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合成法生产麦角硫因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亮 徐姗姗 姜艳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9,共14页
麦角硫因(ergothioneine,ERG)作为一种稀有的天然含硫组氨酸衍生物,已被证明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性和诸多生物学功能。因此,ERG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和产品开发人员的关注。目前,ERG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疗等行业。研究表明只有... 麦角硫因(ergothioneine,ERG)作为一种稀有的天然含硫组氨酸衍生物,已被证明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性和诸多生物学功能。因此,ERG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和产品开发人员的关注。目前,ERG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疗等行业。研究表明只有少数细菌和真菌可体内合成ERG,植物、动物和人类自身均不能直接合成ERG,只能从其他来源获取。ERG可通过生物提取法、化学合成法以及生物合成法获得,但由于传统生产方式(生物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存在产量低、生产效率差和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限制了该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因此,亟需开发一种高效、经济且安全、可靠的ERG生产方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快速发展,利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代谢工程等技术提高生物合成法生产ERG的能力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论述ERG的生物学活性和功能,介绍ERG生物合成途径和ERG在食品、化妆品和医疗等行业的应用前景,比较ERG主要的生产方式,总结并梳理近年来采取各种工程策略通过生物合成法生产ERG的研究进展;并就如何利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代谢工程提高ERG产量提出几点工程策略,以期为生物合成法高产ERG提供理论参考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角硫因 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途径 基因工程 蛋白质工程 代谢工程 发酵
下载PDF
辣椒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2
作者 邓明华 莫云容 +4 位作者 吕俊恒 赵凯 黄尧瑶 王岩岩 张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71-80,共10页
辣椒(Capsicumspp.)属于茄科辣椒属,作为一种蔬菜和香料作物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栽培。除作为烹饪食材和香料应用外,辣椒在制药和化妆品领域也有广泛的用途。类胡萝卜素是一类天然色素的总称,参与植物许多重要的代谢过程,如光合作用、光... 辣椒(Capsicumspp.)属于茄科辣椒属,作为一种蔬菜和香料作物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栽培。除作为烹饪食材和香料应用外,辣椒在制药和化妆品领域也有广泛的用途。类胡萝卜素是一类天然色素的总称,参与植物许多重要的代谢过程,如光合作用、光保护、光形态建成和生长发育等。类胡萝卜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是辣椒果实主要的营养物质之一,培育类胡萝卜素含量更高的辣椒品种需要全面深入了解其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基因的鉴定,为培育类胡萝卜素含量更高的辣椒新品种提供了机会。该文描述了类胡萝卜素的生理作用、类胡萝卜素与辣椒果实颜色、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辣椒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结构基因及调控因子、辣椒果实颜色的分子遗传学及与辣椒果实颜色有关的QTL位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GGPS)、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ζ-胡萝卜素去饱和酶(ZDS)、番茄红素环化酶(LCY)、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合成酶(CCS)等是辣椒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通路的端口酶和限速酶,其表达丰度和活性高低直接调控辣椒体内类胡萝卜素的含量。MYB306、DIVARICATA1、BBX20等转录因子参与辣椒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调控。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和调控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类胡萝卜素单体的数量和含量,影响辣椒果实呈现的颜色。基于目前研究进展,该文对未来辣椒类胡萝卜素代谢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培育富含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强化型辣椒新品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类胡萝卜素 生物合成 分子遗传学 辣椒果实颜色
下载PDF
Surfactin的结构、生物合成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3
作者 王俊芳 黄秋斌 +1 位作者 张飘丹 张彭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12,共13页
Surfactin是由多种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种脂肽,其由一个环七肽头基通过内脂键与链长12-17个碳原子的β-羟基脂肪酸连接组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本文介绍了surfactin家族的结构和生物合成模式,surfac... Surfactin是由多种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种脂肽,其由一个环七肽头基通过内脂键与链长12-17个碳原子的β-羟基脂肪酸连接组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本文介绍了surfactin家族的结构和生物合成模式,surfactin是由非核糖体肽合成酶催化合成,这种机制赋予了surfactin家族成员的结构多样性;综述了surfactin在植物病害生防中的作用及机制。已有的研究表明surfactin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4种方式:(1)损伤病原菌细胞膜,引起细胞膜裂解或渗透压失衡;(2)抑制病原体繁殖;(3)诱导植株系统抗性;(4)促进生防菌株的定殖或生物膜的形成。进一步总结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究surfactin的最新进展,以指导surfactin的生物合成及其新衍生物开发。Surfactin的高度结构多样性,使其具有丰富的物理化学特性,这些特性可以与多种生物活性联系在一起,将在不同的领域有更广泛应用。随着对surfactin生物合成研究的日益深入,将会有更多高性能和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脂肽被研发,这为surfactin的进一步研究和生防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TIN 生物表面活性剂 生物防治 环脂肽 生物合成 结构 诱导系统抗性
下载PDF
绿原酸生物合成调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治民 李翠 +3 位作者 韦继天 李昕然 刘峄 郭强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71,共15页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是一类重要的酚酸类次生代谢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绿原酸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抵御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外,它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功能,在抗炎、抗菌和降血糖等方面具有重...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是一类重要的酚酸类次生代谢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绿原酸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抵御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外,它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功能,在抗炎、抗菌和降血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然而,植物中绿原酸的含量通常很低,严重制约着其开发利用价值。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植物体中绿原酸的含量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众多研究者通过基因工程、逆境胁迫及激素处理等手段在提高植株体内绿原酸含量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对绿原酸的生物合成及其分子机制研究也开启了新的探索,以期为提高植物中体内绿原酸含量提供新的思路。鉴于此,本文对绿原酸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合成以及调控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系统分析了绿原酸合成途径中关键限速酶如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肉桂酸-4-羟化酶(cinnamic acid 4-hydroxylase,C4H)和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A ligase,4CL)等对绿原酸合成的影响;并进一步阐述了MYB、WRKY和bHLH等转录因子调控绿原酸生物合成的作用机制。与此同时,系统归纳总结了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植物激素以及光质和光周期等外源因素对植株体内绿原酸含量及其合成调控的影响,并介绍了绿原酸在改善动物健康和人体健康中的作用机理。最后,对绿原酸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旨在为绿原酸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生物合成 转录因子 外源诱导 调控
下载PDF
黑桫椤多器官全长转录组分析及类黄酮生物合成结构基因的挖掘
5
作者 林泓 王桢 +1 位作者 王艇 苏应娟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5,共10页
黑桫椤(Gymnosphaera podophylla Dalla Torre&Sarnth.)为著名的孑遗蕨类,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然而其适应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PacBio和Illumina技术对黑桫椤的根、羽轴和羽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别生成12879、14185和1608... 黑桫椤(Gymnosphaera podophylla Dalla Torre&Sarnth.)为著名的孑遗蕨类,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然而其适应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PacBio和Illumina技术对黑桫椤的根、羽轴和羽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别生成12879、14185和16084个全长unigenes。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与黑桫椤抗干旱、缺水胁迫和生物胁迫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较高。根、羽轴和羽片特异性上调基因均显著富集到KEGG代谢通路中的“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根和羽轴的器官特异性上调基因还显著富集到“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共有192个全长unigenes被注释为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所涉及的13个酶结构基因,其中包括112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表明黑桫椤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较为保守,且存在器官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本文对黑桫椤多器官全长转录组和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结构基因进行了综合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桫椤 类黄酮生物合成 全长转录组
下载PDF
生物合成FeS及其稳定性柱迁移研究
6
作者 任霞 严宁珍 刘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4,共8页
金属纳米硫化亚铁(FeS)在重/类金属修复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使用嗜酸性铁还原菌(JF-5)和硫酸盐还原菌(SRB)合成生物纳米FeS,探讨其自然沉降规律,并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稳定剂,探讨CMC-FeS在石英砂柱中的迁移特性。结果表明,... 金属纳米硫化亚铁(FeS)在重/类金属修复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使用嗜酸性铁还原菌(JF-5)和硫酸盐还原菌(SRB)合成生物纳米FeS,探讨其自然沉降规律,并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稳定剂,探讨CMC-FeS在石英砂柱中的迁移特性。结果表明,SRB和JF-5菌液在一定比例下混合即能生成纳米FeS,且当混合菌液中n(Fe)/n(S)=0.2时FeS生成量最多,颗粒物浓度达2400 mg/L;FeS的自然沉降速率在0.1%CMC溶液中得到有效减缓。对流扩散模型能很好地描述CMC-FeS悬浮颗粒在石英砂柱中的迁移行为,相比于纯水-FeS体系(R^(2)=0.20),其模型相关性最高达0.85;在90、180和360 mL/h这3种输入流速下,中等流速180 mL/h能够获得最佳渗透性,其渗透系数平均值为243.97 cm/h。实验结果表明,CMC-FeS的稳定性和迁移性较纯水-FeS均得到加强,可为土壤污染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FeS 沉降 柱迁移
下载PDF
植物维生素B_(1)生物合成及生物强化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孙亚丽 唐家琪 +3 位作者 毛馨晨 王子瑞 张超 于恒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5-9,14,共6页
维生素B_(1)是所有生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作为多个酶的辅因子,参与重要的细胞代谢途径。人体缺乏维生素B_(1)会增加罹患心血管及神经失调性疾病的风险。与植物和微生物不同,人类和其他动物不能从头合成维生素B_(1),必须从饮食中获取... 维生素B_(1)是所有生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作为多个酶的辅因子,参与重要的细胞代谢途径。人体缺乏维生素B_(1)会增加罹患心血管及神经失调性疾病的风险。与植物和微生物不同,人类和其他动物不能从头合成维生素B_(1),必须从饮食中获取。因此,研究植物中维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对植物中的维生素B_(1)含量进行生物强化具有重要意义。维生素B_(1)合成途径中有许多酶的参与,如嘧啶合成酶(THIC)、噻唑合成酶(THI1)、硫胺素磷酸合成酶(TH1)、硫胺素单磷酸酶(TH2)和硫胺素焦磷酸激酶(TPK)等。结合相关研究,对维生素B_(1)在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生物合成途径及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进行总结,并介绍了通过代谢工程实现生物强化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植物中维生素B_(1)含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_(1) 硫胺素 生物合成 生物强化 植物
下载PDF
线粒体生物合成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钰淇 王心雨 +3 位作者 王颖凡 孟远翠 严喜章 常盼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2期221-227,共7页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稳态与DCM病程的发展密切相关。线粒体生物合成作为线粒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参...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稳态与DCM病程的发展密切相关。线粒体生物合成作为线粒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DCM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调节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的分子机制以改善线粒体功能,有望做为防治DCM的新靶点。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总结了线粒体生物合成在DCM中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以期为DCM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线粒体生物合成 降糖药 线粒体稳态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宋金鹏 仲秀芳 +3 位作者 李学思 曹振华 彭新辉 范光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共8页
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HDMF)是一种具有焦糖味的安全优良的甜味香料和增香剂,其阈值低、香势好且特征性强,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烟草等产品中,市场需求量大,尤其是天然来源的HDMF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然而,天然来源的HDMF产量较... 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HDMF)是一种具有焦糖味的安全优良的甜味香料和增香剂,其阈值低、香势好且特征性强,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烟草等产品中,市场需求量大,尤其是天然来源的HDMF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然而,天然来源的HDMF产量较低,尚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该文从其应用、检测、生产方法、合成HDMF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合成HDMF的机制与关键酶及其发酵培养影响因素进行简述,重点侧重于已报道的具有合成HDMF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合成HDMF的内在机制及其影响其发酵的培养因素,旨在为后续筛选、改造获得优良高产HDMF微生物菌株,并优化微生物发酵条件实现生物法高效制备天然HDMF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2 5-二甲基-3(2H)-呋喃酮 生物合成 合成机制 培养条件
下载PDF
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大叶黄精皂苷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
10
作者 崔泓实 梁思琪 +2 位作者 石广地 崔令军 肖强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丰富大叶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var.grandifolium)根茎发育的转录组数据,发掘参与皂苷生物合成的功能基因,基于Illumina深度测序平台,对大叶黄精根茎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次生代谢途径中皂苷的生物合成通路进行深入解析。结果... 为了丰富大叶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var.grandifolium)根茎发育的转录组数据,发掘参与皂苷生物合成的功能基因,基于Illumina深度测序平台,对大叶黄精根茎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次生代谢途径中皂苷的生物合成通路进行深入解析。结果显示,大叶黄精根茎的转录组数据经拼接后获得198296条转录本、92858条基因序列。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平台和自建数据库共检测到238种差异显著代谢物。根据大叶黄精皂苷合成途径中酶基因注释和差异基因的表达及代谢途径富集的分析,一共找到3条合成皂苷途径的相关通路以及33个酶基因,推测这些酶基因在皂苷合成途径中起关键作用。该研究为大叶黄精的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数据,对于大叶黄精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黄精 转录组学 代谢组学 Illumina深度测序平台 超高效液相色谱 皂苷生物合成途径
下载PDF
植物激素水杨酸:生物合成、信号转导与运输
11
作者 张一格 韦伟 单守明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8期13-16,共4页
水杨酸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其不仅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方面,并且在植物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对于水杨酸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的相关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水杨酸生物合成的异分支酸合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 水杨酸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其不仅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方面,并且在植物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对于水杨酸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的相关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水杨酸生物合成的异分支酸合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代谢途径及其多个步骤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明确了NPR1及其同源蛋白NPR3、NPR4是植物中水杨酸的真正受体;对NPR类蛋白的结构进行解析等。该文对水杨酸的生物合成、信号转导和运输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素 水杨酸 生物合成 信号转导 运输
下载PDF
丙二酸的生物合成及其发酵优化
12
作者 凌春榕 杨小雁 +3 位作者 耿嘉宝 毛银 赵运英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丙二酸作为一种重要的二元羧酸,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但目前由于生物法合成丙二酸产量较低,不适合进行工业化生产。为提高丙二酸的生物法合成能力,该文以大肠杆菌BL21(DE3)为底盘细胞,通过过量表达ppc、aspA、panD、sdhC、pa0132及yneI... 丙二酸作为一种重要的二元羧酸,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但目前由于生物法合成丙二酸产量较低,不适合进行工业化生产。为提高丙二酸的生物法合成能力,该文以大肠杆菌BL21(DE3)为底盘细胞,通过过量表达ppc、aspA、panD、sdhC、pa0132及yneI基因,构建了丙二酸生物合成工程菌BL21(PPP)。在摇瓶条件下,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丙二酸合成量达0.48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倍。同时,该文探究了外源添加生物素及富马酸对丙二酸合成的影响,在添加75μg/L生物素的发酵条件下,丙二酸的产量较对照组提高了32.59%;在添加终质量浓度为8 g/L的富马酸的条件下,该菌株可合成1.2 g/L丙二酸。在5 L发酵罐中,该菌株最高可以合成12.42 g/L的丙二酸。该文实现了丙二酸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生物合成,并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进一步提高了丙二酸的产量,为更进一步提高丙二酸产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丙二酸 富马酸 生物合成 发酵优化
下载PDF
鲜切果蔬酚类物质生物合成机制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13
作者 管玉格 王怡 +3 位作者 袁宁 萨仁高娃 冯可 胡文忠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7-406,共10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鲜切果蔬产品因具有“方便、安全、营养、新鲜”的特点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果蔬在鲜切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机械损伤,启动自身的防御体系合成酚类等次生代...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鲜切果蔬产品因具有“方便、安全、营养、新鲜”的特点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果蔬在鲜切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机械损伤,启动自身的防御体系合成酚类等次生代谢产物。酚类物质的积累不仅可用于抵御和修复机械损伤,还能显著提高鲜切果蔬的抗氧化活性。对果蔬进行鲜切预处理,进而提高鲜切果蔬的抗氧化保健功效,受到采后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基于酚类物质的生物合成机制及抗氧化活性的生理、生化研究,在提高鲜切果蔬营养价值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综述鲜切果蔬酚类物质的生物合成机制及其贮藏期间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为研究提高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果蔬 酚类物质 生物合成机制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转录因子调控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晓燕 周瑾 +1 位作者 杜佳庚 李梦瑶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6,共13页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植物中挥发性有机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系统总结了近年来转录因子调控挥发性有机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结果】挥发性有机物是植物特征性香味的主要成分,其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种类丰富,结构复...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植物中挥发性有机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系统总结了近年来转录因子调控挥发性有机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结果】挥发性有机物是植物特征性香味的主要成分,其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种类丰富,结构复杂。MYB、NAC、AP2/ERF、bHLH、bZIP和NAC等6类转录因子可通过调控挥发性有机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表达,进而调控挥发性有机物的积累。【结论】概述了植物中挥发物有机物的种类及结构特点、挥发物有机物合成途径中的重要基因、6类转录因子调控挥发物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为进一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相关研究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生物合成 转录因子 调控机制
下载PDF
核糖体蛋白参与的核糖体生物合成在癌症中的研究
15
作者 李琼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4期174-180,共7页
核糖体是由核糖核酸(RNA)和核糖体蛋白(RP)组装而成的大分子核糖核蛋白(RNP)复合物,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关键作用。核糖体生物合成(RB)对调控细胞的呼吸至关重要,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本文主要以细胞质核糖体蛋白(CRP)和线粒体核糖... 核糖体是由核糖核酸(RNA)和核糖体蛋白(RP)组装而成的大分子核糖核蛋白(RNP)复合物,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关键作用。核糖体生物合成(RB)对调控细胞的呼吸至关重要,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本文主要以细胞质核糖体蛋白(CRP)和线粒体核糖体蛋白质(MRP)为切入点,介绍细胞内的核糖体生物合成过程,以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异常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生物合成 核糖体蛋白 线粒体核糖体蛋白质 癌症
下载PDF
拟无枝酸菌糖肽类和聚酮类抗生素的遗传信息及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牛莎莎 张萍 牛春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4年第2期74-83,共10页
拟无枝菌属(Amycolatopsis)是万古霉素和利福霉素等次生代谢产物的菌株,该菌属天然抗生素的分子遗传学已经有了广泛研究。由于抗生素耐药率的上升,寻找新的药物来对抗感染治疗已成为当务之急。了解代谢产物遗传信息的新进展有助于合理... 拟无枝菌属(Amycolatopsis)是万古霉素和利福霉素等次生代谢产物的菌株,该菌属天然抗生素的分子遗传学已经有了广泛研究。由于抗生素耐药率的上升,寻找新的药物来对抗感染治疗已成为当务之急。了解代谢产物遗传信息的新进展有助于合理地操纵生物合成途径,以便于研发新型抗生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通过Amycolatopsis基因组序列发现的糖肽类和聚酮类抗生素及其生物合成途径方面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无枝酸菌 糖肽类抗生素 聚酮类抗生素 万古霉素 利福霉素 生物合成途径
下载PDF
芒果生物合成纳米银化妆品及抗菌性能研究
17
作者 徐超 何朝晖 +2 位作者 彭蕾 刘琴 潘伟男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68-71,共4页
采用芒果生物合成制备纳米银悬浮液,并加入洗发香波中,配制出纳米银化妆品,并探究纳米银化妆品的pH值、发泡与稳泡性能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当纳米银悬浮液的添加量为0.5%时,洗发香波水溶液的pH值下降,更加接近人类油脂外表面皮肤的自... 采用芒果生物合成制备纳米银悬浮液,并加入洗发香波中,配制出纳米银化妆品,并探究纳米银化妆品的pH值、发泡与稳泡性能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当纳米银悬浮液的添加量为0.5%时,洗发香波水溶液的pH值下降,更加接近人类油脂外表面皮肤的自然pH值;洗发香波的泡沫稳定指数和发泡力均较好;洗发香波能有效的抑制细菌与霉菌。纳米银悬浮液能有效地降低化妆品微生物污染,增强化妆品安全性,保证化妆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 纳米银 抗菌 洗发香波
下载PDF
我区成功提取杠柳成分生物合成天然橡胶
18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85-85,共1页
2024年1月3日,记者从自治区科技厅获悉,宁夏大学开展的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一—“天然橡胶生产替代植物杠柳的培育与产业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近日取得重要科技成果:该项目成功提取杠柳成分生物合成天然橡胶,为破解我国天然橡胶资... 2024年1月3日,记者从自治区科技厅获悉,宁夏大学开展的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一—“天然橡胶生产替代植物杠柳的培育与产业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近日取得重要科技成果:该项目成功提取杠柳成分生物合成天然橡胶,为破解我国天然橡胶资源贫乏所致的工业瓶颈、丰富橡胶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生产 橡胶资源 宁夏大学 重要科技成果 生物合成 研发计划 杠柳 关键技术研发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乳酸的细胞工厂构建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晓娜 田开仁 +3 位作者 吴昊 寇佳祥 乔建军 李艳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7-325,共9页
乳酸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和化妆品行业,并因其作为可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的原料而备受关注。微生物发酵合成乳酸具有光学纯度高和底物成本低等优点,因此,研究人员利用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技术构建了新型微生物细胞工厂,以实现乳酸... 乳酸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和化妆品行业,并因其作为可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的原料而备受关注。微生物发酵合成乳酸具有光学纯度高和底物成本低等优点,因此,研究人员利用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技术构建了新型微生物细胞工厂,以实现乳酸的高效合成。在此过程中,代谢通路的构建与优化、氧化还原平衡的调节、底物谱的拓宽以及细胞工厂鲁棒性的提高等方面是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了微生物合成乳酸的细胞工厂构建研究进展,并对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工业微生物高效合成乳酸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生物细胞工厂 合成生物 代谢工程 鲁棒性
下载PDF
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技术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淼 陈龙 +3 位作者 朱华 罗静 植春婷 贾立 《壮瑶药研究》 2023年第1期278-281,共4页
生物合成技术是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学科新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化工、能源、材料、海洋开发及环境保护等领域。运用生物合成技术开展天然产物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笔者以生物合成技术在天然产物开发中的应用... 生物合成技术是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学科新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化工、能源、材料、海洋开发及环境保护等领域。运用生物合成技术开展天然产物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笔者以生物合成技术在天然产物开发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综述了近年来,生物合成技术在天然产物研究和开发领域应用情况,旨为天然产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技术指导和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技术 天然产物 化学成分 生物合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