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王府凹陷的沉积充填及生储盖组合 被引量:19
1
作者 郭英海 李壮福 +3 位作者 李熙哲 冉启贵 韦重韬 奚砚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4,共5页
通过岩芯观察、测井分析 ,研究了王府凹陷沉积环境及充填层序 .结果表明 ,王府凹陷中生代经历了裂陷期和凹陷期两个充填阶段 ,裂陷期包括 2个充填层序 ,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组合 ;凹陷期包括 3个充填层序 ,以河流和湖泊... 通过岩芯观察、测井分析 ,研究了王府凹陷沉积环境及充填层序 .结果表明 ,王府凹陷中生代经历了裂陷期和凹陷期两个充填阶段 ,裂陷期包括 2个充填层序 ,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组合 ;凹陷期包括 3个充填层序 ,以河流和湖泊沉积为主 .王府凹陷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青山口组、嫩江组半深湖 -深湖相暗色泥岩丰富 ,构成主要烃源岩 ;储集层以泉头组河道砂体和营城组扇三角洲砂体为主 ,烃源岩及储层发育和展布受沉积环境及充填层序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充填层序 生储盖组合 烃源岩 储集层 冲积扇
下载PDF
海陆对比看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的生储盖组合特征 被引量:21
2
作者 袁勇 陈建文 +1 位作者 梁杰 张鹏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5-202,212,共9页
作为下扬子主体的南黄海盆地发育分布广泛、厚度大且较全的中—古生代海相地层,通过对比扬子陆域的烃源岩、储层及盖层特征,结合南黄海盆地近几年采集的地震剖面、钻井资料以及陆上野外露头资料,总结和分析了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的生... 作为下扬子主体的南黄海盆地发育分布广泛、厚度大且较全的中—古生代海相地层,通过对比扬子陆域的烃源岩、储层及盖层特征,结合南黄海盆地近几年采集的地震剖面、钻井资料以及陆上野外露头资料,总结和分析了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的生储盖组合特征。南黄海海相地层发育下寒武统荷塘组/幕府山组、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下二叠统栖霞组和二叠系龙潭—大隆组4套烃源岩,对比扬子区陆域烃源岩特征,确定为较好的烃源岩。苏北—南黄海盆地储集层以碳酸盐岩为主,发育白云岩孔隙储层、礁滩相储层、风化壳储层和裂隙储层4种类型。研究认为南黄海发育扬子陆区已发现的典型油气藏的成藏层位,海相地层发育3套区域性的盖层和3套完整的生储盖组合,具有很好的油气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储盖组合特征 海相中-古 南黄海盆地 扬子区
下载PDF
陆东凹陷上侏罗统层序地层与生储盖组合 被引量:27
3
作者 邓宏文 徐长贵 王洪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74-279,284,共7页
通过对钻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开鲁盆地陆东凹陷上侏罗统中可识别出7个钻井中期基准面旋回以及与之对应的7个地震层序。7个中期旋回可合并成两个长期旋回LSC1和LSC2,并分别与盆地的稳定沉降阶段和强烈断陷阶段相对... 通过对钻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开鲁盆地陆东凹陷上侏罗统中可识别出7个钻井中期基准面旋回以及与之对应的7个地震层序。7个中期旋回可合并成两个长期旋回LSC1和LSC2,并分别与盆地的稳定沉降阶段和强烈断陷阶段相对应。运用旋回对比原理,可建立起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格架。经研究,基准面旋回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十分密切。基准面上升到下降的转换位置发育的大套泥岩段是区内的主要烃源层和良好的区域盖层。基准面旋回上升和下降阶段形成的各类砂体是区内主要的储集体。生储盖组合在纵向上的配置与基准面旋回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基准面上升阶段易形成上生下储和自生自储组合;基准面下降阶段易形成下生上储组合。基准面上升阶段形成的储盖组合更有利于油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侏罗统 层序地层 生储盖组合 油气聚采
下载PDF
百色盆地那读组层序分析与生储盖组合 被引量:19
4
作者 彭军 郑荣才 陈景山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曲线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 ,在识别出 4类不同成因类型和规模的层序界面基础上 ,将百色盆地那读组划分为 1个超长期、5个长期和 1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并详细地讨论了层序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 ,指出生储... 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曲线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 ,在识别出 4类不同成因类型和规模的层序界面基础上 ,将百色盆地那读组划分为 1个超长期、5个长期和 1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并详细地讨论了层序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 ,指出生储盖组合特征与长期基准面旋回关系最为密切 ,有利储层发育位置主要出现在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早中期和下降半旋回的中晚期 ,转换面附近则是烃源岩和盖层的发育位置 ;各长期旋回层序的生储盖组合具不同特征 ,明显受基准面升降幅度、频率及其所影响的相组合、可容纳空间和A/S值变化控制 ;按生储盖组合在垂向和纵向上的配置关系 ,可划分为上生下储、下生上储、侧向运移等 3种基本组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层序界面 层序分析 生储盖组合 那读组 百色盆地 烃源岩 盖层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南段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与生储盖组合 被引量:18
5
作者 古俊林 郑荣才 +1 位作者 罗平 阳正熙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2-290,共9页
以地表露头、钻井岩芯、测井曲线和地震剖面的沉积相、基准面旋回与层序界面特征的综合分析为依据,将川西坳陷中-南段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4个长期和13个中期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旋回等时对比法则,运用二分... 以地表露头、钻井岩芯、测井曲线和地震剖面的沉积相、基准面旋回与层序界面特征的综合分析为依据,将川西坳陷中-南段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4个长期和13个中期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旋回等时对比法则,运用二分时间单元分界线(层序界面和洪泛面)为优选时间-地层对比位置,以长期旋回层序为年代地层框架和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进行了等时地层对比和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对地层格架中的沉积充填作用和生、储、盖组合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沉积体系 生储盖组合 须家河组
下载PDF
北黄海盆地中生界沉积充填及有利生储盖组合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改云 刘金萍 +1 位作者 简晓玲 杜民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1-198,共8页
沉积充填生储盖组合中生界北黄海盆地北黄海盆地是我国海域油气勘探的新区,成藏条件及其时空匹配研究薄弱,是制约该区油气勘探取得突破的重要基础地质问题之一。通过岩心、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等的综合分析,对中生界构造格架下的沉积... 沉积充填生储盖组合中生界北黄海盆地北黄海盆地是我国海域油气勘探的新区,成藏条件及其时空匹配研究薄弱,是制约该区油气勘探取得突破的重要基础地质问题之一。通过岩心、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等的综合分析,对中生界构造格架下的沉积充填及有利生储盖组合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北黄海盆地中生界为断陷湖盆,中侏罗统以湖泊沉积为主,上侏罗统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下白垩统发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北黄海盆地中生界发育2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上侏罗统上部的半深湖相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富,构成研究区主力烃源岩,与下白垩统扇三角洲储集砂体及其上部滨浅湖泥岩组成的复合型组合,为空间匹配最好的生储盖组合;上侏罗统烃源岩与其中下部三角洲河道砂体组成的倒灌式间断型组合,为另一套较有潜力的组合,储层物性及断裂-不整合面输导是决定生储盖组合优劣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充填 生储盖组合 北黄海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区块延长组生储盖组合与油气富集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陈贺贺 朱筱敏 +1 位作者 陈纯芳 尹伟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63,共8页
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及岩心观察、测井、录井与试油等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区块延长组生储盖组合及油气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以长7油层组底部张家滩页岩为主力烃源岩,以长8—长6油层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重力流砂体为储... 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及岩心观察、测井、录井与试油等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区块延长组生储盖组合及油气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以长7油层组底部张家滩页岩为主力烃源岩,以长8—长6油层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重力流砂体为储层,以长9—长4+5油层组间隔发育的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及页岩为盖层,构成了4套生储盖组合:长7生-长9_1储-长9上部盖(Ⅰ)、长7生-长8_1储-长7盖(Ⅱ)、长7生-长7_2储-长7上部盖(Ⅲ)和长7生-长6_3储-长6_(1+2)—长4+5盖(Ⅵ)。根据源-储配置关系及生储盖层叠置样式将生储盖组合划分为连续型(Ⅱ和Ⅲ)和间断型(Ⅰ和Ⅵ)共2类4套,其中连续型生储盖组合油气富集主要受控于张家滩页岩与有利储层展布和断层-裂缝系统发育程度;间断型生储盖组合油气富集主要受控于油源断裂、源-储距离和有利储层展布。连续型生储盖组合油气充注与保存条件均较好,比间断型生储盖组合油气富集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储盖组合 连续型成藏组合 间断型成藏组合 富集特征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宝饶洼槽下白垩统层序地层与生储盖组合 被引量:10
8
作者 易定红 贾义蓉 石兰亭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0-543,共4页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下白垩统中识别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SSC_1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_1、LSC_2、LSC_3、LSC_4、LSC_5,并分析了各旋回的发育特...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下白垩统中识别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SSC_1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_1、LSC_2、LSC_3、LSC_4、LSC_5,并分析了各旋回的发育特征。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其生油岩、储集层、盖层及储盖组合的发育和分布特征与基准面旋回的内在联系,指出本区研究层段主要发育LSC_1、LSC_2、LSC_3+LSC_4和LSC_5共4套储盖组合,其中LSC_3+LSC_4储盖组合为最有利的含油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下白垩统 层序 地层 生储盖组合
下载PDF
延长油区侏罗系-上三叠统层序地层与生储盖组合 被引量:32
9
作者 罗静兰 J.MarceloKetzer +3 位作者 李文厚 阎世可 武富礼 李玉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7-341,351,共6页
延长油区侏罗系和上三叠统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砂岩主要为长石砂岩和一部分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具有较好的物性 ,构成良好的油气储集层。以晚三叠世抬升剥蚀造成的区域性剥蚀面为层序边界 ,可将侏罗系与上三叠统沉积体系分为两个... 延长油区侏罗系和上三叠统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砂岩主要为长石砂岩和一部分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具有较好的物性 ,构成良好的油气储集层。以晚三叠世抬升剥蚀造成的区域性剥蚀面为层序边界 ,可将侏罗系与上三叠统沉积体系分为两个层序 ,即上部层序 (侏罗系 )和下部层序 (上三叠统延长组 )。下部层序由一个湖进体系域和一个高水位体系域组成。上部层序从下到上依次为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上下层序生储盖组合以自生自储为总体特征 ,按生、储、盖的配置关系可划分为 3种组合类型 :(1)下生上储式岩性油气藏组合 ,发育于下部层序下部 ,以长 7湖泊相长 6三角洲相为最佳油气藏配置 ;(2 )上生下储式和自生自储式岩性构造油气藏组合 ,发育于下部层序上部 ,以长 2 +3和长 1曲流河 (交织河 )水侵进积型地层为代表 ,是研究区良好的生储盖配置 ;(3)下生上储式为主、自生自储式为辅的构造岩性油气藏发育于上部层序河流相沉积体系 (延安组延 10延 1小层 )中 ,该类油气藏的形成需要较好的构造圈闭和盖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层序地层学 生储盖组合 侏罗系-上三叠统 延长油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层序格架中生储盖组合特征与勘探意义 被引量:19
10
作者 吴兴宁 寿建峰 +1 位作者 张惠良 潘文庆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5-231,共7页
塔里木盆地在早古生代属于不同类型克拉通盆地沉积,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控制寒武系—奥陶系层序地层发育的主要因素。综合露头、岩心、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并结合井—震标定结果,在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识别出15个层序界面,将寒武... 塔里木盆地在早古生代属于不同类型克拉通盆地沉积,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控制寒武系—奥陶系层序地层发育的主要因素。综合露头、岩心、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并结合井—震标定结果,在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识别出15个层序界面,将寒武系划分为6个层序、奥陶系划分为8个层序。根据层序地层发育特征,并考虑断层和不整合面在油气运聚成藏中的重要作用,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层序格架中生储盖组合划分为连续型、间断型和复合型3大类8小类。现实的生储盖组合包括侧变式连续型和间断型,潜在的生储盖组合包括上生中储上盖连续型和复合型,值得探索的生储盖组合包括下生中储上盖连续型和封闭式连续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储盖组合 层序地层 奥陶系 寒武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世界主要被动大陆边缘深水含油气盆地生储盖组合发育规律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力 屈红军 +5 位作者 张功成 范玉海 关利群 冯杨伟 郑艳荣 李敏 《海相油气地质》 2011年第4期22-31,共10页
世界被动陆缘深水含油气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裂前期、裂谷期以及裂后期(被动陆缘期),裂后期又可划分出热沉降期和漂移期两个亚期。裂谷期发育的裂谷层序和漂移期发育的漂移层序是构成生储盖组合的主要层序。统计发现,盆地的生储盖组合主... 世界被动陆缘深水含油气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裂前期、裂谷期以及裂后期(被动陆缘期),裂后期又可划分出热沉降期和漂移期两个亚期。裂谷期发育的裂谷层序和漂移期发育的漂移层序是构成生储盖组合的主要层序。统计发现,盆地的生储盖组合主要有裂谷期生储盖、裂谷期生或混生-漂移期储盖和漂移期生储盖三种组合。三种生储盖组合类型均主要发育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深海相浊积砂岩储层以及海相泥页岩盖层。不同生储盖类型均有较大油气储量。裂谷期生储盖组合的勘探程度较低,潜力巨大;裂谷期生或混生-漂移期储盖组合的储量贡献较大,仍有较大潜力;漂移期生储盖组合的勘探程度高,储量贡献大,是现阶段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 陆缘盆地 深水含油气盆地 构造演化 生储盖组合:油气储量
下载PDF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中生界生储盖组合特征 被引量:16
12
作者 冯杨伟 屈红军 +3 位作者 张功成 范玉海 关利群 雷露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23,共8页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是一个贫油富气的地区,在近年的勘探开发中显示出广阔的前景。区域上包含4个盆地和1个造山带:北卡那封盆地、柔布克盆地、布劳斯盆地、波拿巴盆地和帝汶—班达褶皱带。西北陆架油气绝大多数集中在中生界。中生界发育4...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是一个贫油富气的地区,在近年的勘探开发中显示出广阔的前景。区域上包含4个盆地和1个造山带:北卡那封盆地、柔布克盆地、布劳斯盆地、波拿巴盆地和帝汶—班达褶皱带。西北陆架油气绝大多数集中在中生界。中生界发育4套主要烃源岩:三叠系湖相泥页岩、下—中侏罗统海相和海陆交互相碳质泥岩和煤系、上侏罗统海相页岩及下白垩统海相泥页岩;主要储集岩为中—上三叠统三角洲—边缘海相砂岩、下—中侏罗统砂岩、上侏罗统砂岩和白垩系砂岩;主要区域性盖层是下白垩统海相泥页岩。根据生储盖组合的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海生海储海盖型和陆生陆储陆盖型两大生储盖组合类型。海生海储海盖型生储盖组合广泛分布于西北大陆架,是区域最重要的成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 北卡那封盆地 碳质泥岩 区域性盖层 生储盖组合
下载PDF
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生储盖组合的层序分析 被引量:33
13
作者 郑荣才 吴朝容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48-356,共9页
通过钻井、岩芯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可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中识别出6 个钻井长期旋回层序和6 个相对应的地震层序。较为详细地讨论了沙河街组层序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认为:(1)在以中、长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 通过钻井、岩芯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可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中识别出6 个钻井长期旋回层序和6 个相对应的地震层序。较为详细地讨论了沙河街组层序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认为:(1)在以中、长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地层格架中,生储盖组合特征与长期基准面旋回关系最为密切,有利储层发育位置主要出现在基准面上升早中期和下降中晚期,转换处则是烃源岩或盖层的发育位置。(2)各长期旋回层序的生储盖组合具不同的特征,明显受基准面升降的频率、幅度及其所影响的湖平面升降变化速率、相组合、相序、可容纳空间和A/S值的变化控制。(3)按生储盖组合在垂向上和纵向上的配置关系,可划分为上生下储、下生上储和仅发育储盖的3种基本组合类型,第一种和第二种分别形成于中—高可容纳空间的基准面上升期和下降期,第三种形成于低可容纳空间的基准面完整升降旋回过程中。由第二种与第一种,或第二种与第三种基本组合类型的叠加组成2 种跨层序发育的复杂组合模式。相对前3种基本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 生储盖组合 沙河街组 油气藏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生储盖组合及成藏基本要素匹配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洪峰 宋岩 +3 位作者 柳少波 赵孟军 秦胜飞 傅国友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7-31,36,共6页
前陆盆地构造特点决定了前陆盆地具有一套特定的成藏地质条件,其构造和沉积控制了生储盖层的发育和储盖组合类型;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和由于多种盆地类型叠加,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沉积层序多样化,具有多套储盖组合。根据构造和沉积演化... 前陆盆地构造特点决定了前陆盆地具有一套特定的成藏地质条件,其构造和沉积控制了生储盖层的发育和储盖组合类型;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和由于多种盆地类型叠加,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沉积层序多样化,具有多套储盖组合。根据构造和沉积演化特点,在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划分出了3大套储盖组合,即下部生储盖组合、中部生储盖组合和上部储盖组合,其中下、中部生储盖组合以自生自储组合类型为主,生储盖层相互叠置,具有好的空间配置,但时间匹配较差;上部储盖组合主要为下生上储型,空间的匹配上欠佳,但生烃期、储层成岩阶段和盖层有效封盖等因素在时间匹配上最佳,是时效最佳匹配组合类型,目前发现的油气藏多赋存于该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生储盖组合 匹配 油气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与生储盖组合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天林 罗静兰 +3 位作者 邓媛 李杪 白雪晶 郭涛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5期49-58,64,共11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与生储盖组合特征,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该区层序界面类型、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长期基准面旋回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识别出5个三级...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与生储盖组合特征,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该区层序界面类型、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长期基准面旋回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识别出5个三级层序界面,将延长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和4个长期旋回层序;生储盖组合特征与长期基准面旋回的关系密切,在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早中期和下降半旋回晚期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优质储层,在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晚期和下降半旋回早中期发育的浊积岩砂体为潜在储层,在长期基准面旋回升降转换面附近发育的湖相泥页岩及炭质泥岩为良好的生油层和盖层;延长组发育上生下储、下生上储及自生自储式生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生储盖组合 上三叠统延长组 南梁西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生储盖组合划分新方案 被引量:9
16
作者 高春文 罗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9-31,共3页
传统的生储盖组合划分方案中不包括断层、不整合面 ,在油气运聚研究中强调输导层对油气成藏的作用 ,有一定局限性。我国复杂叠合型油气盆地具有断裂发育、不整合面多等特点 ,传统的生储盖组合划分方案难以满足此类盆地的勘探需要。提出... 传统的生储盖组合划分方案中不包括断层、不整合面 ,在油气运聚研究中强调输导层对油气成藏的作用 ,有一定局限性。我国复杂叠合型油气盆地具有断裂发育、不整合面多等特点 ,传统的生储盖组合划分方案难以满足此类盆地的勘探需要。提出的新方案强调了断裂、不整合面在生储盖组合划分中的重要地位 ,补充和完善了传统的划分方案 ,扩大和丰富了找油视野 ,有利于明确勘探方向、预测有利目标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生储盖组合 划分 断层 不整合面
下载PDF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一段生储盖组合分析与隐蔽油藏勘探 被引量:8
17
作者 易定红 裴明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2,共3页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综合研究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一段中识别出2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和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5。研究区古近系沙一段发育滨浅湖辫状...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综合研究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一段中识别出2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和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5。研究区古近系沙一段发育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和半深湖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约束下,分析了生油岩、储层、盖层及生储盖组合的发育和分布特征与基准面旋回的内在联系,指出沙一段隐蔽油藏勘探应以生储盖组合为研究单元,并采取相应的勘探对策;N50-L3-L444-L434井以西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发育区是隐蔽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一段 生储盖组合 隐蔽油藏 饶阳凹陷 大王庄地区
下载PDF
塔东北库鲁克塔格地区震旦—奥陶纪地质事件及生储盖组合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明胜 田景春 +1 位作者 苏炳睿 张翔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1-603,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库鲁克塔格地区是重要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域之一,其特殊的构造背景成为研究盆山耦合及区域构造演化的有效切入点。冰川、火山、风暴、浊流等事件沉积的产物,广泛发育于塔东北库鲁克塔格地区震旦—奥陶系的地层中。这些地质... 塔里木盆地库鲁克塔格地区是重要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域之一,其特殊的构造背景成为研究盆山耦合及区域构造演化的有效切入点。冰川、火山、风暴、浊流等事件沉积的产物,广泛发育于塔东北库鲁克塔格地区震旦—奥陶系的地层中。这些地质事件的发生时期与库鲁克塔格地区的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是全球新元古代冰川沉积的诱发因素,也使库鲁克塔格地区在震旦纪发育冰川相的沉积。发生于早寒武世的火山事件也是Rodinia超大陆同期裂解的表现。在塔东北地区,裂解导致的持续拉张作用一直延续到早奥陶世末期,但在晚寒武世曾发生过一次持续时间较短的构造反转,区域构造应力场由拉张转为挤压,导致南、北沉积相区水体变浅,受到风暴作用影响。在挤压的区域构造背景下,中—晚奥陶世库鲁克塔格急剧隆升,物源供给的加大,为浊流事件的沉积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区域的构造背景变化也对于该地区的源岩和储层的产生起了决定性的因素。在震旦—早奥陶世晚期拉张的大地构造背景下,早—中寒武世及早奥陶世成为烃源岩的主要形成时期。优质储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发育于晚震旦世、晚寒武世、中—晚奥陶世。孔隙类型主要为晶间孔、溶孔、裂缝等。这些源岩和储层与地层中的泥岩在垂向上组成多套生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事件 生储盖组合 震旦系 寒武系 奥陶系 库鲁克塔格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生储盖组合、圈闭与找油领域 被引量:9
19
作者 况军 何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13,共6页
通过对1985年以来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所作的50多条地震剖面资料的研究后,对本区区域构造,油气生成、聚集有了较新的认识。本文就其生油岩性质及空间分布、生储盖层组合配置,含油有利聚集区带进行探讨,旨在为南缘油气勘探提供地质决策的依... 通过对1985年以来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所作的50多条地震剖面资料的研究后,对本区区域构造,油气生成、聚集有了较新的认识。本文就其生油岩性质及空间分布、生储盖层组合配置,含油有利聚集区带进行探讨,旨在为南缘油气勘探提供地质决策的依据。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储盖组合 圈闭类型 找油领域
下载PDF
潜江盐湖盆地生储盖组合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童小兰 卢明国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2-96,共5页
潜江盐湖盆地是我国内陆独一无二的高盐度盐湖沉积盆地。本文在分析其岩性韵律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潜江盐湖生储盖组合特征。研究表明,潜江凹陷潜江组是在干湿频繁交替的古气候条件下,在高盐度、强蒸发、还原—强还原水体中,由北部单向... 潜江盐湖盆地是我国内陆独一无二的高盐度盐湖沉积盆地。本文在分析其岩性韵律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潜江盐湖生储盖组合特征。研究表明,潜江凹陷潜江组是在干湿频繁交替的古气候条件下,在高盐度、强蒸发、还原—强还原水体中,由北部单向碎屑物源及凹陷周缘卤水与盐源补给形成的盐系地层,岩性组合的有序变化形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系统,不但反映出潜江盐湖沉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而且具有十分优越的成油气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 潜江凹陷 生储盖组合 湖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