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胁迫下甘蓝型冬油菜表达蛋白及BnGSTs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马骊 白静 +10 位作者 赵玉红 孙柏林 侯献飞 方彦 王旺田 蒲媛媛 刘丽君 徐佳 陶肖蕾 孙万仓 武军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3-166,共14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反应的许多方面。本研究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分析‘16VHNTS309’在冷胁迫下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基于GO和KEGG分析鉴定出BE、APX、SOD、GST等参与...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反应的许多方面。本研究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分析‘16VHNTS309’在冷胁迫下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基于GO和KEGG分析鉴定出BE、APX、SOD、GST等参与冷胁迫反应的蛋白质。利用q RT-PCR和生理指标鉴定到响应冷胁迫的关键蛋白质GST,采用同源克隆法克隆到‘16VHNTS309’的GST基因。该基因CDS长度为642bp,编码213个氨基酸,是一个不稳定蛋白,属于GST_N_3谷胱甘肽S-转移酶家族,与甘蓝型油菜‘ZS11’序列相似性为99.22%,与‘ZS11’和‘Vision’两者的氨基酸序列相比较发现第127位亮氨酸(L)突变为脯氨酸(P)。基因家族分析表明,在甘蓝型油菜中共鉴定到153个Bn GSTs成员,按其功能主要分为Zeta、Phi、Theta、CHQ、DHAR、Lambda和Tau这七大类型,大部分的Bn GSTs属于Phi和Tau这2种类型。系统进化将Bn GSTs分为12个亚家族,亚家族Ⅰ和Ⅷ包含了较多的成员,Bn GSTs不均匀的分布在18条染色体上, C06染色体上分布Bn GSTs基因数量最多,含有10个保守的蛋白质基序。Bn GSTs基因家族中有99对基因存在共线性关系, 131个基因来自基因复制事件,片段重复事件在Bn GSTs基因的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冷胁迫下Bna A02g35760D、Bna C06g20450D、Bna C06g35490D、Bna A02g03230D和Bna A02g35980D在强抗寒品种中的显著高表达,是弱抗寒品种的7~12倍,并且强抗寒品种具有较高的生理酶活性。另外,在冷冻胁迫下鉴定到一些瞬时和持续表达的关键候选基因。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Bn GSTs基因在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抗寒分子调控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冷胁迫 蛋白质谱 GST基因家族 表达模式
下载PDF
北方旱寒区甘蓝型冬油菜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分析评价
2
作者 李辉 魏家萍 +10 位作者 董小云 郑国强 崔俊美 方彦 武泽峰 曹小东 方新玲 王莹 田海燕 王晋雄 刘自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31,共11页
2018—2019年,以34个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品系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品质及抗倒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挖掘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的产量、品质及抗倒性存在较大差异,单株产量变异范围为6.50~36.67 g,平均产量为21.08 g,17NPZ240-... 2018—2019年,以34个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品系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品质及抗倒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挖掘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的产量、品质及抗倒性存在较大差异,单株产量变异范围为6.50~36.67 g,平均产量为21.08 g,17NPZ240-1的产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全株角果数(r=0.897**)和每角粒数(r=0.534**)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各材料倒伏系数介于153.74~359.61,17NDL20-7的倒伏系数最低,抗倒性最强;相关分析表明抗折力(r=-0.501**)、重心高度(r=502**)、茎粗(r=-0.816**)、分枝部位(r=0.472**)和主花序长度(r=-0.679**)与倒伏系数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品质性状中,含油量介于33.40%~49.54%,平均含量为43.32%,17DNL32-3的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介于16.87%~27.24%,平均含量为21.18%,16NTS309-4的含量最高;油酸含量介于23.62%~68.81%,平均含量为45.92%,17NPZ242-1的含量最高;亚油酸含量介于10.62%~18.48%,平均含量为14.87%,亚麻酸含量介于5.41%~8.97%,平均含量为7.60%,芥酸含量介于0.15%~27.51%,平均含量为10.80%,17NPZ52-3的亚油酸、亚麻酸含量最高,芥酸含量最低;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介于18.47~70.35μmol·g^(-1),平均含量为34.41μmol·g^(-1),16NTS309-7的含量最低;相关分析表明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芥酸含量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0.421≤r≤0.913)。9个性状的综合隶属函数值F介于0.25~0.77,相差0.52,品系间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将34份甘蓝型冬油菜材料划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群包含17份材料,综合表现最好,但平均含油量最低;第Ⅱ类群包含4份材料,综合表现较弱,倒伏系数均值最高,其他8个性状的平均值都处于中等水平;第Ⅲ类群包含13份材料,综合表现最弱,但平均含油量最高,倒伏系数均值处于中等水平,其他7个性状的均值都处于最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产量 品质 抗倒性 综合评价 北方旱寒区
下载PDF
优质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天油18号选育报告
3
作者 张亚宏 张岩 +2 位作者 张桂荣 郭岷江 雷建明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1013-1016,共4页
为提升北方寒旱区冬油菜品质和营养价值,提高甘肃省冬油菜生产水平,丰富陇东南地区甘蓝型冬油菜品种资源,促进该区域冬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甘蓝型优质冬油菜自交系SW03-500056为母本、半冬性甘蓝型优质油菜品种... 为提升北方寒旱区冬油菜品质和营养价值,提高甘肃省冬油菜生产水平,丰富陇东南地区甘蓝型冬油菜品种资源,促进该区域冬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甘蓝型优质冬油菜自交系SW03-500056为母本、半冬性甘蓝型优质油菜品种华双3号为父本,通过品种间杂交,采用系谱法及定向选择法育成了强冬性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天油18号。该品种在2017—2019年甘肃省冬油菜多点联合试验中,2 a 8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283.0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杂1号增产12.12%;在2019—2020年度的甘肃省冬油菜生产示范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3890.2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杂1号增产5.14%。该品种抗寒性强、品质优良,籽粒含油量408.3 g/kg、硫苷含量16.27μmol/g、芥酸含量10.4 g/kg。适宜于甘肃天水及陇南干旱、半干旱、二阴山区海拔1800以下地区秋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新品种 天油18号 优质 选育
下载PDF
甘蓝型冬油菜VDAC1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与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娜 武军艳 +8 位作者 祁伟亮 马骊 曾瑞 陶肖蕾 杨雯昕 刘丽君 李学才 杨刚 孙万仓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4-703,共10页
为研究甘蓝型冬油菜VDAC1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功能,以弱抗寒性甘蓝型油菜天油2288和强抗寒性甘蓝型油菜16NTS309为材料,分别以天油2288和16NTS309的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BnVDAC1基因CDS区。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两基因编码区氨基酸数目都为... 为研究甘蓝型冬油菜VDAC1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功能,以弱抗寒性甘蓝型油菜天油2288和强抗寒性甘蓝型油菜16NTS309为材料,分别以天油2288和16NTS309的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BnVDAC1基因CDS区。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两基因编码区氨基酸数目都为276,等电点分别是7.28和8.46,是稳定性蛋白(<40为稳定),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都是由β-折叠环绕组成两个β-桶状结构。构建pBI121-BnVDAC1-GFP融合表达载体,进行烟草叶片亚细胞定位发现,BnVDAC1主要定位于线粒体或质膜。联系定量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下两个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叶片相对含水量、H_(2)O_(2)和O_(2)^(⋅-)含量有差异,且与BnVDAC1的表达量有相关关系,BnVDAC1基因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异性和组织表达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低温胁迫 活性氧 VDAC1基因 表达分析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与叶片激素含量的关联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范军强 路晓明 +6 位作者 王会文 武军艳 刘丽君 马骊 蒲媛媛 李学才 孙万仓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1,共7页
为探究不同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在应对低温胁迫时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并阐明其抗寒性与叶片激素含量的关联性,选用感温性差异较大的4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品系),分别于4℃及0℃处理不同时间后测定植株叶片内玉米素(Zeatin,ZT)、赤霉素(Gib... 为探究不同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在应对低温胁迫时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并阐明其抗寒性与叶片激素含量的关联性,选用感温性差异较大的4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品系),分别于4℃及0℃处理不同时间后测定植株叶片内玉米素(Zeatin,ZT)、赤霉素(Gibberellin A_(3),GA_(3))、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生长素(Indole-3-acetic acid,IAA)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5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并联系抗寒性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24℃)相比,低温处理后甘蓝型冬油菜叶片中IAA、ZT、GA_(3)含量显著降低,ABA含量较对照(24℃)上升2~3倍,不同品种(品系)SA含量增幅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BA、IAA、GA_(3)、SA含量的耐寒系数与抗寒性呈显著负相关。总之,内源激素含量会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且强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品系)叶片中激素含量的变化(上升或下降)幅度小于弱抗寒性品种(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低温胁迫 半致死温度 内源激素 抗寒性
下载PDF
甘蓝型冬油菜及其田间杂草对苗前与苗后共施不同浓度除草剂的响应
6
作者 王芙蓉 王亚宏 +7 位作者 范提平 张建学 裴国平 张亚宏 郭岷江 张桂荣 雷建明 张岩 《杂草学报》 2023年第1期57-65,共9页
为了探究苗前与苗后除草剂不同浓度单施或共施对冬油菜田间杂草的防效以及对冬油菜生长的影响,以甘蓝型冬油菜(天油2266)为试验材料,选用苗前除草剂(精异丙甲草胺)和苗后除草剂(高效氟吡甲禾灵),于2017—2019年开展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为了探究苗前与苗后除草剂不同浓度单施或共施对冬油菜田间杂草的防效以及对冬油菜生长的影响,以甘蓝型冬油菜(天油2266)为试验材料,选用苗前除草剂(精异丙甲草胺)和苗后除草剂(高效氟吡甲禾灵),于2017—2019年开展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蓝型冬油菜成熟期,共施比单施的总株防效与总鲜重防效平均提升了18.07%和15.07%,株防效和鲜重防效的平均提升幅度达26.78%和40.83%。苗前除草剂施用浓度的增加会减弱其增产效应,增产幅度为20.56%~34.11%,平均增产1801.61kg/hm^(2);苗后除草剂施用浓度的增加有一定减产风险,产量变幅为-2.02%~16.06%;苗前与苗后除草剂共施之下,产量增加784.40~2575.98kg/hm^(2),增产30.17%~99.09%,平均增产1235.00kg/hm^(2),平均增幅47.51%。因此,在冬油菜田应用苗前除草剂能显著抑制杂草暴发。苗前除草剂对越冬前苗期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的防效达9389%和86.98%;成熟期对总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到76.98%和54.05%。苗后除草剂主要显著地作用于禾本科杂草,对于生育周期较长的北方冬油菜,在禾本科杂草严重发生时可在越冬后再应用苗后除草剂,以防禾本科杂草对冬油菜后期生长产生危害;杂草发生严重,尤其是阔叶类杂草多的田块可适当提高苗前除草剂的施用浓度,以提高冬油菜产出效益,同时,在保障冬油菜籽粒产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低浓度施用苗后除草剂,在禾本科杂草少时可只施苗前除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杂草 苗前除草剂 苗后除草剂 产量
下载PDF
天水渭北半山干旱区甘蓝型冬油菜播期试验研究
7
作者 王秀芳 孙淑兰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11期20-24,共5页
为了确定天水市甘蓝型冬油菜的适宜播期,在渭北半山干旱区进行了甘蓝型冬油菜不同播期冬前生长量、越冬率、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冬油菜8月21日至9月2日在天水渭北半山干旱区播种产量达到3355~3505 kg/hm^(2)... 为了确定天水市甘蓝型冬油菜的适宜播期,在渭北半山干旱区进行了甘蓝型冬油菜不同播期冬前生长量、越冬率、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冬油菜8月21日至9月2日在天水渭北半山干旱区播种产量达到3355~3505 kg/hm^(2),可以大面积推广种植。8月27日前后抢墒播种,冬前可促进个体生长,营养积累达到安全越冬的理想状态;冬后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达到丰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山干旱区 甘蓝型冬油菜 播期 冬前生长量 越冬率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覆盖处理对甘肃中部地区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武军艳 孙万仓 +4 位作者 杨杰 魏文惠 郭秀娟 张俊杰 张鹏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6-99,共4页
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土覆盖、农家肥覆盖处理对甘肃中部地区甘蓝型冬油菜的越冬率、生育期、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盖处理较露地栽培可缩短总生育期2-11 d,各生育时期也相应缩短。其中地膜覆盖效果最好,可缩短生育期11 d左右,农... 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土覆盖、农家肥覆盖处理对甘肃中部地区甘蓝型冬油菜的越冬率、生育期、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盖处理较露地栽培可缩短总生育期2-11 d,各生育时期也相应缩短。其中地膜覆盖效果最好,可缩短生育期11 d左右,农家肥覆盖与土覆盖处理分别可缩短生育期2 d与5 d。地膜覆盖、土覆盖、农家肥覆盖越冬率分别为95.45%、81.25%、80.77%,露地栽培越冬率为66.67%。覆盖处理较露地栽培的越冬率增加14.1-28.78个百分点。覆盖处理的株高、主花序长度、单株角果数、千粒重、单株产量以及角粒数等性状优于露地栽培。覆盖处理可提高产量,其中地膜覆盖产量达到5 358.3 kg/hm^2,土覆盖为3 854.25 kg/hm^2,农家肥覆盖产量为3 704.25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50.94%、8.57%和4.34%。覆盖对提高土壤温度有良好影响,无论地膜覆盖、土覆盖还是农家肥覆盖,土壤温度均高于露地栽培的处理。根据覆盖栽培越冬保苗效果、增产效果以及农事作业的可操作性,建议甘肃中部地区甘蓝型冬油菜栽培以地膜覆盖和土覆盖为主要覆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覆盖 越冬率 产量
下载PDF
甘蓝型冬油菜在西北不同生态区适应性及生理生化反应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月 孙万仓 +11 位作者 刘自刚 杨宁宁 方彦 曾秀存 孔德晶 鲁美宏 王丽萍 董红业 杨刚 侯献飞 刘林波 种彦容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7-205,共9页
选用50个国内外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在兰州和天水两个生态区进行大田种植,苗期进行田间植物学形态特征统计,越冬前降温期对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含量... 选用50个国内外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在兰州和天水两个生态区进行大田种植,苗期进行田间植物学形态特征统计,越冬前降温期对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含量以及相应光合参数进行测定,研究它们在不同生态区的抗寒适应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结果显示:由天水北移至兰州后,各参试品种越冬率大幅下降,证明天水是我国冬油菜分布北界;部分品种形态特征发生变化,78%的叶色加深,52%的叶柄变短,大多数品种的侧裂叶对数由1~2对增至3~4对;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下降,平均降幅为1.54%和60.53%,蒸腾速率(Tr)显著升高,平均升幅为44.27%,不同品种的光合速率(Pn)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同时,CAT、POD、SOD酶活性、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有所升高,其中POD酶活性和MDA含量升高幅度较大,分别为82.59%和48.82%。相关性分析表明,两地的越冬率与POD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生态区 酶活性 抗寒性
下载PDF
黄绵土区甘蓝型冬油菜生产品质与土壤质量对不同配肥的响应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建学 王芙蓉 +3 位作者 杨志奇 雷建明 俄胜哲 王亚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21-1829,共9页
为探究黄绵土区不同肥料配施对甘蓝型冬油菜经济性状、产量品质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2因素4水平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不施有机肥和施有机肥,副处理为不施肥、氮肥单施、氮磷肥配施、氮磷钾肥配施8个处理,即CK、N、NP、NPK、M、MN、MN... 为探究黄绵土区不同肥料配施对甘蓝型冬油菜经济性状、产量品质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2因素4水平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不施有机肥和施有机肥,副处理为不施肥、氮肥单施、氮磷肥配施、氮磷钾肥配施8个处理,即CK、N、NP、NPK、M、MN、MNP、MNPK。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冬油菜生育期增延2~9 d,株高增加14.47~62.10 cm,单株总角果个数增多61.94~199.94个,增产507.20~2782.12kg/hm2,其中MNPK处理单株总角果数最多为268.00个,较对照增加293.77%,产量最高为3418.38kg/hm2,较对照增产437.26%,其他处理按产量排序为MNP、NPK>MN、NP>M>N,分别较对照增产2334.94kg/hm2、2229.90kg/hm2、1611.65kg/hm2、1578.64kg/hm2、939.38 kg/hm2、507.20 kg/hm2,增幅为366.98%、350.47%、253.30%、248.11%、147.64%、79.72%;M处理籽粒含油量最高达48.55%,较对照增加2.49%,蛋白质质量分数最低为18.23%,较对照降低4.14%,硫甙质量摩尔浓度仅M处理较对照显著降低10.25μmol/g,芥酸等其他籽粒品质未显著受施肥影响;冬油菜收获后各处理土壤全钾质量分数较种植前显著下降0.03%~0.24%,对照土壤有机质下降0.06%,NP处理有机质质量分数不变,其他处理有机质显著增加0.05%~0.67%。综合考虑,黄绵土区中以有机肥(7500 kg/hm2)和氮磷钾肥配施(N 150 kg/hm2,P2O575 kg/hm2,K2O 75 kg/hm2)处理对甘蓝型冬油菜的产量、经济性状、籽粒品质及土壤有机质的综合提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绵土 甘蓝型冬油菜 产量品质 施肥 土壤质量
下载PDF
北方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生长锥与抗寒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学才 金姣姣 +6 位作者 马骊 武军艳 陈其鲜 曾瑞 曾秀存 崔小茹 孙万仓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9-750,共12页
为探究北方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Brassica napus L.)生长锥低温响应特性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以冬性不同的甘蓝型冬油菜为试验材料,通过体式显微镜解剖、石蜡切片、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生长锥形态,通过测定半致死温度(LT_(50))鉴定不同品... 为探究北方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Brassica napus L.)生长锥低温响应特性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以冬性不同的甘蓝型冬油菜为试验材料,通过体式显微镜解剖、石蜡切片、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生长锥形态,通过测定半致死温度(LT_(50))鉴定不同品种的抗寒性,并对STM等生长锥调控关键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冬前低温处理后,强冬性抗寒品种VHTSG10与VHTS309-4苗期的生长锥表面光滑,相对高度较低,弱冬性材料VH天油2288和VH新油23号苗期的生长锥表面有小突起组织,相对高度较高;不同品种间LT_(50)与生长锥相对高度极显著正相关;调控苗期生长锥分化的关键基因BnSTM,其相对表达量与生长锥相对高度显著正相关,而BnCUC2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生长锥相对高度极显著负相关;BnSTM基因存在1149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82个氨基酸,包含KNOX1、KNOX2、ELK和Homeobox_KN 4个保守结构域,与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 L.)的亲缘关系较近,蛋白序列相似性为98.69%,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BnSTM蛋白在细胞核表达,参与茎尖分生组织的生长发育,与预测结果一致。因此,冬性越强的甘蓝型冬油菜,苗期生长锥相对高度越低,抗寒性越强,而冬性弱的品种苗期生长锥相对高度越高,抗寒性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强冬性 生长锥 半致死温度
下载PDF
甘蓝型冬油菜天油16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亚宏 雷建明 +5 位作者 郭岷江 张岩 张建学 范提平 王亚宏 王芙蓉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1期22-24,共3页
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天油16号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强冬性三系杂交种。在2015-2017年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中,2 a 8点(次)平均产量3 158.8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杂1号增产12.73%。该品种生长势强,抗寒耐旱,高产稳产;籽粒含油量4... 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天油16号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强冬性三系杂交种。在2015-2017年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中,2 a 8点(次)平均产量3 158.8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杂1号增产12.73%。该品种生长势强,抗寒耐旱,高产稳产;籽粒含油量470.3 g/kg,芥酸含量25.4 g/kg,硫苷含量74.08μmol/g。适宜于甘肃天水、陇南干旱半干旱二阴山区及同类型生态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高含油量 天油16号 选育
下载PDF
6个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系)在天水市品比试验初报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莉莉 雷建明 +1 位作者 张岩 孟哲良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4期28-30,共3页
在天水市山旱地条件下对6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折合产量以品系0510最高,为1 573.3 kg/hm2,较对照品种甘杂1号增产50.31%;品种平甘1号居第2位,为1 426.7kg/hm2,较对照品种甘杂1号增产36.30%。且... 在天水市山旱地条件下对6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折合产量以品系0510最高,为1 573.3 kg/hm2,较对照品种甘杂1号增产50.31%;品种平甘1号居第2位,为1 426.7kg/hm2,较对照品种甘杂1号增产36.30%。且0510、平甘1号这2个品种(系)越冬性强,越冬率85%以上,抗逆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新品种(系) 品比试验 天水市
下载PDF
甘蓝型冬油菜双主序性状优势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庞进平 雷建明 +5 位作者 张建学 高蕾 张岩 范提平 张喜平 郭岷江 《甘肃农业科技》 2006年第7期16-18,共3页
对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号为05-788群体中的双主序和单主序油菜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双主序和单主序油菜在单株产量、单株角果数上存在极显著差异;在株高、分枝部位、一次分枝数、主序角果数、千粒重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双主序 农艺性状 优势分析
下载PDF
起垄覆膜方式对半干旱山区甘蓝型冬油菜天油9号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亚宏 雷建明 +3 位作者 张建学 张岩 范提平 张亚宏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第11期47-49,共3页
在天水市半干旱山区研究了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对甘蓝型冬油菜天油9号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垄沟穴播种植较对照露地穴播的越冬率提高7.23百分点,全生育期缩短9 d,产量增加39.53%,产值达25 975元/hm2,净收益增加3 083元/hm2。
关键词 起垄覆膜方式 甘蓝型冬油菜 天油9号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天水市甘蓝型冬油菜起垄覆盖方式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孟孟 高成芳 +5 位作者 常玲彬 王希恩 周力 刘补成 张光耀 高大伟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第8期56-57,共2页
在天水市进行了甘蓝型冬油菜不同起垄覆盖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的甘蓝型冬油菜,主要经济性状优于垄侧、平膜覆盖及其它覆盖栽培方式,折合产量为4 912.0 kg/hm2,较对照增产52.8%。
关键词 起垄覆盖 甘蓝型冬油菜 栽培方式
下载PDF
播期对山旱地甘蓝型冬油菜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建学 范提平 +3 位作者 张亚宏 裴国平 孟哲良 郭岷江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6期74-79,共6页
研究了播期对山旱地甘蓝型冬油菜生长发育、越冬率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数、叶鲜重、叶干重、主根长、主根颈直径、根鲜重、根干重、株高、单株角果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随着播期推迟而减小,越冬率和折合产量随播期推... 研究了播期对山旱地甘蓝型冬油菜生长发育、越冬率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数、叶鲜重、叶干重、主根长、主根颈直径、根鲜重、根干重、株高、单株角果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随着播期推迟而减小,越冬率和折合产量随播期推迟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陇东南山旱地甘蓝型冬油菜适宜播期8月28日,折合产量最高,为5 245.03 kg/hm^2,其苗期叶片数6.6片、主根长16.78 cm、主根颈直径0.58 cm、叶干重3.63 g/株、根干重0.82 g/株。成株期单株分枝数8.83个、单株角果数228.75个,越冬率86.7%,综合性状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甘蓝型冬油菜 产量 品质 山旱地
下载PDF
12个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系)在景电灌区的比较试验初报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伟俊 张好新 孙万仓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11期21-23,共3页
在景电灌区条件下,对12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产量以品种宁油2号最高,为4 120.37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40.16%;品系06468位居第2位,为3 935.18kg/hm2,较对照天油4号增产33.86%。且宁油2号、... 在景电灌区条件下,对12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产量以品种宁油2号最高,为4 120.37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40.16%;品系06468位居第2位,为3 935.18kg/hm2,较对照天油4号增产33.86%。且宁油2号、06468越冬性较强,越冬率达88.89%以上,综合表现较好,可在当地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新品种(系) 品比试验 景电灌区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北方强冬性区甘蓝型冬油菜的低温光合生理特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邹娅 米文博 +4 位作者 徐明霞 徐春梅 刘自刚 赵彩霞 米超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05-113,共9页
【目的】探讨低温胁迫对甘蓝型冬油菜生理及光合特征的影响,为甘蓝型冬油菜在北方旱寒区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TSG10、天油2266、天油2288和Vision 4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低温处理(-4℃)后,测定幼苗光合生理特征变化;并采用... 【目的】探讨低温胁迫对甘蓝型冬油菜生理及光合特征的影响,为甘蓝型冬油菜在北方旱寒区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TSG10、天油2266、天油2288和Vision 4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低温处理(-4℃)后,测定幼苗光合生理特征变化;并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低温胁迫下,弱抗寒品种Vision受害症状较重,叶片萎蔫,叶缘出现大小不同水渍状冻斑;强抗寒品种TSG10受害症状明显较轻.低温胁迫下,甘蓝型油菜各品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均明显升高;但与Vision相比,强抗寒品种TSG10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比弱抗寒品种高29.6%~34.5%,抗氧化酶活性高37.6%~50.4%,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分别比弱抗寒品种低34.5%和37.5%.低温胁迫后,甘蓝型油菜叶片Gs、Tr、Pn均明显降低,表明低温胁迫下,气孔限制是引起甘蓝型冬油菜光合减弱的主要因素;低温处理后,强抗寒品种TSG10较好保持了叶绿体膜的完整性和基质片膜的连续性,其Pn下降幅度也最小,为69.5%,抗寒较弱的品种下降幅度在83.6%~93.0%之间.【结论】低温胁迫下,甘蓝型冬油菜强抗寒品种有较高过氧化物清除能力和较强渗透调节能力,叶绿体膜结构保持较为完整,净光合速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低温胁迫 抗寒性 光合特性 叶绿体超微结构
下载PDF
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敏 朱明川 +8 位作者 曾瑞 武军艳 马骊 李学才 蒲媛媛 刘丽君 曾秀存 朱文英 孙万仓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33,共12页
针对不同品种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和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等特点,于2021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及SSR标记对32份甘肃省生产应用甘蓝型冬油菜与9份陕西中部及江苏省现推广应用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的越冬率及春化特性差异和遗传... 针对不同品种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和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等特点,于2021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及SSR标记对32份甘肃省生产应用甘蓝型冬油菜与9份陕西中部及江苏省现推广应用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的越冬率及春化特性差异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探究其抗寒性差异,分析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生产应用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高于80%,陕西中部及江苏省甘蓝型冬油菜品种越冬率均小于25%,且抗寒性强弱差异明显;根据春化率高低,参试材料可分为强冬性、冬性、半冬性、弱冬性等4个级别;强冬性材料未现蕾的植株占比高,春播后难以抽薹现蕾进入生殖生长,加权平均薹高随之偏低,抗寒性强;春化率越高,成熟期的加权平均株高越高且抗性越弱,越冬率与春化率呈负相关关系;筛选出的98对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976个总位点,其中多态性条带750个,多态位点比率达72%,说明其分子遗传水平上的多态性丰富度高,陕西中部及江苏省甘蓝型冬油菜遗传多样性整体高于甘肃省生产应用甘蓝型冬油菜;通过聚类分析,可将甘蓝型冬油菜划分为9类;根据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可分为3大类,与抗寒性分类趋于一致。研究成果有望为鉴别甘蓝型冬油菜品种、构建指纹图谱及选择不同生态区适宜品种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抗寒性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