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东渔场小黄鱼种群生态学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明茹 卢振彬 +1 位作者 杜建国 杨圣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0-265,共6页
研究了2003—2005年闽东渔场小黄鱼渔获群体的生态学参数,并结合历史资料和2008年总渔获量,探讨其群体变化趋势及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5年小黄鱼渔获群体的渐近体长L∞为261.17 mm、渐近体质量m∞为217.28 g、生长速率k为0.5... 研究了2003—2005年闽东渔场小黄鱼渔获群体的生态学参数,并结合历史资料和2008年总渔获量,探讨其群体变化趋势及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5年小黄鱼渔获群体的渐近体长L∞为261.17 mm、渐近体质量m∞为217.28 g、生长速率k为0.513 0t、0为-0.601 0(理论体长为零时的年龄)、体质量生长拐点tr为1.234 7龄,总死亡系数为2.215 2,自然死亡系数为1.049 9,捕捞死亡系数为1.165 3,开发比率为0.526 0.与1996—1997年相比,渔获群体优势体长和平均体长略有增大,但与1960年相比,L∞、m∞趋小,生长系数k加大,体质量生长拐点tr提前,群体结构简单化、个体小型化、低龄化、性早熟化相当明显,说明目前小黄鱼群体的生态状态仍很脆弱.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管理,严格控制渔业的投入量和产出量,实施开捕规格等有力措施,实现小黄鱼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东渔场 小黄鱼 群体结构 生态学参数 种群动态
下载PDF
台湾海峡南部条尾绯鲤生态学参数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卢振彬 杜建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2-368,共7页
为了评估台湾海峡南部条尾绯鲤的种群资源现状,2000—2002年在闽南一台湾浅滩渔场单拖渔船采集的条尾鲱鲤样品,进行其种群结构和生长与死亡的研究,并与1977、1994年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探讨种群变化动态。结果表明:条尾鲱鲤渔获群... 为了评估台湾海峡南部条尾绯鲤的种群资源现状,2000—2002年在闽南一台湾浅滩渔场单拖渔船采集的条尾鲱鲤样品,进行其种群结构和生长与死亡的研究,并与1977、1994年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探讨种群变化动态。结果表明:条尾鲱鲤渔获群体叉长范围65~169mm,优势叉长组101-130mm,平均116.3m。体重范围6~86g,优势体重组21-40g,平均34.4g。年龄范围0~5龄,优势年龄组1龄,平均年龄1.12龄。渐近叉长L∞为182.73mm、渐近体重W∞为131.42g、生长速率K为0.4204、t0为-1.0424、体重生长拐点t,为1.5933。总死亡系数Z为2.1077,自然死亡系数M为1.0677,捕捞死亡系数F为1.0400,开发比率0.4934。与1977比较,1994年发生了种群结构趋于简单化、个体趋于小型化、低龄化和生长参数L∞和W∞趋小,生长速率K增大,拐点tr提前及初次性成熟提早等明显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种群资源基础处于最脆弱时期。2002年与1994年比较,虽然渔获个体有所增大,生长速率K有所下降,初次性成熟叉长略有加大,资源基础稍有好转,然而体重生长拐点tr继续提前,捕捞死亡系数还在加大,开发比率仍然较高,各项生态学参数与1977年比较还有较大差距,表明资源仍处于脆弱阶段,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种群生态学参数的变化与该渔场的底拖网渔业投入量和产出量的变化相吻合,尤其1994年以来捕捞强度和渔获量不断加大,而且大量捕捞幼鱼,已对资源造成较大的压力,生态学参数趋向种群脆弱的变化是必然的。因此必须强化对渔业及资源的管理力度,以剩余产量模式估算的底拖网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26.94×10^4t和最大可持续捕捞力量为2180艘福建标准单拖渔船及条尾绯鲤最小可捕标准91.67mm、16.89g进行管理。以求条尾绯鲤等底层、近底层鱼类资源得以明显恢复,实现底拖网渔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尾绯鲤 种群结构 生态学参数 台湾海峡南部
下载PDF
中国近海鱼类生活史型与生态学参数地理变异 被引量:22
3
作者 罗秉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3-73,共11页
根据1985—1986年东海北部近海调查材料及其它有关文献,对43种鱼计74个种群或群体的生活史选择型及其生态学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分布于我国近海的主要鱼类大多偏于r选择型。此外,对r—K选择鱼种的资源特征反其对捕捞的反应作... 根据1985—1986年东海北部近海调查材料及其它有关文献,对43种鱼计74个种群或群体的生活史选择型及其生态学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分布于我国近海的主要鱼类大多偏于r选择型。此外,对r—K选择鱼种的资源特征反其对捕捞的反应作了阐述。各鱼种的种群生态学参数在种间和空间分布上均表现出地理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史型 生态学参数 地理变异 中国 近海渔类 种群结构
下载PDF
新疆河鲈繁殖生态学参数的解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黄诚 葛家春 刘仁华 《水产养殖》 CAS 1996年第3期16-18,共3页
在为期4年(1987~1990年)的新疆乌伦古湖渔业资源考察中,从来自各湖区的渔船中随机抽样了11161尾河鲈标本,对其年龄、体长、体重进行了统计。解剖测定了2880尾标本的性腺怀卵量、性比、性成熟系数。利用这些生态学参数建立了性腺发育周... 在为期4年(1987~1990年)的新疆乌伦古湖渔业资源考察中,从来自各湖区的渔船中随机抽样了11161尾河鲈标本,对其年龄、体长、体重进行了统计。解剖测定了2880尾标本的性腺怀卵量、性比、性成熟系数。利用这些生态学参数建立了性腺发育周期模型及关于繁殖力的各项模型并编制了生命表,分析了河鲈产卵群体的性成熟时间与结构,以期对河鲈的人工引种与驯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 生态学参数 繁殖 新疆
下载PDF
洋葱引种生态学参数 被引量:1
5
作者 裴宇航 孙爽 +3 位作者 徐生军 贾铁金 崔成日 马有会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9-212,共4页
概述了洋葱生物学特性、生态学分类及实际引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着重论述了影响洋葱生长发育的生态学因子,归纳了长日型不同生态型品种的生态、生育参数,并提出了洋葱栽培引种应遵循的程序和方法,旨在为洋葱育种、栽培引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洋葱 引种 生态学参数
下载PDF
EEA——一种新的、重要的海洋生态学参数及其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郑天凌 徐美珠 +1 位作者 张瑶 王斐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53-461,共9页
细菌胞外酶作为海洋环境中有机物与细菌相互作用的中介 ,其活性高低反映了细菌对相关有机组分的改造程度及该有机组分对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贡献 .胞外酶活性 (extracellularenzymeactivity ,EEA)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有着重要意... 细菌胞外酶作为海洋环境中有机物与细菌相互作用的中介 ,其活性高低反映了细菌对相关有机组分的改造程度及该有机组分对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贡献 .胞外酶活性 (extracellularenzymeactivity ,EEA)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概述了胞外酶活性特征、影响因素及调控机制 ;台湾海峡胞外酶活性研究原理 ,现场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分析了台湾海峡 β 葡萄糖苷酶与细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酶活性 生态学关键参数 海洋生态学 微生物 台湾海峡 β-葡萄糖苷酶活性
下载PDF
Logistic种群增长模型参数的生态学意义及其辨识──南湾野生猕猴种群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练健生 江海声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5年第3期160-164,共5页
通过分析Logistic模型的推导过程得到了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这些参数包括种群增长率r,环境容纳量K,密度制约系数l,常数项a,拐点时刻rm.并且进一步阐明了参数的生态学意义(定义)与统计学意义(即统计估计所得的参数值)的不一致.... 通过分析Logistic模型的推导过程得到了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这些参数包括种群增长率r,环境容纳量K,密度制约系数l,常数项a,拐点时刻rm.并且进一步阐明了参数的生态学意义(定义)与统计学意义(即统计估计所得的参数值)的不一致.表明常用的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所求得的参数并不能代表其真实的生态学意义.本文以海南南湾野生猕猴的种群增长曲线为例,偿试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对捕促猴行为的不同处理引起的Logistic非线性回归曲线的不同反应的分析,并结合参数之间固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模型 种群增长率 环境容纳量 参数生态学意义 猕猴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种群生长模型及生态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唐建清 宋胜磊 +2 位作者 吕佳 葛家春 黄成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6-100,共5页
通过观察与测量 333尾不同生活时期的克氏原螯虾 (Cambarusclakii) ,并建立了其生长模型 .雌体W =0 0 1 99L3 2 4 42 ;雄体W =0 0 1 55L3 4 0 6 5,推算出一些有意义的生态学参数 ,雌性性成熟年龄为 0 8年 ,生长速度最大时的年龄为 3 ... 通过观察与测量 333尾不同生活时期的克氏原螯虾 (Cambarusclakii) ,并建立了其生长模型 .雌体W =0 0 1 99L3 2 4 42 ;雄体W =0 0 1 55L3 4 0 6 5,推算出一些有意义的生态学参数 ,雌性性成熟年龄为 0 8年 ,生长速度最大时的年龄为 3 0年 ,生态寿命为 5 3年 ;雄性性成熟年龄为 0 7年 ,生长速度最大的年龄为 2 5年 ,生态寿命为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生长模型 生态学参数
下载PDF
新疆乌伦古湖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种群的生长模型及生态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诚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271-277,共7页
本文对新疆乌伦古湖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种群的数量生长模型和生态学参数作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河鲈的生长模型为: L_t=53.65(1-e^(-0.15(t+0.41))…体长模型 W_t=4052.74(1-e^(-0.15(t+0.41))~3.1986…体重模... 本文对新疆乌伦古湖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种群的数量生长模型和生态学参数作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河鲈的生长模型为: L_t=53.65(1-e^(-0.15(t+0.41))…体长模型 W_t=4052.74(1-e^(-0.15(t+0.41))~3.1986…体重模型 (2) 体重增长率函数在t=2^+龄时有一拐点,此时体重增长加速度达最大值。表明2^+的河鲈体重的增长节律比之以往生命时期有了一个飞跃式上升,这时期的种群全部进入性成熟期,能量资源主要用于营养积累和性腺发育。 (3) 体重增长率函数在t=13^+时也有另外一个拐点,此时体重增长加速达最小值,说明这时的河鲈新陈代谢已达到最低点,接近衰老死亡状态,我们把这一点视为河鲈在自然界中的实际最高年龄。经推算河鲈的理论极限年龄为19.6年。 (4) 体重增长率在t=7^+龄处有极大值,此时的体重速度为零,表明河鲈的生长已达顶盛期,7^+龄以后走向衰老,增长率为一减函数,且加速度为负值。 (5) 种群最大生物量的临界年龄t_a=5.3,死亡率A=0.53,残存率S=0.47,自然死亡系数为0.43,资源利用率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 生长模型 生态学参数
下载PDF
中国淡水和近海鱼类的生态对策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刚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7-14,共8页
通过渐近体长(L∞),渐近体重(W∞)、生长系数(K)、初次性成熟年龄(Tm)、最大年龄(Tmax)、瞬时自然死亡率(M)和种群繁殖力(PF)等七个生态学参数的比较,研究19种淡水鱼类和15种近海鱼类的生态对策。根据... 通过渐近体长(L∞),渐近体重(W∞)、生长系数(K)、初次性成熟年龄(Tm)、最大年龄(Tmax)、瞬时自然死亡率(M)和种群繁殖力(PF)等七个生态学参数的比较,研究19种淡水鱼类和15种近海鱼类的生态对策。根据r—选择和k—选择的典型特征以及各参数间相互关系的显著性,3种鲟鱼类属k—选择;牙鲆等5种近海鱼类偏向k—选择;青鱼、勒氏笛鲷等9种鱼类偏向r—选择;鲤、黄鲫等17种鱼类为r—选择。对r-k选择的资源特征及其对捕捞的反应做了分析,只有合理控制捕捞强度和起捕年龄,才能保护资源,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类 近海鱼类 生态学参数 渔业管理
下载PDF
黄石爬的繁殖生境、两性系统和繁殖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寄夔 杜军 +1 位作者 王春 赵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119-121,共3页
黄石爬属于急流产卵鱼类,其产卵生境的主要生态学参数有:气温18~35℃;水温15~18℃;流速3 0~5 7m/s;透明度可达5m以上;溶解氧10~18 5mg/L;pH值7 2~8 5。其雌鱼卵巢单个,呈椭圆形囊状;雄鱼具有特殊的交配器官,表现为发达的、延伸... 黄石爬属于急流产卵鱼类,其产卵生境的主要生态学参数有:气温18~35℃;水温15~18℃;流速3 0~5 7m/s;透明度可达5m以上;溶解氧10~18 5mg/L;pH值7 2~8 5。其雌鱼卵巢单个,呈椭圆形囊状;雄鱼具有特殊的交配器官,表现为发达的、延伸于体内并可伸缩的生殖乳突,雄鱼行体内授精方式,成熟卵的受精和产出是非同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石爬鮡 繁殖生境 繁殖行为 产卵生境 生态学参数 体内授精 卵巢 交配器官 石爬子 石斑鱿
下载PDF
Community responses to extreme climatic conditions 被引量:2
12
作者 Frederic JIGUET Lluis BROTONS Vincent DEVICTOR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6-413,共8页
Species assemblages and natural communities are increasingly impacted by changes in the frequency and severity of extreme climatic events. Here we propose a brief overview of expected and demonstrated direct and indir... Species assemblages and natural communities are increasingly impacted by changes in the frequency and severity of extreme climatic events. Here we propose a brief overview of expected and demonstrated direct and indirect impacts of extreme events on animal communities. We show that differential impacts on basic biological parameters of individual species can lead to strong changes in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with the potential to considerably modify the functional traits of the community. Sudden disequilibria have even been shown to induce irreversible shifts in marine ecosystems, while cascade effects on various taxonomic groups have been highlighted in Mediterranean forests. Indirect effects of extreme climatic events are expected when event-induced habitat changes (e.g. soil stability, vegetation composition, water flows altered by droughts, floods or hurricanes) have differential consequences on species assembled within the communities. Moreover, in increasing the amplitude of trophic mismatches, extreme events are likely to turn many systems into ecological traps under climate change. Finally, we propose a focus on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an extreme heat wave on local assemblages as an empirical case study, analysing monitoring data on breeding birds collected in France. In this example, we show that despite specific populations were differently affected by local temperature anomalies, communities seem to be unaffected by a sudden heat wav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mmunities are tracking climate change at the highest possible rate [Current Zoology 57 (3): 406-413, 2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rd community Climate change DROUGHT Heat wave HURRICAN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