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丽娜 唐明方 +3 位作者 付晓 李爽 吴迪 吴钢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180,共8页
乌梁素海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北方生态屏障,其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运用回归分析对土壤保持、碳储量、产水量、食物供给与水质净化在2000—2010年、2010—2018年、2000—2018年的服务变化和空间变化格局... 乌梁素海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北方生态屏障,其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运用回归分析对土壤保持、碳储量、产水量、食物供给与水质净化在2000—2010年、2010—2018年、2000—2018年的服务变化和空间变化格局进行分析,在流域尺度上探讨降水、气温、坡度、植被覆盖度等因素对各项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土壤保持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坡度、植被覆盖度和森林、草地、耕地面积,碳储量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第三产业产值和各类用地面积,产水量最大的影响因素是降水、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食物供给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第一产业产值、耕地面积和人口密度;耕地面积、第一产业产值和人口密度对水质净化影响较大。通过识别研究区的主导驱动因素和驱动机制,有助于掌控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规律,优化生态管理对策,为生态保护政策的可持续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流域 生态系统服务变化 驱动因素 流域尺度
原文传递
基于自然与社会因素的岱海流域生态系统变化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珍德 姜晨冰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3年第1期8-13,46,共7页
通过对岱海流域生态系统变化的自然与社会驱动力因子的定量分析,揭示了不同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岱海生态系统格局和土地利用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岱海湖泊萎缩的变化趋势受流域水资源变化的强烈影响,并存在极高的关联度。社... 通过对岱海流域生态系统变化的自然与社会驱动力因子的定量分析,揭示了不同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岱海生态系统格局和土地利用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岱海湖泊萎缩的变化趋势受流域水资源变化的强烈影响,并存在极高的关联度。社会驱动力强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其原因可能是产业发展或耕作方式改变。该研究可对岱海生态保护工程的规划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海 生态系变化 土地利用 驱动力因子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变化特征的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生态治理成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旭伟 姜泳波 +1 位作者 黄慧 王乃亮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1期16-22,57,共8页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水源产流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长期以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生态系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在多个已有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其中甘肃片区位于...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水源产流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长期以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生态系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在多个已有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其中甘肃片区位于祁连山北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施了生态保护、恢复与建设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对生态治理成效的评价有助于发现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升生态建设规划及管护决策的科学性。本研究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在提取生态系统类型与质量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其变化特征分析生态治理的成效。研究表明,近2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结构基本稳定,草地、森林、灌丛面积明显增加,裸地减少、植被覆盖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变好,说明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研究区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系统面积所占比例小,仅占46.7%,生态系统整体脆弱,维护生态安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压力仍然较大,生态保护与建设正处于关键阶段,未来需要针对生态系统存在的退化风险,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 生态系变化 生态治理 生态成效
下载PDF
近40年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生态系变化的^(226)Ra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俊鸿 陈敏 +5 位作者 邱雨生 李艳平 马嫱 吕娥 张润 黄奕普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2797-2802,共6页
利用1999年7~10月和2003年10~12月实测的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表层水^(226)Ra含量,结合文献所报道的历史数据,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表层水体^(226)Ra含量呈下降趋势,反映出全球变化导致该海域生态系结构的变化... 利用1999年7~10月和2003年10~12月实测的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表层水^(226)Ra含量,结合文献所报道的历史数据,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表层水体^(226)Ra含量呈下降趋势,反映出全球变化导致该海域生态系结构的变化.全球增暖一方面导致了该海域水体层化作用的加强,进而导致上层水体Ra补充量的减少;另一方面,全球增暖导致海域生物生产力的升高,进而导致Ra迁出量的增加.^(226)Ra含量的上述变化与文献报道的该海域叶绿素a、硅酸盐、磷酸盐含量与初级生产力的历史变化趋势相吻合,确证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正发生着可观测的生态系统变化.在上层海洋层化作用加强的情况下,为维持海域升高的生物生产力,其“新”氮可能的来源是海洋的固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 ^226RA 生态系变化
原文传递
封山禁牧措施下区域草原生态系统变化分析
5
作者 刘贺龙 贾平 吕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30-133,共4页
封山禁牧是一种生态保护修复的措施,旨在减缓或避免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草原上实行封山禁牧制度,可以有效促进草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针对封山禁牧后草原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封山禁牧背景及草原生态系统存在... 封山禁牧是一种生态保护修复的措施,旨在减缓或避免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草原上实行封山禁牧制度,可以有效促进草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针对封山禁牧后草原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封山禁牧背景及草原生态系统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封山禁牧制度能够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在实际推行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考虑禁牧制度的措施和落实情况、制度的监管效力等方面问题,这对提升草原生态系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山禁牧 草原生态系 草原恢复 生态系变化
下载PDF
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变化及西南跨境生态安全研究 被引量:123
6
作者 何大明 吴绍洪 +3 位作者 彭华 杨志峰 欧晓昆 崔保山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8-344,共7页
位于我国西南、以纵向山系和大河为主体特征的纵向岭谷区,其地表主要自然物质、能量输送和人类活动等,表现出明显的“通道—阻隔”作用,产生了复杂多样的关联效应:使其成为亚洲大陆主要的纵向生物走廊、避难所和我国与东南亚重要的生态... 位于我国西南、以纵向山系和大河为主体特征的纵向岭谷区,其地表主要自然物质、能量输送和人类活动等,表现出明显的“通道—阻隔”作用,产生了复杂多样的关联效应:使其成为亚洲大陆主要的纵向生物走廊、避难所和我国与东南亚重要的生态廊道,拥有北半球除沙漠和海洋外的各类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物种的高富集区和世界级基因库,但其生态脆弱、灾害频发;主导了区内多民族沿河谷分布、在山间盆地聚居的“大分散、小聚居”格局,其社会经济发展地域分异大。因此,该区一直是地学和生物学等研究地表复杂环境系统与生命系统演变规律的关键地区,在全球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该区资源富集,短期开发行为多、环境退化加剧、贫困普遍,保护与发展矛盾极为突出,在西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岭谷区 跨境生态安全 生态系变化 中国西南地区
下载PDF
公路建设干扰下的生态系统变化及其机理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杰 崔保山 +1 位作者 董世魁 朱建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36,共6页
在总结公路建设直接和间接生态干扰作用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组分入手,论述了公路建设干扰下非生物组分(土壤、地形、气候等),个体、种群、群落等层次的生物组分、生态系统整体特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生态变化内容;分析了公路建设干扰... 在总结公路建设直接和间接生态干扰作用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组分入手,论述了公路建设干扰下非生物组分(土壤、地形、气候等),个体、种群、群落等层次的生物组分、生态系统整体特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生态变化内容;分析了公路建设干扰下生态系统的演替方向和植被类型的改变趋势,并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两方面构建了公路建设干扰下生态系统变化的表征指标体系;对公路建设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变化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公路建设促成了土壤、地形等非生物组分和各层次生物组分的变化,从而改变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使得其演替方向和植被类型发生了更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变化 机理 生态干扰 公路建设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及其对系统退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潘志华 安萍莉 +1 位作者 郑大玮 妥德宝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53,共4页
以历史资料为依据 ,分析地处农牧交错带的武川县近 5 0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及其对系统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近 5 0年内该地人口增长了 1.6倍多 ,耕地面积增长了 0 .6 3倍 ,小牲畜数量增长了 9倍多。认为人口增加是生态系统退化的... 以历史资料为依据 ,分析地处农牧交错带的武川县近 5 0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及其对系统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近 5 0年内该地人口增长了 1.6倍多 ,耕地面积增长了 0 .6 3倍 ,小牲畜数量增长了 9倍多。认为人口增加是生态系统退化的根本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生态系统结构变化 系统退化 生态退化
下载PDF
泸沽湖生态系统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赫 石龙宇 付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507-3516,共10页
运用遥感影像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采用生态系统信息分类提取方法和景观指数方法对1990年至2015年泸沽湖风景区生态系统构成与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析引起各类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力因素,为泸沽湖风景区进一步生态与环境规划... 运用遥感影像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采用生态系统信息分类提取方法和景观指数方法对1990年至2015年泸沽湖风景区生态系统构成与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析引起各类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力因素,为泸沽湖风景区进一步生态与环境规划提供科学和理论依据。25年间,泸沽湖风景区内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可分为农田、森林、草地、水域和人居环境等五类生态系统,1990年至2005年,主要表现为农田、森林、草地3个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转化;2005年至2015年,主要表现为森林、草地、水域生态系统整体流向农田、人居环境系统。总体上泸沽湖景观破碎化与复杂程度呈下降趋势,连通性和整体性逐渐增强,但各生态系统类型之间比例差异增大。农田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政策导向;森林与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人类活动;水域生态系统变化主要驱动因素是湿地造林与人类活动入侵;人居环境系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人类用地需求的增涨。针对泸沽湖生态系统变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 生态系变化 景观指数 驱动力
下载PDF
中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权衡协同关系分析
10
作者 胡杨成 吴庆安 晏肖雅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4-85,共12页
基于2011—2020年中部地区土地利用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当量因子法及ESCI模型分析中部四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并使用ESTD模型分析各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显示:(1)从四省整体来看,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 基于2011—2020年中部地区土地利用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当量因子法及ESCI模型分析中部四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并使用ESTD模型分析各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显示:(1)从四省整体来看,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排序为水文调节、气候调节、气体调节、净化环境、水资源供给、维持生物多样性、土壤保持、美学景观、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维持养分循环,2011—2015年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均呈上升趋势,2015—2020年均呈下降趋势;(2)中部地区四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排名为湖北省>安徽省>山西省>河南省,价值分布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各省用地ESV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减;(3)中部四省整体呈协同关系,河南省和湖北省2011—2020年都呈协同关系,而山西省、安徽省权衡协同关系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当量因子法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分析 权衡协同关系
下载PDF
武夷山小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簇)权衡/协同及对地形起伏度的响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锦琳 游巍斌 +1 位作者 蔡新瑜 何东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892-4903,共12页
地形起伏度(RDLS)通过影响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和功能而作用于生态系统服务,揭示二者间的作用关系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认知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地形起伏度模型、InVEST模型、K-mean聚类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指数(ESCI)及权衡协同... 地形起伏度(RDLS)通过影响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和功能而作用于生态系统服务,揭示二者间的作用关系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认知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地形起伏度模型、InVEST模型、K-mean聚类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指数(ESCI)及权衡协同度指数(ESTD)等方法,探究2009—2016年武夷山国家公园武夷山九曲溪流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簇及其权衡/协同关系对地形起伏度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①2009—2016年生物多样性维持、固碳、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服务及其增益面积均随着RDLS等级的升高而增加。②生态脆弱型服务簇聚集在RDLS较低地方,生态调节型服务簇则聚集在RDLS较高区域,而生态保育型服务簇无明显分布规律。2009—2016年,RDLS较低和较高区域分别有19%、18%的生态保育型服务簇转变为生态脆弱型服务簇和生态调节型服务簇。③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对RDLS的响应模式有两种模式,即以二级或四级RDLS为峰值的倒U型曲线(固碳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的权衡关系,固碳与水源涵养的协同关系)和以二级、四级RDLS为拐点的N型曲线(水质净化与固碳、水源涵养的协同关系,水质净化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的权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簇 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指数 InVEST模型 权衡与协同 九曲溪流域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时空交互特征及其驱动力:以海南岛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白婷婷 徐栋 武少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961-5973,共13页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以及再分析数据,分析了海南岛1980~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探究了近40a海南岛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及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在时间维度上对人类活动与自然要素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以及再分析数据,分析了海南岛1980~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探究了近40a海南岛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及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在时间维度上对人类活动与自然要素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近40a,海南岛超过95%区域的土地类型未发生变化,但海南岛建设用地增长比例却达到63.41%,且主要以“占耕占林”式进行扩张;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最高,四种生态系统服务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这与城市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下降存在显著的关系(P<0.001);海南岛生态系统服务存在明显的海拔、气候的梯度效应,且所有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呈现出协同的关系;海南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降低的主导因素是快速的城市扩张.其次,海南岛的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主要驱动因素是降雨、土壤水分、实际蒸散发、最高气温以及最低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变化 驱动分析 海南岛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我国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的影响简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承 《美育学刊》 2012年第3期50-52,共3页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产生影响袁
关键词 气候变化曰干旱半干旱曰生态系统曰经济社会
下载PDF
二十一世纪初十年内蒙古生态系统构成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玉华 姜慧敏 +1 位作者 苏金华 布仁图雅 《环境与发展》 2017年第4期227-229,共3页
本文利用遥感调查手段,评估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系统构成现状,结果表明草地、森林、农田、荒漠是自治区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同时借助生态系统变化分析方法,掌握了自治区2000-2010年草地生态系统面积缩减、部分湿地生态系统消失、城镇... 本文利用遥感调查手段,评估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系统构成现状,结果表明草地、森林、农田、荒漠是自治区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同时借助生态系统变化分析方法,掌握了自治区2000-2010年草地生态系统面积缩减、部分湿地生态系统消失、城镇生态系统迅速扩张等变化特征,摸清了生态系统间相互转化的数量关系,揭示了自治区二十一世纪初十年生态环境变化趋势,为自治区下一个生态环境十年变化研究提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构成 生态系变化
下载PDF
公路建设干扰下的生态系统变化及其机理
15
作者 李成波 《建材与装饰》 2016年第44期267-268,共2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趋完善,公路的建设也是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但是,随着公路建设的干扰作用,许多地区的公路周边环境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我们可以认定为公路的建设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影响。
关键词 公路建设干扰 生态系变化 机理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史娜娜 肖能文 +3 位作者 王琦 韩煜 冯瑾 全占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79-1789,共11页
为了分析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驱动力,采用生态系统年变化率、动态度、景观格局指数研究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并分析城镇化、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驱动力的贡献.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以林地、农田和草... 为了分析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驱动力,采用生态系统年变化率、动态度、景观格局指数研究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并分析城镇化、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驱动力的贡献.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以林地、农田和草地为主,三者共占92.63%;上、中游以林地为主;下游城镇化率最高,分布着全区60.47%的城镇用地、39.85%的湿地和28.62%的农田.②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年变化以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为代表,快速城镇化特征显著;贵州省、江西省、云南省林地和草地的年变化较显著.③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生境破碎化和景观多样性指数均上升.④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均表现为建设用地增幅最大,农田减幅最多.⑤快速城镇化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的首要驱动力,贡献率为65.49%,表现出“下游为重心,向中上游蔓延”的特征,下游贡献率为77.51%,但上游在2010—2015年的扩张速率远超过中游和下游;生态保护与恢复政策为第二大驱动力,贡献率为17.64%,上游贡献为25.90%.研究显示,保障长江经济带生态可持续发展需要优化国土空间结构、控制开发强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变化 动态度 驱动力 贡献率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典型区生态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广文 何立环 +4 位作者 李宝林 董贵华 刘海江 孙聪 王业耀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5-193,共9页
利用1985、2000、2013年遥感影像提取的土地覆盖数据,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动态度计算、转移矩阵等,分析1985—2013年我国典型地区各类型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生态系统相互转化时空变化特征等,揭示1985—2013年生态环境格... 利用1985、2000、2013年遥感影像提取的土地覆盖数据,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动态度计算、转移矩阵等,分析1985—2013年我国典型地区各类型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生态系统相互转化时空变化特征等,揭示1985—2013年生态环境格局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一级分类生态系统综合变化率,赣江、闽江、白龙江和岷江上游流域分别为4.7%、3.9%、3.3%和1.7%,生态系统变化强度1985—2000年较缓,2000—2013年更剧烈。1985—2013年典型区生态系统的主要转化方向具有持续性和双向性特征,岷江、白龙江和赣江上游流域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效果明显,出现较高比例的耕地转为森林和草地;面积占67.4%生态系统类型变化与耕地生态系统和人工表面生态系统变化有关;生态系统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生态变化主要表现为沿主要河流谷地的线状延伸,主要城镇居民点附近生态系统类型变化较为突出,人类活动是典型地区生态系统类型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典型区尤其是敏感区应加大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减少人类经济活动,降低洪水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概率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格局 生态系统综合变化 类型相互转化强度 类型变化方向 驱动力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承载力演变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杰 李清泉 +3 位作者 吴祥茵 张晨晨 王敬哲 邬国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375-8386,共12页
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承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是优化大湾区生态系统管理、提升生态质量的重要依据。当前针对大湾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生态承载力相结合的系统分析仍较少。系统研究了快速城... 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承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是优化大湾区生态系统管理、提升生态质量的重要依据。当前针对大湾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生态承载力相结合的系统分析仍较少。系统研究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生态承载力变化。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分析粤港澳大湾区199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及特征,采用当量法评估大湾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于生态足迹法评估大湾区的生态承载力变化。结果表明:1990—2015年大湾区内建设用地增加,耕地、林地、湿地及未利用地面积逐渐减少;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源于耕地、林地、水域及未利用地等的转化。伴随着剧烈的土地利用变化,大湾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90年的6385.09亿元减少到2015年6183.89亿元,减少了3.15%。大湾区的生态承载力总体稳定,但由于消耗增加,整体呈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赤字达3.09 hm^(2)。未来大湾区土地利用规划中,需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合理调整土地结构,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演变及其服务价值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永杰 易灵 +3 位作者 邝红艳 何煜然 杨大勇 周丽旋 《环境保护》 CSSCI 2019年第23期56-60,共5页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四个时间节点的遥感影像,通过计算其生态系统类型的构成和变化,评估该时期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揭示出区域城市化进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5...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四个时间节点的遥感影像,通过计算其生态系统类型的构成和变化,评估该时期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揭示出区域城市化进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5年,研究区内的森林、湿地、农田面积逐渐减少,城镇建设用地在迅速增长的同时挤占了其他生态系统空间。研究区在16年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15438.46万元,尤其是森林和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缩减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生态系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下载PDF
中国旱区生态系统变化、驱动机制及影响
20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24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旱区是指年平均降雨量与潜在蒸散发之比小于0.65的区域,占全球陆地面积的40%以上,供养了世界上约38%的人口.旱区生态环境脆弱,荒漠化风险高,是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也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中国旱区分布广、类型多,1... 旱区是指年平均降雨量与潜在蒸散发之比小于0.65的区域,占全球陆地面积的40%以上,供养了世界上约38%的人口.旱区生态环境脆弱,荒漠化风险高,是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也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中国旱区分布广、类型多,1980-2000年期间旱区扩张面积占全球的1/3,然而针对中国旱区生态系统变化、驱动机制及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效应的系统性研究还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机制 生态系变化 气候变化影响 可持续发展研究 工程效应 旱区 潜在蒸散发 热点区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