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茎秆作物抗倒伏生物力学评价研究及关联分析 被引量:98
1
作者 郭玉明 袁红梅 +2 位作者 阴妍 梁莉 李红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18,共5页
研究茎秆作物的生物力学性质可为相关作物机械化生产及产品深加工等作业装备提供设计参数,还能对茎秆作物优种筛选进行评价指标。该文在高秆、中秆和矮秆3个品种,4个不同生长期的小麦茎秆弯折性能试验,2个玉米品种灌浆高峰期弯折性能试... 研究茎秆作物的生物力学性质可为相关作物机械化生产及产品深加工等作业装备提供设计参数,还能对茎秆作物优种筛选进行评价指标。该文在高秆、中秆和矮秆3个品种,4个不同生长期的小麦茎秆弯折性能试验,2个玉米品种灌浆高峰期弯折性能试验,2个高粱品种灌浆高峰期弯折性能试验,2个大豆品种结荚鼓粒期弯折性能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茎秆作物抗倒伏特性的生物力学评价指标研究及关联分析。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不同生长期惯性矩、弹性模量、抗弯刚度、抗弯强度等与弯折性能有关的各生物力学指标与抗倒性之间的关系,并以小麦茎秆为例对评价指标进行了权重数确定和检验。结果表明:茎秆作物不同品种茎秆生物力学性能指标中的弹性模量、抗弯折强度和惯性矩对倒伏的影响程度基本相当,抗弯刚度对倒伏影响较小。该结论为茎秆作物生物力学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秆作物 抗倒伏特性 生物力学评价 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个体化下肢小腿假肢接受腔设计的生物力学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樊瑜波 蒲放 +5 位作者 张明 蒋文涛 杨世全 梁锦伦 郑永平 麦福达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4-548,共5页
作为传递体重、固定假肢的部件 ,接受腔对于小腿假肢使用的舒适性和方便程度有决定性的作用。本研究建立了基于有限元应力分析的小腿假肢生物力学评价技术平台 ,实现了小腿残端 /接受腔 3D几何建模与信息交互、三维有限元自动建模及应... 作为传递体重、固定假肢的部件 ,接受腔对于小腿假肢使用的舒适性和方便程度有决定性的作用。本研究建立了基于有限元应力分析的小腿假肢生物力学评价技术平台 ,实现了小腿残端 /接受腔 3D几何建模与信息交互、三维有限元自动建模及应力分析。 3D模型与信息交互的实现基于得到广泛支持的OpenGL技术 ,有限元模型的构建采用了专门针对小腿残端 /接受腔结构特点的自动建模方法 ,通过构建档案数据库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操作平台。该技术平台可与现有的CAD/CAM系统相结合 ,为接受腔的个体化设计提供生物力学定量化依据。其临床应用将改善传统的设计流程 ,提高设计效率。同时 ,它也是未来构建接受腔设计专家 /智能系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肢接受腔 生物力学评价 有限元
下载PDF
STB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板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及临床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金大地 瞿东滨 +2 位作者 王闵 朱青安 陈建庭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目的对STB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板系统进行生物力学评价及临床应用观察。方法该系统由医用钛合金材料制成,包括长条形钢板及椎弓根固定螺栓。在6例成人新鲜脊柱标本(T10∽L4)上模拟正常组、损伤组、Steffee固定组和STB固定组等四个状态,在... 目的对STB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板系统进行生物力学评价及临床应用观察。方法该系统由医用钛合金材料制成,包括长条形钢板及椎弓根固定螺栓。在6例成人新鲜脊柱标本(T10∽L4)上模拟正常组、损伤组、Steffee固定组和STB固定组等四个状态,在10.0N·m的纯力偶矩作用下分别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轴向旋转运动,通过脊柱三维运动测试系统比较Steffee和STB重建胸腰椎脊柱稳定性的效果。并测试STB钉板系统的轴向刚度。临床应用该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53例。结果Steffee、STB器械均能提高失稳脊柱的各向稳定性,尤在左/右侧弯方向上更为显著(p<0.05),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STB的轴向刚度为106.8N/mm±24.8N/mm。临床观察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性能。结论STB胸腰椎后路内固定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脊柱固定术 生物力学评价
下载PDF
C_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凭跃 尹庆水 +5 位作者 夏虹 吴增辉 昌耘冰 艾福志 张余 赵卫东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测试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各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并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6具新鲜C1~C4颈椎标本依次制成Ⅰ型、ⅡA型和Ⅱ型Hangman骨折模型,按照:①正常;②Ⅰ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③ⅡA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④... 目的测试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各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并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6具新鲜C1~C4颈椎标本依次制成Ⅰ型、ⅡA型和Ⅱ型Hangman骨折模型,按照:①正常;②Ⅰ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③ⅡA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④Ⅱ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顺序测试三维运动范围并进行比较。结果Ⅰ型~Ⅱ型骨折椎弓根钉固定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有即时稳定作用。Ⅰ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ROM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且相对稳定性在屈曲、后伸、侧弯及旋转达到了对照组的100.62%、96.91%、99.19%、97.12%。ⅡA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除旋转外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旋转稳定性也达到了对照组的61.86%。而Ⅱ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相对稳定性在屈曲、后伸、侧弯及旋转只有对照组的47.84%、21.29%、65.98%、41.69%。三种骨折椎弓根钉固定后相比Ⅱ型骨折固定组与Ⅰ型、ⅡA型骨折固定组有显著性差异,稳定性最差;Ⅰ型、ⅡA型骨折固定组之间除旋转外无显著性差异,ⅡA型骨折固定组旋转稳定性稍差。结论Ⅰ型骨折固定后达到了生理性固定;ⅡA型骨折固定后稳定性较好,基本适合C2椎弓根螺钉治疗;Ⅱ型骨折固定后稳定性较差,不适合单纯椎弓根钉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固定术治疗 生物力学评价 C2 椎弓根螺钉固定 显著性差异 椎弓根钉固定 骨折固定 椎弓根钉内固定 相对稳定性 生物力学性能 Ⅱ型骨折 三维运动范围 ⅡA型 对照组 手术适应证 颈椎标本 骨折模型 稳定作用 Ⅰ型
下载PDF
异种骨椎间融合器椎弓根钉固定腰椎体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程维 赫兰学 +8 位作者 郑昊 马洪顺 李晓华 李德江 李长有 张俊峰 徐松宝 宋扬 王宏家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476-1479,共4页
[目的]评价异种骨椎间融合器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的即刻稳定效果及自身强度.[方法]取16具新鲜成年男性L1~5腰椎标本,分别对完整L1~5(正常组);模拟后路间盘L3、4摘除置融合器(对照1组);模拟后路间盘L3、4、L4、5摘除置融合器(对照2组)... [目的]评价异种骨椎间融合器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的即刻稳定效果及自身强度.[方法]取16具新鲜成年男性L1~5腰椎标本,分别对完整L1~5(正常组);模拟后路间盘L3、4摘除置融合器(对照1组);模拟后路间盘L3、4、L4、5摘除置融合器(对照2组);模拟后路间盘L3、4摘除置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固定(对照3组);模拟后路间盘L3、4、L4、5摘除置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固定(对照4组)进行前屈、后伸、扭转、轴向压缩和腰椎移位时融合器的最大拨出力及粘弹性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椎间融合器植入后腰椎压缩、前屈、后伸、位移和扭转角度较正常组有一定差异,但不显著(P>0.05);而椎间植入融合器附加椎弓根固定,压缩、前屈、后伸、位移、扭转角度较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腰椎移位时拨出力实验结果表明,对照1、2融合器植入椎体移位时最大拨出力为1.83KN.对照1、2、3、4组7 200s三应力松驰量和蠕变量较正常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3、4组初始蠕变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和(1、2组).[结论]异种骨椎间融合器具有足够的支撑、抗滑、维持或增加椎间隙高度的功能,符合生物力学及临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异种骨椎间融合器 椎弓根钉固定 生物力学 稳定性 粘弹性 腰椎体间融合术 椎间融合器 椎弓根钉固定 生物力学评价 异种骨 腰椎椎体间融合 轴向压缩 椎体移位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下颌骨体部缺损假体的设计及生物力学评价
6
作者 曲爱丽 王成焘 +1 位作者 王冬梅 许立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4期8920-8922,共3页
目的:研究根据下颌骨受力状态设计下颌骨假体的可行性。方法:在RE、CAD软件中根据健康人下颌骨CT数据构建了下颌骨几何模型、模拟了体部3~7缺损状态,同时在天然下颌骨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外形与下颌骨完全一致的体部缺损个性化假体并镂孔... 目的:研究根据下颌骨受力状态设计下颌骨假体的可行性。方法:在RE、CAD软件中根据健康人下颌骨CT数据构建了下颌骨几何模型、模拟了体部3~7缺损状态,同时在天然下颌骨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外形与下颌骨完全一致的体部缺损个性化假体并镂孔,在孔中模拟植入松质骨颗粒用以研究松质骨颗粒能否促进天然骨与假体的整合。将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ANSYS8.0后定义边界条件并进行力学计算,以综合研究假体和植入假体中的松质骨在人体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力学行为。结果: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在下颌骨与假体上分别出现了两条应力轨迹线,与天然下颌骨上的应力分布规律相吻合,说明假体的植入没有改变天然下颌骨的应力分布状态,按下颌骨受力设计假体的思路符合下颌骨受力状态,设计思路可行;同时植入假体孔中的松质骨颗粒上受到的应力值也达到了促进骨细胞生长的应力阈值,说明在假体上镂孔并植入松质骨可以增加假体与骨的生物相容性。结论:根据下颌骨受力设计假体的方法是可行的,其中填充的松质骨可以加速骨与假体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假体 松质骨 生物力学评价
下载PDF
颈椎螺钉和钢板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评价
7
作者 陈语 祖启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8期117-117,142,共2页
目的对颈椎前路钢板、后路侧块螺钉、齿状突螺钉、C1-2关节突螺钉、椎弓根螺钉和枕颈部钢板的生物力学特征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8-01/2005-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Caspar,Orozco,Roy-Camill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 目的对颈椎前路钢板、后路侧块螺钉、齿状突螺钉、C1-2关节突螺钉、椎弓根螺钉和枕颈部钢板的生物力学特征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8-01/2005-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Caspar,Orozco,Roy-Camill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1-01/2005-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颈椎前路钢板、后路侧块螺钉、齿状突螺钉、C1-2关节突螺钉、椎弓根螺钉、枕颈部钢板”,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颈椎前路钢板、后路侧块螺钉、齿状突螺钉等器械的生物力学特征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共收集到96篇相关文献,2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72篇文献是由于内容陈旧或重复。生物力学实验证实前路钢板在抵抗伸展和侧屈载荷时优于后路钢丝系统。在颈椎后部结构缺失或功能不全造成不稳时,颈椎后路钢板螺钉固定系统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对于Ⅱ型齿状突骨折应用直径为4.5mm的Herbert中空螺钉,比采用两枚直径为3.5mm的AO螺钉具有更大的抗扭曲强度。在齿状突骨折伴有明显的旋转和移位不稳时,同时有寰椎横韧带损伤,单独应用后路钢丝技术固定明显地降低融合率。从解剖学和生物力学两个方面来讲,在C2和C7可能更适合应用椎弓根螺钉。结论骨科固定器设计的影响因素很多,用生物力学来评价不同器械的优缺点是一重要方法,前路和后路螺钉和钉板系统成为外科广泛应用的内固定器械,并经过不断的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内固定器 力学 综述文献 颈椎前路钢板 生物力学评价 内固定器械 侧块螺钉 Ⅱ型齿状突骨折 生物力学特征
下载PDF
运动性疲劳的生物力学评价及其与损伤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夏锐 张希妮 +2 位作者 张燊 孙晓乐 傅维杰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7-132,共6页
综述国内外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文献,对运动性疲劳诱导方案、下肢生物力学特征及其与损伤关系进行总结。现阶段,实验室条件下诱导运动性疲劳主要可分为传统型疲劳方案和功能型疲劳方案两种,传统型疲劳方案的模型主要有功率自行车、跑... 综述国内外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文献,对运动性疲劳诱导方案、下肢生物力学特征及其与损伤关系进行总结。现阶段,实验室条件下诱导运动性疲劳主要可分为传统型疲劳方案和功能型疲劳方案两种,传统型疲劳方案的模型主要有功率自行车、跑台及台阶实验模型等;功能型疲劳方案更贴近运动实际或比赛中所发生的情况,通常表现为多运动平面相结合的运动形式。此外,对运动性疲劳的生物力学评价主要从运动学、地面反作用力、关节力矩、肌电图指标等方面展开,不同疲劳方案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考虑将疲劳诱导方案和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以便将不同疲劳方案的诱导效果进行比较,为疲劳方案选择提供参考;同时,针对具体动作结构特征,更多地关注不同疲劳方案诱导后大脑-神经活化反馈及肌肉-骨骼激活效应的内在联系,理解不同疲劳方案间的生物力学机制差异,更深层次地探讨疲劳对运动损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疲劳诱导方案 生物力学评价 运动损伤
原文传递
面向个性化椎间融合器生物力学评价的有限元建模因素影响分析
9
作者 王泽宇 张琳琳 +2 位作者 张明峥 蒲放 王豫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8年第2期111-115,150,共6页
目的有限元分析已广泛应用于个性化椎间融合器生物力学的评价和优化。针对有限元建模过程中存在的耗时长、计算要求高、参数选择依赖主观经验的问题,本文研究有限元建模因素对仿真结果的影响,为提高个性化椎间融合器生物力学评价中有限... 目的有限元分析已广泛应用于个性化椎间融合器生物力学的评价和优化。针对有限元建模过程中存在的耗时长、计算要求高、参数选择依赖主观经验的问题,本文研究有限元建模因素对仿真结果的影响,为提高个性化椎间融合器生物力学评价中有限元建模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L3、L4节段腰椎融合器设计与优化为例,选择韧带模拟方式、模型网格大小、椎体皮质骨厚度、椎体松质骨材料赋值、椎体小关节摩擦系数、融合器与椎体连接方式六种不同建模因素作为分析对象,根据相关文献中对不同因素的处理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建立18个有限元模型,比较不同因素对计算结果影响。结果采用融合器上的最大von Mises应力为分析指标时,韧带模拟方法、椎体小关节摩擦系数、融合器与椎体连接方式对计算结果有显著影响;采用椎间融合器最大沉降位移为分析指标时,韧带模拟方式、融合器与椎体连接方式对计算结果有显著影响;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网格大小、皮质骨厚度、松质骨材料属性对上述两种指标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在本文所研究的腰椎融合器有限元建模的6个因素中,韧带的模拟类型、椎体小关节间摩擦系数、融合器与椎体连接方式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本文提出的基于正交实验设计的评价建模因素影响的方法,可以为个性化植入介入器械有限元建模过程的参数优化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有限元建模 生物力学评价 个性化设计 正交设计
下载PDF
陈体江高武洲三级跳远三跳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10
作者 姚天白 江波 +1 位作者 李建设 过东升 《浙江体育科学》 1992年第5期32-36,共5页
本文试就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金银牌得主高武洲和陈体江的三跳起跳技术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作对比,分析评价我国高校三级跳远技术的现状与问题。
关键词 三级跳远 生物力学评价
下载PDF
从髌股关节的生物力学评价髌骨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亦璁 雍宜民 谢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6-8,F0003,共4页
从髌股关节的生物力学分析176例髌骨骨折。髌骨骨折后疗效的好坏与髌股关节的生物力学持点及髌骨功能恢复的程度密切相关。治疗髌骨骨折的原则应是保留髌骨,并充分恢复其解剖关系。
关键词 髌骨骨折 髌股关节 生物力学评价 治疗 生物力学分析 生物力学特点 功能恢复 解剖关系 骨折后
原文传递
寰枢椎后路两种四点内固定技术三维稳定性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勇 何贤峰 +3 位作者 徐荣明 马维虎 赵卫东 梁栋柱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0-260,共1页
寰枢椎后路双侧经关节螺钉加Apofix椎板夹固定(简称经典四点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症,具有可靠的力学稳定性,且术后的骨性融合率较高。我们通过测试Magerl螺钉+C1双侧椎板钩组合C2椎板交叉螺钉固定(简称改良四点内固定技术)三... 寰枢椎后路双侧经关节螺钉加Apofix椎板夹固定(简称经典四点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症,具有可靠的力学稳定性,且术后的骨性融合率较高。我们通过测试Magerl螺钉+C1双侧椎板钩组合C2椎板交叉螺钉固定(简称改良四点内固定技术)三维运动范围,并比较两种四点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并对改良四点内固定技术机制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技术 生物力学评价 三维运动范围 力学稳定性 寰枢椎后路 Apofix椎板夹 MAGERL 关节螺钉
原文传递
腰椎椎板截骨原位回植术后腰椎生物力学评价
13
作者 杜伟 郑燕平 +2 位作者 沈炳华 刘建青 刘新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5-265,共1页
我们通过生物力学实验为腰椎椎板截骨原位回植术(LLR)术可恢复脊柱完整性,使脊柱尽可能趋于生理状态,减少脊柱稳定性的破坏。
关键词 腰椎椎板截骨 原位回植 生物力学评价 脊柱稳定性 术后 生物力学实验 生理状态 可恢复
原文传递
塔形弹性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
14
作者 江振华 樊仕才 +2 位作者 赵卫东 朱青安 钟世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94-495,共2页
关键词 塔形弹性髓内针 治疗 胫骨骨折 生物力学评价
原文传递
本期专题:椎体植入物的生物力学变化①
15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7期3182-3182,共1页
(接目录)植入物生物力学评价指标包括:①载荷一位移曲线:反映了内固定结构的稳定性随载荷变化的趋势,由载荷一位移曲线可以得到以下指标(参数1:运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相对运动范围(relativerangeofmotion,RROM)、... (接目录)植入物生物力学评价指标包括:①载荷一位移曲线:反映了内固定结构的稳定性随载荷变化的趋势,由载荷一位移曲线可以得到以下指标(参数1:运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相对运动范围(relativerangeofmotion,RROM)、硬度,稳定性和柔韧度,不稳定性、伸展一屈曲中性区(NZ)、伸展一屈曲弹性区。②载荷一圈数疲劳曲线:屈服强度和疲劳强度试验样本量小,常以个体值或中位数加以比较。以上2个指标均适用于离体标本的测量使用。对于体内椎体植入物生物力学评价指标,可运用运动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变化 植入物 椎体 生物力学评价 专题 运动范围 不稳定性 中位数
下载PDF
本期专题:有限元分析在脊柱外科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本刊中文部)
16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084-3084,共1页
1体外生物力学评价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的三维运动稳定性,见2011年15卷17期3119—3123页。 2椎体后凸成形后相邻椎体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见2010年14卷4期598—602页。 3椎体后凸成形对邻近节段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见2010... 1体外生物力学评价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的三维运动稳定性,见2011年15卷17期3119—3123页。 2椎体后凸成形后相邻椎体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见2010年14卷4期598—602页。 3椎体后凸成形对邻近节段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见2010年14卷35期6461—6465页。4有限元法分析举重运动员预备提铃动作过程中腰椎节段的受力变化,见2010年14卷35期6517—6519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评价 有限元分析 力学研究 脊柱外科 椎体后凸成形 中文 应用 专题
下载PDF
口腔生物力学
17
《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 2008年第4期178-179,共2页
假体重建板固位设计的生物力学评价;新型层析反求测量系统牙颌建模的应用研究;不同晶须及晶须用量对复合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下颌骨骨折骨断端生物力学特性的三维模型研究;三维多孔步磷酸三钙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生物力学分析;
关键词 口腔生物力学 下颌骨节段性缺损 生物力学评价 生物力学特性 固位设计 测量系统 力学性能 复合树脂
下载PDF
口腔生物力学
18
《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 2008年第3期121-122,共2页
分割式及普通可摘局部义齿缺牙区黏膜的三维有限元分析;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合支持固定桥桥体长度的应力分析;假体双延伸肩台拉力螺钉固位设计的生物力学评价;齿科陶瓷磨抛后表面残余应力的测算与分析;颊舌减径对固定修复后基牙牙周受力影... 分割式及普通可摘局部义齿缺牙区黏膜的三维有限元分析;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合支持固定桥桥体长度的应力分析;假体双延伸肩台拉力螺钉固位设计的生物力学评价;齿科陶瓷磨抛后表面残余应力的测算与分析;颊舌减径对固定修复后基牙牙周受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生物力学 三维有限元分析 可摘局部义齿 生物力学评价 固定桥桥体 应力分析 固位设计 拉力螺钉
下载PDF
一氧化氮调节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迟大明 朱悦 范广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577-1578,1590,共3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骨折愈合中的可能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动物的饮用水分别含L-硝基-精氨酸甲基脂(LNAME)和D-硝基-精氨酸甲基脂(DNAME),建立股骨开放骨折模型,骨折后第3d、1、2和4周,取每组6只...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骨折愈合中的可能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动物的饮用水分别含L-硝基-精氨酸甲基脂(LNAME)和D-硝基-精氨酸甲基脂(DNAME),建立股骨开放骨折模型,骨折后第3d、1、2和4周,取每组6只大鼠骨折处骨痂行HE染色观察。另6只大鼠于骨折后4周行骨痂的面积、骨密度和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结果]骨折后两组大鼠体重增加无差别。HE染色光镜下见骨折后不同时期L-NAME组骨折处骨痂生成少,骨痂塑形慢,未成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多(P<0.05),加入LNAME后使骨折愈合反应减小,实验组骨痂的大小、骨密度和愈合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加入LNAME会使骨折愈合减慢,一氧化氮可能促进骨折的愈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骨折 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过程 WISTAR大鼠 实验研 L-NAME 调节 生物力学评价 骨折后
下载PDF
机车乘务员上车脚梯位置的工效学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敏 杨萍 +1 位作者 夏恒 李静 《人类工效学》 2014年第3期72-74,共3页
目的动态模拟乘务员上机车的"爬梯"过程,验证机车脚梯位置的合理性。方法应用数字化制造(DELMIA)工效学模块,对"爬梯"动作进行上肢综合评价(RULA)和生物力学评价(BSAA)。结果脚梯分别在外移位、中间位(原设计位)和... 目的动态模拟乘务员上机车的"爬梯"过程,验证机车脚梯位置的合理性。方法应用数字化制造(DELMIA)工效学模块,对"爬梯"动作进行上肢综合评价(RULA)和生物力学评价(BSAA)。结果脚梯分别在外移位、中间位(原设计位)和内移位时的上肢评价结果呈优化趋势;脚梯中间位,"爬梯"中乘务员L4-L5腰椎压力变化较平缓。结论分析RULA SVG图象综合报告和BSAA的EXCEL图表,可有效判别工效学品质;对比脚梯原设计位和两个假设位置并考虑车底空间需求,原设计位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梯 工效学 快速上肢评价 生物力学评价 机车 乘务员 腰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