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负载姜黄脂质体粉的构建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1
作者 方素琼 陈文荣 +2 位作者 梁珊 邹立强 李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6-172,共7页
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稳定的姜黄脂质体,再结合喷雾干燥技术制备高负载姜黄脂质体粉,对其粒径、电位、微观结构等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评价其贮藏稳定性及体内外吸收性能。结果表明,磷脂起到填充作用,使得微胶囊形状更加规则饱满。当磷... 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稳定的姜黄脂质体,再结合喷雾干燥技术制备高负载姜黄脂质体粉,对其粒径、电位、微观结构等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评价其贮藏稳定性及体内外吸收性能。结果表明,磷脂起到填充作用,使得微胶囊形状更加规则饱满。当磷脂含量10%、姜黄素含量6%时,姜黄脂质体粉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姜黄脂质体粉明显提高了姜黄素的生物可及性,分别约为姜黄原料的11倍和商业高吸收姜黄的4倍。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姜黄脂质体粉显著提升了姜黄素的口服吸收性能,姜黄脂质体粉总姜黄素的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是姜黄原料的8.1倍,是商业高吸收姜黄的4.13倍。采用高压均质及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的脂质体粉是实现姜黄素高负载的可靠技术,对姜黄相关产品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均质 姜黄素 高负载 脂质体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6-姜烯酚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构建及其生物利用度分析
2
作者 高就 吴俊杰 +4 位作者 焦文雅 陈宇洋 祝文轩 桑亚新 王向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4-50,共7页
为解决6-姜烯酚(6-shogaol,6S)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通过反溶剂沉淀法构建玉米醇溶蛋白-酪蛋白酸钠纳米颗粒(zein-sodium caseinate nanoparticles,ZCP)作为6S的纳米输送载体,对其进行物化性质表征,并通过体外模拟消化、Caco-2细胞模型... 为解决6-姜烯酚(6-shogaol,6S)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通过反溶剂沉淀法构建玉米醇溶蛋白-酪蛋白酸钠纳米颗粒(zein-sodium caseinate nanoparticles,ZCP)作为6S的纳米输送载体,对其进行物化性质表征,并通过体外模拟消化、Caco-2细胞模型及大鼠药代动力学实验考察其生物利用度。利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所构建6S复合纳米颗粒(ZCP-6S)的粒径分布、微观形态、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呈球形,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6S可能通过非共价键与玉米醇溶蛋白相互作用。体外模拟消化结果表明,ZCP-6S的制备使6S的生物可及性提高至(75.34±9.82)%。ZCP-6S显著增强了Caco-2细胞对6S的摄取及转运,处理4 h后,细胞摄取量增加了(0.36±0.06)μg/mg;Caco-2细胞模型下室中6S的质量浓度增加了(1.06±0.06)μg/m L。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封装后6S的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了2.28倍。综上,通过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输送载体的构建,使6S的生物可及性、细胞吸收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均得到了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姜烯酚 玉米醇溶蛋白 酪蛋白酸钠 纳米颗粒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生物利用度提升制剂新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逯文敏 王曦 王向涛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672-680,共9页
三七皂苷是从三七根中提取的达玛烷型三萜皂苷,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药用价值,已作为天然药物使用多年。然而,三七总皂苷的治疗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低生物利用度的限制,这主要是由于其极性大、膜渗透性差、在胃肠道不稳定以及体内代谢... 三七皂苷是从三七根中提取的达玛烷型三萜皂苷,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药用价值,已作为天然药物使用多年。然而,三七总皂苷的治疗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低生物利用度的限制,这主要是由于其极性大、膜渗透性差、在胃肠道不稳定以及体内代谢广泛。文章就三七总皂苷的药理作用、吸收及代谢特征、影响其生物利用度的关键因素、提高生物利用度的有效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加深对三七总皂苷在临床治疗和预防疾病等不同领域的认识,设计出更有效的给药系统,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三七总皂苷的多功能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体内吸收代谢 制剂新技术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高生物利用度姜黄素对肿瘤坏死因子-α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炎症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何飞燕 陈欢 +3 位作者 邱志霞 金子恒 齐淑贞 黄芳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1-88,共8页
目的 观察纳米制姜黄素(PURCUMIN?)与普通姜黄素(Curcumin 95%)的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及体外抗炎作用。方法 分别灌胃给予200 mg/kg的PURCUMIN?和Curcumin 95%,观察两者在SD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并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以评价... 目的 观察纳米制姜黄素(PURCUMIN?)与普通姜黄素(Curcumin 95%)的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及体外抗炎作用。方法 分别灌胃给予200 mg/kg的PURCUMIN?和Curcumin 95%,观察两者在SD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并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以评价PURCUMIN?的制剂优势。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模拟炎症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模型。以关键炎症因子水平、关键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及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κB,IκB)/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评价两种姜黄素制剂在不同给药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在相同给药剂量(200 mg/kg)下,PURCUMIN?相较于Curcumin 95%在大鼠体内的暴露量增加了17.5倍。姜黄素能有效抑制TNF-α刺激引起的内皮细胞炎症,且PURCUMIN?的抗炎效果更为显著。在相同干预时间下,低浓度(1μmol/L)的PURCUMIN?即可显著降低细胞培养上清中前列腺素E2、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水平(P<0.05),抑制环氧合酶-2、MCP-1 mRNA表达(P<0.05),抑制IκB/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P<0.05),其药理作用与高浓度(10μmol/L)Curcumin 95%相当;在相同干预浓度下,PURCUMIN?在2 h时即可显著降低上述炎症因子水平,抑制IκB/NF-κB信号通路激活(P<0.05),其药理作用与Curcumin 95%干预4 h时相当。结论 PURCUMIN?在较低浓度、较短时间即可发挥较好的抗炎作用,这可能与其显著提升的生物利用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利用度 姜黄素 炎症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核因子-ΚB
下载PDF
提高难溶性中药生物利用度的技术方法
5
作者 逯文敏 王向涛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739-749,共11页
口服给药是最方便和广泛使用的药物给药方法之一。然而,许多药物由于其吸收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而难以口服给药。根据药物溶解度和透膜性,本文介绍了低生物利用度中药成分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并以提高难溶性成分的溶解度和口服吸收... 口服给药是最方便和广泛使用的药物给药方法之一。然而,许多药物由于其吸收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而难以口服给药。根据药物溶解度和透膜性,本文介绍了低生物利用度中药成分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并以提高难溶性成分的溶解度和口服吸收为立足点,综述了近年来可提高难溶性成分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各类制剂技术,以期为相关新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生物利用度 难溶性成分 生物药剂学分类 药物递送系统
下载PDF
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6
作者 张沛 瞿红颖 +4 位作者 杨国辉 李红园 李卓伟 贾兴 王建锋 《中国兽药杂志》 2023年第12期46-55,共10页
研究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评价其与市售注射用阿莫西林钠的生物等效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中阿莫西林浓度,通过Data Analysis System(DAS 3.0)计算药动学参数,采用非房室模型分析方法对药代动力... 研究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评价其与市售注射用阿莫西林钠的生物等效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中阿莫西林浓度,通过Data Analysis System(DAS 3.0)计算药动学参数,采用非房室模型分析方法对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评价,猪经内服给药后,药物平均滞留时间MRT(0-t)为3.12±0.41 h,平均达峰时间T max为1.63±0.35 h,平均达峰浓度C max为4101.35±631.55μg/L,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13540.33±3445.51μg/L×h,消除速率常数λz为0.36±0.14/h,半衰期t 1/2z为2.48±1.73 h。猪经静脉注射给药后,平均滞留时间MRT(0-t)为1.54±0.35 h,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8522.56±1430.51μg/L×h,消除速率常数λz为0.23±0.12/h,半衰期t 1/2z为3.84±2.03 h。结果表明:受试制剂阿莫西林可溶性粉经内服给药后,具有较快的吸收速度,吸收进血液后在体内的停留时间较短,代谢较快,平均达峰时间短,药物消除速度较快,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9.44%,为临床制定合理用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 可溶性粉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胶原蛋白肽改善皮肤的潜力及提升其生物利用度的对策 被引量:5
7
作者 白磊 汪洋 +1 位作者 田晓静 王稳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3382-3390,共9页
背景:胶原蛋白肽是由胶原蛋白水解而成的低分子质量活性肽,可经人体消化吸收,参与人体的蛋白质合成代谢,从而对皮肤健康产生积极作用,但目前胶原蛋白肽的吸收递送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存在着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目的:文章探讨了提高胶... 背景:胶原蛋白肽是由胶原蛋白水解而成的低分子质量活性肽,可经人体消化吸收,参与人体的蛋白质合成代谢,从而对皮肤健康产生积极作用,但目前胶原蛋白肽的吸收递送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存在着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目的:文章探讨了提高胶原蛋白肽的生物利用度以促进皮肤改善的潜在措施。方法:用计算机检索ScienceDirect、PubMed、中国知网、Sci-Hub、百度学术数据库从2009年1月至2022年3月有关胶原蛋白肽制备、组成、消化及其生物利用度,皮肤构造、光老化及自然衰老,胶原蛋白肽口服体内运输机制、胶原蛋白肽透皮吸收机制及胶原蛋白肽与其他物质的协同吸收等相关文献,以“胶原蛋白、胶原蛋白肽、胶原蛋白肽制备、光老化、胶原蛋白肽经皮吸收”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以“collagen,collagen peptide,preparation of collagen peptide,photoaging,oral absorption”为英文检索词检索。最终纳入82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光老化及自然衰老导致皮肤组织损伤,胶原蛋白肽可经口服胃肠消化后通过血液输送至皮肤,并通过内在分子机制构建皮肤组织,也可通过皮肤表层吸收对真皮层产生积极作用。②目前,口服胶原蛋白肽的生物利用度低且其递送机制主要集中在胃肠阶段,经皮吸收也存在表皮阻力过大的问题。③对于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应充分关注胶原蛋白肽的来源、氨基酸组成及肽序列,探究其分子质量、给药剂量及与不同物质或酶辅因子的协同吸收,寻找更多优质递送载体,以期提高胶原蛋白肽的生物利用度。④对于经皮吸收应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材料或改进后的物理化学方法降低皮肤物理阻力或提高分子渗透效率。⑤未来研究者们应考虑同时利用胶原蛋白肽口服与经皮吸收途径,以期实现更快、更有效地恢复光老化及自然衰老导致的皮肤组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肽 皮肤结构 光老化 自然衰老 肠道吸收 经皮吸收 生物利用度 协同作用 分子渗透
下载PDF
膳食结构对柑橘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度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梦杰 潘思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5,共8页
为探究不同膳食结构(正常膳食、高蛋白膳食、高脂膳食和高糖膳食)对柑橘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度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本实验通过模拟体外消化,对柑橘消化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含量、铁离子还原力、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和2,2’-联... 为探究不同膳食结构(正常膳食、高蛋白膳食、高脂膳食和高糖膳食)对柑橘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度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本实验通过模拟体外消化,对柑橘消化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含量、铁离子还原力、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和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等变化进行监测,并进行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消化的进行,各膳食结构组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其两种类胡萝卜素单体含量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同时各膳食结构组的类胡萝卜素抗氧化能力也显著下降(P<0.05)。4种膳食结构中,高脂膳食组的类胡萝卜素在不同消化阶段均保持较高含量,同时其在不同消化阶段的抗氧化能力也较强。相关性研究发现,柑橘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分析可知,膳食结构对柑橘类萝卜素生物利用度和抗氧化活性影响较大,高脂膳食组的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度((24.08±1.78)%)显著高于正常膳食组((19.26±1.06)%)(P<0.05),其抗氧化活性也最强,高蛋白膳食组的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度((15.27±0.90)%)显著低于正常膳食组(P<0.05),而高糖膳食组的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度((19.71±1.58)%)与正常膳食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综上,高脂膳食可显著提高柑橘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度和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类胡萝卜素 模拟体外消化 生物利用度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乳液模板法的递送体系:增强生物活性物质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1
9
作者 蒋玲 王启明 +3 位作者 饶哲楠 陈媛媛 雷小娟 明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2-299,共8页
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性食品和膳食补充剂可以预防和缓解许多慢性疾病。然而生物活性物质稳定性差,在生产加工和贮存过程中易受光、热和氧气作用分解失活,在进入人体胃肠道后易受酶、胃酸和胆汁盐作用转化失活,呈现出较低的生物利用... 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性食品和膳食补充剂可以预防和缓解许多慢性疾病。然而生物活性物质稳定性差,在生产加工和贮存过程中易受光、热和氧气作用分解失活,在进入人体胃肠道后易受酶、胃酸和胆汁盐作用转化失活,呈现出较低的生物利用度。递送系统的设计被认为是提高生物活性物质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的良好策略。递送体系的构建方法有很多,其中乳液模板法由于制备简单、稳定性好、可为体系带来特定功能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因此,该文介绍了乳液模板法的基本原理和基于乳液模板法的各类食品递送体系的制备以及它们递送各类生物活性物质的应用效果,最后总结了乳液模板法的优点并提出了基于乳液模板法的递送体系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模板法 递送体系 生物活性物质 生物利用度 稳定性
下载PDF
食源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构效关系、安全性及生物利用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志明 张舒 +2 位作者 孟维洪 张家瑜 张东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98-309,共12页
2型糖尿病是全球高发的代谢性疾病之一,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有效防治和管理该疾病的口服药物。食源性生物活性肽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潜在来源,研究证实其有一定的降血糖活性,可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对餐后血糖进行有效控制,... 2型糖尿病是全球高发的代谢性疾病之一,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有效防治和管理该疾病的口服药物。食源性生物活性肽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潜在来源,研究证实其有一定的降血糖活性,可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对餐后血糖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干预并调控2型糖尿病,其在降糖肽产品开发中具有巨大前景。目前,食源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的构效关系、安全性及生物利用度评估尚鲜有系统性的探究策略,无法为其研究开发提供更多证据和积极作用。本文通过收集整理近年来已成功鉴定的食源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并对其结构特征、毒性、过敏性及生物利用度(胃肠消化酶抗性、黏液渗透性、小肠上皮细胞中转运效率及肝脏代谢)进行系统性综述,以期为合理开发食源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以及相关功能性食品的深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 结构特征 毒性 致敏性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白藜芦醇治疗牙周炎及其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琼 于维先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5-31,共7页
白藜芦醇是一种在深色葡萄、浆果和花生皮中发现的植物来源的天然多酚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白藜芦醇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等生物活性,可用于牙周炎的治疗。白藜芦醇在使用中存在快速吸收、低生物利... 白藜芦醇是一种在深色葡萄、浆果和花生皮中发现的植物来源的天然多酚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白藜芦醇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等生物活性,可用于牙周炎的治疗。白藜芦醇在使用中存在快速吸收、低生物利用度和低水溶性等不足,使用助溶剂和纳米颗粒技术可以改善或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就改善白藜芦醇的生物利用度以及治疗牙周炎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利用白藜芦醇作为牙周炎治疗药物并开发更好的药品剂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牙周炎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基于生物利用度分析食品中营养强化的价值——以DHA为例
12
作者 姚婉婷 胡金庆 +5 位作者 齐自元 谢庆超 欧杰 潘迎捷 赵勇 刘海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3-89,共7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中的营养要求越来越高。DHA在人体内具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等重要作用,尤其在婴幼儿时期更为重要,而食物是人体内DHA补充的重要来源,尤其是深海鱼类和海藻类食物作用更佳。为给大食物观下的精准营养提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中的营养要求越来越高。DHA在人体内具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等重要作用,尤其在婴幼儿时期更为重要,而食物是人体内DHA补充的重要来源,尤其是深海鱼类和海藻类食物作用更佳。为给大食物观下的精准营养提供参考依据,基于生物利用度的角度,以DHA为例分析食品中营养强化的价值。从天然食品和人工富集食品两个方面介绍了DHA的食品来源,综述了影响DHA食品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总结了提高DHA生物利用度的方式,指出了以DHA为代表的营养强化型食品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微藻是DHA营养强化食品的重要来源。DHA的生物利用度与其存在形式、结合位点、氧化程度相关,可通过膳食搭配、乳化或微胶囊化处理、加工及烹饪手段选择提高食物中DHA的生物利用度。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氧化后DHA的活性、DHA精准营养及丰富DHA营养强化食品种类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A 营养强化食品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迷迭香酸自微乳的制备及口服生物利用度
13
作者 韩英杰 杨继威 +5 位作者 李凌娜 张文阐 李刚 何杰 王振华 马成俊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3年第2期164-170,共7页
本文旨在制备迷迭香酸自微乳并研究其口服生物利用度。通过溶解度考察、配伍试验与伪三元相图绘制初步筛选配方,再以油相占比(质量比)、K_(m)(乳化剂与助乳化剂质量比)为影响因素,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为评价指标,进行星点设计-效应... 本文旨在制备迷迭香酸自微乳并研究其口服生物利用度。通过溶解度考察、配伍试验与伪三元相图绘制初步筛选配方,再以油相占比(质量比)、K_(m)(乳化剂与助乳化剂质量比)为影响因素,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为评价指标,进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配方。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原料药(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自微乳,给药剂量200 mg/kg,于0.25、0.5、0.75、1、2、4、8、12 h采血,HPLC法测定迷迭香酸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自微乳配方为:MCT(中链甘油三酯)为油相、RH40为乳化剂、PEG400为助乳化剂,油相占比14.85%,K_(m)为2.61。与原料药相比,自微乳t_(max)有效缩短(P<0.01),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1),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至1.7倍,本研究证实迷迭香酸自微乳可有效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 自微乳 口服生物利用度 HPLC
下载PDF
OSA改性多孔淀粉负载并改善柚皮苷生物利用度
14
作者 王璐 丁喆 +3 位作者 陆胜民 姜昊 郑美瑜 杨颖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5-433,共9页
为通过优化实验提升柚皮苷(NA)OSA改性多孔淀粉(OSAPS)中的负载率,并进而以复合物的形式提升NA在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OSAPS-NA复合物,并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物进行代谢动力学研究。通过隔室模型和统计... 为通过优化实验提升柚皮苷(NA)OSA改性多孔淀粉(OSAPS)中的负载率,并进而以复合物的形式提升NA在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OSAPS-NA复合物,并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物进行代谢动力学研究。通过隔室模型和统计矩模型的拟合对NA原材料和OSAPS-NA复合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丙酮为溶剂时,溶剂共沉淀结合超声法能够明显提升NA在OSAPS中的负载率,并且当正己烷的体积占比为0.6、超声强度为200 W、超声时间为20 min时,OSAPS对NA的负载率最高。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下制备的OSAPS-NA复合物中NA的药-时曲线下面积是NA原材料的9.80倍,达峰时间由60 min缩短至15 min。该研究成功优化了OSAPS-NA复合物,使其对NA的负载率达到了(71.49±2.26)%,并且通过OSAPS的负载使NA的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提升到原来的9.8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A改性淀粉 多孔淀粉 柚皮苷 反溶剂沉淀法 口服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类胡萝卜素异构化及其对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度影响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孙新怡 孙清瑞 +1 位作者 李秀波 金丽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412-420,共9页
类胡萝卜素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脂溶性植物色素,具有抗氧化及预防多种疾病的功能。一般而言,天然类胡萝卜素大多以全反式构型存在,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度较低。类胡萝卜素异构化成为顺式异构体是提高其应用价值的重要手段。本文在阐述异... 类胡萝卜素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脂溶性植物色素,具有抗氧化及预防多种疾病的功能。一般而言,天然类胡萝卜素大多以全反式构型存在,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度较低。类胡萝卜素异构化成为顺式异构体是提高其应用价值的重要手段。本文在阐述异构化反应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类胡萝卜素的异构化方法(热致异构化、热促异构化、光致异构化等)、影响异构化反应的因素,以及在不同评估方式下异构化对其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最后对类胡萝卜素异构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 异构化 生物活性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植物多酚的生物利用度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爽 黄莉 +4 位作者 王彦美 张韩杰 赵莉 贺子阳 孙素洁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1-217,共7页
食用富含植物多酚的食物有益于人体健康,但因其结构不同而生物利用度差异较大。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而植物多酚具有降血糖活性,有助于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该文主要综述植物多酚的结构与生物利用度的关系... 食用富含植物多酚的食物有益于人体健康,但因其结构不同而生物利用度差异较大。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而植物多酚具有降血糖活性,有助于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该文主要综述植物多酚的结构与生物利用度的关系及其在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状态、控制氧化应激状态、减少炎症反应、抑制肠道消化酶活性及改善肠道菌群失衡状态等方面的降血糖活性,以期为植物多酚在2型糖尿病患者医学营养干预的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酚 结构 生物利用度 2型糖尿病 降血糖活性
下载PDF
提高虾青素生物利用度的稳态化技术研究进展
17
作者 干淼钰 刘文营 +1 位作者 蔡路昀 翁冬青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23-432,共10页
水溶性差、易降解等问题限制了天然虾青素在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抗癌、光保护等生理功能的应用。研究人员通过多种稳态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以上问题,丰富了虾青素产品的类型。本文综述通过分子结构修饰及运载体系来提高虾青素生物... 水溶性差、易降解等问题限制了天然虾青素在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抗癌、光保护等生理功能的应用。研究人员通过多种稳态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以上问题,丰富了虾青素产品的类型。本文综述通过分子结构修饰及运载体系来提高虾青素生物利用度的稳态化技术,介绍微/纳米包封技术在靶向递送虾青素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总结虾青素稳态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虾青素相关食品、药品等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稳态化 靶向递送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钙的生物利用度与多肽螯合钙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佳琛 程永强 唐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54-365,共12页
钙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营养元素,对维持人体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肠是钙吸收的主要部位,食物中的钙经胃酸溶解为离子形式后在微碱性的肠道环境内可能会形成沉淀,导致钙的吸收下降和生物利用度降低。而长期钙摄入不足则会导致佝... 钙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营养元素,对维持人体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肠是钙吸收的主要部位,食物中的钙经胃酸溶解为离子形式后在微碱性的肠道环境内可能会形成沉淀,导致钙的吸收下降和生物利用度降低。而长期钙摄入不足则会导致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一系列骨代谢疾病。因此,选择能够提供高可溶性和生物利用度的钙的食物或补充剂十分重要。部分有机钙盐如葡萄糖酸钙、柠檬酸钙等可以在肠道中形成过饱和溶液从而增强钙的吸收。此外,多肽螯合钙也被证实有非常好的钙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可以作为新型的钙补充剂。本文综述了食物基质成分对钙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并对部分有机钙盐和多肽螯合钙的促钙吸收机理进行了总结,旨在为钙的吸收与钙补充剂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盐 多肽螯合钙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不同制剂对虾青素体外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19
作者 范超 宿惊涛 +2 位作者 文瑾 李倩 吴文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81-186,共6页
虾青素作为一种脂溶性色素,因其低溶解度、低稳定性等原因,生物利用度较低。该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制剂类型的虾青素在体外消化吸收模拟中的影响情况。该实验采用体外胃肠道消化模型,考察虾青素油、微囊粉、微粒、乳液剂型的释放度,并将体... 虾青素作为一种脂溶性色素,因其低溶解度、低稳定性等原因,生物利用度较低。该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制剂类型的虾青素在体外消化吸收模拟中的影响情况。该实验采用体外胃肠道消化模型,考察虾青素油、微囊粉、微粒、乳液剂型的释放度,并将体外消化得到的各制剂终产物给予Caco-2细胞单层模型,考察各制剂消化终产物的表观渗透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values,P_(app)),对比不同剂型虾青素的体外生物利用度。在虾青素各制剂体外消化中,除油剂型外,其他剂型在模拟消化液中可以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油、微囊粉、微粒、乳液释放度分别为14.73%、93.71%、89.07%、67.11%,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Papp分别为0.058×10^(-6)、0.483×10^(-6)、0.461×10^(-6)、0.656×10^(-6)cm/s。虾青素的微囊粉、微粒、乳液制剂使虾青素的释放度及透过率均显著提升,有效提高了虾青素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微囊 生物利用度 体外消化 表观渗透系数
下载PDF
乙氧基血根碱纳米乳的制备及其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
20
作者 冯敏锭 高颂 +4 位作者 马安琪 邓启仪 杨玮 欧燕香 王纠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3-717,共5页
目的:制备乙氧基血根碱纳米乳,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采用低能自乳化法制备乙氧基血根碱纳米乳,伪三元相图优化处方;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乳形貌与大小、动态光散射技术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采用高速离心法、稀释法... 目的:制备乙氧基血根碱纳米乳,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采用低能自乳化法制备乙氧基血根碱纳米乳,伪三元相图优化处方;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乳形貌与大小、动态光散射技术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采用高速离心法、稀释法和放置法考察纳米乳的稳定性;最后采用UPLC-MS/MS检测大鼠体内血药浓度,对其进行药动学研究。结果:纳米乳处方为0.5%乙氧基血根碱、24.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6.0%聚甘油油酸酯、20.0%中链甘油三酯和49.5%超纯水;载药纳米乳平均粒径为78.9±0.2 nm,Zeta电位为-17.0±0.2 mV;乙氧基血根碱纳米乳的AUC_(0→t)值(14.50±1.94 h·mg/L)为混悬液的3.89倍,C_(max)(2.65±0.45 mg/L)为混悬液的5倍,口服纳米乳的生物利用度(50.1%)为口服混悬液(12.9%)的3.88倍。结论:乙氧基血根碱纳米乳制备工艺简单且质量稳定,大鼠药动学结果显示纳米乳能够提高乙氧基血根碱的生物利用度,为乙氧基血根碱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氧基血根碱 纳米乳 低能自乳化 口服生物利用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