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学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福忠 王开运 +1 位作者 杨万勤 鲁叶江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5年第3期79-84,共6页
大熊猫主食竹是大熊猫生存繁衍的基础,同时也是大熊猫栖息地林下最为优势的层片,深刻影响着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功能的发挥。目前,各专家学者围绕大熊猫主食竹的生物量生产、制约大熊猫主食竹生物量生产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大熊猫主食竹是大熊猫生存繁衍的基础,同时也是大熊猫栖息地林下最为优势的层片,深刻影响着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功能的发挥。目前,各专家学者围绕大熊猫主食竹的生物量生产、制约大熊猫主食竹生物量生产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的养分循环、大熊猫主食竹种群的克隆生长与群落更新、大熊猫主食竹开花机理假说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结果还具有许多不确定性,这对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学过程的深入了解还非常不够,同时也很难满足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的需要。因此,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加强不同环境条件下大熊猫主食竹生物量生产以及养分循环的动态研究、大熊猫主食竹克隆生长与群落更新互动过程的研究以及大熊猫主食竹开花机理的控制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主食竹 生态学过程 进展 大熊猫栖息地 系统生态学 群落更新 主食竹 过程研究 生物量生产 非生物因素
下载PDF
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分解的生态学过程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晓辉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5期9-11,15,共4页
采用定时定位采集与监测的方法,对辽东山区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分解的生态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中叶的干物质量比重最大,枝次之,花和果比重较小;凋落物叶中C/N越低,氮元素含量越高,凋落物分解得越快,C/... 采用定时定位采集与监测的方法,对辽东山区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分解的生态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中叶的干物质量比重最大,枝次之,花和果比重较小;凋落物叶中C/N越低,氮元素含量越高,凋落物分解得越快,C/N与凋落物分解速率呈负相关关系;5—9月凋落物干物质平均失重率为17.28%,其中5月失重率最低,为9.73%,随后的6—8月失重率逐月增加,8月失重率最高,为22.37%,9月失重率略有降低,为20.17%;凋落物分解速率与降水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和凋落物自然含水率都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主要环境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显著性分析表明,降水量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导因子,凋落物自然含水率的影响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楸 天然次生林 凋落物 分解 C/N 失重率 生态学过程
下载PDF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主校区西区景观格局与生态学过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淑婷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年第10期61-62,65,共3页
利用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对云南师范大学呈贡主校区西区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初步分析了斑块、廊道和基质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从人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迁移中认识了景观内的生态学过程。
关键词 云南师范大学 斑块 廊道 基质 生态学过程
下载PDF
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的生态学过程及恢复技术研究
4
作者 喻理飞 《中国科技成果》 2006年第2期62-62,共1页
此项成果由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同完成,2004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获中国林学会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关键词 退化喀斯特森林 生态学过程 恢复技术 自然恢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学技术奖 中国林学会 贵州省 调查规划
原文传递
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彬 杨万勤 吴福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476-4483,共8页
亚高山森林是以冷、云杉属为建群种或优势种的暗针叶林为主体的森林植被。亚高山森林在庇护邻近脆弱生态系统、保育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碳吸存和指示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其多样化的植被和土壤组... 亚高山森林是以冷、云杉属为建群种或优势种的暗针叶林为主体的森林植被。亚高山森林在庇护邻近脆弱生态系统、保育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碳吸存和指示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其多样化的植被和土壤组合为研究生态系统过程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亚高山森林的群落演替与更新、生物多样性保育、水文生态过程、生物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亚高山森林生态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有关全球变化条件下的亚高山森林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冬季生态学过程等研究明显不足。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冬季生态学过程、极端灾害事件对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亚高山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育机制、亚高山森林土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过程的耦合机制等可能是未来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森林 生态系统过程 冬季生态学过程
下载PDF
稻鸭共作系统的生态学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全国明 章家恩 +1 位作者 黄兆祥 许荣宝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5期360-365,共6页
稻鸭共作技术作为一项环保型的生态农业技术,现已在中国多个省份和其他许多亚洲国家中得到应用和推广。稻鸭共作系统中具有很多的生态学效应。对该系统中鸭子活动对水稻植株产量性状、群体结构、稻田杂草、水稻病虫害与天敌、稻田土壤... 稻鸭共作技术作为一项环保型的生态农业技术,现已在中国多个省份和其他许多亚洲国家中得到应用和推广。稻鸭共作系统中具有很多的生态学效应。对该系统中鸭子活动对水稻植株产量性状、群体结构、稻田杂草、水稻病虫害与天敌、稻田土壤、稻田水体、稻米品质、稻田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今后应加强对上述生态学效应的内在机理与生态学过程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效应 研究进展 系统 生态农业技术 稻鸭共作技术 水稻病虫害 生态学过程 亚洲国家 产量性状 水稻植株 群体结构 稻田杂草 稻田土壤 稻米品质 影响效应 环境质量 内在机理 环保型 鸭子 天敌
下载PDF
人工林对土壤地力的影响过程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超华 李凤巧 +1 位作者 廖杨文科 李孝刚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4-656,共13页
土壤是支撑人工林健康生长的基础资源,是营养物质转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场所。目前,我国人工林经营中土壤地力衰退问题突出,是制约我国林业生产可持续经营、增大生态安全屏障脆弱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深入认识和理解人工林土... 土壤是支撑人工林健康生长的基础资源,是营养物质转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场所。目前,我国人工林经营中土壤地力衰退问题突出,是制约我国林业生产可持续经营、增大生态安全屏障脆弱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深入认识和理解人工林土壤地力衰退的生物障碍形成及影响过程,同时开发保障人工林健康和初级生产力的关键调控技术。本文从土壤物理化学环境、土壤生物群落特性及功能等方面,系统论述了人工林土壤地力的维持机制,重点探讨了林龄结构、林分密度、树种类型、抚育管理方式等影响人工林地力的地下生态学过程。未来需要关注环境变化下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质的耦合机制,并进一步量化林木健康、土壤生物以及环境之间的互作关系模型,形成从造林配置、过程经营、症状诊断及土壤地力调控等全方位的人工林健康定向调控体系,保障人工林可持续、多目标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地力衰退 生产力 生物障碍 地下生态学过程 定向调控体系
下载PDF
浅谈景观生态学及其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朱志刚 《科技信息》 2006年第7期59-59,共1页
景观生态学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兴学科,在环境科学体系中和国际生态学中的学科地位不断加强,它把生态理念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贯穿始终,现实生活中在土地利用、自然保护、城乡规划、生态管理、区域景观规划设计中得到显著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兴学科,在环境科学体系中和国际生态学中的学科地位不断加强,它把生态理念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贯穿始终,现实生活中在土地利用、自然保护、城乡规划、生态管理、区域景观规划设计中得到显著的应用成果。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定位是以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长,研究景观的结构(空间格局)、景观的功能(生态过程)和景观的演化(空间动态)。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跨地理学(主要是自然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着重研究中等尺度的景观结构和生态关系,并指导人们解决宏观尺度上的资源,环境管理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景观类型 生态学过程 现代地理学 空间格局 空间动态 学科地位 宏观尺度 生态管理 生态
下载PDF
林冠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国际学术研讨会通知
9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I0001-I0001,共1页
林冠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功能维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林冠的研究也是森林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林冠生态学过程在空间和功能上表现出来的独特性,以致于有人称之为“林冠科学”。... 林冠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功能维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林冠的研究也是森林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林冠生态学过程在空间和功能上表现出来的独特性,以致于有人称之为“林冠科学”。过去的几十年,我们在林冠生态学研究中取得了部分进展,科普教育也让人们逐步了解到了森林及林冠对人类福祉的作用。然而,对林冠层的生态过程仍然缺乏了解,无法从生态系统的整体层面全面揭示林冠在全球环境维持中的作用,更无法预测森林林冠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森林生态学 林冠层 国际学术研讨会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学过程 组成部分
下载PDF
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凋落物动态分析 被引量:54
10
作者 林波 刘庆 +2 位作者 吴彦 何海 乔永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491-1496,共6页
从森林凋落物入手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不同恢复阶段的 10龄、30龄、4 0龄、5 0龄及 6 0龄的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的生态学过程进行了研究 ,并以原始林为对照 ,比较了人工恢复与自然演替不同恢复途径下森林凋落物动态特征的差异 .结... 从森林凋落物入手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不同恢复阶段的 10龄、30龄、4 0龄、5 0龄及 6 0龄的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的生态学过程进行了研究 ,并以原始林为对照 ,比较了人工恢复与自然演替不同恢复途径下森林凋落物动态特征的差异 .结果表明 ,人工林恢复过程中 ,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层贮量、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 ,在恢复后的 5 0年达到最大 ,并逐渐趋于平缓或略微减少的变化趋势 .6 0龄人工林枯枝落叶层贮量、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比原始林存在较大差距 ,分别为 70 2 1× 10 3 、4 73× 10 3 和 89 98× 10 3 kg·hm-2 ,仅占原始林枯枝落叶层各特征的 4 8 4 0 %、4 6 79%和 4 6 99% .人工林和次生林恢复约 4 0年后 ,森林凋落节律、年凋落量及养分归还量相似 ;但凋落物组分含量、地表枯枝落叶层贮量及结构、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差异较大 ,说明人工林生态功能的恢复滞后于次生林 ,生物多样性的不同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学过程 人工恢复 自然演替 凋落物 云杉
下载PDF
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57
11
作者 吴彦 刘庆 +1 位作者 何海 林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301-1306,共6页
通过样方调查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 ,对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中 ,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不同恢复阶段各层物种的相关系数 .结果表明 ,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都... 通过样方调查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 ,对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中 ,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不同恢复阶段各层物种的相关系数 .结果表明 ,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都在波动中逐渐增加 ,云杉人工林恢复过程中总体上是朝着有利于物种多样性恢复的方向发展 .在人工林恢复序列中群落乔木物种的平均相关系数为 4 1 88% ,灌木为5 0 6 1% ,草本为 37 2 2 % ,说明在 70年的人工林恢复过程中 ,灌木种类具有较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草本植物则随着人工林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出现较大的消亡和更新 ,显示出较大的波动性 .乔木层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介于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生态学过程 人工恢复 物种多样性 云杉
下载PDF
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生物量和材积动态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何海 乔永康 +2 位作者 刘庆 吴彦 林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48-752,共5页
研究了近 70年不同林龄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及材积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2 0年林龄前的云杉单株生物量增长缓慢 ,以小枝和叶生长为主 ,约占 5 0 % ;2 0年以后 ,单株生物量增长加快 ,以树干积累为主 ,大体上超过 6 0 % ;30... 研究了近 70年不同林龄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及材积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2 0年林龄前的云杉单株生物量增长缓慢 ,以小枝和叶生长为主 ,约占 5 0 % ;2 0年以后 ,单株生物量增长加快 ,以树干积累为主 ,大体上超过 6 0 % ;30年后增长速度相对减慢 ,自 4 0年开始并保持快速增长 .云杉种群生物量表现出类似的增长 ,但林龄在 30至 5 0年间增长速度减慢 .群落生物量总体上持续增长 ,但灌木层生物量在初期快速增长 ,从 2 0年林龄后逐渐减少 ;草本层生物量则一直减少 ,到 70年时仅占不足 0 2 % .在近70年人工恢复过程中 ,云杉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都逐渐增大 ,越在后期生长越迅速 ;林分蓄积则在 30至 5 0年林龄之间有一段连年生长量相对减小的时期 .根据树干解析资料 ,建立了 70年人工云杉林的单株材积与胸径和树高的数学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生态学过程 人工恢复 生物量 材积 云杉
下载PDF
略论生态系统管理的科学问题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9
13
作者 于贵瑞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4,共4页
该《专集》汇集了在“百人计划”生态系统管理学研究项目支持下 ,以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生态学过程研究为主题的部分首次公开发表的阶段性成果 ,包括了生态系统管理的综合理论问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农业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植被... 该《专集》汇集了在“百人计划”生态系统管理学研究项目支持下 ,以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生态学过程研究为主题的部分首次公开发表的阶段性成果 ,包括了生态系统管理的综合理论问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农业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植被蒸散与水资源管理、区域资源生态系统数字化方法等研究内容。此作为《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生态学过程研究专集》的序 ,论述了生态系统管理的科学问题、发展方向和学科定位等理论问题 ,并简要地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生态系统管理学研究小组近 2a来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问题 发展方向 生态系统管理 基础生态学过程 生态系统服务 水资源管理 区域资源生态系统
下载PDF
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的过程和格局 被引量:19
14
作者 朱守谦 陈正仁 魏鲁明 《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9-25,共7页
对 30个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样地 ,用主分量分析 (PCA)进行群落类型划分 ,用连续带分析构建自然恢复系列。研究了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数量特征、生物量、更新层特征变化过程以及种群的格局和类型 。
关键词 自然恢复 生态学过程 格局 喀斯特森林 森林群落 生态恢复 植被恢复 退化生态系统
下载PDF
生态教育的内涵
15
《温州农业科技与教育》 2020年第1期41-41,共1页
生态教育(Ecological Education)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而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生态学过程。生态教育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涵盖各个教育层面,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生态教育(Ecological Education)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而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生态学过程。生态教育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涵盖各个教育层面,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其教育对象包括全社会的决策者、管理者、企业家、科技工作者、工人、农民、军人、普通公民、大专院校和中小学校学生;教育方式包括课堂教育、实验证明、媒介宣传、野外体验、典型示范、公众参与等;教育内容包括生态理论、生态知识、生态技术、生态文化、生态健康、生态安全、生态价值、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生态工艺、生态标识、生态美学、生态文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校学生 科技工作者 课堂教育 生态知识 生态工艺 生态学过程 生态哲学 生态文明
下载PDF
过程深层生态学对生物平等主义的超越 被引量:1
16
作者 柯进华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57,共5页
生物平等主义是西方激进环境主义的理论基础,可将其划分为生物圈平等主义、内在价值平等主义、共同体平等主义和绝对平等主义等几种类型。文章深入分析了它们存在的理论冲突、不完善和实践上的不可操作性。首次提出过程深层生态学的概念... 生物平等主义是西方激进环境主义的理论基础,可将其划分为生物圈平等主义、内在价值平等主义、共同体平等主义和绝对平等主义等几种类型。文章深入分析了它们存在的理论冲突、不完善和实践上的不可操作性。首次提出过程深层生态学的概念,并运用它很好地克服了生物平等主义的困境:一方面,区分内在价值和固有价值的内涵,重构了一种新的生物平等观——物种固有价值的平等;另一方面,运用过程深层生态学的内在价值分级论和物种固有价值平等论从个体和物种两个层面来有效解决现实的价值冲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平等主义 怀特海 广义经验论 过程深层生态学 内在价值分级论
原文传递
城市景观格局分析与动态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齐杨 何立环 +2 位作者 董贵华 刘海江 于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1期8979-8981,8984,共4页
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探讨了城市景观格局的分析方法以及景观格局研究的尺度问题,并以元胞自动机模型为重点,讨论了城市景观变化定量模拟,以期为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 生态学过程
下载PDF
二十一世纪的理论生态学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大勇 王少鹏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01-1303,共3页
生态学是关于自然模式的科学,主要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类型的生物在分布、多度和动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或模式(Mac Arthur,1972)。从大量的观察描述中识别模式,如遗传/物种多样性的纬度梯度等,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我... 生态学是关于自然模式的科学,主要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类型的生物在分布、多度和动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或模式(Mac Arthur,1972)。从大量的观察描述中识别模式,如遗传/物种多样性的纬度梯度等,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理解这些自然模式是怎样产生的,或者说是哪些生态学过程导致了人们所观察到的模式?这是摆在理论生态学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张大勇, 2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生态学 生态学过程 识别模式 二十一世纪 纬度梯度 张大勇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中国启动IAS1000计划 被引量:4
19
作者 钱万强 万方浩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4395-4396,共2页
IAS1000计划 组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生物入侵的研究提供了新技术与新方法.为了更好地阐明生物入侵的生态学过程与分子机制,深度挖掘组学数据,颠覆性创新入侵生物防控新技术与新产品,2018年11月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与植... IAS1000计划 组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生物入侵的研究提供了新技术与新方法.为了更好地阐明生物入侵的生态学过程与分子机制,深度挖掘组学数据,颠覆性创新入侵生物防控新技术与新产品,2018年11月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在深圳启动了IAS1000计划(1000种入侵物种基因组计划),成立了IAS1000联盟(目前有40余家科研院所、大学与企业单位参与),组建了多学科参与的组学研究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基因组计划 生物入侵 生态学过程 新技术 分子机制 入侵生物 入侵物种
下载PDF
辽东山地影响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分解因子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保刚 梁慧春 +1 位作者 吴祥云 任杰 《辽宁农业科学》 2014年第4期19-23,共5页
以辽东胡桃楸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时定位采集与监测的方法研究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凋落物自身特性、气候因子之间的生态学关系。结果表明:在胡桃楸次生林凋落物组成中,凋落物叶干物质比重最大,枝次之,花和果比重较小;凋落物叶中C/... 以辽东胡桃楸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时定位采集与监测的方法研究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凋落物自身特性、气候因子之间的生态学关系。结果表明:在胡桃楸次生林凋落物组成中,凋落物叶干物质比重最大,枝次之,花和果比重较小;凋落物叶中C/N随着总凋落物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凋落叶中的C/N越低,氮元素含量越高,凋落物分解的越快;随着凋落物自然含水率的增加,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凋落物分解速率与降水、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和林分郁闭度都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通过影响凋落物分解各因子显著性分析,得出降水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导因子,凋落物自然含水率的影响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楸天然次生林 凋落物 分解速率 生态学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