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evibacillus brevis B011次级代谢物中抗青枯菌活性物质的纯化鉴定及生物合成基因簇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向平 陈武 +5 位作者 刘天波 王运生 王凯歌 刘峰 李小慧 袁志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7-935,共9页
青枯病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植物细菌性病害之一,生物防治是防控其危害的热点研究领域,而分泌抑菌活性物质被认为是生防菌抑制病原菌的主要作用机制。本研究在前期筛选到对青枯菌有良好拮抗活性的短短芽孢杆菌B011(Brevibacillus brevis B... 青枯病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植物细菌性病害之一,生物防治是防控其危害的热点研究领域,而分泌抑菌活性物质被认为是生防菌抑制病原菌的主要作用机制。本研究在前期筛选到对青枯菌有良好拮抗活性的短短芽孢杆菌B011(Brevibacillus brevis B011)基础上,采用色谱法分离纯化到抗青枯菌的主要活性物质,通过串联质谱和核磁波谱分析方法鉴定了其结构,并根据B011菌株全基因组序列,预测了活性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及其合成途径。结果表明,B.brevis B011次生代谢物中抑制青枯菌的主效活性物质为伊短菌素A(edeine A),次效活性物质为N-乙酰基色胺[N-(2-(1H-indol-3-yl)ethyl)acetamide]。这两种化合物对青枯菌的抑制活性为首次报道。基因簇预测结果表明,B011菌株基因组中存在完整的edeine合成基因簇,共包括17个基因,即edeA~edeQ,且基因簇中的基因结构完整,基因序列高度保守。B011基因组中有多个N-乙酰基色胺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包括17个脱羧酶编码基因和54个乙酰转移酶编码基因,可能分别参与色氨酸脱羧反应和色胺的乙酰基转移反应,但具体由哪些基因参与还需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结果可为该生防菌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也可为后续解析其生物合成途径及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进行定向改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短芽孢杆菌 伊短菌素A N-乙酰基色胺 生物合成基因
下载PDF
微生物组生物合成基因簇发掘方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
2
作者 赖奇龙 姚帅 +2 位作者 查毓国 白虹 宁康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3期611-627,共17页
生物合成基因簇(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BGC)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基因集合(gene set)类型。BGC普遍存在于各类生物基因组中,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代谢和调控作用。从线性结构上来说,一个BGC中的基因通常在基因组中处于相邻的位置;从基因功... 生物合成基因簇(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BGC)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基因集合(gene set)类型。BGC普遍存在于各类生物基因组中,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代谢和调控作用。从线性结构上来说,一个BGC中的基因通常在基因组中处于相邻的位置;从基因功能上来说,一个BGC中的基因通常共同负责一类通路,生成特定的化合物小分子。因此,BGC作为极具潜力的元件来源,在合成生物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然而从序列模式上来说,一个BGC中的基因数量众多且序列差异度大,很难通过序列同源性发掘新类型的BGC。因此,建立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智能发掘策略,系统性地发掘BGC并进行验证和转化研究,不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基于微生物组大数据,较全面地介绍了BGC挖掘的意义和瓶颈问题,系统性地总结了当前BGC发掘中的数据资源和挖掘方法,尤其是人工智能方法,指出了干湿结合方法对于验证新发掘BGC的重要价值,同时展示了新发掘BGC的多样性和广泛应用领域。最后,展望了结合现有BGC挖掘方法和合成生物学转化,将如何在广度和宽度方面扩展目前的合成生物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基因 人工智能 合成生物 生物
下载PDF
日本学者发现新颖环状肽化合物KK-1的生物合成基因簇
3
《世界农药》 CAS 2023年第2期37-37,共1页
日本研究人员研究发现了丝状真菌Curvularia clavata产生的具有植物病原菌抑制活性的环状肽化合物(KK-1)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并发现可通过基因改造使该化合物的产率提高约2倍。环状肽化合物在医药领域广受关注,但由于这类化合物结构复杂,... 日本研究人员研究发现了丝状真菌Curvularia clavata产生的具有植物病原菌抑制活性的环状肽化合物(KK-1)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并发现可通过基因改造使该化合物的产率提高约2倍。环状肽化合物在医药领域广受关注,但由于这类化合物结构复杂,难以通过化学合成廉价生产,目前还未作为农药进行开发。已知KK-1对多种植物病原菌,特别是灰霉病菌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该研究通过对构建的基因缺失和过表达菌株进行分析,成功鉴定出参与KK-1生物合成的基因簇,为未来实现KK-1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菌 灰霉病菌 基因改造 生物合成基因 基因缺失 丝状真菌 化学合成
下载PDF
1株罗汉杉内生放线菌的鉴定、活性分析及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筛查 被引量:9
4
作者 郭泽经 冯治翔 +4 位作者 吴华动 何艳 叶仁元 褚以文 田永强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23-28,共6页
对1株从罗汉杉分离的内生放线菌LCB-0297进行系统学鉴定,在ISP3培养基上其气生菌丝灰烬色,有粉褐色可溶性色素,电镜观察孢子丝呈螺旋状,孢子椭球形表面多刺,通过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初步确定为链霉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放线菌... 对1株从罗汉杉分离的内生放线菌LCB-0297进行系统学鉴定,在ISP3培养基上其气生菌丝灰烬色,有粉褐色可溶性色素,电镜观察孢子丝呈螺旋状,孢子椭球形表面多刺,通过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初步确定为链霉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放线菌LCB-0297与Streptomyces lanatus NBRC 12787(T)最为相似,相似性为98.531%,但在N-J树上仍在较远的2个分支上,确定为Streptomyces sp.。通过滤纸片法、SRB法进行抑菌、细胞毒活性检测,显示出较强的抑菌及抗癌活性。用PCR的方法对其多种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进行筛查,该菌株含有Ⅰ型聚酮合成酶(PKS-Ⅰ)、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Ⅱ型聚酮合成酶(PKS-Ⅱ)的基因,含有多种潜在的抗生素合成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放线菌 鉴定 16S RRNA 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
下载PDF
乳酸乳球菌AL2基因文库的构建及乳链菌肽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筛选 被引量:7
5
作者 陈秀珠 胡海菁 +4 位作者 贾士芳 陈美玲 还连栋 吴晓勇 张成康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5-469,共5页
用本实验室获得的乳链菌肽高产菌株乳酸乳球菌AL2总DNA为供体 ,以λEMBL3为载体 ,构建了该菌株的基因文库 ,共获得 390 0多个噬斑。通过Southern杂交、PCR扩增及DNA序列测定 ,证实从该文库中筛选到一个含有完整乳链菌肽生物合成基因簇... 用本实验室获得的乳链菌肽高产菌株乳酸乳球菌AL2总DNA为供体 ,以λEMBL3为载体 ,构建了该菌株的基因文库 ,共获得 390 0多个噬斑。通过Southern杂交、PCR扩增及DNA序列测定 ,证实从该文库中筛选到一个含有完整乳链菌肽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重组噬菌体λHJ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 基因文库 乳链菌肽 生物合成基因
下载PDF
链霉菌Streptomyces tenebrarius H6中与抗生素有关的糖生物合成基因的克隆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天伯 尚广东 +1 位作者 夏焕章 王以光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9-331,共3页
Streptomyces tenebrarius H6 produces a complex of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such as apramycin,tobramycin and kanamycin B etc. To study the apramycin biosynthetic genes the genomic library from the Streptomyces tenebr... Streptomyces tenebrarius H6 produces a complex of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such as apramycin,tobramycin and kanamycin B etc. To study the apramycin biosynthetic genes the genomic library from the Streptomyces tenebrarius H6 was established using E.coli/Streptomyces shuttle vector pKC505 by in vitro packing.The probability of finding a specific gene from the library composed of 3 000 colonies was over 99 9%. According to the highly conserved sequence of the genes involved in 6\|deoxyhexose biosynthesis,primers were designed and 0 6kb fragment homologous to strE gene was obtained by PCR.30 positive clones were found from the genomic library of \%S.tenebrarius\% H6 with the 0 6kb fragment as a probe.Overlapped regions were localized by Southern hybridization and putative sugar related 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 was mapped by restriction enzyme digestions.An ORF of dTDP\|glucose\|4,6\|dehydratase gene consisted of 1,132bp,designated as apr E,was obtained and submitted to GenBank under the accession number of AF306787.A DNA sequence highly homologous to str L coding dTDP\|4\|dehydrorhamnose reductase was found linked with apr E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链霉菌 dTDP-葡萄糖-4 6-脱水酶基因 生物合成基因 抗生素
下载PDF
圈卷产色链霉菌尼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sanH和sanI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蔚 田宇清 +1 位作者 杨海花 谭华荣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98-604,共7页
通过反向遗传学方法克隆到圈卷产色链霉菌尼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约 7 0kb的DNA片段。该片段除含有尼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sanF外 ,对sanF上游约 2 2kb的BglⅡDNA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 ,还含有两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 (ORF)。ORF1... 通过反向遗传学方法克隆到圈卷产色链霉菌尼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约 7 0kb的DNA片段。该片段除含有尼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sanF外 ,对sanF上游约 2 2kb的BglⅡDNA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 ,还含有两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 (ORF)。ORF1由 1 2 33个核苷酸组成 ,ORF2由 1 95个核苷酸组成 ,它们分别编码由 41 0个氨基酸残基和 6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 ,依次命名为sanH和sanI。蛋白序列数据库比较结果表明 ,SanH和SanI与浅灰链霉菌 (Streptomycesgriseolus)中共转录的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P450 )和铁氧还蛋白 (ferredoxin)有较高的同源性 ,一致性分别为 46%和 56% ,相似性分别为 62 %和70 %。基因功能研究表明 ,sanH基因的破坏虽不影响圈卷产色链霉菌产生的尼可霉素的生物活性 ,但该基因可能参与了尼可霉素羟基化反应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卷产色链霉菌 尼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 sanH
下载PDF
截形苜蓿吡哆醇生物合成基因的电子克隆和进化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蕊 孟宪萍 +2 位作者 胡英考 蔡民华 李雅轩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4,共4页
电子克隆是随着基因组计划和EST计划实施而发展起来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基因克隆的新方法。根据物种间同源基因相对保守的特点,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以拟南芥吡哆醇生物合成蛋白基因(PDX)cDNA序列为探针,在GenBank的HTGs数据库... 电子克隆是随着基因组计划和EST计划实施而发展起来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基因克隆的新方法。根据物种间同源基因相对保守的特点,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以拟南芥吡哆醇生物合成蛋白基因(PDX)cDNA序列为探针,在GenBank的HTGs数据库中找到与之高度同源的截形苜蓿的基因组序列———m th2-17p16克隆,通过GenScan软件预测和序列拼接得到了截形苜蓿吡哆醇生物合成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139263)。用该序列对GenBank中的est-others进行相似性搜索,获得了25条截形苜蓿的EST序列,经拼接后发现与基因组预测的基因序列一致,表明该基因是真实存在和表达的。该cDNA序列长度为1 257 bp,具有完整的开放式阅读框(ORF 29-973bp),推测编码314个氨基酸。通过对日本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var.japoni-cus)、烟草(Nicotiana tabacum)、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大豆(Glycine max)、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水稻(O ryza sativa)等进行吡哆醇生物合成蛋白序列同源比较,发现该基因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克隆 截形苜蓿 吡哆醇 生物合成基因 EST
下载PDF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与药物创新 被引量:35
9
作者 白林泉 邓子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0-86,99,共8页
微生物产生众多结构和生物活性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其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是药物创新和产量提高的必要前提。迄今为止已有超过150种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各种方式被克隆,并被用于组合生物合成、体外糖类随机化、代谢工程的定向改造。我... 微生物产生众多结构和生物活性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其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是药物创新和产量提高的必要前提。迄今为止已有超过150种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各种方式被克隆,并被用于组合生物合成、体外糖类随机化、代谢工程的定向改造。我们研究室已经克隆并测定了氨基糖苷类井冈霉素/有效霉素、多烯类抗生素FR-008/克念菌素、聚醚类南昌霉素、聚酮类梅岭霉素、杂合聚酮-多肽类口恶唑霉素等生物合成基因簇。深入的基因功能分析揭示了他们独特的生物合成途径和调节机理,为正在进行的组合生物合成结构改造和代谢工程产量提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合成基因 药物创新 组合生物合成 代谢工程
下载PDF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程杉 夏焕章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按照化学结构类型 ,分别介绍了有糖苷取代的氨基环己醇类抗生素和 2 脱氧链霉胺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的研究状况 ,以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特点。结果与结论... 目的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按照化学结构类型 ,分别介绍了有糖苷取代的氨基环己醇类抗生素和 2 脱氧链霉胺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的研究状况 ,以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特点。结果与结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具有很多共同的特点 ,为进一步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进行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生物合成基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武夷菌素部分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和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葛蓓孛 杨振娟 +4 位作者 檀贝贝 刘彦彦 刘艳 孙蕾 张克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8-684,共7页
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var.wuyiensis CK-15是从福建省武夷山土样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链霉菌,其代谢产物武夷菌素对果蔬真菌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因其产量低的缺点限制了武夷菌素工业化生产和农业生产... 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var.wuyiensis CK-15是从福建省武夷山土样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链霉菌,其代谢产物武夷菌素对果蔬真菌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因其产量低的缺点限制了武夷菌素工业化生产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了实现利用基因工程培育高产新菌株的目标,首先要获得武夷菌素的生物合成基因。根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聚酮合成酶基因设计引物筛选菌株CK-15的基因组文库,共获得9个阳性克隆。克隆和测序获得3个较长scaffold片段,序列总长度达53.291 kb,其中包含了14个可能阅读框,通过同源比对证实该序列与S.noursei ATCC 11455的制霉素生物合成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武夷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的功能,并通过基因工程培育高产新菌株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菌素 生物合成基因 克隆 分析
下载PDF
海洋共附生微生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许静 徐俊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75-979,共5页
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天然产物的研究表明,很多种活性物质的真正生产者是与其共生或附生的未培养微生物。克隆这些未培养微生物中特定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基因,不仅为活性物质的来源提供遗传学证据,也使通过异源表达相关生物合成基因来大量... 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天然产物的研究表明,很多种活性物质的真正生产者是与其共生或附生的未培养微生物。克隆这些未培养微生物中特定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基因,不仅为活性物质的来源提供遗传学证据,也使通过异源表达相关生物合成基因来大量获取目标化合物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来源于海绵、海鞘、苔藓虫、深海管状蠕虫和深海沉积物中共附生微生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共附生微生物 天然产物 生物合成基因 基因组文库
下载PDF
吸水链霉菌17997格尔德霉素部分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和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赫卫清 王以光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2-906,共5页
吸水链霉菌17997(Streptomyceshy groscopicus17997)是我所从中国云南土壤中分离到的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DM)产生菌,GDM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但其肝毒性和水溶性差的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为了实现对GDM结构的生... 吸水链霉菌17997(Streptomyceshy groscopicus17997)是我所从中国云南土壤中分离到的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DM)产生菌,GDM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但其肝毒性和水溶性差的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为了实现对GDM结构的生物学改造,首先要获得GDM的生物合成基因。根据GDM后修饰基因——氨甲酰基转移酶基因(gdmN)的保守序列筛选S.hygroscopicus17997的柯斯质粒基因组文库,共获得6个阳性克隆,选择CT-4阳性柯斯质粒进行亚克隆和测序,又通过PCR延伸的方法获得了与CT4连锁的将近5kb的外源序列,共获得28.356kb的外源DNA序列,其中包含了13个可能阅读框架,通过同源比较证实该序列与S.hygroscopicusNRRL3602中的GDM生物合成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为进一步研究GDM生物合成基因的功能,并通过组合生物学的方法改造GDM的结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链霉菌17997 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 GDM) 氨甲酰基转移酶基因 生物合成基因
下载PDF
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檀贝贝 孙蕾 +3 位作者 张克诚 崔增杰 杨振娟 武哲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6-209,共4页
链霉菌能产生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次级代谢产物如农用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链霉菌的基因克隆和重组为发展次级代谢产物和开发新型抗生素提供了可能,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鉴定为其生物合成、调控、自身抗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巨大... 链霉菌能产生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次级代谢产物如农用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链霉菌的基因克隆和重组为发展次级代谢产物和开发新型抗生素提供了可能,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鉴定为其生物合成、调控、自身抗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信息。本文重点介绍了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基因克隆 抗生素 生物合成基因
下载PDF
麦迪霉素生物合成基因克隆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以光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61-269,共9页
利用穿梭粘粒载体pNJ_1组建了麦迪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s 1748的基因文库,用与麦迪霉素生物合成有类似途径的放线紫红素聚酮合成酶基因Act Ⅰ,Act Ⅲ为探针,从麦迪霉素产生菌的基因文库中,获得了与Act Ⅰ,Act Ⅲ基因有... 利用穿梭粘粒载体pNJ_1组建了麦迪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s 1748的基因文库,用与麦迪霉素生物合成有类似途径的放线紫红素聚酮合成酶基因Act Ⅰ,Act Ⅲ为探针,从麦迪霉素产生菌的基因文库中,获得了与Act Ⅰ,Act Ⅲ基因有同源性的阳性克隆,对其中PCNSB12、6C5及11E11克隆DNA进行了酶切分析,其分子量分别为36kb,48.5kb及41.6kb。PCN6C5 DNA中包含有PCN 8812的全部DNA片段,PCN JIEII与PCN 8B12及PCN 6C5有6.75kb的重叠区。通过分子杂交实验,初步将麦迪霉素聚酮合成酶基因定位在PCN 8812 DNA的EcoR Ⅰ-BamH Ⅰ 4.02kb片段上(与Act Ⅲ基因有同源性)及PCN 8812(6C5),PCN11E11DNA Bg Ⅲ-Bg Ⅲ 2.42kb与PCN11E11 Bgl Ⅱ-Bgl Ⅱ 10kb片段上(与Act Ⅰ基因有同源性)。PCN 8812及PCN 6C5克隆DNA在麦迪霉素聚酮合成酶基因缺陷型变株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s var.68及不产抗生素的变铅青链霉菌Streptomyces lividans TK24受体菌的表达产物,经TLC及HPLC等分析表明与麦迪霉素标准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迪霉素 生物合成基因 克隆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海域表层海水细菌多样性及其潜在生物合成基因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菲 苏芯莹 +4 位作者 李喆 王巧贞 黄庶识 杨慧欢 覃仙玲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76-87,共12页
本研究选取广西北部湾3处近海海域,以其表层海水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细菌多样性分析,旨在挖掘潜在抗生素生物合成的菌株。选用传统稀释涂布法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海水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并对其基因组DNA进行抗生素生... 本研究选取广西北部湾3处近海海域,以其表层海水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细菌多样性分析,旨在挖掘潜在抗生素生物合成的菌株。选用传统稀释涂布法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海水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并对其基因组DNA进行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聚酮合酶(PKS)基因、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基因及卤化酶(Halo)基因的扩增及检测。从海水中共分离到252株细菌,隶属于4门37属52种,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绝对优势类群(占总株数的68.25%),其后依次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7.06%)、厚壁菌门(Firmicutes,8.7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5.95%)。在属水平,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是主要的优势类群,共占总株数的38.89%。在4种分离培养基中,2216E培养基中分离细菌的数目与种类最多(83株,37种),其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分离获得的细菌新颖性突出,10株细菌与其近缘菌株16S rRNA基因的最高相似度低于98.65%,推测其为潜在的新种。此外,22株细菌的基因组DNA均扩增出至少1种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综上所述,广西北部湾海域表层海水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丰富,新颖性突出,可对含有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菌株进一步开展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 表层海水 细菌 多样性 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
下载PDF
2-脱氧链霉胺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永红 夏焕章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9-133,共5页
含2-脱氧链霉胺类(2-DOS)氨基糖苷抗生素是临床常用抗生素。近几年对2-脱氧链霉胺类抗生素的分子水平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得到了2-DOS合成中的关键酶基因,以及丁酰苷菌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部分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本文对2... 含2-脱氧链霉胺类(2-DOS)氨基糖苷抗生素是临床常用抗生素。近几年对2-脱氧链霉胺类抗生素的分子水平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得到了2-DOS合成中的关键酶基因,以及丁酰苷菌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部分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本文对2-脱氧链霉胺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2-脱氧链霉胺 基因 生物合成基因
下载PDF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异源表达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东霞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68-574,598,共8页
微生物天然产物的异源表达在药物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转移至不同的异源宿主中表达,不仅能够激活沉默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而且可将异源表达体系作为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通过组合生物... 微生物天然产物的异源表达在药物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转移至不同的异源宿主中表达,不仅能够激活沉默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而且可将异源表达体系作为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通过组合生物合成生产更多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化合物。本文结合当今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概述了基因簇异源表达宿主的选择依据及生物合成基因簇在不同宿主表达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天然产物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异源表达 基因工程:组合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基因
下载PDF
一株缬草根际稀有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的筛查
19
作者 安晓英 马怡茗 +3 位作者 刘香香 周童娜 颜华 贾良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80-1086,共7页
采用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缬草根际土壤中的放线菌,从高氏一号培养基上分离得到1株放线菌BJA-103,对该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基因序列进行鉴定,并用简并PCR方法对其多种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进行筛查。... 采用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缬草根际土壤中的放线菌,从高氏一号培养基上分离得到1株放线菌BJA-103,对该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基因序列进行鉴定,并用简并PCR方法对其多种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进行筛查。经分类鉴定,初步确定BJA-103为Amycolatopsis coloradensis的一个菌株;PCR筛查结果显示,该菌株含有非核糖体肽合酶(NRPS)、Ⅰ型聚酮合酶(PKS-Ⅰ)、Ⅱ型聚酮合酶(PKS-Ⅱ)以及糖肽类抗生素合成关键酶P450单加氧酶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放线菌 分类鉴定 16S RDNA 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
下载PDF
重组工程法构建德胺糖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表达载体
20
作者 朱蕾 谢峰 尚广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19-722,共4页
德胺糖(desosamine)是次级代谢产物来源的微生物药物中的一个重要的糖基团。为构建德胺糖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体系,本研究运用重组工程技术一步法从黏粒中克隆了德胺糖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的两个转录单元,重组效率高达100%。本方法避... 德胺糖(desosamine)是次级代谢产物来源的微生物药物中的一个重要的糖基团。为构建德胺糖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体系,本研究运用重组工程技术一步法从黏粒中克隆了德胺糖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的两个转录单元,重组效率高达100%。本方法避免了常规克隆手段的烦琐、耗时、针对长DNA片段的PCR易发生碱基突变等缺点。进一步,将两个转录单元分别置于来源于天蓝色链霉菌的pacI/pactIII双向启动子的控制下并克隆至链霉菌的游离型和整合型表达载体上。本工作为探索德胺糖生物合成基因簇在异源宿主菌中表达、德胺糖与多种糖苷底物偶联以创制新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胺糖 生物合成基因 重组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