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绑扎生物力学分析
1
作者 王聪轩 萨日娜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针对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绑扎过程力学相关问题,进行了夹板绑扎外固定过程中各组成部分的生物力学分析,采用了Workbench软件研究了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夹板绑扎固定的力学价值。通过从CT影像中获得前臂模型数据,利用mimics将影像... 针对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绑扎过程力学相关问题,进行了夹板绑扎外固定过程中各组成部分的生物力学分析,采用了Workbench软件研究了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夹板绑扎固定的力学价值。通过从CT影像中获得前臂模型数据,利用mimics将影像数据转换为三维模型并运用Geomagic进行降噪和光滑处理,在UG中模拟实际夹板绑扎过程将模型中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组合,探究了夹板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前臂的影响。结果表明,夹板固定后对尺桡骨具有足够固定力以保证组织的稳定,模型变形的最大位置在背侧夹板前端靠近桡骨一侧,为1.1446×10^(-4)mm。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后尺桡骨的应力和应变最大点发生在骨折处,应力最大值为0.1296MPa,应变最大值为9.8925×10^(-6)mm/mm,骨折断端端面应力最大值为2.2071×10^(-2) MPa。压垫中外侧压垫与绑带接触处应力最大,内侧压垫与软组织接触处应力最大,夹板在桡侧中段应力最大,骨折断端从桡侧向尺侧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生物力学分析 夹板固定
下载PDF
高水平网球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2
作者 王星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8期1-3,共3页
网球这一深受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在世界上普及程度很高,大众参与率很高。为提高网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生物力学分析对高水平网球运动员技术动作研究与优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深入分析与科学研究能够揭示高水平网球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生物... 网球这一深受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在世界上普及程度很高,大众参与率很高。为提高网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生物力学分析对高水平网球运动员技术动作研究与优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深入分析与科学研究能够揭示高水平网球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通过个体化生物力学优化方法提高其技术表现。该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各项技术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及优化研究,为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网球运动员 生物力学分析 生物力学优化 服务动作
下载PDF
拇外翻足有限元模型构建及其第1跖趾关节生物力学分析
3
作者 唐智 郎蕾 +1 位作者 王任远 顾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4283-4290,共8页
背景:有限元模型构建及生物力学分析使探究拇外翻足的形成及相关结构功能恢复成为可能。目的:建立负重中立位中度拇外翻足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部位及大小的外力作用下第1跖趾关节角度的变化与对应骨骼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选取1名女性中... 背景:有限元模型构建及生物力学分析使探究拇外翻足的形成及相关结构功能恢复成为可能。目的:建立负重中立位中度拇外翻足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部位及大小的外力作用下第1跖趾关节角度的变化与对应骨骼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选取1名女性中度拇外翻志愿者,采集CT影像数据,利用计算机三维成像技术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验证模型有效性,标准化第1跖趾关节角与第1-2跖间夹角的测量方法,控制变量,依次改变作用力大小来观察上述两角度的变化,分析第1跖骨、近节趾骨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1)建立了有效的中度拇外翻足有限元模型,并显示较大的应力集中现象出现在第1跖骨,分布趋势为由骨体内侧中部及外侧中部,逐渐向骨体背侧底侧减小;(2)验证了所采用的第1跖骨、第2跖骨和拇趾近节趾骨轴线参考点的确定方法在有限元分析中的可实施性;(3)作用在第1拇趾远节趾骨外侧中部区域水平力对第1跖趾关节角的改变有直接影响,但并非线性影响;作用于足跖趾关节内侧囊处区域力主要影响第1-2跖骨间角大小;作用在跖骨近端内侧面水平力对两角度的影响都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分析 第1跖趾关节角 第1跖骨
下载PDF
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评估SMILE与FS-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
4
作者 李文静 刘洋 +5 位作者 王政来 张金金 马臻 周玲婕 蔡博 庄文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93-1797,共5页
目的:利用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评估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的中度屈光不正患者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特征。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11/2... 目的:利用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评估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的中度屈光不正患者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特征。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11/2021-11在宁夏眼科医院视光中心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中度近视患者65例130眼,考虑双眼存在关联,双眼同时满足条件选右眼进行研究,其中SMILE组30眼,FS-LASIK组35眼。应用Corvis ST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mo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综合半径(IR)、反向凹面半径(ICR)、形变幅度比值(DAR2)、硬度指数(SP-A1)、相关厚度-水平方向(ARTh)和最大压陷曲率半径(HC-Radius)的变化。结果:两组间患者术前,术后1、3mo生物力学参数比较均无差异(P>0.05)。各组患者术后1、3mo IR、ICR、DAR2均较术前明显增加,SP-A1、ARTh、HC-Radius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1mo与术后3mo生物力学参数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mo中央角膜厚度(CCT)与ARTh和SP-A1呈正相关(FS-LASIK组:r=0.727、0.819,SMLIE组:r=0.683、0.434,均P<0.05),与IR和ICR呈负相关(FS-LASIK组:r=-0.697、-0.622,SMLIE组:r=-0.447、-0.491,均P<0.05)。结论:对于中度近视患者,SMILE和FS-LASIK术后均可导致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降低,两种手术方式对生物力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且在术后1mo时生物力学趋于稳定,术后CCT与生物力学参数ARTh、SP-A1、IR和ICR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 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 角膜生物力学 角膜生物力学分析
下载PDF
5种不同缝合方法治疗屈指肌腱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白庆兵 宋利华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188-1192,共5页
目的比较5种不同肌腱缝合方法治疗屈指肌腱损伤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收集50根成年白种猪后蹄趾深屈肌腱并构建屈指肌腱损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ZM缝合组、M-Tang缝合组、津下缝合组、Strickland缝合组、改良Kessler缝合组,每组10根。各组... 目的比较5种不同肌腱缝合方法治疗屈指肌腱损伤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收集50根成年白种猪后蹄趾深屈肌腱并构建屈指肌腱损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ZM缝合组、M-Tang缝合组、津下缝合组、Strickland缝合组、改良Kessler缝合组,每组10根。各组采用相应的缝合方法进行缝合后立即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5组的缝合时间、生物力学指标(2 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最大间隙、刚度)、断裂方式。结果相比于津下缝合组、Strickland缝合组及改良Kessler缝合组,ZM缝合组与M-Tang缝合组的缝合时间更长,2 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及刚度更大,最大间隙更小(均P<0.05);ZM缝合组与M-Tang缝合组之间,以及津下缝合组、Strickland缝合组与改良Kessler缝合组之间上述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Kessler缝合组的缝线抽出率均高于其他4组(均P<0.05),而ZM缝合组、M-Tang缝合组、津下缝合组、Strickland缝合组之间的断裂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ZM缝合法及M-Tang缝合法能提供较大的抗张力强度且具有抗裂隙形成能力,能满足屈指肌腱损伤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需求,均可作为屈指肌腱修复的优选方法,其中ZM缝合法缝线抽出率最低,断端最稳定,但二者的缝合时间均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指肌腱损伤 ZM缝合法 M-Tang缝合法 津下缝合法 Strickland缝合法 改良Kessler缝合法 生物力学分析 白种猪 趾深屈肌腱
下载PDF
羽毛球击球技术生物力学分析的研究综述
6
作者 张旭鹏 黄忠辉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3年第9期95-99,共5页
本文主要用生物力学理论和方法探讨羽毛球击球速度、击球质量、手部微小运动、击球技术和姿势稳定性等方面内容。研究发现,不同击球方式下的手部微小运动有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击球技术对运动员的要求和影响;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在运动... 本文主要用生物力学理论和方法探讨羽毛球击球速度、击球质量、手部微小运动、击球技术和姿势稳定性等方面内容。研究发现,不同击球方式下的手部微小运动有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击球技术对运动员的要求和影响;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在运动负荷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他们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训练经验等因素有关;姿势稳定性是影响羽毛球运动表现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惯性传感器系统进行测量和评价。本文对于羽毛球运动员和教练员有着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价值,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和改善自己的羽毛球技术和运动负荷,从而提高羽毛球运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 击球技术 生物力学分析
下载PDF
大学生军训致运动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及防护安全教育策略
7
作者 钟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6-416,共1页
高校开展大学生军训活动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与忧患意识,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军事知识与军事技能。军训活动具有极强的育人功能,是培养与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集体主义的重要环节。在军训活动开展过程中,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耐... 高校开展大学生军训活动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与忧患意识,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军事知识与军事技能。军训活动具有极强的育人功能,是培养与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集体主义的重要环节。在军训活动开展过程中,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耐力训练等,极容易造成学生运动损伤和运动安全问题。因此,高校在开展军训活动过程中,做好运动损伤伤害防护与急救安全教育工作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军训 生物力学分析 安全教育工作 运动损伤 体能训练 军事技能 国防意识 耐力训练
原文传递
三种固定器械置入固定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翘 高明 +1 位作者 李鹏 马洪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6867-6870,共4页
背景:胫骨骨折后以胫骨骨折髓内钉、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后骨折断端的轴向压缩、弯曲、扭转力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目的:对比观察胫骨轴向控制髓内钉,胫骨接骨钢板及胫骨外固定支架3种内外固定器械置入固定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 背景:胫骨骨折后以胫骨骨折髓内钉、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后骨折断端的轴向压缩、弯曲、扭转力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目的:对比观察胫骨轴向控制髓内钉,胫骨接骨钢板及胫骨外固定支架3种内外固定器械置入固定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7-08在吉林大学力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新鲜胫骨标本9对,由白求恩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夹具由吉林大学力学实验中心提供;胫骨轴向控制髓内钉为上海浦卫医疗器械厂产品;胫骨接骨板(钢板)为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品;胫骨外固定支架为常州市康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品。方法:9对新鲜尸体胫骨,随机分为髓内钉组,接骨板组和外固定支架组,每组3对。以线锯在胫骨中段锯开,制成DAT分类A1型骨折模型,分别以胫骨轴向控制髓内锁钉、钢板、外固定支架固定标本,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3组标本进行轴向压缩实验和弯曲实验,在扭转试验机上进行扭转实验。主要观察指标:标本承受轴向压缩、弯曲载荷时的位移值和在转矩作用下扭转角度。结果:髓内钉组轴向压缩,弯曲位移小于接骨板组和外固定支架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髓内钉固定组扭转角度小于接骨板组和外固定支架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内固定胫骨骨折组标本抗弯、抗扭、抗轴向压缩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力学特性。钢板固定组和外固定支架组抗弯和抗轴压缩能力也较强,虽抗扭转能力不如髓内钉组,但也具有较好的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髓内钉 钢板 胫骨骨折 生物力学分析
下载PDF
骶骨倾斜移位与L_5S_1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师宁宁 沈国权 +1 位作者 郭汝宝 何水勇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 :应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分析骶骨倾斜移位与L_5S_1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选取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36例;年龄18~65岁,平均(45.39±1.30)岁;病程1~60个月,平... 目的 :应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分析骶骨倾斜移位与L_5S_1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选取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36例;年龄18~65岁,平均(45.39±1.30)岁;病程1~60个月,平均(12.64±2.19)个月。拍摄患者腰椎侧位X线片81张,测量腰椎曲度,L4-L5或L5-S1椎间隙的距离及腰骶角,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L_5S_1DH中女性患者的腰椎曲度明显大于男性患者[(22.18±8.62)°vs(16.17±4.97)°,P<0.05]。LDH中腰椎曲度与腰骶角呈正相关性(R=0.48,P<0.01,y=7.25+0.38x,P<0.01);男性患者在L4,5DH中较明显(R=0.55,P<0.05,y=5.80+0.43x,P<0.01);女性患者在L_5S_1DH中尤为明显(R=0.74,P<0.01,y=0.91x-5.30,P<0.01)。L4,5DH中腰骶角与L4,5椎间隙之间呈正相关性(R=0.27,P<0.05);而在L_5S_1DH中L_5S_1椎间隙与腰骶角无相关性(P>0.05)。结论:骶骨倾斜移位与L_5S_1椎间盘退变之间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慢性顽固性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新的认识理念与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骶髂关节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退行性变 相关性研究 生物力学分析
下载PDF
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竞走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37
10
作者 郎雪梅 纪仲秋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2,35,共3页
采用摄像及录像解析等研究方法 ,对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的技术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与分析。研究表明 ,我国女子竞走运动员的步长、步频、着地角及支撑腿各阶段的膝角合理 ,但身体重心上下起伏偏大 (>5cm) ,并且单步腾空时间在模糊腾... 采用摄像及录像解析等研究方法 ,对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的技术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与分析。研究表明 ,我国女子竞走运动员的步长、步频、着地角及支撑腿各阶段的膝角合理 ,但身体重心上下起伏偏大 (>5cm) ,并且单步腾空时间在模糊腾空时限 ,如果竞走技术不连贯、协调、轻松 ,容易造成犯规 ,需要在以后的训练中予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 竞走 技术诊断 生物力学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三维图像解析的篮球投篮技术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艳 袁同春 柴业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28-1432,共5页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以及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法,对篮球运动员的投篮技术进行三维录像及解析,分析了运动员的各主要运动关节运动特征、投篮手动作以及球的运动特征。研究表明运动员只有在投篮时处理好上下肢的协调用力、出手点高度...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以及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法,对篮球运动员的投篮技术进行三维录像及解析,分析了运动员的各主要运动关节运动特征、投篮手动作以及球的运动特征。研究表明运动员只有在投篮时处理好上下肢的协调用力、出手点高度和角度以及球出手瞬间动作的关系,才能真正提高投篮的命中率。研究结果将为提高广大教练员、运动员的篮球教学、训练水平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图像解析 投篮技术 生物力学分析
下载PDF
我国男子竞走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及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君侠 林宏伟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7-60,共4页
采用文献研究及生物力学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男子竞走运动员的技术进行分析,发现在1996年前的竞走规则和定义的影响下,我国男选手逐步形成了小步幅、快频率的技术特征。生物力学分析表明,髋的水平速度与摆动时间里高度相关,适当增加髋关... 采用文献研究及生物力学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男子竞走运动员的技术进行分析,发现在1996年前的竞走规则和定义的影响下,我国男选手逐步形成了小步幅、快频率的技术特征。生物力学分析表明,髋的水平速度与摆动时间里高度相关,适当增加髋关节围绕身体垂直轴转动的速度,对提高步长有积极效果。控制足触地的角度和加强前摆着地技术的训练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走 技术特征 生物力学分析 步长 步频
下载PDF
竞技蹦床腾空阶段矛盾体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汪映川 季汝元 胡继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22-1425,共4页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及力学分析法,运用机械能守恒和动量距定理分析了运动员与网的受力关系,运动员蹬力时机和获取转矩的方法;通过分析发现,对着网点、入网倾角及最佳蹬伸时刻等因素的准确把握是控制动作稳定性和完成质量的...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及力学分析法,运用机械能守恒和动量距定理分析了运动员与网的受力关系,运动员蹬力时机和获取转矩的方法;通过分析发现,对着网点、入网倾角及最佳蹬伸时刻等因素的准确把握是控制动作稳定性和完成质量的核心所在;运动员只有处理好腾空垂直高度、翻转动力、落网位移及着网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才能真正地控制住动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蹦床 着网技术 矛盾体 生物力学分析
下载PDF
基于Mimics和Ansys的人体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靳龙 胡迎春 +1 位作者 靳剑桥 陈岳坪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8-212,共5页
针对二维断层扫描图片存在不便于进行病理分析的问题,综合Mimics和Ansys这两种软件各自的优点,通过对原始CT断层图像数据(*.dicom)进行处理,阐述应用这两种软件进行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的主要过程。以人体膝关节为研究对象,基于Mimics和A... 针对二维断层扫描图片存在不便于进行病理分析的问题,综合Mimics和Ansys这两种软件各自的优点,通过对原始CT断层图像数据(*.dicom)进行处理,阐述应用这两种软件进行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的主要过程。以人体膝关节为研究对象,基于Mimics和Ansys软件,利用CT断层图像重建膝关节三维模型,仿真分析人体膝关节在承受压力和摩擦力时的应力、位移应变等情况,运用多种方式对加载分析的结果进行处理,为临床研究膝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关参考对人工假体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断层图像数据 生物力学分析 三维模型 修洁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临床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国鑫 谷长跃 +1 位作者 燕飞 李松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8期561-562,共2页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治疗 生物力学分析 长管状骨骨折 临床 2003年6月 生物力学特点 2000年 20世纪 病例观察
下载PDF
正常人上颌骨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沈毅 孙坚 +2 位作者 李军 王冬梅 王成焘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9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建立正常人颅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上颌骨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对正常男性行螺旋CT扫描,应用数字影像传输以及MedGraphics和ANSYS8.0软件建立颅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正常咬力来观察上颌骨的应力分布和位移。结果建立... 目的建立正常人颅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上颌骨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对正常男性行螺旋CT扫描,应用数字影像传输以及MedGraphics和ANSYS8.0软件建立颅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正常咬力来观察上颌骨的应力分布和位移。结果建立了正常人颅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273191个单元和260988个节点。加载后上颌骨表现为压应力,应力集中于尖牙区、第一磨牙上方和蝶骨翼突区,在颧牙槽嵴和尖牙区应力较大,前鼻棘和牙槽突可能发生的位移最大。结论正常人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生物力学分析结果与临床一致,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上颌骨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 三维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分析
下载PDF
九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500m计时赛出发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芳 周兴龙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4-56,共3页
自行车计时赛项目的出发动作是影响成绩的关键环节。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对参加九运会 5 0 0 m计时赛的
关键词 场地自行车 500m 计时赛 出发 生物力学分析
下载PDF
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直道滑行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冯维斗 董世平 曾伟 《冰雪运动》 2001年第1期13-15,共3页
通过对中国速度滑冰运动员滑行新技术与旧技术(采用旧式冰刀)的运动学指标对比分析,总结出直道滑行新技术运动学特征,为提高中国速度滑冰运动成绩及探索适应新技术的训练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速度滑冰运动 滑行技术 速滑运动员 生物力学分析 成绩 训练方法 冰刀 中国 中国 指标
下载PDF
基于LifeMOD的个性化人工膝关节设计中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马妮 肖丽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设计的人工膝关节植入人体后的生物力学响应。方法:基于生物力学数字仿真软件LifeMOD,建立健康人体及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人体步行的运动/动力学模型,对人体在步行过程中的运动和内部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仿真得到整... 目的:探讨个性化设计的人工膝关节植入人体后的生物力学响应。方法:基于生物力学数字仿真软件LifeMOD,建立健康人体及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人体步行的运动/动力学模型,对人体在步行过程中的运动和内部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仿真得到整个步态周期中膝关节的运动的角位移、关节接触力以及韧带和肌肉的载荷曲线,通过对比分析,可知本文所设计的人工膝关节在步态特性方面较理想地复制了正常的膝关节。结论:本研究对探索人工膝关节的动态生物力学特性和关节假体的设计、性能评价以及临床应用等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设计人工膝关节 LifeMOD 生物力学分析
下载PDF
下颌骨缺损钛重建板修复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峰 黄迪炎 +1 位作者 马杰 赵伟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6504-6507,共4页
背景:钛重建板是重建下颌骨最常用金属材料,术后钛重建板断裂和钛钉松动最终导致手术的失败。研究分析,钛重建板断裂的钛钉松动的原因很多,包括钛钉的完全承载,余留牙的咬合力过大,钛重建板长度过长,钛钉数量过少,手术中预弯机械损伤等... 背景:钛重建板是重建下颌骨最常用金属材料,术后钛重建板断裂和钛钉松动最终导致手术的失败。研究分析,钛重建板断裂的钛钉松动的原因很多,包括钛钉的完全承载,余留牙的咬合力过大,钛重建板长度过长,钛钉数量过少,手术中预弯机械损伤等。目的:首次建立正常下颌骨和下颌骨缺损钛重建板重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生物进行力学分析。方法:选择一名咬牙合关系正常的成年男性为志愿者,对其下颌骨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获得原始数据。基于CT扫描图像原始数据,利用高性能电子计算机及逆向工程软件Mimics建立正常下颌骨及钛重建板重建下颌骨三维模型及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垂直和斜向咬牙合状态下,正常下颌骨及钛重建板重建下颌骨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①获得了三维有限元模型:正常下颌骨由80044个节点,431899个单元组成;下颌骨缺损(SS型)钛重建板重建下颌骨由68400个节点和247379个单元组成。②正常下颌骨在后牙垂直咬牙合下vonMises应力较大区域分布在下颌升支前缘20.15MPa、下颌角19.45MPa和髁颈部15.35MPa。钛重建板重建下颌骨模型的应力分布,垂直咬牙合状态下,升支前缘vonMises应力最大值19.34MPa,髁颈部10.21MPa,下颌角18.56MPa,钛重建板中部24.58MPa,钛钉18.35MPa。模拟斜向45°咬牙合状态下vonMises应力分布最大值,钛重建板重建下颌骨右侧髁颈部升支前缘19.34MPa,右侧髁颈部10.21MPa,下颌角18.56MPa,钛重建板24.58MPa,钛钉18.35MPa。结果说明钛重建板重建下颌骨应力分布,明显集中于钛重建板,钛钉,与正常对比应力分布不均匀,因此影响下颌骨缺损钛重建板重建的牢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钛重建板 有限元分析 医学植入物 生物力学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