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融合发展的高校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交叉学科“生态水工学”课程为例
1
作者 武兰珍 龚大鑫 +3 位作者 王兴繁 孙栋元 王玉才 王馨梅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目的是建设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拥有健康成熟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教学在不断深化和探索向培养人才目标高...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目的是建设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拥有健康成熟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教学在不断深化和探索向培养人才目标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则具有极强的现实需求和意义,有助于形成高等教育教学效果、实践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文章从课程思政教育的时代背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角度出发,以交叉学科“生态水工学”为例,基于学科融合发展的视角,探索课程专业内容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等教育 科融合 生态水工学
下载PDF
水工学的发展趋势——从传统水工学到生态水工学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德富 黄钰铃 王从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6,共5页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污染与水土流失问题突出,仅靠传统水工学的开发与利用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且会给流域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传统水工学的变革是必然的。从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出发,将传统水工学与生态水工学的基本理论、...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污染与水土流失问题突出,仅靠传统水工学的开发与利用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且会给流域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传统水工学的变革是必然的。从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出发,将传统水工学与生态水工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范围等各方面加以比较,指出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前提下,坚持可持续发展,遵循生态系统自组织、自修复原理,重视流域整体性,坚持保护生物多样性,并做到较好的亲水性,可以形成完善的生态水工学基本原理。以生态水工学基本原理指导流域开发利用将会取得较好效果,同时,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生态水工建筑物设计与管理以及流域受损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应是生态水工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水工 生态水工学 发展趋势
下载PDF
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 被引量:246
3
作者 董哲仁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在健全的生态系统中水体与生物群落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 ,形成了江河湖泊的自净能力。水工学应吸收、融合生态学的理论 ,建立和发展生态水工学 ,在满足人们对水的各种不同需求的同时 ,还应满足水域生态系统完整性、依存性的要求 ,恢复与... 在健全的生态系统中水体与生物群落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 ,形成了江河湖泊的自净能力。水工学应吸收、融合生态学的理论 ,建立和发展生态水工学 ,在满足人们对水的各种不同需求的同时 ,还应满足水域生态系统完整性、依存性的要求 ,恢复与建设洁净的水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工学 生态系统 污染 水环境 水质
下载PDF
生态水工学的工程理念 被引量:66
4
作者 董哲仁 《中国水利》 2003年第1期63-66,共4页
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湖泊中的水与生物群落(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共存,通过气候系统、水文循环、食物链、养分循环及能量交换相互交织在一起。水是生物群落生命的载体,又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介质。水体与生物群落... 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湖泊中的水与生物群落(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共存,通过气候系统、水文循环、食物链、养分循环及能量交换相互交织在一起。水是生物群落生命的载体,又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介质。水体与生物群落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江河湖泊的自净能力。水利工程学应吸收、融合生态学的理论,建立和发展生态水工学。在满足人们对水的各种不同需求的同时,水利工程还应满足水域生态系统完整性、依存性的要求,恢复与建设洁净的水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工学 水环境 工程理念 水文循环 食物链
下载PDF
基于生态水工学的农村水系自然化治理技术体系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进勇 王琦 +2 位作者 彭文启 张晶 于子铖 《中国水利》 2021年第12期20-22,53,共4页
根据农村水系特征,基于生态水工学理论方法,在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修复功能基础上,在河流地貌形态、水系格局、岸坡防护、栖息地加强及生态文化景观等方面构建农村水系自然化治理技术体系,促进形成生态健康、自然美感、承载乡愁的农村水... 根据农村水系特征,基于生态水工学理论方法,在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修复功能基础上,在河流地貌形态、水系格局、岸坡防护、栖息地加强及生态文化景观等方面构建农村水系自然化治理技术体系,促进形成生态健康、自然美感、承载乡愁的农村水系特征,提升农村水系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工学 农村水系 生态修复 自然化治理
下载PDF
基于“生态水工学”理念的城区河流治理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曹海明 吴明龙 王宏伟 《江苏水利》 2011年第9期13-15,共3页
1"生态水工学"释义 "生态水利工程学"(Eco-Hydraulic Engineering)简称"生态水工学",是人们在弱化或削减由于水利工程设施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强化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进而探讨新颖的工程规划设计理... 1"生态水工学"释义 "生态水利工程学"(Eco-Hydraulic Engineering)简称"生态水工学",是人们在弱化或削减由于水利工程设施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强化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进而探讨新颖的工程规划设计理念和相应的工程技术的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工学 河流治理 城区 河流生态系统 水利工程设施 水利工程 和谐共存 工程技术
下载PDF
生态水工学的哲学思考
7
作者 黄膺翰 周青 《河南科技》 2013年第7期268-269,共2页
作为一门正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的新兴学科,生态水利工程学在理论上还有所欠缺。本文通过对该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其时代背景的分析提出了现阶段该学科的一些不足之处:工程评估难、工程目标不明确等。并从哲学角度提出了对应的指导性的宏观... 作为一门正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的新兴学科,生态水利工程学在理论上还有所欠缺。本文通过对该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其时代背景的分析提出了现阶段该学科的一些不足之处:工程评估难、工程目标不明确等。并从哲学角度提出了对应的指导性的宏观建议:生态工程不应仅局限于生态修复,还应该让它的设计思想随社会文明程度而变化,并且应该充分考虑人类的活动因素,使工程融入人类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工学 生态文明
下载PDF
生态水工学在引黄工程城区段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崔宗昌 翟付顺 +1 位作者 张秀省 穆红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855-3858,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引黄工程的城区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生态水工学的理念与引黄工程特殊性相结合,参照水流挟沙理论提出了兼顾生态、景观、工程的的6点具体措施:建立良性自然的水循环系统、采用微弯曲直相间的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引黄工程的城区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生态水工学的理念与引黄工程特殊性相结合,参照水流挟沙理论提出了兼顾生态、景观、工程的的6点具体措施:建立良性自然的水循环系统、采用微弯曲直相间的河道平面、应用窄槽宽滩的复式水利断面、打造可参与性的亲水界面、设计柔性的结构性护岸以及营造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这些措施将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工程 生态水工学 理念 措施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的生态水工学思考 被引量:4
9
作者 吴佩鹏 杨永红 《西藏科技》 2013年第1期59-61,共3页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都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水电开发过程中遵循生态学原理,减少工程建设对资源的剥夺,从真正意义上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地处西藏高原的且水能蕴藏量巨大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流域内高寒缺氧,生态一...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都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水电开发过程中遵循生态学原理,减少工程建设对资源的剥夺,从真正意义上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地处西藏高原的且水能蕴藏量巨大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流域内高寒缺氧,生态一旦遭到破坏,其恢复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基于这样一个大的背景,提出关于该流域水电开发的生态水工学思考对保护流域生态或许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水电开发 生态水工学 思考
下载PDF
运用生态水工学原理治理和保护河流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轩 谢新生 《技术与市场》 2006年第01A期61-62,共2页
本文针对工业发展过程中对河流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破坏的这一现象,提出了运用生态学原理改善现有水工技术,以达到治理和保护河流这一目的。
关键词 生态水工学 治理 保护
下载PDF
生态水工学在石头口门水库改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冰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4年第6期185-186,共2页
生态水工学是融合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美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水利工程学科。文中通过总结基于生态水工学理论的石头口门水库改建工程总体设计方案,并重点从生态河堤、生态湿地、生态防护林、生态供水、生态养殖、亲水设... 生态水工学是融合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美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水利工程学科。文中通过总结基于生态水工学理论的石头口门水库改建工程总体设计方案,并重点从生态河堤、生态湿地、生态防护林、生态供水、生态养殖、亲水设计六个方面进行改建中的生态设计分析,为生态水工学在水库改建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其他水库的改建工程中也运用这种方法,将更好的体现生态水利工程学人水和谐的设计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工学 石头口门水库 改建
下载PDF
生态水工学在中小河流设计中的应用——以崇仁县相山桃源项目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华杰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8年第12期182-184,共3页
"绿色生态"理念的不断增强,使人们在工程建设中更加重视工程与生态的相融合。水利工程将以生态保护为中心,以造福社会为目的,开展设计、施工工作。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生态水工学的概念及特点,从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生态... "绿色生态"理念的不断增强,使人们在工程建设中更加重视工程与生态的相融合。水利工程将以生态保护为中心,以造福社会为目的,开展设计、施工工作。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生态水工学的概念及特点,从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生态修复等层面入手,深入分析生态水工学在中小河流治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生态水工学 生态挡墙 护坡
下载PDF
《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技术》和《生态水工学探索》出版
13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3-673,共1页
关键词 生态水工学 工程原理 生态水利 技术 水利工程 出版 生态系统健康 生态影响
下载PDF
《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技术》和《生态水工学探索》出版
14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生态水工学 工程原理 生态水利 技术 水利工程 出版 生态系统健康 生态影响
下载PDF
《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技术》和《生态水工学探索》出版
15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生态水工学 工程原理 生态水利 出版社 技术 水利工程 生态系统健康 生态影响
下载PDF
《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技术》和《生态水工学探索》出版
16
作者 束迅 《中国水利》 2007年第13期71-71,共1页
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及对策,已成为科技界和工程界关心的热点。生态水利工程学作为水利工程学的新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经济社会需求的同时。
关键词 生态水工学 生态水利工程 生态水利工程 出版
下载PDF
基于生态水工学的水系修复实践研究——以营口市老边河为例
17
作者 王盛宝 《吉林水利》 2022年第2期36-38,53,共4页
水生态日益受到重视,生态治河将是未来治河的一种必然趋势。生态治河对管理和规划设计者的要求较高,大、中型河道已有生态方面的专项规划,而对于小型河道,这种新理念的融入以及治河新措施的采用仍需要一定时日。为了加快小型河道生态治... 水生态日益受到重视,生态治河将是未来治河的一种必然趋势。生态治河对管理和规划设计者的要求较高,大、中型河道已有生态方面的专项规划,而对于小型河道,这种新理念的融入以及治河新措施的采用仍需要一定时日。为了加快小型河道生态治河理念和治河措施的应用,需要建立一种在目标和措施之间具有明确对应关系的规范模式,以加快规划设计进度,使小型河道生态治河的规划、设计与评价阶段有较理想的对照标准。文中提出了生态治河的目标-措施体系,以期对管理和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河 生态水工学 小型河道 目标-措施体系
下载PDF
生态水工学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4
18
作者 董哲仁 孙东亚 +1 位作者 赵进勇 张晶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19-1426,共8页
生态水工学是在生态保护的大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对传统水利工程学的补充和完善。文章系统总结了十多年来生态水工学的主要进展,包括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影响机理;河流生态修复规划方法;河流健康评估;兼顾生态保护的水... 生态水工学是在生态保护的大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对传统水利工程学的补充和完善。文章系统总结了十多年来生态水工学的主要进展,包括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影响机理;河流生态修复规划方法;河流健康评估;兼顾生态保护的水库调度方法以及河流生态状况定量评价方法等。文章对生态水工学发展进行了展望,列举了包括水电资源开发程度战略研究,建立多种压力-响应生态模型,洄游鱼类保护技术,改善水库调度方法以及技术整合研发等若干学科发展前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工学 生态修复 河流健康 水库调度 洄游鱼类
原文传递
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方法及其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留红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4年第17期25-26,共2页
0引言 生态水工技术以保护生态为主,进行全面的整顿和治理,主要运用在堤线的布局、堤形的选择以及河流断面的面型选择、河岸工程技术、亲水设计这几个方面,对水利工程的先进理论加以吸收,同时融入了生态学的原理,形成一门新型的学科,... 0引言 生态水工技术以保护生态为主,进行全面的整顿和治理,主要运用在堤线的布局、堤形的选择以及河流断面的面型选择、河岸工程技术、亲水设计这几个方面,对水利工程的先进理论加以吸收,同时融入了生态学的原理,形成一门新型的学科,不仅在水利工程如何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有所研究时,还兼顾了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实现需求的可持续发展。当前,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治理 生态水工学 河流断面 实现需求 亲水 水域生态系统 堤线 理论方法 人类社会 工程技术
原文传递
河流生态学相关交叉学科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董哲仁 孙东亚 +1 位作者 王俊娜 赵进勇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6-43,共8页
论述了近年来河流生态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指出河流生态系统研究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诸多学科与河流生态学的交叉、融合,发展了富有生命力的新兴学科领域。文中介绍了生态水文学、生态水力学、景观生态学和生态水工学的学科内涵、研究进... 论述了近年来河流生态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指出河流生态系统研究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诸多学科与河流生态学的交叉、融合,发展了富有生命力的新兴学科领域。文中介绍了生态水文学、生态水力学、景观生态学和生态水工学的学科内涵、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趋势。指出学科的细化标志着对于河流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交叉学科必然会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原则,最终朝着建立综合的河流科学理论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 生态水文 水文情势 环境水流 生态水力 生物生活史 景观生态 生态水工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