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9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调控研究
1
作者 张云兰 欧胜彬 《广西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156-163,共8页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自然环境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有机结合的复合系统,是支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系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是广西生态安全、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能值分析和生态足迹模型的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自然环境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有机结合的复合系统,是支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系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是广西生态安全、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能值分析和生态足迹模型的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评价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处于中度甚至超过中度不安全状态,安全水平逐年波动下降,且低于同是石漠化片区的云南和贵州。为此,需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从调控模式、调控路径、调控策略等方面深入开展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调控研究。通过调研发现,广西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适宜在广西推广应用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调控模式主要有五位一体模式、立体生态模式、旱作节水模式、草牧平衡模式、生态治理模式、联合运作模式等六大类模式。为进一步加强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调控,需在农业生态经济环境体系建设、产业体系建设、人才体系建设、科技体系建设和文化体系建设等“五轮驱动”路径的基础上,从耕地保护、农业投入、产业优化、文化建设、经验推广等方面进行调控,在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同时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态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安全调控 安全评价 广西 生态环境 生态安全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基于用水负效益的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损耗度评价
2
作者 刘铭璐 郭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2,108,共6页
农业用水过程中供水、用耗水、排水、纳污环节产生的负效益会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损耗,进而影响系统的可持续性。基于农业用水过程中各环节产出的负效益,构建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损耗度评价指标体系,以经济损失... 农业用水过程中供水、用耗水、排水、纳污环节产生的负效益会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损耗,进而影响系统的可持续性。基于农业用水过程中各环节产出的负效益,构建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损耗度评价指标体系,以经济损失率、社会失稳率、生态负载率为指标,运用能值方法、AHP层次分析法分析了2012—2017年郑州市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损耗度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2—2016年郑州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损失率约为0.25%,2017年上升至0.29%;社会失稳率由2012年的21.46%下降到2017年的7.04%;2012—2016年生态负载率基本稳定为11.7%,2017年上升至13.7%;系统损耗度主要受社会失稳率和生态负载率影响,系统损耗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由轻度不可持续转变为临界不可持续,逐渐趋于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 损耗 负效益 郑州市
下载PDF
基于计量法的灌区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3
作者 陶艳(文/翻译) 计勇 +3 位作者 王萍根 熊夏晖 肖伟奇 曹慧中 《江西水利科技》 2024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为了更好地对灌区生态经济系统结构进行分析评价,本研究以江西省潦河灌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法建立了灌区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分析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工程子系统4个维度、23个指标因子),并结合2014-2... 为了更好地对灌区生态经济系统结构进行分析评价,本研究以江西省潦河灌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法建立了灌区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分析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工程子系统4个维度、23个指标因子),并结合2014-2021年潦河灌区所收集获得的资料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潦河灌区生态经济系统整体向好,有力助推了灌区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生态灌区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潦河灌区 生态经济系统 VOS viewer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
4
作者 张云兰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1-971,共11页
开展长时间序列的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影响因素和安全预警研究,可为系统安全调控、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采用生态足迹模型核算2000-2021年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 开展长时间序列的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影响因素和安全预警研究,可为系统安全调控、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采用生态足迹模型核算2000-2021年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通过资源利用效率指数、生态盈亏、生态压力指数评价系统安全状况,利用偏最小二乘(PLS)模型分析系统安全的影响因素,基于灰色GM(1,1)模型开展系统安全预警,并将预警结果与云南、贵州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00-2021年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人均生态足迹增长90.30%,其中林地增长最快,耕地占比最大;人均生态承载力下降0.67%;系统资源利用效率提高72.97%,但2011年以来增幅较小;系统生态赤字从-0.395 hm 2/人不断加剧到-1.292 hm 2/人,生态压力指数从1.66升高到3.18,系统从中度不安全状态逐渐转变为重度不安全状态,并开始进入极度不安全状态;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垦指数对系统安全具有正向影响;2022-2033年系统安全由重警转为巨警,警情等级高于贵州和云南。因此,要提高耕地保护力度,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保障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生态足迹模型 安全评价 安全预警 广西
下载PDF
山西省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演变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胡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5-292,共8页
[目的]探究山西省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该地区生态经济协调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科学参考。[方法]基于2000—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修正后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目的]探究山西省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该地区生态经济协调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科学参考。[方法]基于2000—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修正后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模型、生态经济协调度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与空间分析法对山西省ESV、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经济协调度进行综合研究。[结果]2000—2020年山西省ESV由3241.73亿元下降至3189.70亿元,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动态变化特征,除林地ESV增加外,其余土地利用类型ESV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耕地下降幅度最大,降幅为5.42%;ESV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稳定,高值区分布在太行山、太岳山以及吕梁山等山区地带,低值区分布在太原盆地、长治盆地、临汾盆地以及运城盆地等人类活动密集地区,且范围有所增扩。2000—2020年山西省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指数为-0.0019,处于低度失调状态,其经历了由低度协调向低度失调转变的过程,生态经济协调关系出现恶化,空间上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协调发展面临极大挑战。NDVI和城镇化率对协调度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其他影响因素,其次是GDP、人口密度、工业化率和土地开发强度,其余影响因素对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的影响程度较小,且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自然环境因素。[结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是影响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的关键因素,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区域水土资源是实现山西省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协调度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山西省
下载PDF
海南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效率评价
6
作者 曹威威 王煜景然 +1 位作者 王梦婷 王佳云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9期136-144,共9页
在建设海洋强国和发展海南自贸区(港)等的战略背景下,海南省海洋渔业发展迅速,但诸如生态环境破坏,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也随之发生,因此开展海南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发展效率研究对海南省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海水养殖排污... 在建设海洋强国和发展海南自贸区(港)等的战略背景下,海南省海洋渔业发展迅速,但诸如生态环境破坏,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也随之发生,因此开展海南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发展效率研究对海南省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海水养殖排污总量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1998—2019年海南省海洋渔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海南省沿海市县的海洋渔业生态效率水平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998—2019年海南省各沿海市县海洋渔业生态经济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呈波动下降趋势;各沿海市县海洋渔业生态经济效率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呈波动增大趋势;各沿海市县海洋渔业生态经济效率可分为高效型、中效型和低效型3个类型,受边际效益递减和生态修复滞后性的影响,不同时期各市县效率类型不同。针对各市县不同生态效率类型,提出海洋渔业差异化发展策略,实现海南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生态经济系统 生态效率 海南省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生态经济系统构建及运行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韩剑义 《中国商论》 2023年第20期42-45,共4页
农村电商生态经济系统的构建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高效的运行机制是农村电商生态经济系统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农村电商生态经济系... 农村电商生态经济系统的构建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高效的运行机制是农村电商生态经济系统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农村电商生态经济系统的构建意义和价值,研究农村电商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和演化机制,从信息共享与传递机制、资源配置与优化机制、合作与协同机制、监管与政策支持机制四方面提出了具体运行机制,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电商生态经济系统 农村经济 农产口市场
下载PDF
海南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高质量发展探讨
8
作者 曹威威 张常仁 +1 位作者 陈晓喆 王佳云 《南方农业》 2023年第7期197-201,共5页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践行海洋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海南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目前还存在渔业产出效率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产业结构发展失衡等问题。从“人海关系”视角出...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践行海洋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海南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目前还存在渔业产出效率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产业结构发展失衡等问题。从“人海关系”视角出发,依据Ostrom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SES),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推进海南渔业生态经济系统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生态经济系统 高质量发展 海南省
下载PDF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风险管理机制研究
9
作者 杨皓然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4-120,共7页
在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组成中,由于生态、经济和社会子系统属性特征不同、组成结构不同、运行机制不同,因此在子系统彼此耦合过程中易产生不同的系统风险和系统的不同风险,因此构建风险预警、风险处置和风险控制等管理机制,是及时科学规避... 在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组成中,由于生态、经济和社会子系统属性特征不同、组成结构不同、运行机制不同,因此在子系统彼此耦合过程中易产生不同的系统风险和系统的不同风险,因此构建风险预警、风险处置和风险控制等管理机制,是及时科学规避、处置、化解生态经济系统耦合风险重要的机制保障,以确保生态经济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 风险管理 机制
下载PDF
甘肃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评价
10
作者 韩自奋 朱宏毅 +2 位作者 袁琛 游志刚 张赛 《价值工程》 2023年第34期35-37,共3页
为分析评价甘肃省水资源生态经济,收集2011-2020年省内相关资料,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评价甘肃省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能值。结果表明:甘肃经济发展依赖本地资源,经济快速发展取决于不可更新资源的大量消耗,社会发展面... 为分析评价甘肃省水资源生态经济,收集2011-2020年省内相关资料,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评价甘肃省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能值。结果表明:甘肃经济发展依赖本地资源,经济快速发展取决于不可更新资源的大量消耗,社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应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和影响,强化开发利用水资源,以提高综合发展的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能值分析 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 甘肃省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11
作者 杨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6期0165-0168,共4页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如何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甘肃省大部分地区都是生态脆弱敏感地区,选取甘肃15生态脆弱县作为研究对象,了解甘肃农...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如何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甘肃省大部分地区都是生态脆弱敏感地区,选取甘肃15生态脆弱县作为研究对象,了解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敏感地区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差异化特征,对促进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甘肃省15个生态脆弱县域的相关数据,建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模型分别对15个生态脆弱县域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度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表明当前甘肃省15个生态脆弱县在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处于低度协调水平,耦合类型情况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协调性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促进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12
作者 杨婧 王元明 《乡村科技》 2023年第2期52-55,共4页
以陕西省延安市13个县(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水平为结果变量,利用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工程规模、政策兑现面积、政府财政支持、退耕还林政策、退耕林草质量5个维度探究退耕还林工程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水平的... 以陕西省延安市13个县(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水平为结果变量,利用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工程规模、政策兑现面积、政府财政支持、退耕还林政策、退耕林草质量5个维度探究退耕还林工程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规模、政策兑现面积、政府财政支持、退耕还林政策、退耕林草质量这5个条件变量均不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水平的必要条件;退耕还林工程促进高水平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路径有4条,导致低水平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路径有2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组态分析
下载PDF
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韧性的时空演化及障碍因素
13
作者 汪生 李玉龙 +1 位作者 王文涛 柠语(制图) 《海洋世界》 2023年第4期48-57,共10页
着对海洋认识和开发程度的加深,近年来中国海洋经济规模持续快速扩大,显著提升了沿海地区的综合实力与区域竞争力。但与此同时,过度的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产业规模化扩张,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外部性影响,海平面上升、海洋自然... 着对海洋认识和开发程度的加深,近年来中国海洋经济规模持续快速扩大,显著提升了沿海地区的综合实力与区域竞争力。但与此同时,过度的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产业规模化扩张,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外部性影响,海平面上升、海洋自然灾害频发以及近岸海域污染等问题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健康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产业 时空演化 区域竞争力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 海平面上升 沿海地区
下载PDF
论小城镇生态经济系统:基本构造与现实运行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冬梅 刘廷伟 《新疆农垦经济》 2001年第5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生态经济系统 基本构造 小城镇生态经济系统失调
下载PDF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
15
作者 王翊 《生态经济》 1987年第6期4-7,共4页
生态经济系统是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它分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和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两大类,它们各自有不同特点。农村生态经济系统以初级和次级物质生产为主,加工系统和系统投入相对不发达,系统结构较为松散;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则加工系统... 生态经济系统是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它分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和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两大类,它们各自有不同特点。农村生态经济系统以初级和次级物质生产为主,加工系统和系统投入相对不发达,系统结构较为松散;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则加工系统、消费系统高度发达,初级和次级物质生产萎缩甚至完全消退,系统开放程度和有序性极高。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这些特点,表现在其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一、结构特征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分为三个基本亚系统:人口、环境和经济亚系统。三个亚系统通过三对相互作用环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 农村生态经济系统 系统 价值流 系统结构 物质生产 加工系统 环境系统 结构特征 初级生产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四川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估 被引量:36
16
作者 杨德伟 陈治谏 +2 位作者 倪华勇 蒋莉 廖晓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309,共7页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四川省1998~2003年生态经济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能值利用强度、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与其它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①四川省的可持续发展指数曲线呈现...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四川省1998~2003年生态经济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能值利用强度、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与其它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①四川省的可持续发展指数曲线呈现先升后降趋势,波动在3.35~1.97之间,曲线的走势与能值/货币比率、人口承载力基本一致。表明四川省经济的发展在人口资源的压力下,仍处于依靠本地资源的欠发达不稳定阶段;②四川省1998~2003年的净能值产出率和能值投入率呈现相异的发展走势,表明资源的利用效率、经济活动的竞争力逐渐降低,而环境资源负载程度、能值使用强度逐渐增强,经济活动加剧;③1998~2003年四川省人均能值使用量总体稳定的上升趋势和电力等高能质能值的缓慢增长趋势,体现了四川省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但相对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分析 可持续性 四川省
下载PDF
重庆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杨松 孙凡 +2 位作者 刘伯云 杜洋文 李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9-54,共6页
应用H.T.Odum的能值分析理论方法,对重庆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能值投入量为327.42×1020sej,能值产出量为756.87×1020sej,净能值产出率为3.67,环境负载率为1.80,可持续发展指数为2.04.重庆... 应用H.T.Odum的能值分析理论方法,对重庆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能值投入量为327.42×1020sej,能值产出量为756.87×1020sej,净能值产出率为3.67,环境负载率为1.80,可持续发展指数为2.04.重庆农业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转型期.为了促进重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系统的能值投入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大农业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优化系统的投能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能值分析 生态经济系统 可持续发展 重庆
下载PDF
辽宁省朝阳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44
18
作者 付晓 吴钢 +3 位作者 尚文艳 刘阳 王宏昌 付海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02-906,共5页
应用能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以辽宁省朝阳市为代表的辽西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及产出结构,并通过计算、对比能值评价指标,分析了朝阳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条件... 应用能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以辽宁省朝阳市为代表的辽西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及产出结构,并通过计算、对比能值评价指标,分析了朝阳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的恶化,由此产生不可更新自然资源的流失以及产出能值的损失;对可更新有机能的不充分利用也是造成当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辽西半干旱区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30
19
作者 刘浩 王青 +2 位作者 李秀娟 宋阳 李广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27-633,共7页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1990—2005年的能值流量和由于资源输入、产出、消耗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总能值用量中有74%以上是不可更新资源,2005年实际人口超过可承载人口的3...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1990—2005年的能值流量和由于资源输入、产出、消耗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总能值用量中有74%以上是不可更新资源,2005年实际人口超过可承载人口的3.26倍;研究期间,能值产出率从65.40减少到10.13,环境负荷率由2.72上升到7.18,可持续发展指数从24.03下降到1.41.支撑辽宁省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是不可更新资源的大量消耗,研究区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对外部资源的依赖逐渐增强,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下降.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准则,促进废物再利用和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以实现废弃物的最小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分析 可持续发展 环境压力
下载PDF
基于能值理论的贵州省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易定宏 文礼章 +3 位作者 肖强 胡聃 李锋 游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5635-5645,共11页
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详细分析了贵州省1992—2008年生态经济发展状况。对其环境负载率、废弃物能值比率、能值-货币比率、人均能值用量、能值使用强度、电力能值使用量比、能值投入率、净能值产出率、能值自给率、人口承载力等指标进行... 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详细分析了贵州省1992—2008年生态经济发展状况。对其环境负载率、废弃物能值比率、能值-货币比率、人均能值用量、能值使用强度、电力能值使用量比、能值投入率、净能值产出率、能值自给率、人口承载力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并与其他地区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生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地资源,输出能值中仍以原材料输出为主,缺乏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环境负荷率由1992年的2.15上升到2008年的3.82之间,表明贵州省环境和资源系统的负荷率在增大。能值-货币比呈现下降趋势,其值在3.82×1013sej/$到2.47×1013sej/$之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贵州省的GDP增长较快造成的,受总能值使用量和人口数量的制约,人均能值使用量在13.6×1015sej和11.4×1015sej之间波动。能值使用强度呈上升趋势,其值在1.07×1011sej和1.57×1011sej之间,说明贵州对省内资源利用的不断增强。电力能值使用量比呈上升趋势,这与贵州省加快水电资源开发有关。能值投入率由1992年的0.049上升到2008年的0.107。净能值产出率非匀速下降,在25.3—10.9之间变动,此值高于新疆、四川、甘肃的净能值产出。能值自给率呈现一种波动状态,其比例从1992年的95.7%下降到2008年的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理论 评估 贵州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