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2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流域河湖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标准体系研究
1
作者 李志军 汪红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2期104-107,共4页
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落实《长江保护法》关于生态流量管控的规定,亟需建立长江流域河湖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标准体系。在阐述河湖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必要性和相关标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生态流量管控目标的确定、生态流量泄放... 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落实《长江保护法》关于生态流量管控的规定,亟需建立长江流域河湖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标准体系。在阐述河湖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必要性和相关标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生态流量管控目标的确定、生态流量泄放设施的实施、生态流量监测监控的建设、生态流量保障程度的评估、生态流量调度调控的应对等方面出发,探讨了河湖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标准体系建设,使长江流域河湖生态流量监督管理都有统一可遵循的准则,切实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研究成果对保护和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监督管理 标准体系 长江流域
下载PDF
塘西河流域生态流量目标确定以及管理保障措施分析
2
作者 钱龙娇 《治淮》 2024年第2期14-15,18,共3页
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战略,维系河湖健康的重要举措。为系统保障塘西河生态需水要求,维系河流健康,推进塘西河省级示范河湖建设,亟需在塘西河流域推动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根据塘西河流域特性,确定生... 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战略,维系河湖健康的重要举措。为系统保障塘西河生态需水要求,维系河流健康,推进塘西河省级示范河湖建设,亟需在塘西河流域推动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根据塘西河流域特性,确定生态水位为塘西河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利用天然水位资料法计算考核断面最低生态水位为8.1m,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塘西河生态流量保障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河湖 生态流量 最低生态水位 生态流量保障
下载PDF
不同生态流量需求下雅砻江中下游梯级电站联合优化调度
3
作者 俞雷 张陆陈 +2 位作者 骆少泽 吴修锋 吴时强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为协同雅砻江干流水力发电与河道生态流量需求,以中下游7座电站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生态流量需求下雅砻江中下游梯级电站联合优化调度。基于改进型可变月径流法,计算了雅砻江主要生态控制断面最小、适宜及最佳生态流量过程;构建了以梯... 为协同雅砻江干流水力发电与河道生态流量需求,以中下游7座电站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生态流量需求下雅砻江中下游梯级电站联合优化调度。基于改进型可变月径流法,计算了雅砻江主要生态控制断面最小、适宜及最佳生态流量过程;构建了以梯级发电量最大化为目标的雅砻江中下游梯级电站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并用遗传算法对其求解。结果表明:(1)随河道生态流量需求的提高,梯级电站发电效益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均下降,其中锦屏二级电站发电量下降最为显著;(2)梯级电站保障发电效益正常发挥的同时,实施联合优化调度,其下游河道能维持更高层次的生态流量,一定程度缓解了流域水能开发利用与河道生态保护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调度 联合优化调度 梯级电站 生态流量 雅砻江中下游
下载PDF
汉江中下游藻华暴发特征及生态流量阈值
4
作者 何术锋 胡威 +4 位作者 杨早立 冯韬 严晗璐 林育青 陈求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3-370,共8页
基于2015~2019年汉江中下游水文,水环境和水生态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冗余分析识别了河流藻华暴发防控的关键因子,拟合得到其调控阈值,然后,使用断面通量法和流速抑制法推求了抑制河流藻类水华暴发的生态流量.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藻类... 基于2015~2019年汉江中下游水文,水环境和水生态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冗余分析识别了河流藻华暴发防控的关键因子,拟合得到其调控阈值,然后,使用断面通量法和流速抑制法推求了抑制河流藻类水华暴发的生态流量.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藻类水华主要发生在枯水期,枯水期藻类优势种群为硅藻,小环藻为优势种,丰水期绿藻门和硅藻门是优势种群,小球藻为优势种.流速是影响汉江藻类生长的主控因子,当流速超过0.462m/s时,流速继续增大将抑制藻类生长.汉江中下游枯水期控制藻类水华的生态流量:沙洋断面流量为890m^(3)/s,潜江断面流量为918m^(3)/s,仙桃断面流量为953m^(3)/s,汉川断面流量为1075m^(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 藻类水华 流速 生态流量
下载PDF
基于水文-水力-生境分析的河道基本生态流量计算方法
5
作者 黄冬菁 李一平 +2 位作者 崔广柏 段永刚 姚嘉良 《水资源保护》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48,156,共8页
针对现有河道基本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无法兼顾结果准确和流程简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水文频率、水力条件及生境需求的基本生态流量计算方法。选取流域控制断面进行径流还原,根据河道天然来水特性和水生生物需水特性划分水期,进行分期... 针对现有河道基本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无法兼顾结果准确和流程简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水文频率、水力条件及生境需求的基本生态流量计算方法。选取流域控制断面进行径流还原,根据河道天然来水特性和水生生物需水特性划分水期,进行分期水文排频;利用水力学方法计算断面流量与平均水深和平均流速之间的关系;根据生态水深和生态流速等生境指标需求,综合分析得到不同水期下的河道基本生态流量。将该方法应用于浙江始丰溪流域基本生态流量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Tennant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沙段水文站控制断面产卵育幼期的基本生态流量为16.0 m^(3)/s,一般用水期的基本生态流量为4.4 m^(3)/s,计算结果落在Tennant法的计算区间值中;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结果合理,可针对不同水期给出更为精准的基本生态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控制断面 水文频率 水力计算 生境需求 始丰溪流域
下载PDF
基于水文学法的生态流量适宜性评价研究
6
作者 赵渔亨 晁立强 +2 位作者 王远坤 李然 王远铭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8,124,共9页
水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了河流天然水文情势,影响了河流生态环境,提供适宜的生态流量对保障河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径流非一致性及数据冗余,运用M-K检验法、累积距平法、PCA-IHA指标体系等能更准确地判断河流水文情势的改变程度;基... 水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了河流天然水文情势,影响了河流生态环境,提供适宜的生态流量对保障河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径流非一致性及数据冗余,运用M-K检验法、累积距平法、PCA-IHA指标体系等能更准确地判断河流水文情势的改变程度;基于生态流量计算的水文学法,建立了完整的生态流量适宜性评价体系,提出了阈值区间保证率、偏差指数、达标率等3个评价指标,并综合成适宜性指数这一综合指标,在赣江干流进行应用。结果表明:①赣江干流1960~2015年的水文情势改变度较低,变异点为1991年;②各水文学法在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中各有优劣,且适宜性指数差异较大,说明该评价体系可以较好地筛选出对研究区域适用的计算方法,其中赣江干流最适宜的为逐月频率法,适宜性指数为0.8。研究成果可为完善生态流量适宜性评价体系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适宜性评价 水文学法 水文情势 赣江
下载PDF
基于可插拔式区块链的生态流量监测系统设计
7
作者 吴海燕 李永峰 +2 位作者 于婉宁 刘逸凡 毕胜 《水利信息化》 2024年第1期78-82,共5页
针对生态流量监管公开、透明、多方参与、数据溯源等需求,分析区块链技术在生态流量监测应用中的优势,在水情监测系统常用框架基础上,考虑可插拔式区块链支撑组件,设计一种有利于多方协同参与的生态流量监测系统,在系统数据资源层采用... 针对生态流量监管公开、透明、多方参与、数据溯源等需求,分析区块链技术在生态流量监测应用中的优势,在水情监测系统常用框架基础上,考虑可插拔式区块链支撑组件,设计一种有利于多方协同参与的生态流量监测系统,在系统数据资源层采用区块结构进行数据链式存储,在网络层运用点对点传输和拜占庭容错共识机制进行数据通信,将生态流量监管所需的各类算法写入智能合约中,并根据计算结果在业务层进行可信应用或数据溯源。传统监测系统引入区块链技术后,可使监测数据具有真实透明、难以篡改、可追溯等特性,适合多主体、跨部门的监测数据共享与发布。研究成果可为生态流量泄放监管提供一种可靠的技术支撑,亦可为区块链技术在水利行业尤其是水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落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监测系统 区块链 可插拔
下载PDF
面向江豚生境需求的长江干流(铜陵段)生态流量过程研究
8
作者 杨薇 董伟萍 +1 位作者 丁杰伟 谢湉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1期71-80,共10页
长江江豚是长江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种,满足其生境需求的生态流量过程是长江干流生态需水研究的关键。为科学明确保障长江江豚适宜生境的流量需求,采用水文改变指标法和变化范围法评价长江干流(铜陵段)水文情势变化。以水深、流... 长江江豚是长江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种,满足其生境需求的生态流量过程是长江干流生态需水研究的关键。为科学明确保障长江江豚适宜生境的流量需求,采用水文改变指标法和变化范围法评价长江干流(铜陵段)水文情势变化。以水深、流速为限制因子,通过栖息地模拟法获得适宜江豚栖息的生态流量范围,耦合水文学法结果,推荐月尺度的生态流量方案;结合流量组分特征进行高流量脉冲设计,综合确定生态流量过程。结果表明:1)长江干流(铜陵段)水文情势改变度达49.74%,为中度改变,且流量事件主要以枯水流量和高流量脉冲为主,环境流量事件趋向单一化;2)长江江豚栖息地适宜流量范围为19000~31100 m^(3)/s,最佳适宜流量范围为22500~28500 m^(3)/s;丰水期适宜范围为27000~31000 m^(3)/s、35000~45000 m^(3)/s、60000~62000 m^(3)/s;高流量脉冲事件为流量值高于39100 m^(3)/s时,其持续时间至少在3 d以上,并以高流量脉冲峰值上限48000 m^(3)/s作为小洪水发生的初始值。本研究成果可为长江干流江豚生境保护和生态调度提供科学数据支撑,为切实推进长江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江豚保护 水文学法 栖息地模拟法 长江干流铜陵段
下载PDF
生态流量方法应用现状研究
9
作者 李强 王俏俏 +3 位作者 陈红丽 秦艳丽 张明芳 刘世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6,共11页
水资源是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直接影响了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流量(Ecological Flow)是保障流域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的重要指标。然而当前研究方法众多,尚未进行系统性... 水资源是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直接影响了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流量(Ecological Flow)是保障流域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的重要指标。然而当前研究方法众多,尚未进行系统性梳理。以生态流量为出发点,归纳总结国内生态流量评估的最新进展,系统地对水文学法、水力学法、生境模拟法和整体分析法等四大类共17种方法进行对比总结,评述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并根据国内流域的生态流量评估现状,建议在我国流域水系庞杂且气候、水文地质、下垫面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条件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选择生态流量评估方法。未来的生态流量研究和流域水生态管理应综合考虑气候、水文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依据生态流量目标制定、水利水电工程调度、生态流量监测、流域制度法规建设等方面系统性完善生态流量管理与研究,实现流域水资源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水资源 流域生态 流域管理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汉江下游流域生态流量区域特征指标的优选
10
作者 李芊芊 张翔 +3 位作者 吴可怡 陶士勇 闫少锋 邓梁堃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2-290,共9页
在评价河流水文情势变化特征时,传统水文改变指标法(indicators of hydrologic alteration,IHA)存在的指标间相关性高和数据冗余问题会造成整体评价偏差。对汉江下游流域的河流水文情势评价时,考虑到汉江流域干支流日均流量及取水调水... 在评价河流水文情势变化特征时,传统水文改变指标法(indicators of hydrologic alteration,IHA)存在的指标间相关性高和数据冗余问题会造成整体评价偏差。对汉江下游流域的河流水文情势评价时,考虑到汉江流域干支流日均流量及取水调水工程等的影响,分别选择汉江干流上的3个水文站及支流流域的3个水文站点,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6个水文站IHA指标进行优选,再利用相关性分析结果进一步筛选,优选出适用于评价汉江下游流域水文情势的13个代表性指标,分别为2月流量、4月流量、7月流量、10月流量、12月流量、基流指数、最低流量出现日期、最高流量出现日期、低流量脉冲次数、高流量持续时间、日均流量增加率、日平均流量减少率和日均流量反转数。结果表明:6个水文站的代表性指标间相关性均大幅降低,13个代表性指标间的相关系数不超过0.3的占比约70%;经变化范围评价法(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RVA)验证,IHA指标与优选出的代表性指标对汉江下游流域整体水文改变度评价结果的差值均小于7.5个百分点,表明其能够对汉江下游流域提供较为全面合理的水文情势变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下游流域 区域特征 生态流量 指标优选 水文改变度
下载PDF
基于多种水文学方法的秦岭北麓典型河流生态流量分析
11
作者 李学武 黄领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3,17,共5页
为科学确定秦岭北麓典型河流沣河的生态流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合理开发秦岭北麓水资源,基于沣河秦渡镇水文站1953~2013年连续实测月径流资料,使用Tennant法、90%保证法、最枯月平均流量法、Tessman法、年内展布法、Texas法、典型水文... 为科学确定秦岭北麓典型河流沣河的生态流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合理开发秦岭北麓水资源,基于沣河秦渡镇水文站1953~2013年连续实测月径流资料,使用Tennant法、90%保证法、最枯月平均流量法、Tessman法、年内展布法、Texas法、典型水文频率年法及NGPRP法8种水文学方法计算沣河生态流量值。通过分析对比结果表明,Texas法在满足程度、水文节律方面表现较好,最终推荐Texas法作为沣河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并给出生态流量推荐值。研究结果可为秦岭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秦岭北麓 沣河 Texas法
原文传递
基于River 2D模型的黄河花园口河段生态流量研究
12
作者 龙瑞昊 马永胜 +1 位作者 任姗 雷凯旋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1期213-219,共7页
针对目前生态流量研究方法难以充分考虑鱼类栖息地等生境因素的问题,以黄河花园口鲤鱼核心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取黄河鲤鱼为研究物种,基于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和栖息地模型的River 2D模型确定黄河鲤鱼的生态流量,将水深和流速作为鱼类生存... 针对目前生态流量研究方法难以充分考虑鱼类栖息地等生境因素的问题,以黄河花园口鲤鱼核心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取黄河鲤鱼为研究物种,基于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和栖息地模型的River 2D模型确定黄河鲤鱼的生态流量,将水深和流速作为鱼类生存保护的限定性因子,采用栖息地模型模拟不同流量下对应的黄河鲤鱼的适宜栖息地面积。计算结果表明:花园口河段鲤鱼产卵期的最小生态流量为230 m^(3)/s,生长期的最小生态流量为430 m^(3)/s,越冬期的最小生态流量为150 m^(3)/s。计算结果可以为花园口核心鱼类保护区的鱼类保护以及黄河小浪底水库的生态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River 2D模型 栖息地 加权可用面积 黄河鲤鱼
下载PDF
基于人工鱼群算法改进栖息地法的河流生态流量计算
13
作者 赵亿睿 陆宝宏 +2 位作者 徐健 姜政放 周尊广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5期1-6,100,共7页
广泛应用于生态流量计算的栖息地法,近年来理论基础受到许多国外学者的质疑。针对其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人工鱼群算法中的视野、奖励权重、拥挤度参数对栖息地法进行了3个方面的改进,其中,视野、奖励权重、拥挤度参数分别代表鱼类搜寻... 广泛应用于生态流量计算的栖息地法,近年来理论基础受到许多国外学者的质疑。针对其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人工鱼群算法中的视野、奖励权重、拥挤度参数对栖息地法进行了3个方面的改进,其中,视野、奖励权重、拥挤度参数分别代表鱼类搜寻适宜栖息地的能力、鱼类聚群后优选栖息地的倾向和鱼类实际选择栖息地时的逻辑。以淮河中游鲁台子~淮南段为研究区域,发现改进后的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体现鱼类自我优化栖息地选择的过程,可以反映栖息地的利用情况,显著提高了栖息地法计算结果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栖息地法 人工鱼群算法
下载PDF
小水电下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志华 何艳虎 +1 位作者 刘树锋 关帅 《小水电》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小水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环境友好型能源备受关注,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的同时,由于其开发规模小、分布广、开发密集,更容易造成河段减水、脱水,甚至干涸,出现与民争水、与农争水等现象,威胁河流生态系统。通过对现有生态流量计算方... 小水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环境友好型能源备受关注,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的同时,由于其开发规模小、分布广、开发密集,更容易造成河段减水、脱水,甚至干涸,出现与民争水、与农争水等现象,威胁河流生态系统。通过对现有生态流量计算方法相关文献的分析,梳理了常用的河道生态流量的计算方法;基于此,结合小水电运行对河流水文和生态的影响,重点对常用小水电生态流量计算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应用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当前小水电下泄生态流量计算仍然以水文学法和生境模拟法为主,而在缺乏水文资料的偏远山区河流,考虑到成本问题,水力学法更为合适。适用于山区河流小水电下泄生态流量的计算方法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水电 生态影响 生态流量 计算方法
下载PDF
生态流量监测系统的区块链框架设计及管理模块实现
15
作者 吴海燕 李永峰 +3 位作者 李效宁 李晓洋 毕胜 李松萍 《长江技术经济》 2024年第1期132-138,共7页
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确保生态流量监测数据在多部门流转过程中的可信与安全共享尤其重要。针对生态流量监测数据应用和共享的多样化、差异化、动态化需求,结合区块链技术的优... 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确保生态流量监测数据在多部门流转过程中的可信与安全共享尤其重要。针对生态流量监测数据应用和共享的多样化、差异化、动态化需求,结合区块链技术的优点,在生态流量监测系统中引入Hyperledger Fabric平台的可插拔式区块链组件,构建了包含基础系统层、区块链中枢层、区块链服务支撑层、业务应用层的四层联盟链系统架构,围绕链上数据的可信安全共享及溯源需求,设计实现了区块链系统用户管理、数据及文件操作、区块链浏览三个功能模块,开发了区块链信息查看功能页面并集成至水库水情测报系统中。可插拔式区块链支撑组件的引入,便于对已建信息化平台进行区块链技术改造,能有效降低开发成本和周期及运维成本。该研究是区块链技术在水资源监管领域的初步探索,可为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提供新的技术思路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监测系统 区块链 可插拔式 Hyperledger Fabric
下载PDF
基于改进水文比拟法的新丰江生态流量计算
16
作者 周海洪 陈记臣 杨晨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2,17,共4页
为减小水电站开发对下游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广东韶关新丰江为例,用改进水文比拟法计算流量,同时用水文学法进行生态流量计算。结果表明:运用改进水文比拟算法能较准确获得新丰江干流丰城、狮石滩、涧下和银潭4座水电站的月平均流量(... 为减小水电站开发对下游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广东韶关新丰江为例,用改进水文比拟法计算流量,同时用水文学法进行生态流量计算。结果表明:运用改进水文比拟算法能较准确获得新丰江干流丰城、狮石滩、涧下和银潭4座水电站的月平均流量(分别为20.57 m^(3)/s、21.80 m^(3)/s、22.54 m^(3)/s和22.97 m^(3)/s);4座电站生态流量最终取值分别为3.62 m^(3)/s、3.63 m^(3)/s、3.73m^(3)/s和3.93 m^(3)/s;其生态流量的月满足程度均在99%以上,能满足设计保证率。研究成果可为新丰江等中小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系统保护及中小河流水电站生态流量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水文比拟法 生态流量 水文学法 新丰江
下载PDF
桂江已建水利工程生态流量核定与保障先行先试工作探讨
17
作者 雷丹妮 蒋婷 《广西水利水电》 2024年第2期35-39,共5页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水利部组织开展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核定与保障先行先试工作。广西桂江选取斧子口、京南、川江、小溶江水利枢纽和青狮潭水库作为先行先试工程,本文介绍了核定工程生态流量的原则方...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水利部组织开展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核定与保障先行先试工作。广西桂江选取斧子口、京南、川江、小溶江水利枢纽和青狮潭水库作为先行先试工程,本文介绍了核定工程生态流量的原则方法和结果,并提出完善生态流量保障措施,为后续全面推进已建工程生态流量核定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核定方法 保障措施 先行先试 桂江
下载PDF
农村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视频智能监管系统研发
18
作者 廖佳庆 刘锋 蒋元中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4,171,共6页
我国农村水电站站址分散,泄放设施形式各异造成生态流量泄放监测成本过高,同时河流断面不规则性、水文情势随机性等也增加了流量监测的难度导致安装监测设备不能大量推广。基于现状,通过非接触的视频识别是未来一个有效的监管途径,有利... 我国农村水电站站址分散,泄放设施形式各异造成生态流量泄放监测成本过高,同时河流断面不规则性、水文情势随机性等也增加了流量监测的难度导致安装监测设备不能大量推广。基于现状,通过非接触的视频识别是未来一个有效的监管途径,有利于监管工作的推广,通过对大量的生态流量泄放视频进行研究,研发了视频智能识别算法,通过主算法和子模型两种识别方式相结合实现了对生态流量是否泄流的识别,既保障了识别通用性、易用性,又保障了识别结果的精度。同时研发了水利视频AI通用组件系统整合了视频智能识别算法和识别业务流程,实现了对499个农村水电站生态流量是否泄放的智能监管。通过对5个月的所有识别结果进行人工审核统计,剔除视频或图像模糊的情况,平均识别准确率97.8%,应用情况良好,具备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识别 生态流量 图像识别 水利监管
下载PDF
梯级水库中长期仿天然水文情势的生态流量多目标调度
19
作者 崔福宁 朱迪 +2 位作者 卜慧 郭卫 汪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针对现有研究较少从水文情势角度开展梯级水库中长期生态流量调度的现状,基于场景缩减(SBR)技术推求的仿天然水文情势生态流量过程,以梯级水库下泄流量与生态流量的动态时间规整(DTW)距离最小为生态目标,以梯级水库发电量最大为发电目标... 针对现有研究较少从水文情势角度开展梯级水库中长期生态流量调度的现状,基于场景缩减(SBR)技术推求的仿天然水文情势生态流量过程,以梯级水库下泄流量与生态流量的动态时间规整(DTW)距离最小为生态目标,以梯级水库发电量最大为发电目标,构建梯级水库多目标生态流量调度模型,并采用“参数模拟−优化”思路求解,选择金沙江中游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和观音岩6座梯级水库,对1953-2015年的旬径流资料开展分析研究,为梯级水库中长期生态流量调度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推求的仿天然水文情势生态流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和上下游断面量级差异特征;相较梯级水库原调度方案,优化调度方案可通过径流调节,改善梯级水库中长期生态和发电效益,在不影响生态目标的状态下,可增加511亿kW·h的发电量,相应增幅为1.35%;在不影响发电目标的情况下,可减少134253的DTW距离,相应降幅为3.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调度 动态时间规整 场景缩减 梯级水库 金沙江中游
下载PDF
浍河干流固镇段生态流量及监测方法初步分析
20
作者 黄紫薇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3期41-44,共4页
文章旨在初步分析浍河干流固镇段的生态流量及监测方法。采用历年水文资料,选取固镇闸水文站为控制断面,用淹没孔流流量关系曲线进行生态流量计算,考察了多年平均流量和径流量的趋势变化。浍河干流固镇段的生态流量可达性较高。监测方... 文章旨在初步分析浍河干流固镇段的生态流量及监测方法。采用历年水文资料,选取固镇闸水文站为控制断面,用淹没孔流流量关系曲线进行生态流量计算,考察了多年平均流量和径流量的趋势变化。浍河干流固镇段的生态流量可达性较高。监测方法包括实测流量和小流量测验,以及自编公式进行淹没孔流的流量计算。强调了生态流量控制方案的重要性,对保障生态流量、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监测方法 水文特征 流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