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露醇对草菇继代菌株生产性状和ROS清除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赵风云 程志虹 +4 位作者 谭强飞 朱嘉宁 孙万合 张紊玮 贠建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203,共14页
【目的】研究甘露醇对草菇继代菌株的生产性状和活性氧(ROS)清除能力的影响,探索一种简便、有效的草菇退化菌种复壮方法。【方法】以笔者课题组前期获得的组织分离继代菌株T6、T12、T19为试验菌株,T6为连续继代6次,T12为连续继代12次,T1... 【目的】研究甘露醇对草菇继代菌株的生产性状和活性氧(ROS)清除能力的影响,探索一种简便、有效的草菇退化菌种复壮方法。【方法】以笔者课题组前期获得的组织分离继代菌株T6、T12、T19为试验菌株,T6为连续继代6次,T12为连续继代12次,T19为连续继代19次;草菇原种V844(T0)为商业栽培种。将传统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中的葡萄糖替换为等质量的甘露醇,进行菌丝生理性状测定;在栽培基质中添加甘露醇,测定子实体农艺学性状;以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反映活性氧(ROS)积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测定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量;利用试剂盒测定抗氧化酶活力;通过菌丝染色法测定细胞核数量和线粒体膜电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菌丝能量指标。【结果】甘露醇处理对未退化菌株T0、T6的影响不显著,但能有效恢复草菇退化菌株T12、T19的生产性状和ROS清除能力。甘露醇使T12、T19的菌丝生长速度分别提高31.46%、20.99%,菌丝生物量分别提高97.33%、76.36%;使T12的生产周期缩短12.24%,生物学效率提高17.97%,恢复至T0水平;并使退化严重、失去出菇能力的T19重新长出子实体。同时,甘露醇使T12、T19的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Cu/Zn-sod)相对表达量分别上调24.64%和61.54%,Mn-sod2相对表达量分别上调19.76%和267.09%,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gpx)相对表达量分别上调25.67%和55.82%,并使SOD活力分别提高10.79%和72.32%,GPX活力分别提高16.98%和103.85%;使T12、T19中的ROS积累量显著降低,T12、T19中的O_(2)含量分别下降35.96%和41.62%,H_(2)O_(2)含量分别下降14.44%和18.26%;并使T12、T19的细胞核数目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增加;使T12、T19中的ATP含量分别提高17.08%和14.55%,EC值分别提高4.52%和0.92%。【结论】甘露醇能显著提高草菇退化菌株T12、T19的抗氧化能力和线粒体功能,并有效恢复其生产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甘露醇 菌种复壮 活性氧 抗氧化酶 线粒体
下载PDF
中重度颅脑损伤颅内压波幅监测与甘露醇应用的关系及预后情况研究
2
作者 李松林 张志伟 蒋令修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究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波幅监测与甘露醇应用的关系及患者预后情况。方法选取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监测颅内压,若患者单纯监测颅内压>22 mmHg则应... 目的探究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波幅监测与甘露醇应用的关系及患者预后情况。方法选取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监测颅内压,若患者单纯监测颅内压>22 mmHg则应用甘露醇,观察组采用平均颅内压波幅监测,若患者平均颅内压波幅(MWA)>5 mmHg则应用甘露醇。观察2组甘露醇应用总量、甘露醇应用时间、甘露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损伤原因、出血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甘露醇应用总量、甘露醇应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急性肾衰竭、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高渗状态、电解质紊乱、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平均颅内压波幅(MWA)监测并应用甘露醇治疗,在减少甘露醇应用总量、应用时间和甘露醇相关并发症的同时,可以提高预后良好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波幅监测 甘露醇 预后 并发症
下载PDF
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林叶发 周颖 +2 位作者 黄君 李青青 梁华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甘露醇注射液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甘露醇注射液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积分与椎动脉血流指标[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LVA-Vm)、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RVA-Vm)、左侧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LVA-RI)、右侧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VA-RI)]水平,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积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积分(21.06±2.12)分高于对照组的(13.47±1.95)分(P<0.05)。两组治疗后LVA-Vm、RVA-Vm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LVA-RI、RVA-RI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LVA-Vm(31.20±3.32)cm/s、RVA-Vm(32.06±2.97)cm/s均高于对照组的(27.65±2.87)、(28.11±2.44)cm/s,LVA-RI(0.54±0.06)、RVA-RI(0.46±0.10)均低于对照组的(0.62±0.07)、(0.64±0.09)(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三大常规异常或肝肾功能异常情况,也无其他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椎动脉血流状况,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通窍活血汤 甘露醇 椎动脉血流
下载PDF
在明串珠菌构建高产甘露醇的细胞工厂
4
作者 刘成川 金红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6,共8页
甘露醇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六糖醇,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和电子等行业。为构建高产甘露醇的明串珠菌,建立了将底盘细胞转化为高产目标产物菌株的理论:细胞工厂的“源-库”学说。通过2次同源重组,打破染色体中基因的操纵子和重... 甘露醇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六糖醇,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和电子等行业。为构建高产甘露醇的明串珠菌,建立了将底盘细胞转化为高产目标产物菌株的理论:细胞工厂的“源-库”学说。通过2次同源重组,打破染色体中基因的操纵子和重叠基因模式,并将甘露醇外排泵蛋白(mannitol efflux pump,MEP)基因序列和再生NADH的酶(甲酸脱氢酶)基因序列定点插入到染色体上。蔗糖为90 g/L时,打破mep基因的操纵子和重叠基因模式的菌株甘露醇产量比原始菌株(CGMCC1.10327)提高了9.5%。原始菌株染色体上敲入一个拷贝mep基因序列的菌株,底物蔗糖能添加到120 g/L,甘露醇产量也达到55.18 g/L。CCTCC M2020762菌株染色体上敲入一个拷贝甲酸脱氢酶基因序列的菌株,底物蔗糖能添加到145 g/L,甘露醇产量也达到101.6 g/L。使细胞工厂具备更强的“源”能(NADH再生等)和更大的“库”容(提高MEP活性),实现目标产物的超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工厂 源-库 明串珠菌 甘露醇 发酵 合成生物学
下载PDF
甘露醇联合呋塞米在大面积烧伤后补液量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5
作者 郑凡 赵敏娟 蔡玉娥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后补液量充足患者采用甘露醇联合呋塞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共计119例大面积烧伤后补液量充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59)和对照组(n=60),...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后补液量充足患者采用甘露醇联合呋塞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共计119例大面积烧伤后补液量充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59)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呋塞米治疗,研究组给予甘露醇联合呋塞米治疗,比较两组肾功能、炎症因子、不良事件、气管切开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均血肌酐(Scr)水平下降,24 h尿量增多,研究组Scr水平较对照组更低,24 h尿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尿素氮(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8%(4/59),较对照组的25.00%(15/6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管切开率为20.34%(12/59),较对照组的40.00%(24/6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联合呋塞米应用于大面积烧伤后补液量充足患者治疗中,能够改善肾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气管切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 甘露醇 呋塞米 肾功能
下载PDF
甘露醇复合相变蓄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董月霞 何少勇 +9 位作者 刘笛 盛金飞 李晓凤 孙志利 刘娥玉 金蕊 王允直 刘浩威 李蕾 胡佳乐 《冷藏技术》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为满足南美白对虾微冻贮藏保鲜温度的要求,研制了一种低温复合相变蓄冷材料,该材料以甘露醇水溶液为主储能剂,以氯化钾水溶液为降温剂,以高吸水树脂为增稠剂。测试复合相变蓄冷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潜热、导热性能、腐蚀性和热循环稳定... 为满足南美白对虾微冻贮藏保鲜温度的要求,研制了一种低温复合相变蓄冷材料,该材料以甘露醇水溶液为主储能剂,以氯化钾水溶液为降温剂,以高吸水树脂为增稠剂。测试复合相变蓄冷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潜热、导热性能、腐蚀性和热循环稳定性,确定最终配比。结果显示:当甘露醇质量分数为3%,氯化钾质量分数为2%,高吸水树脂质量分数为1.8%,复合相变蓄冷材料的相变温度为-5.5℃,相变潜热为295.7 J/g,无过冷度,导热系数为5.065 W/(m.K)。对铜片和铝片基本无腐蚀,50次循环实验表明复合材料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冷材料 甘露醇 相变温度 相变潜热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法测定NMM抗肿瘤DNA疫苗中甘露醇含量
7
作者 郭润姿 黄言 +2 位作者 孙澳 于继云 王宇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 建立测定NMM抗肿瘤DNA疫苗中甘露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法。方法 检测器为示差折光检测器,色谱柱为SUGAR SC1011阳离子钙型交换柱(300 mm×8 mm,6μm),流动相为纯化水,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80℃,检测池温度为37℃,... 目的 建立测定NMM抗肿瘤DNA疫苗中甘露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法。方法 检测器为示差折光检测器,色谱柱为SUGAR SC1011阳离子钙型交换柱(300 mm×8 mm,6μm),流动相为纯化水,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80℃,检测池温度为37℃,进样量为10μL。结果 甘露醇的质量浓度在0.02~5.00 mg/mL(R2=1.000 0,n=6)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为13.37μg/mL;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2.0%;加样回收率为97.76%,RSD为0.97%(n=9)。3批小试样品和中试样品中甘露醇的含量分别为20.02,19.95 mg/mL。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NMM抗肿瘤DNA疫苗中甘露醇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M抗肿瘤DNA疫苗 重组生物制品 甘露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 示差折光检测器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甘露醇对初诊急性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继发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常勇 李莉 +1 位作者 陈琳 曾超胜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6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甘露醇对初诊急性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MCI)继发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MCI继发脑水肿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甘露醇对初诊急性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MCI)继发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MCI继发脑水肿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取栓联合去骨瓣减压手术及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并予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15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45%(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脑水肿体积显著缩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钙结合蛋白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7.27%比12.73%,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甘露醇治疗初诊急性前循环MCI继发脑水肿,能明显缩小脑水肿体积,改善神经功能,抑制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 甘露醇 初诊 急性脑梗死 前循环 大面积脑梗死 脑水肿 神经功能 炎性反应
下载PDF
甘露醇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伍家志 粟漩 +1 位作者 郑仕强 熊荣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甘露醇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9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甘露醇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9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时间指标,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炎症因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降低,观察组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采用甘露醇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能够发挥突出显著的作用效果,不仅能够缩短患者消肿时间和住院时间,而且可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利于患者病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骨伤 肢体肿胀 甘露醇 熏洗
下载PDF
甘露醇与高渗盐水治疗颅脑外伤性脑水肿合并颅内高压的疗效对比研究
10
作者 郭长康 《北方药学》 2024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对比甘露醇与高渗盐水治疗颅脑外伤性脑水肿合并颅内高压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性脑水肿合并颅内高压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颅脑外伤性脑水肿合并颅内高压患者采用高渗盐... 目的:对比甘露醇与高渗盐水治疗颅脑外伤性脑水肿合并颅内高压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性脑水肿合并颅内高压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颅脑外伤性脑水肿合并颅内高压患者采用高渗盐水治疗,观察组采用甘露醇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水肿体积、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钠浓度低于对照组,昏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皮素、过氧化脂质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2h、8h、12h、24h的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脑水肿再发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甘露醇治疗颅脑外伤性脑水肿合并颅内高压的疗效优于高渗盐水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性脑水肿 颅内高压 甘露醇 高渗盐水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在脑外伤后脑水肿患者中的应用
11
作者 叶丽丽 刘建华 刘慧 《系统医学》 2024年第5期41-44,共4页
目的探究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在脑外伤后脑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0例脑外伤后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用药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15例。A组接受甘露醇治... 目的探究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在脑外伤后脑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0例脑外伤后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用药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15例。A组接受甘露醇治疗,B组接受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包括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药安全性。结果用药7 d后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3.33%)高于A组(7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7 d后,两组NIHSS评分较用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7 d后,B组NIHSS评分为(11.11±2.09)分,低于A组的(16.27±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7,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的整体效果较单一药物更理想,其有利于患者受损神经功能的修复、认知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后脑水肿 甘露醇 吡拉西坦注射液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动态颅内压监测指导甘露醇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价值分析
12
作者 贾晓燕 李小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4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颅内压监测指导甘露醇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78例HICH患者分为参考组(n=39)与动态监测组(n=39)。两组均接受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参考组术后行常规治... 目的:探讨动态颅内压监测指导甘露醇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78例HICH患者分为参考组(n=39)与动态监测组(n=39)。两组均接受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参考组术后行常规治疗,动态监测组术后使用动态ICP监测指导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0 d的脑血肿量、甘露醇使用量及其减量时间、总住院时间、血清应激反应、神经功能、预后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动态监测组术后10 d的脑血肿量、甘露醇使用量低于参考组,甘露醇减量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参考组(P<0.05);术后10 d,两组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占比(NEUT)、白细胞计数(WBC)均低于术前,动态监测组各项指标检测值低于参考组(P<0.05);术后10 d,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术前,且动态监测组低于参考组(P<0.05);动态监测组预后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监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颅内压监测指导HICH患者甘露醇治疗用量,能减少甘露醇使用量,提高疗效,改善患者应激反应、神经功能及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动态颅内压监测 甘露醇 应激反应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体检人群口服甘露醇并低张肠道准备在全肠道MSCT中的效果分析
13
作者 闫玉伟 王淑芳 +2 位作者 特木勒 王秀艳 娜日苏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4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通过对体检人群全肠道MSCT扫描前口服甘露醇肠道准备方法有效性进行探讨,为体检人群寻找简便、有效、安全、一站式的肠道准备方式,更好地提升图像质量及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并使体检流程更加流畅。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间... 目的:通过对体检人群全肠道MSCT扫描前口服甘露醇肠道准备方法有效性进行探讨,为体检人群寻找简便、有效、安全、一站式的肠道准备方式,更好地提升图像质量及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并使体检流程更加流畅。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间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全腹MSCT扫描60例,其中扫描前行甘露醇肠道准备的30例为研究对象;扫描前口服2000mL清水作的30例为对照组,观察肠道准备效果及图像质量。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人员均顺利完成检查,检查过程中未发生腹痛、腹胀、里急后重等不良事件,观察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中造影剂充盈情况较对照组好,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造影充盈情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主观质量一级、二级、三级比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检人群口服甘露醇并低张肠道准备在全肠道MSCT中的效果优异,更好地提升图像质量,且可以达到一站式的目的,可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 质量控制 全肠道 CT 甘露醇
下载PDF
甘露醇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4
作者 刘彩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71-0074,共4页
对比观察甘露醇和盐酸吡诺敏在治疗眼表干燥症(DED)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DED患者共180例,随机等分为甘露醇组和盐酸吡诺敏组,每组90例。甘露醇组给予甘露醇眼液治疗,吡诺敏组给予盐酸吡诺敏眼液治疗,疗程12周。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 对比观察甘露醇和盐酸吡诺敏在治疗眼表干燥症(DED)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DED患者共180例,随机等分为甘露醇组和盐酸吡诺敏组,每组90例。甘露醇组给予甘露醇眼液治疗,吡诺敏组给予盐酸吡诺敏眼液治疗,疗程12周。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量变化、眼表疾病严重程度、症状评分等指标。结果 治疗12周后,两药均能增加泪液分泌,改善眼表病变和症状,但甘露醇组在提高泪液分泌量和减轻症状方面的效果优于吡诺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露醇和吡诺敏均能治疗DED,但甘露醇在增强泪液分泌和改善症状方面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吡诺敏 干眼症 泪液分泌 症状
下载PDF
吡喹酮联合甘露醇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脑囊虫病的不良反应分析
15
作者 张洪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68-0071,共4页
观察针对脑囊虫病采用吡喹酮联合甘露醇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纳入我院2019年2月至2022年1月治疗的脑囊虫病患者资料60例展开研究,以给药方法分为2组,30例/组,对照组实施阿苯达唑联合甘露醇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观... 观察针对脑囊虫病采用吡喹酮联合甘露醇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纳入我院2019年2月至2022年1月治疗的脑囊虫病患者资料60例展开研究,以给药方法分为2组,30例/组,对照组实施阿苯达唑联合甘露醇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实施吡喹酮联合甘露醇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其综合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疾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闹囊虫病采用吡喹酮联合甘露醇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方式可取得显著疗效,其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不易发生癫痫等相关并发症,治疗安全系数较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吡喹酮 阿苯达唑 甘露醇 糖皮质激素 疾病治疗有效率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外伤后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健 施振华 +1 位作者 邵国平 惠卫宁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 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对脑外伤后脑水肿患者内皮功能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脑外伤后脑水肿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甘露醇治疗... 目的 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对脑外伤后脑水肿患者内皮功能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脑外伤后脑水肿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甘露醇治疗,研究组(35例)患者采用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血清内皮素(ET)、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均缩小,研究组小于对照组;血清ET、LPO水平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及躯体疼痛(BP)、生理功能(PF)、精神健康(MH)、总体健康(GH)评分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外伤后脑水肿患者,能够改善脑水肿,缓解内皮功能,调节氧化应激反应,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还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脑水肿 吡拉西坦 甘露醇 内皮功能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吡拉西坦联合甘露醇对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晓阳 牛晓波 张彦昌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6期69-71,共3页
目的:研究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注射液对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阳市灯塔医院收治的84例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42例。单一组采用甘... 目的:研究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注射液对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阳市灯塔医院收治的84例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42例。单一组采用甘露醇注射液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使用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颅内压、水肿体积、血肿体积、临床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与单一组患者比较,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神经功能评分和颅内压低;脑血肿、水肿体积小;血清hs-CRP、NSE水平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可降低颅内压,改善水肿和血肿情况,降低hs-CRP、NSE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吡拉西坦 甘露醇
下载PDF
甘露醇联合奥曲肽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尿量的影响
18
作者 林锦燕 缪晓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1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奥曲肽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尿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福建省级机关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腔积液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奥曲肽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尿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福建省级机关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腔积液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醇及奥曲肽治疗。患者治疗时间均为7~21 d,而后随访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的腹围、体质量、24 h尿量、腹腔积液深度、血钠、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67%vs.76.67%,χ^(2)=5.192,P=0.023)。治疗结束后,2组腹围、腹腔积液深度小于治疗前,体质量低于治疗前,24 h尿量多于治疗前,血钠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血清HA、LN、PCⅢ及Ⅳ-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口干口渴、头痛、腹痛及恶心呕吐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vs.23.33%,χ^(2)=5.192,P=0.023)。结论甘露醇联合奥曲肽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腔积液患者可增强疗效,改善水钠潴留,增多尿量,促进腹腔积液消退,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失代偿期 顽固性腹腔积液 甘露醇 奥曲肽 尿量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大骨瓣减压围手术期应用大剂量甘露醇联合甲强龙治疗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李松林 翟小菊 蒋令修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4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大骨瓣减压围手术期应用大剂量甘露醇联合甲强龙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行开颅大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2例。根据患者的围手术期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3例和...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大骨瓣减压围手术期应用大剂量甘露醇联合甲强龙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行开颅大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2例。根据患者的围手术期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9例。对照组入院后立即给予250 mL甘露醇。研究组入院后立即给予250 mL甘露醇+40 mg甲强龙,另于开颅术前再次给予250 mL甘露醇,术后用药为甘露醇+白蛋白+呋塞米。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分级,颅内压,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神经功能因子指标[神经生长因子(NGF)、髓鞘碱性蛋白(MB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脑血流速度、脑摄氧率。结果研究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残疾率、植物人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Z=7.755,P=0.005)。研究组治疗1、3、5、7 d时的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7 d时的血清IL-6、TNF-α、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GF、MBP、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血流速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脑摄氧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大骨瓣减压围手术期应用大剂量甘露醇联合甲强龙治疗,能快速有效降低颅内压,减少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和脑代谢,对促进患者良好预后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大骨瓣减压术 甘露醇 甲强龙
下载PDF
甘露醇、七叶皂苷钠单用或联合治疗胫腓骨骨折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
20
作者 刘健 张昊 +1 位作者 刘凯恒 李亚楠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甘露醇、七叶皂苷钠单用或联合治疗胫腓骨骨折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胫腓骨骨折肢体肿胀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甘露醇组、七叶皂苷钠组与联合组,各40例。甘露醇组单独给予甘露醇治... 目的探讨甘露醇、七叶皂苷钠单用或联合治疗胫腓骨骨折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胫腓骨骨折肢体肿胀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甘露醇组、七叶皂苷钠组与联合组,各40例。甘露醇组单独给予甘露醇治疗,七叶皂苷钠组单独给予七叶皂苷钠治疗,联合组给予甘露醇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比较3组前列腺素E1(PGE1)和前列腺素F2α(PGF2α)水平、临床疗效、肢体肿胀程度、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降钙素原(PC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PGE1、CRP、TNF-ɑ、PCT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甘露醇组及七叶皂苷钠组(P<0.05),PGF2α水平、PGF2α/PGE1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甘露醇组及七叶皂苷钠组(P<0.05);3组肿胀程度治疗后均得到改善(P<0.05),联合组肿胀程度比甘露醇组及七叶皂苷钠组改善更明显(P<0.05);甘露醇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七叶皂苷钠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联合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甘露醇组(72.50%,29/40)及七叶皂苷钠组(75.00%,30/40)(P<0.05)。结论甘露醇、七叶皂苷钠联合使用能够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肢体肿胀程度,临床疗效明显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七叶皂苷钠 胫腓骨骨折 肢体肿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