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6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疫情时代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生存方式———以英国社区社会工作兴衰为鉴
1
作者 黄圣文 周旻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2期56-59,共4页
后疫情时代给予了社区社会工作更多表现机会和生存方式选择。英国作为社会工作最早起源地,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工作演变与我国当前社会工作形势既存在鲜明差异又具有密切联系。英国20世纪后期社区社会工作经历了从雏形、完善到式... 后疫情时代给予了社区社会工作更多表现机会和生存方式选择。英国作为社会工作最早起源地,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工作演变与我国当前社会工作形势既存在鲜明差异又具有密切联系。英国20世纪后期社区社会工作经历了从雏形、完善到式微的演变,其衰变因素包括专业自身问题、政党统治阶级伪善、社会控制和工具化导向。以此为鉴,我国社区社会工作应以专业特性立足、凭职业辨识出彩;警惕行业工具化、争取行业认同感;练好跨层面调和、对接的生存本领,从而改善社区社会工作在民众与政府间的夹层处境,找到最佳生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社区社会工作 夹层处境 生存方式
下载PDF
生存方式的非虚构叙事——评张炜新作《爱的川流不息》
2
作者 池楚昀 郝敬波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152-155,共4页
对生存方式的书写是张炜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在新作《爱的川流不息》中,他从救赎、责任、爱三个方面对生存方式进行重新反思。他以非虚构的叙事方式追求小说的真实性,运用艺术的想象填补记忆空白,在有限的叙事空间内容纳深刻的主题... 对生存方式的书写是张炜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在新作《爱的川流不息》中,他从救赎、责任、爱三个方面对生存方式进行重新反思。他以非虚构的叙事方式追求小说的真实性,运用艺术的想象填补记忆空白,在有限的叙事空间内容纳深刻的主题,并且在新的时代语境中,从童年记忆中寻找精神根源,打破生命间的界限,完成跨物种的生命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 《爱的川流不息》 非虚构叙事 生存方式
下载PDF
从人的生存方式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高锐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5-18,共4页
人作为有意识、能思维的存在者,其生存方式是在与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展开,并反过来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的生存方式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从人的生存方式视角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着重要的... 人作为有意识、能思维的存在者,其生存方式是在与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展开,并反过来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的生存方式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从人的生存方式视角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方式 自然 可持续生存方式
下载PDF
“理论掌握群众”何以可能——从人类生存方式迁演之维度探析
4
作者 罗贵榕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30,共6页
以西方文明的演化为视角,分析了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三种形态。远古时期的人类处于诗性生存的状态,传统社会处于伦理的生存方式之下,而与现代性相适应的是哲学的生存方式。启蒙理性主导的群体行动是哲学式生存的最重要特征,它使"理... 以西方文明的演化为视角,分析了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三种形态。远古时期的人类处于诗性生存的状态,传统社会处于伦理的生存方式之下,而与现代性相适应的是哲学的生存方式。启蒙理性主导的群体行动是哲学式生存的最重要特征,它使"理论掌握群众"不但可能,而且必要。但公共性要求警惕理论对群众的操纵,还原哲学生存方式的批判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生存 伦理的生存方式 哲学的生存方式 群体行动
下载PDF
三峡地区更新世人类适应生存方式 被引量:18
5
作者 裴树文 高星 +1 位作者 冯兴无 陈福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4-542,共9页
近20年来,一大批重要遗址的发现、发掘和研究,使三峡地区成为目前我国旧石器考古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该地区在更新世总体上是以亚热带湿热森林环境为主。长江的发育和两岸丰富的动植物为古人类适应、生存和迁徙提供了资源。广泛流行的... 近20年来,一大批重要遗址的发现、发掘和研究,使三峡地区成为目前我国旧石器考古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该地区在更新世总体上是以亚热带湿热森林环境为主。长江的发育和两岸丰富的动植物为古人类适应、生存和迁徙提供了资源。广泛流行的砾石石器工业是当地古人类在背山面河的自然环境下从事狩猎-采集活动所必需的。早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早期,古人类从洞穴居住逐渐转为旷野游动生活,石器保留砾石石器的面貌;晚更新世末期,石片石器取代砾石石器而居主要地位,石器组合中出现了小型的刮削器和磨制石器,部分遗址伴生陶片,这说明人类生存行为由狩猎-采集向农业耕作-家畜驯养的过渡,生存方式也转为以定居为主。古人类在三峡地区的生存方式是长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世 生存方式 石器工业 三峡地区
下载PDF
当前大学生生存方式的现状与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林英 张毅翔 任睿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0-94,共5页
网络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娱乐、交流、生活和价值观形成等方面,网络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衣食住行、知识获取、交友沟通、消费交易的一个重要渠道。调查显示,网络终端设备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网络搜索成为大学生解决学习... 网络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娱乐、交流、生活和价值观形成等方面,网络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衣食住行、知识获取、交友沟通、消费交易的一个重要渠道。调查显示,网络终端设备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网络搜索成为大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最佳途径;登录网络社交工具成为大学生网络第一行为;数字化环境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及其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重视数字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深刻影响,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环境 大学生 生存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塑建新的生存方式 被引量:25
7
作者 叶文虎 邓文碧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沿着“三种生产”的思路分析了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 ,认为人类目前的生存方式 (环境社会系统运行的集中表现 )是导致当前环境危机等诸多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危机的根源 ,进而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使... 本文沿着“三种生产”的思路分析了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 ,认为人类目前的生存方式 (环境社会系统运行的集中表现 )是导致当前环境危机等诸多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危机的根源 ,进而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使人类生存方式朝着有利于环境社会系统和谐运行、协同演进的方向转变 ,是人类塑造自己新的生存方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方式 环境社会系统 社会行为 “可持续发展” 人类 生存危机
下载PDF
论教师生存方式及其现代转型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传燧 谌安荣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1,共6页
教师生存方式的转型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题中之义。由于传统文化的制约和教育传统的影响,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经验消解了理性,重复消解了创新,从众消解了个性,处于一种自在自发生存状态。只有凭借文化启蒙、制度规范、自我反思以及... 教师生存方式的转型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题中之义。由于传统文化的制约和教育传统的影响,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经验消解了理性,重复消解了创新,从众消解了个性,处于一种自在自发生存状态。只有凭借文化启蒙、制度规范、自我反思以及社会评价的转变,教师才能实现由自在自发转向自由自觉的理性化、创造性和个性化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生存方式 现代转型
下载PDF
传统生存方式变迁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赫晓霞 栾胜基 艾东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03-1408,共6页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户的生存方式开始逐步由传统的生存方式逐步转变为现代的生存方式。在具体的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传统生存方式的环境友好的一面,也可以看到传统生存方式变迁过程中农户经济行为变化对于农村环境的...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户的生存方式开始逐步由传统的生存方式逐步转变为现代的生存方式。在具体的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传统生存方式的环境友好的一面,也可以看到传统生存方式变迁过程中农户经济行为变化对于农村环境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现代生产生活要素的介入,在不断使农户的生活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环境问题。总之,农村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传统生存方式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来自于生存方式变迁过程中新的外部物质的介入,因此,对于农村环境的改善需要同时从这两方面着手,在改善农户生存方式的同时,更要从根本上控制外部的污染物质的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问题 生存方式 农户经济行为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与后现代女性生存方式 被引量:16
10
作者 潘萍 何良安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5-190,共6页
后现代主义凭借其"无畏扩张怀疑批判对象"、"大胆革新怀疑批判方法"、"多元分散怀疑批判立场"的独特手法,在人类既往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制造出一场效应强劲的颠覆狂潮。在与后现代主义交锋对话的过程中,... 后现代主义凭借其"无畏扩张怀疑批判对象"、"大胆革新怀疑批判方法"、"多元分散怀疑批判立场"的独特手法,在人类既往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制造出一场效应强劲的颠覆狂潮。在与后现代主义交锋对话的过程中,女性主义对后现代主义极力倡导的反本质主义、反二元对立与权力话语理论进行了积极援引与有效契合,从而实现了自身的后现代转向。而在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的双重影响下,一种建立在女性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动性长足提升基础之上,鼓励"叛逆"和"另类",推崇多元和差异,带有抵制、抗争哲学思想与自我、不羁浪漫情怀的后现代女性生存方式越来越成为"真实的现实",并为女性在实践上合法终结现代父权社会的旧传统创造出一片新的活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女性主义 后现代女性生存方式
原文传递
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方式和核心能力的决定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黎永泰 黎伟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61,共4页
企业生存方式是企业的样式,企业的生存方式可以归纳为三个类型:进攻型、进攻与防御结合型、防御型。企业文化使企业对生存的长期性有充分思想准备;企业文化理念确立企业的生存方式,减少生存的盲目性,降低生存成本,对生存的方式进行有效... 企业生存方式是企业的样式,企业的生存方式可以归纳为三个类型:进攻型、进攻与防御结合型、防御型。企业文化使企业对生存的长期性有充分思想准备;企业文化理念确立企业的生存方式,减少生存的盲目性,降低生存成本,对生存的方式进行有效投资。企业文化体系指导企业在众多的一般能力中,选择和打造企业的核心生存能力;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定着起关键作用;企业文化体系对企业的核心能力结构形成起关键作用。企业要打造自己的个性生存方式和能力,就必须从培育企业文化做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生存方式 企业核心能力
下载PDF
寻找一种生存方式——论海明威小说创作的深层蕴涵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雪生 官芬芬 《求索》 CSSCI 2004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生存方式是人类个体的具体存在形式 ,它是客观社会外在条件与个体自我内在精神的有机统一 ,不同时代的人以不同的生存方式直面客观世界。作为 2 0世纪的伟大作家之一 ,海明威在非凡的人生历程中进行着长期的小说创作 ,追寻着自我的精神... 生存方式是人类个体的具体存在形式 ,它是客观社会外在条件与个体自我内在精神的有机统一 ,不同时代的人以不同的生存方式直面客观世界。作为 2 0世纪的伟大作家之一 ,海明威在非凡的人生历程中进行着长期的小说创作 ,追寻着自我的精神归宿、探索着个体的人生价值。海明威的小说创作实质上构建了一种实践性的生存方式 :它崇尚行动哲学 ,坚持勇气原则 ,弘扬抗争精神 ,从而为处于文化荒原的现代西方人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生存方式 行动 勇气 抗争
下载PDF
让创新性实践成为当代教师的生存方式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政涛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共6页
教育实践分成常规性教育实践和创新性教育实践。两者既有明显区分,又有内在一致性。教育实践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性实践。基于教育实践的教师日常生存方式有两种基本方式,即常规性生存和创新性生存。教师的生存方式应当以常规性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分成常规性教育实践和创新性教育实践。两者既有明显区分,又有内在一致性。教育实践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性实践。基于教育实践的教师日常生存方式有两种基本方式,即常规性生存和创新性生存。教师的生存方式应当以常规性教育实践为生存基础,走向创新性生存,使创新性教育实践成为教师的生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实践 教师 生存方式
下载PDF
弘扬志愿文化 促进社会和谐——让志愿服务成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 被引量:7
14
作者 姜玉洪 李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51-54,共4页
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志愿文化在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志愿文化内涵的挖掘、志愿文化意识的内化、志愿文化精神的弘扬,是志愿服务深入开展的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 志愿文化 社会和谐 生存方式
下载PDF
论中国影戏的生存方式及其变迁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跃忠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9-142,共4页
自古以来,中国影戏的生存方式就是多元的,而且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而自我作出调整。1949年以后,传统的影戏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其生存价值的一些方面不复存在,而有些方式又被人为地取消了,所以影戏的生存出现了危机。今天影戏的生存仍要走... 自古以来,中国影戏的生存方式就是多元的,而且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而自我作出调整。1949年以后,传统的影戏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其生存价值的一些方面不复存在,而有些方式又被人为地取消了,所以影戏的生存出现了危机。今天影戏的生存仍要走多元化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生存方式,才能谋得生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影戏 生存方式 生存环境 生存价值 影戏茶馆 酬神还愿
下载PDF
科举废而诗愈昌——科举废黜与元前期江南士人生存方式的转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来明 王勤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6-141,共6页
元灭宋后,科举停废长达三十余年。对于宋代以来"专尚科目"的江南士人来说,这一变化影响甚巨,生活境遇、生存方式、士人心态均发生明显变化。在科举不兴的形势下,江南士人弃学改辙的情形十分普遍,儒学教育和学习陷入低潮。与... 元灭宋后,科举停废长达三十余年。对于宋代以来"专尚科目"的江南士人来说,这一变化影响甚巨,生活境遇、生存方式、士人心态均发生明显变化。在科举不兴的形势下,江南士人弃学改辙的情形十分普遍,儒学教育和学习陷入低潮。与之形成对照,江南士人中兴起一股学诗、写诗的风气,诗社活动兴盛,诗歌唱和频繁。诗坛风气以晚唐许浑、姚合等人为宗,格调凄苦哀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废黜 江南士人 诗歌 生存方式
下载PDF
从“两栖”到“三栖”:农民工生存方式的变化及其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付光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36,44,共7页
近年来,随着对农村和大城市适应能力的逐渐弱化,很多农民工选择了在农村老家的县城(或中心乡镇)另置房产,其生存方式也由原来的"两栖"向"三栖"转变。在"两栖"状态下,农民工"打工在城市,家在农村&quo... 近年来,随着对农村和大城市适应能力的逐渐弱化,很多农民工选择了在农村老家的县城(或中心乡镇)另置房产,其生存方式也由原来的"两栖"向"三栖"转变。在"两栖"状态下,农民工"打工在城市,家在农村",而在"三栖"状态下,农民工则是"打工在城市,老家在农村,新家在县城(或中心乡镇)"。对于农民工而言,"三栖"生存代表着有资产、有家和贡献县城,具有不同于"两栖"生存的特殊意义。不仅如此,农民工的"三栖"生存,对于中国农村的家庭、社区乃至区域社会结构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冲击,其社会意义更加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生存方式 “两栖”生存 “三栖”生存
下载PDF
生存方式与生态环境的危机——兼评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 被引量:12
18
作者 曾小五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9-81,共3页
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并不能简单归于所谓人类中心主义的生存信念,而主要是近代以来形成、发展并扩张开来的以非伦理的生产方式为核心的人类非伦理的生存方式导致的。所以,人类如欲走出当前的生态环境危机从而走出自己的... 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并不能简单归于所谓人类中心主义的生存信念,而主要是近代以来形成、发展并扩张开来的以非伦理的生产方式为核心的人类非伦理的生存方式导致的。所以,人类如欲走出当前的生态环境危机从而走出自己的生存危机,就必须克服自己非伦理的生存方式即"异化"状态,恢复"伦理的生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方式 生态环境危机 人类中心主义 伦理理念 自由意志
下载PDF
迈向共生的理想——关于网络化与人类生存方式之前景的思考 被引量:11
19
作者 冯鹏志 《新视野》 CSSCI 2000年第3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网络化 人类生存方式 网人共生 网人合一
下载PDF
论生存方式的变革与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 被引量:10
20
作者 罗晓梅 《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7-172,共6页
从生存方式变革的视角来看待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以这样的观点解读西部大开发,就必须承认,从生存方式变革到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是西部大开发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 生存方式变革 西部 自我发展能力 提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