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9篇文章
< 1 2 1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上游梯级水电开发的水温累积影响及生态效应
1
作者 周扬 王宁 +5 位作者 温潇雄 闫龙 唐彩红 朱玉龙 张尚弘 易雨君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6,共16页
梯级大坝建设阻隔了自然河流水温的连续性,导致明显的水温累积效应,产生系列的生态效应。本文通过分析金沙江下游及三峡库区沿程水温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建坝前后不同尺度水温的变化特征及累积效应,并分析了水温变化对鱼类产卵的影响... 梯级大坝建设阻隔了自然河流水温的连续性,导致明显的水温累积效应,产生系列的生态效应。本文通过分析金沙江下游及三峡库区沿程水温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建坝前后不同尺度水温的变化特征及累积效应,并分析了水温变化对鱼类产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沙江下游在溪洛渡和向家坝建成后沿程年均水温差变小,沿程水文站年最大水温呈下降趋势,而年最小水温显著抬升,其中1月和12月最为明显。建坝后年水温变幅缩小且水温分布天数有“聚拢”趋势,水温分布天数由M型转为V型。累积效应指标发现建坝后时间拥挤效应显著,极值水温出现时间滞后,水温推迟达1~2个月,统计了攀枝花段27种和向家坝下游段46种鱼类产卵习性,发现水温变化导致受高度影响的鱼类分别占比48%和44%。本文丰富了梯级大坝建设的水温累积效应及对鱼类产卵的影响研究,对加强管理大型梯级运行引起的温度变化与保障下游生态恢复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大坝 水温 累积效应 鱼类产卵时间 生态效应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河段水文情势变化及生态效应初探
2
作者 米玮洁 张舜 +2 位作者 胡俊 高少波 胡菊香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选择月均流量、日均流量变幅、极端流量和脉冲延时4个水文情势指标,采用IHA-RVA(水文情势变化指标-变化范围法)分析黄河干流内蒙古河段水文情势的时空变化特征,辨析黄河鱼类生态习性与径流组分的响应关系,探讨内蒙古河段流量过程、极端... 选择月均流量、日均流量变幅、极端流量和脉冲延时4个水文情势指标,采用IHA-RVA(水文情势变化指标-变化范围法)分析黄河干流内蒙古河段水文情势的时空变化特征,辨析黄河鱼类生态习性与径流组分的响应关系,探讨内蒙古河段流量过程、极端流量变化的生态效应。黄河干流上游河段水利工程运行后,内蒙古河段的水文情势明显改变,进而改变该河段的生态水文联系过程。黄河内蒙古河段枯水期月均流量增加(1、2月份月均流量增幅超过70%)、最小日均流量增加(石嘴山断面最小日流量增幅超过50%),保障了河道流水栖息生境,有利于鱼类越冬。该河段日均流量变幅降低,有利于粘性卵孵化。但是内蒙古河段汛期月均流量减小(7-10月份月均流量降幅接近50%),大、小洪水持续时间缩短,不利于扩展横向栖息地;最大流量出现时间在上游河段延迟超过2个月、在中下游河段提前约1个月,洪水脉冲刺激时间紊乱可能影响鱼类繁殖行为。研究可为黄河内蒙古河段鱼类栖息地保护以及上游水库生态调度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过程 水文情势 鱼类 生态效应 黄河内蒙古河段
下载PDF
释放烟蚜茧蜂防治烟田烟蚜的生态效应评估技术
3
作者 李宏 马小洁 +3 位作者 杨林林 杜广祖 陈斌 李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5,共10页
【目的】建立烟田规模化释放烟蚜茧蜂生物防治烟蚜的生态效应评价技术,为规模化释放天敌昆虫生物防治害虫的生态安全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6—2017年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长年释放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 【目的】建立烟田规模化释放烟蚜茧蜂生物防治烟蚜的生态效应评价技术,为规模化释放天敌昆虫生物防治害虫的生态安全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6—2017年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长年释放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烟田和未释放烟蚜茧蜂的烟田为试验地,系统开展释放烟蚜茧蜂烟田生物多样性指标分析及烟农问卷调查,筛选生态效应评价指标,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释放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生态效应评价模型。【结果】构建了基于释放烟蚜茧蜂对烟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其他种类蚜茧蜂及蚜虫天敌的影响、烟蚜茧蜂的适生性/适应力、定殖可能性、存在可能性、对人畜健康及植物安全的影响、蚜茧蜂种群扩散与建立的可能性共计7个目标层、19个准则层和76个指标层构成的规模化释放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生态效应评估技术及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的2016年弥渡县和隆阳区烟田释放烟蚜茧蜂的生态效应值分别为2.65和2.51;2017年两地烟区释放烟蚜茧蜂烟田的生态安全值分别为2.56和2.50,与2016年的生态效应评价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可用于烟田释放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生态效应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应 生物防治 烟蚜茧蜂 烟蚜 烟田生态系统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的生态效应及其机制分析
4
作者 朱琪 项紫微 王汉磊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4年第6期34-48,共15页
生态领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领域,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生态效应能够为我国提高污染治理水平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出发,以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实证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城市环境污染水平的... 生态领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领域,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生态效应能够为我国提高污染治理水平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出发,以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实证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城市环境污染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水平,这一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基于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仍旧成立。机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提高城市创新能力、推动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蓬勃发展,进而降低城市环境污染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在大城市以及经济增长速度低的城市中的生态效应更加明显。基于政策扩散理论和波特假说,本文拓展性分析发现,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还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本文的研究肯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产权保护试点政策的有效性,对如何有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降低城市污染水平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生态效应 城市创新 数字经济 金融科技
下载PDF
菜地系统中抗生素污染特征及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义佳 邹韵 +2 位作者 汤欣悦 赵家奕 张园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05-1819,共15页
抗生素直接或间接释放到菜地系统中已逐渐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然而,现有研究局限在地块尺度上对土壤界面过程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的描述,缺乏基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维度的综合性研究.文章在解析我国菜地系统中抗生素污染特征的基础上,概... 抗生素直接或间接释放到菜地系统中已逐渐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然而,现有研究局限在地块尺度上对土壤界面过程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的描述,缺乏基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维度的综合性研究.文章在解析我国菜地系统中抗生素污染特征的基础上,概述了促成抗生素在菜地系统残留差异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如输入水平、种植条件、抗生素类型和土壤性质等,从机理角度重点分析了抗生素可能对蔬菜及土壤动物产生的毒性作用,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以期为农田系统抗生素污染控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菜地系统 分布特征 生态效应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下长江黄河源区水循环变化及生态效应 被引量:3
6
作者 姚名泽 尹军 +2 位作者 刘思敏 蒋青青 袁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2,共9页
长江黄河源区对中国的生态安全和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当下该区域正在经历气候变化,受其影响源区的关键水循环要素也发生改变。气候变化和水循环要素变化下源区的生态出现了何种变化、水土涵养现状如何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文献综... 长江黄河源区对中国的生态安全和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当下该区域正在经历气候变化,受其影响源区的关键水循环要素也发生改变。气候变化和水循环要素变化下源区的生态出现了何种变化、水土涵养现状如何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文献综述,总结梳理了气候变化下长江黄河源区关键水循环要素的基本变化情况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长江黄河源区气温升高显著,降水变化趋势存在区域差异;冰川积雪消融增加,冻土消融加剧;不同区域径流量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源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沼泽草甸湿地和高寒泥炭湿地出现退化,而湖泊数量增多,面积增加显著;在多因子的综合作用下,源区河流输沙量平稳或是下降,水土涵养状况稳定或有所改善。未来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对源区生态的压力仍然存在,植被和湿地有退化风险;反映源区水土涵养状况的河流输沙系统驱动机制还不够明晰,相关研究还较少,与之相关的研究亟待进一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要素 气候变化 生态效应 长江黄河源区
下载PDF
典型黑色页岩地区土壤风化速率及潜在生态效应研究
7
作者 梁孔秋 赵万伏 +5 位作者 刘文浦 钟军伟 陈忠 常河 宋垠先 季峻峰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12,共14页
风化条件作用下,黑色页岩富含的重金属元素释放到周围环境中,会造成土壤重金属的超标富集,从而形成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区。为了了解黑色页岩地质高背景区重金属风化富集过程和特征,本研究以浙西地区典型寒武系黑色页岩区土壤为研究对象,运... 风化条件作用下,黑色页岩富含的重金属元素释放到周围环境中,会造成土壤重金属的超标富集,从而形成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区。为了了解黑色页岩地质高背景区重金属风化富集过程和特征,本研究以浙西地区典型寒武系黑色页岩区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PROFILE模型定量计算土壤剖面化学风化速率,并以此评估重金属释放速率,同时对该地区的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化学风化速率为62.95~412.62 mmol/(m^(2)·a),盐基阳离子(Ca^(2+)、Mg^(2+)、Na^(+)和K^(+))的释放速率为97.47~806.16 mmol/(m^(2)·a)。黑色页岩土壤中碳酸盐含量的大小对风化速率强弱的影响比较大。研究区土壤As、Cd、Cr、Cu、Hg、Pb、Zn的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31.25、18.79、135.65、65.14、0.15、28.02和367.35 mmol/(m^(2)·a)。土壤的重金属浓度和盐基阳离子浓度(CBCt)对重金属释放速率的影响较大,盐基阳离子释放速率(RBC)对重金属释放速率的影响较小。研究区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961.89,Cd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最高,贡献率在53.44%~99.7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 风化速率 重金属 生态效应
原文传递
菜心与东南景天间作修复镉污染农田的生态效应
8
作者 吴乐诗 余柏仲 +2 位作者 李冬琴 黎华寿 陈桂葵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83-1491,共9页
为了探究镉低积累型菜心碧绿粗苔和镉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效果,在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农场进行了模拟控制试验,分别采集菜心、东南景天在单作和间作时的根际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可显著提高植物的生物量,其中东南... 为了探究镉低积累型菜心碧绿粗苔和镉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效果,在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农场进行了模拟控制试验,分别采集菜心、东南景天在单作和间作时的根际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可显著提高植物的生物量,其中东南景天地上和地下部的生物量较单作分别提高了79.05%和50.00%,菜心地上和地下部的生物量则分别提高了110.96%和125.00%;间作使东南景天地上和地下部的镉含量较单作分别提高了7.61%和70.73%,但菜心地上部的镉含量较单作降低了27.21%;东南景天茎叶储存Cd的主要亚细胞结构为液泡中的细胞液,占比高达90%,远高于细胞器与细胞壁中的Cd含量;间作显著增加了土壤的pH,相较于东南景天、菜心单作时的pH分别增加了0.39、0.28个单位;间作降低了菜心根际土镉的有效性,较单作低19.23%;另外,间作可使土壤微生物总量和蔗糖酶活性显著增加,其中放线菌数量比菜心、东南景天单作时分别增加了27.95%、24.28%,蔗糖酶活性则分别提高了164.89%、88.48%。同时,通过计算可知间作的东南景天土壤镉提取率是单作的1.88倍。综上所述,镉低积累型菜心与镉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间作,不仅可提高菜心生产的安全性,而且增加了东南景天对土壤镉的提取效率,是一种经济、有效且风险较低的边生产边修复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东南景天 间作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四川省凉山州移民生态效应研究
9
作者 胥梦娇 赵伟 +1 位作者 蔡俊飞 杨羽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41-3252,共12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演变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量的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土地利用方式,进而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影响作用。因此,研究人口流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及生态效应,能为合理调控区域人地关系,促进区域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演变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量的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土地利用方式,进而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影响作用。因此,研究人口流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及生态效应,能为合理调控区域人地关系,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平衡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基于长时序高空间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以具有典型移民现象的四川省凉山州为研究区,针对移民驱动下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诱发的生态效应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受人口迁移影响,凉山州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和程度都发生了相应改变,以耕地、草地、林地及不透水面的面积变化最为显著。在人口迁入较多的西昌、冕宁和德昌等县市内,供人类生活、生存所需要的耕地和建筑用地的数量显著增加;相反,对于大量人口迁出的喜德、昭觉和美姑等地区,人类活动强度的降低为生态用地的恢复和重建提供了条件,生态用地面积不断上涨。(2)受土地利用类型、地形条件、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凉山州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000—2020年,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仅下降了0.36%,总体较为稳定。(3)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区域集中于东部的越西、美姑及昭觉等县市,而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区域主要位于盐源、会里、西昌和德昌等县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变与区域移民活动存在紧密联系,其中由移民迁入引发的耕地和不透水面对生态用地的挤占,对生态环境质量退化贡献比重达87.97%,而随着移民迁出为生态工程的实施提供条件,凉山州内生态用地面积共增加775.84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效应 凉山州 生态环境质量
下载PDF
农田系统中兽用抗生素污染特征及生态效应
10
作者 崔嵩 洪嘉轩 +1 位作者 张福祥 刘志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8,共14页
兽用抗生素(Veterinary antibiotics,VAs)作为一类抗菌药物,常用于治疗动物细菌感染及畜禽促生长,其使用量已超过全球抗生素使用总量70%。VAs进入农田后产生的生态危害和健康风险引起广泛关注。分析农田系统中VAs来源、环境行为及生物危... 兽用抗生素(Veterinary antibiotics,VAs)作为一类抗菌药物,常用于治疗动物细菌感染及畜禽促生长,其使用量已超过全球抗生素使用总量70%。VAs进入农田后产生的生态危害和健康风险引起广泛关注。分析农田系统中VAs来源、环境行为及生物危害,结果表明,VAs主要通过有机肥施用及污水灌溉等途径进入农田系统,其环境行为会受自身理化性质及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导致吸附能力、迁移速率、半衰期等指标呈差异性特征,其生物活性还受土壤微生物、动物及作物富集影响。研究对农田系统中VAs污染特征及其生态效应作系统性综述,分析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为后续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借鉴,同时为保障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系统 兽用抗生素 污染来源 环境行为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千里岩湿沉降中的营养盐特征、来源及生态效应研究
11
作者 杨思奇 王玲燕 刘素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7,共12页
本研究基于2020年3月—2021年2月黄海千里岩岛雨水中营养盐(NH_(4)^(+)、NO_(3)^(-)、NO_(2)^(-)、PO_(4)^(3-)、SiO_(3)^(2-)、DON、DOP)浓度,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解析气团主要传输路径和营养盐潜在源区,并... 本研究基于2020年3月—2021年2月黄海千里岩岛雨水中营养盐(NH_(4)^(+)、NO_(3)^(-)、NO_(2)^(-)、PO_(4)^(3-)、SiO_(3)^(2-)、DON、DOP)浓度,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解析气团主要传输路径和营养盐潜在源区,并讨论湿沉降对黄海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NH_(4)^(+)、NO_(3)^(-)和DON是雨水营养盐的主要组成,平均浓度分别为(48.2±118.8)、(30.8±97.2)和(22.1±147.7)μmol/L。NO_(2)^(-)、PO_(4)^(3-)、DOP和SiO_(3)^(2-)的浓度较低,平均仅为(0.24±0.40)、(0.87±5.5)、(0.12±0.17)和(0.13±0.23)μmol/L。影响雨水的气团来自南方陆海混合源(41%)、北方陆源(41%)、东南海源(10%)和西北陆源(8%),陆源气团影响的雨水中营养盐浓度普遍高于混合源和海源。不同营养盐组分潜在源区的分布特征不同。NH_(4)^(+)、NO_(3)^(-)和PO_(4)^(3-)的潜在源区集中在山东,DON的潜在源区分布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和俄罗斯的贝加尔湖附近,DOP的潜在源区在长江入海口附近的上海和浙江沿岸地区,SiO_(3)^(2-)的潜在源区分别位于山东河北交界处、安徽江苏交界处、安徽江西交界处和黄海部分海域。总体而言,对营养盐高贡献的潜在源区位于周边陆地地区,海源较少。黄海大气TDN的全年湿沉降通量为103.0 mmol·m^(-2)·a^(-1),对新生产力的贡献可达2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湿沉降 潜在源区 生态效应 千里岩
下载PDF
考虑集雨效率和生态效应的近自然集雨面综合评价比选
12
作者 董恒文 李荣亮 +4 位作者 段梓诚 杨继清 朱辉 王亚磊 彭尔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9,93,共5页
针对香格里拉普朗铜矿区高陡边坡植被修复无灌溉水源的问题,结合当地的降雨特点,在不影响原生境的情况下,开展SCA-2配合比试验、集雨试验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集雨面的集雨效率及集雨优劣情况。结果表明... 针对香格里拉普朗铜矿区高陡边坡植被修复无灌溉水源的问题,结合当地的降雨特点,在不影响原生境的情况下,开展SCA-2配合比试验、集雨试验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集雨面的集雨效率及集雨优劣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与SCA-2型土壤固化剂最佳使用配比为0.45%(质量占比);与自然坡面(T1)、夯实坡面(T2)和塑膜坡面(T3)相比,最优配比SCA-2处理坡面(T5)的集雨效率明显增加,仅次于混凝土坡面(T4),5种集雨面的平均集雨效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为T4>T5>T3>T2>T1;从生态、经济、耐久和高效4个指标进行评价,5种集雨面的优劣顺序为T5>T4>T3>T1>T2,可推得最优配比SCA-2处理坡面是一种相对更经济、生态的近自然集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 集雨面 集雨效率 生态效应 矿山修复
原文传递
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区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效应评估
13
作者 刘亦文 邓楠 +1 位作者 颜建军 胡宗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19-4732,共14页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是退耕还林还草的主战场,其退耕成效直接反映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整体实施效果,为新征程中巩固和拓展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提供经验镜鉴。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文件明确的14个...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是退耕还林还草的主战场,其退耕成效直接反映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整体实施效果,为新征程中巩固和拓展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提供经验镜鉴。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文件明确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20年生态系统年总初级生产力(AGPP)数据集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对比分析集中连片特困区的退耕区和未退耕区AGPP和NDVI的年际变化差异,以此来评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效应。研究发现:(1)2000—2020年,集中连片特困区退耕还林还草面积为178554km2,占2000年耕地总面积的44.71%;(2)研究期内,退耕区与未退耕区AGPP和NDVI整体表现出增长趋势,其中退耕区AGPP和NDVI呈现极显著和显著上升趋势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69.07%和86.51%,未退耕区的占比分别为65.88%和72.61%,且退耕区AGPP和NDVI的年均值和相对变化率均高于未退耕区;(3)2000—2020年整个区域、退耕区以及未退耕区AGPP和NDVI年际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均表现出线性递增态势,且退耕区AGPP和NDVI的增长始终高于整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和未退耕区。因此,研究通过探讨原集中连片特困区退耕还林还草对AGPP和NDVI的影响,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连片特困区 退耕还林还草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再生水回用对典型污水处理工艺生态效应的影响
14
作者 甄晨曦 刘熙刚 +2 位作者 张晓斌 赵荔 王慧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125-132,共8页
再生水回用是降低水污染、改善水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但这一过程同步增加了药剂和能源的消耗,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研究再生水回用对典型污水处理工艺的生态效应影响,可为污水处理策略的全过程优化提供支持。文中采用生... 再生水回用是降低水污染、改善水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但这一过程同步增加了药剂和能源的消耗,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研究再生水回用对典型污水处理工艺的生态效应影响,可为污水处理策略的全过程优化提供支持。文中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从元素资源消耗(ADPE)、化石燃料消耗(ADPF)、臭氧层耗竭(ODP)、全球变暖(GWP)、酸化(AP)、富营养化(EP)、淡水生态毒性(FAETP)、陆地生态毒性(TETP)和人类毒性(HTP)9种环境效应,对比分析了常规污水处理工艺AAO和再生水处理工艺AAO+MBR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AAO+MBR工艺对EP的削减效果是AAO工艺的1.1倍,污水处理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AAO+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对ADPE、ADPF、ODP、GWP、AP、FAETP、TETP、HTP的负面影响均高于AAO工艺;进一步在20%、40%、60%、80%和100%不同再生水回用率情景下比较AAO工艺和AAO+MBR工艺对9种环境效应的影响,发现再生水回用率显著影响ADPE、ADPF、FAETP、ODP,当再生水回用率为100%时,对环境影响下降45%~100%;对AP、GWP、TETP、HTP的影响较小,当再生水回用率为100%时,对环境影响下降17%~25%;对EP影响则不显著,随着再生水回用率变化,EP基本保持不变。研究可为污水处理决策优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生态效应 污水处理 工艺 生命周期评价
下载PDF
南昌市不透水地表时空变化及综合生态效应研究
15
作者 胡梦姗 叶长盛 +1 位作者 李媛洁 刘彦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1,共10页
不透水地表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分析不透水地表与区域综合生态效应之间的相关性对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具有促进意义。基于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模型获取2000、2010、2020年三个年份不透水地表盖度,分析南昌市不透水地表时空变化特征。选取地表... 不透水地表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分析不透水地表与区域综合生态效应之间的相关性对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具有促进意义。基于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模型获取2000、2010、2020年三个年份不透水地表盖度,分析南昌市不透水地表时空变化特征。选取地表温度、地表径流、水网密度、生境质量、NDVI、碳排放量等指标构建综合生态效应评价体系。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南昌市不透水地表显著增长的趋势下,不透水地表变化与研究区综合生态效应指数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南昌市不透水地表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5.80%增至13.59%,整体分布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递减,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体,安义县与新建区等多个次核心且多层次的分布格局;2)2000—2020年,南昌市各区县空间分布的集中化程度不断增强,不透水地表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中心城区是自然地表向人工地表转化最为激烈的地域;3)2000—2020年南昌市不透水地表盖度与综合生态效应指数负向回归影响先增强后减弱,由-0.1304降至-0.3745,再升至-0.1099,不透水地表恶化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南昌市正积极解决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质量降低等问题,力求在发展经济的步调上合理保护生态环境,向区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地表 时空变化 综合生态效应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南昌市
下载PDF
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源汇现状及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后亚斌 代晓燕 +4 位作者 刘灿 杨杰 张玉银 张铜津 陈培钰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180,共10页
全球微塑料(MPs)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成为近年来环境污染的热点研究之一。本文通过总结当前有关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研究成果,概述了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赋存特... 全球微塑料(MPs)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成为近年来环境污染的热点研究之一。本文通过总结当前有关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研究成果,概述了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赋存特征(类型和丰度)及农田土壤微塑料的迁移规律,综合分析了微塑料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尤其是微塑料在植物中的富集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详细介绍了微塑料与其他污染物所形成的复合污染对作物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最后就目前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总结了防控微塑料的相关技术措施,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微塑料(MPs) 来源 迁移 富集 生态效应
下载PDF
河西走廊典型节水灌溉技术生态效应评价研究
17
作者 慕帅生 孙栋元 +5 位作者 郭建博 季宗虎 杨俊 兰立军 靳虎甲 徐裕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10期43-47,共5页
节水灌溉技术生态效应评价为节水灌溉技术分析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同时为制定合理的节水灌溉政策和方案提供参考。文章以河西走廊为研究区,构建了由气候效应、水环境效应、土壤效应和生物效应4个方面19个评价因子组成的河西... 节水灌溉技术生态效应评价为节水灌溉技术分析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同时为制定合理的节水灌溉政策和方案提供参考。文章以河西走廊为研究区,构建了由气候效应、水环境效应、土壤效应和生物效应4个方面19个评价因子组成的河西走廊典型节水灌溉技术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典型节水灌溉技术生态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效应排序为:水环境效应(3.8299)>土壤效应(3.6270)>气候效应(3.6057)>生物效应(2.9780),表明水环境效应对典型节水灌溉技术影响最为显著,其他方面次之。滴灌(4.0544)和渗灌(3.5158)在生态效应上表现出色,喷灌(3.2088)和小畦灌(3.3860)次之。研究结果对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节水灌溉技术 生态效应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
下载PDF
九寨沟典型苔藓结皮的生态效应研究
18
作者 黄玉林 夏红霞 +7 位作者 朱大林 类延宝 孙庚 旷培刚 杨小平 杜杰 胡霞 陈群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71-77,共7页
苔藓植物作为初生演替阶段的先锋种,其独特的生理结构和脱水复苏能力在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不同生境下(草地、灌木、乔木林以及空地)东亚砂藓(Racomitrium japonicum)、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 苔藓植物作为初生演替阶段的先锋种,其独特的生理结构和脱水复苏能力在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不同生境下(草地、灌木、乔木林以及空地)东亚砂藓(Racomitrium japonicum)、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及阔边匐灯藓(Plagiomnium ellipticum)3种苔藓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与室内分析,评估3种典型苔藓结皮的溶蚀能力、固土以及保水特性对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震后恢复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东亚砂藓具有最高的碳酸酐酶活性(50.5 U·g^(-1) DW),进而具备最大的溶蚀速率(4.8×10^(-4) t·km^(-2)·a^(-1) CO_(2))与碳汇量(2.12 mg·m^(-2)·a^(-1))。不同生境条件下的不同苔藓固土能力不同,其中大灰藓结皮层的固土量最高(3.1×103 kg·hm^(-2)),最高固土率可达到自身干重的2倍以上。此外,阔边匍灯藓的保水能力均高于大灰藓与东亚砂藓,其保水量维持在1100-1400 kg·hm^(-2)之间,保水率可达自身干重的8倍以上。综上,在利用苔藓结皮进行生态恢复过程中,建议从成土、固土、保水等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生境条件选择特定藓种,以加快九寨沟地区震后的生态恢复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苔藓结皮 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 生态效应 生态恢复
下载PDF
广西荔浦市土壤—农作物中重金属迁移转化及生态效应
19
作者 蒋羽雄 文美兰 +2 位作者 潘启明 蒋柏昌 王忠伟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3期858-867,共10页
为了解荔浦市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特征,采集荔浦市土壤及农作物(水稻、荔浦芋、柑橘、马蹄)样品,测定土壤样品pH值、As、Cd、Cr、Hg、Ni、Pb、Cu、Zn全量以及As、Cd、Cr、Hg、Pb的形态含量,农作物样品测定了As、Cd、Cr、Hg... 为了解荔浦市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特征,采集荔浦市土壤及农作物(水稻、荔浦芋、柑橘、马蹄)样品,测定土壤样品pH值、As、Cd、Cr、Hg、Ni、Pb、Cu、Zn全量以及As、Cd、Cr、Hg、Pb的形态含量,农作物样品测定了As、Cd、Cr、Hg、Pb含量,计算出重金属元素的生物富集系数(BCF),探讨了土壤—农作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迁移转化和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区内表层土壤以酸性土壤为主,As、Cd、Cr、Hg、Ni、Pb、Cu、Zn平均含量分别为13.57×10-6、0.33×10-6、87.06×10-6、0.153×10-6、27.49×10-6、30.46×10-6、27.94×10-6、82.53×10-6,均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2)农作物中水稻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较荔浦芋、柑橘、马蹄中高,且水稻根、茎、籽实中重金属含量也不同。(3)重金属元素的生物富集系数在水稻中普遍偏高,水稻根部生物富集系数最大,籽实最小。重金属在土壤—水稻系统的迁移能力显著高于荔浦芋、柑橘和马蹄。(4)Cd是研究区最活跃的土壤重金属元素,其可交换态占全量比例显著高于As、Cr、Hg、Pb,应重点关注Cd的生态风险情况,防止农作物Cd超标对人类产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浦市 土壤 农作物 重金属 迁移转化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寒区乡村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生态效应分析
20
作者 苏晓倩 陈静 +2 位作者 李帅国 杨健 何春光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5期101-107,共7页
为揭示东北寒冷乡村地区已建的生态修复工程的生态效应,本研究以怀德河工程段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夏季和秋季生态修复工程起始点以及2种修复措施上下游底栖动物的状况,分析了生态修复工程运行1年后对底栖动物群落耐污性以及多样性的影响... 为揭示东北寒冷乡村地区已建的生态修复工程的生态效应,本研究以怀德河工程段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夏季和秋季生态修复工程起始点以及2种修复措施上下游底栖动物的状况,分析了生态修复工程运行1年后对底栖动物群落耐污性以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后,底栖动物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状况得到显著改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e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增加率可达310.34%、187.23%和237.50%。耐污性分析表明河道中的底栖动物组成仍然以耐污种为主,没有向更清洁的物种转变。河道中2种措施的运行效果均具有季节性,在改善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方面,单一措施在夏季的表现优于秋季,而结合措施则相反。相比于结合措施,单一措施能更好地提高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单一措施下游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elef丰富度指数的最大增加率分别为6.86%和57.38%。本研究能够为生态修复工程的后期评价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为寒区乡村河流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乡村地区 生态修复工程 生态效应 底栖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