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7篇文章
< 1 2 2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构建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风险预测模型
1
作者 叶倩 杨云 +1 位作者 徐文韬 刘玲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2-680,共9页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风险因素,为其ADL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1月—2019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治疗的42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风险因素,为其ADL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1月—2019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治疗的42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量表,将患者分为ADL较好组(BI≥60分)和ADL较差组(BI<60分),并进行数据预处理。采用共线性诊断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特征变量。选择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极限梯度提升及K最近邻5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预测建模,十倍交叉验证后,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精确召回率曲线、精确召回率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precision recall curve,PRAUC)、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估,引入Shapley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HAP)对最优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可解释化处理。结果:经LASSO回归分析后,确定16个特征变量用于构建机器学习模型。RF模型具有最高的AUC(0.74)、PRAUC(0.64)、准确率(0.97)、灵敏度(0.75)和特异度(0.97)。SHAP模型解释性分析显示,对ADL贡献度前5的特征中,Brunnstrom分期(下肢)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Brunnstrom分期(上肢)、D-二聚体、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年龄。结论:RF模型预测脑卒中患者ADL的效能最优,为脑卒中患者ADL管理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脑卒中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原文传递
脑卒中患者采取数字OT训练系统与作业疗法干预对上肢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王梦露 尔兆娟 肖中兴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3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OT训练系统与作业疗法在脑卒中疾病中联合应用,对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和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目的:探讨数字OT训练系统与作业疗法在脑卒中疾病中联合应用,对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和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作业疗法,观察组采取作业疗法联合数字OT训练系统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训练配合度、AD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认知功能(MoCA)评分、健康生活质量(SF-36)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0,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0,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上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5、3.475,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61、2.552,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7、7.053、4.750、3.534、7.755、3.782、7.559、4.507,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取数字OT训练系统与作业疗法联合干预的效果明显,可改善其认知、神经功能,经合理训练后其上肢功能恢复明显,提升患者日常ADL、生活质量及训练配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数字OT训练系统 作业疗法 上肢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刘思琴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拉伯数字分配法列出流水号为01-10... 目的:探讨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拉伯数字分配法列出流水号为01-100所对应的分配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比较两组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心理复原能力。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认知能力评分明显升高,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能力、精神以及控制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介入治疗的应用优势更为突出,且可行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创新扩散理论 急性脑梗死 老年患者 认知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及培养策略
4
作者 黄丫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1期236-243,共8页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自立习惯、思维意志、自信心、大小肌肉群和动作的协调等方面的发展。大部分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家长包办现象严重。鉴...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自立习惯、思维意志、自信心、大小肌肉群和动作的协调等方面的发展。大部分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家长包办现象严重。鉴于此,从幼儿的现状与问题中找出幼儿园、幼儿教师和家长等影响因素。最后,尝试提出在家庭方面改变家长教养观念、营造适宜的家庭环境、做好榜样示范等,在幼儿园开展培训讲座、进行家园共育,幼儿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等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 能力培养
下载PDF
行为动机转换理念护理对ICU综合征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睡眠的影响
5
作者 吴彩明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09-211,共3页
目的:分析ICU综合征患者应用行为动机转换理念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ICU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ICU综合征患者应用行为动机转换理念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ICU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行为动机转换理念护理,比较分析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HAD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命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动机转换理念护理应用在ICU综合征患者群体,可以减轻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其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使其生活自理能力更好,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综合征 动机转换理念 生活自理能力 睡眠质量
下载PDF
提高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思考——以如厕能力训练为例
6
作者 盛轶莉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第7期13-16,共4页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必备能力。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存在广泛发育障碍,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学龄前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的关注重点之一。如厕作为幼...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必备能力。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存在广泛发育障碍,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学龄前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的关注重点之一。如厕作为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之一。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如厕能力的培养,需要重点对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形成的内外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 如厕训练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双重任务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异常步态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汪丽 刘莹 +2 位作者 陈之晔 陈霞 蒋青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689-691,共3页
目的:探讨“步行—认知”双重任务训练方法改善脑卒中患者异常步态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9月—2023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94例脑卒中异常步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接受临床药物治疗和... 目的:探讨“步行—认知”双重任务训练方法改善脑卒中患者异常步态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9月—2023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94例脑卒中异常步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接受临床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步行单任务训练(平衡及肌力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步行—认知”双重任务训练(平衡及肌力训练同时结合注意、记忆、知觉及判断等认知训练),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步长、步速、Tinetti平衡与步态测试(PO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IB)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变化。结果:干预训练8周后,两组患者步长、步速、POMA评分、MoC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行—认知”双重任务训练(平衡及肌力训练同时结合注意、记忆、知觉及判断等认知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异常步态,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认知、自理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任务训练 脑卒中 异常步态 平衡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如何在家园合作中培养托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8
作者 张蕾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第13期61-63,共3页
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形成自主思维的基础,也是幼儿形成独立意识的主要保障。教师与家长是幼儿最信任的人,双方之间需要通力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要积极运用家长资源,不断开拓幼儿学习与生活的空间,在最大程度上争... 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形成自主思维的基础,也是幼儿形成独立意识的主要保障。教师与家长是幼儿最信任的人,双方之间需要通力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要积极运用家长资源,不断开拓幼儿学习与生活的空间,在最大程度上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本文从不同角度出发,在家园合作的视角下深入阐述了培养托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园合作 托班 生活自理能力 策略
下载PDF
采用引导式教育对提升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护理价值研究
9
作者 强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67-0170,共4页
分析在脑瘫患儿康复干预中应用引导式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南京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康复科在院的39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20年12月-2023年4月,按其住院号单双数分为参照组(单数者20例)与研究组(... 分析在脑瘫患儿康复干预中应用引导式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南京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康复科在院的39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20年12月-2023年4月,按其住院号单双数分为参照组(单数者20例)与研究组(双数者1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引导式教育。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精细运动评分、粗大运动评分、总体运动评分、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及保育员满意率。结果 两组护理前的各项评分基本一致(P>0.05);相比于参照组,研究组护理后的精细运动评分、粗大运动评分、总体运动评分较高(P<0.05);相比于参照组,研究组护理后的ADL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保育员满意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导式教育对提升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具有显著效果,可提高保育员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患儿 引导式教育 生活自理能力 粗大运动功能
下载PDF
护理对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10
作者 张亚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5期I0005-I0005,共1页
卒中发病急,病程长,致残率、复发率及死亡率较高。多项研究认为卒中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不仅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还会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卒中患者康复期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的自理... 卒中发病急,病程长,致残率、复发率及死亡率较高。多项研究认为卒中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不仅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还会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卒中患者康复期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卒中患者的神经系统变化有可能是缓慢的,也有可能是快速而凶险的。护理人员应该运用良好的评估技巧发现早期预警信号。持续性观察、分析和评估数据对潜在并发症的预判以及护士的反应等,都会影响患者最终的治疗效果。卒中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应首先了解并掌握患者病情、病程及日常生活方式等,并将具体治疗、检查及诊断过程对患者或家属进行详细讲解。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自理能力 日常生活方式 卒中患者 潜在并发症 护理人员 生存质量 卒中后 护理方案
下载PDF
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用于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对心理弹性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建丽 张霞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5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用于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对心理弹性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45例。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3S理... 目的探讨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用于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对心理弹性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45例。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统计两组心理弹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健康行为达标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弹性比较,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弹性评分均上升,组间比较,观察组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ADL评分、HAMD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两组ADL评分均上升,HAMD评分均下降,组间比较,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下降,组间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健康行为达标率比较,P>0.05,干预后,两组健康行为达标率均上升,组间比较,观察组健康行为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可增强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减轻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 恢复期 脑卒中 心理弹性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阶梯式家长课堂干预模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12
作者 巩甜甜 巩尊科 +4 位作者 杨忠秀 仇爱珍 吴野 鲍克秀 王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08-1413,共6页
目的:探讨阶梯式家长课堂干预模式和常规康复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4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 目的:探讨阶梯式家长课堂干预模式和常规康复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4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20例除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外,采用阶梯式家长课堂干预模式进行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分别采用行为检查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评分、孤独症疗效评估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ATEC)评分、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or children,WeeFI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之间一般资料及相关量表评定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AB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ATEC总分及社交能力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CARS总分及人际关系等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WeeFIM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家长课堂干预模式可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阶梯式家长课堂干预模式 孤独症谱系障碍 社交能力 生活自理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米元 靳红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986-987,共2页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其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于决定手术住院后即予以早期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其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于决定手术住院后即予以早期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决定手术时、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4周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自理能力测评并行组间比较;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遵医康复锻炼依从率并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决定手术时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两组患者SAS、SDS均明显上升,术后1周、术后4周SAS、SDS均较术前1d明显下降,且术前1d、术后1周、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4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两组患者决定手术时、术前1d生活自理能力评级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级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遵医康复锻炼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遵医康复锻炼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为术后遵医康复锻炼打下良好基础,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护理方案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早期心理护理干预 负性情绪 遵医康复锻炼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膝关节功能自我报告与护士报告的一致性研究
14
作者 沈芒慧 韩梦月 +3 位作者 李剑楠 徐芳成琳 余永琴 梅迎雪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42-45,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院时生活自理能力、膝关节功能自我报告与护士报告的一致性,为客观了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10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及其责任护士采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BI)和美... 目的调查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院时生活自理能力、膝关节功能自我报告与护士报告的一致性,为客观了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10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及其责任护士采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BI)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表(HS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膝关节功能自我报告与其责任护士报告存在不一致性,在生活自理能力评估中除总分外,其余各条目均显示一致性较差(ICC=-0.114~0.103),相关性不显著(r=-0.114~0.148,均P>0.05)。在膝关节功能评估中除功能、减分项目、总分外,其余项目患者报告与护士报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一致性方面除活动度、减分项目外,总分及其余维度患者自我报告与护士报告均显示一致性较差(ICC=0.205~0.289),相关性较弱(r=0.217~0.320,均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膝关节功能自我报告与其责任护士报告存在不一致性,护理人员需重视患者主诉,以准确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生活自理能力 膝关节功能 自我报告 护士评估 一致性
下载PDF
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路亚娟 潘革 +1 位作者 郭广垚 高晶晶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152-155,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的综合性心理干预,观... 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的综合性心理干预,观察1个月。两组患者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评估心理状态、采用自理能力评估量表评估生活自理能力、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干预前组间患者抑郁、焦虑、自理能力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自理能力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的综合性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与满意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多学科团队协作 护理模式 心理状态 生活自理能力 护理满意程度
下载PDF
东莞地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钱艳丽 贲吕红 朱藏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67-169,共3页
目的: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简易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和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表调查东莞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现状。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2月在东莞市3家三甲综合性医院和1家二甲综合性医院就诊的住院老年2... 目的: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简易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和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表调查东莞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现状。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2月在东莞市3家三甲综合性医院和1家二甲综合性医院就诊的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60周岁,共分为三组:正常组154例为认知正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106例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痴呆组40例为认知功能障碍中度或重度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认知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增高,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与计算能力、延迟记忆功能、定向能力等功能明显下降(P<0.05)。MCI组患者躯体性生活自理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增高,改善老年人社交网络来提高痴呆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这可能有助于改善中国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生活自理能力 老年2型糖尿病
下载PDF
良肢位摆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肢体并发症、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探讨
17
作者 吴小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5期172-174,共3页
目的 观察良肢位摆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肢体并发症、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良肢位摆放。比较... 目的 观察良肢位摆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肢体并发症、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良肢位摆放。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康复后,两组上肢与下肢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康复前,且研究组上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54.86±6.22)分与下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27.79±2.31)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17.49±2.45)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152.97±4.51)分、生活质量评分(92.85±5.1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6.17±7.55)、(21.38±4.38)、(15.18±2.31)、(139.61±6.63)、(84.43±4.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指导中实施良肢位摆放,可明显减少偏瘫侧肢体的并发症发生,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临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肢位摆放 急性脑梗死 偏瘫侧肢体 并发症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行为动机转换理念护理对ICU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18
作者 蔡红英 李巧云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7期118-122,共5页
目的 分析行为动机转换理念护理对ICU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80例ICU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 分析行为动机转换理念护理对ICU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80例ICU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行为动机转换理念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85.46±5.21)分、社会(81.98±5.73)分、心理(88.23±5.58)分、情感(84.27±5.45)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86.47±6.16)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64、8.453、10.893、8.197、5.271,P<0.05)。结论 行为动机转换理念护理能有效促进ICU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并提高患者的临床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动机转换理念护理 ICU综合征 生活质量 生活自理能力 依从率 依从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