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十年代家居装饰设计与民众生活方式变迁--以《家具与生活》杂志为对象的考察
1
作者 关晓辉 容泳珊 宋逸菲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通过考察八十年代《家具与生活》杂志,可发现在民众生活方式变迁下家居装饰设计呈现几点时代特征:首先,板式组合家具成为实用、经济的理想产品;其次,小面积居室促成空间优化设计的趋向;再次,“自己设计”和“自己做”投射出个性化的生... 通过考察八十年代《家具与生活》杂志,可发现在民众生活方式变迁下家居装饰设计呈现几点时代特征:首先,板式组合家具成为实用、经济的理想产品;其次,小面积居室促成空间优化设计的趋向;再次,“自己设计”和“自己做”投射出个性化的生活态度。更重要的是,家居装饰设计被赋予前所未有的精神价值,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引导人们实践朴素、务实、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八十年代家居装饰设计与民众生活方式变迁联系紧密,透过这些联系审视设计行为的社会属性,将更深刻地理解“设计作为文化现象”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年代 家居装饰设计 《家具与生活》杂志 生活方式变迁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迁研究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5
2
作者 董海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8-156,共9页
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迁是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发展,也是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民族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论文通过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现代化发展和少数民... 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迁是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发展,也是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民族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论文通过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现代化发展和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迁、人口流动与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变化、旅游业发展改变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大众传媒推动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变化四大专题领域研究的梳理,指出学术界对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迁理论研究比较薄弱,没有关注生活方式变迁中人们伦理观念的变化及跨学科研究较少,并对我国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迁研究提出展望,以"生活论"研究范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生活方式变迁理论;从国家整体发展及以人为本角度出发,进行少数民族乡村建设,必须结合民族地区自身发展实际,关注少数民族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利用民族地区的物质与文化资源优势,才能主动融入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实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转型与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少数民族 生活方式变迁 进展与展望
下载PDF
新中国农民生活方式变迁的主要特征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新光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10期36-41,共6页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民生活方式沿着革命化、政治化、集体化、城市化的轨迹演变,呈现出不同步、不平衡、不协调的明显特征:即建国后的头30年,农民物质生活资料匮乏,但精神生活比较充实;改革开放后的30年,农民物质生活显著改善,但精神家...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民生活方式沿着革命化、政治化、集体化、城市化的轨迹演变,呈现出不同步、不平衡、不协调的明显特征:即建国后的头30年,农民物质生活资料匮乏,但精神生活比较充实;改革开放后的30年,农民物质生活显著改善,但精神家园日渐衰落。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应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现代化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短距离、波浪式逐级推进的城镇化道路,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实际和各民族特点的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农村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60年 农民生活方式变迁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城镇化道路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民众生活方式变迁与园林价值调适: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种历史比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谷康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0-216,共7页
民众生活方式成为近年来各领域的讨论热点。民众生活方式的变迁为园林价值属性的丰富完善提供了客观条件,并回应了现实要求。本文从民众日常生活出发,将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现代园林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厘清民众生活需求和园林建设的相互... 民众生活方式成为近年来各领域的讨论热点。民众生活方式的变迁为园林价值属性的丰富完善提供了客观条件,并回应了现实要求。本文从民众日常生活出发,将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现代园林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厘清民众生活需求和园林建设的相互促进关系,总结园林在民众不同生活领域中的角色定位与功能特征,分析园林功能拓展与价值生成的规律特征,并对园林的未来发展模式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变迁 园林 价值调适 历史比较
下载PDF
旅游活动干扰下岛屿居民生活方式变迁感知调研——以崇明岛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桂村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5年第2期284-287,共4页
旅游的科学发展离不开对"人"的研究与关注,对居民生活方式的研究,关乎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关注和考察,则是为了更好促进旅游地的科学发展、人地和谐。本文以崇明岛居民生活方式变迁为例,在旅游活动... 旅游的科学发展离不开对"人"的研究与关注,对居民生活方式的研究,关乎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关注和考察,则是为了更好促进旅游地的科学发展、人地和谐。本文以崇明岛居民生活方式变迁为例,在旅游活动干扰因素的背景下,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并运用单因子变异系数分析法(One—way ANOVA),展开研究旅游活动下的,当地居民在生活、社会、文化、环境及休闲等方面的感知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居民生活方式变迁感知因年龄段的不同而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活动 岛屿居民 生活方式变迁 崇明岛
下载PDF
生活方式变迁与中华文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文营 《岭南学刊》 2010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生活方式是体现并影响中华文化的重要领域。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对中华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生活方式的现代性影响对中华文化传统优秀价值观的传承;生活方式的世俗化消解中华文化传统优秀价值观;生活方式的西方化弱化中华文化的... 生活方式是体现并影响中华文化的重要领域。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对中华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生活方式的现代性影响对中华文化传统优秀价值观的传承;生活方式的世俗化消解中华文化传统优秀价值观;生活方式的西方化弱化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现代化进程中民俗的变异还不完全适应传承中华文化的要求。为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我们要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工作、学习中传承与革新中华文化;要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娱乐、休闲中传承与革新中华文化;要在作为生活方式的饮食、起居中传承与革新中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变迁 中华文化 消极影响 传承与革新
下载PDF
彝族俚濮支系近现代生活方式变迁——以攀枝花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仲先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29-33,共5页
彝族是攀枝花世居土著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攀枝花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在攀枝花境内的彝族分为若干支系,这些支系由于其社会转型的起点、机遇、社会环境、发展态势不同,形成了即使在一个民族内部其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本... 彝族是攀枝花世居土著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攀枝花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在攀枝花境内的彝族分为若干支系,这些支系由于其社会转型的起点、机遇、社会环境、发展态势不同,形成了即使在一个民族内部其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本文以彝族俚濮支系为例,探讨少数民族在近现代社会转型中生活方式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社会转型 生活方式变迁
下载PDF
银联卡十年:1300亿交易背后的生活方式变迁
8
作者 于靖园 《小康》 2012年第4期92-95,共4页
从现金支付、支票社会到电子化发展,银联创始人万建华回顾银联卡诞生十年之路,一种超前支付方式的引进、落地、日常化,最终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关键词 生活方式变迁 银联卡 交易 电子化发展 现金支付 支付方式 消费习惯 万建华
下载PDF
生活方式变迁下的城市环境设施设计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任永波 张凌浩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21-125,共5页
城市环境设施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在生活方式变迁的情况下进行城市环境设施设计,应该深入分析生活方式的变迁对环境设施产生的影响,并利用基于群体文化学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实地研究,进而得出人们的真实需求、具体行... 城市环境设施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在生活方式变迁的情况下进行城市环境设施设计,应该深入分析生活方式的变迁对环境设施产生的影响,并利用基于群体文化学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实地研究,进而得出人们的真实需求、具体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并由此来指导环境设施设计。此外,还应从更广泛的背景上建立人-设施-环境-城市的有机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变迁 城市环境设施 群体文化学 实地研究 系统
下载PDF
试论壮族农民的职业分化——龙胜金竹寨壮族生活方式变迁个案研究之一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润柏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2年第1期43-47,共5页
职业分化是劳动生活方式现代化的指标 ,职业非农化是农村现代化的终极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为金竹寨壮族大规模的职业分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金竹农民主要是通过国家的“农转非”政策、内部非农产业的发展 ,以及劳力外流逐渐实现由农业向... 职业分化是劳动生活方式现代化的指标 ,职业非农化是农村现代化的终极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为金竹寨壮族大规模的职业分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金竹农民主要是通过国家的“农转非”政策、内部非农产业的发展 ,以及劳力外流逐渐实现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胜金竹寨 壮族 职业分化 生活方式变迁
下载PDF
论生活方式变迁的方向
11
作者 时运生 《河北学刊》 1985年第6期54-58,共5页
一 生活方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曾多次使用过生活方式的概念。列宁、斯大林也曾使用过生活方式的概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生活先后提出了“社会形式”... 一 生活方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曾多次使用过生活方式的概念。列宁、斯大林也曾使用过生活方式的概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生活先后提出了“社会形式”、“社会机体”的概念,把社会理解为“二切关系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45页)。提出了社会机体发展分层次的理论,指出:“‘机械发明’它引起‘生活方式上的改变’,并且由此引起生产关系上的改革,因此引起社尝关系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变迁 生活活动 社会主义 经济改革 新的生活方式 从属性 内容体 人生目的 生活观念 社会机体
下载PDF
家庭结构视角下的生活方式变迁
12
作者 王水 《社会观察》 2006年第10期14-16,共3页
最近在网上某论坛里看到了一组关于家庭生活的讨论。其中某人讲述了自己嫁入大家庭后的烦恼:节假日睡懒觉的奢望被打破了,因为必须早早起来准备公公婆婆的早餐;打扫卫生、洗衣服等都是以整个大家庭为单位,家务劳动显得很繁重;休息... 最近在网上某论坛里看到了一组关于家庭生活的讨论。其中某人讲述了自己嫁入大家庭后的烦恼:节假日睡懒觉的奢望被打破了,因为必须早早起来准备公公婆婆的早餐;打扫卫生、洗衣服等都是以整个大家庭为单位,家务劳动显得很繁重;休息时间往往是陪老人、哥嫂、弟妹们聊天、打牌、看电视,个人的生活空间变小了,与同学朋友的联系也变少了。对此,很多跟帖的人表示有同感,并对先前独生子女式的生活流露出了向往留恋之情。而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新婚的小两口家庭来说就显得自由自在多了。少了长辈们的管束,对家务活能不理就不理,睡懒觉更是年轻夫妇们的共同嗜好。至于烧莱做饭常常被下馆子所取代,空余时间也往往是看看电影、逛逛街、朋友聚会。从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在这样一种不同的背后,家庭结构的差异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变迁 家庭结构 休息时间 家庭生活 家务劳动 生活空间 独生子女 自由自在
下载PDF
生活方式变迁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所带来的影响——以福建省南靖县坑尾村为例
13
作者 陈玥莹 邓化林 《拳击与格斗》 2017年第9X期65-65,共1页
本研究观察新农村建设下生活方式变迁带来的影响,为发展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提供相关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体育公共服务 新农村 生活方式变迁
下载PDF
民国时期自行车与城市社会生活方式变迁研究(1927-1936)
14
作者 陈晋文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4年第4期156-156,共1页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种西方消费品纷纷进入中国。西方先进的新式交通工具传人中国后,不仅改变了旧式交通工具的主导地位,也带来了传统社会观念与消费风尚的悄然变化。随着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的逐渐完善,自行车作为城市...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种西方消费品纷纷进入中国。西方先进的新式交通工具传人中国后,不仅改变了旧式交通工具的主导地位,也带来了传统社会观念与消费风尚的悄然变化。随着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的逐渐完善,自行车作为城市交通工具开始流行,不仅使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舒适、方便,而且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文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效应 生活方式变迁 中国近代社会 自行车 民国时期 交通工具 消费品
原文传递
旅游影响下海岛居民对生活方式变迁的感知差异--以鼓浪屿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炜铃 陈金华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6-61,共6页
海岛旅游地居民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利益群体,旅游业发展对海岛旅游地居民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考察旅游业发展对海岛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对于促进海岛旅游地人地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居民生活方式变... 海岛旅游地居民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利益群体,旅游业发展对海岛旅游地居民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考察旅游业发展对海岛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对于促进海岛旅游地人地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居民生活方式变迁为例,采用文献回顾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单因子变异系数分析法(One-way ANOVA),研究旅游影响下不同年龄段居民对海岛生活环境、经济生活、社会文化以及业余休闲的感知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居民对旅游业对生活方式变迁影响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影响 海岛居民 生活方式变迁 鼓浪屿
原文传递
新中国农民生活方式60年变迁与反思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新光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17,共6页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除了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两个较短的时间段外,农民生活方式变迁呈现出不同步、不平衡、不协调的明显特征。建国后的头30年,农民物质生活资料极度匮乏,但精神生活比较充实;改革开放后的30年,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除了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两个较短的时间段外,农民生活方式变迁呈现出不同步、不平衡、不协调的明显特征。建国后的头30年,农民物质生活资料极度匮乏,但精神生活比较充实;改革开放后的30年,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精神家园日渐衰败和失落。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应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现代化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短距离、波浪式逐级推进的城镇化道路,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实际和各民族特点的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农村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60年 农民生活方式变迁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城镇化道路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生活方式变迁中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契机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冯胜刚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8-182,共5页
为探索随现代化进程而变化着的生活方式,能否为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提供有利契机,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和逻辑方法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已经充分显现的诸如仪式化民俗活动的复兴、少数民族聚居程度的提高、物质生活条件... 为探索随现代化进程而变化着的生活方式,能否为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提供有利契机,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和逻辑方法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已经充分显现的诸如仪式化民俗活动的复兴、少数民族聚居程度的提高、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城镇社会体育的兴起等民众生活方式的变化,都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充分借助的传承发展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生活方式变迁 传承发展
原文传递
论城市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变迁及新发展——以武汉市调查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松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2-135,共4页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对武汉市失地农民生活方式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其主要采取以亲缘地域为主体、经济发展扩散型及传统现代相融合的生活方式。其特征是一定程度上的陈旧单调性、封闭分隔性和对外...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对武汉市失地农民生活方式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其主要采取以亲缘地域为主体、经济发展扩散型及传统现代相融合的生活方式。其特征是一定程度上的陈旧单调性、封闭分隔性和对外排斥性。新的历史时期,失地农民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其主要变化是生活方式的阶层融合化、形式多样化和创新开放化。在小康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深入研究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类型、特征及新发展,对促进他们角色的转换,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生活方式变迁 新发展
下载PDF
新疆回族社区回民生活方式变迁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志福 《回族研究》 CSSCI 1995年第4期19-27,共9页
新疆回族社区回民生活方式变迁研究马志福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直接目的在于维持自身的生活。人们必须生活下去,才能持续地进行生产。在生产和生活之间,严格说来是不能分什么先后的。具体特定的历史形态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紧密关联,... 新疆回族社区回民生活方式变迁研究马志福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直接目的在于维持自身的生活。人们必须生活下去,才能持续地进行生产。在生产和生活之间,严格说来是不能分什么先后的。具体特定的历史形态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紧密关联,相互作用。在某一特定社区现代化的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社区 生活方式变迁 劳动生活方式 农业社区 城市社区 城市化社区 闲暇生活方式 新疆回族 传统生活方式 生活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