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9篇文章
< 1 2 1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内蒙古河段水文情势变化及生态效应初探
1
作者 米玮洁 张舜 +2 位作者 胡俊 高少波 胡菊香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选择月均流量、日均流量变幅、极端流量和脉冲延时4个水文情势指标,采用IHA-RVA(水文情势变化指标-变化范围法)分析黄河干流内蒙古河段水文情势的时空变化特征,辨析黄河鱼类生态习性与径流组分的响应关系,探讨内蒙古河段流量过程、极端... 选择月均流量、日均流量变幅、极端流量和脉冲延时4个水文情势指标,采用IHA-RVA(水文情势变化指标-变化范围法)分析黄河干流内蒙古河段水文情势的时空变化特征,辨析黄河鱼类生态习性与径流组分的响应关系,探讨内蒙古河段流量过程、极端流量变化的生态效应。黄河干流上游河段水利工程运行后,内蒙古河段的水文情势明显改变,进而改变该河段的生态水文联系过程。黄河内蒙古河段枯水期月均流量增加(1、2月份月均流量增幅超过70%)、最小日均流量增加(石嘴山断面最小日流量增幅超过50%),保障了河道流水栖息生境,有利于鱼类越冬。该河段日均流量变幅降低,有利于粘性卵孵化。但是内蒙古河段汛期月均流量减小(7-10月份月均流量降幅接近50%),大、小洪水持续时间缩短,不利于扩展横向栖息地;最大流量出现时间在上游河段延迟超过2个月、在中下游河段提前约1个月,洪水脉冲刺激时间紊乱可能影响鱼类繁殖行为。研究可为黄河内蒙古河段鱼类栖息地保护以及上游水库生态调度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过程 水文情势 鱼类 生态效应 黄河内蒙古河段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四川省凉山州移民生态效应研究
2
作者 胥梦娇 赵伟 +1 位作者 蔡俊飞 杨羽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41-3252,共12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演变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量的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土地利用方式,进而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影响作用。因此,研究人口流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及生态效应,能为合理调控区域人地关系,促进区域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演变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量的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土地利用方式,进而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影响作用。因此,研究人口流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及生态效应,能为合理调控区域人地关系,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平衡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基于长时序高空间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以具有典型移民现象的四川省凉山州为研究区,针对移民驱动下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诱发的生态效应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受人口迁移影响,凉山州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和程度都发生了相应改变,以耕地、草地、林地及不透水面的面积变化最为显著。在人口迁入较多的西昌、冕宁和德昌等县市内,供人类生活、生存所需要的耕地和建筑用地的数量显著增加;相反,对于大量人口迁出的喜德、昭觉和美姑等地区,人类活动强度的降低为生态用地的恢复和重建提供了条件,生态用地面积不断上涨。(2)受土地利用类型、地形条件、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凉山州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000—2020年,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仅下降了0.36%,总体较为稳定。(3)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区域集中于东部的越西、美姑及昭觉等县市,而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区域主要位于盐源、会里、西昌和德昌等县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变与区域移民活动存在紧密联系,其中由移民迁入引发的耕地和不透水面对生态用地的挤占,对生态环境质量退化贡献比重达87.97%,而随着移民迁出为生态工程的实施提供条件,凉山州内生态用地面积共增加775.84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效应 凉山州 生态环境质量
下载PDF
千里岩湿沉降中的营养盐特征、来源及生态效应研究
3
作者 杨思奇 王玲燕 刘素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7,共12页
本研究基于2020年3月—2021年2月黄海千里岩岛雨水中营养盐(NH_(4)^(+)、NO_(3)^(-)、NO_(2)^(-)、PO_(4)^(3-)、SiO_(3)^(2-)、DON、DOP)浓度,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解析气团主要传输路径和营养盐潜在源区,并... 本研究基于2020年3月—2021年2月黄海千里岩岛雨水中营养盐(NH_(4)^(+)、NO_(3)^(-)、NO_(2)^(-)、PO_(4)^(3-)、SiO_(3)^(2-)、DON、DOP)浓度,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解析气团主要传输路径和营养盐潜在源区,并讨论湿沉降对黄海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NH_(4)^(+)、NO_(3)^(-)和DON是雨水营养盐的主要组成,平均浓度分别为(48.2±118.8)、(30.8±97.2)和(22.1±147.7)μmol/L。NO_(2)^(-)、PO_(4)^(3-)、DOP和SiO_(3)^(2-)的浓度较低,平均仅为(0.24±0.40)、(0.87±5.5)、(0.12±0.17)和(0.13±0.23)μmol/L。影响雨水的气团来自南方陆海混合源(41%)、北方陆源(41%)、东南海源(10%)和西北陆源(8%),陆源气团影响的雨水中营养盐浓度普遍高于混合源和海源。不同营养盐组分潜在源区的分布特征不同。NH_(4)^(+)、NO_(3)^(-)和PO_(4)^(3-)的潜在源区集中在山东,DON的潜在源区分布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和俄罗斯的贝加尔湖附近,DOP的潜在源区在长江入海口附近的上海和浙江沿岸地区,SiO_(3)^(2-)的潜在源区分别位于山东河北交界处、安徽江苏交界处、安徽江西交界处和黄海部分海域。总体而言,对营养盐高贡献的潜在源区位于周边陆地地区,海源较少。黄海大气TDN的全年湿沉降通量为103.0 mmol·m^(-2)·a^(-1),对新生产力的贡献可达2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湿沉降 潜在源区 生态效应 千里岩
下载PDF
考虑集雨效率和生态效应的近自然集雨面综合评价比选
4
作者 董恒文 李荣亮 +4 位作者 段梓诚 杨继清 朱辉 王亚磊 彭尔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9,93,共5页
针对香格里拉普朗铜矿区高陡边坡植被修复无灌溉水源的问题,结合当地的降雨特点,在不影响原生境的情况下,开展SCA-2配合比试验、集雨试验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集雨面的集雨效率及集雨优劣情况。结果表明... 针对香格里拉普朗铜矿区高陡边坡植被修复无灌溉水源的问题,结合当地的降雨特点,在不影响原生境的情况下,开展SCA-2配合比试验、集雨试验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集雨面的集雨效率及集雨优劣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与SCA-2型土壤固化剂最佳使用配比为0.45%(质量占比);与自然坡面(T1)、夯实坡面(T2)和塑膜坡面(T3)相比,最优配比SCA-2处理坡面(T5)的集雨效率明显增加,仅次于混凝土坡面(T4),5种集雨面的平均集雨效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为T4>T5>T3>T2>T1;从生态、经济、耐久和高效4个指标进行评价,5种集雨面的优劣顺序为T5>T4>T3>T1>T2,可推得最优配比SCA-2处理坡面是一种相对更经济、生态的近自然集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 集雨面 集雨效率 生态效应 矿山修复
原文传递
九寨沟典型苔藓结皮的生态效应研究
5
作者 黄玉林 夏红霞 +7 位作者 朱大林 类延宝 孙庚 旷培刚 杨小平 杜杰 胡霞 陈群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71-77,共7页
苔藓植物作为初生演替阶段的先锋种,其独特的生理结构和脱水复苏能力在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不同生境下(草地、灌木、乔木林以及空地)东亚砂藓(Racomitrium japonicum)、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 苔藓植物作为初生演替阶段的先锋种,其独特的生理结构和脱水复苏能力在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不同生境下(草地、灌木、乔木林以及空地)东亚砂藓(Racomitrium japonicum)、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及阔边匐灯藓(Plagiomnium ellipticum)3种苔藓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与室内分析,评估3种典型苔藓结皮的溶蚀能力、固土以及保水特性对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震后恢复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东亚砂藓具有最高的碳酸酐酶活性(50.5 U·g^(-1) DW),进而具备最大的溶蚀速率(4.8×10^(-4) t·km^(-2)·a^(-1) CO_(2))与碳汇量(2.12 mg·m^(-2)·a^(-1))。不同生境条件下的不同苔藓固土能力不同,其中大灰藓结皮层的固土量最高(3.1×103 kg·hm^(-2)),最高固土率可达到自身干重的2倍以上。此外,阔边匍灯藓的保水能力均高于大灰藓与东亚砂藓,其保水量维持在1100-1400 kg·hm^(-2)之间,保水率可达自身干重的8倍以上。综上,在利用苔藓结皮进行生态恢复过程中,建议从成土、固土、保水等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生境条件选择特定藓种,以加快九寨沟地区震后的生态恢复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苔藓结皮 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 生态效应 生态恢复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长江黄河源区水循环变化及生态效应
6
作者 姚名泽 尹军 +2 位作者 刘思敏 蒋青青 袁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2,共9页
长江黄河源区对中国的生态安全和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当下该区域正在经历气候变化,受其影响源区的关键水循环要素也发生改变。气候变化和水循环要素变化下源区的生态出现了何种变化、水土涵养现状如何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文献综... 长江黄河源区对中国的生态安全和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当下该区域正在经历气候变化,受其影响源区的关键水循环要素也发生改变。气候变化和水循环要素变化下源区的生态出现了何种变化、水土涵养现状如何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文献综述,总结梳理了气候变化下长江黄河源区关键水循环要素的基本变化情况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长江黄河源区气温升高显著,降水变化趋势存在区域差异;冰川积雪消融增加,冻土消融加剧;不同区域径流量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源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沼泽草甸湿地和高寒泥炭湿地出现退化,而湖泊数量增多,面积增加显著;在多因子的综合作用下,源区河流输沙量平稳或是下降,水土涵养状况稳定或有所改善。未来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对源区生态的压力仍然存在,植被和湿地有退化风险;反映源区水土涵养状况的河流输沙系统驱动机制还不够明晰,相关研究还较少,与之相关的研究亟待进一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要素 气候变化 生态效应 长江黄河源区
下载PDF
不同树草共生体系下盐城地区桃园土壤改良效果及生态效应初探
7
作者 林晶晶 王中军 颜振峰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2期27-29,共3页
[目的]筛选最适的桃园生草草种,以逐步提升桃园土壤地力,改善桃园生态环境,建设优质生态桃园。[方法]在盐城地区桃园开展以清耕和自然生草为对照,全园人工种植紫花苜蓿、紫云英、毛叶苕子、黑麦草、鼠茅草5种不同草种的田间试验,初步探... [目的]筛选最适的桃园生草草种,以逐步提升桃园土壤地力,改善桃园生态环境,建设优质生态桃园。[方法]在盐城地区桃园开展以清耕和自然生草为对照,全园人工种植紫花苜蓿、紫云英、毛叶苕子、黑麦草、鼠茅草5种不同草种的田间试验,初步探究不同树草共生体系下桃园土壤的改良效果和产生的生态效应。[结果]桃园生草能有效调节桃根际土壤p H,防控杂草滋生,改善桃园微环境,且不同树草共生体系影响效果不同。在生草的第3年尤以紫云英土壤p H改良效果最明显,但杂草抑制效果不明显,以毛叶苕子生草覆盖率和杂草抑制最优。[结论]该研究为盐城地区优质桃园的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草 PH 树草共生体系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源汇现状及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8
作者 后亚斌 代晓燕 +4 位作者 刘灿 杨杰 张玉银 张铜津 陈培钰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180,共10页
全球微塑料(MPs)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成为近年来环境污染的热点研究之一。本文通过总结当前有关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研究成果,概述了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赋存特... 全球微塑料(MPs)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成为近年来环境污染的热点研究之一。本文通过总结当前有关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研究成果,概述了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赋存特征(类型和丰度)及农田土壤微塑料的迁移规律,综合分析了微塑料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尤其是微塑料在植物中的富集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详细介绍了微塑料与其他污染物所形成的复合污染对作物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最后就目前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总结了防控微塑料的相关技术措施,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微塑料(MPs) 来源 迁移 富集 生态效应
下载PDF
鄂北耕地土壤砷分布特征及其生态效应分析
9
作者 杨波 杨文兵 +2 位作者 卞超 余瑾 武月星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4年第2期197-203,共7页
砷(As)是鄂北地区耕地土壤的主要污染元素之一,其分布特征及生态效应还不清楚。以鄂北宜城、枣阳、随县地区为研究区,采集代表性作物和土壤样品,查明As在土壤中的含量、分布特征、赋存形态以及在作物中的富集特征,探讨As的控制因素,以... 砷(As)是鄂北地区耕地土壤的主要污染元素之一,其分布特征及生态效应还不清楚。以鄂北宜城、枣阳、随县地区为研究区,采集代表性作物和土壤样品,查明As在土壤中的含量、分布特征、赋存形态以及在作物中的富集特征,探讨As的控制因素,以期为该区土壤污染防治、作物种植布局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As在表层土壤中更加富集,平均含量为21.11 mg/kg,是全国A层土壤背景值的1.88倍;As以残渣态为主,约占总砷的75%,不稳定态中的腐殖酸结合态和强有机结合态约占总砷的13%;As受酸碱度、养分元素、有机质及铁铝氧化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与pH、P含量、铁铝氧化物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有机质含量呈弱负相关关系;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从土壤吸收转化的As主要富集于根部,其中水稻稻米对根系土壤As的平均富集系数为1.39%,受危害程度高于小麦和玉米。因此研究区耕地土壤中As含量总体偏高,对主要作物,尤其是水稻存在一定威胁,建议采取施用有机肥和含铁土壤调理剂等措施,对As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分布特征 赋存形态 生态效应 鄂北地区
下载PDF
普者黑“景区带村”的生态效应感知及空间差异研究
10
作者 吕爽 《地理科学研究》 2024年第2期399-414,共16页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旅游业的发展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同时景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也在日益加剧,因此了解景区周边村落、村民对于生态效应的感知对于景区周围生态环境向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在普者黑景区...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旅游业的发展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同时景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也在日益加剧,因此了解景区周边村落、村民对于生态效应的感知对于景区周围生态环境向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在普者黑景区中收集到22个景区带村的300份调查问卷数据,建立生态效应感知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和评估从而得出普者黑“景区带村”不同村落存在不同的生态效应感知的差异;同时以这22个村的感知综合评价值为基础研究其是否存在空间差异,通过选取5个空间影响因素(10个指标)与感知综合评价值做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地域差异上来看,普者黑“景区带村”不同村生态效应感知综合评价值存在大小不一的情况;从空间差异上来看,其普者黑“景区带村”生态效应感知综合评价值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受普者黑景区坡度、地理距离、植被覆盖度的主导因素影响而存在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应 感知 普者黑景区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空间差异
下载PDF
新型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适应性与生态效应评价研究
11
作者 何丽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0080-0083,共4页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城市绿化领域新型植物的适应性及生态效益,采用生态学和植物学相关方法进行探讨,我们全面评估了可行性,剖析城市生态环境中创新型植物品种的生长特质与生态效应。调查数据揭示,部分新品植物在城市环境中具有较高适...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城市绿化领域新型植物的适应性及生态效益,采用生态学和植物学相关方法进行探讨,我们全面评估了可行性,剖析城市生态环境中创新型植物品种的生长特质与生态效应。调查数据揭示,部分新品植物在城市环境中具有较高适应性,这样一来,城市绿化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提升空气质量,生态多样性仍需加强,而这些新型植物节水特点显著,这也助于优化城市景观,城市绿化采纳可持续发展策略,缔造优美生态环境。这项研究的成果对城市规划和绿化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植物 城市绿化 适应性 生态效应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道路交通发展的区域社会-生态效应评估——基于甘肃省的实证分析
12
作者 蒋经民 《甘肃科技》 2024年第3期65-70,共6页
实施道路交通发展的社会-生态效应评估可为区域可持续管理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指导。选取甘肃省为研究区域,尝试在省域层面将道路交通网络和区域社会-生态系统予以关联,运用空间自相关、Person相关性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景观... 实施道路交通发展的社会-生态效应评估可为区域可持续管理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指导。选取甘肃省为研究区域,尝试在省域层面将道路交通网络和区域社会-生态系统予以关联,运用空间自相关、Person相关性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评估道路交通发展的区域综合效应。结果表明:(1)道路交通网络的空间格局呈“东南密,西北疏”的空间特征;(2)道路交通发展对社会系统影响主要为非农业人口数量、城镇化率、输转城乡劳动力数量和医疗床位数增加,以及男女性别比下降;(3)道路交通发展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和农户脱贫、减贫;(4)道路交通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耕地、灌木林地和人工地表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网络 社会-生态效应 格兰杰因果检验 甘肃省
下载PDF
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赋存、迁移及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金花 李冰 +3 位作者 侯宇晴 王兰君 王军 朱鲁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1-965,共15页
继海洋及淡水环境微塑料污染受到广泛关注后,土壤环境微塑料污染也逐渐受到重视,但基于农业生态系统视角关注土壤环境微塑料污染的研究仍相对匮乏。微塑料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农田土壤并持续累积,进而对农田土壤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甚... 继海洋及淡水环境微塑料污染受到广泛关注后,土壤环境微塑料污染也逐渐受到重视,但基于农业生态系统视角关注土壤环境微塑料污染的研究仍相对匮乏。微塑料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农田土壤并持续累积,进而对农田土壤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甚至能够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本文基于CNKI中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土壤微塑料污染的研究结果和文献报道进行了分析,追踪对比了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土壤微塑料来源,总结了国内外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及分布特征,探讨了微塑料在农田土壤中的迁移行为及机制,同时从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方面阐述了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生态效应。最后,提出了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且对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未来的研究方向及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农田土壤微塑料的生态风险评估以及污染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微塑料 来源 赋存特征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大坝的生态效应:概念、研究热点及展望 被引量:24
14
作者 姚维科 崔保山 +1 位作者 刘杰 董世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8-434,共7页
大坝产生的生态效应涉及范围广、周期长,在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评述国内外对大坝生态效应概念和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坝生态效应链和生态效应网的概念。依据大坝建设和运行的特点... 大坝产生的生态效应涉及范围广、周期长,在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评述国内外对大坝生态效应概念和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坝生态效应链和生态效应网的概念。依据大坝建设和运行的特点,结合流域生态系统的特征分别论述了大坝对水文、局地生态的调节效应以及屏障效应和岛屿化、截留效应、边缘效应、水温效应等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最后,提出了今后大坝生态效应的研究方向:1)生态正效应、生态效应链和生态效应网;2)生态系统过程和状态生态效应;3)不同时空尺度下生态效应及其尺度推绎方法等3个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 生态效应 生态效应 生态效应 生态效应类型 时空尺度
下载PDF
喀斯特城市新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生态效应分析——以贵阳市观山湖区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媛 朱玉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7-262,267,共7页
通过揭示喀斯特城市新区土地利用和生态效应本质联系及变化趋势,基于转移矩阵、动态度模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定量分析观山湖区2010—2020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观山湖区以林地、耕地和建设用... 通过揭示喀斯特城市新区土地利用和生态效应本质联系及变化趋势,基于转移矩阵、动态度模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定量分析观山湖区2010—2020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观山湖区以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10年来水田和旱地呈减少趋势,灌木林地和城镇用地面积增长最大,东部城镇用地逐年向西南方向扩张,耕地转出面积最大,2015—202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达到峰值(0.546%)。(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因林地增加不断增强,土地覆被状况指数与生态环境质量呈正比关系。(3)旱地和其他林地向有林地转移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有林地向旱地、城镇用地转移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驱动因素,2010—2020年观山湖区整体生态效应呈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演变 生态效应 观山湖区 喀斯特城市
下载PDF
广西龙胜县主要农用地土壤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态效应
16
作者 陆国斌 蒋惠俏 +2 位作者 王建辉 杨少伟 黄英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1期145-156,共12页
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发展绿色富硒产业,前景广大,因此研究土壤中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态效应意义重大。通过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主要农用地开展1:5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岩石剖面测量及专项农作物调查,研究表层土壤中... 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发展绿色富硒产业,前景广大,因此研究土壤中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态效应意义重大。通过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主要农用地开展1:5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岩石剖面测量及专项农作物调查,研究表层土壤中硒元素含量特征、影响因素及其生态效应,结果显示:研究区富硒土壤面积为1083.88 km^(2),占比90.78%,分布范围广;表层土壤硒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岩石,继承了地层母岩的特性,不同母岩形成的土壤,其硒含量均超过了天然富硒土壤的标准,尤以震旦系硅质岩及寒武系黑色岩系形成的土壤为甚;表层土壤硒元素含量与Mo呈显著正相关,与Corg、N、Pb、TFe_(2)O_(3)、pH呈弱相关,与其余元素极弱相关甚至不相关;农作物水稻、玉米的富硒率超过了90%,次为萝卜、茶叶及辣椒;农作物籽实(尤其是水稻)中硒元素含量受土壤全量的影响,但更多是受到硒元素形态的影响,同时还受土壤pH值的影响;对水稻合理增施含Mo、I、P的肥料,对玉米适当增施含F、Mo的肥料,可以提高其籽实的硒元素含量。因此,开发富硒农产品不仅要考虑土壤总硒元素含量,还要考虑如何活化土壤中硒的硒酸态(Se^(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生态效应 影响因素 广西龙胜
下载PDF
生物炭在土壤中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方娟 宋雪英 +1 位作者 张玉兰 魏建兵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3期241-248,共8页
生物炭是一类具有比表面积大、疏松多孔、含碳量极高的固体物质,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材料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由于原料种类、制备工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生物炭的应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表现复杂多样。在此综述了不同原料制备... 生物炭是一类具有比表面积大、疏松多孔、含碳量极高的固体物质,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材料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由于原料种类、制备工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生物炭的应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表现复杂多样。在此综述了不同原料制备的生物炭的理化特征,总结了生物炭对土壤生态系统中植物、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最后针对生物炭的土壤生态效应研究提出展望,为生物炭正向调控土壤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 理化性质 生态效应
下载PDF
节水灌溉对黄河流域宁夏引黄灌区水平衡的影响机制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敏敏 王思源 +9 位作者 韩双宝 王赛 李甫成 李海学 袁磊 马涛 魏世博 吴玺 蔺鹏飞 鲍晶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35,共10页
【研究目的】宁夏引黄灌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自实施节水灌溉以来,渠系衬砌、田间节水等节水工程影响了区域水平衡状况,研究节水灌溉对水平衡的影响机制及其生态效应对于区域水资源优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 【研究目的】宁夏引黄灌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自实施节水灌溉以来,渠系衬砌、田间节水等节水工程影响了区域水平衡状况,研究节水灌溉对水平衡的影响机制及其生态效应对于区域水资源优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构建宁夏引黄灌区“水-土-气-生”多元化数据库,运用秩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2000—2020年宁夏引黄灌区的水平衡要素演变趋势、水平衡演化机制及其生态效应。【研究结果】宁夏引黄灌区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过境黄河水,节水灌溉后水循环通量显著减少,2000—2020年农业用水量减少21.38×10^(8)m^(3),引黄水量减少19.52×10^(8)m^(3),排水量减少19.11×10^(8)m^(3);节水灌溉是水平衡演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农业用水量减少直接导致引黄水量与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资源量减少(P<0.01);节水灌溉后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量减少8.68×10^(8)m^(3),地下水资源量减少8.89×10^(8)m^(3),地下水位普遍下降,盐渍化程度有所减轻,但改变了湖泊和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导致生态需水量增加。【结论】节水灌溉后农业用水效率得到提高,水循环通量显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建议以生态安全为底线进一步优化节水方案,相关研究成果为区域自然资源管理及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水平衡 生态效应 宁夏引黄灌区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黄河
下载PDF
抗生素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现状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林吟萱 于娇 吴玲玲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4-510,共7页
综述了环境中抗生素和重金属两种典型污染物的来源与归趋、复合污染现状以及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抗生素和重金属在环境中的复合污染机率高,已在我国众多区域的水体和土壤中同时检出,粪污还田和污水混合处理是二者复合污染的主要途径。... 综述了环境中抗生素和重金属两种典型污染物的来源与归趋、复合污染现状以及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抗生素和重金属在环境中的复合污染机率高,已在我国众多区域的水体和土壤中同时检出,粪污还田和污水混合处理是二者复合污染的主要途径。抗生素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均具有生态毒性效应,其毒性作用的程度与复合污染中污染物的种类与浓度、生物种类以及暴露时间有关。水环境是抗生素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的主要归宿之一,目前关于二者复合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的研究尚且较少,有待进一步探索;对于二者复合污染产生的生态毒性效应应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层面进行更为深入、综合的毒理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重金属 复合污染 生态效应
下载PDF
气候因子作用下土壤中微/纳塑料的污染特征及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慧慧 姚时 +4 位作者 李晓娜 倪妮 程虎 白雪 宋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4-590,共7页
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积累大量塑料垃圾,其风化破碎后形成微/纳塑料残存于环境中,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威胁。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高温、干旱、强降雨等特殊天气发生愈加频繁,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环境。温度、降水等气候环境... 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积累大量塑料垃圾,其风化破碎后形成微/纳塑料残存于环境中,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威胁。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高温、干旱、强降雨等特殊天气发生愈加频繁,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环境。温度、降水等气候环境因子对土壤中微/纳塑料的赋存状态、迁移转化和生态毒性等能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该文综述了不同气候因子对土壤中微/纳塑料污染与迁移的影响以及各气候因子与微/纳塑料两者的联合效应,发现升温、干旱、冻融与洪涝现象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微/纳塑料丰度,加速微/纳塑料的老化;两者联合效应体现于土壤性质、养分循环和植物生长等方面;其中升温与干旱联合微/纳塑料对土壤碳氮循环存在显著影响。未来研究重点应从不同气候因子对土壤微/纳塑料的老化特征与环境行为的影响,以及对土壤中关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影响机制等方面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塑料 土壤 气候因子 老化 生态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