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生物胁迫对冬青属植物生理生化机制影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程功 尹志浩 +1 位作者 郑炳松 闫道良 《安徽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7-11,共5页
冬青属植物是一类既可观赏又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新宠植物。我国对冬青属植物的研究及其开发利用还处于初步阶段,扩大引种栽培是增加种源量、实现利用的一种主要措施。干旱、低温等环境因子是影响冬青属植物南种北移的主要因素。本文查... 冬青属植物是一类既可观赏又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新宠植物。我国对冬青属植物的研究及其开发利用还处于初步阶段,扩大引种栽培是增加种源量、实现利用的一种主要措施。干旱、低温等环境因子是影响冬青属植物南种北移的主要因素。本文查阅并总结了我国2000年以来冬青属植物对干旱、低温等非生物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冬青属植物的高效栽培及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胁迫 冬青属植物 生理生化响应机制
下载PDF
钩藤多动合剂的药效作用及用代谢物组学方法研究其生化机制 被引量:57
2
作者 黄玉荣 魏广力 +3 位作者 龙红 肖淑华 王淑芳 刘昌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8-402,共5页
目的 用代谢物组学方法研究钩藤多动合剂(简称多动合剂)的药效作用及其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生化机制,观察药物对小鼠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攀爬实验和自发行为实验研究多动合剂对去水吗啡小鼠模型的药效作用,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 用代谢物组学方法研究钩藤多动合剂(简称多动合剂)的药效作用及其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生化机制,观察药物对小鼠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攀爬实验和自发行为实验研究多动合剂对去水吗啡小鼠模型的药效作用,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研究其生化机制,观察药物对小鼠脑内及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结果 去水吗啡激动黑质纹状体系统内DA受体,使系统内DA功能增强,引起小鼠攀爬行为和自发活动增强,多动合剂可抑制去水吗啡引起的小鼠的攀爬行为,并减弱自发活动的增强。对去水吗啡引起的血浆中DA和NE含量的改变及脑组织中DA含量的改变,多动合剂均能予以校正,使各项指标接近空白对照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多动合剂可提高小鼠血浆中DA含量,并降低脑组织中DA的含量。结论 多动合剂能调整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失衡以此达到治疗多动综合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多动合剂 钩藤 多动症 药效学 代谢物组学 生化机制
下载PDF
木霉菌生防作用的生化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3
作者 于新 田淑慧 +1 位作者 徐文兴 刘开启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6-90,共5页
木霉菌生防作用的生化机制主要包括:代谢几丁质酶、β_1,3_葡聚糖酶、蛋白酶等多种胞外酶,强烈水解植物病原真菌的细胞壁,或使真菌细胞壁释放出诱导物(elicitor),启动植物的防御反应;代谢产生戊酮、辛酮、萜类、氨基酸衍生物、木霉菌... 木霉菌生防作用的生化机制主要包括:代谢几丁质酶、β_1,3_葡聚糖酶、蛋白酶等多种胞外酶,强烈水解植物病原真菌的细胞壁,或使真菌细胞壁释放出诱导物(elicitor),启动植物的防御反应;代谢产生戊酮、辛酮、萜类、氨基酸衍生物、木霉菌素、胶霉毒素、绿木霉素、抗菌肽等抗菌素类物质;产生植物防御反应的诱导因子,诱导植物抗性;增强植物组织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保护膜脂不被氧化;产生毒性蛋白,或以多种机制的协同拮抗作用,抑制病原菌生长与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生物防治 生化机制
下载PDF
浸钙对猕猴桃果实硬度变化影响的生化机制 被引量:73
4
作者 王贵禧 韩雅珊 于梁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1-24,共4页
猕猴桃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硬度下降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硬度下降较快,主要与淀粉的快速水解有关,由于采后浸钙不能有效地降低淀粉酶的活性,因而钙处理对第一阶段硬度下降的影响不大。第二阶段的硬度下降主要与果胶物质的水解... 猕猴桃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硬度下降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硬度下降较快,主要与淀粉的快速水解有关,由于采后浸钙不能有效地降低淀粉酶的活性,因而钙处理对第一阶段硬度下降的影响不大。第二阶段的硬度下降主要与果胶物质的水解有关,钙处理后的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的活性降低,非水溶性果胶物质的降解及水溶性果胶物质的上升速度变慢,从而有效地减缓了果实的软化速度。钙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的ACC氧化酶及纤维素酶的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钙处理 果实 硬度 生化机制 贮藏
下载PDF
温度对昆虫繁殖力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机制 被引量:50
5
作者 蒋丰泽 郑灵燕 +1 位作者 郭技星 张古忍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3-663,共11页
生殖是昆虫维持种群繁衍的基本生命活动,温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温度偏离正常生长温度会影响昆虫性腺发育和能量代谢,从而导致昆虫生殖生理异常,具体表现为产卵数降低、性比偏移、产卵前期变化、孵化率降低等。温度影响昆虫繁殖可... 生殖是昆虫维持种群繁衍的基本生命活动,温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温度偏离正常生长温度会影响昆虫性腺发育和能量代谢,从而导致昆虫生殖生理异常,具体表现为产卵数降低、性比偏移、产卵前期变化、孵化率降低等。温度影响昆虫繁殖可能的生化与分子机制主要有性外激素、蜕皮激素、保幼激素及其他内分泌神经肽和热激蛋白等的参与,但该方面的研究尚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多不成系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温度对于昆虫繁殖力的影响对害虫爆发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可为害虫防治提供新思路;而且研究温度对繁殖力的影响可以预测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昆虫种群密度的新变化和新分布情况,为全球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生殖 生理生化机制 昆虫
下载PDF
链霉菌分解角蛋白的生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涂国全 孙宇晖 +2 位作者 郭美锦 叶亚建 张宝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64-169,共6页
对弗氏链霉菌S-221变种分解角蛋白的生化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该菌在角蛋白底物作用下诱导产生胞外角蛋白酶。它是一种复合蛋白酶,含有二硫键还原酶和多肽水解酶等多种酶活性组分,其中,二硫键还原酶是分解角蛋白的关键酶,二硫... 对弗氏链霉菌S-221变种分解角蛋白的生化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该菌在角蛋白底物作用下诱导产生胞外角蛋白酶。它是一种复合蛋白酶,含有二硫键还原酶和多肽水解酶等多种酶活性组分,其中,二硫键还原酶是分解角蛋白的关键酶,二硫键还原酶首先作用于角蛋白中的二硫键,使角蛋白高级结构解体形成变性角蛋白,然后变性角蛋白在多肽水解酶的共同作用下逐步水解成多肽,寡肽和游离氨基酸,使角蛋白彻底分解。在角蛋白分解过程中,角蛋白中的硫也随之转化成巯基化合物,H2S和硫酸盐3种含硫化合物存在于分解产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氏链霉菌 角蛋白酶 生化机制
下载PDF
B型烟粉虱田间种群对毒死蜱和敌敌畏抗性的生化机制 被引量:10
7
作者 何玉仙 黄建 +1 位作者 翁启勇 梁智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4-389,共6页
通过增效剂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探讨了采自福建省的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6个田间种群对毒死蜱和敌敌畏抗性的生化机制。结果表明:与敏感品系SUD-S相比,6个田间种群对毒死蜱和敌敌畏分别具有54.53~78.43倍和6.23~11.25倍的抗性。TP... 通过增效剂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探讨了采自福建省的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6个田间种群对毒死蜱和敌敌畏抗性的生化机制。结果表明:与敏感品系SUD-S相比,6个田间种群对毒死蜱和敌敌畏分别具有54.53~78.43倍和6.23~11.25倍的抗性。TPP、PBO和DEM对毒死蜱的增效比分别为3.61~24.94倍、1.14~1.76倍和1.04倍,对敌敌畏的增效比分别为1.67~2.64倍、1.33~1.65倍和1.09倍,表明羧酸酯酶的解毒代谢在烟粉虱对毒死蜱的抗性中起着重要作用。烟粉虱抗性种群乙酰胆碱酯酶的Km值是敏感品系的1.83~4.0倍,Vmax值是敏感品系的0.34~0.62倍;敏感品系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在底物浓度大于1.0mmol/L时受抑制,抗性种群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在底物浓度大于16mmol/L时受抑制;抗性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对敌敌畏和毒死蜱的敏感度分别比敏感品系低119.92~161.33倍和10.11~14.24倍,表明烟粉虱田间抗性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可能已发生了变构,由变构引起的乙酰胆碱酯酶不敏感是烟粉虱田间种群对毒死蜱和敌敌畏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结果提示,乙酰胆碱酯酶不敏感性和羧酸酯酶的解毒代谢在烟粉虱对毒死蜱的抗性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而乙酰胆碱酯酶不敏感性在对敌敌畏的抗性中起重要的作用,多功能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烟粉虱对毒死蜱和敌敌畏抗性中所起的作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抗药性 毒死蜱 敌敌畏 生化机制
原文传递
棉铃虫抗药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友军 张文吉 +1 位作者 韩熹莱 李学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7-253,共7页
本文报道了棉铃虫Helitoverpaarmigera田间抗性种群对杀虫剂抗药性的生理生化机制。抗性种群(HJ-R)5龄幼虫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多功能氧化酶活力均明显高于相对敏感种群(HD-S)。两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对杀虫剂敏感性没有显著... 本文报道了棉铃虫Helitoverpaarmigera田间抗性种群对杀虫剂抗药性的生理生化机制。抗性种群(HJ-R)5龄幼虫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多功能氧化酶活力均明显高于相对敏感种群(HD-S)。两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对杀虫剂敏感性没有显著差异。HJ-R种群的腹神经索对氰戊菊酯表现了2~3倍的神经不敏感性。HJ-R种群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主要是由代谢机制引起,其中多功能氧化酶可能起主导作用;对菊酯的抗性是由多功能氧化酶、酯酶、以及神经不敏感性几个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抗药性 生理生化机制
下载PDF
黄曲条跳甲对毒死蜱敏感性差异的生化机制 被引量:9
9
作者 郑丽祯 傅建炜 +2 位作者 陈小龙 钟小露 尤民生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6-259,共4页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2个室内试验种群(蔊菜试验种群、上海青试验种群)和1个田间自然种群对毒死蜱的LC50值。结果表明,蔊菜试验种群对毒死蜱的LC50值最低,为30.3459mg.L-1;田间自然种群对毒死蜱的L...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2个室内试验种群(蔊菜试验种群、上海青试验种群)和1个田间自然种群对毒死蜱的LC50值。结果表明,蔊菜试验种群对毒死蜱的LC50值最低,为30.3459mg.L-1;田间自然种群对毒死蜱的LC50值最高,为77.8448mg.L-1,与蔊菜试验种群相比的敏感性指数为0.39。对不同种群黄曲条跳甲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田间自然种群AChE活性最低,与菜试验种群、上海青试验种群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田间自然种群GSTs活性最高,与蔊菜试验种群、上海青试验种群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黄曲条跳甲蔊菜试验种群CarE活性最低,田间自然种群CarE活性最高,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黄曲条跳甲对毒死蜱的敏感性下降可能与AChE活性的降低,与CarE、GSTs的活性提高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条跳甲 毒死蜱 敏感性 生化机制
下载PDF
链霉菌降解角蛋白的生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林 熊智强 +2 位作者 蔡华静 郭美锦 涂国全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42,共7页
对弗氏链霉菌S-221变种降解角蛋白的生化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该菌在角蛋白底物作用下诱导产生角蛋白酶。它是一种复合蛋白酶,含有二硫键还原酶和多肽水解酶等多种酶活性组分。硫酸钠、亚硫酸钠和巯基乙醇对角蛋白酶具有强烈的激活作用... 对弗氏链霉菌S-221变种降解角蛋白的生化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该菌在角蛋白底物作用下诱导产生角蛋白酶。它是一种复合蛋白酶,含有二硫键还原酶和多肽水解酶等多种酶活性组分。硫酸钠、亚硫酸钠和巯基乙醇对角蛋白酶具有强烈的激活作用,其主要表现作用于角蛋白酶中的二硫键还原酶。亚硫酸钠在0·01mol/L浓度下不仅作用于二硫键还原酶,而且还作用于多肽水解酶。硫代硫酸钠对二硫键还原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角蛋白酶降解羽毛角蛋白首先是角蛋白酶中的二硫键还原酶使角蛋白中二硫键裂解产生变性角蛋白,然后变性角蛋白在多肽水解酶的共同作用下逐步水解成多肽、寡肽和游离氨基酸,使角蛋白彻底降解。在角蛋白降解过程中,角蛋白中的硫也随之转化成巯基化合物,H2S和硫酸盐3种含硫化合物存在于降解产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氏链霉菌 角蛋白酶 生化机制
下载PDF
水杨酸诱导水稻幼苗抗瘟性的生化机制 被引量:71
11
作者 蔡新忠 郑重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1-236,共6页
以0.01mM水杨酸(SA)喷雾处理或稻瘟菌孢子悬浮液接种稻苗后,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定位于细胞不同部位的过氧化物酶(POD),特别是与细胞壁结合的POD和细胞间隙POD的活性迅速升高,但没有明显的新PO... 以0.01mM水杨酸(SA)喷雾处理或稻瘟菌孢子悬浮液接种稻苗后,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定位于细胞不同部位的过氧化物酶(POD),特别是与细胞壁结合的POD和细胞间隙POD的活性迅速升高,但没有明显的新POD同功酶带出现。同时叶片中木质素含量迅速增加。在SA处理后的稻叶中提取到能抑制稻瘟菌分生孢子萌发、含有MomilactoneA的抑菌物质,并检测到分子量分别为48、52、59、106.5KDa的碱性病程相关蛋白(PRs)。这些生化指标的时序变化与SA诱导抗瘟性的表现相吻合。对SA诱导水稻幼苗抗瘟性的可能生化机理作了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水稻 稻瘟病 诱导抗性 生化机制
下载PDF
鞘细菌FC9901氧化铁生化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佘晨兴 许旭萍 +2 位作者 林跃鑫 谢华玲 李惠珍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35-37,共3页
本文对分离到的鞘细菌菌株FC990 1氧化铁的生化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该菌株的营养类型为化能有机营养型 ,其能源主要来自有机碳源的氧化 ,并不能从Fe2 + 氧化过程中获取能量。活性定位研究和 pH、温度、抑制剂试验结果表明 ,... 本文对分离到的鞘细菌菌株FC990 1氧化铁的生化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该菌株的营养类型为化能有机营养型 ,其能源主要来自有机碳源的氧化 ,并不能从Fe2 + 氧化过程中获取能量。活性定位研究和 pH、温度、抑制剂试验结果表明 ,该铁氧化活性物质是酶 ,而且是一种胞外酶。铁的生物学氧化属于酶学催化过程 ,并遵守酶的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9901 鞘细菌 氧化铁 生化机制 水质净化 饮用水
下载PDF
无子嫁接西瓜抗病毒病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杰 张大伟 方琴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研究无子嫁接西瓜抗病毒病的生理生化机制 ,结果表明 ,以皖砧 1号为砧木的无子嫁接西瓜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 ,嫁接后的无子西瓜的各种生理生化作用都得以增强 ,整体生长状态好 ,根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 ,根系活力提高 ,促进光合作用 ,光... 研究无子嫁接西瓜抗病毒病的生理生化机制 ,结果表明 ,以皖砧 1号为砧木的无子嫁接西瓜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 ,嫁接后的无子西瓜的各种生理生化作用都得以增强 ,整体生长状态好 ,根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 ,根系活力提高 ,促进光合作用 ,光合速率提高 ,叶绿素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生化机制 无子西瓜 嫁接 病毒病 抗病机制
下载PDF
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生化机制(英文)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忠人 吴燕璟 李晓捷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994-1995,共2页
背景:中医治疗偏头痛方法较多,其中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显著,往往收到针到痛止之奇效,故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明确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生化学机制。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干预:... 背景:中医治疗偏头痛方法较多,其中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显著,往往收到针到痛止之奇效,故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明确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生化学机制。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干预:将63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为针刺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血栓烷B2,6-酮-PGF1α含量,并选择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针刺对偏头痛症状的作用和对其血中PAF,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的影响。结果:针刺治疗对偏头痛疗效明显,总有效率达90.6%,优于对照组(χ2=3.9459,P<0.05);偏头痛患者在治疗前血中PAF、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6.416~13.144,P<0.01),而针刺组在治疗后血中PAF、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犤(18.13±1.90)μg/L,(99.65±36.43),(20.71±4.65)ng/L犦低于对照组犤(22.41±2.44)μg/L,(130.56±49.74),(29.67±6.78)ng/L犦(t=2.807~7.752,P<0.01)。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明显;PAF、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均参与偏头痛的病理过程,针刺对偏头痛患者血中PAF、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治疗 偏头痛 疗效 生化机制 中医
下载PDF
镧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的生化机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慕康国 赵秀琴 +2 位作者 胡林 张文吉 崔建宇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82-186,共5页
为了进一步探究镧的诱导抗病性机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镧对水稻幼苗体内蛋白质、糖类的代谢,及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等防御性酶的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镧浸种处理后,能参与植物体的物质代谢,提高了植株体内蛋白质... 为了进一步探究镧的诱导抗病性机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镧对水稻幼苗体内蛋白质、糖类的代谢,及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等防御性酶的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镧浸种处理后,能参与植物体的物质代谢,提高了植株体内蛋白质和还原糖的含量;提高了水稻幼苗体内与抗菌物质合成有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等一些关键酶的活性,从而通过改变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提高防御性酶的活性,增加酚类等抗菌物质的积累,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性 生化机制 苯丙氨酸解氨酶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稀土
下载PDF
电针调整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异常功能的生化机制 被引量:49
16
作者 程丽娜 杜桂珍 陈伯英 《上海针灸杂志》 2001年第6期32-34,共3页
目的 观察电针对去卵巢大鼠脂肪、肝脏和脑中组织芳香化酶 (雌激素合成酶 )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去卵巢大鼠为实验动物模型 ,用改进的放射酶学法和雌二醇 (E2 )放射免疫分析 ,测定脑组织和外周脂肪组织、肝组织中芳香化酶的活性及血 E2... 目的 观察电针对去卵巢大鼠脂肪、肝脏和脑中组织芳香化酶 (雌激素合成酶 )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去卵巢大鼠为实验动物模型 ,用改进的放射酶学法和雌二醇 (E2 )放射免疫分析 ,测定脑组织和外周脂肪组织、肝组织中芳香化酶的活性及血 E2 的水平。结果 去卵巢术后 3~ 4个星期 ,大鼠脂肪组织、肝组织和脑组织中的酶活性稍有升高的趋势 ,但无统计学差异。经电针后 ,脂肪和肝中的组织芳香化酶活性显著提高 (P<0 .0 1)。同时血 E2 水平也比针前明显升高 (P<0 .0 1) ,而脑组织芳香化酶的活性只显示轻度升高 ,与针前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电针处理后 ,正常组大鼠 (INT)未观察到类似的变化。结论 电针可能有促进去卵巢大鼠脂肪组织和肝组织中芳香化酶活性的作用 ,使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增多 ,血E2 水平提高。这可能是针刺调整下丘脑 -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酶学测定 组织芳香化酶 电针 动物实验 生化机制
下载PDF
褐飞虱抗甲胺磷品系的交互抗性和抗性生化机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泽文 韩召军 张玲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7-452,共6页
用甲胺磷筛选的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品系 (R) ,对甲胺磷的抗性达到 4 3 74倍 ,对马拉硫磷、二嗪磷、异丙威、仲丁威及醚菊酯都表现出一定的交互抗性 ,而对氰戊菊酯和吡虫啉的交互抗性不显著。为了研究褐飞虱对甲胺磷抗性和对其它药... 用甲胺磷筛选的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品系 (R) ,对甲胺磷的抗性达到 4 3 74倍 ,对马拉硫磷、二嗪磷、异丙威、仲丁威及醚菊酯都表现出一定的交互抗性 ,而对氰戊菊酯和吡虫啉的交互抗性不显著。为了研究褐飞虱对甲胺磷抗性和对其它药剂交互抗性产生的机制 ,进行了活体增效试验和离体生化实验。用 2 μg 头的增效剂预处理试虫的活体增效实验结果显示 ,在甲胺磷筛选品系 (R)中 ,TPP (triphenylphosphate ,磷酸三苯酯 )对甲胺磷的增效倍数达到 4 5 4 ,TPP对马拉硫磷、二嗪磷、仲丁威、异丙威都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 ,增效比分别为 2 76、 2 0 7、 2 17和 1 6 4 ;PBO (piperonylbutoxide,胡椒基丁醚 )对甲胺磷、马拉硫磷和醚菊酯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DEM (diethylmeteate ,顺丁烯二酸二乙酯 )的增效作用不明显。研究离体情况下增效剂对三种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发现 ,TPP对R品系酯酶活力抑制作用很强 (抑制率 6 9 0 4 % ) ,PBO对多功能氧化酶 (MFO)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 2 9 30 % ) ,而TPP和PBO在F品系和S品系中对酯酶和MFO的抑制作用都较小 ;DEM在三个品系中对谷胱甘肽 S 转移酶的抑制作用都很小。由此可见 ,酯酶在褐飞虱对甲胺磷的抗性中起最主要作用 ,在马拉硫磷、二嗪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抗甲胺磷品系 交互抗性 生化机制
下载PDF
烟粉虱对吡虫啉的室内抗性发展动态及其生化机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宇 姚凤銮 +2 位作者 丁雪玲 赵建伟 何玉仙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70-73,共4页
通过室内吡虫啉汰选法,对烟粉虱种群进行了连续14代的抗性筛选。结果显示:在筛选初期(1~6代),吡虫啉抗性增长较为缓慢,从第8代起抗性增长速度加快,到第14代时抗性达到8.64倍,且毒力回归方程中的斜率由1.772降低为0.838。此外测定了烟粉... 通过室内吡虫啉汰选法,对烟粉虱种群进行了连续14代的抗性筛选。结果显示:在筛选初期(1~6代),吡虫啉抗性增长较为缓慢,从第8代起抗性增长速度加快,到第14代时抗性达到8.64倍,且毒力回归方程中的斜率由1.772降低为0.838。此外测定了烟粉虱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活性,结果显示:抗性种群的CarE和MFO活性分别是敏感种群的2.35和1.20倍,表明CarE和MFO活性增强是烟粉虱对吡虫啉抗性增加的重要原因;而两个种群间GSTs活性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吡虫啉 抗性 生化机制
下载PDF
大果紫檀心材提取物对木腐菌的生理生化机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清芸 巫其荣 +2 位作者 林金国 刘顺治 王晓娴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7-331,共5页
从大果紫檀心材提取物对木腐菌的细胞膜通透性、有氧呼吸等方面入手,探讨大果紫檀心材提取物对木腐菌抑制的生理生化机制及可能的作用靶点。结果表明:大果紫檀心材提取物能够破坏木腐菌的细胞膜,使其通透性变大,从而使其胞内蛋白透出;... 从大果紫檀心材提取物对木腐菌的细胞膜通透性、有氧呼吸等方面入手,探讨大果紫檀心材提取物对木腐菌抑制的生理生化机制及可能的作用靶点。结果表明:大果紫檀心材提取物能够破坏木腐菌的细胞膜,使其通透性变大,从而使其胞内蛋白透出;大果紫檀心材提取物还能抑制木腐菌的有氧呼吸,使其能量代谢出现异常,从而导致生命活动变弱甚至停止;褐腐菌分泌纤维素酶的酶活随提取物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同时提取物的作用靶位较多。研究结果有利于深入地了解大果紫檀心材的耐腐机理,为大果紫檀木材加工剩余物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紫檀 提取物 木腐菌 生理生化机制
下载PDF
线粒体ATP合酶基因组成及生化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吉斌 刘月平 方美英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4-68,共5页
线粒体ATP合酶是能量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该酶由水溶性的F1和跨膜的脂溶性F02个亚基组成,其中F1亚基由核基因编码,F0亚基由线粒体ATP6和ATP8基因以及核基因共同编码。该酶利用线粒体内膜两侧质子梯差形成的势能,通过结合改变机理... 线粒体ATP合酶是能量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该酶由水溶性的F1和跨膜的脂溶性F02个亚基组成,其中F1亚基由核基因编码,F0亚基由线粒体ATP6和ATP8基因以及核基因共同编码。该酶利用线粒体内膜两侧质子梯差形成的势能,通过结合改变机理旋转合成ATP,达到了很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因此,研究其基因组成及作用机制对分析和改良与动物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重要经济性状及其基因效应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线粒体ATP合成酶的基因组成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合酶 F1亚基 F0亚基 生化机制 基因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