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开发的生态累积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何彤慧 夏贵菊 王茜茜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85,102,共5页
区域开发的生态累积效应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积累,达到一定阈值后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表现在景观格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气候特征、土壤特征、生物群落特征与生物多样性、水土资源特征等方面。该研究目... 区域开发的生态累积效应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积累,达到一定阈值后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表现在景观格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气候特征、土壤特征、生物群落特征与生物多样性、水土资源特征等方面。该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其变化过程监测研究、评价研究、方法论研究以及机理与协同效应研究方面;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区域、人工绿洲区、湿地区为该研究的热点区域。区域开发的生态累积效应研究是较大范围开发活动生态环境后评价工作的基础,也将为今后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单元筛选和规划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开发 生态累积效应 进展
原文传递
典型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生态累积效应 被引量:7
2
作者 董霁红 吉莉 房阿曼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45-1956,共12页
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内蒙古干旱半干旱草原区,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区,也是大型煤炭基地和煤电基地的分布区。由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的土地退化、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经过长期累积和空间外扩,对矿... 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内蒙古干旱半干旱草原区,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区,也是大型煤炭基地和煤电基地的分布区。由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的土地退化、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经过长期累积和空间外扩,对矿区及周边地区生态产生严重负面影响。针对这一区域生态累积效应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某一生态要素、某一时间段的生态效应分析,而煤矿发展具有生命周期和复杂的能量物质流动。为此,(1)阐述了国内外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的相关研究,分析了煤矿生命周期阶段,给出了矿区不同生命阶段的发展过程与草原生态系统演变的空间关系;(2)解析了内蒙古东部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生态效应累积特征,重点阐述了水、土、植被关键生态要素的累积源、累积途径及表征形式;采用趋势线分析法分析了内蒙古东部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累积变化趋势,1981—2015年61.29%的像元植被覆盖度变化不明显,通辽市西北部、赤峰市北部及呼伦贝尔市中部地区约16.86%的像元植被覆盖度呈现减少的趋势,呼伦贝尔市西部、兴安盟南部、赤峰市及通辽市西南部地区约21.85%的像元植被覆盖度呈现增加的趋势;(3)基于土地环境生态累积响应机理对生态承载力、生态累积效应、生态系统弹性3者关联关系进行了说明,提出了弹性调控的技术路径;定量研究煤矿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累积效应有助于明确草原矿区生态系统演变规律,为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 草原矿区 生态累积效应 煤矿全生命周期 弹性调控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青藏铁路生态累积效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佳承 沈渭寿 +1 位作者 林乃峰 欧阳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6-571,共6页
采用遥感和GIS技术,通过生态系统功能偏离累积指数、景观格局干扰累积指数、植被退化指数、生态阻隔累积指数和区域生态累积效应指数研究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营对沿线生态系统的累积影响。结果表明,铁路建设和运营对沿线0~1 km直接影响区... 采用遥感和GIS技术,通过生态系统功能偏离累积指数、景观格局干扰累积指数、植被退化指数、生态阻隔累积指数和区域生态累积效应指数研究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营对沿线生态系统的累积影响。结果表明,铁路建设和运营对沿线0~1 km直接影响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景观格局、植被覆盖和生态流均造成一定的累积影响,但以景观格局和生态流受到的影响最大,且对拉萨至唐古拉段的影响大于唐古拉至格尔木段,主要表现为对农田、草地、河流湿地和荒漠生态系统的影响。从铁路沿线>1~5和>5~10 km范围的间接或协同累积影响来看,拉萨至唐古拉段明显高于唐古拉至格尔木段。铁路建设运营对>1~5 km范围的农田、荒漠和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仍存在一定负面影响,且以农田生态系统受到的负面累积影响最大,主要表现为拉萨和格尔木城市扩张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占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生态累积效应 协同作用 遥感 GIS
下载PDF
基于RS-GIS的干旱半干旱煤矿区生态累积效应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文铭 闫庆武 +4 位作者 仲晓雅 李茂林 刘政婷 赵蒙恩 吴振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5-241,共7页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保障煤炭开采的生态环境安全是煤炭开采中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而煤矿开采的生态影响具有典型的累积的特征,因此明确煤矿开采的生态累积效应对于减少煤矿开采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损害,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非...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保障煤炭开采的生态环境安全是煤炭开采中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而煤矿开采的生态影响具有典型的累积的特征,因此明确煤矿开采的生态累积效应对于减少煤矿开采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损害,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关于煤矿区的生态累积效应的研究尚显薄弱,特别是生态薄弱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煤矿。为了研究干旱半干旱区煤矿开采的生态累积效应,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RS(遥感影像)和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景观格局干扰累积指数、植被退化累积指数和空气污染累积指数作为生态累积效应的评价指标,对鄂尔多斯以及煤矿区周边地区的生态累积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2000—2010年的生态累积风险低于2000—2019年的生态累积风险,即研究期内鄂尔多斯的生态累积风险有所上升。②煤炭开采对周边生态累积的影响一直是正面影响,即煤矿开采能够降低周边地区的生态累积风险,证明矿区生态治理效果良好。③由于城市和工业区的影响,周边地区空气污染累积风险上升,导致2000—2019年矿区周边生态累积风险分布变为异常的“内外低,中间高”,因此需要加强周边城市以及工业区的生态治理,特别是空气污染方面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煤矿区 生态累积效应 生态累积风险评价 遥感影像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下载PDF
采矿对植被变化的影响提取与生态累积效应量化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全生 许亚玲 +5 位作者 李军 张成业 郭俊廷 佘长超 宋子恒 王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20-2434,共15页
为将采矿活动和其他因素产生的生态扰动分离开,揭示采矿活动单独对植被的影响规律和特性,基于长时序多源数据提出了提取采矿干扰的两阶段法TS-EMD(Two Stage-Extracting Mining Disturbance),并定义了采矿活动对植被覆盖度的扰动量FVC-M... 为将采矿活动和其他因素产生的生态扰动分离开,揭示采矿活动单独对植被的影响规律和特性,基于长时序多源数据提出了提取采矿干扰的两阶段法TS-EMD(Two Stage-Extracting Mining Disturbance),并定义了采矿活动对植被覆盖度的扰动量FVC-MD(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Mining Disturbance)。首先,利用采矿前的长时序遥感、气候气象、社会经济等数据构建植被变化的驱动过程模型;然后,利用上述模型预测无采矿活动条件下的植被演变过程,进而与遥感监测的采矿活动背景下实际的植被演变进行对比计算FVC-MD。以内蒙古胜利矿区为研究区开展实验,量化分析了胜利矿区煤炭开采对植被覆盖度的扰动时空特征,揭示了采矿扰动量存在3个主要特性:①距离衰减特性。高扰动多集中在矿坑附近,离矿坑越远扰动程度越低,扰动量与到矿坑的距离呈显著的对数关系;②方向异质性。煤炭开采对植被覆盖度的扰动量在不同方向上具有显著的差异,地形是产生方向异质性的主要原因;③空间累积效应。2个矿之间位置尽管离2个矿都有一定距离,但由于叠加影响导致中间位置存在高扰动区,且高扰动区范围随着时间推移在扩张。实验结果验证了TS-EMD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从矿区植被变化的多因素耦合影响中单独提取并量化煤炭开采影响的问题,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活动决策提供理论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采矿影响提取 植被覆盖度 长时序遥感 生态累积效应
下载PDF
农田残留地膜累积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美 刘金铜 +1 位作者 付同刚 高会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3-237,共15页
地膜覆盖是一项优良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显著提高生产力,但随着使用年限的持续增加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不断累积,对土壤环境与生态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为系统了解残留地膜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本文基于残留地膜污染特征,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 地膜覆盖是一项优良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显著提高生产力,但随着使用年限的持续增加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不断累积,对土壤环境与生态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为系统了解残留地膜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本文基于残留地膜污染特征,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初次引入累积生态效应概念,总结了残留地膜对土壤健康、动植物生长发育甚至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的相关工作,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覆膜时间的增加土壤中地膜残留量不断增加,受耕作、老化与降解等因素的影响残留地膜的大小、形状和状态不断改变,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累积生态效应也不断变化;残留地膜老化与降解过程会加重其累积生态效应,残留地膜类型不同、老化程度与降解过程不同产生累积生态效应的程度也不同;随着生物降解地膜使用量的增加,残留地膜累积生态效应的多样化增加,而残留生物降解膜累积生态效应的危害程度不亚于普通残留地膜;残留地膜的直接和间接累积生态效应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总之,残留地膜累积生态效应是一个长期动态变化的过程。目前残留地膜累积生态效应的研究多以短期的、静态的效应研究为主,对长期系统性的研究不够深入,应在未来的研究中开展长期性、时空动态性的系统研究,并深化地膜残留累积生态效应机理与管控技术的研究,为农业可持续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塑料 残留地膜 累积生态效应 潜在风险 农田土壤污染
下载PDF
厦门海湾型城市发展累积生态效应动态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向华 朱晓东 +2 位作者 李杨帆 黄和平 蔡邦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75-2381,共7页
港湾地区的快速城市化使港湾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产功能和服务功能发生急剧改变并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累积效应。以具有典型意义的厦门港湾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定性分析系统因子因果反馈关系,筛选港湾湿地水动力环境、水... 港湾地区的快速城市化使港湾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产功能和服务功能发生急剧改变并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累积效应。以具有典型意义的厦门港湾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定性分析系统因子因果反馈关系,筛选港湾湿地水动力环境、水质环境、生物生态环境、地形地貌、景观环境作为厦门海湾型城市发展的累积生态效应指示因子。通过调整模型的相关政策变量及组合,仿真模拟了不同发展策略下厦门港湾湿地的累积生态效应,并结合灰色评估模型对累积生态效应进行量化,得出不同发展策略的累积生态效应指数,并对模型进行了模型验证与敏感性分析。设计三大未来发展情景,即基准情景(BS)、发展规划情景(S1)、生态城市发展情景(S2)。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2020年厦门城市发展对港湾湿地的累积生态效应指数为0.61;发展规划情景下对港湾湿地的累积生态效应指数为0.37;生态城市发展情景下对港湾湿地的累积生态效应指数为0.30,相对基准情景下可减少累积生态效应50%,建议厦门市按照海湾型生态城市模式进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 港湾湿地 累积生态效应 系统动力学 厦门市
下载PDF
海湾资源开发的累积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林桂兰 左玉辉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2-440,共9页
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了地形地貌环境、水动力环境、水质和沉积质量环境、生物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等方面的累积效应以及对灾害的潜在诱发效应共六大类作为海湾资源开发累积生态效应的指示因子;然后以厦门海湾为例对各指示因子的累积效应... 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了地形地貌环境、水动力环境、水质和沉积质量环境、生物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等方面的累积效应以及对灾害的潜在诱发效应共六大类作为海湾资源开发累积生态效应的指示因子;然后以厦门海湾为例对各指示因子的累积效应深入分析;最后应用灰色评估模型对海湾常见资源开发类型的累积生态影响效应进行赋值评估。结果表明,六大类指示因子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累积效应与海湾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海湾资源开发利用的累积生态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海湾资源与环境体系的结构,生物多样性降低,景观破碎,影响了自然海湾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最终将影响沿海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开发利用强度较大的海湾,借鉴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理念,布局合理的生态源、生态嵌块、生态廊道,防止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加大而导致海域生态沙漠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开发 累积生态效应 灰色评估 海湾 厦门湾
下载PDF
基于ISM法的三沙湾资源开发累积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法玲 《福建水产》 2012年第5期354-361,共8页
通过分析三沙湾中主要用海开发活动,从用海类型出发,在地形地貌、水动力、水质和沉积物质量、生物生态等方面的累积效应以及自然灾害诱发效应等指示因子中筛选出27个要素。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分... 通过分析三沙湾中主要用海开发活动,从用海类型出发,在地形地貌、水动力、水质和沉积物质量、生物生态等方面的累积效应以及自然灾害诱发效应等指示因子中筛选出27个要素。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分析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三沙湾资源开发累积生态效应的解释结构模型。从该模型的各个阶层,直观地反映出海湾资源开发各用海类型的累积生态效应发生过程,为海湾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 资源开发 累积生态效应 解释结构
下载PDF
蒙东典型大型露天矿生态储存指标体系及过程分析——以宝矿、敏矿、胜利矿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玉国 吉莉 +3 位作者 董霁红 房阿曼 曹志国 张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1-280,共10页
为研究草原矿区不同开采时期的生态状况,选取自然条件及开采现状较为相似的、具有不同开采年份的3个大型露天矿宝日希勒露天矿(20 a)、伊敏露天矿(36 a)、胜利一号露天矿(45 a),在初步划定各矿区生态敏感区的基础上,基于生态服务价值分... 为研究草原矿区不同开采时期的生态状况,选取自然条件及开采现状较为相似的、具有不同开采年份的3个大型露天矿宝日希勒露天矿(20 a)、伊敏露天矿(36 a)、胜利一号露天矿(45 a),在初步划定各矿区生态敏感区的基础上,基于生态服务价值分析,结合生态储存状态、过程、能力、格局及条件指标,综合评价对比各矿区的生态储存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宝矿、敏矿、胜利矿矿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幅度分别为-4212.19、1915.68、-2491.49元/a;生态储存状态指标显示,宝矿、敏矿、胜利矿的矿区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以83.68、75.38、48.01元/(hm^(2)·a)的速度发生退化。②三个矿生态储存转化率均为负值,生态系统呈现高服务功能向低服务功能转换的过程,生态储存过程均呈现消极转化趋势;宝矿、敏矿、胜利矿生态储存能力值分别为-410、-310、-240元/(hm^(2)·a),其中胜利矿具有相对较好的生态储存能力;三个矿的生态储存格局值较为接近,宝矿、敏矿、胜利矿生态储存条件值分别为0.37%、0.69%、0.62%。③生态储存效应综合指数显示,敏矿综合指数相对较高为4.37,宝矿次之、胜利矿相对较低为1.65,表明土地利用对区域生态储存影响伊敏矿最小,胜利矿最大。研究结果有利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减缓矿区生态效应的累积趋势,促进煤炭开采与草原生态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生态储存 指标体系 过程分析 生态累积效应
下载PDF
象山港海湾资源开发累积生态效应的解释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翰宣 张亦飞 +2 位作者 宁顺理 方欣 连娉婷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3,共5页
将文献资料调查和专家咨询相结合,选择用海方式、地形地貌、水文、化学、生物生态、灾害共计6大类31个要素,建立了象山港海湾资源开发累积生态效应的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模型显示,象山港累积生态环境... 将文献资料调查和专家咨询相结合,选择用海方式、地形地貌、水文、化学、生物生态、灾害共计6大类31个要素,建立了象山港海湾资源开发累积生态效应的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模型显示,象山港累积生态环境影响从各类影响源到影响结果共计可分为10个层次,影响途径在不同层次表现为相互交叉,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模型结果可以供海湾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制订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资源开发 累积生态效应 解释结构模型
原文传递
我国干旱半干旱煤矿区环境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庆武 厉飞 +1 位作者 朝鲁孟其其格 董霁红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1年第2期79-82,共4页
近年来,伴随着东部地区煤炭资源的枯竭,我国煤炭开采的重心逐步由东部湿润地区转移到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是干旱半干旱区自然本底特征,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的环境现状,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基于"井... 近年来,伴随着东部地区煤炭资源的枯竭,我国煤炭开采的重心逐步由东部湿润地区转移到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是干旱半干旱区自然本底特征,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的环境现状,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基于"井工"和"露天"两种不同煤炭开采方式,文章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区煤炭开采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基于生态累积效应理论,分析了采煤活动的生态累积评估方法。最后,针对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煤炭开采 生态累积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