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74篇文章
< 1 2 2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离子相对生物效应的双尺度模拟方法比较研究
1
作者 胡子仪 邱睿 +4 位作者 陈宜正 胡安康 武祯 张辉 李君利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6-902,共7页
重离子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癌症治疗手段,准确评估重离子的辐射生物效应对于提高粒子放疗的精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双尺度剂量学方法和蒙特卡罗模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对^(12)C离子的相对生物效应(RBE)进行对比分析。... 重离子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癌症治疗手段,准确评估重离子的辐射生物效应对于提高粒子放疗的精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双尺度剂量学方法和蒙特卡罗模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对^(12)C离子的相对生物效应(RBE)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采用宏观的细胞存活线性平方模型(LQ)和微观的微剂量动力学模型(MKM)计算两个尺度的^(12)C离子RBE在体内的分布。蒙特卡罗模拟290 MeV/u的展宽^(12)C离子束在水模型内的宏观剂量及传能线密度(LET)分布,进而计算宏观^(12)C离子RBE。同时统计不同位置处体素内的粒子谱信息,并作为二次源项进行微剂量线能谱的模拟,进而计算微观尺度的^(12)C离子RBE。结果显示,10%细胞存活分数对应的物理剂量水平下,坪区两个尺度^(12)C离子RBE计算结果差异为16%,在布拉格峰处差异为25%。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计算相同照射情况下宏观和微观两种尺度重离子RBE的模拟方法,并为重离子RBE模型的改进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放疗 相对生物效应 双尺度剂量学 双尺度蒙特卡罗模拟
下载PDF
金属硫化物超细颗粒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
2
作者 关文宇 张展华 张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084,共14页
微纳尺度的金属硫化物超细颗粒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且可长期稳定存在,具有不同于大尺寸矿物的理化性质和反应活性.正确认识金属硫化物超细颗粒的来源、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准确评估其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健康风险,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热... 微纳尺度的金属硫化物超细颗粒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且可长期稳定存在,具有不同于大尺寸矿物的理化性质和反应活性.正确认识金属硫化物超细颗粒的来源、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准确评估其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健康风险,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热点之一.基于此,本文综述了金属硫化物超细颗粒的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重点分析了金属硫化物超细颗粒的团聚、转化和吸附等环境行为及其对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生物体的影响效应.最后,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着重从金属硫化物超细颗粒精准识别和定量、超细颗粒与污染物及生物细胞的界面反应过程、超细颗粒与生物体作用的分子学机制和原位表征技术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化物 超细颗粒 来源 环境行为 生物效应
下载PDF
跨学科贯通课程的教学设计与调查研究——以“辐射生物效应”为例
3
作者 徐大鹏 冯虎元 +2 位作者 崔莹 潘建斌 姚泽恩 《高等理科教育》 2023年第3期77-83,共7页
高等教育本科阶段跨学科课程的开设,将会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针对“辐射生物效应”跨学科课程,提出了理论相关型跨学科课程的设计原理和整合方法,并辅以调研来优化课程。调研不但显示本课程达到了“启发学科交叉意... 高等教育本科阶段跨学科课程的开设,将会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针对“辐射生物效应”跨学科课程,提出了理论相关型跨学科课程的设计原理和整合方法,并辅以调研来优化课程。调研不但显示本课程达到了“启发学科交叉意识”的教学目的,还获得了各专业类别的兴趣度分布规律及特点。这对跨学科课程的建设有一定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辐射生物效应 兴趣方向 课程认知度 课程设计
下载PDF
安徽石台仙寓地区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物效应
4
作者 李明辉 张笑蓉 +2 位作者 杜国强 陶春军 吴正 《华东地质》 CAS 2023年第2期186-196,共11页
为探讨安徽石台仙寓地区土壤-作物系统中硒的富集及迁移特征,在该区系统采集了岩石、土壤、灌溉水、农作物及根系土样品,研究土壤硒的地球化学特征、赋存状态、主要影响因素及生物有效性等。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为0.27~15.79 ... 为探讨安徽石台仙寓地区土壤-作物系统中硒的富集及迁移特征,在该区系统采集了岩石、土壤、灌溉水、农作物及根系土样品,研究土壤硒的地球化学特征、赋存状态、主要影响因素及生物有效性等。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为0.27~15.79 mg/kg,平均值为0.87 mg/kg,显著高于安徽省土壤背景值;土壤硒含量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但与pH值无相关性;不同基岩地层的硒含量差异显著,其中蓝田组、荷塘组及皮园村组碳质页岩是该区土壤硒的主要物质来源;土壤硒形态主要为腐殖酸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生物可直接利用形态的硒约占3%。研究区稻谷、茶叶对硒的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0.21和0.08,采集的水稻样品全部达到富硒标准,具有良好的富硒产业开发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生物效应 仙寓地区 安徽石台
下载PDF
SC双波源脉冲微波相互垂直复合辐照对大鼠重要组织器官生物效应的影响
5
作者 叶金怡 张杰 +1 位作者 齐红新 王向晖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2期55-66,共12页
本文研究了S和C波段双波源沿相互垂直方向同时辐照时,脉冲数对大鼠血液、脑、睾丸、心脏和肝脏组织的影响,并与相同电磁暴露水平条件下的单波源电磁暴露生物效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空间场强幅值为44.84kV/m,脉冲数为2、5、20和200... 本文研究了S和C波段双波源沿相互垂直方向同时辐照时,脉冲数对大鼠血液、脑、睾丸、心脏和肝脏组织的影响,并与相同电磁暴露水平条件下的单波源电磁暴露生物效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空间场强幅值为44.84kV/m,脉冲数为2、5、20和200时,辐照组大鼠的血常规、血清睾酮、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含量等指标与Control组及Sham组相比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辐照组大鼠的脑、睾丸、心脏和肝脏组织形态正常,细胞核面积统计结果及睾丸组织的Johnson评分结果与Control及Sham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发现明显的病理损伤。辐照组大鼠4个组织中的促凋亡蛋白Bax的含量均随脉冲数增加呈非线性增加趋势,具有脉冲微波辐照在非热效应下的场效应特征。当脉冲数大于2时,脑和睾丸组织出现了明显的凋亡响应(p?0.05),而心脏和肝脏组织在脉冲数达到20时才出现明显的凋亡响应(p?0.05),这主要是因为脑和睾丸的内场场强幅值(分别为11.3 kV/m和10 kV/m)高于心脏和肝脏组织的内场场强幅值(分别为5.73 kV/m和5.33 kV/m)。在电磁暴露水平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复合辐照与两波源单独辐照所产生的凋亡响应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源复合场 电磁暴露 生物效应 比吸收能 脉冲微波
下载PDF
射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
6
作者 何健荣 张杰 《生物学教学》 2023年第7期2-5,共4页
射频电磁场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生物效应和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本文从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三个方面简述了射频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射频电磁场在生物医学研究上的应用。已有研究表明,大多数射频电... 射频电磁场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生物效应和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本文从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三个方面简述了射频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射频电磁场在生物医学研究上的应用。已有研究表明,大多数射频电磁场对受试动物产生显著的生物学效应,但现阶段无确切统一的临床证据表明会影响到人类健康。为避免未来更高强度的射频电磁场可能对人类身体机能造成的伤害,在应用电磁场的同时也应该管理好电磁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电磁场 生物效应 生物医学
下载PDF
基于生物分子网络的人参皂苷Rg1-丹参素生物效应机制研究
7
作者 那丽莎 栗昭生 +3 位作者 张凯 于雪 高月娟 王加良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20-24,共5页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及生物效应网络方法研究人参皂苷Rg1-丹参素引起的生物效应机制。方法通过对42只大鼠进行不同浓度的给药,探查最佳药物配比。将42只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空白组及6组不同药物配比的给药组,每组各...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及生物效应网络方法研究人参皂苷Rg1-丹参素引起的生物效应机制。方法通过对42只大鼠进行不同浓度的给药,探查最佳药物配比。将42只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空白组及6组不同药物配比的给药组,每组各6只。以最佳药物配比为基础,将12只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空白组、给药组各6只。对照组给予人参皂苷Rg1-丹参素,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利用高相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非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CA)法,区分两组,进一步利用偏最小二乘辨别分析(PLS-DA)法结合生物分子网络,分析差异性代谢物的代谢机制,确定生物标志物。结果给药组与空白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筛选出对分组贡献较大的25种潜在生物标记物;确定了4个目标物:吡哆醛、L-组氨酸、氟尿苷及花生四烯酸,并且4种内源性代谢物给药后均有下调趋势。结论人参皂苷Rg1-丹参素通过影响醛氧化酶治疗肝脏癌症的作用;影响胸苷激酶的代谢,具有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肿瘤的药理作用;干预组氨酸代谢,对组氨酸血症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丹参素 代谢组学 生物效应网络 高相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安徽宣州区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及生物效应研究
8
作者 刘广 秦云飞 《西部资源》 2023年第6期56-60,共5页
为合理开展富硒(Se)土壤资源利用与富硒特色农产品开发,结合宣州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进行了不同母质、土类、土地利用方式等分区单元的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土壤硒、有效硒垂向分布特征以及土壤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Se含量范... 为合理开展富硒(Se)土壤资源利用与富硒特色农产品开发,结合宣州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进行了不同母质、土类、土地利用方式等分区单元的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土壤硒、有效硒垂向分布特征以及土壤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Se含量范围0.062~177.388 ug/g,平均值为0.432 ug/g,变异系数高达492.5.8%,空间分布极其不均匀;宣州区富硒土壤资源丰富,面积846.22km^(2),全区占比43.06%,耕地类富硒土壤资源面积279.20km^(2),全区占比33%,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潜力。不同分区单元土壤Se元素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土壤垂向剖面调查显示50 cm以下土壤受母质控制明显,总体波动不大,50 cm以上的土壤,自下而上表现为明显的富集特征;宣州区全区水稻、茶叶、木瓜对土壤Se元素的富硒能力表现为水稻>茶叶>木瓜;水稻样品富硒率达79.60,富硒水稻开发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硒含量 分布特征 生物效应 宣州区
下载PDF
氚生物效应研究近期概况及展望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冰 周湘艳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18-225,共8页
本文从远期效应研究(包括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和相对生物效应(RBE)值研究两个方面扼要概括了近期国内外对氚生物效应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就其今后的发展予以展望。
关键词 生物效应 RBE值 相对生物效应
下载PDF
超声生物效应及超声临床诊断的安全性
10
作者 张慧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033-0036,共4页
超声生物效应是指超声在生物体内引起的组织以及器官的生物化学变化和组织细胞结构及功能改变,具有潜在的不良反应。临床超声诊断主要是指临床超声诊断仪使用中的安全问题,包括操作者、受检者以及受检物自身的因素等等。超声生物效应是... 超声生物效应是指超声在生物体内引起的组织以及器官的生物化学变化和组织细胞结构及功能改变,具有潜在的不良反应。临床超声诊断主要是指临床超声诊断仪使用中的安全问题,包括操作者、受检者以及受检物自身的因素等等。超声生物效应是与超声诊断仪密切相关的因素,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超声临床诊断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效应 超声临床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微波对食品微生物的非热生物效应与微波杀菌技术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建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6期1219-1222,共4页
微波杀菌技术快速、高效、安全、保鲜,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微波对食品微生物具有热效应和非热生物效应,但其机理尤其是微波非热生物效应的机理,至今还不十分清楚.重点探讨了微波的非热生物效应,并结合微波杀菌的特点,提出今后的主要研... 微波杀菌技术快速、高效、安全、保鲜,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微波对食品微生物具有热效应和非热生物效应,但其机理尤其是微波非热生物效应的机理,至今还不十分清楚.重点探讨了微波的非热生物效应,并结合微波杀菌的特点,提出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仍是微波非热生物效应的机理及脉冲微波杀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非热生物效应 微波生物效应 微波杀菌技术 食品微生物 脉冲微波
下载PDF
影响瞬态电磁生物效应实验重复性的要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庆功 马雪莲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1期84-86.9,共4页
从瞬态电磁生物效应的特点出发 ,对影响其实验重复性的主要物理要素进行了分析 ,并运用量子理论推出了随着实验对象复杂程度的增加 ,瞬态电磁脉冲所产生的非热生物效应实验的重复性降低 ,从而得出提高实验重复性的 3个方向 ,对研究生物... 从瞬态电磁生物效应的特点出发 ,对影响其实验重复性的主要物理要素进行了分析 ,并运用量子理论推出了随着实验对象复杂程度的增加 ,瞬态电磁脉冲所产生的非热生物效应实验的重复性降低 ,从而得出提高实验重复性的 3个方向 ,对研究生物系统内部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加以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电磁生物效应 实验重复性 电磁脉冲 非热生物效应
下载PDF
^(192)Ir高活性源衰变对HCT-8细胞和小鼠肿瘤LA_(795)生物效应的影响
13
作者 王顺宝 冯宁远 +2 位作者 牛文哲 杨玉会 郭蕾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39-241,227,共4页
用不同活度192Ir高活性源对HVT-8细胞及小鼠肿瘤LA795的生物效应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源活度为329.3GBq及85.1GBq时,HCT-8细胞存情曲线无显著不同,与X射线照射相比,相对生物效应(0.1存... 用不同活度192Ir高活性源对HVT-8细胞及小鼠肿瘤LA795的生物效应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源活度为329.3GBq及85.1GBq时,HCT-8细胞存情曲线无显著不同,与X射线照射相比,相对生物效应(0.1存活)为0.43;小鼠肿瘤LA795的实验结果表用,192Ir高活性源的源活度为292.3GBq及96.2GBq时生物效应无显著差异,与同期X射线照射相比,相对生物效应为0.55-0.60(肿瘤生长延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Ir照射 相对生物效应 HCT-8细胞 LA_(795)肿瘤 辐射生物效应
下载PDF
空间辐射环境模拟装置与空间辐射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14
作者 沈程 刘文静 +6 位作者 吴汝群 郭金龙 牟宏进 张磊 赵灿 毛光博 杜广华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期4-25,共22页
空间环境中宇航员受到的高能辐射主要来源于太阳粒子事件、银河宇宙射线和地球捕获带中的高能离子及其次生放射性粒子。太空辐射暴露具有低剂量率、多品质辐射和高线性能量传递(LET)等特点,是宇航员在深空执行长时间太空探索任务时面临... 空间环境中宇航员受到的高能辐射主要来源于太阳粒子事件、银河宇宙射线和地球捕获带中的高能离子及其次生放射性粒子。太空辐射暴露具有低剂量率、多品质辐射和高线性能量传递(LET)等特点,是宇航员在深空执行长时间太空探索任务时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基于地面高能加速器的空间辐射模拟装置及空间辐射生物效应研究是空间辐射风险评估科学依据的关键。单离子微束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能提供精确至单离子精准辐照的辐照装置,是真实模拟空间高能辐射条件开展生物效应研究的独特平台。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地任务以及深空探索中的辐射环境以及世界各国可供开展空间辐射地基模拟的粒子加速器设施,以及近年来的空间辐射效应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的高能微束装置及其在空间辐射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辐射 高能重离子 加速器 空间辐射生物效应 微束技术
下载PDF
稀土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15
作者 杨维东 王艇 +2 位作者 雷衡毅 刘洁生 杨燕生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2-70,共9页
本文综述了稀土的生物效应 ,包括稀土的毒性 ,稀土在机体内的分布、运移 ,稀土对人或动物的致癌、致畸、致突以及稀土元素对蛋白质、酶的作用及影响等。
关键词 稀土 生物效应 毒性 稀土微肥 饲料添加剂
下载PDF
少腹逐瘀汤对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的生物效应及物质基础评价 被引量:29
16
作者 宿树兰 华永庆 +3 位作者 段金廒 唐于平 陆茵 丁安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4-548,共5页
目的:分析评价少腹逐瘀汤及各分离部位对小鼠离体子宫收缩的桔抗效应,并探讨各部位物质基础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制备各部位样品(SF-1~SF-14);采用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评价该方及各部位的生物效应;采用... 目的:分析评价少腹逐瘀汤及各分离部位对小鼠离体子宫收缩的桔抗效应,并探讨各部位物质基础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制备各部位样品(SF-1~SF-14);采用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评价该方及各部位的生物效应;采用TLC法对活性部位进行定性分析,并初步分析各部位所包含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与效应间的相关性;采用HPLC-DAD-ESI-MS法对活性显著部位SF-3中的主要色谱峰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少腹逐瘀汤枯抗子宫平滑肌收缩的活性部位主要为SF-3、SF-7、SF-10,其化合物类型包含黄酮苷类、内酯类、有机酸类等;部位SH-6、SF-9、SF-11也有一定的活性;通过与标准化合物对照及质谱特征对活性显著部位SF-3色谱峰进行了归属和指认,鉴定了其中11个化合物分别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原儿茶酸、咖啡酸、香草酸、盐酸川芎嗪、阿魏酸、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结论:少腹逐瘀汤拮抗离体子宫收缩效应源于挥发油部位及除去生物大分子的水溶性部位的贡献;水溶性小分子部位经大孔树脂吸附,醇梯度洗脱得到了以30%~40%(SF-6、SF-7)、60%~80%(SF-9~SF-11)两段活性部位,前者主含黄酮苷类、内酯类、有机酸类,后者主含生物碱类等;实验中发现生物大分子物质对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呈现出兴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腹逐瘀汤 子宫收缩 生物效应 物质基础 HPLC—MS
下载PDF
玉米施磷肥的生物效应 被引量:26
17
作者 边秀芝 盖嘉慧 +3 位作者 郭金瑞 阎孝贡 任军 赵金宝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0-122,共3页
通过以氮定磷试验,在低磷土壤、施钾肥基础上,研究玉米施磷肥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施磷肥在玉米各生育期表现出明显的生物效应,施磷比无磷处理苗期根干重增加26.5%~188.2%,最大叶面积指数增加0.25~0.58,光合势和各生育期光合生产率... 通过以氮定磷试验,在低磷土壤、施钾肥基础上,研究玉米施磷肥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施磷肥在玉米各生育期表现出明显的生物效应,施磷比无磷处理苗期根干重增加26.5%~188.2%,最大叶面积指数增加0.25~0.58,光合势和各生育期光合生产率明显提高,果穗灌浆速度加快,千粒重和产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磷肥 生物效应 产量
下载PDF
旱作条件下水稻的生物效应及表层覆盖的影响 被引量:53
18
作者 石英 沈其荣 +1 位作者 茆泽圣 李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1-277,共7页
在田间研究了水稻旱作条件下不同覆盖物和常规淹水种植水稻 (简称水作 )条件下水稻生育期间土壤NH+ 4 N、NO-3 N的动态变化 ;水作与旱作条件下水稻各部位的含氮量 ,水稻对氮素养分的吸收、积累的动态变化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灌溉... 在田间研究了水稻旱作条件下不同覆盖物和常规淹水种植水稻 (简称水作 )条件下水稻生育期间土壤NH+ 4 N、NO-3 N的动态变化 ;水作与旱作条件下水稻各部位的含氮量 ,水稻对氮素养分的吸收、积累的动态变化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灌溉水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旱作条件下土壤有效氮以硝态氮为主 ,旱作水稻的氮营养以硝态氮为主 ;水稻各部位的含氮量均大于水作。旱作水稻的氮素吸收、累积主要在拔节期以后 ,而水作水稻从移栽后就大量吸收氮素 ,灌浆期后很少吸收氮素 ;旱作水稻的产量以半腐解覆盖处理的最高。所有旱作处理的水稻产量均低于水作 ,但耗水量只占水作耗水量的 7 1 4 % ,水分利用效率是水作的 1 2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水稻 覆盖 氮素 生物效应
下载PDF
稀土生物效应研究(Ⅰ)──正常人血浆中稀土含量及其物种分布 被引量:19
19
作者 孟路 丁兰 +2 位作者 陈杭亭 赵大庆 倪嘉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8,共4页
采用ICPMS及FPLC等技术研究了正常人血浆中稀土含量及其物种分布.结果表明,正常人血浆中含有痕量的稀土(总量为14133μg/L),每种稀土含量与其天然丰度一致;稀土物种主要集中于大分子蛋白组分中,与免疫球... 采用ICPMS及FPLC等技术研究了正常人血浆中稀土含量及其物种分布.结果表明,正常人血浆中含有痕量的稀土(总量为14133μg/L),每种稀土含量与其天然丰度一致;稀土物种主要集中于大分子蛋白组分中,与免疫球蛋白G(IgG)、运铁蛋白(Tf)、血清白蛋白(Alb)等均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血浆 分布 ICP MS FPLC 生物效应 蛋白质
下载PDF
零磁空间诱变小麦的生物效应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刘录祥 王晶 +5 位作者 金海强 张义丰 赵林姝 郑企成 陈文华 赵世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共6页
研究了零磁空间处理小麦风干种子以及在小麦花药培养过程中附加零磁空间处理的生物遗传学效应。结果表明 ,小麦种子在零磁空间处理 1 80d以上会明显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表现出与传统γ射线处理完全不同的生物效应 ;在小麦花药愈伤... 研究了零磁空间处理小麦风干种子以及在小麦花药培养过程中附加零磁空间处理的生物遗传学效应。结果表明 ,小麦种子在零磁空间处理 1 80d以上会明显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表现出与传统γ射线处理完全不同的生物效应 ;在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附加一定周期的零磁空间处理 ,对小麦雄核发育和最终形成愈伤细胞团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有助于促进高质量愈伤组织及其绿苗的获得率。零磁空间处理丰富了小麦花培后代的变异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磁空间 生物效应 小麦 种子 花药培养 诱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