草油无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油 毒理学 急性毒性 亚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下载PDF
自制甘草油涂擦降低奥沙利铂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佳 张志娟 袁兰 《基层医学论坛》 2022年第1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甘草油涂擦在降低奥沙利铂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9月于江西省肿瘤医院行化疗的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2组均采用改良FOLFOX化疗方案治疗,并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化疗期间口... 目的探讨自制甘草油涂擦在降低奥沙利铂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9月于江西省肿瘤医院行化疗的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2组均采用改良FOLFOX化疗方案治疗,并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化疗期间口服甲钴胺,观察组加用自制甘草油涂擦,持续干预10 d。比较2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情况、骨髓抑制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为23.81%,低于对照组的45.24%,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严重程度较对照组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干预后卡氏评分(KPS)评分均较干预前高,且观察组干预后KPS评分为(85.43±6.12)分,高于对照组的(80.14±5.89)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制甘草油涂擦可降低奥沙利铂化疗患者周围神经毒性及骨髓抑制发生率,减轻严重程度,改善生存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自制甘草油 周围神经毒性 骨髓抑制 生存质量
下载PDF
甘草油联合湿疹软膏及护理干预在婴幼儿湿疹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彦珺 刘珍青 +1 位作者 李娜 许艳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甘草油联合湿疹软膏对婴幼儿湿疹的治疗与预防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300例湿疹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全部患儿均接受甘草油与湿疹软膏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日常护理干预,观察... 目的探讨甘草油联合湿疹软膏对婴幼儿湿疹的治疗与预防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300例湿疹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全部患儿均接受甘草油与湿疹软膏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日常护理干预,观察甘草油联合湿疹软膏治疗婴幼儿湿疹的安全性,比较2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经甘草油联合湿疹软膏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99.3%,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患儿出现皮肤过敏症状。结论采用甘草油联合湿疹软膏治疗婴幼儿湿疹安全性较强,疗效显著,加强日常护理能够促进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油 湿疹软膏 婴幼儿湿疹 护理干预
下载PDF
急诊科压疮护理小组模式联合应用甘草油纱条在Ⅱ期压疮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琪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2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压疮护理小组模式联合应用甘草油纱条湿敷对Ⅱ期压疮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住院且病程在1周以上的Ⅱ期压疮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 目的探讨急诊科压疮护理小组模式联合应用甘草油纱条湿敷对Ⅱ期压疮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住院且病程在1周以上的Ⅱ期压疮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Ⅱ期压疮护理联和甘草油纱条创面湿敷治疗,试验组在急诊科压疮护理小组规范化管理下联和应用甘草油纱条湿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压疮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压疮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7.1%,差异有差异性(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压疮护理小组模式联合应用甘草油纱条湿敷治疗可有效提高Ⅱ期压疮治疗效果,加快压疮创面的愈合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压疮护理小组模式 甘草油纱条 Ⅱ期压疮 满意度
下载PDF
复方甘草油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高珊珊 孙雯雯 +8 位作者 闫英 徐国梅 张晶 韩晓丽 宋雪 聂晶 李慧文 裴聪聪 鲍身涛 《北京中医药》 2019年第7期704-706,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油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采取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安慰剂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麻油、复方甘草油和0. 1%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疗程均为2周。在治疗结束第1周、第2周时,分别对3组患者不同部...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油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采取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安慰剂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麻油、复方甘草油和0. 1%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疗程均为2周。在治疗结束第1周、第2周时,分别对3组患者不同部位的EASI积分、瘙痒VAS积分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3组患者EASI积分和瘙痒VAS积分在2周后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下降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部位瘙痒VAS评分方面,以躯干部下降最显著。3组均取得一定疗效,治疗组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治疗组躯干部疗效最佳,有效率为84. 8%。结论复方甘草油能够很好地改善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的皮损症状,且缓解躯干部瘙痒症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 复方甘草油 血虚风燥型
原文传递
中药健脾润肤汤联合复方甘草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杜亚娜 刘永军 +1 位作者 涂绍忠 林欢儿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4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健脾润肤汤联合复方甘草油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将我院接治的120例AD患者作为本次观察主体并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健脾润肤汤联合复方甘草油。... 目的:探讨中药健脾润肤汤联合复方甘草油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将我院接治的120例AD患者作为本次观察主体并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健脾润肤汤联合复方甘草油。对比组间疗效、治疗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与皮肤瘙痒视觉模拟标尺(VAS)评分及其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治疗后EASI与VAS积分对比差异较大,且观察组两项积分均明显更理想(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精神及外用药部位均未见副反应状况,1例患者反映应用甘草油后较为油腻;对照组4例患者用药后存在嗜睡与精神不能集中等副反应,1例患者外用氟芬那酸丁酯后用药部位存在烧灼与发红等过敏反应。结论:临床予以AD患者中药健脾润肤汤联合复方甘草油治疗并辅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既可健脾清热与养血润肤,又能有效改善皮损,且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健脾润肤汤 复方甘草油 特应性皮炎
下载PDF
甘草油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昌丰 曾枝东 《陕西中医》 2019年第7期960-963,共4页
目的:探讨甘草油的质量标准,为临床甘草油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采用薄层鉴别法(TLC)对甘草油进行鉴别,根据《中国药典》中有关方法对甘草油进行常规检查,设定甘草苷作为对比。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油中甘草苷的药物含量;采用... 目的:探讨甘草油的质量标准,为临床甘草油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采用薄层鉴别法(TLC)对甘草油进行鉴别,根据《中国药典》中有关方法对甘草油进行常规检查,设定甘草苷作为对比。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油中甘草苷的药物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油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本研究中对甘草油进行6次测量,在不同选择溶液及参比溶液,将其放置在337nm部位完成吸光度值A的测定,结果表明:甘草油中总黄酮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均集中在13.2096~20.0451mg,平均值为1.81;精密称取10μl甘草油放入液相色谱仪中,利用外标法测定甘草油中甘草苷及甘草酸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试验下甘草油中甘草苷与甘草酸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甘草苷含量主要集中在0.1143~0.3743mg,甘草酸含量为5.5433~6.3571mg。结论:本研究起草的甘草油质量标准更加贴近我国现状,具有操作简单、方法准确、可靠等优点,具备良好的专属性、准确性,能有效的控制甘草油药材质量,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油 质量标准 合理使用 薄层鉴别法 甘草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甘草油胆液治疗褥疮
17
作者 吕淑艳 王桂荣 许玉兰 《佳木斯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6期76-76,共1页
褥疮的治疗方法很多,笔者自1990年开始对褥疮疮面换药方法进行改进,根据病人褥疮发生的部位、患情的轻重,结合甘草胆液的作用,将其用于治疗褥疮11例,取得满意效果。1 一般资料 11例褥疮均为长期卧床所致,门诊3例。感染化脓1例,溃疡性7... 褥疮的治疗方法很多,笔者自1990年开始对褥疮疮面换药方法进行改进,根据病人褥疮发生的部位、患情的轻重,结合甘草胆液的作用,将其用于治疗褥疮11例,取得满意效果。1 一般资料 11例褥疮均为长期卧床所致,门诊3例。感染化脓1例,溃疡性7例。褥疮面积最小1.5cm×2cm,最大6cm×4.5cm,褥疮治疗期最短5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猪胆 甘草油胆液 治疗 褥疮
下载PDF
甘草油治疗失禁相关性皮炎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樊励 吴淑蕊 《中国乡村医药》 2019年第18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甘草油治疗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来该院就诊的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液体敷料治疗,观察组局部涂抹甘草油,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 目的探讨甘草油治疗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来该院就诊的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液体敷料治疗,观察组局部涂抹甘草油,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自费者所占比例(30.0%)明显低于对照组(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油治疗失禁相关性皮炎效果优于液体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禁性皮炎 甘草油 液体敷料
下载PDF
中药外洗联合甘草油治疗婴儿脂溢性皮炎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底大可 乐娅 罗光浦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第16期101-102,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联合甘草油治疗婴儿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婴儿脂溢性皮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酮康唑洗剂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观察组30例予中药外洗联合甘草油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联合甘草油治疗婴儿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婴儿脂溢性皮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酮康唑洗剂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观察组30例予中药外洗联合甘草油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洗联合甘草油治疗婴儿脂溢性皮炎,具有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脂溢性皮炎 中药外洗 甘草油
下载PDF
甘草油在防治穴位贴敷治疗中皮肤反应的运用
20
作者 樊香艳 《中医外治杂志》 2014年第6期43-43,共1页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较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较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各级医院广泛应用于预防、治疗多种疾病,但由于患者的体质千差万别,不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过敏等多种皮肤反应,限制和影响治疗的人群及正常治疗人群进行治疗的连续性,为此笔者使用甘草油预防治疗过程中皮肤反应收效良好,特介绍于各位同道,请予以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油 空位贴敷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