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人类学视域下中原生计策略“赶羊抑旺”的文化阐释
1
作者 马烈魁 覃娜娜 《百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赶羊抑旺”是一种冬小麦经营区域普遍适用的传统生计策略,北方农民称之为“啃青”。冬季,人们控驭羊群啃食麦田,可有效解决冬季牲畜养殖的青储资源匮乏问题和防御冬小麦旺长带来的自然风险,不会带来粮食减产等负面影响。遗憾的是,该... “赶羊抑旺”是一种冬小麦经营区域普遍适用的传统生计策略,北方农民称之为“啃青”。冬季,人们控驭羊群啃食麦田,可有效解决冬季牲畜养殖的青储资源匮乏问题和防御冬小麦旺长带来的自然风险,不会带来粮食减产等负面影响。遗憾的是,该生计策略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应有的介绍与阐释。事实上,该策略蕴含着深刻的生态经营理念和文化内涵,发挥着区域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然风险有效规避等重要作用,对于新时代乡村振兴及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具有借鉴与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生计策略 “赶羊抑旺” 文化阐释
下载PDF
生态人类学视角下的传统羊绒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以邢台市清河县为例
2
作者 张昊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7期0141-0144,共4页
传统羊绒产业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本研究以中国邢台市清河县为例,采用生态人类学视角,对传统羊绒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当前的传统羊绒产业在资源利用、环境污染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传统羊绒产业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本研究以中国邢台市清河县为例,采用生态人类学视角,对传统羊绒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当前的传统羊绒产业在资源利用、环境污染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推动农牧民的转型就业、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调整产业结构等。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传统羊绒产业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传统羊绒产业 转型升级 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
下载PDF
生态人类学的四个时代——基于“自然—文化”关系理论范式转换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意 张欣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3,共10页
生态人类学虽然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但却有着深厚的人类学根基,发展出多种关于“自然—文化”关系的理论范式。文章以相关理论范式的转换为主轴,将生态人类学的发展区分为先声、形成、发展与拓展四个时代,对不同时代的代表性研究与观点... 生态人类学虽然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但却有着深厚的人类学根基,发展出多种关于“自然—文化”关系的理论范式。文章以相关理论范式的转换为主轴,将生态人类学的发展区分为先声、形成、发展与拓展四个时代,对不同时代的代表性研究与观点做了精细梳理。生态人类学关于“自然—文化”关系理论范式的转换源自不同时期研究人群及其面临的环境问题之差异,受到了人类学主流理论研究范式变换的影响,也是对研究人群与人类学家所处世界之变化的回应。随着“本体论转向”思潮的发展,生态人类学日益走向人类学的中心,并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中展现出强盛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自然—文化”关系 理论范式
下载PDF
生态人类学视野下贵州民族蜡染的现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远维 《西部皮革》 2023年第22期99-101,共3页
贵州的民族蜡染是一门融合了自然与文化元素的传统工艺。生态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文化如何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如何影响和塑造人类文化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贵州蜡染作... 贵州的民族蜡染是一门融合了自然与文化元素的传统工艺。生态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文化如何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如何影响和塑造人类文化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贵州蜡染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印染工艺,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人类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的一种方式。通过生态人类学的视角,可以更好地理解贵州蜡染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关注和解决其面临的挑战。这对于保护和传承贵州蜡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民族蜡染 文化传承 工艺技术 发展
下载PDF
自然志与生态人类学的公共写作
5
作者 卢成仁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6-131,共6页
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过程,对生态人类学研究提出了新的命题,也对生态人类学的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虚构的文体和写作、万物相连的知识质量、阿卡狄亚自然观三者相互结合,是经典自然志作品在公共领域... 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过程,对生态人类学研究提出了新的命题,也对生态人类学的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虚构的文体和写作、万物相连的知识质量、阿卡狄亚自然观三者相互结合,是经典自然志作品在公共领域被一代又一代读者持续阅读和讨论的内在原因。以公众为写作对象,应用对读者友好的非虚构文体呈现生态人类学研究的专业观察、发现和认识,满足公众对生态知识的需求及了解环境问题成因的渴望,既是生态人类学迈向公众的一种路径,更有助于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志 生态人类学 非虚构写作
下载PDF
过程生态人类学述略——以新几内亚高地马林人战争的研究为例
6
作者 罗意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2,共5页
过程生态人类学是20世纪60-80年代生态人类学主流的研究范式,连接新功能主义与政治生态学,但长期不为国内学界所熟知。该范式以行动者视角与决策模式为基础,对人群与所处生态环境的动态关系、人群对环境风险的回应进行研究,为从社会文... 过程生态人类学是20世纪60-80年代生态人类学主流的研究范式,连接新功能主义与政治生态学,但长期不为国内学界所熟知。该范式以行动者视角与决策模式为基础,对人群与所处生态环境的动态关系、人群对环境风险的回应进行研究,为从社会文化结构、人的行为与决策、社会情境的角度探讨生态环境之变迁提供了可能。文章系统介绍了过程生态人类学范式,以马林人战争的典范研究呈现范式的魅力与不足,并揭示该研究范式对国内生态人类学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过程生态人类学 新几内亚高地 马林人
下载PDF
生态人类学与本土生态知识研究--杨庭硕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庭硕 孙庆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3,共19页
作为一名国内知名、颇具国际影响的生态人类学家,杨庭硕教授的研究虽立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本土知识,关注的却是地球村时代的生态危机及其应对策略。在人与自然的寄生性关系中,他始终强调人对自然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积极倡导生... 作为一名国内知名、颇具国际影响的生态人类学家,杨庭硕教授的研究虽立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本土知识,关注的却是地球村时代的生态危机及其应对策略。在人与自然的寄生性关系中,他始终强调人对自然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他的学术思想更彰显了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深切的现实关怀。2015年11月1日,他应邀参加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并接受了我们的专访。在6小时的深度畅谈中,杨先生以其深邃的生命体悟和鲜活的田野经验,为我们生动地讲述了他对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之关系的思考。现将访谈辑录成篇,以期读者在他的学术发现中理解本土生态知识的特点及其特殊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知识研究 教授 访谈录 生态文明建设 文化遗产保护 人与自然 学术思想
下载PDF
生态人类学的本土开拓:刀耕火种研究三十年回眸——尹绍亭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2
8
作者 尹绍亭 耿言虎 《鄱阳湖学刊》 2016年第1期46-59,126,共14页
生态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扎根于中国田野中的生态人类学家们用独特的视角解读生态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尹绍亭教授是改革开放后国内最早从事生态人类学研究的著名学者。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对当代刀耕火种农业一边倒的批判声音... 生态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扎根于中国田野中的生态人类学家们用独特的视角解读生态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尹绍亭教授是改革开放后国内最早从事生态人类学研究的著名学者。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对当代刀耕火种农业一边倒的批判声音中,尹教授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用文化适应的观点阐释了刀耕火种,并运用文化生态系统的方法进行研究,指出当代的刀耕火种农业是土著民族对生态环境适应的生计方式,揭示了其盛行和延续的文化生态原因,总结了刀耕火种丰富的传统知识和生态智慧,为农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传承,为学界和社会正确认识刀耕火种,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紧扣时代脉搏,开拓创新,这是尹教授三十多年学术生涯的一贯追求。在刀耕火种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生态人类学,拓展跨学科研究,在生态与文化多样性研究、文化生态村建设、生态环境史研究等方面,尹教授亦锐意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篇采访大致反映了尹教授的学术经历、治学思想、理论方法、研究特色以及孜孜以求、严谨踏实的学者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生态环境史 文化多样性 治学思想 生态智慧 学者风范 生态文明 文化适应 生态 学术经历
下载PDF
生态人类学与新疆文化特征再认识 被引量:10
9
作者 崔延虎 海鹰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13-17,共5页
本文简述了生态人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向。作者认为在新疆文化研究中,生态人类学可以提供一个新的视野和工具以重新认识新疆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本文指出对新疆两个主要的生计系统──绿洲农耕和草原畜牧──的研究中,可以对它们和所... 本文简述了生态人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向。作者认为在新疆文化研究中,生态人类学可以提供一个新的视野和工具以重新认识新疆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本文指出对新疆两个主要的生计系统──绿洲农耕和草原畜牧──的研究中,可以对它们和所依存的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从而认识过去被忽视了的某些文化特征,以求深化对新疆文化的认识,并提出新的理论阐释和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新疆文化 文化特征 生计方式 文化人类学 人类生态环境 文化研究 适应能力 文化生态 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中国生态人类学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继群 和红灿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19,共5页
中国人类学研究一直关注民族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问题,而生态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应该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国外理论的翻译介绍大量出现,同时国内的研究成果也逐渐问世。尽管中国的生态人类学研究存在着学科建设尚待规范等问... 中国人类学研究一直关注民族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问题,而生态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应该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国外理论的翻译介绍大量出现,同时国内的研究成果也逐渐问世。尽管中国的生态人类学研究存在着学科建设尚待规范等问题,但中国生态人类学的发展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是一门方兴未艾的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研究回顾 研究现状
下载PDF
生态人类学的主要理论及其发展 被引量:34
11
作者 任国英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5-91,共7页
生态人类学是人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本文就生态人类学这门学科的含义,以及它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即环境决定论、环境可能论、文化生态学、文化唯物论、生态系统论以及民族生态学,作简要论述,并阐述了生态人类... 生态人类学是人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本文就生态人类学这门学科的含义,以及它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即环境决定论、环境可能论、文化生态学、文化唯物论、生态系统论以及民族生态学,作简要论述,并阐述了生态人类学的新近发展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生态环境 环境决定论 环境可能论 文化生态 文化唯物论 民族生态 生态系统论
下载PDF
原始部落的生态平衡——一个生态人类学的视角 被引量:20
12
作者 钱箭星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0-55,共6页
部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与自然相协调的生存适应模式 ,其主要特点包括 :对自然非破坏性的谋生手段 ,合作互惠的自给自足经济 ,基于可供资源的人口控制模式 ,心怀敬畏的自然观和价值观。但必须指出的是 ,部落社会既非地狱也... 部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与自然相协调的生存适应模式 ,其主要特点包括 :对自然非破坏性的谋生手段 ,合作互惠的自给自足经济 ,基于可供资源的人口控制模式 ,心怀敬畏的自然观和价值观。但必须指出的是 ,部落社会既非地狱也非天堂。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 ,审视部落社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落社会 生态人类学 生存模式 生态平衡
下载PDF
生态人类学述略 被引量:28
13
作者 罗康隆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6-40,共5页
文化人类学在20世纪初叶就已经开始的对社会关系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发展成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生态人类学。该学科聚焦于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类今天所面对的资源危机,是由复杂的... 文化人类学在20世纪初叶就已经开始的对社会关系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发展成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生态人类学。该学科聚焦于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类今天所面对的资源危机,是由复杂的经济、社会、人口、制度和政治条件造成的,地球资源的稀缺界限取决于人类的文化,稀缺是一个文化概念。自然资源本身具有多样性,需要人类在文化多样性基础上模塑出人类生计方式多样性,人类生计方式的多样性也必然会创造出利用资源的多元化途径来。因此,生态人类学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显学,它肩负的使命是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生态环境 生态人类学 多样性
下载PDF
生态人类学的理论源流及其后现代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琼 雷艳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77,共5页
生态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已成为西方当代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流派,并对文化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生态人类学的不同流派以不同形式反映了“环境决定论”的基本思想,对人类中心主义、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等现代... 生态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已成为西方当代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流派,并对文化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生态人类学的不同流派以不同形式反映了“环境决定论”的基本思想,对人类中心主义、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等现代性的批判表现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后现代主义思想特征 环境决定论 文化人类学
下载PDF
昨天和今天:生态人类学在中国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曾辉 李银艳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22,共6页
生态人类学在中国已经走过了30多年。然而,其时间跨度大致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近,但其本土化的进程和被国人所接受的事实却远远滞后于改革开放。为此,本文力图揭示生态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所遭逢过的困难与曲折,以及今后我们如何... 生态人类学在中国已经走过了30多年。然而,其时间跨度大致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近,但其本土化的进程和被国人所接受的事实却远远滞后于改革开放。为此,本文力图揭示生态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所遭逢过的困难与曲折,以及今后我们如何克服各种障碍,为中国生态人类学赢得发展空间,更进一步推动生态人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人类学。使其在治理中国,乃至世界的生态问题上提供新的理论指导、资料储备和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生态问题 引进本土化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及其反思——当代西方生态人类学的新视野 被引量:15
16
作者 罗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29,共9页
最近20年,西方生态人类学地方性知识的研究发生了深刻转变,包括三个方面:现代性语境中地方性知识的边缘化与再发现,生态上的"高贵野蛮人"神话之颠覆和迈向实践领域的地方性知识研究,地方性知识的限度、权利及与全球和地方政... 最近20年,西方生态人类学地方性知识的研究发生了深刻转变,包括三个方面:现代性语境中地方性知识的边缘化与再发现,生态上的"高贵野蛮人"神话之颠覆和迈向实践领域的地方性知识研究,地方性知识的限度、权利及与全球和地方政治关系之反思。文章对这一转变和地方性知识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重点对地方性知识的反思进行剖析,并阐明这些研究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反思 生态人类学
下载PDF
生态人类学的“文化”视野 被引量:14
17
作者 罗康隆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35,共11页
生态人类学理应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态问题的文化人类学。因此,该学科只能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去认识和应对人类社会所面对的一切生态问题,这应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围绕着当代人类社会所面对的生态问题,该领域存在着太多的争议和理解上的分... 生态人类学理应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态问题的文化人类学。因此,该学科只能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去认识和应对人类社会所面对的一切生态问题,这应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围绕着当代人类社会所面对的生态问题,该领域存在着太多的争议和理解上的分歧,一些学人倡导人类中心主义,还有更多的学者则坚持生态中心主义。我们认为生态人类学必须以文化视角进行分析,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建构起自己的文化,人类文化在偏离自然系统,但也在回归对自然系统的偏离。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则坚持文化中心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生态系统 文化分析
下载PDF
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西南干旱——以云南旱灾为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曾少聪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11期24-28,共5页
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中国西南地区发生大面积干旱,严重影响这一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并导致数千万人生活饮水困难,西南旱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次旱灾中,导致云南省旱情恶化的原因在生态人类学的视角下具有典型性。云南境内... 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中国西南地区发生大面积干旱,严重影响这一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并导致数千万人生活饮水困难,西南旱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次旱灾中,导致云南省旱情恶化的原因在生态人类学的视角下具有典型性。云南境内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和水质被污染,加剧了云南可利用水源的减少和供需的矛盾;而一些干旱严重地区的采矿业破坏了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用水洗选矿的方式筛选精矿,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干旱缺水主要是自然因素导致,而人类行为加剧了干旱缺水的程度;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西南 干旱
下载PDF
生态人类学的系统论方法 被引量:9
19
作者 崔明昆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58,共5页
在系统梳理生态人类学生态系统方法的探索运用实践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指出了生态系统研究的可行途径:对于人类行为和复杂文化事项的研究,困难在于很难获取精确的定量数据,生态... 在系统梳理生态人类学生态系统方法的探索运用实践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指出了生态系统研究的可行途径:对于人类行为和复杂文化事项的研究,困难在于很难获取精确的定量数据,生态系统的应用主要是吸取其整体论和相互关系分析的观点,即把民族文化及其环境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分析研究其中各成分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而在某些具备充分数据资料的大尺度的生态系统层面上也可以开展定量研究的尝试,目的在于对人与环境及资源互动关系的分析和跨文化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生态 生态系统 研究方法
下载PDF
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西双版纳橡胶经济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振南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0-148,共9页
西双版纳橡胶经济的发展,既有其自然之基础,又有其人文之动因。对橡胶经济背后生态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关怀,本质上也是对我国各民族间多元文化并存、多样生存空间的尊重和珍视。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西双版纳 橡胶 经济 傣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