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园杂草管理方式对土壤细菌群落和生态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罗昌国 袁启凤 +1 位作者 陈守一 田晓慧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316,共13页
【目的】分析不同杂草管理方式对位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的李园细菌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的影响,为李园土壤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自然生草、人工生草、除草剂除草的李园和邻近天然槲栎次生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提取土壤细菌DNA,对其... 【目的】分析不同杂草管理方式对位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的李园细菌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的影响,为李园土壤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自然生草、人工生草、除草剂除草的李园和邻近天然槲栎次生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提取土壤细菌DNA,对其ITS基因进行扩增,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功能预测的方法研究细菌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结果】不同处理OTU数量为2012~3522,细菌种类33门、108纲、242目、383科、667属。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为主要门类,在各处理中4个门的总丰度达到80%以上。多样性分析显示,天然林Ace和Chao指数显著低于李园的3个处理。群落组成和差异分析显示,天然林土壤酸杆菌优势比较大,病害细菌少,并有少量的有益细菌蛭弧菌;李园的鞘脂单胞菌相关病害的风险大,生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芽孢杆菌等有益细菌的丰度,尤其自然生草比较明显。人工生草还有利于提高李园细菌的多样性,尤其是芽单胞菌的富集比较明显。使用除草剂的李园则主要富集了绿弯菌门的种类,而降低了苔藓杆菌的丰度。功能预测分析显示,土壤细菌新陈代谢最活跃,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涉及化能异养、纤维素分解、固氮作用等功能。与其他处理比较,人工生草李园土壤硝酸还原功能较强、天然林土壤的木质素分解功能较强、除草剂处理的李园土壤甲基营养功能较强。【结论】天然林Ace和Chao指数显著低于李园,表现为土壤酸杆菌优势明显。不同杂草管理方式对李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较大,生草有利于李园有益细菌群落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杂草管理 土壤健康 细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生态功能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以陕西省为例
2
作者 李国平 马艺鸣 曾先峰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133,共5页
文章基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内涵,按照UNEP方法和DPSIR模型构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陕西省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包含的41个县(市、区)为样本,对其2011—2020年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TAPIO模... 文章基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内涵,按照UNEP方法和DPSIR模型构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陕西省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包含的41个县(市、区)为样本,对其2011—2020年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TAPIO模型研判其可持续性特征。结果显示:各三级指标对绿色发展贡献度差异明显,关键自然资本指标在研究期间变动微弱且贡献度较低,绿色发展主要靠经济发展带动;陕西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整体呈现低层次的绿色发展水平和不稳定的生态保护效果;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绿色发展水平高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但其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更加紧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 关键自然资本 绿色发展 脱钩模型
原文传递
采动含水层生态功能修复:概念内涵、理论与技术框架
3
作者 鞠金峰 李全生 +1 位作者 许家林 王晨煜 《绿色矿山》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针对我国保水采煤研究现状及煤矿区采损生态修复的技术需求,提出应开展采动含水层生态功能修复研究,并将其纳入绿色开采技术体系中。在充分阐述采动含水层生态功能修复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以采动含水层失水流动规律及水径流阻隔... 针对我国保水采煤研究现状及煤矿区采损生态修复的技术需求,提出应开展采动含水层生态功能修复研究,并将其纳入绿色开采技术体系中。在充分阐述采动含水层生态功能修复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以采动含水层失水流动规律及水径流阻隔关键技术为主的理论与技术框架,分析了当前相关研究进展与未来攻关方向。含水层的损伤失水与生态功能退化本质源于采煤引起的岩层运动与裂隙发育,应在充分掌握含水层失水机制与规律的基础上对其开展生态功能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深入揭示含水层失水路径分布与水流动力耗散规律,将失水流量集中分布的采动影响区作为重点修复的靶区,合理运用“边采边修”、“采后再修”等方式实施水流通道封堵与修复。同时,应充分利用采动岩体裂隙自修复机制及其引起的含水层自恢复效应,开展采动含水层生态功能引导修复研究与实践;基于水-气-岩相互作用产生化学沉淀促进导水裂隙自修复的降渗机理,提出了向含水层下方裂隙岩体中灌注可与地下水产生化学沉淀的修复试剂,以诱导沉淀物在裂隙中吸附-固结并封堵通道的含水层生态功能修复技术路径。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利用铁/钙质化学沉淀进行导水裂隙修复降渗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应重点研究形成利于不同类型导水通道高效封堵的化学沉淀诱导生成对策。研究可望为西北部生态脆弱矿区煤炭开采地下水保护与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生态功能修复 失水路径 修复靶区 导水裂隙自修复 绿色开采
下载PDF
基于敏感性和重要性的阜平县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4
作者 郑鹏 尹海魁 +3 位作者 李新旺 刘琳洁 王树涛 许皞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研究区选择太行山典型地段阜平县,依据生态环境现状,按照生态功能分区的原则和方法划分。对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在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中,分布情况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敏感。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中重要性较低... 研究区选择太行山典型地段阜平县,依据生态环境现状,按照生态功能分区的原则和方法划分。对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在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中,分布情况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敏感。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中重要性较低的地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严重,重要性较高的地区位于银河自然保护区内以林地为主,森林覆盖率高,生态质量较高。基于地貌类型初步划分生态区为3个一级区;基于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采用二维关联判断矩阵在初步分区的结果上进一步将生态功能区划分为6个二级区;采用面积占优法确定主导因素,进一步将阜平县划分为13个三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分区 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土壤原生生物的生态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曹文超 王娅静 +9 位作者 宋贺 李艳青 赵飞 徐海成 田素波 李英杰 尹俊慧 郭景恒 王敬国 潘好芹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79,共20页
【目的】土壤原生生物是指土壤中除植物、动物和真菌以外的所有真核生物,具有明显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多样性特征,是地下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与原核生物(细菌与古菌)和真菌相比,原生生物在土壤食物网中的作用常被忽视。本文系统... 【目的】土壤原生生物是指土壤中除植物、动物和真菌以外的所有真核生物,具有明显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多样性特征,是地下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与原核生物(细菌与古菌)和真菌相比,原生生物在土壤食物网中的作用常被忽视。本文系统论述了土壤原生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并综述了土壤养分、水分、pH、温度、重金属、微塑料等因子对土壤原生生物的影响,旨在阐明原生生物对土壤养分转化、土壤食物网和植物健康的生态作用及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进展】土壤原生生物的数量、大小与形态各异,且营养级类群多样性丰富,它们可作为光合藻类、微生物捕食者、植物与动物的寄生者,在土壤食物网中扮演重要角色。光合型原生生物除潜在提高土壤氧浓度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存具有重要贡献。消费型原生生物可通过捕食改变微生物群落,推动土壤微生物环,抑制植物病害,并提高植物性能。寄生型原生生物常被认为对宿主具有负面效应,如改变动物多样性,并引起植物病害。然而,寄生型原生生物对推动养分(如磷)循环也有贡献,且对植物的叶际细菌具有生防功能。总的来看,原生生物推动了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向更高营养级的转移,并在土壤食物网中占据中心位置,发挥着关键生态功能。【展望】未来可从原生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维持机制、原生生物与其他土壤微生物或动物(如蚯蚓、线虫等)的互作与代谢关系、原生生物对土壤食物网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贡献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此外,原生生物生防剂的资源开发与应用,将利于缓解土壤与植物农药残留,也对保障土壤健康及其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生物 多样性 生态功能 功能类群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来自中国县域的证据
6
作者 陈帅 姚顺波 +1 位作者 侯孟阳 翁飞龙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4,共12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至关重要。文章基于2000—2021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能有效...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至关重要。文章基于2000—2021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能有效提升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且政策实施时间越久,促进效应越强;机制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能显著提升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而财政自给率和经济集聚水平起负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在中国西部和高人口规模的样本中更为显著,且该政策具有促进邻近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 生态转移支付 公共服务供给 制度理念 空间溢出
下载PDF
青海省三江源生态功能区文旅融合发展实证
7
作者 张杰 季海瑞 张剑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为探究三江源生态功能区文旅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实现高质量文旅发展,基于文化、旅游耦合协调机理,采用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协调模型,从时间与区域分布对三江源生态功能区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 为探究三江源生态功能区文旅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实现高质量文旅发展,基于文化、旅游耦合协调机理,采用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协调模型,从时间与区域分布对三江源生态功能区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0年,三江源生态功能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文化产业的发展滞后于旅游产业;从区域分布看,各州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不同步,东、西部发展不协调。三江源生态功能区文旅融合总体上历经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的阶段,随着各州耦合协调度的不断增长,耦合协调水平差距在缩小,但大部分州仍处于低水平阶段。三江源生态功能区东部地区文旅融合水平优于西部地区,黄南州依靠资源优势和地理条件,产业融合发展最优,达到中水平耦合协调。三江源生态功能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配合、相互支撑,文旅融合有利于促进产业间的转型升级,帮助两大产业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文旅融合 三江源生态功能 青海省
下载PDF
不同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杨凯 杜延全 +3 位作者 张西兴 王明伟 李延锋 朱建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228,共7页
为减少土壤土传病害,保障农田土壤健康,指导有机物料合理利用,在有机物料用量和化肥用量一致的基础上,设置单施化肥(CK)、羊粪+化肥(A)、木薯渣+化肥(P)、木本泥炭+化肥(M)、味精废浆料+化肥(I)5个处理,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进行了有机物料... 为减少土壤土传病害,保障农田土壤健康,指导有机物料合理利用,在有机物料用量和化肥用量一致的基础上,设置单施化肥(CK)、羊粪+化肥(A)、木薯渣+化肥(P)、木本泥炭+化肥(M)、味精废浆料+化肥(I)5个处理,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进行了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试验,观察了不同处理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降低了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但提高了真菌群落丰富度,其中味精废浆料配施化肥处理的真菌群落丰富度最高,各处理土壤中优势真菌门类均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孢菌门。施用有机物料后,木薯渣、木本泥炭和味精废浆料处理的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均增加,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均降低;而羊粪处理表现出相反趋势,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是影响真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其次为有机质、电导率和速效钾,而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影响较小。另外,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可以提高腐生营养型和共生营养型真菌的比例,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其中以木本泥炭与化肥配施的效果更显著,这有利于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为作物生产提供健康的土壤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真菌 群落结构 生态功能 土壤健康
下载PDF
基于自然与人文耦合视域的高寒生态功能区宜居性评价及阻滞因子诊断--以青海省为例
9
作者 殷悦 周侃 +1 位作者 湛东升 陈妤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2-1008,共17页
宜居性是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有机统一体,厘清高寒生态功能区宜居性及其阻滞因子,是精准提升生态安全屏障内宜居水平并促进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前提。基于城乡宜居性评价基本范式、顾及高寒生态功能区人居系统的独特性,... 宜居性是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有机统一体,厘清高寒生态功能区宜居性及其阻滞因子,是精准提升生态安全屏障内宜居水平并促进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前提。基于城乡宜居性评价基本范式、顾及高寒生态功能区人居系统的独特性,从自然与人文耦合视域构建由自然环境、居住环境、设施环境、社会环境4个维度、8个一级指标及2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高寒生态功能区宜居性指标体系,以青海省45个县域单元为例定量评价其宜居性及阻滞因子,并探讨宜居性与生态重要性、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交互关系。结果显示:(1)青海省总体宜居水平偏低,并呈现由河湟谷地生态区、柴达木盆地生态区、环青海湖生态区、三江源生态区依次递减的地域分异;(2)宜居水平和生态重要性的空间耦合不协调,三江源生态区等生态重要区的宜居水平低,宜居水平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均成正比;(3)青海省宜居性主要受到居住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阻滞,生态地理分区层面,在自然因子的主要制约下,三江源生态区、环青海湖生态区、柴达木盆地生态区分别受设施、居住、社会环境的强约束;(4)针对不同生态地理分区宜居性特征提出未来人口引导及宜居性优化模式,即按宜居性及社会经济生态引力明确人口集聚型、疏散型和稳定型3种空间集疏类型,通过人口城镇化、就业移民、教育移民等跨区域移民及就近生态移民增强宜居性与人口分布的空间适配性,以三江源生态区等弱势区域以及饮水设施、道路设施、物流配送、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阻滞因子为重点,提升高寒生态功能区人居系统的设施配置与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性 阻滞因子 自然与人文耦合 生态地理分区 高寒生态功能
下载PDF
基于社会-生态功能复合与SPCA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重要源地识别
10
作者 仲启铖 张桂莲 张浪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构建基于社会-生态功能复合的城市生态源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市闵行区城市绿地为对象,运用GIS、RS、Invest及景观连接度模型等方法计算指标,采用SPCA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空间加权计算和重分类识别重要源地。结果表明:(1)在424个备... 构建基于社会-生态功能复合的城市生态源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市闵行区城市绿地为对象,运用GIS、RS、Invest及景观连接度模型等方法计算指标,采用SPCA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空间加权计算和重分类识别重要源地。结果表明:(1)在424个备选源地中,极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和极不重要等级面积占比分别为16.2%、16.1%、25.3%、23.0%和19.4%;(2)共识别极重要、重要源地139个,总面积18.61km^(2),平均面积0.134km^(2),占备选源地总面积的35.6%,占全区总面积的5.0%;(3)区域绿地是重要源地的主体,其次是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4)在规划实践中,可依托区域绿地开展绿林农湿多要素复合,提升源地总体规模和服务功能。研究成果可为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精准识别城市绿地生态网络重要源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生态网络 生态源地 社会-生态功能 景观连接度
下载PDF
芦苇生态功能与景观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静 朱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4-18,27,共6页
介绍了禾本科芦苇属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的概况。对芦苇的生态功能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包括稳固土壤、削弱风浪、减少噪声、净化水体、抑制水华、提供栖息地等方面。进而从芦苇的配置与建植方面探讨了芦... 介绍了禾本科芦苇属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的概况。对芦苇的生态功能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包括稳固土壤、削弱风浪、减少噪声、净化水体、抑制水华、提供栖息地等方面。进而从芦苇的配置与建植方面探讨了芦苇的园林应用及将生态功能与景观应用的结合要点。旨在为充分利用芦苇群落在生态建设、园林景观应用方面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生态功能 景观应用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约束引导产业转型发展机制探析——基于湖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研究
12
作者 祁帆 麻战洪 +1 位作者 张伟娜 石秋霞 《中国土地》 2024年第3期23-27,共5页
核心提示本文梳理和总结了湖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多规合一”改革要求,提出了湖南省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需要处理好的四类关系及优化调整的若干建议,以期为负面清单制度管理和... 核心提示本文梳理和总结了湖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多规合一”改革要求,提出了湖南省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需要处理好的四类关系及优化调整的若干建议,以期为负面清单制度管理和实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 产业准入 负面清单制度 多规合一 主体功能 机制探析 产业转型发展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临江市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13
作者 许世界 付士磊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1期41-48,85,共9页
为了保护临江市生态环境,促进临江市可持续发展,选取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条件、降雨量地形起伏度、植被覆盖度和生态保护区6个敏感因子通过Arc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对临江市生态敏感性进行研究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临江市整体生态敏感性较高,... 为了保护临江市生态环境,促进临江市可持续发展,选取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条件、降雨量地形起伏度、植被覆盖度和生态保护区6个敏感因子通过Arc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对临江市生态敏感性进行研究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临江市整体生态敏感性较高,中敏感区占比最大,零散分布于临江市全域。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在保证村级行政边界完整的情况下,将临江市划分为5个不同功能类型的生态分区,并对各生态分区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和管控措施,以期为此类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敏感性较高的区域制定空间保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江市 生态敏感性 生态功能分区 ARCGIS
下载PDF
自然状态下黄山贡菊植株挥发性化学物质成分及生态功能
14
作者 周海波 陈菊移 石丁夫 《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对黄山贡菊植株采用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结合GC-MS分析技术,成功地采集和分析了黄山贡菊在自然状态下挥发性化学物质的成分。共确定了59种有机化学物质,包括30种烷烃类、5种酯类、4种醇类、3种醛类、4种烯烃类、1种醚类及3种酮类等。室内... 对黄山贡菊植株采用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结合GC-MS分析技术,成功地采集和分析了黄山贡菊在自然状态下挥发性化学物质的成分。共确定了59种有机化学物质,包括30种烷烃类、5种酯类、4种醇类、3种醛类、4种烯烃类、1种醚类及3种酮类等。室内Y型管选择行为测试结果表明,α-蒎烯≥600 ng/μL时,对3龄若蚜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P<0.05)。研究为基于植物化学物质的黄山贡菊蚜虫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贡菊 蚜虫 Α-蒎烯 挥发性化学物质 生态功能
下载PDF
接骨木生态功能及其在城市绿化中的价值
15
作者 付红梅 《现代园艺》 2024年第8期185-186,189,共3页
接骨木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因其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和观赏价值,在城市绿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接骨木的生态功能及其在城市绿化中的价值,阐述了接骨木的养护要点,以期引起人们对接骨木种植以及城市绿化的关注。
关键词 接骨木 生态功能 城市绿化
下载PDF
基于生态功能定位的太湖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估
16
作者 凌虹 朱晓晓 +2 位作者 巫丹 苏小妹 郭西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8-427,共10页
太湖流域水生态安全在维持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阐明不同生态功能影响下太湖流域分区水生态安全状况,将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不同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定位结合,构建基于主导生态功能定位的“压力-状态-服务”(PSS)... 太湖流域水生态安全在维持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阐明不同生态功能影响下太湖流域分区水生态安全状况,将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不同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定位结合,构建基于主导生态功能定位的“压力-状态-服务”(PSS)模型并开展分区评估。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整体生态安全形势为“较安全”和“基本安全”。太湖湖体生境状态因素最差,水质净化区、水源涵养区、水环境维持区和重要生境维持区的生境压力及生境状态为主要制约因素。太湖湖体Ⅱ-08、Ⅱ-10和Ⅲ-20水生态功能分区处于“不安全”水平,入湖河流污染负荷汇入影响突出。水环境维持区和重要生境维持区均受人类活动扰动影响较大。根据湖体与入湖河道水体、底泥氮磷浓度相关性研究结果,Ⅱ-03、Ⅲ-11、Ⅲ-12水生态功能分区水质与Ⅲ-20区域氮磷浓度关系密切,与总氮、总磷相关性显著(P>0.05)的入湖河道占比分别为50%、66.7%,应兼顾氮磷输入影响。Ⅲ-13和浙江省分别有100%、71.4%的入湖河道的TP浓度与湖体TP浓度相关性显著(P>0.05),应重点把控总磷输入风险,湖体总磷外源污染输入风险更大。入湖河道底泥中氮磷浓度较高,沉积物再悬浮导致N、P等污染物向上覆水释放并随之汇入太湖,影响太湖水生态安全。应重点关注Ⅱ-03、Ⅲ-11水生态功能分区入湖河道底泥N、P治理,重点强化Ⅲ-12、Ⅲ-13入湖河道TN去除。针对太湖湖体及环湖水生态功能分区生态安全异质性胁迫因素,因地制宜开展保护修复,推动太湖流域水生态安全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生态功能分区 PSS模型 生态安全 评估 对策建议
下载PDF
青藏高原微生物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17
作者 朱攀 薛文凯 +1 位作者 刘怡萱 刘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和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有着复杂和极端的气候环境,同时也蕴藏了丰富而特殊的生物资源,因此其生物多样性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研究备受关注。随着免培养的分子生态学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迅速发展,青藏...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和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有着复杂和极端的气候环境,同时也蕴藏了丰富而特殊的生物资源,因此其生物多样性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研究备受关注。随着免培养的分子生态学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迅速发展,青藏高原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功能、与其他生物互作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得以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微生物在调节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以青藏高原微生物合成功能中的固碳、固氮和藏区特色食品生产和分解作用中的碳、氮、磷、硫元素循环和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以及共生作用中的与微生物、动物、植物共生为主要内容,讨论了微生物对青藏高原其他物种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独特贡献,并对其生态功能进行总结,明确青藏高原微生物对于其脆弱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以期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微生物 极端环境 生态功能 适应性机制
下载PDF
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18
作者 邱利平 赵康平 刘冬梅 《四川环境》 2024年第2期125-131,共7页
为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要求,实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立足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基本情况,分析其在保护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政府管理考核机制、保护修复生态空间、健全生态补偿制... 为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要求,实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立足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基本情况,分析其在保护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政府管理考核机制、保护修复生态空间、健全生态补偿制度体系及探索生态产品实现路径等四方面建议,为完善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发展模式,促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统一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 生态保护 经济发展 生态补偿
下载PDF
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的广东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特征研究
19
作者 庄伟 严明 +3 位作者 伦见强 彭叶棉 吕逵弟 涂家财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4期131-137,共7页
开展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动态研究,是评估广东省植被碳汇、生态修复效果的需要。根据广东省生态功能区划,本研究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分析2001—2022年广东省植被NPP变化趋势,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南岭区E1和粤中... 开展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动态研究,是评估广东省植被碳汇、生态修复效果的需要。根据广东省生态功能区划,本研究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分析2001—2022年广东省植被NPP变化趋势,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南岭区E1和粤中区E2植被NPP多年平均值在1000 gC/(m^(2)·a)以上,成为南岭生态屏障和粤港澳大湾区外围丘陵浅山生态屏障的主体;2)珠三角区E4植被NPP多年平均值在各生态功能分区中最低[491.51 gC/(m^(2)·a)],依赖周边E1和E2生态区为其提供生态系统服务;3)全省植被NPP呈总体增长趋势,粤西区E5植被NPP连片增长最为显著;4)林地恢复对全省植被NPP增长贡献大。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开展,将为弥补珠三角生态欠账、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实现“双碳”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趋势分析 生态功能分区 土地利用类型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农村的“一老一小”问题研究
20
作者 王习明 王子愿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4-72,共9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农村面临着老人增收难、养老难、参与难和儿童上幼儿园、上小学难等现实困境,成为影响其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解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农村的“一老一小”问题,应取消或提高村干部的年...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农村面临着老人增收难、养老难、参与难和儿童上幼儿园、上小学难等现实困境,成为影响其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解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农村的“一老一小”问题,应取消或提高村干部的年龄上限,消除老人作用发挥的制度歧视和数字鸿沟,建立健全以老人为主体、低成本高质量服务老人的积极老龄化的乡村治理机制;统筹生态搬迁、新型城镇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优化幼儿园和小学的布局,探索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禀赋优势的乡村振兴道路;确立民生与生态相互促进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 共同富裕 农业型乡镇 一老一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