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队医科院校心理亚健康学生肌电生物反馈干预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刘欢欢 张小远 +4 位作者 赵静波 陈军 陈瑜 赵久波 肖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2048-2050,共3页
目的 :对军队医科院校大学生中心理亚健康人群进行肌电生物反馈干预 ,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 .方法 :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 (CMI) ,结合精神科访谈对某所军队医科大学4 12名医学生进行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筛查 ;采用多媒体生物反馈系统对心理... 目的 :对军队医科院校大学生中心理亚健康人群进行肌电生物反馈干预 ,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 .方法 :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 (CMI) ,结合精神科访谈对某所军队医科大学4 12名医学生进行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筛查 ;采用多媒体生物反馈系统对心理亚健康学生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采用生理指标、焦虑、抑郁、睡眠质量评估治疗后的效果 .结果 :①军队医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比例为 18 2 % ;②生物反馈治疗后心理亚健康学生的生理指标及心理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 <0 0 5 ) ;③生物反馈治疗后肌电的下降率与SAS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心理亚健康人群的干预有着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亚健康 肌电描记术 生物反馈(心理学) 干预性研究 军事人员 学生 医科
下载PDF
生物反馈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症状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林琳 朱芬芬 +2 位作者 林征 王美峰 丁美红 《胃肠病学》 2008年第2期104-107,共4页
背景: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生物反馈是其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FC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78例符合FC罗马Ⅱ标准的患者行生物反馈训练,应用症状积分量表、结肠转运时间、... 背景: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生物反馈是其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FC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78例符合FC罗马Ⅱ标准的患者行生物反馈训练,应用症状积分量表、结肠转运时间、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评定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的综合改善情况。结果:生物反馈治疗FC的总有效率为79.5%。生物反馈治疗前,与中国常模相比,FC患者的焦虑(39±8对31±13)和抑郁(52±9对42±11)积分显著升高(P均<0.01)。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焦虑(33±7对39±8)和抑郁(46±8对52±9)显著改善(P均<0.01)。结论:生物反馈不仅可改善FC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改善其异常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生物反馈(心理学)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生物反馈训练结合线索暴露对康复期酒依赖患者心理渴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田文忠 田文聪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9期1324-1326,1329,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结合线索暴露对康复期酒依赖患者心理渴求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康复期酒依赖患者采用掷硬币方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进行酒依赖常规治疗,研究组除进行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结合线索暴露对康复期酒依赖患者心理渴求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康复期酒依赖患者采用掷硬币方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进行酒依赖常规治疗,研究组除进行常规治疗外,还进行14次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结合线索暴露治疗,对线索暴露治疗前后心理、生理反应情况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环境暴露后皮温、皮电、呼吸、心电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在环境暴露后皮温、皮电、呼吸、心电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结合线索暴露可降低康复期酒依赖患者环境暴露心理、生理反应,提高酒依赖患者面对酒及饮酒场景的应对能力,从而降低心理渴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心理学) 环境暴露 酒精相关性障碍/心理学 康复 饮酒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兰爽 张芳 +1 位作者 刘红艳 吕新湖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后心脏植物神经活性的定量检测指标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04-04/2005-04在石家庄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冠心病患者34例,均自愿...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后心脏植物神经活性的定量检测指标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04-04/2005-04在石家庄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冠心病患者34例,均自愿参加观察。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7例,对照组17例。①两组患者均佩带24h连续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在安静状态下休息15min后记录5min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即第一阶段(基线)时域指标。②观察组进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放松训练,先听10min的自我松弛训练磁带,然后进行额肌生物反馈训练,每次训练约30min。对照组不进行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而是静卧30min。记录观察组患者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最后5min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即第二阶段时域指标;同时记录对照组患者30min静卧过程中最后5min(第二阶段)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③在两组患者均休息5min后,分别记录其在接下来5min内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即第三阶段时域指标。分析指标包括全部正常窦性心动间期标准差、相邻正常窦性心动间期差的均方根、相邻心动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总正常窦性心动间期数的百分率及三角形指数,以上指标降低,心率变异性就降低,而且心率变异性降低程度与冠状动脉损伤的程度有关,病情越严重,心率变异性就越低。结果:进入结果分析观察组保持为17例;对照组中有些患者不配合,有效人数只有11例。①两组患者相应阶段的时域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在实验第二阶段的全部正常窦性心动间期标准差、相邻正常窦性心动间期差的均方根、相邻心动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总正常窦性心动间期数的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33~2.48,P<0.05)。在实验第三阶段,观察组患者相邻心动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总正常窦性心动间期数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2.26,P<0.05)。②观察组患者三个实验阶段的心率变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验第二个阶段,所测得的全部正常窦性心动间期标准差和三角形指数均显著高于实验第一和第三阶段(t=-2.64~2.90,P<0.05)。结论:生物反馈放松疗法能明显提高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表明其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状态,增强心血管植物神经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生物反馈(心理学) 心率
下载PDF
盆底肌肉生物反馈康复锻炼方案在不同类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5
作者 周云 程建云 +1 位作者 张莉 周海霞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2期285-287,共3页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生物反馈康复锻炼方案在不同类型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SUI患者146例,按照不同类型分为围绝经期SUI(围绝经期组)和产...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生物反馈康复锻炼方案在不同类型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SUI患者146例,按照不同类型分为围绝经期SUI(围绝经期组)和产后SUI(产后组),每组73例,均采用盆底肌肉生物反馈康复锻炼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力、1 h尿垫实验结果、总体疗效、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评分及依从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1 h尿垫实验结果、总体疗效、ICI-Q-SF评分、PFIQ-7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且产后组患者改善的幅度较大;两组患者在合理用药、定期复查、合理饮食等五项医生要求的项目上依从性情况较好,但产后组患者的依从性情况更好(P<0.05)。【结论】盆底肌肉生物反馈康复锻炼法有助于SUI盆底肌力的恢复,依从性较好,相对围绝经期SUI,产后SUI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肌力 尿失禁 压力性 生物反馈(心理学) 围绝经期 产后期
原文传递
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欣 刘植华 +4 位作者 兰纯娜 鄂静 赵旭 孔俊臣 韩秀丽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0期2052-2053,共2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自然分娩、既往无尿失禁病史但产后5~6用复诊时发现PSUI的顺产妇123例,于产后第7周开始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6周及盆底肌训练12周...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自然分娩、既往无尿失禁病史但产后5~6用复诊时发现PSUI的顺产妇123例,于产后第7周开始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6周及盆底肌训练12周,治疗前、治疗后及产后6个月分别用每周漏尿次数和1h尿垫试验溢尿量对尿失禁程度评分和PSUI分级进行评估。【结果】123例产妇治疗前尿失禁程度评分为4.5±1.3,显著高于治疗后、产后6个月的(2.0±0.4)、(1.8±0.5),1h尿垫试验治疗前为(30.2±8.5)g,显著高于治疗后、产后6个月的(3.3±1.0)g、(2.9±0.8)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尿失禁程度评分多集中于3、4分(占84.6%);而治疗毕及产后6个月时多集中于2分和1分(占69.1%、70.7%),PSUI分级治疗前主要集中在中重度(占81.3%),治疗后多集中在轻度(55.3%、74.0%)。【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PSUI,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疗法 生物反馈(心理学) 尿失禁 压力性/治疗 骨盆底 产褥期疾病
原文传递
生物反馈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美兰 林举择 叶瑞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823-3825,共3页
目的:研究多通道生物反馈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用扩冠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6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焦虑的患者进行8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组30例加用多通道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30例加用抗焦虑药物舍曲林治疗... 目的:研究多通道生物反馈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用扩冠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6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焦虑的患者进行8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组30例加用多通道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30例加用抗焦虑药物舍曲林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匹兹堡睡眠问卷(PSQI)评定疗效及观察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HAMA和PSQI评分均有显著的下降(P<0.01),但研究组的PSQI总分比对照组的下降更为显著(P<0.01);研究组治疗焦虑障碍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后的主观症状胸痛频数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而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多通道生物反馈是冠心病伴焦虑障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冠心病 生物反馈(心理学)
下载PDF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加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林蓓蓓 龙玲 +1 位作者 何小丽 范幸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0期2067-2069,共3页
【目的】探讨盆底仿生物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加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 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诊治的绝经后轻中度SUI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1个疗程... 【目的】探讨盆底仿生物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加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 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诊治的绝经后轻中度SUI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1个疗程的盆底康复治疗(仿生物电刺激+生物反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阴道局部使用雌三醇软膏。治疗结束后采用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ICIQ问卷)、尿垫试验及盆底肌力检测法评估盆底肌力提升情况、症状改善率。【结果】80例均完成治疗。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5%(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率为82.5%(33/4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33/4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提高更明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加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女性SUI疗效显著,具有无创、安全、高效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疗法 生物反馈(心理学) 雌激素类/治疗应用 尿失禁 压力性/治疗 绝经后期
原文传递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林莉 赵卫华 +3 位作者 郭子平 孙波 姚润斯 王丽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6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在产后42 d 产妇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产后42 d 手测盆底肌力小于3级的产妇120例,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不同产次、不同分娩方式治疗前、后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的肌力。【结...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在产后42 d 产妇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产后42 d 手测盆底肌力小于3级的产妇120例,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不同产次、不同分娩方式治疗前、后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的肌力。【结果】剖宫产产后42 d 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显著高于经阴道分娩者( P <0.05);初产妇的盆底肌力显著高于经产妇( P <0.05)。经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一疗程后,盆底Ⅰ类肌纤维和 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比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分娩和妊娠会影响患者的盆底功能,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能显著提高产后妇女的盆底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生物反馈(心理学) 产褥期疾病△ 骨盆底 康复
原文传递
生物反馈训练对儿童肛门损伤括约肌重建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元宏 刘贵麟 +5 位作者 刘洲禄 王政 彭少林 苏刚 陈迪祥 王燕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对儿童肛门损伤重建括约肌进行短期生物反馈训练后括约肌电位变化和疗效观察。方法:采用CTD-SYNECTICS公司生产的生物反馈训练仪、在肌电信号反馈及操作者的语言反馈指导下,对7例括约肌广泛损伤行股薄肌移植外括约肌替代手术... 目的:探讨对儿童肛门损伤重建括约肌进行短期生物反馈训练后括约肌电位变化和疗效观察。方法:采用CTD-SYNECTICS公司生产的生物反馈训练仪、在肌电信号反馈及操作者的语言反馈指导下,对7例括约肌广泛损伤行股薄肌移植外括约肌替代手术的儿童进行肛门功能康复训练。结果:经过平均6次的生物反馈训练,其疗效与移植肌电位整体水平的平均值、收缩电位平均值变化有显著相关性,上述电位值呈升高趋势者生物反馈训练疗效好。结论:外括约肌广泛损伤行股薄肌移植替代手术的患儿经短期生物反馈训练,能够使外括约肌收缩电位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使外括约肌电位整体水平的平均值得到显著提高,但静息电位的升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心理学) 大便失禁 肛门
下载PDF
直肠肛门测压与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的有效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林 梁文琼 黄熙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6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直肠肛门测压对功能性大便失禁的评估意义及其生物反馈治疗的有效性。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的1999-01/2005-02的关于直肠肛门测压、功能性大便失禁和生物反馈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anore... 目的:探讨直肠肛门测压对功能性大便失禁的评估意义及其生物反馈治疗的有效性。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的1999-01/2005-02的关于直肠肛门测压、功能性大便失禁和生物反馈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anorectummanometry,functionalincontinence,biofeedback”,限定文献语种为English。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临床试验。②回顾性研究。③循证医学。排除标准:非随机对照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篇关于功能性大便失禁的直肠肛门测压和46篇功能性大便失禁的生物反馈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排除重复试验和综述文献。资料综合:①直肠肛门测压:总结了直肠肛门测压方法、测压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直肠顺应性)的生理意义和在功能性大便失禁患者的临床意义。②功能性大便失禁中的生物反馈治疗:循证医学证明生物反馈作为同药物的附加治疗手段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是有效的。有作者批判性的分析了大多数的临床试验认为预后指标的选择缺乏生理学依据,缺乏统一判定疗效的指标。结论:直肠肛门测压在功能性大便失禁中的临床价值还需进一步探讨;生物反馈作为同药物的附加治疗手段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是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便失禁 测压法 肛门 生物反馈(心理学)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康复的疗效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菲 罗军 阳丽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10期1882-1884,1888,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因子宫良性疾病行经腹全子宫切术的135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5例...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因子宫良性疾病行经腹全子宫切术的135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70例)。研究组于术后3个月开始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宣教。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询问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情况、检测盆底肌肉电生理指标。【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比较,对照组尿失禁发生率较研究组均明显偏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研究组盆底肌肉肌力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肌电位值低于术前,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而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均明显高于术前,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可以降低子宫切除术后SUI发生率,提高盆底肌肉肌力,是预防及治疗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 )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副作用 生物反馈(心理学) 电刺激 尿失禁 压力性/治疗
原文传递
α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肿瘤患者焦虑状态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玉荣 朱秀勤 +4 位作者 王秀芬 高文娟 徐丹凤 王弘杰 刘群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索治疗护理肿瘤患者焦虑状态的新方法。方法:从2006年3月-2007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肿瘤患者,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测评肿瘤患者焦虑状态,对伴有焦虑的肿瘤患者分别采用常规的心理护理治疗方法或α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加常规的心理护... 目的:探索治疗护理肿瘤患者焦虑状态的新方法。方法:从2006年3月-2007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肿瘤患者,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测评肿瘤患者焦虑状态,对伴有焦虑的肿瘤患者分别采用常规的心理护理治疗方法或α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加常规的心理护理治疗方法,之后再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测评标准分,比较研究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结果:伴有焦虑状态的肿瘤患者经α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加常规的心理护理后焦虑状态与仅行常规的心理护理比较焦虑状态治疗效果明显(P<0.01),常规的心理护理不能有效治疗肿瘤患者的焦虑状态(P>0.05)。结论:肿瘤患者的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疾病转归,临床肿瘤专业护士重视患者心理护理的同时,应采取α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有效治疗肿瘤患者的焦虑状态等不良心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住院病人 焦虑 Α节律 生物反馈(心理学)
原文传递
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黎佩莹 殷婉萍 +3 位作者 陈艳芳 何洁芳 黄巧如 谢谨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219-221,225,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诊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诊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盆底肌肉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0%,其差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类肌纤维电位、Ⅱ类肌纤维电位均高于对照纽,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总排尿量为(4698.2±297.5)mL,总排尿次数为(31.8±6.7)次,总漏尿次数为(11.8±2.7)次,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Cullen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ullen0度的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CullenⅣ度的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盆底肌肉训练,可有效恢复患者由于分娩造成的盆底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治疗 生物反馈(心理学) 产褥期疾病/治疗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智力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娜 马雪年 +7 位作者 刘丽君 李兰风 刘智慧 安凤玲 荆彦芬 崔海静 王欣 李杏色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4期1250-1251,共2页
关键词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 韦氏智力量表 生物反馈(心理学)
下载PDF
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邹涛 高旭芳 +1 位作者 付胡海 朱祥路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40-143,150,共5页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方法:广泛性焦虑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帕罗西汀20 mg/d和阿普唑仑0.4 mg/d(睡前)治疗4周,研究组同时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5次,每次30 min,连续两周,采用匹兹堡睡眠...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方法:广泛性焦虑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帕罗西汀20 mg/d和阿普唑仑0.4 mg/d(睡前)治疗4周,研究组同时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5次,每次30 min,连续两周,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PSQI、SCL-90评分较入组时显著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疗效更明显,P<0.05;治疗前PSQI评分,两组男女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男女无差异(P>0.05),对照组睡眠效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SCL-90评分,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及焦虑因子女性高于男性,P<0.05;治疗前,研究组躯体化因子女性高于男性,P<0.05,对照组强迫因子女性高于男性,P<0.05,两组治疗后男女无差异(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男女疗效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脑电描电术 帕罗西汀 阿普唑仑 生物反馈(心理学)
下载PDF
生物反馈结合针刺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40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薛雅红 丁曙睛 +1 位作者 丁义江 王岚 《腹部外科》 2011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结合针刺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疗效。方法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纳入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病人40例,生物反馈治疗主要根据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结果采用放松训练、Kegel训练及触发电刺激三种模式;针刺主要选取八髂穴(次髂、...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结合针刺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疗效。方法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纳入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病人40例,生物反馈治疗主要根据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结果采用放松训练、Kegel训练及触发电刺激三种模式;针刺主要选取八髂穴(次髂、中髂、下髂)、长强穴,配合神庭、百会等督脉相关穴位。两种治疗方法每日各1次,每次各30min,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病人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盆底表面肌电值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40例中,临床治愈1例,显效7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结论生物反馈结合针刺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规范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心理学) 针刺 疼痛 肛门 直肠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生物反馈技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相关的性功能障碍 被引量:6
18
作者 庄炫 邢金春 +1 位作者 陈实新 徐胤烨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刺激治疗对慢性前列腺炎相关的性功能障碍的治疗价值。方法120例伴有性功能障碍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均分2组:对照组应用喹诺酮类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生物反馈刺激治疗,每周3~5次,1个疗程20次。采用前列腺炎相...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刺激治疗对慢性前列腺炎相关的性功能障碍的治疗价值。方法120例伴有性功能障碍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均分2组:对照组应用喹诺酮类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生物反馈刺激治疗,每周3~5次,1个疗程20次。采用前列腺炎相关的性功能障碍评分表(PSFI)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的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性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特别对射精痛的治疗效果良好,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生物反馈刺激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相关的性功能障碍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心理学) 电刺激疗法 前列腺炎 性功能障碍
下载PDF
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焦虑状态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夏红杰 刘静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20-521,共2页
目的观察焦虑状态患者经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情况。方法 49例存在焦虑状态的患者,采集5 min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前后HRV曲线的数值,观察训练前后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前后,HRV曲线数值中时域... 目的观察焦虑状态患者经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情况。方法 49例存在焦虑状态的患者,采集5 min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前后HRV曲线的数值,观察训练前后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前后,HRV曲线数值中时域数据心率的平均值[(75.02±9.91)比(71.99±9.55)]及频域数据中低频能量总和[(186.21±253.94)比(304.99±2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可以在短时间内一定程度改善人的焦虑主观感受,HRV数据可以作为一个辅助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生物反馈(心理学) 心率
下载PDF
α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肿瘤患者抑郁状态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玉荣 朱秀勤 高文娟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52-353,共2页
目的探索干预肿瘤患者抑郁状态的新方法。方法应用Zung′s抑郁自评量表采用自愿参加的方式对2007年1月-2008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354例肿瘤患者进行测评,将其中呈抑郁状态的14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α脑电... 目的探索干预肿瘤患者抑郁状态的新方法。方法应用Zung′s抑郁自评量表采用自愿参加的方式对2007年1月-2008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354例肿瘤患者进行测评,将其中呈抑郁状态的14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α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行心理干预,治疗结束后再次应用Zung′s抑郁自评量表测评,采用抑郁状态标准分比较研究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伴有抑郁状态的肿瘤患者经α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干预与仅行常规的心理护理比较抑郁状态缓解明显(P<0.01)。结论α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可有效缓解肿瘤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护理 抑郁 Α节律 生物反馈(心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