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红豆杉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杰 龙婷 +3 位作者 杨蓝 王寅 徐超 李景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59,共9页
【目的】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对于物种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物种分布研究仅限于模型使用没有提出明确的评价方法,而传统生境质量评价依赖于经验评分而易造成主观偏差。本文利用模糊数学方法结合生境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 【目的】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对于物种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物种分布研究仅限于模型使用没有提出明确的评价方法,而传统生境质量评价依赖于经验评分而易造成主观偏差。本文利用模糊数学方法结合生境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研究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东北红豆杉的生境适宜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响应关系,以期为东北红豆杉物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物种个体多度作为生境适宜性指示因子,使用模糊数学构建单因子评价函数,通过HSI模型计算生境适宜性指数并绘制生境适宜性空间分布图。【结果】气候评价因子按熵信息重要性排序为最小月降水量>年平均温>夏季平均温>平均温度日较差;地形评价因子重要性排序为坡向>坡位>坡度>海拔。模型评价检验结果准确率为6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模型预测显示东北红豆杉分布区面积狭小且破碎化严重,生境斑块面积多在1.39~2.78 km^2;高适生区集中分布于吉林省东部、黑龙江省东南部,面积约为41 300 km^2;低适生区集中分布于吉林省东南部,面积约为62 800 km^2。【结论】利用模糊数学结合HSI模型研究环境变量与东北红豆杉多度间关系,可用于评价生境适宜性。模型预测结果一定程度地反映了物种高、低生境适宜区的空间格局,可为制定物种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生境适宜 模糊数学 生境适宜指数模型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蝗虫越冬期适生区提取研究
2
作者 张惠杰 《地理科学研究》 2024年第3期489-499,共11页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复杂多变,草原蝗虫的周期性暴发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构成严重威胁。越冬期作为蝗虫发育周期的重要阶段,对于蝗虫适生区监测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本研究以内蒙古草原蝗虫优势种为研究对象,选取最低地表温度、降...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复杂多变,草原蝗虫的周期性暴发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构成严重威胁。越冬期作为蝗虫发育周期的重要阶段,对于蝗虫适生区监测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本研究以内蒙古草原蝗虫优势种为研究对象,选取最低地表温度、降水量、土壤盐度、海拔高度、植被类型等蝗虫越冬相关生境因子的遥感数据,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生境因子权重,划分蝗虫越冬适宜性阈值,通过生境适宜性模型构建越冬适宜指数,提取蝗虫越冬期适生区,探讨内蒙古蝗虫越冬期适生区时空变化及生境因子对其解释程度。结果表明:越冬期适生区适宜性分布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在内蒙古中东地区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最低地表温度是影响越冬期适生区演变的主要原因,并且最低地表温度与植被类型的交互作用也对越冬期适生区的研究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 生境适宜性模型 越冬期 适生区
下载PDF
秦岭生物多样性优先区植物保护重要区识别与空缺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马琪 张园 袁家根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0-185,共6页
植物保护重要区识别和空缺分析是制定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以秦岭生物多样性优先区为研究对象,选取71种珍稀濒危植物作为目标保护物种,基于文献资料和数字植物标本信息,建立重要植物生境数据库。利用物种生境适宜性评... 植物保护重要区识别和空缺分析是制定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以秦岭生物多样性优先区为研究对象,选取71种珍稀濒危植物作为目标保护物种,基于文献资料和数字植物标本信息,建立重要植物生境数据库。利用物种生境适宜性评估方法识别植物保护重要区和空缺区。结果表明:1)秦岭优先区植物保护极重要区和重要区主要分布于西秦岭的中高山区,总体呈中西部连片集中、东部零散分布的特点。2)786.01 km^(2)的植物保护极重要区处于自然保护区的管控范围,仍有4869.79 km^(2)的极重要区尚未得到自然保护区覆盖,保护空缺较大。3)2000-2015年,秦岭优先区林地面积增加、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小,一般重要区、重要区和极重要区的人类活动强度依次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地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优先区 物种生境适宜性模型 植物保护 秦岭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的丹顶鹤生境适宜性评价——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39
4
作者 曹铭昌 刘高焕 +4 位作者 单凯 侯银蓄 王明春 李东来 申文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3-291,共9页
尺度是生态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基于多尺度更能抓住物种-环境之间关系。生境适宜性模型可以定量并多尺度研究物种-环境关系,被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生境适宜性评价中。本文以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为研究对象,以其迁徙和越冬的重要地区-... 尺度是生态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基于多尺度更能抓住物种-环境之间关系。生境适宜性模型可以定量并多尺度研究物种-环境关系,被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生境适宜性评价中。本文以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为研究对象,以其迁徙和越冬的重要地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应用二项逻辑斯谛回归模型,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10-1,500ha之间,通过变换空间尺度大小构建了10个空间尺度下丹顶鹤生境适宜性模型。通过检测尺度对模型构建的影响,选择最佳模型开展丹顶鹤生境适宜性分析和评价。尺度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子的拟合能力和模型的预测精度均存在尺度效应,空间尺度为50ha时的单尺度模型为最佳单尺度模型,多尺度模型优于所有单尺度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丹顶鹤适宜生境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5%以上,且大部分适宜生境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南部,自然保护区北部由于缺乏淡水来源,适宜生境较少。为有效保护丹顶鹤生境,建议加强保护区湿地生境监测、评价和规划,以及对人为干扰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usjaponensis 尺度 生境适宜性模型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2001—2013年生境适宜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范擎宇 何福红 +2 位作者 王涛 陈坤 李鹏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9-526,共8页
生境适宜性评价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与关键,对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土地利用类型、海拔高程、坡度、距保护区距离、距道路距离和距水源距离作为指标因子,利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法(AGA-AHP)计算各... 生境适宜性评价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与关键,对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土地利用类型、海拔高程、坡度、距保护区距离、距道路距离和距水源距离作为指标因子,利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法(AGA-AHP)计算各指标因子的权重,构建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model,HSI),对黄河流域2001—2013年间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距保护区距离指标因子对黄河流域的生境适宜性影响最大,土地利用类型指标因子次之,高程和坡度因子最小;从整体分布来看,黄河源头及中游生境适宜性较高,黄河上游兰州至头道拐一带以及黄河下游三门峡以下的区域生境适宜性则相对较低;从变化趋势来看,2013年黄河流域的整体生境质量要优于2001年,处于上升趋势;其中生境适宜性变好的区域面积为1.25×10~5 km^2,占15.78%,主要集中在河套平原、黄土高原、关中平原西部、西北部和黄河三角洲;生境适宜性变差的区域面积为6.43×10~4 km^2,占8.1%,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高原中西部、关中平原中部和宁夏平原中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加速遗传算法 生境适宜 生境适宜评价模型
原文传递
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格局空间优化模拟 被引量:11
6
作者 曹铭昌 龚溪 +3 位作者 孙孝平 乐志芳 吴翼 徐海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3-749,共7页
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海岸带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等珍稀鸟类和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如何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利用的矛盾,保护丹顶鹤赖以生存的湿地生境,是保护区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设计了3... 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海岸带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等珍稀鸟类和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如何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利用的矛盾,保护丹顶鹤赖以生存的湿地生境,是保护区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设计了3种考虑保护区协调丹顶鹤生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情景模式,并采用土地利用空间优化(LUPO)模型,模拟实现了各情景模式下的保护区湿地景观格局空间优化配置。模拟结果表明:情景A将保护区大面积的光滩和米草滩转换为碱蓬滩,实现了使丹顶鹤适宜生境面积增加80%以上的生态目标,但区域年经济效益显著下降。情景B将大面积的光滩、农田和米草滩转换为养殖塘,实现了使区域年经济效益增长40%以上的经济目标,但付出了丹顶鹤适宜生境面积减少的代价。情景C通过将米草滩和芦苇滩转换为碱蓬滩,将农田和光滩等转换为养殖塘,既实现了使丹顶鹤适宜生境面积增加40%以上,又使区域年经济效益增长20%以上的情景目标,是一种双赢的情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自然保护区 LUPO模型 空间优化 生境适宜性模型 丹顶鹤
下载PDF
林业决策支持系统(DSS)应用综述 被引量:4
7
作者 杭艳秀 林勇 +2 位作者 康月兰 杨永辉 潘玉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6-452,共7页
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以及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林业管理已经从单目标(如木材生产、生态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传统林业管理发展到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经济-社会综合功能的多目标可持续林业管理。由于森林系统的高度复杂性和... 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以及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林业管理已经从单目标(如木材生产、生态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传统林业管理发展到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经济-社会综合功能的多目标可持续林业管理。由于森林系统的高度复杂性和多尺度性以及林业管理的多目标性,林业决策支持系统在帮助森林经营管理者确定经营目标、设计经营管理计划、评价气候变化和管理方案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森林动态模型和生境适应性模型是林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模型框架中的核心组分,通常结合在一起研究气候变化和林业管理方案对森林生态系统各种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尤其是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文在介绍生境适宜性模型和森林动态模型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开发的两个林业决策支持系统和国外开发的一个决策支持系统,就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中国林业管理支持系统开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适宜性模型 森林动态模型 林业决策支持系统 可持续林业管理
下载PDF
Coupling the Occurrence of Correlative Plant Species to Predict the Habitat Suitability for Lesser White-fronted Goose (Anser erythropus) under Climate Change: A Case Stud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被引量:3
8
作者 XIANG Ling GAO Xiang +1 位作者 PENG Yuhui LIANG Jie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0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influence species biodiversity by altering their habitats. This paper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a migratory bird. The Lesser White-fronted Goose(LWfG)...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influence species biodiversity by altering their habitats. This paper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a migratory bird. The Lesser White-fronted Goose(LWfG), a species which migrates via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is an herbivorous species of high ecological value. It is an endangered species threatened by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so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about its distribution is required.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servation of the LWfG under climate change, both climate variables and human activities are often used to predict the potential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and habitat suitability for LWfG. In this work, the current scenario and the Global Circulation Models(GCMs) climate scenarios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fu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species. However, besides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lants surrounding the wetland is also known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 of LWfG. Therefore, the distribution model results of six plant species related to LWfG’s diet selection were used as environment variables to reflect the changes of suitable LWfG habitat. Thes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model’s performance for LWfG, since the birds were clearly influenced by the plant distribution factors. Meanwhile, the suitable habitat area decreases by 2070 in GCM models under two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scenarios(RCP2.6 and RCP8.5). More appropriate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policies should be taken to adapt to future climate change. These adjustments include modifications of the size, shape and use of the conservation area for this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bitat suitability modeling climate change MAXENT Lesser White-fronted Goose MODIS the Yangtze Riv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