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1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移民生计能力与适应策略——基于适应水平的中介作用
1
作者 李倩娜 姚娟 付鹏飞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5,共6页
以巴音布鲁克世界自然遗产地外迁定居的205户牧户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生态移民的生计能力、适应水平与适应策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牧民生计能力由生产能力、社会能力、劳动能力、金融能力等多种因素决定,适应水平由生活... 以巴音布鲁克世界自然遗产地外迁定居的205户牧户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生态移民的生计能力、适应水平与适应策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牧民生计能力由生产能力、社会能力、劳动能力、金融能力等多种因素决定,适应水平由生活适应、文化适应、经济适应、社会适应与政策适应等维度构成。生计能力显著正向影响适应水平和适应策略选择,适应水平在生计能力对适应策略影响路径中起到38.46%的促进作用。牧民生计能力越强,异地定居适应水平越高,留在城镇定居的可能性越大。应通过激发主体内生动力、打造良好“三生”环境、创新定居移民生计发展模式来持续提升牧民生计能力和异地适应水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能力 适应水平 适应策略 生态移民 世界自然遗产地 巴音布鲁克
下载PDF
从生态移民迈向生态富民——百年演进、经验启示及行动策略
2
作者 冯一桃 张智勇 +1 位作者 吴华安 文传浩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1-113,共13页
生态移民迈向生态富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个缩影。首先对生态移民与生态富民进行了内涵界定,并结合百年建党历程和生态移民实践,剖析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生态移民思想,将其划分为孕育发端阶... 生态移民迈向生态富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个缩影。首先对生态移民与生态富民进行了内涵界定,并结合百年建党历程和生态移民实践,剖析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生态移民思想,将其划分为孕育发端阶段、初步形成阶段、调适完善阶段和巩固拓展阶段,总结凝练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推进生态移民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为新时代高质量推进生态移民迈向生态富民奠定了坚实基础,供给了宝贵经验。并就如何让生态移民有效衔接生态富民,提出从生态理念、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产品、生态补偿等方面构建实现生态富民的行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生态移民 经验启示 行动策略
下载PDF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视野下生态移民村的现代化发展研究
3
作者 王璐妍 何秋红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0-231,共2页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要从人与自然、人与社...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要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多维度进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 生态宜居 生态移民 乡风文明 产业兴旺 美丽宜居乡村
原文传递
国内生态移民研究述评
4
作者 张啸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6期183-185,共3页
生态移民一直是各学科领域和学者研究热点之一,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政策性。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回顾1993年以来生态移民相关研究文献,系统总结生态移民的内涵深意、研究方向内容、效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用及未来展望,对于生态移民政... 生态移民一直是各学科领域和学者研究热点之一,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政策性。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回顾1993年以来生态移民相关研究文献,系统总结生态移民的内涵深意、研究方向内容、效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用及未来展望,对于生态移民政策制定实施、移民主体和环境需要进行更全面的考察和评估,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对移民负面效应区域提出更适宜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政策 扶贫 适应性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藏生态移民适应性问题研究——以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安置区为例
5
作者 蒋梦坡 《村委主任》 2024年第3期164-166,共3页
搬迁工作理应遵循“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一指导方针,检验搬迁工作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移民在迁入地能否实现可持续生计。移民实现可持续生计也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所以探寻目前移民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帮助其实现可持续生... 搬迁工作理应遵循“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一指导方针,检验搬迁工作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移民在迁入地能否实现可持续生计。移民实现可持续生计也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所以探寻目前移民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帮助其实现可持续生计势在必行。文章依据西藏生态移民的现实情况,将移民的适应性划分为社会关系的适应、日常生活的适应及生产方式的适应三个维度,根据其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期推进生态移民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移民 适应性
下载PDF
西藏“三岩”片区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6
作者 马宁 韩悦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8-44,155,共8页
“三岩”片区地处西藏“三江流域”的高山峡谷区域,域内坡陡沟深,宜农耕地较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公共服务能力较弱,是典型的“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区域。21世纪初,西藏依托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了“三岩”片... “三岩”片区地处西藏“三江流域”的高山峡谷区域,域内坡陡沟深,宜农耕地较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公共服务能力较弱,是典型的“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区域。21世纪初,西藏依托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了“三岩”片区的生态移民工作,既有效缓解了当地的生态压力,又使生态移民在新家园中过上了幸福生活,也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但是,生态移民对迁入地生计模式转变的不适应、对社区文化认同度较低,以及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至今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本文从进一步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组织引领、提高心理认同度、重视文化教育、重视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增收、移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提出“三岩”片区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期对全面推进西藏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岩”片区 生态移民 易地扶贫搬迁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生态移民社会整合--基于海南少数民族的移民实践
7
作者 杨宝强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1期145-148,共4页
生态移民既是修复生态环境的必要措施亦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海南省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围绕“搬得出、稳定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完善了移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移民的产业发展,保障了移民的就业与收入提升。但生态移民并非简单... 生态移民既是修复生态环境的必要措施亦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海南省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围绕“搬得出、稳定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完善了移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移民的产业发展,保障了移民的就业与收入提升。但生态移民并非简单的空间位移,还包括移民的身份角色转换和社会文化整合,这一过程中移民还面临文化的割裂、社会资本的局限以及社会排斥等多重困境。因此,移民有效融入当地社会还需整合移民与当地村民的利益、文化以及社会关系,以避免冲突和摩擦,保障移民融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社会整合 少数民族 海南 文化割裂 社会排斥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宁夏生态移民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董丽 王满旺 东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4-1012,共9页
经济发展如何破解生态环境资源约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议题。为探究生态移民区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情况,基于生态足迹法,构建了生态移民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20年宁夏生态移民区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 经济发展如何破解生态环境资源约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议题。为探究生态移民区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情况,基于生态足迹法,构建了生态移民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20年宁夏生态移民区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采用脱钩模型分析了生态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脱钩关系。结果表明:(1)迁入区(红寺堡区)与迁出区(西吉县、隆德县、同心县)生态盈余呈下降趋势。红寺堡区生态盈余从2013年的0.730 hm~2·人~(-1)下降到2020年的-0.054 hm~2·人~(-1)。2000—2020年西吉县生态盈余从1.226 hm~2·人~(-1)下降到0.963 hm~2·人~(-1);隆德县生态盈余从0.760 hm~2·人~(-1)下降到-0.113 hm~2·人~(-1);同心县生态盈余从0.755 hm~2·人~(-1)下降到0.347 hm~2·人~(-1)。(2)迁入区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迁出区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较高,但内部发展不均衡。迁入区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呈“W”变动趋势。从2013年-0.012降低到2020年-0.325。迁出区中西吉县和同心县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隆德县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2000—2020年西吉县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从-0.324上升到0.037;同心县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从-0.552上升到-0.125;隆德县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从-0.029下降到-0.375。(3)迁入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未实现协调发展,迁出区经济增长与生态压力脱钩状态呈现区域性差异。因此,提出了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走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生态修复,走科技创新治理之路、优化资源配置,走协调发展之路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生态足迹法 可持续发展能力 脱钩模型 宁夏
下载PDF
生态移民安置区小农户生计脆弱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温昕玉 郭园 杨美玲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85-91,96,共8页
基于“风险性—敏感性—适应能力”生计框架,以宁夏红寺堡区311户农户为研究对象,使用改进TOPSIS模型和GIS工具,探究小农户生计脆弱性的空间特征和小农户类型特征;运用回归模型,分析风险指数、敏感指数和适应能力指数对生计脆弱性指数... 基于“风险性—敏感性—适应能力”生计框架,以宁夏红寺堡区311户农户为研究对象,使用改进TOPSIS模型和GIS工具,探究小农户生计脆弱性的空间特征和小农户类型特征;运用回归模型,分析风险指数、敏感指数和适应能力指数对生计脆弱性指数的贡献程度;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提高生计适应能力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红寺堡区小农户生计脆弱性、风险性、敏感性、适应性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特征,且小农户生计脆弱性与生计类型是否多样有关;适应能力指数与生计脆弱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风险指数、敏感性指数与生计脆弱性指数呈正相关;自然资本是距城区较远且生计类型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户提高适应能力的首要障碍因素,劳动力技能掌握情况和是否参加培训对于生计类型多样的小农户提升适应能力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户 生计脆弱性 生态移民安置区
下载PDF
人地互动视角: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的跨学科理论框架
10
作者 黄慧婷 田明 《青海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9,共12页
三江源生态移民社区在“人”(语言文化、生产技能不匹配非农产业)和“地”(迁入区发展水平低,存在环境退化的二次风险)的制约下,移民非农转型的目标实现难度较大,依靠补助的脱贫模式不可持续,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从人地互动视... 三江源生态移民社区在“人”(语言文化、生产技能不匹配非农产业)和“地”(迁入区发展水平低,存在环境退化的二次风险)的制约下,移民非农转型的目标实现难度较大,依靠补助的脱贫模式不可持续,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从人地互动视角,以改进后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分析框架,梳理了关于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历史与现在、所处地理与社会环境、能动性要素和人地关系调节的研究进展,整理移民适应困境的现状,提炼出主体元素“人”“地”“业”互动的核心概念,构建了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的跨学科理论框架。目的是从移民适应困境的根本原因(人地互动平衡的打破)和正向人地互动关系的建立两方面出发,为促进三江源113个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后续研究提供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为类似的少数民族移民问题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生态移民 反贫困 人地关系 理论框架
下载PDF
生态移民农地确权满意度及流转行为影响分析
11
作者 王君晗 张琳 张体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2-109,共8页
基于云南、宁夏、贵州3省区调研问卷录入形成的数据库,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民族地区生态移民农地确权政策满意度以及农地确权对移民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子进行量化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经营收入、对产权的认知情况、对确... 基于云南、宁夏、贵州3省区调研问卷录入形成的数据库,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民族地区生态移民农地确权政策满意度以及农地确权对移民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子进行量化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经营收入、对产权的认知情况、对确权政策认知度等变量对移民农地确权政策满意度影响显著;(2)农地确权对移民户农地流转行为有显著促进作用,流转期限关注度、家庭人口数、土地特征等因子均不同程度影响移民户流转行为。为此,建议加大农地政策宣传力度,降低农地交易成本,推动农地确权颁证,加强移民农地管理,强化农村社会保障,加大移民就业转移扶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农地确权满意度 流转行为
下载PDF
生态移民社会空间研究进展与研究框架
12
作者 郑芳 王鑫 侯迎 《社会科学前沿》 2023年第12期7505-7515,共11页
社会空间是解读生态移民聚居地发展变迁重要且独特的视角,是深入解析生态移民聚居地人地关系演变与调控的关键。论文在全面总结国内外社会空间理论发展及研究实践、生态移民(聚居地)社会空间研究基础上,综合地理学、社会学、城乡规划学... 社会空间是解读生态移民聚居地发展变迁重要且独特的视角,是深入解析生态移民聚居地人地关系演变与调控的关键。论文在全面总结国内外社会空间理论发展及研究实践、生态移民(聚居地)社会空间研究基础上,综合地理学、社会学、城乡规划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提炼科学问题,构建理论支撑体系,以社会空间辩证法、社会空间时空分异为主线,集成多种研究方法,聚焦居住空间、社会关系网络与日常活动空间等社会空间要素的结构特征、演变过程、影响机理、重构路径与发展模式等研究内容,构建了生态移民聚居地社会空间研究框架。希望能拓宽生态移民(聚居地)研究视角,加强理论解释及应用;解决社会空间问题,提升社会空间功能,加强社会空间治理;为后续生态移民实践及生态移民聚居地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为国际、国内其它移民聚居地研究提供新思路。同时,在理论方法及应用实践方面实现学科融合,丰富各学科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社会空间 研究综述 研究框架
下载PDF
国内生态移民研究的历史脉络和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13
作者 陈行 潘梅 《凯里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2-35,共14页
厘清国内关于生态移民研究的历史脉络和发展方向,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以中国知网关于生态移民研究的文献为样本,采取文献计量的方法,通过Citespace软件系统分析历史文献的基本特征和研究方向,结果显示:国内生态移民与易... 厘清国内关于生态移民研究的历史脉络和发展方向,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以中国知网关于生态移民研究的文献为样本,采取文献计量的方法,通过Citespace软件系统分析历史文献的基本特征和研究方向,结果显示:国内生态移民与易地扶贫搬迁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重合性,兼具生态环境效应和经济效益;在政策上,与三峡工程、易地扶贫搬迁、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部署密切相关;在文献特征上,发文所在地与生态移民所在地紧密相连,已出现领军的研究机构和较为固定的研究团队,内部合作紧密且效果显著;在研究方向上,逐渐转向移民的社会融入、心理健康和生计策略等微观层面。生态移民在未来可能会聚焦于移民社区治理、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心理健康的社会效益等领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预示向移民本身的关注不断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易地扶贫搬迁 文献计量 CITESPACE
下载PDF
国家公园生态移民区的费效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路径
14
作者 张永姣 陈雨萍 张东伟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402-409,共8页
保护地生态移民搬迁的成效对于当地乡村振兴以及未来同周边社区共同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评估移民社区建设的成效,进一步挖掘生态移民社区的发展路径,促进已建成移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以毗连祁连山... 保护地生态移民搬迁的成效对于当地乡村振兴以及未来同周边社区共同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评估移民社区建设的成效,进一步挖掘生态移民社区的发展路径,促进已建成移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以毗连祁连山国家公园的黄花滩移民区为例,对其2012—2018年间生态移民项目进行费用效益的分项评价和集成评价。结果表明,黄花滩移民区的经济净现值、经济内部收益率与经济效益费用比三项指标均高于规范要求,黄花滩生态移民项目经济效益较好。在此基础上,从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建立特色突出的寒旱农业生产体系;推进产权制度创新,形成高效运行的农业经营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构建新村民就近就业的新空间;促进生态产品供给,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增进移民文化适应,探索文化价值有效转化路径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黄花滩生态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期为移民社区发展新模式提供有益的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用效益分析 集成评价 生态移民社区 长效发展 黄花滩
下载PDF
老年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困境及其策略——基于宁夏银川市欣荣村的探索
15
作者 海霞 梁向明 《商业经济》 2023年第5期49-50,共2页
问卷调研和社会适应量表评估结果表明:老年移民在社会适应能力的不同维度上呈现出较大差异,普遍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心理适应能力,但经济适应和社会关系适应能力较弱。Meologit回归分析可知,老年人社会适应与健康、工作情况、学历和居住位... 问卷调研和社会适应量表评估结果表明:老年移民在社会适应能力的不同维度上呈现出较大差异,普遍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心理适应能力,但经济适应和社会关系适应能力较弱。Meologit回归分析可知,老年人社会适应与健康、工作情况、学历和居住位置显著相关。针对上述社会适应困难,应精准识别和帮扶经济能力较差的老年个体,拓宽老年人增收渠道、改善老年人就业条件和医疗卫生条件、合理布局村庄基础设施,提升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助其安度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适应 老年人 生态移民
下载PDF
生态移民新村空间生产与治理研究——以永宁县原隆村为例
16
作者 杨龙 耿虹 海明发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7期19-27,共9页
宁夏生态移民是地域空间生态脆弱及空间贫困导致的人口迁移的复合结果,其演进的本质是一定时空范围内人居环境、人地关系、人口迁移及空间生产的外显方式,其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空间要素再分配、空间关系再组织的空间转向和空间重构过... 宁夏生态移民是地域空间生态脆弱及空间贫困导致的人口迁移的复合结果,其演进的本质是一定时空范围内人居环境、人地关系、人口迁移及空间生产的外显方式,其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空间要素再分配、空间关系再组织的空间转向和空间重构过程。本研究借助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生态移民新村原隆村为实证案例,从“空间表征—空间实践—表征空间”三个分析维度,探究移民新村空间演进过程中政府、市场、社会与村民对空间生产的作用与影响,进而挖掘出移民新村“移民前、移民中、移民后”三种不同空间类型形成过程中的内在生产逻辑,并从角色融入、人居空间、政策管理三方面反思生态移民新村未来空间治理路径,从而引导移民新村从“精准脱贫”向“乡村振兴”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新村 空间生产 空间治理 乡村振兴 原隆村
下载PDF
瓜州县广至乡生态移民社区文化认同研究
17
作者 刘梦菲 王文棣 《热带农业工程》 2023年第1期129-133,共5页
生态移民社区文化认同能有效反映移民对搬迁社区文化的融入和归属感。本文以广至乡生态移民对社区文化认同情况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广至乡社区文化认同存在文化活动形式陈旧,缺乏创新... 生态移民社区文化认同能有效反映移民对搬迁社区文化的融入和归属感。本文以广至乡生态移民对社区文化认同情况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广至乡社区文化认同存在文化活动形式陈旧,缺乏创新;文化氛围缺乏,村民参与意识薄弱,社区归属感不强;社区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生态移民社区居民的文化融入和归属感产生了消极影响。基于生态移民社区文化认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社区活动,形成社区文化特色;满足村民文化需求,增强村民参与意识和社区归属感;培育社区组织资源,促进移民社区多元文化的共存和融合等对策,以期对促进生态移民社区文化认同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社区文化认同 调查 建议
下载PDF
关于民族生态移民社区弘德村的治理经验
18
作者 史泽伟 王文棣 《热带农业工程》 2023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社区治理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移民角度出发,采取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方法研究发展水平较高的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社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的治理经验,以期提供些许理论借鉴。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社区治理 社会调查 经验总结
下载PDF
乡村生态移民安置区空间重构影响因素探究--以德清县对河口村为例
19
作者 杨婷婷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17期40-43,217,共5页
为促进乡村振兴,解决乡村生态移民安置区空间重构问题,以德清县对河口村生态移民安置区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研究影响空间重构的因素,结果表明,生态移民安置区空间重构受多种因素影响,主成分因素为社会保障、公... 为促进乡村振兴,解决乡村生态移民安置区空间重构问题,以德清县对河口村生态移民安置区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研究影响空间重构的因素,结果表明,生态移民安置区空间重构受多种因素影响,主成分因素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活基础服务、人际交往、安置区环境管理以及自然地理,影响力各不相同,社会保障因素的影响作用最大,自然地理因素影响作用最小,应当围绕不同的影响因素,对村民生活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从产业升级、社区融入感等多角度对乡村生态移民安置区空间重构提出优化策略,助推乡村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移民 安置区 空间重构 影响因素 对河口村
下载PDF
生态移民村镇居民居住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
作者 吴海娟 郑芳 易洁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87-1396,共10页
研究生态移民村镇居民居住满意度,提升生态移民居住环境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以宁夏典型的生态移民村镇为研究区,基于访谈式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居住满意度指标体系,探讨居民居住满意度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研究生态移民村镇居民居住满意度,提升生态移民居住环境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以宁夏典型的生态移民村镇为研究区,基于访谈式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居住满意度指标体系,探讨居民居住满意度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生态移民村镇居民居住满意度总体较高;公共空间、配套设施以及环境状况3个维度满意度水平略低,居住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镇北堡镇、星海镇、红寺堡镇、兴泾镇。(2)不同群体居民的满意度均值均大于3.5,满意度水平较高,但不同属性的居民群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中青年、家庭负担系数大、受教育程度较高、迁入时长超过30 a、不愿意永久居住和感到住房拥挤的这几类居民居住满意度感知较低。(3)生态移民村镇居民居住满意度受邻里环境、组织管理、公共空间、环境状况和配套设施5个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满意度 生态移民村镇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