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7,4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体育生活化”到“生活体育化”:理论基点、内在逻辑及学理阐释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献国 唐强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4,共7页
体育生活化是探究体育本质与价值的重要命题,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与历史合理性,但因时代之故存在美中不足,因而提出“体育生活化”向“生活体育化”转化与发展的问题。研究表明,生活体育化的理论基点是体育生活化,其转化过程遵循凸显... 体育生活化是探究体育本质与价值的重要命题,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与历史合理性,但因时代之故存在美中不足,因而提出“体育生活化”向“生活体育化”转化与发展的问题。研究表明,生活体育化的理论基点是体育生活化,其转化过程遵循凸显“生活”核心地位及进阶发展的理论逻辑,新时代体育和生活共同需求的现实逻辑。马克思生活观是生活体育化的理论之源,阐释了生活体育化的理论机制、核心内容与意义;内涵上生活体育化指向以体育活动为主体的休闲生活方式,表达为具有身体实践、交往实践的生活观念,生活与体育在双向塑造的过程中趋于统一,形成了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实践路径;其主张生活中职业与场域的泛化,以体育文化塑造生活、激发生活的活力并引领生活的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体育化 体育生活 转化逻辑 美好生活 马克思生活
下载PDF
论美好教育生活的概念生成与内涵特质
2
作者 张丽 阮成武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7,共10页
在美好生活话语背景下,美好教育生活从生活和教育两个方面向着美好取向生发而成。美好教育生活隶属美好生活和教育生活的概念谱系,在兼具两者各自属性的同时,又彰显自身的独特性。美好教育生活就是身处教育过程中的个体和群体所追求的... 在美好生活话语背景下,美好教育生活从生活和教育两个方面向着美好取向生发而成。美好教育生活隶属美好生活和教育生活的概念谱系,在兼具两者各自属性的同时,又彰显自身的独特性。美好教育生活就是身处教育过程中的个体和群体所追求的一种美好生活,是生命个体通过教育活动而交往共在、不断自我实现的生活,是基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育、为了生活的教育和谐统一的生活,是日常教育生活与非日常教育生活相互交错依存、不断生成的生活,是个体在生活化教育情境中不断趋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生活。这样的美好教育生活是一种由好向更好逐渐演变的可能性生活,一种由可能美好向现实美好不断跃迁的能动性生活,一种由可能与现实矛盾运动而不断生成的必然性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教育生活 美好教育生活
下载PDF
数字社会工作的生活性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3
作者 芦恒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2,共9页
社会工作的数字化发展促使社工提供精准化服务,赋能社区治理。数字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数字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建基于“生活性”,具有生活导向。在“生活性”框架下,时下社会工作的数字化发展在客观和主观层面都面临困境:客观层面表现... 社会工作的数字化发展促使社工提供精准化服务,赋能社区治理。数字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数字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建基于“生活性”,具有生活导向。在“生活性”框架下,时下社会工作的数字化发展在客观和主观层面都面临困境:客观层面表现为生活空间的抽离、时间的边界模糊和历史生成性缺失;主观层面表现为生活常规被忽视和生活情感的缺失。为此,数字社会工作应在生活情境搭建、智治空间整合、数字时间体验、社区数字化治理等方面夯实客观性生活基础,整合线上的“虚拟性、变动性、精英性”与线下的“现实性、稳定性、大众性”;在数字化常规化行为、情感表达的完整性等方面夯实主体性基础,实现线上“特殊性、客体性”与线下“常规性、情感性”相统一。双重统一能够促使社会工作在更好适应数字化时代之变的同时,坚持生活中的不变,帮助服务对象在数字化环境下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推动社区智治体系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数字社会工作 生活实践 生活情感
下载PDF
让语文融入生活——对“语文和生活”的再认识
4
作者 杨再隋 《语文教学通讯》 2025年第7期1-1,共1页
当今世界,以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如大海浪潮滚滚而来。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强调的“教育即生活”和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 当今世界,以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如大海浪潮滚滚而来。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强调的“教育即生活”和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强调的“生活即教育”,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生活对教育的作用和意义。相较而言,陶行知说得更透彻。即“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语文教育作为一种生活,必然是用生活来教育,在教育中揭示生活的奥秘,展示生活的精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 教育家杜威 融入生活 人工智能 新技术革命 滚滚而来
下载PDF
生活质量理论视域下新质生产力的新向度
5
作者 金妮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新质生产力是立足新发展阶段,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创新和部署,如何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功能成为一个亟需回答的重大问题。从生活质量理论视角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升生活质量的时代选择,生活质量与新质生产力之... 新质生产力是立足新发展阶段,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创新和部署,如何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功能成为一个亟需回答的重大问题。从生活质量理论视角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升生活质量的时代选择,生活质量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呈现出深刻的辩证关系,在价值目标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通过生活质量的宏观与微观、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三个层面的分析来认识新质生产力之“新”:一是空间向度,体现“新超越”,既为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动力,又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二是结构向度,彰显“新内涵”,既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赋予新的内涵,又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精神力量和制度保障;三是价值向度,突出“新发展”,既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与治理创新赋能高质量生活,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倡导健康生活,又以科技伦理、共同富裕和共建共享的人文关怀来指向未来美好生活,为更好地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目的和价值功能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活质量理论 生活状态 生活需要 生活方式
下载PDF
试析新时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内容结构
6
作者 周明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91-102,共12页
作为新时代中国语境下美好生活的精神之维,精神生活本质上是为人民群众的存在和发展赋予意义感、获得感、归属感的生命实践活动,深刻反映主体的高品质生活内涵和高层次精神需要。科学揭示和深入阐释新时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内容结构,是... 作为新时代中国语境下美好生活的精神之维,精神生活本质上是为人民群众的存在和发展赋予意义感、获得感、归属感的生命实践活动,深刻反映主体的高品质生活内涵和高层次精神需要。科学揭示和深入阐释新时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内容结构,是进一步准确回答大学生精神生活是什么、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提升怎么办的基础性环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背景下,立足于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差异和大学生的群体特性,大学生精神生活内容结构可以划分为逻辑关系明晰且相互渗透的三重基本样态:处于感性层次的是外部感受与内在体验相互贯通的心理生活,处于理性层次的是情感欢娱与精神陶冶深度交织的文化生活,处于超越层次的是引领方向和支撑发展同步发力的信仰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大学生 精神生活内容结构 心理生活 文化生活 信仰生活
下载PDF
生活美学视域下的当代书法
7
作者 王咏 《书法》 2025年第3期70-71,共2页
一生活美学与当代书法的适应性当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现状,人们日渐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精神世界的愉悦,中国当代生活美学应运而生。生活美学是现代人所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在物质生活的基本满足... 一生活美学与当代书法的适应性当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现状,人们日渐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精神世界的愉悦,中国当代生活美学应运而生。生活美学是现代人所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在物质生活的基本满足下,所产生的一种精神需求,是美好生活的理想指引。“‘日常生活审美化’是社会背景与文化语境的量变,而‘审美日常生活化’关系到审美与艺术的质变。”1前者是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元素,人们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追求精神生活上的愉悦;后者是艺术以任意形式出现在生活之中,体现了艺术对生活的依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美学 日常生活审美化 当代书法 生活现状 艺术元素 美好生活 追求精神 美学视域
原文传递
从生活化视角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8
作者 王洋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25年第2期26-27,共2页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深度剖析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主张教育应根植于生活之中,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生活化教学策略如同一股清泉,不仅为课堂注入了无限的活力,还有效地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他们综合素...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深度剖析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主张教育应根植于生活之中,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生活化教学策略如同一股清泉,不仅为课堂注入了无限的活力,还有效地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他们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需要精心策划,通过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巧妙地设计问题,积极地引入生活化实践活动,精心地搭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教育理论 小学语文课堂 生活化教学策略 学习平台 生活化实践 陶行知 综合素养 生活情境
下载PDF
城市社区生活圈低碳更新模式——基于设施布局形态类型的探讨
9
作者 张晓荣 杨辉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1,60,共10页
建成于不同时期的社区生活圈服务设施布局相对固化且形态差异显著,折射出设施的类型、数量、密度等方面的时代性特征,并直接影响着居民出行活动及其交通碳排放。研究表明,沿路均质型、局部干路集中型、点状集中型、散点无序型为4种典型... 建成于不同时期的社区生活圈服务设施布局相对固化且形态差异显著,折射出设施的类型、数量、密度等方面的时代性特征,并直接影响着居民出行活动及其交通碳排放。研究表明,沿路均质型、局部干路集中型、点状集中型、散点无序型为4种典型的社区生活圈设施布局形态类型,其设施的密度、可达性、享有度指标值和其所服务社区的出行碳排放量均有着显著差异,指标值与碳排放量存在负向相关总体趋势,不同类型特征的成因和现实约束亦有所不同,这也决定了各设施布局形态类型的低碳更新重点和路径应有所区分。因此,结合各类型的空间更新潜力,提炼出点状植入、就近补充、集聚共享3种低碳更新模式,以期为社区生活圈更新规划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行碳排放 社区生活 设施布局形态 低碳更新 日常生活
下载PDF
日常生活转型:微观生活异化的批判和解放——从亨利·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论起
10
作者 王国兵 袁祖社 《临沂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当代资本生产已经由商品生产过渡到空间生产,空间生产建构的生产秩序正在重新塑造人们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深陷于微观生活的消费主义景观中,同时又被宏观社会的资本结构及其功能秩序所控制。人们生活在消费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的协同座架... 当代资本生产已经由商品生产过渡到空间生产,空间生产建构的生产秩序正在重新塑造人们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深陷于微观生活的消费主义景观中,同时又被宏观社会的资本结构及其功能秩序所控制。人们生活在消费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的协同座架中,生活变成了被生活或被活着的状态,人们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各种可能性都荡然无存,日常生活遭受着由消费符码编制的资本意识形态裹挟。对此,列斐伏尔提出批判日常生活,澄清谁在生活、怎样生活和生活什么,从对消费符码秩序的批判中揭示日常生活的取用性和栖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转型 微观生活异化 批判和解放 《日常生活批判》
下载PDF
慢综艺节目《你好,生活》中的生活美学构建
11
作者 张炬 邓宇 《视听》 2025年第6期69-72,共4页
慢综艺节目《你好,生活》通过独特的创作手法和画面呈现完成对生活美学的建构和表达,满足了观众对美好生活的想象。节目以筹备“村晚”为主线,通过传播内容真实呈现生活,以传播主体彰显生活之善,借传播媒介传递生活之美,在画面中建构出... 慢综艺节目《你好,生活》通过独特的创作手法和画面呈现完成对生活美学的建构和表达,满足了观众对美好生活的想象。节目以筹备“村晚”为主线,通过传播内容真实呈现生活,以传播主体彰显生活之善,借传播媒介传递生活之美,在画面中建构出生活美学的独特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综艺 《你好 生活 生活美学
下载PDF
世界社会的日常生活:兴起与影响
12
作者 高丙中 张真豪 《民间文化论坛》 2025年第1期5-11,共7页
日常生活是真实个体相互关联所构成的现实过程,一定是在特定时空存在的,必然具有在地性和共时性。人类基于交通和通信等人际连接技术在当代的革命性变化,日常生活的在地性和共时性已经从容纳在地方、国家发展到世界社会——这是一个我... 日常生活是真实个体相互关联所构成的现实过程,一定是在特定时空存在的,必然具有在地性和共时性。人类基于交通和通信等人际连接技术在当代的革命性变化,日常生活的在地性和共时性已经从容纳在地方、国家发展到世界社会——这是一个我们正在见证的趋势,它也正在促使社会科学的重塑。民俗学追寻日常生活的世界性,可以拓展自己的对象和视角、方法,迈向世界社会日常生活研究的民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社会 日常生活 生活文化 民俗研究
下载PDF
从弥合分裂迈向生活世界:生活美育的哲学理路及其旨归
13
作者 梁光焰 《武陵学刊》 2025年第2期38-44,共7页
随着美的生产形式由专家生产扩展到大众生产和人工智能生产,传播方式由舞台表演和博物馆收藏迈向大众传播和互联网分享,美育理念也必然由古典主义迈向现代生活美育。本体论、认识论和存在主义美学分别发展出弥合分裂、审美救赎和生活世... 随着美的生产形式由专家生产扩展到大众生产和人工智能生产,传播方式由舞台表演和博物馆收藏迈向大众传播和互联网分享,美育理念也必然由古典主义迈向现代生活美育。本体论、认识论和存在主义美学分别发展出弥合分裂、审美救赎和生活世界三种美育形态,这一历史演进过程多角度折射出美与生活的内在逻辑关系,反映出生活美育的本质。生活美育的理念是以生活经验为中心回归生活,生活美育的目标是通过自我唤醒力和感觉寻求力的发展激发自我动力,生活美育的内容是以生活世界的整体视域介入日常、关怀日常,实现大文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合分裂 生活世界 艺术教育 生活美育 审美救赎
下载PDF
胰腺功能不全会影响你的生活吗
14
作者 朱立峰 《漫科学(新健康)》 2025年第1期94-94,共1页
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我们或许很少停下来思考身体内部各个器官的工作状态。今天,让我们将目光投向一个既神秘又重要的器官——胰腺,特别是当它功能不全时,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胰腺,这个深藏于腹腔的器官,虽鲜为人知,却... 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我们或许很少停下来思考身体内部各个器官的工作状态。今天,让我们将目光投向一个既神秘又重要的器官——胰腺,特别是当它功能不全时,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胰腺,这个深藏于腹腔的器官,虽鲜为人知,却肩负着维持身体正常运转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功能 功能不全 器官 生活节奏 日常生活 正常运转 身体
下载PDF
浅论古代敦煌市民生活状况
15
作者 李磊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5年第3期270-272,共3页
一个地区市民生活状况的好与坏,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的人文风俗,经济发展情况等等。由于敦煌地区地域的特殊性,对外贸易一直是敦煌商业贸易的重心。根据敦煌壁画与敦煌文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敦煌市民的饮食文化、农业活动、婚丧嫁娶... 一个地区市民生活状况的好与坏,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的人文风俗,经济发展情况等等。由于敦煌地区地域的特殊性,对外贸易一直是敦煌商业贸易的重心。根据敦煌壁画与敦煌文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敦煌市民的饮食文化、农业活动、婚丧嫁娶、出行方式、商业活动等,可以反映出古代敦煌市民的丰富的生活方式,更进一步加深对敦煌文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市民生活 饮食文化 生活状况
原文传递
生活方式型旅游劳工移民的幸福感研究
16
作者 何彪 刘黄娟 谢灯明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生产和生活是生活方式型旅游劳工移民需要兼顾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基于“生产-消费”二元视角和“情感事件理论”,旨在探究该群体表征为旅游生产和生活消费的社区参与和幸福感特征,以及生活满意度和地方依恋在社区参与和幸福感之间的中... 生产和生活是生活方式型旅游劳工移民需要兼顾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基于“生产-消费”二元视角和“情感事件理论”,旨在探究该群体表征为旅游生产和生活消费的社区参与和幸福感特征,以及生活满意度和地方依恋在社区参与和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社区生产参与和社区生活参与均显著正向影响地方认同和生活方式依赖;(2)生活方式依赖显著正向影响生活满意度,地方认同对生活满意度无显著影响;(3)社区生产参与和社区生活参与对生活满意度均无显著直接影响,二者仅通过生活方式依赖的中介路径对生活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4)地方认同、生活方式依赖和生活满意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幸福感。本研究进益于旅游移民幸福感研究,为旅游移民社区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型旅游劳工移民 幸福感 社区参与 地方依恋 生活满意度
下载PDF
“新生活语文”的实施路径
17
作者 唐静 《湖北教育》 2025年第6期28-29,79,共3页
“新生活语文”以“生活·实践”教育理念为指导,立足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强化语文教学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深度聚焦核心素养与学为中心,围绕“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还想学什么、学后如何用、何时何地学”等... “新生活语文”以“生活·实践”教育理念为指导,立足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强化语文教学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深度聚焦核心素养与学为中心,围绕“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还想学什么、学后如何用、何时何地学”等七大关键问题,全面开启对语文教育教学“动力目标、前提基础、路径方法、成果评价、反思调控、实践创造、场域边界”等方面的持续探索,不断促进语文学习生活化、实践化、意义化,形成了新时代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教学 核心素养 生活语文 实施路径 学习生活 学为中心 语文教学 实践化
下载PDF
手工艺与生活美学
18
作者 李东风 《天工》 2025年第7期I0001-I0001,共1页
在当今工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的背景下,传统手工艺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方能更好地成长与进步。手工艺要赢得人们的广泛认可,关键在于它与生活美学的紧密联系。手工艺若能转换成一种艺术形式,定能对当代文化生活产生促进作用。手工... 在当今工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的背景下,传统手工艺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方能更好地成长与进步。手工艺要赢得人们的广泛认可,关键在于它与生活美学的紧密联系。手工艺若能转换成一种艺术形式,定能对当代文化生活产生促进作用。手工艺的生产要真切关注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中的材料美和内容美有机结合。在手工艺中,美不是抽象的、高不可攀的,它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真实可感。比如,刺绣、印染、陶瓷、漆艺等手工艺都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既来自我们对美的直观感受,也来自我们对生活的深切感悟,将我们对自己、对材料的感悟上升到审美的高度。匠人应将生活美学渗透到手工艺中,充分体现生活美学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观感受 促进作用 美学渗透 生活美学 手工艺 日常生活 产业化 紧跟时代
下载PDF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传播探索——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众传播的日常生活维度研究》
19
作者 徐超 谢加书 《中国教育学刊》 2025年第2期I0005-I0005,共1页
构建高效的意识形态传播机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时代化、大众化,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众传播的日常生活维度研究》一书是探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传播的力作,全书从日常生活微观领域的视角出发,思... 构建高效的意识形态传播机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时代化、大众化,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众传播的日常生活维度研究》一书是探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传播的力作,全书从日常生活微观领域的视角出发,思考意识形态大众传播的理念、机制和实现路径,对探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时代化、大众化发展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微观领域 生活化传播 意识形态传播 维度研究 实现路径 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AWE2025生活电器:以场景化赋能品质生活
20
作者 向佳璐 《电器》 2025年第4期50-51,共2页
生活电器的变化,本质是一场“以人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企业强调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生活电器便有了感知温度的“皮肤”。AWE2025上,海尔、松下、苏泊尔等家电企业以创新技术打破传统边界,从智能挂烫机到形态各异的生活小家电,从空气净... 生活电器的变化,本质是一场“以人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企业强调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生活电器便有了感知温度的“皮肤”。AWE2025上,海尔、松下、苏泊尔等家电企业以创新技术打破传统边界,从智能挂烫机到形态各异的生活小家电,从空气净化器到小体积大满足的便携式家电,逐一渗透到“衣食住行”的生活细节中,通过智能化、专业化、情感化与便携化设计,重新赋予品质生活的新方式,让家电成为提高幸福感的好伙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生活 家电企业 空气净化器 生活细节 苏泊尔 生活电器 技术创新 小家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