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1,3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产业视角的合成生物学发展态势研究
1
作者 张拓宇 孟庆海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24年第1期58-71,共14页
近年来,受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产业和资本跟进等因素驱动,合成生物学迅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迎来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梳理了2020年以来国内外相关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市场动态、商业合作和金融投资等信息,从产业视角对合成生物... 近年来,受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产业和资本跟进等因素驱动,合成生物学迅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迎来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梳理了2020年以来国内外相关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市场动态、商业合作和金融投资等信息,从产业视角对合成生物学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政府方面,合成生物学成为各国生物经济战略中的关键引擎,应用于医药、化工、材料、农业、食品等关联行业的技术路线和规划目标进一步清晰,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商业化的监管机制不断优化,技术管控和科技安全问题受到关注。市场方面,基于合成生物学的实用成果相继迎来商业化“里程碑”,合成生物企业与传统制造企业“双向奔赴”、协同合作日益紧密,市场投资保持信心并趋于商业理性,有利产业发展的健康生态正加快完善。为加快推动我国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建议进一步研究制定关键领域技术路线,支持底层使能技术、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攻关,推动重点行业应用示范,增强先进生物制造设施、数据资源等能力建设,鼓励各方共建有利合成生物产业化发展的产业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 工程生物 生物经济 生物制造 产业生态
下载PDF
我国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最新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学新 杜永均 +14 位作者 黄健华 李姝 姜道宏 莫明和 庞虹 孙修炼 王琦 王甦 夏玉先 徐学农 臧连生 张杰 张礼生 张文庆 尹恒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0-370,共31页
本文总结了近5年来我国在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作物害虫、病害(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和线虫的生物防治、植物免疫和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和应用,以及新方法和新技术在作物病虫控制中的应用。同时,与国外的研究... 本文总结了近5年来我国在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作物害虫、病害(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和线虫的生物防治、植物免疫和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和应用,以及新方法和新技术在作物病虫控制中的应用。同时,与国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害虫生物防治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植物线虫生物防治 植物免疫 昆虫性信息素 CRISPR/Cas9基因编辑 RNAi干扰 天敌昆虫 寄生性天敌 捕食性天敌 捕食螨 昆虫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线虫) 有益微生物 拮抗微生物 生物农药
下载PDF
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惠霞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 2024年第4期20-21,共2页
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点,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生物教学当中,使其与实验相结合,可以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初中生物教师应当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 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点,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生物教学当中,使其与实验相结合,可以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初中生物教师应当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 初中生物实验 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教学 生物核心素养 初中生物教师 生动有趣
下载PDF
浮游生物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迁移和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溱 赵妍 +1 位作者 吕梦晨 唐学玺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9,共14页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被持续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严重危害环境安全和生命健康。海洋、河流等水环境是POPs重要的“汇”,作为水生食物链的起点,浮游生物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重要...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被持续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严重危害环境安全和生命健康。海洋、河流等水环境是POPs重要的“汇”,作为水生食物链的起点,浮游生物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对POPs的吸附、吸收、转化及运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POPs的环境行为。本文将浮游生物对POPs迁移和转化的可能影响进行了总结,综合分析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对POPs的吸附-吸收和生物富集/放大过程及影响以上过程的生物和环境因素,从脱卤代谢、氧化代谢和微生物联合代谢3个方面阐述了浮游生物对POPs的降解及转化机制,最后讨论了浮游生物的生物泵作用对POPs垂直迁移的影响。本文能够为水生生物影响POPs迁移和转化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浮游生物 生物富集 生物代谢 生物
下载PDF
Surfactin的结构、生物合成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5
作者 王俊芳 黄秋斌 +1 位作者 张飘丹 张彭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12,共13页
Surfactin是由多种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种脂肽,其由一个环七肽头基通过内脂键与链长12-17个碳原子的β-羟基脂肪酸连接组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本文介绍了surfactin家族的结构和生物合成模式,surfac... Surfactin是由多种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种脂肽,其由一个环七肽头基通过内脂键与链长12-17个碳原子的β-羟基脂肪酸连接组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本文介绍了surfactin家族的结构和生物合成模式,surfactin是由非核糖体肽合成酶催化合成,这种机制赋予了surfactin家族成员的结构多样性;综述了surfactin在植物病害生防中的作用及机制。已有的研究表明surfactin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4种方式:(1)损伤病原菌细胞膜,引起细胞膜裂解或渗透压失衡;(2)抑制病原体繁殖;(3)诱导植株系统抗性;(4)促进生防菌株的定殖或生物膜的形成。进一步总结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究surfactin的最新进展,以指导surfactin的生物合成及其新衍生物开发。Surfactin的高度结构多样性,使其具有丰富的物理化学特性,这些特性可以与多种生物活性联系在一起,将在不同的领域有更广泛应用。随着对surfactin生物合成研究的日益深入,将会有更多高性能和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脂肽被研发,这为surfactin的进一步研究和生防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TIN 生物表面活性剂 生物防治 环脂肽 生物合成 结构 诱导系统抗性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生成物能否适用于《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
6
作者 邵滨 喻玲 焦洪涛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39-148,共10页
合成生物学已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方大会的重要谈判议题,但合成生物学生成物能否适用《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却尚未达成共识。在《公约》框架下提出“四层次分析+三步检验法”作为判... 合成生物学已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方大会的重要谈判议题,但合成生物学生成物能否适用《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却尚未达成共识。在《公约》框架下提出“四层次分析+三步检验法”作为判断合成生物学生成物与《议定书》适用关系的方法:第一层次是活性生物体,与《议定书》界定的改性活生物体最相似,根据其所处发展阶段、生成物种类和所依赖的技术基础三步进行检验,以判断其是否适用《议定书》。第二层次是基因物质,如果其以生成生物实体为目的,那么可以将其纳入“活性生物体”范畴考虑,运用三步检验法进行具体分析。第三层次是生物系统,生物系统中的生物活体部分,可以适用《议定书》。第四层次是由合成生物技术生成的组成部分和产品,由DNA测序技术生成的组成部分和产品无需适用《议定书》;基于DNA合成技术、基因组设计、合成与组装、基因编辑技术生成的组成部分和产品,可以参照因物质层次的分析方法进行判断;基于元件工程、回路工程生成的组成部分和产品,由生物元件与基因回路组成后生成更高层级的生物系统且具有生成生物实体可能的部分,可以适用《议定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生成物 生物安全议定书》 改性活生物 合成生物
下载PDF
金属纳米酶在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昊 廖胤涵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4期241-248,共8页
口腔菌斑生物膜作为多种细菌生存、代谢的基础,使口腔细菌难以被清除。随着抗生素滥用造成的耐药菌群出现,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的防治难度进一步增加。尽管目前在研究生物膜形成、破坏有关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可用于临床的有... 口腔菌斑生物膜作为多种细菌生存、代谢的基础,使口腔细菌难以被清除。随着抗生素滥用造成的耐药菌群出现,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的防治难度进一步增加。尽管目前在研究生物膜形成、破坏有关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可用于临床的有效治疗方案仍较缺乏。金属纳米酶具有纳米粒子的物理特性及类似天然酶的催化活性。金属纳米酶的纳米级尺寸提供了更大的比表面积,在发挥类酶作用产生大量活性氧的同时促进活性氧快速扩散到活性催化位点,增强纳米酶的抗氧化特性;同时金属纳米酶易通过电化学还原法、溶剂热合成法、微波辅助合成法等方法制取,且具有产生高浓度的羟基自由基、催化牙菌斑生物膜降解、氧化应激裂解葡聚糖抑制生物膜形成、释放金属离子杀灭细菌的潜力,有望成为防治口腔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的新选择。金属纳米酶可通过口服、静脉注射、呼吸等方式进入生物体,但可能引发肺毒性、肝脏毒性、神经毒性等潜在毒性效应。在复杂的生物环境下,金属纳米酶毒性的发生可能涉及多重机制,其作用机制和安全性评价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拟从金属纳米酶的特性、抗菌机制、生物毒性及其在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阐述金属纳米酶的研究进展,为口腔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酶 纳米酶 人工酶 人工纳米材料 纳米粒子 活性氧 氧化应激 菌斑生物 生物 口腔疾病 生物毒性
下载PDF
欧盟生物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8
作者 慕彦君 雪晶 鲜楠莹 《当代石油石化》 CAS 2024年第4期33-39,共7页
21世纪以来,欧盟始终高度重视其生物产业的发展,既是制定生物产业相关政策及推动生物经济快速发展的先行者,也是全球生物市场最活跃的区域。对我国而言,生物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近年来虽已取得快速发展,但与生物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 21世纪以来,欧盟始终高度重视其生物产业的发展,既是制定生物产业相关政策及推动生物经济快速发展的先行者,也是全球生物市场最活跃的区域。对我国而言,生物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近年来虽已取得快速发展,但与生物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通过全面分析欧盟生物经济及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未来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生物产业 生物质能源 生物燃料 生物基化学品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微生物学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9
作者 王玉荣 侯强川 +2 位作者 赵慧君 屈定武 郭壮 《中国食品》 2024年第8期19-21,共3页
微生物分布广、种类多,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在食品领域,微生物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微生物菌体、代谢产物及酶类有利于食品的加工、贮藏及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如食醋、酒类、面包等的生产都需要微生物的参与;另一方... 微生物分布广、种类多,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在食品领域,微生物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微生物菌体、代谢产物及酶类有利于食品的加工、贮藏及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如食醋、酒类、面包等的生产都需要微生物的参与;另一方面,微生物也易引起食品腐败变质、毒素污染,是引发粮食损失和食物中毒等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 食品领域 生物菌体 食品腐败变质 粮食损失 食物中毒 生物分布 毒素污染
下载PDF
生物支架材料及打印技术修复骨缺损 被引量:2
10
作者 孔祥宇 王兴 +6 位作者 裴志伟 常家乐 李斯琴 郝廷 何万雄 张葆鑫 贾燕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9-485,共7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生物支架材料和生物打印技术的发展,组织工程骨成为了骨缺损修复的研究热点。目的:简述当前骨缺损的治疗方式,总结制备组织工程骨支架的生物材料及生物打印技术,探讨生物材料和打印技术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及目前面临的... 背景:近年来随着生物支架材料和生物打印技术的发展,组织工程骨成为了骨缺损修复的研究热点。目的:简述当前骨缺损的治疗方式,总结制备组织工程骨支架的生物材料及生物打印技术,探讨生物材料和打印技术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及目前面临的挑战。方法:以“bone defect,tissue engineering,biomaterials,3D printing technology,4D printing technology,bioprinting,biological scaffold,bone repair”或“骨缺损,组织工程,生物材料,3D打印技术,4D打印技术,生物打印,生物支架,骨修复”等作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在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2009-01-01/2022-12-01发表的相关文献,最后经第一作者筛除并追加收录优质参考文献,共纳入93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骨缺损的治疗方式主要有骨移植、膜引导再生技术、基因治疗、骨组织工程技术等,最佳的治疗方式仍没有定论。骨组织工程技术是治疗骨缺损的新兴技术,通过构建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增强骨形成能力的三维结构,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热点技术。生物支架材料多种多样,各具特点,有利有弊,单一的生物材料无法满足组织工程骨对支架的需求,通常将多种材料复合互补使支架在满足力学性能需求的同时兼顾生物性能。生物打印技术能对支架的孔隙进行调节、构建复杂的空间结构,更利于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新兴的4D打印技术引入“时间”作为第四维度,使制备的支架具有动态性,随着智能材料的同步发展,4D打印技术为未来骨缺损高效修复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3D打印技术 4D打印技术 生物打印 生物支架 骨修复
下载PDF
生物岩石学的定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亚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7-709,共13页
生物岩石学是研究生物岩(即生物成因岩石)的特征、形成机制、形成环境及其与矿产资源关系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至少包括生物矿化、现代生物礁、古代生物礁、现代微生物岩石和古代微生物岩石5个方面。生物矿化作用和现代生物岩... 生物岩石学是研究生物岩(即生物成因岩石)的特征、形成机制、形成环境及其与矿产资源关系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至少包括生物矿化、现代生物礁、古代生物礁、现代微生物岩石和古代微生物岩石5个方面。生物矿化作用和现代生物岩研究为古代生物岩研究提供了认识基础。由于现代生物圈和环境不同于古代,现代生物矿化作用和生物岩的研究成果并不能全部直接应用于古代生物岩研究。古代生物岩和生物矿化作用的类型比现代丰富得多,不可能全部从现代生物岩和生物矿化作用中找到参照,但可以为现代生物矿化实验研究提供设计思路。生物岩石学的相关学科包括生物学、微生物学、古生物学、古微生物学、沉积学、沉积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地质微生物学等。生物岩石学研究需要应用这些学科的知识,也会反哺这些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岩石学 生物 生物岩石学 生物矿化学 生物礁学 古微生物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与作业设计策略——评《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
12
作者 闫树国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22-I0022,共1页
随着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为初中生物作业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初中生物作业作为夯实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设计过程中需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度优化。初中生物教师不仅要充分把握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更要对双减政策形成深刻的解读... 随着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为初中生物作业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初中生物作业作为夯实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设计过程中需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度优化。初中生物教师不仅要充分把握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更要对双减政策形成深刻的解读,打造以学生为主题的作业设计体系,不断提升初中生物作业设计水平,方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然而当前初中生物作业设计中常存在内容重复、形式单调等问题,让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开展生物课程的学习。为了落实好双减政策,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知识的内涵,建立自身的生物知识体系,教师应当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并采用科学的设计策略丰富作业形式,力求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学习成效 内在潜能 生物知识 课堂教学内容 化学生物 作业设计 生物课程
下载PDF
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快速进展的热点生物材料(1)
13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I0001-I0001,共1页
1生物材料研究的定义及与时俱进从现代意义上讲,生物材料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学科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生物材料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从生物材料的发展历史及其特点来看,生物材料的发展基本上可分为3个阶段,即惰性生物材料及其... 1生物材料研究的定义及与时俱进从现代意义上讲,生物材料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学科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生物材料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从生物材料的发展历史及其特点来看,生物材料的发展基本上可分为3个阶段,即惰性生物材料及其生物化、生物可降解材料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它们分别代表了生物材料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各自生物材料的特点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学 生物可降解材料 交叉学科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生物材料研究 组织工程研究 生物 与时俱进
下载PDF
美国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建设及对中国的启示
14
作者 杨玉霖 李广强 皇甫超济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77-181,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让各国不得不重新审视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建设。随着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对病原的改造、对特定种群的感染及智能化袭击逐渐成为可能。美国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建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让各国不得不重新审视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建设。随着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对病原的改造、对特定种群的感染及智能化袭击逐渐成为可能。美国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建设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文从美国生物安全防御政策法规的制定、生物安全防御领域投入的经费分析、生物监测及预警体系建设现状、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现状这四个方面对美国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建设的历史、演进、经验进行总结,并列举对中国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建设的启示,以期为完善我国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防御 生物安全实验室 生物监测 国家战略 病原微生物
下载PDF
基于复合微生物制剂的生物堆置处置研究
15
作者 陈超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274-276,共3页
为提升微生物修复含油土壤的效果,将XX地区含油土壤培养的土著菌剂作为修复菌剂,在室内开展生物堆小试试验,利用SPSS20.0软件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各项因素对提高菌剂修复的差异性和显著性;选择单因素条件的最优参数配合菌剂在XX地区... 为提升微生物修复含油土壤的效果,将XX地区含油土壤培养的土著菌剂作为修复菌剂,在室内开展生物堆小试试验,利用SPSS20.0软件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各项因素对提高菌剂修复的差异性和显著性;选择单因素条件的最优参数配合菌剂在XX地区对含油土壤进行现场修复。实验表明,在土壤石油烃含量为9 000 mg/m^(3)时,每500 mL土壤加菌剂0.5 g,菌棒和锯末含量为30%,含水率、温度分别保持在30%~40%、25~35℃范围内,pH值为6.8并适量添加无机盐(钙镁无机盐分别在130和250 mg/L)时的除油效果最好;利用培养的真菌-细菌强化修复石油污染技术应用于不同现场的时候是可行的,本研究为实践中利用微生物进行含油土壤修复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制剂 生物刺激 生物强化 生物修复 修复效果评价
下载PDF
桉木化学机械浆废水好氧生物抑制特性分析及降解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来保 田庆文 +3 位作者 杨然 朱津苇 郭奇 房桂干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0,共8页
采用GC-MS方法分析了桉木化学机械浆废水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出水的有机物成分及含量,统计了好氧处理前后废水中碳原子数的分析情况,分析了废水中主要的生物难降解组分及降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厌氧和好氧处理后残余的主要有机污染物... 采用GC-MS方法分析了桉木化学机械浆废水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出水的有机物成分及含量,统计了好氧处理前后废水中碳原子数的分析情况,分析了废水中主要的生物难降解组分及降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厌氧和好氧处理后残余的主要有机污染物为芳樟醇(C10,21.21%)、对叔丁基苯乙酸甲酯(C13,21.39%)、二氢月桂烯醇(C10,8.90%)、铃兰醛(C14,6.16%)和香茅醇(C10,4.76%)等,主要为含苯环有机物和抑菌成分,具有生物难降解性和抑菌性,宏观表现为生物处理去除率较低。好氧处理前后,废水中醇类物质质量分数从19.32%上升至51.71%,醛类物质质量分数从3.68%上升至13.35%,酯类物质质量分数从29.75%降至28.32%,含苯环有机物质量分数从32.70%上升至61.06%,说明其他有机物获得比含苯环有机物更大幅度的降解。建议通过解毒预处理和生物强化提高微生物活性等途径改善生物处理效果,减轻后续深度处理的难度,降低综合处理成本,实现低成本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木化机浆废水 生物处理 生物抑制 降解规律 脱毒解毒
下载PDF
生物增效低曝气BC-BAF处理低碳高氨氮废水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鑫 信欣 +2 位作者 秦嘉伟 陈方方 吴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5,121,共6页
为改善传统曝气生物滤池(BAF)对低碳高氨氮比猪场沼液脱氮除磷效果差的困境,采用生物炭(Biochar,BC)为BAF载体填料,接种课题组前期驯化好的脱氮除磷功能菌泥,低曝气条件下构建生物增效BC-BAF工艺。研究该工艺对猪场沼液脱氮除磷的效能,... 为改善传统曝气生物滤池(BAF)对低碳高氨氮比猪场沼液脱氮除磷效果差的困境,采用生物炭(Biochar,BC)为BAF载体填料,接种课题组前期驯化好的脱氮除磷功能菌泥,低曝气条件下构建生物增效BC-BAF工艺。研究该工艺对猪场沼液脱氮除磷的效能,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启动前后微生物种群的组成变化,最后结合启动后污泥样品的能谱分析(EDS),探讨其强化脱氮除磷机理。结果表明,启动成功后的生物增效BC-BAF工艺对低碳高氨氮猪场沼液的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5.27%、60.31%和63.20%;与脱氮除磷功能相关的优势菌属Nitrosomonas(2.12%),Candidatus_Brocadia(3.24%),Acinetobacter(3.88%),Micropruina(24.72%),norank_o_RBG-13-54-9(11.71%),JGI_0001001-H03(1.77%)和unclassified_f_Burkholderiaceae(1.11%)在反应体系中实现了很好的富集。微曝气生物增效BC-BAF工艺处理猪场沼液反应体系中存在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以及反硝化脱氮等多种途径,而对于总磷的去除主要以生物除磷和吸附沉淀的联合方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生物 猪场沼液 生物强化 强化脱氮除磷
原文传递
砷在水生生物中的生物累积、转化及在其他生物体内的代谢毒理学研究进展
18
作者 冉茂霞 吴迪 +7 位作者 史永富 顾润润 黄冬梅 席寅峰 汤云瑜 叶洪丽 张璇 方长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9-1084,共16页
砷作为全球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污染物,普遍存在于淡水和海洋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生物累积性与生物毒性.水生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砷在全球生物化学循环的过程中通过迁移、累积、转化、富集在水生生物体内,产生毒性作用,而砷对... 砷作为全球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污染物,普遍存在于淡水和海洋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生物累积性与生物毒性.水生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砷在全球生物化学循环的过程中通过迁移、累积、转化、富集在水生生物体内,产生毒性作用,而砷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与其在水生生物中的赋存形态有关.目前关于砷在水生生物中的生物累积、生物转化及其代谢毒理的基础科学研究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而少有对该领域内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趋势方向的系统整合,本文针对这一领域文献进行梳理,系统阐述了砷在水生生物中的生物累积和生物转化情况;概述了砷在水生生物、小鼠/大鼠、人体、微生物等生物中的毒性作用及代谢机制;并提出了未来有关砷研究可关注的重点及方向.本文可为进一步阐明砷在水生生物中的生物累积转化规律及砷的代谢毒性作用,为研究者进一步深入探索该领域内科学问题提供参考资料,同时对水产品安全、环境生态、医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 生物累积 生物转化 毒理效应 代谢机制
原文传递
投资3.5亿,上海万力华5干吨生物农药、2万吨生物肥料一期落成投产
19
《中国农药》 2024年第1期54-55,共2页
在松江G60科创走廊,由上海万力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环保型生物制剂生产研发基地建设一期项目近日正式落成投产。该项目投资3.5亿,历时三年,拥有主要专利生产技术工艺,依托新建成的现代化智能工厂,成功实现核心生物技术的大规... 在松江G60科创走廊,由上海万力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环保型生物制剂生产研发基地建设一期项目近日正式落成投产。该项目投资3.5亿,历时三年,拥有主要专利生产技术工艺,依托新建成的现代化智能工厂,成功实现核心生物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肥料 智能工厂 生物科技 生物制剂 生物农药 G60 研发基地 产业化
下载PDF
不同营养条件对凤眼蓝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0
作者 刘芳宇 孙林鹤 +4 位作者 常雅军 刘吉祥 刘晓静 徐迎春 姚东瑞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5,共12页
以全营养处理为对照,设计缺氮和缺磷2种缺素处理,分析不同营养条件下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形态、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氮含量、磷含量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总体上看,缺氮和缺磷处理可显著抑制凤... 以全营养处理为对照,设计缺氮和缺磷2种缺素处理,分析不同营养条件下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形态、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氮含量、磷含量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总体上看,缺氮和缺磷处理可显著抑制凤眼蓝鲜质量、叶数、叶宽、分株数和匍匐茎总长,减弱叶发育,增强根发育,且缺磷处理对植株生长和繁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缺氮和缺磷处理可显著抑制凤眼蓝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缺氮处理可显著降低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缺氮处理对凤眼蓝叶片光合作用的抑制效果强于缺磷处理。缺磷处理使凤眼蓝叶片中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明显上升,而缺氮处理对叶片和根中上述3种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总体无明显影响。缺氮和缺磷处理使凤眼蓝叶片中氮、磷含量降低,且氮、磷元素优先分配向根部,缺磷处理引起的磷含量的降幅明显高于缺氮处理引起的氮含量的降幅。缺氮和缺磷处理使凤眼蓝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降低,其中氮代谢相关(硝酸盐还原、固氮、氮呼吸和硝酸盐呼吸)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且在氮元素充足时,缺乏磷元素会降低凤眼蓝根际氮代谢相关微生物的富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缺氮和缺磷处理均能通过抑制光合作用、限制氮代谢相关微生物富集等方式抑制凤眼蓝生长和繁殖,且缺磷处理对凤眼蓝产生的非生物胁迫更强、对凤眼蓝生长的抑制作用更显著。通过控制凤眼蓝对磷元素的吸收防控凤眼蓝爆发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蓝 营养元素 根际微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