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9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医学教育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雪静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第9期146-146,共1页
关键词 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学知识 医学教育 心理素质 实用型医学人才 知识结构 创新精神 大学生
下载PDF
由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浅谈中医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凤媛 徐武清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56-156,F003,共2页
关键词 中医专业 教学改革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下载PDF
心理护理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的地位
3
作者 刘小勤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S1期96-97,共2页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不断增快,社会风尚和思维观念的深刻变化,人们的精神心理压力明显趋于紧张化。心理失衡、精神紧张、偏激冲动、焦虑,对精神心理创伤的耐受性和抵抗力降低等等,都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现代社会因素,所以掌握和应...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不断增快,社会风尚和思维观念的深刻变化,人们的精神心理压力明显趋于紧张化。心理失衡、精神紧张、偏激冲动、焦虑,对精神心理创伤的耐受性和抵抗力降低等等,都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现代社会因素,所以掌握和应用心理学知识,重视对患者的精神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心理护理 护理工作 护理程序 心理素质 心理品质 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学知识 医患关系 整体护理
下载PDF
医务社会工作在老年人医疗服务中的理论支撑与实践策略探讨——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视角
4
作者 沈笑婧 唐忠 《广西人文医学发展报告》 2023年第1期359-367,共9页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群体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格局,不仅包括生理健康的管理,也涵盖了心理健康支持和社会融入等多方面内容。本文探讨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务社会工作在老年人医疗服务中的理论支...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群体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格局,不仅包括生理健康的管理,也涵盖了心理健康支持和社会融入等多方面内容。本文探讨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务社会工作在老年人医疗服务中的理论支撑与实践策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个体健康问题的多元性及综合干预的重要性,在老年医疗服务中倡导预防、治疗、康复和安养四位一体的服务理念。基于这一模式,医务社会工作通过个性化健康评估、疾病管理和康复服务,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情绪支持以及社区资源整合,致力于满足老年人全人健康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务社会工作 医疗 服务 老龄化
下载PDF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肝病诊治中的运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兰云南 《卫生职业教育》 2003年第7期129-130,共2页
关键词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肝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家庭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韩凌雁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8期8-9,共2页
现代意义上的家庭医学是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医学是一种综合学科,既要关注疾病的治疗,也要关注患者的体验。家庭医学具有自身特色的医学观、方法论及学科理论,其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思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现代意义上的家庭医学是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医学是一种综合学科,既要关注疾病的治疗,也要关注患者的体验。家庭医学具有自身特色的医学观、方法论及学科理论,其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思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更加全面、系统地从"带病的人"角度出发,更加全面地对人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进一步贯彻医学的"人文因素"。文章阐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背景以及其在家庭医学中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学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 人文 医学
下载PDF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精神病康复医疗
7
作者 王淑玲 王汝川 《河北精神卫生》 1994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前,多数精神病的病因学不明,但其发病与生物遗传和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常规药物治疗可获明显疗效,但又常常遗留精神残疾或伏下复燃的祸根。因此,精神病的康复医疗应从系统论、控制论和整体优化的辨证思维出发,按照现代医学模... 目前,多数精神病的病因学不明,但其发病与生物遗传和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常规药物治疗可获明显疗效,但又常常遗留精神残疾或伏下复燃的祸根。因此,精神病的康复医疗应从系统论、控制论和整体优化的辨证思维出发,按照现代医学模式,集药物、心理、社会治疗于一体,建立长期稳定的医院、家庭、社区康复网络,实施社会性康复安排,着眼预防疾病的复发和恢复正常的精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精神病 康复医疗
下载PDF
应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治疗性功能障碍(继发性阳痿诊治体会)
8
作者 孙学东 《性学》 1997年第2期39-40,共2页
性功能是生物生衍繁殖、种族绵延的必备功能,是生物体的本能之一。性功能的实现既要有完整的生殖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又要有健全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生理调节。性功能障碍实际上是一种临床症候群。包括性活动某个环节发生了异常改变而影... 性功能是生物生衍繁殖、种族绵延的必备功能,是生物体的本能之一。性功能的实现既要有完整的生殖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又要有健全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生理调节。性功能障碍实际上是一种临床症候群。包括性活动某个环节发生了异常改变而影响了正常性活动,如:性欲改变、勃起困难、频繁遗精、射精障碍等。因此,正常性功能只有在生物、心理、社会诸因素完美统一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治疗 性功能障碍 继发性阳痿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理念的整体护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9
作者 贺丽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5期104-104,105,共2页
探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理念的整体护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7例,按入院时间分研究组(n=144)、参照组(n=143)。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 探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理念的整体护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7例,按入院时间分研究组(n=144)、参照组(n=143)。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理念的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遵医行为、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遵医行为高于参照组,护理后3个月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理念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促进其GQOLI-74评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整体护理干预 原发性高血压
原文传递
构建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念的发展性病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广州市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中职试点学校子课题
10
作者 杨德兴 《卫生职业教育》 2004年第21期20-21,共2页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重过程、重评价对象主体性的教学评价,我们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念在病理实验课中开展能体现护理示范专业特色的卫生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促进学生、...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重过程、重评价对象主体性的教学评价,我们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念在病理实验课中开展能体现护理示范专业特色的卫生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教师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发展性教学评价 病理实验教学
下载PDF
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WAIS-RC评分、MoCA评分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戴雯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150-153,共4页
本研究主要探讨针对于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利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所达到的具体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共计收入了60例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利用分组研究的形式,设定本研究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相同数量,利用不... 本研究主要探讨针对于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利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所达到的具体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共计收入了60例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利用分组研究的形式,设定本研究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相同数量,利用不同模式的护理,包括常规模式以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需要对比并分析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的各项改善情况。结果 通过实施不同护理方案,观察组的患者,其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智力评分以及认知功能评分都高于对照组,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中患有双相情感障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模式下的效果较差,而融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护理后,不仅能规避传统护理的弊端,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稳定其病情,改善各种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故而整体护理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双相情感障碍 护理效果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护理在中晚期结肠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孟瑾瑾 姚宁 +1 位作者 杨红梅 刘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3240-3243,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护理在中晚期结肠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化疗的110例中晚期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接受常规护干预)和观察... 目的观察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护理在中晚期结肠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化疗的110例中晚期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接受常规护干预)和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护理干预),各55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接纳问卷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效能评分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癌症疲乏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护理能改善中晚期结肠癌化疗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自我接受度及自我效能感,改善癌因性疲乏症状,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结肠癌 化疗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成功率及对患者心理状态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晓霞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5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成功率及对患者心理状态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进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探析组,每组40... 目的探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成功率及对患者心理状态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进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探析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探析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服务满意率、住院时间、手术效果,以及干预前后患者的负面情绪等。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探析组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析组手术、住院及术后饮食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析组患者服务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间采取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干预,可以舒缓患者情绪状态,利于术前心态稳定,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提高安全性,同时促进术后病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肝胆外科手术 成功率 心理状态
下载PDF
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围术期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应激水平及并发症影响
14
作者 高宝芹 葛金星 +2 位作者 罗书引 葛菲 沈阳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年第4期845-850,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围术期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应激水平及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本院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50例,将2023年1-5月行剖宫产手术67例为对照组,2023年6-12月行剖宫产手术83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究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围术期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应激水平及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本院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50例,将2023年1-5月行剖宫产手术67例为对照组,2023年6-12月行剖宫产手术83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应激水平、康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干预后手术前后干预组丙二醛(1.87±0.57μg/ml、1.59±0.42μg/ml)、脂质过氧化氢(321.16±31.48μmol/L、307.32±32.19μmol/L)、晚期蛋白氧化产物(62.87±7.29μmol/L、59.61±7.82μmol/L)、皮质醇(319.15±16.47pg/ml、308.67±16.48pg/ml)、收缩压(126.86±2.49mmHg、118.63±3.48mmHg)均低于对照组(2.08±0.56μg/ml、1.81±0.38μg/ml、331.46±30.59μmol/L、320.84±31.67μmol/L、65.48±8.33μmol/L、63.48±8.49μmol/L、324.67±15.86pg/ml、315.68±15.85pg/ml、128.46±2.64mmHg、121.86±3.46mmHg),焦虑自评量表(45.72±3.22、40.16±4.82分)、抑郁自评量表(46.34±4.21分、38.92±4.11分)均低于对照组(48.72±3.15分、45.86±4.15分、48.84±4.11分、43.16±4.24分),术后干预组舒张压(67.34±3.08mmHg)、心率(80.49±5.39次/min)低于对照组(75.23±2.48mmHg、89.56±3.47次/min),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尿管拔出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两组无差异(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6.0%)低于对照组(19.4%),护理干预总满意率(98.8%)高于对照组(89.6%)(均P<0.05)。结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围术期护理有利于降低剖宫产产妇的应激水平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稳定产妇情绪,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围术期 护理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应激水平 心理状态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功能全方位干预模式对肺癌术后患者疼痛、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15
作者 廖黎敏 林璠 刘火妹 《吉林医学》 2025年第3期744-747,共4页
目的:探究生物-心理-社会功能全方位模式对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412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基于生物-心... 目的:探究生物-心理-社会功能全方位模式对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412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功能模式下的全方位护理干预。采用Prince Henry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疼痛,使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以自制量表评价治疗依从性,统计发生患者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功能全方位干预模式能够减轻肺癌术后患者的疼痛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其预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心理-社会功能全方位 干预模式 肺癌 疼痛 生活质量 预后
下载PDF
如何正确认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概念及其指导作用 被引量:23
16
作者 梁渊 梅桥生 +2 位作者 田怀谷 孙奕 卢祖洵 《医学与社会》 2004年第5期1-3,共3页
文章从理论构成的角度 ,分析了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概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作用的 2个层次 4个方面 ,即从解释问题层面上的致... 文章从理论构成的角度 ,分析了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概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作用的 2个层次 4个方面 ,即从解释问题层面上的致病与防病、疾病表达 ,解决问题层面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指导作用 内涵 外延
下载PDF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社区医疗的科学定位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郝申强 田庆丰 李中琳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13,共3页
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社区医疗的结合进行探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社区医疗中的应用,尤其是其社会性、整体性、综合性、以人为本的思想无疑会给社区医疗带来全新的发展,促使社区医疗科学定位,转变服务模式。而社区医疗的发... 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社区医疗的结合进行探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社区医疗中的应用,尤其是其社会性、整体性、综合性、以人为本的思想无疑会给社区医疗带来全新的发展,促使社区医疗科学定位,转变服务模式。而社区医疗的发展也会促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 社区医疗 定位
下载PDF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2
18
作者 叶晓娟 严伟 +1 位作者 刘德琼 张渝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A02期149-151,共3页
目的 观察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模式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接收的双相情感躁狂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 目的 观察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模式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接收的双相情感躁狂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比较护理前后2组Beek-Rafelsen躁狂量表(BRME)评分、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评分.结果 护理后,2组患者BRM E评分均比护理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患者SF-36评分均比护理前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WMS、WAIS-RC各项评分均比护理前显著升高(P〈0. 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能够提高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 生活质量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提高老年患者健康保健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隋东明 张晶晶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328-3329,共2页
现代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重新认识人类健康与心理、精力、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也要求转变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职能,即由针对患者的传统护理转向对老年患者及社会支持系统的身体-心理-社会的全面照顾。本研究对... 现代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重新认识人类健康与心理、精力、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也要求转变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职能,即由针对患者的传统护理转向对老年患者及社会支持系统的身体-心理-社会的全面照顾。本研究对收治的老年患者实施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健康保健指导,分析I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健康保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