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CC患儿经治疗后菌斑微生物群落短期内改建过程分析
1
作者 周庆楠 赵焕英 +3 位作者 蔡爽 杨宁燕 周焱 尚佳健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4期267-273,共7页
目的从微生物角度探究重度低龄儿童龋(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患儿一次完成龋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内菌斑微生物群落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及治疗对于远期无龋状态维持的作用。方法S⁃ECC患儿在全身麻醉下一次完成龋病治疗,... 目的从微生物角度探究重度低龄儿童龋(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患儿一次完成龋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内菌斑微生物群落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及治疗对于远期无龋状态维持的作用。方法S⁃ECC患儿在全身麻醉下一次完成龋病治疗,采集治疗前(C)、术后7 d(C⁃7D)、1个月(C⁃1M)、3个月(C⁃3M)无龋牙面集合菌斑,并纳入无龋儿童(CF)为对照组,分析治疗前后菌斑微生物群落短期内的动态改建过程。结果S⁃ECC组和CF组菌斑群落组成高度相似;组间α多样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相对丰度值分析,纤毛菌属、聚集杆菌属等在治疗后较术前下降(P<0.05),C⁃7D组血链球菌较C组上升并在3个月内逐渐下降;治疗前韦荣菌属、放线菌属、拟普雷沃菌属、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变异链球菌在C组和CF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变异链球菌经治疗后的C⁃7D、C⁃1M组与CF组未存在显著差异,而C⁃3M组较CF组出现上升(P<0.01)。结论S⁃ECC患儿在接受治疗后菌群结构的迅速改变,并在治疗后1~3个月逐渐开始建立新的无龋状态下的平衡。核心微生物群的存在使得菌斑群落保持稳定,韦荣菌属、拟普雷沃菌属、变异链球菌等具备作为龋病菌斑微生物标记物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低龄儿童龋 全身麻醉 口腔微生态 菌斑微生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失调 菌斑生物 龋病管理
下载PDF
人眼表微生物群与眼表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丹 杨瑞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44-1848,共5页
眼表微生物群是人体眼表微环境的一部分,在维持其稳定中占据重要作用。许多研究对于健康与疾病状态下眼表微生物群的组成进行探究,但研究结果基于内外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且微生物失调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也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肠道微... 眼表微生物群是人体眼表微环境的一部分,在维持其稳定中占据重要作用。许多研究对于健康与疾病状态下眼表微生物群的组成进行探究,但研究结果基于内外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且微生物失调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也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物与全身性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眼科研究者们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启发,对眼表微生物群与眼表非感染性疾病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将对正常眼表核心微生物群、眼部及全身性疾病眼表微生物群的变化进行综述,并讨论微生物失调引起疾病的可能机制,希望对未来眼表微生物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微生物 干眼 过敏性结膜炎 Sj?gren综合征 生物失调机制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与类风湿关节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秋波 唐淼龙 +2 位作者 李伟 夏进军 张志乾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2-815,共4页
目的研究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与类风湿关节炎(RA)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门诊就诊的RA患者42例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另收集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菌群培养计数、类风湿因子(RF)及炎症因... 目的研究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与类风湿关节炎(RA)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门诊就诊的RA患者42例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另收集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菌群培养计数、类风湿因子(RF)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分析肠道微生物菌群与RA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并比较观察组男性与女性RA患者菌群计数、RF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类杆菌、双歧杆菌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F、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双歧杆菌及类杆菌与CRP、IL-6、TNF-α呈负相关(均P<0.05);男性组双歧杆菌、类杆菌计数显著高于女性组,RF、CRP、IL-6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与RA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类杆菌、双歧杆菌在菌群中呈低表达,且与男性RA患者相比,女性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及炎症反应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粪菌微生物移植在哺乳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姚文娜 闫烁 +6 位作者 薛越 赵宇龙 苏和 宋永利 李喜和 包花拉 包斯琴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84-3390,共7页
在小鼠、猪、牛、羊、人等哺乳动物肠道中含有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对肠道稳态和宿主健康至关重要。肠道微生物紊乱会导致肠道炎症、神经系统疾病、功能代谢障碍等多种疾病,从而对动物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在不同物种及不同品种间... 在小鼠、猪、牛、羊、人等哺乳动物肠道中含有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对肠道稳态和宿主健康至关重要。肠道微生物紊乱会导致肠道炎症、神经系统疾病、功能代谢障碍等多种疾病,从而对动物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在不同物种及不同品种间都会表现出各自独特的肠道微生物特征,这些微生物的稳态平衡对动物的健康非常重要。现阶段研究发现,粪菌微生物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在恢复肠道微生物失调、干预或重建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FMT这一治疗手段也逐渐在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FMT技术的发展,在哺乳动物中通过调控微生物治疗肠道疾病或其他疾病的研究都有了新的方向,而这一技术手段也逐渐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本综述基于FMT在现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总结了其被广泛应用于肠道及与肠道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建立更规范、高效、安全、有益的哺乳动物FMT体系,以及FMT在提高哺乳动物生产性能、养殖、疾病防治等方面提供新参考、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失调 肠道微生物 粪菌微生物移植(FMT)
下载PDF
罗伊氏乳杆活菌和热灭活菌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5
作者 于海宁 娄毛闪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16,共14页
为了探究罗伊氏乳杆活菌与灭活菌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衡引起的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作用机制,采用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 sodium,CRO)处理构建肠道菌群失衡小鼠抑郁模型,并用罗伊氏乳杆活菌(Live Lactobacillus reuteri,Live LR)和热灭活菌(... 为了探究罗伊氏乳杆活菌与灭活菌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衡引起的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作用机制,采用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 sodium,CRO)处理构建肠道菌群失衡小鼠抑郁模型,并用罗伊氏乳杆活菌(Live Lactobacillus reuteri,Live LR)和热灭活菌(Heat-killed Lactobacillus reuteri,HK LR)进行干预。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5-羟色胺、5-羟基吲哚乙酸、色氨酸和皮质酮质量浓度;通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肠道微生物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ive LR和HK LR干预缓解了小鼠抑郁样行为,修复了CRO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并减少了结肠组织炎细胞浸润。两种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Live LR侧重于肠道菌群的重塑,而HK LR则通过其代谢产物直接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失调 罗伊氏乳杆活菌 罗伊氏乳杆热灭活菌 抑郁 炎细胞浸润
下载PDF
小针刀联合牵引治疗对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彩祖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2期188-189,共2页
目的探讨小针刀联合牵引治疗对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恢复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患者350例,350例患者均采取小针刀联合牵引治疗方法。结果通过2个疗程... 目的探讨小针刀联合牵引治疗对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恢复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患者350例,350例患者均采取小针刀联合牵引治疗方法。结果通过2个疗程治疗后,疗效治愈116例,显效152例,有效45例,无效37例,总有效率为89.43%;结论小针刀联合牵引治疗对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恢复疗效可靠、方便、经济实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针刀 牵引 颈椎间盘突出 生物力学平衡失调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Foxp3^(+)Tregs和pDCs与胃微生物群失调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沈乃营 鲁峰刚 +3 位作者 张毅 吴忠坤 王秦玉 宋平辉 《解剖学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503-507,513,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Foxp3^(+)Tregs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 DCs)与胃微生物群失调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诊治的胃癌患者97例(收集其胃癌组织标本和癌旁标本)和同期健康者40例,胃癌患者根据类型分为肠型、弥漫性和混合...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Foxp3^(+)Tregs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 DCs)与胃微生物群失调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诊治的胃癌患者97例(收集其胃癌组织标本和癌旁标本)和同期健康者40例,胃癌患者根据类型分为肠型、弥漫性和混合型,分别为31例、28例、38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blot法测定胃癌组织中Foxp3^(+)Tregs、p DCs表达,16S r RNA法检测胃微生物群,并分析各指标表达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肠型、弥漫性和混合型癌巢组织中Foxp3^(+)Tregs、p DCs表达量逐渐升高(P<0.05)。胃癌患者鞘氨醇单胞菌、幽门螺杆菌、单形拟杆菌水平低于健康者,而痤疮丙酸杆菌、咽峡炎链球菌、产黑普氏菌高于健康者;不同类型胃癌患者氨醇单胞菌、幽门螺杆菌、单形拟杆菌、痤疮丙酸杆菌、咽峡炎链球菌、产黑普菌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痤疮丙酸杆菌、咽峡炎链球菌、产黑普菌与Foxp3^(+)Tregs、p DCs数量呈正比关系(P<0.05)。结论胃癌癌旁和癌巢组织微生境中细菌丰度降低,不同类型胃癌肿瘤微生境中有不同的优势微生物;组织中Foxp3^(+)Tregs、p DCs与胃微生物群失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P3 调节性T细胞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胃微生物失调 胃癌
原文传递
犬口腔微生物研究进展
8
作者 林琳 龚丽微 +5 位作者 白志涛 刘逸雷 宋晨 唐陆平 刘玉清 李英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2年第4期30-35,共6页
近年来,宠物犬的口腔健康已引起了宠物主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口腔健康不仅影响犬的美观以及进食,而且影响全身健康。与肠道相似,犬口腔中寄居着一个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群落。各种微生物群落在口腔不同部位保持动态平衡,构成了复... 近年来,宠物犬的口腔健康已引起了宠物主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口腔健康不仅影响犬的美观以及进食,而且影响全身健康。与肠道相似,犬口腔中寄居着一个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群落。各种微生物群落在口腔不同部位保持动态平衡,构成了复杂的口腔微生态系统,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平衡或失调状况与犬的口腔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本文从犬口腔微生物组成、影响口腔微生物组成的因素以及犬口腔微生物与口腔疾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促进对犬口腔微生物之间以及微生物与口腔环境之间复杂而紧密关系的理解,并为犬口腔疾病诊断和防治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群落 口腔微生物失调 口腔健康与疾病
下载PDF
痤疮与皮肤及肠道微生物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肖茗露 杨宇光 林碧雯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痤疮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炎症性皮肤病,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它是由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发展而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皮肤微生物群在其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痤疮丙酸杆菌的过度增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导致痤疮的原因。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 痤疮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炎症性皮肤病,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它是由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发展而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皮肤微生物群在其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痤疮丙酸杆菌的过度增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导致痤疮的原因。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皮肤微生物群失调才是导致痤疮发展的罪魁祸首。同时,肠道微生物群可能也参与痤疮的致病过程。本文主要综述了皮肤和肠道的微生物群与痤疮的关系,以及基于此的痤疮新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痤疮丙酸杆菌 皮肤微生物 肠道微生物 生物失调
下载PDF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对HIV相关性免疫激活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廖娟 玉叶 +2 位作者 王建超 文彬 邓鑫(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22-1024,F0003,F0004,共5页
CD4^(+)T,CD8^(+)T等免疫细胞过度激活是人类缺陷免疫病毒(HIV)感染早期出现的免疫激活状态。最早出现的位置在肠道黏膜上皮,免疫激活的同时伴随免疫细胞凋亡的增加、T细胞消耗加快、黏膜屏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肠道内环境紊乱、微生物... CD4^(+)T,CD8^(+)T等免疫细胞过度激活是人类缺陷免疫病毒(HIV)感染早期出现的免疫激活状态。最早出现的位置在肠道黏膜上皮,免疫激活的同时伴随免疫细胞凋亡的增加、T细胞消耗加快、黏膜屏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肠道内环境紊乱、微生物失调。表现为菌群种类、数量和位置的改变及其相关代谢产物增加,这些因素均促进了全身免疫激活的发展,HIV感染的进展及非艾滋病相关性疾病的发生。主要从艾滋病病毒引起黏膜屏障受损,肠道菌群及其产物紊乱对全身免疫激活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为寻找免疫激活的根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激活 生物失调 肠道菌群 黏膜屏障 人类缺陷免疫病毒
下载PDF
肠道真菌菌群和炎症性肠病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亚周 江慧琴 秦阳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17期1528-1535,共8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生受到遗传、环境、免疫、肠道内微生物群的影响.研究发现IBD与真菌微生物群存在密切关系:(1)真菌在肠道中正常定植,是肠道微生物的重要组成成员;(2)IBD患者存在微生物群失调,真菌分布...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生受到遗传、环境、免疫、肠道内微生物群的影响.研究发现IBD与真菌微生物群存在密切关系:(1)真菌在肠道中正常定植,是肠道微生物的重要组成成员;(2)IBD患者存在微生物群失调,真菌分布异常可能参与IBD发生或者进展;(3)粪便微生物移植、微生态制剂等在IBD治疗中已有初步疗效;(4)IBD患者肠道内真菌群落的改变是继发于肠道细菌群落的失衡还是IBD的独立病原学因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人们对真菌菌群在IBD进展中的作用的研究性进展与微生态制剂在IBD治疗进展中的潜在应用价值进行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菌群 炎症性肠病 生物失调 微生态制剂
下载PDF
微生物协同作用和生态失调与牙周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呈智 陈筑 李明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1-305,共5页
口腔中定植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其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目前关于微生物群落如何介导疾病的发生发展尚不清晰。随着宏基因组研究的兴起,提出了一种新的牙周炎发病机制——微生物协同作用和生态失调(polymicrobial synergy ... 口腔中定植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其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目前关于微生物群落如何介导疾病的发生发展尚不清晰。随着宏基因组研究的兴起,提出了一种新的牙周炎发病机制——微生物协同作用和生态失调(polymicrobial synergy and dysbiosis,PSD)模型。微生物群落作为一个整体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已逐渐得到认可。宿主易感性作为发病原因之一在PSD模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PSD模型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牙周炎和其他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该模型的研究进展对于牙周炎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积极意义,以期为牙周炎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口腔微生物 生物协同作用和生态失调 关键病原菌 协同病原菌
原文传递
“死人”警钟试验的失败
13
作者 谢基 《航海》 1996年第2期34-35,共2页
海上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时间是在后半夜一点钟至四点钟甚至直至六点钟之间。 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例如:驾驶员值班期间,船长可能正在睡梦之中:在晨光熹微之中,距离的感觉往往令人迷乱而不真切,灯光也不像处身于完全黑暗中那样清晰等等... 海上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时间是在后半夜一点钟至四点钟甚至直至六点钟之间。 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例如:驾驶员值班期间,船长可能正在睡梦之中:在晨光熹微之中,距离的感觉往往令人迷乱而不真切,灯光也不像处身于完全黑暗中那样清晰等等。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事故 警钟试验 驾驶员 生物失调 精神恍惚 船舶驾驶 海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