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性血清生物有效性睾酮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个体聚集性的相关性现况调查 被引量:3
1
作者 谭家余 吴赛珠 +4 位作者 黄汉卿 郭峰 杨彩 陈一伟 吴迎星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3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 通过分析男性血清生物有效性睾酮(Bio-T)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个体聚集性的相关性,探讨Bio-T在冠心病发病中的地位。方法 通过现况调查,以1546例男性为研究对象,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Bio-T,并检测体重指数、血脂谱、血压、血糖等。结... 目的 通过分析男性血清生物有效性睾酮(Bio-T)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个体聚集性的相关性,探讨Bio-T在冠心病发病中的地位。方法 通过现况调查,以1546例男性为研究对象,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Bio-T,并检测体重指数、血脂谱、血压、血糖等。结果 按Bio-T四分位进行分层(3.54,5.06,8.03 nmol/L)分析结果显示男性BMI,SBP,DBP,TC,LDL-C和SG均随Bio-T浓度的下降明显升高,而HDL-C随Bio-T浓度的下降则明显降低。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为因变量,Bio-T四等分组设亚变量,调整年龄、吸烟、饮酒、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Bio-T水平的下降,两个以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的危险性升高。结论 男性Bio-T可能是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的原因之一,雄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血清 生物有效性睾酮 心血管病 调查 危险因素聚集 冠心病
下载PDF
血清睾酮与老年女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
2
作者 张燕 刘畅 李滨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49-1852,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总睾酮、游离睾酮和生物有效性睾酮与老年女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女性NAFLD患者81例。同时选取同期55例老年女性体检者为阴性对照。根据B超结果将NAFLD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亚组。收集患者的... 目的探究血清总睾酮、游离睾酮和生物有效性睾酮与老年女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女性NAFLD患者81例。同时选取同期55例老年女性体检者为阴性对照。根据B超结果将NAFLD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亚组。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在校正了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和超敏C-反应蛋白后,总睾酮及生物有效性睾酮与NAFLD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游离睾酮水平越高,患者NAFLD风险越大,在校正了上述混杂因素后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NAFLD患者总睾酮、游离睾酮和生物有效性睾酮水平逐步升高(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患者NAFLD严重程度与总睾酮(ρ=0.36,P<0.001)、游离睾酮(ρ=0.39,P<0.001)和生物有效性睾酮(ρ=0.34,P<0.001)水平显著相关。游离睾酮区分有/无NAFLD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77),显著高于生物有效性睾酮(AUC=0.74,P=0.04)和总睾酮(AUC=0.64,P<0.001)。总睾酮和生物有效性睾酮的特异性最高,均为98.2%。结论血清游离睾酮水平与老年女性患者NAFLD风险显著相关,检测血清睾酮水平有助于NAFLD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 生物有效性睾酮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下载PDF
男性和女性睾酮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3
作者 沈涛 黄鑫 +2 位作者 袁中尚 管庆波 王淑康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探究男性和女性睾酮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因果关联。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汇总数据,使...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探究男性和女性睾酮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因果关联。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汇总数据,使用女性、男性睾酮(总睾酮、生物有效性睾酮)以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的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为主分析方法,同时结合基于其他模型假设下的6种单变量MR方法评估女性、男性睾酮(总睾酮、生物有效性睾酮)以及SHBG与NAFLD的因果关系。此外,应用芬兰生物银行(FinnGen)的NAFLD数据对探索性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进一步采用Cochran′s Q检验,MR-Egger回归和留一法等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估工具变量的异质性水平、基因多效性和稳定性。结果探索性分析IVW模型结果表明,女性生物有效性睾酮和SHBG与NAFLD具有因果关联,女性生物有效性睾酮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NAFLD发病风险增高24%(OR=1.24,95%CI 1.07~1.43,P=0.004);女性SHBG每降低一个单位,NAFLD发病风险增高31%(OR=0.69,95%CI 0.57~0.83,P<0.001)。然而,男性睾酮(总睾酮,生物有效性睾酮)以及SHBG和女性总睾酮与NAFLD并未显示出因果关系。其他6种MR方法的结果与IVW法基本一致。外部验证数据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女性生物有效性睾酮和SHBG与NAFLD的因果关系。结论较高的女性生物有效性睾酮水平与较低的SHBG水平可能会增加NAFLD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效性睾酮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推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原文传递
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英男 陶天遵 +2 位作者 高萍 刘枫晨 李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99-201,20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多种性激素的变化对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182例老年男性患者测定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为正常、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组,40例健康青年男性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总睾酮(TT... 目的探讨血清多种性激素的变化对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182例老年男性患者测定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为正常、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组,40例健康青年男性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总睾酮(TT)、雌二醇(E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白蛋白,并计算游离睾酮(FT)、生物有效性睾酮(Bio-T)、游离雄激素指数(FAI)、游离雌二醇(FE2)及生物有效性雌二醇(Bio-E2)结果老年男性在股骨颈、Ward三角及大转子骨密度明显低于青年男性;随年龄的增长,除SHBG外,其他性激素均有明显下降;老年男性中,Bio-T及FAI在骨质疏松组明显降低,其他激素无明显变化。结论老年男性骨密度降低与增龄引起的性激素下降密切相关,而具有生物活性的睾酮的降低是影响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血清性激素 双能X线骨密度仪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放射免疫法测定 雌二醇(E2) 硫酸脱氢表雄 免疫比浊法测定 生物有效性睾酮 老年男性患者 青年男性 髋部骨密度 血清白蛋白 性激素下降 骨密度降低
下载PDF
睾酮及其受体在调节雄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进展及稳定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李世军 李小鹰 李燕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58-860,共3页
老年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睾酮水平下降。与同年龄健康男性比较,男性冠心病患者的生物有效性睾酮较低。血睾酮水平降低与主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增加有关。睾酮替代治疗可明显抑制去势雄性动物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然而,雄激素与... 老年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睾酮水平下降。与同年龄健康男性比较,男性冠心病患者的生物有效性睾酮较低。血睾酮水平降低与主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增加有关。睾酮替代治疗可明显抑制去势雄性动物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然而,雄激素与其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作用机制亦有待进一步阐明。本研究拟探讨睾酮及其受体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变进展与稳定性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观测这种作用与血浆内皮素-1水平和血管紧张素系统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稳定性 水平 调节作 受体 病变 血管紧张素系统 生物有效性睾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