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青地区的藏族新年及其特点
1
作者 格桑泽仁 《新西部》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藏族是一个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受佛教影响深远,整个民族的民俗文化基本上都由藏传佛教主导,民族特色极其鲜明。甘青地区的藏族同汉族一样重视春节,农区和少部分牧区群众普遍实行农历,藏语称“嘉洛”。青海玉树、果洛、黄南、甘南... 藏族是一个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受佛教影响深远,整个民族的民俗文化基本上都由藏传佛教主导,民族特色极其鲜明。甘青地区的藏族同汉族一样重视春节,农区和少部分牧区群众普遍实行农历,藏语称“嘉洛”。青海玉树、果洛、黄南、甘南部分地区和少数寺院过藏历新年,因为藏历和农历都是阴历年,而且藏历和农历大体相同,有时还会挨在一起,甚至重合,所以藏历年的内容和形式与农历新年大同小异,过新年的气氛和隆重程度也不亚于农历新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全民信仰 内容和形式 甘青地区 民俗文化 过新年 青海玉树 藏族
下载PDF
共生理论视域下的甘青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研究
2
作者 苏娟 耿楚萱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9-85,共7页
甘青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迁徙、民族杂居、民族融合等现象一直普遍存在,其民间音乐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态势,各民族音乐文化相互交融、互通有无、共生共存共荣。本文着重从甘青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共生的... 甘青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迁徙、民族杂居、民族融合等现象一直普遍存在,其民间音乐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态势,各民族音乐文化相互交融、互通有无、共生共存共荣。本文着重从甘青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共生的背景、表现特质、核心理念与动力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剖析,阐释甘青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不断分化、融合和重构、再生的内在机制,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形成的缩影和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民族民间音乐 文化共生
下载PDF
甘青地区史前时期石构墓葬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闫红贤 陈洪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9,共13页
石构墓葬是甘青地区史前时期较有特色的一类文化遗存,根据结构特征,可分为石椁墓、石围墓、石封门板墓和石封堆墓四种类型。石椁墓和石围墓出现最早,始见于距今5000年前后的宗日墓地。随后,石构墓葬的类型增多,出现了石封门板墓及石封堆... 石构墓葬是甘青地区史前时期较有特色的一类文化遗存,根据结构特征,可分为石椁墓、石围墓、石封门板墓和石封堆墓四种类型。石椁墓和石围墓出现最早,始见于距今5000年前后的宗日墓地。随后,石构墓葬的类型增多,出现了石封门板墓及石封堆墓,空间分布范围也逐渐沿黄河向东拓展。整体来看,共和盆地以东至兰州附近是甘青地区石构墓葬的主要分布区。至迟在青铜时代,这类墓葬已经开始向周边扩散,川西北是主要的影响区。东周时期,伴随着东部周秦文化势力的西渐,甘青地区的石构墓葬渐趋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史前时期 石构墓葬 文化交流
下载PDF
甘青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蔺琼 李明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16,共4页
甘青地区文化遗存丰富,文化特征多样,是我国最早开展考古工作的地区之一。这一地区的考古学异常发达,形成了多种考古文化并存发展的局面。本文综述了甘青地区青铜时代各考古文化的基本样貌、特色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影响状况,为人... 甘青地区文化遗存丰富,文化特征多样,是我国最早开展考古工作的地区之一。这一地区的考古学异常发达,形成了多种考古文化并存发展的局面。本文综述了甘青地区青铜时代各考古文化的基本样貌、特色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影响状况,为人们认识甘青地区文化打开了一扇了解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青铜时代 考古学文化
下载PDF
探索甘青地区齐家文化彩陶的类型及特征
5
作者 孟婧 《收藏与投资》 2023年第10期95-97,共3页
本文以齐家文化彩陶概述为切入点,介绍了甘青地区齐家文化彩陶的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甘青地区齐家文化彩陶的特征以及齐家文化彩陶所具有的意义,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叙述,加深人们对甘青地区齐家文化彩陶具体情况的了解,... 本文以齐家文化彩陶概述为切入点,介绍了甘青地区齐家文化彩陶的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甘青地区齐家文化彩陶的特征以及齐家文化彩陶所具有的意义,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叙述,加深人们对甘青地区齐家文化彩陶具体情况的了解,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齐家文化 彩陶 类型特征
下载PDF
中全新世甘青地区古文化变迁的环境驱动 被引量:32
6
作者 侯光良 刘峰贵 +1 位作者 刘翠华 方修绮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8,共6页
根据孢粉、古土壤和考古资料,结合甘肃、青海地区的地形特征,发现4 ka BP前气候温暖湿润,马家窑文化分布在黄河及其支流的森林草原河谷地区,东界在六盘山,向北则向河西走廊延伸,且主要从事种植业。4 ka BP后,由于气候环境的恶化,自然带... 根据孢粉、古土壤和考古资料,结合甘肃、青海地区的地形特征,发现4 ka BP前气候温暖湿润,马家窑文化分布在黄河及其支流的森林草原河谷地区,东界在六盘山,向北则向河西走廊延伸,且主要从事种植业。4 ka BP后,由于气候环境的恶化,自然带向东迁移,生存环境演替为温带草原,齐家文化替代了马家窑文化。为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甘肃、青海地区人类文化遗址也向东南低海拔地区转移,且产业结构中畜牧业比重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环境演变 古文化 全新世
下载PDF
甘青地区全新世中期的环境变化与文化演进 被引量:13
7
作者 安成邦 冯兆东 陈发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9-732,740,共5页
分析了半干旱的甘青地区全新世中期环境变化序列与史前文化发展序列,探讨了环境变化对史前文化发展的影响。分析发现;研究区中全新世优越的环境条件,为史前文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回旋空间,有利于古文化的繁荣;当环境变化的幅度超过了社... 分析了半干旱的甘青地区全新世中期环境变化序列与史前文化发展序列,探讨了环境变化对史前文化发展的影响。分析发现;研究区中全新世优越的环境条件,为史前文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回旋空间,有利于古文化的繁荣;当环境变化的幅度超过了社会的承受力阀值时,就会导致史前文化的断层或转型;4 ka BP以后气候的凉干化,是该区文化面貌衰退、牧业因素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全新世中期 环境变化 文化演进
下载PDF
甘青地区史前聚落地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8
作者 邱士可 鲁鹏 +4 位作者 陈盼盼 闫丽洁 秦小阳 杨柳 李拓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4-168,180,共6页
甘肃、青海地区分布大量新石器至青铜时代聚落遗址,同时又具有生态系统脆弱性、自然环境多变性等特点,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表现出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等多种关系。因此,以阐释聚落形态与环境演化关系为目标的区域史前聚落... 甘肃、青海地区分布大量新石器至青铜时代聚落遗址,同时又具有生态系统脆弱性、自然环境多变性等特点,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表现出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等多种关系。因此,以阐释聚落形态与环境演化关系为目标的区域史前聚落地理研究历来备受关注。甘青地区史前聚落地理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包括聚落分布形态时空演化与环境关系研究、高海拔地区人类最早定居时间与机制研究和以喇家遗址为主的典型聚落废弃灾害性事件研究,表现出以宏观研究和专题研究为主的特征。甘青地区史前聚落地理研究还应加强微观尺度下的研究,包括小流域地貌演化与聚落分布关系研究、聚落内部结构与环境演化关系研究和早期聚落遗址景观复原研究等。通过这种从遗址到流域到区域、从点到线到面、从微观到中观到宏观的全方位、多角度综合研究,甘青地区的史前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必将取得更大的进展,并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演化 聚落形态 史前聚落地理 人地关系 甘青地区
下载PDF
甘青地区中晚全新世植被变化与人类活动 被引量:6
9
作者 安成邦 陈发虎 冯兆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0-164,共5页
史前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近几年来国际研究的热点。在甘青地区 ,全新世的孢粉资料比较多。但在中晚全新世 ,该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及其程度仍不清楚 ,许多孢粉分析资料中并没有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本文选取孢粉分辨率较高、... 史前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近几年来国际研究的热点。在甘青地区 ,全新世的孢粉资料比较多。但在中晚全新世 ,该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及其程度仍不清楚 ,许多孢粉分析资料中并没有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本文选取孢粉分辨率较高、代表性较好的青海湖、兰州、秦安大地湾三地的资料 ,着重研究了其中乔木成分的变化。分析发现 ,孢粉组合中乔木成分的变化与气候变化的趋势并不一致。通过对考古及历史资料的分析 ,笔者认为 ,该区的植被很早就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自全新世中期 ,本区植被中的乔木成分波动下降。 5 0 0 0 - 30 0 0aBP期间 ,史前农业对植被的影响较大。 30 0 0 - 2 0 0 0aBP期间 ,植被略有恢复。 2 0 0 0aBP以后 ,人为影响加剧 ,植被中乔木成分迅速下降。研究者认为 ,依赖孢粉资料重建中晚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历史应当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中晚全新世 植被 人类活动 孢粉组合 古气候变化
下载PDF
甘青地区末次冰消期以来植被与气候演化的孢粉记录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海成 马海州 +1 位作者 潘安定 山发寿 《盐湖研究》 CSCD 2009年第1期13-18,共6页
选用甘青地区达连海、青海湖、苏家湾、大地湾4个典型高分辨率的钻孔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阐明了该地区末次冰消期以来气候变化规律与主要气候事件,初步探讨了该地区植被纬向时空演化规律。结果显示末次冰消期大致开始于15.2—14.6ka B... 选用甘青地区达连海、青海湖、苏家湾、大地湾4个典型高分辨率的钻孔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阐明了该地区末次冰消期以来气候变化规律与主要气候事件,初步探讨了该地区植被纬向时空演化规律。结果显示末次冰消期大致开始于15.2—14.6ka BP之间,冰消期期间该地区气候表现为冷暖波动频繁,气候不稳定,植被类型由东向西为草原-荒漠化草原。全新世早期阶段10.4—8.2kaBP气候表现为温干,植被类型由东向西为疏林草原-草原。全新世中期8.2—4.3kaBP气候温暖湿润,植被发育良好,由东向西出现森林-森林草原植被。4.3kaBP以后该地区气候总体向凉千方向发展,3.9~3.4kaBP期间陇中地区气候波动较显著,植被类型草原-森林草原交替出现。晚全新世后期2.3~0kaBP气候冷干,从东到西发育草原-荒漠化草原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末次冰消期 孢粉纪录 环境变化 A/C值
下载PDF
和硕特蒙古与明末清初甘青地区格鲁派寺院势力的扩张 被引量:4
11
作者 戴燕 杜常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64,共7页
17世纪和硕特蒙古进入青海,并以此作为根据地,通过武力征服,实现对青藏高原的统治。和硕特蒙古尊奉藏传佛教,支持格鲁派,其对青藏地区的统治,不仅确立了格鲁派在藏传佛教中的主导地位,也促成格鲁派寺院势力在甘青地区的急剧扩张,既大大... 17世纪和硕特蒙古进入青海,并以此作为根据地,通过武力征服,实现对青藏高原的统治。和硕特蒙古尊奉藏传佛教,支持格鲁派,其对青藏地区的统治,不仅确立了格鲁派在藏传佛教中的主导地位,也促成格鲁派寺院势力在甘青地区的急剧扩张,既大大改变了明末清初甘青地区藏传佛教发展的局面,也深刻影响了甘青地方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格鲁派寺院 甘青地区 和硕特蒙古
下载PDF
甘青地区新石器文化演化及其环境动力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
12
作者 董广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75,共9页
新石器文化演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甘青地区是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的区域。通过对甘青地区考古调查、14 C测年数据和全新世气候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对比,分析了该... 新石器文化演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甘青地区是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的区域。通过对甘青地区考古调查、14 C测年数据和全新世气候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对比,分析了该地区新石器文化时空演化过程及其环境动力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几点展望。现有研究资料表明,甘青地区新石器文化时空演化可分为4个主要阶段,大地湾文化一期(7 800~7 200aBP)和仰韶文化早中期(6 700~5 500aBP)文化规模小,主要分布在天水以东地区;仰韶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早中期(5 500~4 800aBP)文化第一次大规模扩张,规模迅速壮大;马家窑文化晚期—齐家文化时期(4 500~3 800aBP)文化第二次大规模扩张,规模达到鼎盛。甘青地区新石器时期的气候变化可能对文化发展和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并非惟一的影响因素,该地区新石器中晚期农业发展与传播对文化扩张的影响应引起重视。未来应积累更多、更准确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测年数据,提高全新世早中期气候研究的年代分辨率,明确代用指标的气候和环境的指示意义,强化新石器文化时空演化的环境动力的机制研究。加深考古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交流,开展合作研究,是推进甘青地区新石器文化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文化 时空演化 气候变化 农业传播 甘青地区
下载PDF
明代甘青地区土流参治下的土流矛盾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武沐 贾陈亮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67,共6页
明朝在甘青地区实行较为独特的土官制度。土官在甘青地区被广泛纳入卫所体系,在土流参治的基本面下,形成以土官治"土民",以流官管土官的局面。这种体制上对土官的制约,必然引起土官和流官的矛盾,而当地土官在治理"土民&q... 明朝在甘青地区实行较为独特的土官制度。土官在甘青地区被广泛纳入卫所体系,在土流参治的基本面下,形成以土官治"土民",以流官管土官的局面。这种体制上对土官的制约,必然引起土官和流官的矛盾,而当地土官在治理"土民"方面的优势成为土流权力之争的导火索,甘青土官势力的逐步发展则加剧了土官与流官之间的矛盾。土、流的矛盾从深层次上看,涉及到了甘青"土民"对中央王朝国家权威的认同和明王朝对甘青地区治理理念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流参治 以流制土 管理权限 土流矛盾 土民 明朝 甘青地区 土官制度
下载PDF
元明清时期甘青地区的土司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清凌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7-91,共5页
土司制是元明清三代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由于《明史·土司传》未收甘青地区的土司,导致一些学者误认为甘青地区元、明时尚没有土司,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作者认为元、明、清三代甘青地区不仅有数以百计的土司,... 土司制是元明清三代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由于《明史·土司传》未收甘青地区的土司,导致一些学者误认为甘青地区元、明时尚没有土司,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作者认为元、明、清三代甘青地区不仅有数以百计的土司,前后相承,衔接清楚,有自身形成的条件和特点,而且其建制多有创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明朝 清朝 甘青地区 土司制 少数民族地区
下载PDF
藏彝走廊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区域类型及其与甘青地区的联系 被引量:15
15
作者 石硕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本文将藏彝走廊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划分为五个区域类型,在对其基本特征和面貌作了大致勾画的基础上,着重对藏彝走廊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系统与甘青地区的联系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关键词 藏彝走廊 甘青地区 新石器文化 区域类型
下载PDF
甘青地区史前时期未成年人埋葬问题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洪海 周浩然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31,52,共10页
甘青地区史前时期的墓葬材料丰富,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墓葬数量的研究,认为甘青地区史前时期的未成年人并未完全葬入墓地,在集中埋葬的公共墓地以外,很可能存在以未成年人为主体的单独墓葬区。而以未成年人为主的墓葬区多在房址附近或者... 甘青地区史前时期的墓葬材料丰富,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墓葬数量的研究,认为甘青地区史前时期的未成年人并未完全葬入墓地,在集中埋葬的公共墓地以外,很可能存在以未成年人为主体的单独墓葬区。而以未成年人为主的墓葬区多在房址附近或者主体墓地边缘,以埋葬年龄较小的婴幼儿为主,其葬俗也与公共墓地的成年人相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史前墓葬 未成年人
下载PDF
魏晋十六国时期甘青地区古都问题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兆宏 白建灵 《西夏研究》 2015年第4期97-103,共7页
随着魏晋时期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的南下,中国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迁徙和文化大融合的浪潮。十六国时期,多个民族在甘青地区建立政权。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的都城应运而生,推动了甘青地区区域开发。研究甘青地区古都问题,... 随着魏晋时期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的南下,中国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迁徙和文化大融合的浪潮。十六国时期,多个民族在甘青地区建立政权。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的都城应运而生,推动了甘青地区区域开发。研究甘青地区古都问题,对于了解魏晋十六国时期西北地区政治格局和民族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十六国 甘青地区 少数民族政权 都城
下载PDF
清代甘青地区土司数量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武沐 张艳娥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62-67,共6页
清朝建政之后,中央政府对西南土司实行"改土归流"之策,而西北甘青地区仍存在大量土司。顺治、康熙两朝,西北边事不断,中央政府在甘青广封土司,但数量不详。雍正至咸丰时期,据可考史料记载,甘青地区有41家土司。同治以后,中央... 清朝建政之后,中央政府对西南土司实行"改土归流"之策,而西北甘青地区仍存在大量土司。顺治、康熙两朝,西北边事不断,中央政府在甘青广封土司,但数量不详。雍正至咸丰时期,据可考史料记载,甘青地区有41家土司。同治以后,中央政府没有册封新的土司,明确仍袭土司职位的只有23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 清朝 甘青地区
下载PDF
甘青地区未来强震危险区的综合判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袁道阳 刘百篪 《高原地震》 1998年第3期10-17,共8页
利用甘青地区近年来在活动断裂地质填图,专题研究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等方面所获得的大量成套的地震地质资料,充分考虑断裂几何学特征、活动性质、活动时代、滑动速率、历史地震及古地震复发间隔、离逝时间等特征的差异,划分出了不同地... 利用甘青地区近年来在活动断裂地质填图,专题研究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等方面所获得的大量成套的地震地质资料,充分考虑断裂几何学特征、活动性质、活动时代、滑动速率、历史地震及古地震复发间隔、离逝时间等特征的差异,划分出了不同地震危险程度的区段。同时结合该区强震活动的时空特征对甘青地区未来20年内发生强震的危险区段进行了综合判定,认为本区未来20年内是强震的多发时期,今后几年内存在发生6级以上甚至7级左右强震的较大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分段 地震危险区 地震评估 地震活动 甘青地区
下载PDF
简析民国时期甘青地区蒙藏民族的现代教育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晓英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8,共5页
民国时期,在政府边疆教育的大力推行下,甘青地区蒙藏民族的现代教育得以展开。在现代教育的影响下,甘青地区蒙藏民族的民族意识、思想观念、语言文字等都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也正是这些变化推动蒙藏人民迈出了向现代社会前进的步伐。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甘青地区 蒙藏民族 现代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