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区坡改梯生态经济耦合效应 被引量:9
1
作者 徐勇 党丽娟 +1 位作者 汤青 高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58-1266,共9页
坡改梯是黄土丘陵区提高农作物单产和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基于坡改梯内生和外延效应的学术思路,构建了能定量刻画坡改梯生态经济耦合状况的数学模型;以位于黄土丘陵区腹地的延安燕沟流域为例,利用土地利用和数字地形等空间数据、... 坡改梯是黄土丘陵区提高农作物单产和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基于坡改梯内生和外延效应的学术思路,构建了能定量刻画坡改梯生态经济耦合状况的数学模型;以位于黄土丘陵区腹地的延安燕沟流域为例,利用土地利用和数字地形等空间数据、作物产量和土壤侵蚀模拟数据以及监测和调查数据,定量评价分析了燕沟流域坡改梯的生态经济耦合效应。结果表明:地形坡度越大,坡改梯的生态经济耦合效应越显著;地形坡度5°和15°是两个重要阈值,5°以下不必进行坡改梯,5°—15°之间应作为坡改梯的重点对象,15°以上宜退耕还林还草。坡改梯使燕沟流域农耕地的生态经济耦合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坡改梯前生态经济耦合指数为1.805t/100元,坡改梯后下降为0.853t/100元,下降幅度达52.73%。随着坡改梯和植被覆盖率的提高,流域的洪水径流量和输沙模数均大幅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改梯 生态经济耦合 评价模型 燕沟流域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县南沟流域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耦合过程及可持续性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党小虎 刘国彬 赵晓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321-6333,共13页
生态恢复不但是自然和技术过程,更重要的是经济过程,生态经济耦合是生态恢复成败及能否持续的关键。综合应用经济学、能值和生态足迹分析工具,系统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县南沟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及其特征,旨在探索生... 生态恢复不但是自然和技术过程,更重要的是经济过程,生态经济耦合是生态恢复成败及能否持续的关键。综合应用经济学、能值和生态足迹分析工具,系统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县南沟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及其特征,旨在探索生态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机制。结果表明,2000~2005年流域产业结构及其多样性显著改善,生产力显著提高并跨越低水平进入高水平发展阶段,农民的生活状况已经由温饱逐步迈向小康水平。基于能值的生态经济耦合分析结果显示2002~2005年流域环境负载率(ELR)下降,持续性指数(ESI)增加。生态足迹结果显示流域2000年和2005年的生态盈余分别为0.03hm2和0.239hm2,新指标万元产值生态足迹(EFprod)分别为53.5hm2/万$和33.6hm2/万$,生态压力指数(EFPI)分别为0.980和0.838,流域处于弱可持续状态。上述结果显示生态恢复提高了流域资源利用和转换效率,环境负载率下降,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生产性有效空间的占用减少,可持续性提高。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恢复是黄土丘陵区实现生态经济良性耦合、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生态经济耦合 能值 生态足迹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果园生态经济耦合评价——以燕沟流域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徐勇 党丽娟 高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34,43,共6页
黄土丘陵区东南部是我国最适宜的苹果栽培区之一。1999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该地区通过退耕坡地和扩大优质苹果栽培面积,取得了生态和经济双效成果。为探究黄土丘陵区果园在水土保持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双效功能,以延安燕沟流... 黄土丘陵区东南部是我国最适宜的苹果栽培区之一。1999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该地区通过退耕坡地和扩大优质苹果栽培面积,取得了生态和经济双效成果。为探究黄土丘陵区果园在水土保持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双效功能,以延安燕沟流域为例,通过样地测量和构建评价模型,从果树树冠盖度、果园地表特征以及土壤侵蚀和果品经济收入等方面评价了果园的生态经济耦合状况。结果表明:(1)燕沟流域的果园主要分布在地形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占流域果园总面积的比重高达79.06%。果园收入已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6年来源于果园的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的比例高达59.49%。(2)果园与森林(有林地)在水土保持方面至少具有同等的功效。流域果园树冠平均盖度达0.81,果园鱼鳞坑面积及其可控制坡面面积占果园面积的比例达38.96%。(3)果园的生态经济耦合指数与年侵蚀性降雨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侵蚀性降雨量越大,果园单位产出付出的土壤侵蚀代价越高;果园单产越高或苹果市场收购价格越高,其生态经济耦合指数越低,生态经济耦合程度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生态经济耦合 燕沟流域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县南沟流域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耦合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国梁 党小虎 刘国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193,198,共8页
【目的】探索一套简单、易于操作的小尺度生态经济耦合效应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模型。【方法】基于生态经济协调理论,在继承传统指标的基础上,引用了2个创新性指标——能值可持续性指数(ESI)和生态压力指数(EFPI),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 【目的】探索一套简单、易于操作的小尺度生态经济耦合效应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模型。【方法】基于生态经济协调理论,在继承传统指标的基础上,引用了2个创新性指标——能值可持续性指数(ESI)和生态压力指数(EFPI),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县南沟流域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耦合进行评价。【结果】县南沟"农-经济林果型"生态恢复模式的生态经济处于基本协调状态。【结论】"农-经济林果型"模式有效地改善了流域生态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产生了生态经济耦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生态经济耦合 县南沟流域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生态与经济互动关系分析对生态经济耦合评价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浩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74,共5页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却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过度开发及利用地球资源,最终导致自然资源濒临耗竭,严重破坏了地球生态环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却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过度开发及利用地球资源,最终导致自然资源濒临耗竭,严重破坏了地球生态环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阐述生态与经济的辨证关系与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耦合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生态与经济互动关系的研究上,最后提出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耦合评价模型 生态经济 互动关系
原文传递
风蚀水蚀交错区生态经济耦合效应
6
作者 于坤霞 蒋凯鑫 +3 位作者 孙倩 李鹏 李占斌 张翔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38,共5页
研究风蚀水蚀交错区退耕还林还草、坡改梯和淤地坝建设等综合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经济耦合效应,为保障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位于陕北风蚀水蚀区的府谷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经济耦合指数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内生效应... 研究风蚀水蚀交错区退耕还林还草、坡改梯和淤地坝建设等综合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经济耦合效应,为保障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位于陕北风蚀水蚀区的府谷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经济耦合指数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内生效应,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及景观指数的变化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外延效应,从内生和外延两方面定量对比分析陕北风蚀水蚀交错区生态经济耦合效应。研究表明府谷县从2000—2013年实现了耕地向林地和草地的转化,景观类型的丰富程度和均匀程度上升,土壤侵蚀量明显减少,生态经济耦合指数从2000年的215.88 t/万元减少到2013年的130.59 t/万元。生态经济耦合指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府谷县梯田和坡耕地的变化对生态经济耦合指数的影响显著大于水浇地与坝地的影响。退耕还林还草、坡改梯和淤地坝建设等政策的执行不仅让府谷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还使其经济耦合内部呈现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耦合 土地利用变化 内生效应 外延效应 风蚀水蚀交错区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云南省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彩霞 孙海清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2-489,共8页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云南省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态势以及各州(市)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差异。结果表明:2006—2016年云南省森林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态势良好,2009年之前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波动...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云南省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态势以及各州(市)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差异。结果表明:2006—2016年云南省森林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态势良好,2009年之前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波动,2012年之后耦合协调发展逐渐稳定趋向良好(耦合协调度均大于0.62);云南省各州(市)森林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差异显著,普洱市与昆明市耦合协调发展良好,怒江州与迪庆州耦合协调发展较差,其他州(市)都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因此,云南省应注重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合理开发林产品;促进森林生态经济失调衰退的州(市)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 协调发展 云南省
下载PDF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的生态保护修复转型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军 孙雨芹 +1 位作者 杨智威 彭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7-1304,共8页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动态演变的耦合系统。本文明晰了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的认知内涵,梳理了人地关系、社会−生态系统发展框架等耦合方法理论,分析了当前国土空间生态...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动态演变的耦合系统。本文明晰了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的认知内涵,梳理了人地关系、社会−生态系统发展框架等耦合方法理论,分析了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要素关联的系统性不足、空间尺度统筹的联动性不足、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同性不足等。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转型的路径和策略,包括强化系统目标进行模式与格局优化、跨层级联动统筹、高质量协同匹配等,以期为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保护修复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 转型策略
下载PDF
基于生态与经济耦合的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协同治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韩雪梅 王守文 何伟军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5-31,共7页
为推动经济与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分析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中重庆、宜昌、恩施、神农架四个地区2009-2019年的生态经济协调关系,找出影响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生态与经济耦合关系的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与生态质量的耦... 为推动经济与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分析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中重庆、宜昌、恩施、神农架四个地区2009-2019年的生态经济协调关系,找出影响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生态与经济耦合关系的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与生态质量的耦合协调程度在不断增强,呈现出稳中向好的趋势,但总体协调度不高,未达到优质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生态环境敏感性及脆弱性特征突出。因此,该区域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发展生态经济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动态的惩罚策略促进企业积极选择“无危害”策略,提高治理污染得到的收益,降低治污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 生态经济走廊 生态经济耦合 耦合协调模型 时空分异 灰色协调模型
下载PDF
基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同演变的生态流量阈值适宜性研究
10
作者 王钰 张翔 +3 位作者 闫少锋 刘浩源 邓梁堃 付湘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5,65,共10页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考虑高效节水、再生水利用率提高等调控措施及未来天然来水的不确定性,设置9种情景模拟2022—2035年研究区高、中、低3种生态流量阈值下的水资源供需及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结果表明:高效节水和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均有利于缓解因生态流量阈值增大而引起的区域水资源用户间的冲突问题;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建议研究区丰水年(P=2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30%~50%,平水年(P=50%)和枯水年(P=7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10%~30%;增大生态流量阈值的同时应采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措施。研究结果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出发分析河流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为复杂水资源系统的优化运行与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统 “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 生态流量阈值 适宜性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风险管理机制研究
11
作者 杨皓然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4-120,共7页
在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组成中,由于生态、经济和社会子系统属性特征不同、组成结构不同、运行机制不同,因此在子系统彼此耦合过程中易产生不同的系统风险和系统的不同风险,因此构建风险预警、风险处置和风险控制等管理机制,是及时科学规避... 在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组成中,由于生态、经济和社会子系统属性特征不同、组成结构不同、运行机制不同,因此在子系统彼此耦合过程中易产生不同的系统风险和系统的不同风险,因此构建风险预警、风险处置和风险控制等管理机制,是及时科学规避、处置、化解生态经济系统耦合风险重要的机制保障,以确保生态经济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 风险管理 机制
下载PDF
江西省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彩虹 兰叶霞 +1 位作者 赵先贵 王书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1-224,共4页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及其相关衍生模型,分析了江西省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态势,以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1980年以来江西省人口由3 270.2万人增长为4 339.1万人,同期生态人口容量却由2 162.63万人降低为1 512.94万人,因...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及其相关衍生模型,分析了江西省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态势,以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1980年以来江西省人口由3 270.2万人增长为4 339.1万人,同期生态人口容量却由2 162.63万人降低为1 512.94万人,因此生态超载人口由1 107.57万人增长为2 826.19万人,生态超载率由33.87%提高到65.13%,人口生态超载情况日益严重;人均生态足迹呈缓慢的波动式上升态势,由1.439 0 hm2增长到1.950 9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却逐渐降低,由0.951 7 hm2降低为0.680 2 hm2,资源环境压力指数由1.26增大为2.05,生态安全等级由"稍不安全"降低为"很不安全"等级;生态经济耦合指数由0.51降低到0.43,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资源环境压力指数 生态超载人口 生态经济耦合指数
下载PDF
论生态经济良性耦合与湖北农业运作机制创新 被引量:10
13
作者 曹明宏 雷书彦 姜学民 《湖北农业科学》 2000年第6期7-9,共3页
分析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机制的类型 ,认为当前湖北农业发展的主要深层障碍在于“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良性耦合机制破缺 ,指出发展绿色农业是湖北农业持续发展的可行选择。建议现阶段主攻三大重点 :培育以绿色消费需求为... 分析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机制的类型 ,认为当前湖北农业发展的主要深层障碍在于“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良性耦合机制破缺 ,指出发展绿色农业是湖北农业持续发展的可行选择。建议现阶段主攻三大重点 :培育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绿色农业运作载体 ;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 ,构筑绿色农业运作的坚实平台 ;实施技术创新 ,研究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善型农业技术 ,为绿色农业运作提供强力支撑。并就如何催育湖北绿色农业运作机制提出若干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生态经济良性耦合 农业经济 运作机制创新
下载PDF
中国西北生态-经济耦合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的研制
14
作者 冯兆东 董晓峰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0年第3期50-52,共3页
本文重点分析建立西北生态 -经济耦合信息系统的必要性与应用前景 ,探讨西北生态
关键词 西部开发 地理信息系统 西北生态-经济耦合资源环境信息系统
下载PDF
基于生态-经济耦合的河流健康生命研究
15
作者 谢文轩 邵璇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年第8期81-83,共3页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河流健康生命作为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其研究的重大价值也在不断体现。本文通过对河流健康生命生态影响与经济联系的深入剖析,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经济耦合的河流健康生命的概念,并构建了生...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河流健康生命作为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其研究的重大价值也在不断体现。本文通过对河流健康生命生态影响与经济联系的深入剖析,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经济耦合的河流健康生命的概念,并构建了生态-经济耦合体系,选取了生态、资源、经济、社会方面的指标,对河流健康生命进行了矩阵评估,从而为今后我国河流健康生命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适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生命 生态-经济耦合 指标选取 矩阵评估
下载PDF
陕西省生态经济系统时空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小燕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7期76-79,共4页
基于生态足迹法提出的资源与环境压力指数、生态经济耦合指数、区域差异指数,分析了"八五"到"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各市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态势的时空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各市的生态足迹快速扩大,生态承载力... 基于生态足迹法提出的资源与环境压力指数、生态经济耦合指数、区域差异指数,分析了"八五"到"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各市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态势的时空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各市的生态足迹快速扩大,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动态平衡,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供需矛盾日益显著。(2)资源与环境压力日趋增大。"十一五"期间,西安市的资源与环境压力指数最大,其次为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压力比较小的有铜川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延安市、榆林市。(3)各市生态经济耦合程度有所提高。"十一五"期间,生态经济耦合指数最高的是延安市,其次是铜川市、延安市、安康市,比较差的是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汉中市和榆林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资源与环境压力指数 生态经济耦合指数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与经济系统动态分析——以汉中市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彩虹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36,共4页
把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类型划分为生态良好经济发达型、生态良好经济欠发达型、生态脆弱经济发达型、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型四种。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构建了生态资本效用指数、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对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汉中市1990~200... 把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类型划分为生态良好经济发达型、生态良好经济欠发达型、生态脆弱经济发达型、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型四种。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构建了生态资本效用指数、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对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汉中市1990~2009年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态势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如下:生态资本供需变化较大:1993年以前为生态盈余,1994~2001年为基本持平,2002~2009年为轻度赤字;生态压力逐渐增大,由1990年的0.74提高到2009年的1.15;2009年的生态资本转换效用是1990年的1.82倍,同期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指数提高了2.01倍。研究表明,汉中市生态与经济系统目前属于生态良好经济欠发达型。据此,提出了生态资源经济化的路径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南水北调 水源地 生态足迹 生态经济耦合指数
原文传递
区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耦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33
18
作者 关伟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5-692,共8页
通过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互动关系的分析和对该耦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利用模糊优选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转化为单一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度描述可持续度来衡量复杂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并结合辽宁省... 通过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互动关系的分析和对该耦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利用模糊优选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转化为单一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度描述可持续度来衡量复杂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并结合辽宁省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际情况,研究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辽宁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全省水资源系统的可持续度仅为0.2456),尚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提升空间。研究成果可为辽宁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管理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生态 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 可持续度 辽宁省
下载PDF
论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支持——兼论环境自动演替与社会调控之间的良性耦合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明宏 姜学民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19-21,共3页
本文认为 ,环境自动演替与社会调控机制之间的良性耦合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分析了这种良性耦合的内涵和特征 ,探讨了良性耦合机制的类型及其政策含义 ,并从投融资角度提出了实现良性耦合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良性耦合 投资 融资
下载PDF
现代林业发展目标的系统耦合
20
作者 王玉芳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7-430,共4页
分析现代林业产生的背景,认为现代林业实质是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动态耦合成的一个复合系统,现代林业建设的目标就是追求实现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的动态耦合和协调发展。现代林业的生态—经... 分析现代林业产生的背景,认为现代林业实质是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动态耦合成的一个复合系统,现代林业建设的目标就是追求实现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的动态耦合和协调发展。现代林业的生态—经济—文化三维复合系统的协调耦合发展,有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即各子系统间内在反馈机制的动态协调;各子系统之间具有物质和能量上的异质性及交换性;各子系统之间具有实现耦合的自然途径和人工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林业 生态-经济-文化耦合 耦合途径 自然耦合 人工耦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