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1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外源硒对番茄的硒生物强化效果
1
作者 樊尧 李渭军 +6 位作者 程楠 陈萍 周菲 齐明星 吴昊 赵井波 梁东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2,共8页
【目的】比较土壤中施用不同量硒肥(亚硒酸盐和硒酸盐)对番茄生物量、不同部位硒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优质的富硒番茄和开发其他富硒蔬菜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供试番茄品种为金美丽娜,采用盆栽试验,通过在土壤中拌施0.5,1,2和5... 【目的】比较土壤中施用不同量硒肥(亚硒酸盐和硒酸盐)对番茄生物量、不同部位硒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优质的富硒番茄和开发其他富硒蔬菜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供试番茄品种为金美丽娜,采用盆栽试验,通过在土壤中拌施0.5,1,2和5 mg/kg亚硒酸钠和硒酸钠溶液对番茄进行硒生物强化,以不施用硒肥处理作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成熟番茄的果实生物量、不同部位(果实、茎下部、茎上部、叶下部、叶上部和根)硒含量,以及果实品质参数(有机酸、可溶性糖组成及其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比较2种硒肥对番茄的硒生物强化效果。【结果】与对照相比,土壤中施用2种外源硒均增加了番茄果实生物量。与对照相比,0.5~5 mg/kg外源硒均显著增加了番茄果实的硒含量(P<0.05),且当土壤中施用硒肥量相同时,硒酸钠处理番茄果实的硒含量极显著高于亚硒酸钠处理(P<0.01)。各施硒处理番茄茎下部、茎上部、叶下部、叶上部和根中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这5个部位的硒含量均随外源施硒量的增加而显著增高(P<0.05)。外源施用硒肥番茄果实中有机酸的组成(草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几乎没有变化,各处理番茄果实均以苹果酸和柠檬酸为主,但各有机酸组分含量变化较大。与对照相比,外源施0.5~2 mg/kg硒均可显著提高番茄果实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土壤中施用0.5~2 mg/kg亚硒酸钠和硒酸钠后,番茄果实总有机酸、总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及糖酸比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土壤中施入0.5~2 mg/kg硒酸钠既可确保硒富集效果,又能提高果实品质。基于人体健康的考虑,推荐以在土壤中施用0.5 mg/kg硒酸钠的方式进行番茄的硒生物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生物强化 生物 果实品质
下载PDF
耐盐菌生物强化耦合催化臭氧氧化处理渗滤液RO浓液及微生物特性分析
2
作者 袁春波 朱宇楠 +3 位作者 张楚 刘伟 楼紫阳 张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336,共14页
针对传统生物工艺处理RO浓液耐盐性差、处理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利用耐盐菌强化厌氧/好氧(A/O)活性污泥耦合催化臭氧氧化工艺以提升有机物和总氮的去除,对比活性污泥、耐盐菌剂、活性污泥+耐盐菌剂的3种体系对RO浓液中污染物去除效果、... 针对传统生物工艺处理RO浓液耐盐性差、处理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利用耐盐菌强化厌氧/好氧(A/O)活性污泥耦合催化臭氧氧化工艺以提升有机物和总氮的去除,对比活性污泥、耐盐菌剂、活性污泥+耐盐菌剂的3种体系对RO浓液中污染物去除效果、处理前后有机物成分变化以及微生物特性差异.结果表明,较单独厌氧活性污泥和耐盐菌体系,厌氧强化体系有机氮的转化率分别提高了42%和37%;较单独好氧活性污泥和耐盐菌体系,好氧强化体系总氮去除率提升了37%和77%.气质联用分析显示,原水有机物经生物和臭氧氧化处理后促使一些不饱和键断裂,提高了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处理后,水质指标可达《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表2标准.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Flavobacterium可能在厌氧强化体系高盐条件下的氨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而Truepera、Paracoccus是好氧强化体系高盐条件下总氮高效去除的关键功能菌属.功能基因预测结果显示,氨化基因npr是Flavobacterium菌属的关键基因,进一步证实测序结果推测;好氧强化体系中nap、nar、nir、nor反硝化基因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单独体系,揭示了强化体系总氮高效去除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浓液 耐盐菌 生物强化 生物群落特性
原文传递
Pichia kudriavzevii生物强化对酱香型白酒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挥发性风味组分的影响
3
作者 倪冰倩 夏韩硕 +5 位作者 闵伟红 朱华 王昆 李微微 李秀婷 张成楠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8,130,共17页
乙酸苯乙酯具有玫瑰花香、蜂蜜香、苹果香等风味特征,是酱香型白酒的重要风味物质。高产乙酸苯乙酯酵母菌的筛选及发酵应用对于改善酱香型白酒风味,提高白酒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从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的酒醅样品中筛选得到1株乙酸苯乙酯... 乙酸苯乙酯具有玫瑰花香、蜂蜜香、苹果香等风味特征,是酱香型白酒的重要风味物质。高产乙酸苯乙酯酵母菌的筛选及发酵应用对于改善酱香型白酒风味,提高白酒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从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的酒醅样品中筛选得到1株乙酸苯乙酯产量相对较高的菌株Pichia kudriavzevii X-8,将其应用于酱香型白酒模拟发酵实验。结果表明:A组(未添加菌株Pichia kudriavzevii X-8)和B组(添加菌株Pichia kudriavzevii X-8)酒醅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分别有60、65种,其中B组的酯类、醇类、酸类及其他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均高于A组。发酵30 d后,B组乙酸苯乙酯质量比(0.214μg/g)约为A组(0.121μg/g)的2倍。B组特有的优势属为Weissella和Pichia,2组酒醅样品中Lactobacillus和Pediococcus,Saccharomycopsis和Saccharomyces的菌落丰度也存在差异。加入Pichia kudriavzevii X-8后,对酒醅的理化指标影响不大,增强了水质量分数、酸度及风味物质与真菌属微生物的相关性,提高了乙酸苯乙酯及其他重要风味物质的含量。研究结果旨在为酱香型白酒品质提升和功能菌株在酱香型白酒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生物强化 乙酸苯乙酯 挥发性风味物质 生物群落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植物维生素B_(1)生物合成及生物强化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亚丽 唐家琪 +3 位作者 毛馨晨 王子瑞 张超 于恒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5-9,14,共6页
维生素B_(1)是所有生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作为多个酶的辅因子,参与重要的细胞代谢途径。人体缺乏维生素B_(1)会增加罹患心血管及神经失调性疾病的风险。与植物和微生物不同,人类和其他动物不能从头合成维生素B_(1),必须从饮食中获取... 维生素B_(1)是所有生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作为多个酶的辅因子,参与重要的细胞代谢途径。人体缺乏维生素B_(1)会增加罹患心血管及神经失调性疾病的风险。与植物和微生物不同,人类和其他动物不能从头合成维生素B_(1),必须从饮食中获取。因此,研究植物中维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对植物中的维生素B_(1)含量进行生物强化具有重要意义。维生素B_(1)合成途径中有许多酶的参与,如嘧啶合成酶(THIC)、噻唑合成酶(THI1)、硫胺素磷酸合成酶(TH1)、硫胺素单磷酸酶(TH2)和硫胺素焦磷酸激酶(TPK)等。结合相关研究,对维生素B_(1)在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生物合成途径及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进行总结,并介绍了通过代谢工程实现生物强化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植物中维生素B_(1)含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_(1) 硫胺素 生物合成 生物强化 植物
下载PDF
作物中叶酸合成及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5
作者 马云 王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0-16,共7页
叶酸是四氢叶酸及其一碳单位取代衍生物的统称,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人类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本身不具备合成叶酸的能力,因此必须从膳食中获取。利用生物强化提高作物中叶酸含量是一种有效解决全球性叶酸缺乏的方法。介绍了叶酸... 叶酸是四氢叶酸及其一碳单位取代衍生物的统称,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人类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本身不具备合成叶酸的能力,因此必须从膳食中获取。利用生物强化提高作物中叶酸含量是一种有效解决全球性叶酸缺乏的方法。介绍了叶酸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合成途径、叶酸的提取与检测方法,并重点阐述了不同作物中叶酸生物强化的现状,对全球叶酸强化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叶酸 生物合成 生物强化
下载PDF
生物强化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6
作者 边秀春 《清洗世界》 CAS 2024年第3期148-150,共3页
水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而生物强化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水污染治理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生物强化技术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优势。同时,还对影响生物强化技术应用的因素进行了... 水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而生物强化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水污染治理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生物强化技术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优势。同时,还对影响生物强化技术应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包括菌种投放量、菌种投放方式以及营养物质的数量。最后,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详细分析了生物强化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实践,并总结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强化技术 水污染治理 菌种 应用
下载PDF
水污染治理中生物强化技术应用研究
7
作者 张辉萍 《新潮电子》 2024年第1期211-213,共3页
生物强化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进行基因改造或其他生物学改良,以提高其功能和性能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污染治理中。生物强化技术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高效可持续和适用范围广的优势,可以通过引入具有降解能力的微... 生物强化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进行基因改造或其他生物学改良,以提高其功能和性能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污染治理中。生物强化技术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高效可持续和适用范围广的优势,可以通过引入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植物和其他生物群落,加速自然修复过程,净化水体、降低污染物浓度,并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健康发展。在应用研究方面,菌种的投放量和投放方式对治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合理和适量地提供营养物质也是保证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治理 生物强化技术 环境保护
下载PDF
水污染治理中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张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0178-0181,共4页
我国虽然有着较为丰富的水资源,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水污染问题频出,导致我国人均水资源十分紧缺。为了提高水资源的保护水平,加大水污染问题治理力度,很多地区逐渐引入生物强化技术。为了进一步发挥生物强化技术在水污染治理工作中的... 我国虽然有着较为丰富的水资源,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水污染问题频出,导致我国人均水资源十分紧缺。为了提高水资源的保护水平,加大水污染问题治理力度,很多地区逐渐引入生物强化技术。为了进一步发挥生物强化技术在水污染治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首先对水污染治理基本原理进行分析,然后对影响生物强化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应用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分析了常见的生物治理所用材料来源,最后以工程案例为对象,细致地探讨了生物强化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强化技术 水污染治理 技术应用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下农村河道水污染生物强化治理方法研究
9
作者 周伟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2期97-102,共6页
农村河道水污染治理是推动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乡村振兴下农村河道水污染生物强化治理方法,改善农村河道水污染问题。乡村振兴下农村河道水污染治理具有改善河道流域整体状况、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美化人居环境的作用。生... 农村河道水污染治理是推动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乡村振兴下农村河道水污染生物强化治理方法,改善农村河道水污染问题。乡村振兴下农村河道水污染治理具有改善河道流域整体状况、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美化人居环境的作用。生物强化技术通过自然筛选、商业菌剂、构建基因工程菌三种方式获取生物强化菌剂,通过生物强化菌剂的直接作用、共代谢作用以及基因水平转移作用治理农村河道水污染。选取某农村河道作为研究区域,验证生物强化技术可以有效降解农村河道水中的污染物,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河道 水污染 生物强化治理 生物强化菌剂
下载PDF
生物强化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梅 《山西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126-128,共3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水污染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生物强化技术作为近年来国内外较为常用的处理水污染问题,为我国在该领域提供了创新思路。基于生态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通... 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水污染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生物强化技术作为近年来国内外较为常用的处理水污染问题,为我国在该领域提供了创新思路。基于生态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阐述生物强化技术在水污染治理过程中的优势,来找出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并提出相对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促进水污染治理工程持续、稳定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强化技术 水污染治理 应用
下载PDF
低温产甲烷菌群对玉米秸秆低温厌氧消化的生物强化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新杰 孙永明 +2 位作者 闫淼 李金平 李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6-193,共8页
为研究产甲烷菌群对秸秆低温厌氧消化的生物强化作用,试研究将长期驯化的低温产甲烷菌群投加至秸秆厌氧消化体系中,对比不同添加剂量(3%、6%、9%、12%、15%和18%)对低温(20℃)批式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对产甲烷性能、中间代谢产物进行... 为研究产甲烷菌群对秸秆低温厌氧消化的生物强化作用,试研究将长期驯化的低温产甲烷菌群投加至秸秆厌氧消化体系中,对比不同添加剂量(3%、6%、9%、12%、15%和18%)对低温(20℃)批式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对产甲烷性能、中间代谢产物进行统计学和动力学分析,评价生物强化效果,确定最佳剂量,结合微生物群落分析揭示生物强化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生物强化可促进秸秆低温厌氧消化,提高甲烷率1.27~2.24倍,促进乙酸和丙酸的降解,避免酸抑制,相比对照组缩短厌氧消化时间(T80)12~19d;动力学分析表明:生物强化可缩短厌氧消化的延滞期;统计学分析表明:强化甲烷产量的最佳剂量为12%,单位质量菌群强化甲烷产量的最佳剂量为6%;微生物群落分析显示生物强化促进低温厌氧消化的主要原因是提高了产甲烷菌Methanothrix和Methanosarcina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玉米秸秆 低温厌氧消化 生物强化 生物群落
下载PDF
嗜油菌NY3与土著菌FF生物强化降解石油烃的协同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婧 聂红云 +4 位作者 聂麦茜 王磊 陈丽娇 严寒 林莹莹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179,共7页
优良菌与土著菌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影响生物强化降解石油烃效果的关键因素。前期研究发现,嗜油菌NY3生物膜对2 g/L含油废水中石油烃的降解率可保持在83%~95%,处理阶段与恢复阶段生物膜上NY3菌及FF菌的生物量存在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本文... 优良菌与土著菌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影响生物强化降解石油烃效果的关键因素。前期研究发现,嗜油菌NY3生物膜对2 g/L含油废水中石油烃的降解率可保持在83%~95%,处理阶段与恢复阶段生物膜上NY3菌及FF菌的生物量存在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本文旨在探明该变化趋势的产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NY3菌对长链烷烃(C30~C34)的降解率高于FF菌,FF菌对中长链烷烃(C13~C29)、蒽、菲的降解率高于NY3菌;NY3菌在中性、弱碱性和低盐度环境下对石油烃的降解率高于酸性和高盐度环境,FF菌在中性、弱酸性、高盐度环境下对石油烃的降解率高于碱性和低盐度环境;NY3菌分泌的鼠李糖脂和绿脓菌素可促进FF菌的生长,但FF菌分泌的海藻糖脂可抑制NY3菌的生长。据此可知,NY3菌与FF菌能协同降解石油烃,但因胞外分泌物对NY3菌和FF菌的作用不同,致使NY3菌和FF菌的生物量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油菌NY3 土著菌FF 石油烃降解 生物强化 协同机理
下载PDF
复合菌群生物强化削减NPEO内分泌干扰毒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锐 何席伟 +3 位作者 甘序 齐昭栋 张徐祥 任洪强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5-353,共9页
印染废水中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onylphnol polyethylene ether,NPEO)在生化处理过程中会产生雌激素活性更强的壬基酚(NP)等中间产物,导致处理后印染废水内分泌干扰毒性升高.为探索以NPEO和NP为降解靶点进行菌群生物强化脱毒的可行性,... 印染废水中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onylphnol polyethylene ether,NPEO)在生化处理过程中会产生雌激素活性更强的壬基酚(NP)等中间产物,导致处理后印染废水内分泌干扰毒性升高.为探索以NPEO和NP为降解靶点进行菌群生物强化脱毒的可行性,分别以NPEO和NP驯化富集印染活性污泥,并将得到的降解菌群以单独和组合投加方式进行生物强化试验,考察强化控毒效果.结果表明:(1)NPEO降解菌群(NPEB)和NP降解菌群(NPB)中的优势菌均为Proteobacteria,二者对10 mg/L NPEO和NP的48 h去除率均高于98%.(2)单独或组合投加5 mg/L的NPEB和NPB至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为500 mg/L的活性污泥体系,均能显著提升活性污泥对不同浓度(10和1 mg/L)NPEO的降解性能,大幅缩短NPEO降解过程中雌激素活性的变化周期,并使体系的雌激素活性维持在较低水平.(3)当降解体系中加入1000 mg/L葡萄糖作为额外碳源时,NPB的强化性能被完全抑制,而NPEB在降解性能受抑的情况下仍能增强活性污泥的NPEO降解速率并缩短控毒时间.研究显示,以NPEO和NP为降解靶点进行菌群生物强化,具有控制由NPEO引起的印染废水内分泌干扰毒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 印染废水 生物强化 内分泌干扰毒性
下载PDF
微生物强化水生植物修复污染水体研究进展
14
作者 周毅 潘伟亮 +4 位作者 谢会敏 李鹏 杜连凤 邹国元 郭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2-220,共9页
近年来,中国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但在典型流域中,仍有部分水体断面存在较为严重的水污染,主要体现在氮、磷等污染物超标严重。水生植物已被广泛应用到受污染水体修复中,但单独的水生植物对水体的修复效果不理想。将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相... 近年来,中国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但在典型流域中,仍有部分水体断面存在较为严重的水污染,主要体现在氮、磷等污染物超标严重。水生植物已被广泛应用到受污染水体修复中,但单独的水生植物对水体的修复效果不理想。将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相结合组成耦合修复系统,已成为一种低成本、生态友好和可持续的污染水体修复技术。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水生植物-微生物耦合修复污染水体的应用现状,重点阐述了水生植物-微生物耦合的形式、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微生物强化水生植物去除水体污染物机制。最后,结合已有研究现状,对该耦合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水生植物 生物强化 机制
原文传递
铁肥施用、生物强化与人体铁素营养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俊 张育维 汪洪 《肥料与健康》 CAS 2023年第2期11-23,共13页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药物防治、食品防御及饮食多样化等措施在发达国家已广泛推广;在发展中国家,主要膳食结构以铁含量较低且人体利用效率较低的谷类为主,人群铁摄入量往往不足。在全球...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药物防治、食品防御及饮食多样化等措施在发达国家已广泛推广;在发展中国家,主要膳食结构以铁含量较低且人体利用效率较低的谷类为主,人群铁摄入量往往不足。在全球实施农业生产的生物强化工程,通过遗传育种、肥料施用等农艺措施提升谷类作物籽粒中铁的含量,可改善人体的铁营养水平。综述了全球铁与人类健康、人体铁营养摄入、作物遗传育种与铁生物强化、铁肥施用与作物铁强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建议在“医学-营养学-农学”之间建立起跨学科体系,合作研究肥料-土壤-作物-人体系统中铁的运转与利用效率,综合解决人类铁营养健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铁肥 生物强化 人体健康
下载PDF
根系分泌物对生物强化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瑜婷 鲍文秀 +3 位作者 张闻 王加宁 黄玉杰 宋繁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183-4193,共11页
通过土壤微宇宙实验,探究了生物强化对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根系分泌物对生物强化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土壤中接种PAHs降解菌群(布鲁氏菌(Brucella sp.)、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sp.)、鞘脂单胞菌(Sphingomonas sp.)、... 通过土壤微宇宙实验,探究了生物强化对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根系分泌物对生物强化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土壤中接种PAHs降解菌群(布鲁氏菌(Brucella sp.)、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sp.)、鞘脂单胞菌(Sphingomonas sp.)、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21d后,PAHs残留量较对照下降了15.8%;在此基础上添加黑麦草实际或模拟根系分泌物均显著增强了生物强化修复效果,PAHs残留量较对照分别下降了26.3%和24.6%.3种生物强化措施均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其中添加根系分泌物后的处理细菌群落结构的改变更大,芳烃降解基因丰度增加得更多,显示根系分泌物通过促进PAHs降解菌的生长影响细菌群落从而提升生物强化修复效果.两类根系分泌物对细菌群落影响的差别未引发其对生物强化促进效果的差异.该研究可为优化有机污染土壤生物强化修复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土壤修复 黑麦草 根系分泌物 生物强化
下载PDF
硒元素的生物强化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肖兰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340-346,共7页
硒(Se)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人类主要通过植物和动物性食物摄取硒元素,而食物中硒的含量决定于土壤中硒的有效形式以及植物和动物对硒的吸收与积累。我国72%的地区都处于缺硒或低硒状态中,其中29%的地区含硒量小于0.02 mg/kg,属于严... 硒(Se)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人类主要通过植物和动物性食物摄取硒元素,而食物中硒的含量决定于土壤中硒的有效形式以及植物和动物对硒的吸收与积累。我国72%的地区都处于缺硒或低硒状态中,其中29%的地区含硒量小于0.02 mg/kg,属于严重缺硒地区。因此,提高食物中的硒含量十分必要。植物是人体吸收硒最丰富的来源,通过提高植物对硒的吸收从而提高人类饮食中的硒含量,对于缓解硒缺乏引起的人类疾病至关重要。硒生物强化是提高植物硒含量的最有效手段,植物硒生物强化技术是食品中硒富集的有效策略。目前,植物硒元素生物强化主要通过农艺管理以及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等途径来实现。笔者系统综述了硒的重要性,硒的形态、土壤性质、植物的品种和种类等因素对硒有效性的影响,硒元素的生物强化途径及其应用前景,这可以有助于解决人类及其他动物缺硒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元素 农艺管理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 生物强化
下载PDF
生物强化提高水稻糙米锌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
18
作者 刘晓航 王张民 +5 位作者 牛珊珊 宋佳平 张泽洲 刘志奎 庞敏 尹雪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83-1793,共11页
【目的】研究利用有机锌肥生物强化水稻糙米锌含量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可给性。【方法】锌生物强化试验在江苏溧阳进行,供试锌肥为糖醇螯合态锌(Zn 170 g/L),供试水稻品种为中熟晚粳稻‘南粳46’。设5个处理:喷施清水(CK);锌肥喷施一次,用... 【目的】研究利用有机锌肥生物强化水稻糙米锌含量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可给性。【方法】锌生物强化试验在江苏溧阳进行,供试锌肥为糖醇螯合态锌(Zn 170 g/L),供试水稻品种为中熟晚粳稻‘南粳46’。设5个处理:喷施清水(CK);锌肥喷施一次,用量为2.55 kg/hm^(2)(Zn1)、5.10 kg/hm^(2)(Zn2);锌肥喷施两次,总施用量为5.10 kg/hm^(2)(Zn3)、10.20 kg/hm^(2)(Zn4)。水稻成熟后,测定糙米中锌、植酸含量,测定糙米中锌赋存形态含量,计算糙米植酸/锌摩尔比、糙米锌赋存形态占比,并利用in vitro人工胃肠模拟法分析糙米锌在胃阶段和胃肠阶段的溶出量,以溶出锌与糙米锌量之比来计算糙米锌生物可给性。【结果】与CK处理相比,锌生物强化对糙米植酸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糙米锌含量,Zn1、Zn2、Zn3和Zn4处理的增幅分别为23.93%、37.51%、82.38%和87.81%,Zn3和Zn4处理增幅差异不显著。Zn1、Zn2处理对糙米植酸/锌摩尔比无显著影响,Zn3和Zn4处理显著降低了植酸/锌摩尔比。锌处理不同程度提高了糙米中各赋存形态锌含量,Zn2处理显著提高了糙米盐溶态和碱溶态锌含量,Zn3处理显著提高了所有赋存形态锌含量,而Zn4处理显著提高了除水溶态锌外的其他3类锌含量,Zn3和Zn4处理间各赋存形态锌含量无显著差异。锌处理水平影响着糙米各赋存形态锌的占比,与CK处理相比,Zn1处理下各赋存形态锌占比无显著变化,Zn2处理显著降低了复合态锌占比,Zn3处理显著降低了水溶态锌占比,而Zn4处理显著降低了水溶态锌占比,显著提高了盐溶态锌占比。锌生物强化可提高糙米中锌在胃肠阶段的溶出量,CK、Zn1、Zn2、Zn3和Zn4处理强化后糙米锌在胃肠阶段的溶出量分别为19.52、24.15、23.14、30.62和32.55 mg/kg,Zn3和Zn4处理的溶出量无显著差异,但明显高于Zn1和Zn2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糙米锌在胃肠阶段溶出量与糙米锌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糙米水溶态锌占比极显著负相关,与复合态锌占比无显著相关,糙米锌生物可给性与植酸/锌摩尔比呈极显著相关。【结论】锌生物强化可显著提高糙米总锌含量,降低植酸/锌摩尔比,提高稻米中强化锌的生物有效锌。低施锌量虽然也提升了糙米的总锌含量,但不影响糙米中各赋存形态锌的比例。高施锌量不论是一次还是分两次喷施,不仅更有效提升了糙米总锌含量,还显著降低了水溶态锌占比,增加了盐溶态锌比例,因而提高了胃肠阶段的锌溶出量。因此,以提高糙米锌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为目的的生物强化措施推荐喷施5.10 kg/hm^(2)糖醇螯合态锌肥,并分两次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强化 糙米 生物有效性 植酸/锌摩尔比 锌赋存形态 胃肠锌溶出量
下载PDF
一株蚕沙纤维素降解菌的鉴定及产酶优化和生物强化效果
19
作者 张元昊 李豪 +5 位作者 张敏琪 徐雪明 赵莹 张然 张振东 桂仲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1-559,共9页
为了提高蚕沙生物转化资源化处理效率,从蚕沙废弃物中筛选出1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DC-15,优化产酶条件并评估其对蝇蛆生物转化蚕沙体系的强化作用,以期为蚕沙高效资源化处理提供优质菌株。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 为了提高蚕沙生物转化资源化处理效率,从蚕沙废弃物中筛选出1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DC-15,优化产酶条件并评估其对蝇蛆生物转化蚕沙体系的强化作用,以期为蚕沙高效资源化处理提供优质菌株。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MC-Na)平板法和刚果红染色法进行筛选,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种属鉴定,利用DNS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菌株DC-15的纤维素酶活力,并优化其产纤维素酶条件。结果表明,获得的高效纤维素降解菌DC-15鉴定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该菌株最优生长及产酶碳源和氮源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蛋白胨;最适接种量、产酶温度和pH分别为2%、37℃和7。优化后菌株DC-15的纤维素内切酶(CMCase)、滤纸酶(FPase)、纤维素外切酶(CBH)最高酶活力分别可达11.66、11.62、10.01 U/mL;菌株DC-15回补蝇蛆生物转化蚕沙体系后(6 d),蚕沙纤维素降解率为7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6%。获得的菌株DC-15能够高效降解蚕沙纤维素,其纤维素酶活力较高,对蝇蛆生物转化蚕沙降解纤维素体系有生物强化作用,制成的微生物菌剂具有应用于蚕沙无害化快速腐熟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沙 纤维素降解菌 特基拉芽孢杆菌DC-15 纤维素酶 生物强化
原文传递
水污染治理中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志坤 《清洗世界》 CAS 2023年第2期166-168,共3页
在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下,水污染治理逐渐得到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生物强化技术基于自身适用面较广、成本较低的优势,在水污染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简要介绍了生物强化技术及作用机制,并探讨分析菌种投放量、投放方式... 在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下,水污染治理逐渐得到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生物强化技术基于自身适用面较广、成本较低的优势,在水污染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简要介绍了生物强化技术及作用机制,并探讨分析菌种投放量、投放方式等应用要点,明确了生物强化技术在改善污泥性能、提升系统抗冲击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治理 生物强化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