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甘薯淀粉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雪 许晶冰 +2 位作者 杨世雄 张玲 高飞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0-380,共11页
甘薯淀粉常作为粉丝和粉条等食品加工原料,具有稳定和增稠作用。但受其固有性质的限制(如热稳定性差、淀粉糊透明度低等),难以满足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需求,而改性(如物理法、化学法、酶法及复合法等)能赋予甘薯淀粉良好的功能、流变学... 甘薯淀粉常作为粉丝和粉条等食品加工原料,具有稳定和增稠作用。但受其固有性质的限制(如热稳定性差、淀粉糊透明度低等),难以满足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需求,而改性(如物理法、化学法、酶法及复合法等)能赋予甘薯淀粉良好的功能、流变学和加工特性(如抗老化性、淀粉糊透明度高、凝沉性小、冻融稳定性好、抗酸性和成膜性好等),可用于改善食品的物化特性、质构特性及食用品质。该文首先分析了甘薯淀粉的结构及性质,并总结了改性方法,最后概述了甘薯淀粉在食品工业(从粉丝、面制品、调味料及其他食品等方面)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扩大甘薯淀粉资源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淀粉 改性方法 结构 应用特性
下载PDF
甘薯淀粉对山药凝胶肠理化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赵灿 陶星宇 +3 位作者 汤尚文 刘传菊 豁银强 张倩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65,共8页
为研究甘薯淀粉对山药凝胶肠理化特性的影响,对不同甘薯淀粉添加量下山药凝胶肠的质构特性、色度、热特性、水分状态、微观结构以及结晶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甘薯淀粉的添加显著增强了山药凝胶肠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内聚性和... 为研究甘薯淀粉对山药凝胶肠理化特性的影响,对不同甘薯淀粉添加量下山药凝胶肠的质构特性、色度、热特性、水分状态、微观结构以及结晶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甘薯淀粉的添加显著增强了山药凝胶肠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内聚性和回复性,但黏性、弹性和白度下降;当甘薯淀粉添加量达到20%时,凝胶肠硬度达到7 060.65 g,胶着性为5 263.38 g,咀嚼性为4 623.80 g,内聚性为0.75,回复性为0.42,接近市售火腿肠的质地。甘薯淀粉的添加降低了山药凝胶肠的含水量和水分子的自由度,导致淀粉分子运动受限从而使相对结晶度和回生焓降低,凝胶肠质地更为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凝胶肠 甘薯淀粉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韧化改性甘薯淀粉的结构及理化特性
3
作者 李姝颖 谢钰欣 +2 位作者 张蕾 赵国华 叶发银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9-97,共9页
为研究超声波辅助韧化对甘薯淀粉特性的影响,在其韧化不同阶段施加超声波,并对其表观直链淀粉含量、相对分子质量、支链淀粉链长分布、淀粉颗粒形态、结晶结构、糊化、流变、凝胶性质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韧化中施加超声波对支链淀... 为研究超声波辅助韧化对甘薯淀粉特性的影响,在其韧化不同阶段施加超声波,并对其表观直链淀粉含量、相对分子质量、支链淀粉链长分布、淀粉颗粒形态、结晶结构、糊化、流变、凝胶性质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韧化中施加超声波对支链淀粉侧链分布和淀粉颗粒形态特征无显著影响;超声波辅助韧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甘薯淀粉的结晶结构,韧化中间阶段施加超声波使其相对结晶度从31.98%减少至25.71%;与单独韧化相比,超声波辅助韧化使甘薯淀粉具有更高的回升值(1 220 cP)和更低的崩解值(1 594 cP),同时使甘薯淀粉凝胶的G″与G′值升高,大幅提高了甘薯淀粉凝胶的弹性和黏性;超声波辅助韧化使甘薯淀粉的凝胶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淀粉 物理改性 韧化 超声波辅助处理 理化特性
下载PDF
甘薯淀粉性质与其粉丝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44
4
作者 谭洪卓 谭斌 +2 位作者 刘明 田晓红 谷文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6-292,共7页
为了弄清不同品种甘薯淀粉所制粉丝品质差异的原因,该研究通过对各种甘薯淀粉的理化性质、热力学特性、分子结构与甘薯粉丝品质的测定,并以绿豆淀粉做对照,对三者与其粉丝品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淀粉理化性质对粉丝品质影响较... 为了弄清不同品种甘薯淀粉所制粉丝品质差异的原因,该研究通过对各种甘薯淀粉的理化性质、热力学特性、分子结构与甘薯粉丝品质的测定,并以绿豆淀粉做对照,对三者与其粉丝品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淀粉理化性质对粉丝品质影响较大,按相关系数大小依次是:膨润力>溶解度>表观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颗粒大小。回生对粉丝品质的影响远远大于糊化对其的影响。快速黏度分析参数与粉丝品质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其相应的粉丝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淀粉分子结构对粉丝品质影响更大,按显著程度依次是:直链淀粉(Am)含量>支链淀粉(AP)短链量>AP长链量>Am分支数>AP短链长度>Am链长>AP长链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淀粉 品质控制 理化性质 热力学特性 分子结构 相关性分析法 粉丝
下载PDF
甘薯粉丝生产中添加剂对甘薯淀粉回生的影响 被引量:40
5
作者 谭洪卓 谭斌 +2 位作者 刘明 田晓红 谷文英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3-138,共6页
目的:研究粉丝生产中各种添加剂对甘薯淀粉短期回生和长期回生的影响,为改善甘薯粉丝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快速黏度仪(RVA)测定升降温过程中甘薯淀粉与各种添加剂共混体系的黏度变化来考察体系糊化和短期回生特性;用质构仪测定共... 目的:研究粉丝生产中各种添加剂对甘薯淀粉短期回生和长期回生的影响,为改善甘薯粉丝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快速黏度仪(RVA)测定升降温过程中甘薯淀粉与各种添加剂共混体系的黏度变化来考察体系糊化和短期回生特性;用质构仪测定共混体系的凝胶强度,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共混体系结晶后的To、Tp、Tc和ΔH来考察添加剂对甘薯淀粉长期回生特性的影响;最后评价各种添加剂对甘薯粉丝质构品质的改善效果。结果:各种添加剂的加入使甘薯淀粉的RVA参数和其相应粉丝的质构品质指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其中依次明矾、沙蒿胶、魔芋胶和黄原胶为最强。多糖胶加入甘薯淀粉中使回生的混合体系在DSC温度扫描中出现一个支链淀粉熔融峰和一个多糖胶分子与甘薯直链淀粉分子重新结合引起的放热峰(87~105℃)。结论:多糖胶使甘薯淀粉回生后的熔融温度或降低或升高;但回生后热焓值有所增加。出现放热峰推测为多糖胶分子在此温度下再一次熔融成自由状态,与甘薯淀粉中微量的脂质竞争,抢先参与与甘薯直链淀粉分子的重新结合,形成稳固的体系。魔芋胶和沙蒿胶按0.95:0.05的比例复配、总添加量为甘薯淀粉量的1%,能使甘薯粉丝品质接近绿豆粉丝和添加明矾甘薯粉丝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多糖胶 甘薯淀粉 回生 粉丝品质
下载PDF
增塑剂甘油对甘薯淀粉膜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刘鹏飞 孙圣麟 +2 位作者 王文涛 侯汉学 董海洲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20,共6页
采用甘油作为增塑剂制备甘薯淀粉膜,研究了甘油/淀粉比对甘薯淀粉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甘油后,淀粉糊各特征点黏度值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随着甘油量的增加,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水蒸气透过率呈递增的趋势,淀粉膜的热封性能逐... 采用甘油作为增塑剂制备甘薯淀粉膜,研究了甘油/淀粉比对甘薯淀粉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甘油后,淀粉糊各特征点黏度值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随着甘油量的增加,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水蒸气透过率呈递增的趋势,淀粉膜的热封性能逐步得到提高,抗拉强度呈递减的趋势;随着甘油的加入,膜的透光率增大;甘油分子与淀粉分子之间有较弱的作用,在20=14.8。处产生了一个新的峰;淀粉颗粒的分散和分布随着甘油的加入有明显改善,淀粉膜表面变得平整;紫外老化试验表明随着甘油量的增加,延缓了淀粉膜的老化作用。当甘油/淀粉比在0.3/1~0.4/1之间时,甘油和淀粉的相容性较好,甘油对淀粉有较好的塑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塑剂 甘油 甘薯淀粉 性能
下载PDF
甘薯淀粉热力学特性及其回生机理探讨 被引量:18
7
作者 谭洪卓 谭斌 +2 位作者 高虹 檀亦兵 谷文英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27,共7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甘薯淀粉在不同水分、糊化终止温度、降温速率和保持温度下的回生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水分质量分数70%时,糊化终止温度为90℃以上,渗漏的直链淀粉分子不仅相互聚集形成较大的有序结晶区域,还与体系中的脂质分子...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甘薯淀粉在不同水分、糊化终止温度、降温速率和保持温度下的回生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水分质量分数70%时,糊化终止温度为90℃以上,渗漏的直链淀粉分子不仅相互聚集形成较大的有序结晶区域,还与体系中的脂质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在后期冷却过程中形成螺旋结晶,回生程度达到最大。甘薯淀粉糊在0^-4℃储藏时,冰晶的形成过程将阻碍支链淀粉外链的相互并拢和直链淀粉分子链的重排;4℃左右,结晶生长速度虽较慢,但最终回生程度最大;慢速降温冷却也有利于增大回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淀粉 糊化 回生 水分 温度 降温速率
下载PDF
甘薯淀粉糊的流变特性 被引量:31
8
作者 谭洪卓 谷文英 +1 位作者 刘敦华 陆建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63,共6页
通过考察甘薯淀粉糊在不同甘薯淀粉浓度和不同温度下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甘薯淀粉糊是典型的非牛顿型、剪切变稀的和触变性流体,温度越高,浓度越低,甘薯淀粉糊的滞后性越小;同时用幂律方程和Cross方程来描述糊的流变特性,发现Cross方程... 通过考察甘薯淀粉糊在不同甘薯淀粉浓度和不同温度下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甘薯淀粉糊是典型的非牛顿型、剪切变稀的和触变性流体,温度越高,浓度越低,甘薯淀粉糊的滞后性越小;同时用幂律方程和Cross方程来描述糊的流变特性,发现Cross方程比幂律方程拟合精度更高。而浓度很低的情况下(如2%),甘薯淀粉糊的触变特性与其他浓度不同,表现为下行线在上行线之上,更适合用Herschel-Bulkley方程来描述它的流变行为。甘薯淀粉糊的动态流变行为则表现为在将开始糊化时,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tanδ都急剧上升,在到达糊化顶峰时急剧下降,而在降温过程中G'和G"都呈上升趋势,tanδ则是在100~50℃时下降,50~20℃时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淀粉 触变性 Cross方程 Herschel-Bulkley方程 动态流变
下载PDF
甘薯淀粉磷酸单酯的制备及凝沉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何传波 潘丽军 +2 位作者 李琳 陈玲 李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8-112,共5页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与混合正磷酸盐作用,采用湿法工艺制备甘薯淀粉磷酸单酯。利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法研究了淀粉磷酸单酯制备的工艺条件并得出回归方程,直观地揭示了取代度与诸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甘薯淀粉磷酸单酯是很好的食...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与混合正磷酸盐作用,采用湿法工艺制备甘薯淀粉磷酸单酯。利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法研究了淀粉磷酸单酯制备的工艺条件并得出回归方程,直观地揭示了取代度与诸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甘薯淀粉磷酸单酯是很好的食品添加剂,在应用中淀粉糊的凝沉性质对食品的外观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专门对甘薯淀粉磷酸单酯的凝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酯化反应导致了淀粉糊凝沉性降低,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提高;而NaCl的加入可显著增加糊的凝沉倾向,蔗糖则有减弱凝沉倾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化 制备 凝沉性质 湿法 甘薯淀粉磷酸单酯
下载PDF
4种不同甘薯淀粉成分、物化特性及其粉条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余树玺 邢丽君 +3 位作者 木泰华 张苗 孙红男 陈井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4-742,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甘薯淀粉性质与其粉条品质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了4种不同淀粉型甘薯(卢选1号、徐薯22、冀薯65和冀薯98)来源淀粉化学成分和物化特性,并分析了甘薯淀粉成分和物化特性与粉条品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甘薯淀...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甘薯淀粉性质与其粉条品质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了4种不同淀粉型甘薯(卢选1号、徐薯22、冀薯65和冀薯98)来源淀粉化学成分和物化特性,并分析了甘薯淀粉成分和物化特性与粉条品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甘薯淀粉由于化学成分的不同而使其物化特性和粉条品质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对甘薯淀粉的成分和物化性质与其粉条品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甘薯淀粉的直链淀粉和脂质含量、回生黏度、峰值时间、糊化温度、膨胀势、老化值等指标与甘薯粉条品质呈正相关,而甘薯淀粉的最终黏度、溶解度和粒径等指标与甘薯粉条品质呈负相关。通过综合比较,卢选1号的粉条品质优于其他3个品种的粉条。因此,本研究为合理选择甘薯粉条制备所需淀粉原料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进一步选育粉条专用型甘薯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淀粉 物化特性 粉条 品质 相关性
下载PDF
甘薯淀粉糊透明度及凝沉性初探 被引量:40
11
作者 李鑫 赵燕 +2 位作者 廖斌 涂勇刚 李建科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7,共4页
为了解甘薯淀粉糊的性质,采用分析方法对甘薯淀粉糊的透明度和凝沉性进行探索性研究,初步考察蔗糖、氯化钠、柠檬酸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等对甘薯淀粉透明度和凝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对甘薯淀粉透明度和凝沉性的影响不同,其中... 为了解甘薯淀粉糊的性质,采用分析方法对甘薯淀粉糊的透明度和凝沉性进行探索性研究,初步考察蔗糖、氯化钠、柠檬酸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等对甘薯淀粉透明度和凝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对甘薯淀粉透明度和凝沉性的影响不同,其中蔗糖、柠檬酸能提高甘薯淀粉糊的透明度,改善其凝沉性;氯化钠降低甘薯淀粉的透明度,加速其初期凝沉速度;CMC-Na对甘薯淀粉糊的透明度影响不大,但明显改善其凝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淀粉 透明度 凝沉性
下载PDF
甘薯粉丝生产中多糖胶与甘薯淀粉相互作用机理 被引量:15
12
作者 谭洪卓 谭斌 +2 位作者 刘明 田晓红 谷文英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55,共7页
目的:研究甘薯粉丝生产中以多糖胶为主的各种添加剂与甘薯淀粉的作用机理,为改善甘薯粉丝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各添加剂与甘薯淀粉共混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渗漏直链淀粉量、添加剂与甘薯淀粉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红外光谱来... 目的:研究甘薯粉丝生产中以多糖胶为主的各种添加剂与甘薯淀粉的作用机理,为改善甘薯粉丝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各添加剂与甘薯淀粉共混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渗漏直链淀粉量、添加剂与甘薯淀粉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红外光谱来分析各添加剂与甘薯淀粉相互作用机理。结果:CMC和卡拉胶与甘薯淀粉不相容,其它多糖胶、明矾、食盐、大豆蛋白和甘油与甘薯淀粉是相容的,尤以加沙蒿胶和魔芋胶的甘薯粉丝共混体系最稳定;这些添加剂在甘薯淀粉中主要是与直链淀粉分子结合,其相互作用的强度有强有弱;氯化钠对甘薯淀粉与多糖胶作用力的削弱很小,而脲对其相互作用力的削弱作用极强;在红外光谱图上,含添加剂的甘薯粉丝与原甘薯粉丝相比,除了-OH峰有位移的区别外,其他吸收峰都非常接近。结论:沙蒿胶、魔芋胶与甘薯淀粉的共混体系是相容的,相互之间作用没有产生新的基团,而是通过无数微弱的存在于链内、链间的氢键而使各自的直链级分或支链中的长直链部分相互靠拢,形成局部的微晶束,并以这些微晶束作为节点,维系巨大的网络体系;而甘薯淀粉与明矾复合凝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主要为静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粉丝 多糖胶 甘薯淀粉 玻璃化转变 红外光谱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糖醇对甘薯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南冲 熊柳 +1 位作者 孙庆杰 杨姗姗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26,32,共6页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研究不同添加量的麦芽糖醇、赤藓糖醇和木糖醇对甘薯淀粉溶胀度和可溶指数、糊化特性及淀粉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糖醇均明显降低了甘薯淀粉的溶胀度和溶解性,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多,降低越明显;糊化温度随添...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研究不同添加量的麦芽糖醇、赤藓糖醇和木糖醇对甘薯淀粉溶胀度和可溶指数、糊化特性及淀粉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糖醇均明显降低了甘薯淀粉的溶胀度和溶解性,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多,降低越明显;糊化温度随添加量的增多显著性升高;当麦芽糖醇和木糖醇的添加量与淀粉比值均为1∶1时,峰值黏度显著升高至最大值,添加量继续增多,淀粉糊的峰值黏度显著性降低;糖醇的添加量与淀粉比值小于4∶1时,随着木糖醇添加量增多,回生值升高,而赤藓糖醇的添加量对回生值没有显著性影响;随着糖醇添加量的增多,淀粉凝胶硬度增加越明显,麦芽糖醇和木糖醇对于凝胶弹性、内聚性和恢复性降低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醇 甘薯淀粉 溶胀度 糊化特性 质构
下载PDF
甘薯淀粉生产的废液中提取糖蛋白的超滤工艺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程坷伟 许时婴 王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9-111,共3页
甘薯生产淀粉的废水中含有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糖蛋白,本文利用中空纤维超滤设备对废水进行初级浓缩,以达到获得较高浓度的糖蛋白溶液的目的,研究了pH、时间、压力、温度、浓度对渗透通量的影响,得出最佳的操作条件为0.17MPa,pH=6.5,温... 甘薯生产淀粉的废水中含有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糖蛋白,本文利用中空纤维超滤设备对废水进行初级浓缩,以达到获得较高浓度的糖蛋白溶液的目的,研究了pH、时间、压力、温度、浓度对渗透通量的影响,得出最佳的操作条件为0.17MPa,pH=6.5,温度25℃,进料浓度小于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淀粉生产 废液 糖蛋白 提取 超滤工艺
原文传递
米根霉发酵甘薯淀粉制备L-乳酸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潘丽军 李兴江 +2 位作者 潘利华 郑志 余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5-108,共4页
以米根霉AS3.819的诱变株为菌种,甘薯淀粉为碳源,在摇瓶发酵工艺的基础上,利用10L发酵罐对该菌株产L-乳酸进行研究,探索出10L罐最适发酵条件为:装液量40%,搅拌转速400~650r/min,通气流量0.5~0.6L/(L·min),溶氧≥88%,温度32℃,pH... 以米根霉AS3.819的诱变株为菌种,甘薯淀粉为碳源,在摇瓶发酵工艺的基础上,利用10L发酵罐对该菌株产L-乳酸进行研究,探索出10L罐最适发酵条件为:装液量40%,搅拌转速400~650r/min,通气流量0.5~0.6L/(L·min),溶氧≥88%,温度32℃,pH5.0~5.5,消泡剂添加量0.1%左右。罐发酵结果得到L-乳酸累积浓度为99.54g/L,对原淀粉的转化率达77%,最高生物量7.2g/L,发酵周期7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根霉 L-乳酸 发酵 甘薯淀粉 溶氧
下载PDF
甘薯淀粉动力学特性及其回生机理探讨 被引量:9
16
作者 谭洪卓 谭斌 +2 位作者 高虹 檀亦兵 谷文英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38,共5页
采用流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考察了甘薯淀粉在不同保持时间下的回生过程,发现甘薯淀粉糊化后,在4℃下,支链淀粉结晶、直链淀粉-脂肪复合结晶物和纯直链淀粉结晶的形成和完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动力学模型可用Avrami方程表达。短期... 采用流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考察了甘薯淀粉在不同保持时间下的回生过程,发现甘薯淀粉糊化后,在4℃下,支链淀粉结晶、直链淀粉-脂肪复合结晶物和纯直链淀粉结晶的形成和完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动力学模型可用Avrami方程表达。短期回生以直链淀粉结晶为主体,长期回生以支链淀粉结晶为主体,并伴随着直链淀粉链结晶的进一步完善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淀粉 回生 保持时间 结晶Avrami方程
下载PDF
甘薯淀粉糊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高群玉 吴磊 刘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3-155,共3页
甘薯淀粉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淀粉的应用主要是应用淀粉糊,因此糊的性质至关重要。本文采用Brabender连续粘度计测定了甘薯淀粉在不同浓度、pH、食糖、盐和硬脂酸条件下对甘薯淀粉糊粘度曲线的影响;并对甘薯淀粉糊的透明度... 甘薯淀粉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淀粉的应用主要是应用淀粉糊,因此糊的性质至关重要。本文采用Brabender连续粘度计测定了甘薯淀粉在不同浓度、pH、食糖、盐和硬脂酸条件下对甘薯淀粉糊粘度曲线的影响;并对甘薯淀粉糊的透明度、凝沉性和冻融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为进一步开发甘薯淀粉的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淀粉 糊性质 粘度
原文传递
磷酸酯化对甘薯淀粉凝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何传波 潘丽军 +2 位作者 姜绍通 陈玲 李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4-88,共5页
对甘薯淀粉的磷酸酯化制备条件及产物的凝沉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甘薯淀粉磷酸单酯的最适制备工艺为 :NaH2 PO4 :Na2 HPO4 =3∶1;反应温度 130℃~ 14 0℃ :反应时间 2~ 3h ,pH5 .5~ 6 .0 ,催化剂用量为淀粉干基重的 4 %~ ... 对甘薯淀粉的磷酸酯化制备条件及产物的凝沉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甘薯淀粉磷酸单酯的最适制备工艺为 :NaH2 PO4 :Na2 HPO4 =3∶1;反应温度 130℃~ 14 0℃ :反应时间 2~ 3h ,pH5 .5~ 6 .0 ,催化剂用量为淀粉干基重的 4 %~ 6 %。甘薯淀粉经过磷酸酯化反应后可能在脱水葡萄糖单元上引入了磷酸基团 ,从而导致了淀粉凝沉性质的变化 ,使得淀粉糊的凝沉趋势降低 ,透明度增高 ,冻融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淀粉 磷酸酯化 凝沉性质 变性淀粉 制备工艺 淀粉磷酸单酯 取代度
下载PDF
甘薯淀粉接枝共聚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在种子包衣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姜绍通 周建芹 +1 位作者 赵妍嫣 潘丽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7-210,共4页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高锰酸钾为引发剂合成高吸水树脂,并研究高吸水树脂作为种子包衣剂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引发剂浓度、催化剂浓度等因素及皂化条件对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的最佳条件是:淀...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高锰酸钾为引发剂合成高吸水树脂,并研究高吸水树脂作为种子包衣剂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引发剂浓度、催化剂浓度等因素及皂化条件对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的最佳条件是:淀粉1g,丙烯酰胺7.5g,糊化水100mL,催化剂1.54×10-2mol/L,引发剂1.5×10-3mol/L。最佳皂化条件为:氢氧化钠用量26mL/(g单体),100℃水浴,皂化3h。用制备的高吸水树脂做玉米种子包衣剂,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可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淀粉 高吸水树脂 吸水率 发芽率
下载PDF
紫薯全粉添加量对甘薯淀粉物化特性及粉条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邢丽君 木泰华 +2 位作者 张苗 余树玺 杨海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4-492,共9页
在粉条中添加紫薯全粉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对于改善居民膳食营养、丰富淀粉制品种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AOAC相关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差式热量扫描、膨胀势、溶解度、回生速率等评估紫薯全粉添加量(0%、5%、8%、10%、12%、15%)对甘薯淀... 在粉条中添加紫薯全粉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对于改善居民膳食营养、丰富淀粉制品种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AOAC相关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差式热量扫描、膨胀势、溶解度、回生速率等评估紫薯全粉添加量(0%、5%、8%、10%、12%、15%)对甘薯淀粉物化特性的影响,并对紫薯粉条的质构及烹煮性质等进行了测定。随着紫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甘薯淀粉膨胀势、溶解度、回生特性和a*值显著提高,凝胶强度、黏度和亮度显著降低,热特性发生显著改变。甘薯粉条的亮度、质构性质、烹煮性质都随紫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紫薯全粉添加量对甘薯淀粉物化特性及粉条性质影响显著,且在紫薯全粉添加量为12%时甘薯粉条品质较好。本研究为甘薯营养粉条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薯全粉 甘薯淀粉 理化特性 粉条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