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染色剂试纸法快速测定水样中的Pb(Ⅱ) 被引量:9
1
作者 赵秀杰 徐应明 +2 位作者 费学宁 郭玉香 戴晓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06-1009,共4页
为了快速测定水样中的微量Pb(Ⅱ),将生物染色剂孔雀绿(BG)浸渍在定量滤纸上制备成铅检测试纸并研究了试纸与Pb(Ⅱ)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水样中依次加入抗坏血酸、KI和HNO3,调解其浓度分别为0.010、0.15和0.40mol·L-1,Pb(Ⅱ)与... 为了快速测定水样中的微量Pb(Ⅱ),将生物染色剂孔雀绿(BG)浸渍在定量滤纸上制备成铅检测试纸并研究了试纸与Pb(Ⅱ)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水样中依次加入抗坏血酸、KI和HNO3,调解其浓度分别为0.010、0.15和0.40mol·L-1,Pb(Ⅱ)与试纸上的生物染色剂孔雀绿反应生成绿蓝色的三元离子缔合物BG2[PbI4],该缔合物的颜色与水样中Pb(Ⅱ)浓度成正比,对Pb(Ⅱ)的检出限为0.50mg·L-1。水样中的一般干扰离子可用0.5%的半胱氨酸掩蔽。该试纸对Pb(Ⅱ)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测定重复性好、操作过程简便,完全可以满足水样中Pb(Ⅱ)的现场快速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染色 孔雀绿 试纸 快速测定 水样
下载PDF
猪蛔虫卵生物染色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根茂 许文忠 +1 位作者 丰平 司银楚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7-127,F003,共2页
关键词 猪蛔虫卵 生物染色 人体寄生虫学 组织结构 蛋清甘油涂片技术
下载PDF
生物染色剂LG-SFY的合成
3
作者 王煜华 倪燕南 +1 位作者 李镇奎 李志霄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3期212-218,共7页
将苯甲醛与N-乙基-N-苄基苯胺缩合、磺化,再将氧化所得产物转变成钠盐,就可制得生物染色剂亮绿SF(淡黄;简称LG-SFY,I),并得到了合成反应的最佳条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薄层包谱及生物染色试验对(Ⅰ)进行鉴... 将苯甲醛与N-乙基-N-苄基苯胺缩合、磺化,再将氧化所得产物转变成钠盐,就可制得生物染色剂亮绿SF(淡黄;简称LG-SFY,I),并得到了合成反应的最佳条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薄层包谱及生物染色试验对(Ⅰ)进行鉴定,其结果与德国Fluka公司同类产品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染色 芳基甲烷 染料 合成
下载PDF
几种生物染色剂对线虫的染色标记
4
作者 吴晶 韩鸣花 +1 位作者 宋杰 粟寒 《现代园艺》 2013年第24期11-12,共2页
对线虫进行形态鉴定是线虫分类的主要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时常有重要鉴定部位模糊不清无法判断的情况。经生物染色剂染色处理后,线虫不同部位对染色剂吸附能力不一样而出现深浅对比,内部结构能较清楚辨别,有利于鉴定工作开展。本试验选取... 对线虫进行形态鉴定是线虫分类的主要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时常有重要鉴定部位模糊不清无法判断的情况。经生物染色剂染色处理后,线虫不同部位对染色剂吸附能力不一样而出现深浅对比,内部结构能较清楚辨别,有利于鉴定工作开展。本试验选取8种常见的生物染色剂,用不同的浓度梯度对线虫进行染色处理,在不同染色时间内进行观察,从而可以选择染色效果好有利于线虫形态鉴定的生物染色剂和染色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染色 线虫
下载PDF
灰黄青霉生物染色对毛竹性能影响的研究
5
作者 王皓炜 于志明 +5 位作者 张扬 唐睿琳 刘源松 王晓倩 黄思琪 赵博识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9-156,共8页
【目的】竹材变色现象普遍发生,但针对其这一特质的功能性开发仍然不足。利用竹材易发生生物变色的特性,可以诱导灰黄青霉侵染毛竹来实现竹材的生物染色。【方法】通过真菌培养、接种与侵染、灭菌干燥等步骤制备得到灰黄青霉侵染后的毛... 【目的】竹材变色现象普遍发生,但针对其这一特质的功能性开发仍然不足。利用竹材易发生生物变色的特性,可以诱导灰黄青霉侵染毛竹来实现竹材的生物染色。【方法】通过真菌培养、接种与侵染、灭菌干燥等步骤制备得到灰黄青霉侵染后的毛竹;通过SEM、ATR-FTIR、表面色差测试、表面接触角测试、表面粗糙度测试、质量损失率测试、24 h吸水率测试和力学强度测试来分析灰黄青霉侵染行为对毛竹的微观形貌、化学组分、表面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灰黄青霉分泌的红褐色渗出液累积并渗透附着于竹材表层;灰黄青霉菌丝由维管束中的导管进入毛竹内部蔓延生长,并在毛竹内部产生色素;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和半纤维素的轻微降解主要发生在侵染前期;侵染行为使毛竹表面色差值不断增大,色调逐渐转变为暗红,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同时表面接触角变小,表面粗糙度无明显变化;侵染行为对毛竹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较小,质量损失率略有升高,24 h吸水率下降,力学性能的下降主要发生在侵染的10~20 d。【结论】证明了竹材生物染色在不严重影响竹材性能的同时能取得较好的染色效果,为竹材生物染色技术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灰黄青霉 生物染色 微观形貌 化学组分 表面性能 物理力学性能
下载PDF
茶色素制备及对天然纤维生物染色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富邦 巩继贤 +1 位作者 任燕飞 王帅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2-77,共6页
在当前国家“碳中和”的背景下,纺织行业的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成染料是利用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制备而成,产生的印染废水造成了环境污染。生物染色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清洁生产技术,近年来一直受到关注与研究。茶色素是可... 在当前国家“碳中和”的背景下,纺织行业的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成染料是利用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制备而成,产生的印染废水造成了环境污染。生物染色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清洁生产技术,近年来一直受到关注与研究。茶色素是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在食品、制药、化妆品及印染行业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综述了茶色素的制备和对天然纤维的生物染色应用,以及在发酵和催化体系中色素的制备途径,分析了酶催化茶多酚转化为茶色素的转化机理,概述了茶多酚氧化聚合为茶色素对天然纤维的生态原位染色。并对纺织品生物染色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色素 茶多酚 酶催化 天然纤维 生物染色 清洁生产
原文传递
生物染色剂显现汗潜手印的探讨
7
作者 万年寿 孟小平 《刑事技术》 1996年第3期22-24,共3页
本文对遗留在各种不同承受客体上的汗潜手印,用生物染色剂进行显现处理,取得清晰、完整的纹线效果,从而补充了传统的粉末显现汗潜手印的不足,具有广泛的推广实用价值。
关键词 生物染色 汗潜手印 显现
下载PDF
三种生物染色剂对银边吊兰植株生长及膜脂过氧化系统的影响
8
作者 张永福 牛燕芬 +3 位作者 赵凤 韩丽 王定康 李颖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5-82,共8页
以银边吊兰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0、0.5、1.0、2.0mmol·L^(-1))的3种生物染色剂(甲基橙、甲基紫、中性红)对其植株生长及膜脂过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经3个浓度的甲基紫及0.5mmol·L^(-1)的甲基橙和中性红处理后,银边吊... 以银边吊兰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0、0.5、1.0、2.0mmol·L^(-1))的3种生物染色剂(甲基橙、甲基紫、中性红)对其植株生长及膜脂过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经3个浓度的甲基紫及0.5mmol·L^(-1)的甲基橙和中性红处理后,银边吊兰的生物量、根系长度、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均显著大于对照(CK),2.0mmol·L^(-1)处理则使以上形态指标显著小于CK,而1.0mmol·L^(-1)处理后则与CK差异不显著。处理后,叶片丙二醛、过氧化氢含量、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整个试验期间均高于CK,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2.0mmol·L^(-1)处理的活性低于低浓度处理的活性,表明此时抗氧化系统已开始紊乱。综上,结合染色剂对植株生长和膜脂过氧化系统的影响来看,1.0mmol·L^(-1)的甲基橙、甲基紫和中性红比较适合银边吊兰的活体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边吊兰 生物染色 植株生长 膜脂过氧化 生物
原文传递
蛔虫卵生物染色技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丰平 刘珍清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8-11,共4页
对蛔虫卵的形态学观察是寄生虫学教学及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除马蛔虫卵外其他蛔虫卵光镜形态学研究还滞留在非生物染色观察上,而关于蛔虫卵生物染色研究新成果至今在世界范围仍未见报道。
关键词 蛔虫卵 生物染色 蛋清甘油涂片 技术
全文增补中
生物活性染色剂在白色白内障撕囊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扬 王育红 +1 位作者 向里南 王艳玲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62-464,共3页
目的 评价生物活性染色剂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显现晶状体前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等。方法 55例白色白内障随机编入台盼益和吲哚青绿前囊染色组。采用气泡下染色技术完成连续环形撕囊。结果 台盼蓝和吲哚青绿均可充分着染前囊。染... 目的 评价生物活性染色剂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显现晶状体前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等。方法 55例白色白内障随机编入台盼益和吲哚青绿前囊染色组。采用气泡下染色技术完成连续环形撕囊。结果 台盼蓝和吲哚青绿均可充分着染前囊。染色辅助撕囊的总成功率为98.2%,吲哚青绿组和台盼蓝组分别为96.7%、100%。尚未观察到术后染色剂残存于眼组织或人工晶状体异色。术后矫正视力0.5~1.2。结论 生物活性染色剂可显著提高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撕囊术 生物活性染色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植物靛蓝的生物还原染色 被引量:6
11
作者 候静 刘昆 +3 位作者 巩继贤 李辉芹 李政 张健飞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37,共5页
植物靛蓝是我国用于染蓝色的经典植物染料,植物靛蓝的应用对实现染料的可持续化发展和制备生态纺织品有积极意义。研究植物靛蓝在工业化条件下的清洁高效染色工艺已成为植物靛蓝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借鉴传统的植物靛蓝染色技法,引... 植物靛蓝是我国用于染蓝色的经典植物染料,植物靛蓝的应用对实现染料的可持续化发展和制备生态纺织品有积极意义。研究植物靛蓝在工业化条件下的清洁高效染色工艺已成为植物靛蓝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借鉴传统的植物靛蓝染色技法,引入现代生物技术,构建了以全细胞为生物催化剂的植物靛蓝生物还原染色方法,实现了在常温条件下有氧环境中的植物靛蓝对纤维素纤维的染色。结果表明,植物靛蓝生物还原法染色织物的K/S值可达4.5,染色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为3级;减少了保险粉等还原剂的使用,相较于传统农家染色方法,染色时间短,节约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靛蓝 生物还原染色 纯棉织物 染色性能 节能减排
原文传递
微生物染色
12
《纺织检测与标准》 2018年第4期4-4,共1页
天然色素具有安全无毒性、无致癌性和可生物降解等特点,随着各国对绿色环保产品的追求,天然色素在市场上的需求逐年增加,单单依靠动植物中的提取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而微生物的分布广,种类繁多,因此,微生物染色在纺织领域具有广阔... 天然色素具有安全无毒性、无致癌性和可生物降解等特点,随着各国对绿色环保产品的追求,天然色素在市场上的需求逐年增加,单单依靠动植物中的提取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而微生物的分布广,种类繁多,因此,微生物染色在纺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微生物色素微生物色素是微生物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色素颜色种类较多,有红、橙、黄、绿、青、紫、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色素 生物染色 染色
原文传递
纳米粒子特性与生物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沈星灿 何锡文 梁宏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80-885,共6页
介绍了纳米粒子的独特性质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着重阐述了它在识别核酸序列、免疫分析、生物染色、生物分离及传感器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引用文献 6 6篇。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特性 生物分析 核酸识别 免疫分析 生物染色 生物分离 传感器
下载PDF
水溶性染色剂诱惑红和丽春红-G作为农药沉积分布的示踪剂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邱占奎 袁会珠 +3 位作者 楼少巍 纪明山 于娟娟 宋晓宇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3-325,337,共4页
光谱分析表明,食品染色剂诱惑红和生物染色剂丽春红-G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01nm和510nm;在连续2、4、6、8、10h阳光照射下,分解率分别在2.4%~5.8%和3.4%~10.8%之间,见光稳定性良好;两种染色剂在棉花叶片和玻璃片上的洗脱回收率都很高... 光谱分析表明,食品染色剂诱惑红和生物染色剂丽春红-G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01nm和510nm;在连续2、4、6、8、10h阳光照射下,分解率分别在2.4%~5.8%和3.4%~10.8%之间,见光稳定性良好;两种染色剂在棉花叶片和玻璃片上的洗脱回收率都很高,说明易于从靶标上洗脱下来;进一步测定表明,两种染色剂在小麦、甘蓝、黄瓜、番茄叶片上的洗脱回收率各不相同,所以对准备进行测试的作物应先做一次洗脱回收率试验,用以校正测试结果;田间应用表明,用两种染色剂做示踪剂,可以方便地测定常量喷雾和低容量喷雾过程中农药在麦田的沉积分布情况。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两种染色剂作为测定农药沉积分布的示踪剂方便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沉积分布 水溶性 示踪剂 食品染色 生物染色 诱惑红 丽春红-G
下载PDF
革兰氏染色三步法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36
15
作者 黄元桐 崔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6-78,共3页
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是细菌学中一个经常使用和十分重要的方法,自从1884年微生物学家Gram氏发明著名的革兰氏染色法以后,100多年来虽然经过后来学者的几次改进,但都仍然沿用着Gram氏原来的四步法,基本原理也没有改变。最近Allen氏对... 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是细菌学中一个经常使用和十分重要的方法,自从1884年微生物学家Gram氏发明著名的革兰氏染色法以后,100多年来虽然经过后来学者的几次改进,但都仍然沿用着Gram氏原来的四步法,基本原理也没有改变。最近Allen氏对Ziehl-Neelsen抗酸菌染色法的改进,是一个良好的启示,使我们开始了革兰氏染色三步法的研究并取得了成功。现将我们建立的革兰氏染色三步法与质量控制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结晶紫染色液 甲液:结晶紫2g;95%乙醇20ml。 乙液:草酸铵0.8g;蒸馏水80ml。 甲乙二液先分别溶解,然后混合在一起,过滤除去残渣后装入滴瓶中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染色 革兰氏染色 三步法 细菌
下载PDF
便携式平战两用恒温染色箱的研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学慧 迟桂刚 王景胜 《中国医疗设备》 2010年第8期21-22,32,共3页
本研究着眼于野战条件下,后勤医疗保障工作中出现的关于微生物染色和细胞染色方面的新问题,研究设计便携式平战两用恒温染色箱。该设备的使用可减轻野战条件下检验物资装备负担、提高战时形态学疾病的诊断率、降低试剂成本,可保障战时... 本研究着眼于野战条件下,后勤医疗保障工作中出现的关于微生物染色和细胞染色方面的新问题,研究设计便携式平战两用恒温染色箱。该设备的使用可减轻野战条件下检验物资装备负担、提高战时形态学疾病的诊断率、降低试剂成本,可保障战时检验染色工作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恒温染色 生物染色 细胞染色 野战
下载PDF
微生物质粒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丽芳 王明义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7年第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松弛型质粒 生物染色 基因工程 大肠杆菌 自主复制 质粒介导 抗生素抗性 生态遗传学 分子生物 质粒复制
下载PDF
胃镜黏膜染色加活检诊断早期胃癌
18
作者 李业成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0-551,共2页
目的为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在常规胃镜检查的基础上,选择性地进行胃黏膜染色,根据染色的提示进行多点取材活检。结果胃镜黏膜染色法加活检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达18.9%,而胃镜加活检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仅达10.8%。结论胃镜黏膜染色发... 目的为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在常规胃镜检查的基础上,选择性地进行胃黏膜染色,根据染色的提示进行多点取材活检。结果胃镜黏膜染色法加活检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达18.9%,而胃镜加活检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仅达10.8%。结论胃镜黏膜染色发法加活检能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生物染色 活检 胃肿瘤
下载PDF
硅酸镁/PVP复合膜的制备及对染色剂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曼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6期27-32,共6页
硅酸镁作为一种吸附剂,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充分混合,从而得到一种新的吸附效果更好的硅酸镁/PVP复合膜.通过傅里叶红外表征和对2种生物染色剂的吸附实验研究表明:25℃时,硅酸镁/PVP复合膜对亚甲基蓝的脱除率最高... 硅酸镁作为一种吸附剂,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充分混合,从而得到一种新的吸附效果更好的硅酸镁/PVP复合膜.通过傅里叶红外表征和对2种生物染色剂的吸附实验研究表明:25℃时,硅酸镁/PVP复合膜对亚甲基蓝的脱除率最高,吸附效果最好;15℃时,硅酸镁/PVP复合膜对结晶紫的脱除率较高,实用性强;吸附剂用量在0.0200g(废水量25mL)时,吸附效果最佳;吸附时间选择4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镁 聚乙烯吡咯烷酮 吸附 亚甲基蓝等生物染色
下载PDF
一种新的细菌荚膜染色方法
20
作者 孙迅 王宜磊 朱陶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63-64,共2页
一种新的细菌荚膜染色方法孙迅,王宜磊,朱陶(山东省菏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274015)本文推荐一种用淀粉作为背景衬托基质的细菌荚膜染色法。该法能够较好地适用于实验教学常用菌株如圆褐固氮菌等的荚膜染色。荚膜染色无... 一种新的细菌荚膜染色方法孙迅,王宜磊,朱陶(山东省菏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274015)本文推荐一种用淀粉作为背景衬托基质的细菌荚膜染色法。该法能够较好地适用于实验教学常用菌株如圆褐固氮菌等的荚膜染色。荚膜染色无论在实验教学还是在细菌学鉴定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染色 细菌 荚膜 染色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