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哲学观:阐释、建构、融合与拓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文娟 《阴山学刊》 2020年第6期54-59,共6页
生态哲学观作为生态哲学的一项重要议题,近年来被引进到生态语言学的生态话语分析中。区分“生态观”“哲学观”“生态哲学观”是阐明生态哲学观内涵的基础。生态哲学观在生态话语分析中的运用大体上包括建构和融合两个路径。新冠疫情... 生态哲学观作为生态哲学的一项重要议题,近年来被引进到生态语言学的生态话语分析中。区分“生态观”“哲学观”“生态哲学观”是阐明生态哲学观内涵的基础。生态哲学观在生态话语分析中的运用大体上包括建构和融合两个路径。新冠疫情暴发引发的生命伦理问题为生态语言学提出新挑战,可以拓展生态哲学观以建构新的灾疫伦理观,并用于中国抗疫核心叙事话语的建构和阐释这一新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哲学观 生态话语分析 生命伦理 中国抗疫核心叙事话语 灾疫伦理观
下载PDF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生态哲学观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全文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83-87,共5页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其思想体系中的生态哲学体现了先秦儒家对于自然的认知,及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诠释。从孔子的生态哲学观之,他汲取了《诗经》和《易经》中的自然观,结合远古社会敬天畏天思想,以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透析自然的发...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其思想体系中的生态哲学体现了先秦儒家对于自然的认知,及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诠释。从孔子的生态哲学观之,他汲取了《诗经》和《易经》中的自然观,结合远古社会敬天畏天思想,以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透析自然的发展规律,并将其援引至社会生活之中,构建了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和节用、爱人的社会伦理观念。立足于孔子乐山好水的情怀、敬畏自然的天命观、遵守自然之序的理论观念及与自然之序相适应的社会伦理观,探讨孔子生态哲学观,对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生态哲学观 当代启示
下载PDF
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浅析儿童文学作品中所折射的生态哲学观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影响——以《哈利·波特》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黄璐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9期189-191,共3页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人际关系对于人物的生态哲学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以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哈利·波特》为例,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通过对比具有不同社会生态特征的“麻瓜”世界...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人际关系对于人物的生态哲学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以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哈利·波特》为例,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通过对比具有不同社会生态特征的“麻瓜”世界和“魔法”世界,探析作品中透过人物、文字、情节而传递出的内在的深层的社会生态哲学观,并深入分析社会生态哲学观对主人公哈利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在当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引导少年儿童汲取儿童文学作品中折射的生态哲学观,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生态哲学观 少年儿童成长 《哈利·波特》
下载PDF
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生态哲学观
4
作者 胡泽球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年第4期31-35,共5页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将《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看成中国古代文论的经典著作,关于《诗品》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但其思想主旨和理论体系问题始终存在诸多争议。与其将《诗品》看成二十四种诗歌风格或意境的论述,不如将其看成...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将《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看成中国古代文论的经典著作,关于《诗品》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但其思想主旨和理论体系问题始终存在诸多争议。与其将《诗品》看成二十四种诗歌风格或意境的论述,不如将其看成是一种生态哲学之思的诗性表达。《诗品》所表达的生态哲学观可从三方面归纳:钟爱自然之"天人合一"自然观;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之整体自然观;少私寡欲、清新淡泊之生态人生观。《诗品》是中国传统生态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天人合一"之生态观是《诗品》贯之首尾的理论体系之枢纽,从生态视角重新审视其思想主旨有助于挖掘其思想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生态哲学观 理论体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观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惠敏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0-32,共3页
在当代各种全球性问题中,生态环境是一个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人类大规模地开发与改造自然,一方面向自然索取越来越多的物质,一方面又把越来越多的废弃物还给自然界,导致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生态哲学观 自然界 人与自然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哲学 人类与自然 改造自然 资本主义社会 自然规律
原文传递
生态哲学观下语言暴力的界定、成因及防治 被引量:7
6
作者 何伟 刘佳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43,共10页
语言暴力对社会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其防治迫在眉睫。文章从生态语言学角度,根据“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对语言暴力进行界定,认为语言暴力指因生态系统失衡而导致发话人发出令受话人心理上产生羞辱感、恐惧感等负面情绪的话... 语言暴力对社会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其防治迫在眉睫。文章从生态语言学角度,根据“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对语言暴力进行界定,认为语言暴力指因生态系统失衡而导致发话人发出令受话人心理上产生羞辱感、恐惧感等负面情绪的话语;其根本成因在于各类生态系统内部要素之间以及相互之间的不和谐、不共生,具体表现为语言生态系统、人际关系生态系统、思想道德生态系统、文化生态系统和法律生态系统内部要素之间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失衡;防治语言暴力的根本措施在于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以及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和谐共生,紧跟时代步伐,推陈出新,注重多元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暴力 生态哲学观 界定 成因 防治
下载PDF
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的建构与发展 被引量:32
7
作者 何伟 刘佳欢 《山东外语教学》 2020年第1期12-24,共13页
生态哲学观是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议题,是判断语言系统和话语生态性的指导思想。目前,学界存在多种观点。然而,本文认为,从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和运作机制看,“多元和谐,交互共生”是一种普遍而又适用的生态哲学观,是其他观点的融... 生态哲学观是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议题,是判断语言系统和话语生态性的指导思想。目前,学界存在多种观点。然而,本文认为,从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和运作机制看,“多元和谐,交互共生”是一种普遍而又适用的生态哲学观,是其他观点的融合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生态系统 生态哲学观
下载PDF
减法:生态哲学观的践行之路
8
作者 刘东晓 刘爱军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7-151,共5页
"减法"作为一种生态哲学观,拓展和丰富了生态文明的意义空间。本文从"减法"的哲学立场、"减法"的生活内涵、"减法"的法治向度、"减法"的人口观点等几个角度,强调人与自然之间不是征... "减法"作为一种生态哲学观,拓展和丰富了生态文明的意义空间。本文从"减法"的哲学立场、"减法"的生活内涵、"减法"的法治向度、"减法"的人口观点等几个角度,强调人与自然之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应是和谐相处的关系,要求人类必须科学、理性地认识和满足自身的需要,倡导一种文明、节用、适度、合理的生存方式和发展状态。它认为,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同时也是对人自身的否定和戕害;今天对能源资源的浪费,就是对明天发展可能性的剥夺,就是对明天人类生存条件的剥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法 生态哲学观 生态法律体系
下载PDF
生态社会主义对马克思生态哲学观的当代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启杰 安宁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6-11,共6页
20世纪70年代社会主义和生态学相结合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迅速崛起,成为绿色学说中的代表性思潮。其核心思想是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认为人与自然加剧的矛盾冲突是根本原因,虚假需求和异化消费的生活方式是直接原因,科... 20世纪70年代社会主义和生态学相结合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迅速崛起,成为绿色学说中的代表性思潮。其核心思想是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认为人与自然加剧的矛盾冲突是根本原因,虚假需求和异化消费的生活方式是直接原因,科技的资本主义使用是深层原因,并在批判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想蓝图。这些思想很多都是对马克思的生态哲学观关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科技理性异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反思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前提对于消除当前的生态危机困境和构建我国生态文明社会都有思想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危机 生态哲学观 生态社会主义
下载PDF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构建学生生态哲学观
10
作者 王春燕 《中学生物学》 2008年第10期16-18,共3页
提出了通过中学生物的教学,学生要树立以哲学为指导的生态学观点,并提出了“天人合一”观、中度干扰观、边缘观、开放观、多态观、竞争观、协同观、限性观、适度观、时空观、主次观、双刃观、双赢观、生态价值观、生态平衡观、可持续... 提出了通过中学生物的教学,学生要树立以哲学为指导的生态学观点,并提出了“天人合一”观、中度干扰观、边缘观、开放观、多态观、竞争观、协同观、限性观、适度观、时空观、主次观、双刃观、双赢观、生态价值观、生态平衡观、可持续发展观,共16种生态哲学观在生物教学中,构建学生生态哲学观,寓德于教,克服了单纯传授知识,忽视德育的倾向,坚持教学的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态度观念与认知能力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物教学 生态哲学观
下载PDF
生态哲学观与生态产业的衍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曼 朱俊堂 于恒霞 《山东环境》 2000年第4期6-6,共1页
关键词 生态哲学观 生态产业 生活质量 环境学
下载PDF
马克思生态哲学观视角下生态文明价值意蕴
12
作者 贾婕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71-76,共6页
生态文明是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之后思想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应运而生的,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性,同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是价值定位的转变,是一种新的价值选择。文章基于马克思生态哲学观对生态文明价值意蕴进行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 生态文明是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之后思想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应运而生的,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性,同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是价值定位的转变,是一种新的价值选择。文章基于马克思生态哲学观对生态文明价值意蕴进行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传承和发展马克思生态哲学观的精髓,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反思其困境的本质所在,探讨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致思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生态哲学观 生态文明 价值意蕴 五位一体
下载PDF
生态话语分析中的生态哲学观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雷蕾 苗兴伟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0-123,共4页
生态话语分析是社会文化视域内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主要路径,强调"生态哲学观"在话语分析中的指导作用。论文通过追溯生态哲学观的形成背景和发展过程,指出其3个区别性特征,分别是个体性、科学性和历史性。在此基础上,论文系统... 生态话语分析是社会文化视域内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主要路径,强调"生态哲学观"在话语分析中的指导作用。论文通过追溯生态哲学观的形成背景和发展过程,指出其3个区别性特征,分别是个体性、科学性和历史性。在此基础上,论文系统阐释生态哲学观作为话语分析的伦理框架,在判定语篇生态属性和引导人们日常行为实践方面的作用和意义。鉴于生态哲学观与话语建构的意识形态均属哲学范畴,其研究边界并不清晰,因此论文分别从阶级性、观念性和现实性3方面阐述生态哲学观与意识形态的相同点。同时论文也从研究视角、社会语境层面以及对语言本体的依赖程度上区别生态哲学观和意识形态这两个概念,以厘清二者关系,为生态话语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哲学观 话语生态属性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多元和谐,交互共生——国际生态话语分析之生态哲学观建构 被引量:74
14
作者 何伟 魏榕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8-35,共8页
国际生态话语是国际关系的语言表征。其分析需要生态哲学观的指导。生态哲学观与生态哲学息息相关,但二者概念不同,生态哲学观作为一套系统性的观点,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尝试通过阐释生态哲学观的特点,融合中国传统哲学及外交理念... 国际生态话语是国际关系的语言表征。其分析需要生态哲学观的指导。生态哲学观与生态哲学息息相关,但二者概念不同,生态哲学观作为一套系统性的观点,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尝试通过阐释生态哲学观的特点,融合中国传统哲学及外交理念,建构“多元和谐,交互共生”国际生态哲学观,并讨论该生态哲学观对国际社会系统生态性发展的指导意义及其在国际生态话语分析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生态话语 国际关系 生态哲学观 “多元和谐 交互共生”
原文传递
基于及物性系统的生物学家生态话语分析
15
作者 陈明芳 程心志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2期1138-1144,共7页
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系统,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对生物学家珍妮•古道尔的演讲进行生态分析,旨在探索该演讲语篇的及物性分布特征对语篇的生态哲学思想构建的重要贡献。研究发现,该语篇的及物性主要由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 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系统,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对生物学家珍妮•古道尔的演讲进行生态分析,旨在探索该演讲语篇的及物性分布特征对语篇的生态哲学思想构建的重要贡献。研究发现,该语篇的及物性主要由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这三大过程体现,珍妮•古道尔通过这些过程来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表达自己的生态哲学思想,即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统一地生存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 生态话语分析 生物学家 生态哲学观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底蕴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东景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8-25,共8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观具有鲜明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特质和能动的革命的实践特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基础之上,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底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观具有鲜明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特质和能动的革命的实践特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基础之上,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底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生态哲学观,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哲学观为理论基础,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唯物生态哲学理论特色、辩证生态哲学理论特色及能动的革命的实践性生态哲学理论特色。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之理论根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论的继承,又是对其的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观 理论底色 创新发展
下载PDF
生态语言哲学观研究述评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淑晶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94,共9页
生态哲学观是生态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从主要研究者、主要观点和思想来源三个方面梳理生态语言学视角的生态哲学观研究现状,并且就其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以期对生态哲学观的研究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为生态语言学的... 生态哲学观是生态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从主要研究者、主要观点和思想来源三个方面梳理生态语言学视角的生态哲学观研究现状,并且就其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以期对生态哲学观的研究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为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生态哲学观 人类中心主义 研究范式
下载PDF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论语》中的生态隐喻研究
18
作者 洪敏 许丽霞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3-86,共4页
文章从融合生态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聚焦《论语》中的生态隐喻,对其中的动物隐喻、植物隐喻和非生命体隐喻进行解读,分析这些生态隐喻的源域、目标域和映射特点,挖掘其中蕴含的儒家自然观和生态观及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影响,阐释其... 文章从融合生态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聚焦《论语》中的生态隐喻,对其中的动物隐喻、植物隐喻和非生命体隐喻进行解读,分析这些生态隐喻的源域、目标域和映射特点,挖掘其中蕴含的儒家自然观和生态观及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影响,阐释其背后的原因,提出生态行为建议,帮助现代人充分认识自然,传播和弘扬中国生态哲学思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论语》 隐喻 生态哲学观
下载PDF
朱熹生态哲学与中国特色环境法典编纂--从环境法典的自然观角度
19
作者 鞠昕睿 《武夷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6-11,共6页
环境法典编纂需要在一定哲学观念的指引下实现规范体系化。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引发生态危机,世界范围内环境法的自然观经由“人类中心主义”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转变。中国传统生态哲学崇尚“天人合一”,肯定“人与... 环境法典编纂需要在一定哲学观念的指引下实现规范体系化。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引发生态危机,世界范围内环境法的自然观经由“人类中心主义”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转变。中国传统生态哲学崇尚“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朱熹生态哲学融合儒释道生态思想,集中国传统生态哲学之大成,为中国特色环境法典编纂提供了正确的自然观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环境法典 自然观 朱熹生态哲学 当代价值 生态哲学观
下载PDF
基于生态哲学观视角下的安顺屯堡旅游发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献丽 《生态经济评论》 2018年第1期311-321,共11页
安顺屯堡文化沿袭六百多年前明王朝的生活习惯,风俗礼仪,建筑风格,将几百年的记忆再次展现在世人眼前。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屯堡文化中所体现出的生态哲学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生态哲学观的指导下,探... 安顺屯堡文化沿袭六百多年前明王朝的生活习惯,风俗礼仪,建筑风格,将几百年的记忆再次展现在世人眼前。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屯堡文化中所体现出的生态哲学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生态哲学观的指导下,探析屯堡文化的发展现状和旅游发展中所体现出的生态文明思想,得出屯堡文化发展中所要遵循的生态哲学原则,即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使屯堡文化得以继续传承发展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哲学观 天人合一 屯堡文化 旅游模式 乡村旅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