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见光和银离子对p型和n型黄铜矿生物浸出的影响机理
1
作者 赵春晓 王军 +3 位作者 刘洋 廖蕤 杨宝军 邱冠周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55-668,共14页
研究可见光和银离子(Ag^(+))对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p型和n型黄铜矿(黄铜矿A和黄铜矿B)的不同影响及机理。通过霍尔效应试验、生物浸出试验、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黄铜矿的半导体性质、生物浸出行为、表面形... 研究可见光和银离子(Ag^(+))对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p型和n型黄铜矿(黄铜矿A和黄铜矿B)的不同影响及机理。通过霍尔效应试验、生物浸出试验、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黄铜矿的半导体性质、生物浸出行为、表面形貌、主要物相和表面物种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黄铜矿A比黄铜矿B具有更高的载流子浓度和更大的载流子迁移率,因此其溶出速率更快。生物浸出24 d后,当光照和Ag^(+)同时存在时,黄铜矿A的铜浸出率为91.05%,比黄铜矿B的铜浸出率(73.19%)高17.86%。显然,可见光和Ag^(+)对黄铜矿A生物溶解过程的促进作用强于黄铜矿B,这主要归因于黄铜矿A具有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此外,在光照影响下,黄铜矿表面电荷转移加快,导致Ag2S积累增多(特别是黄铜矿A),从而导致钝化层致密结构被破坏,钝化效果降低,黄铜矿溶解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 霍尔效应 半导体性质 光照 黄铜矿 生物浸出
下载PDF
典型共伴生矿物对黄铜矿生物浸出的影响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思睿 李小龙 +3 位作者 杨文宇 邓莎 龙涛 杨玮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3年第4期123-129,共7页
自然界中黄铜矿与金属硫化矿物、金属氧化矿物及一些脉石矿物共伴生。在生物浸出体系中,这些共伴生矿物自身溶解出的离子与黄铜矿之间的原电池效应,以及它们的加入对黄铜矿浸出体系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都会对黄铜矿的浸出效率产生影响。... 自然界中黄铜矿与金属硫化矿物、金属氧化矿物及一些脉石矿物共伴生。在生物浸出体系中,这些共伴生矿物自身溶解出的离子与黄铜矿之间的原电池效应,以及它们的加入对黄铜矿浸出体系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都会对黄铜矿的浸出效率产生影响。从脉石矿物、金属硫化矿物、金属氧化矿物3个方面综述了共伴生矿物对黄铜矿生物浸出影响的研究现状,旨在为提高黄铜矿浸出效率提供理论支持,并对其他难浸硫化矿的高效选别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生物浸出 脉石矿物 金属硫化矿物 金属氧化矿物
下载PDF
生物浸出法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吕鸣钰 邓晓燕 +1 位作者 宫姝丽 李晶莹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3-567,共5页
对废旧锂离子电池进行妥善的处理回收,既有益于环境保护,又有益于锂、钴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环保技术,生物浸出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实现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金属资源的回收。综述近期国内外利用生物浸出技术回收... 对废旧锂离子电池进行妥善的处理回收,既有益于环境保护,又有益于锂、钴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环保技术,生物浸出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实现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金属资源的回收。综述近期国内外利用生物浸出技术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金属的研究成果,讨论生物浸出过程中的菌种、机理、过程和影响因素等,分析提高生物法金属浸出率的方法,为未来利用生物浸出技术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回收金属资源等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废旧锂离子电池 金属回收 黑曲霉
下载PDF
生物浸出过程中黄铁矿表面胞外多聚物和铁离子的分布及含量变化
4
作者 曾伟民 刘志茹 +4 位作者 廖婉晴 成金菊 吴学玲 邱冠周 申丽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95-107,共13页
微生物-矿物界面是生物浸出的主要生化反应场所,界面作用机制是阐明微生物浸矿行为的关键。本文通过Acidithiobacillus caldus、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和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三种中度嗜热混合菌对黄铁矿颗粒和黄铁... 微生物-矿物界面是生物浸出的主要生化反应场所,界面作用机制是阐明微生物浸矿行为的关键。本文通过Acidithiobacillus caldus、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和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三种中度嗜热混合菌对黄铁矿颗粒和黄铁矿切片分别进行了生物浸出实验和生物膜的定殖实验,采用高选择性和高灵敏性的金属荧光探针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物理提取法对生物浸出过程中界面胞外聚合物(EPS)和铁离子的分布及其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PS平铺在黄铁矿切片表面形成的片状生物膜主要在生物浸出的前期和中期形成,在第15天浓度达17.21 mg/g,主要成分为胞外蛋白。在生物浸出前期,黄铁矿表面主要以Fe2+(0.75 mg/g)为主,Fe3+仅有0.08 mg/g,随着浸出时间的增加,大量的Fe3+(11.97 mg/g)富集在微生物-矿物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黄铁矿 中度嗜热菌 界面 生物 金属离子 胞外多聚物 激光共聚焦
下载PDF
氯离子存在条件下嗜热酸性生物浸出硫化铜精矿
5
作者 Mahboube BAKHSHOUDE Esmaeel DAREZERESHKI Fereshteh BAKHTIAR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749-762,共14页
本文研究了在生物浸出Midouk Shahrr-e-Babak铜矿复合体系中,氯离子对用极端嗜热菌Sulfolobus acidocalarius生物浸出硫化铜精矿的影响。细菌在pH=1.5时逐渐适应氯离子,说明溶液中氯离子的存在只是降低了细菌的繁殖和生长速度,但并没有... 本文研究了在生物浸出Midouk Shahrr-e-Babak铜矿复合体系中,氯离子对用极端嗜热菌Sulfolobus acidocalarius生物浸出硫化铜精矿的影响。细菌在pH=1.5时逐渐适应氯离子,说明溶液中氯离子的存在只是降低了细菌的繁殖和生长速度,但并没有阻止细菌的生长。当pH从2.0降低到1.5时,在前几天铜的浸出率逐步提高,9 d后铜的浸出率接近100%。随着溶液中固体含量从1%增加到3%,铜浸出时间延长了6 d。在pH=1.5、固体含量为1%、Na Cl浓度为0.5 mol/L和1.0 mol/L的条件下,9 d后的浸出率分别为98%和80%;21 d后,浸出率分别达到近100%和90%。在无微生物但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铜的浸出率仅为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Sulfolobus acidocalarius 硫化铜精矿 氯离子
下载PDF
生物浸出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析 王军 王进龙 《世界有色金属》 2016年第7期110-112,共3页
综述了生物浸出过程中浸矿微生物的分类,包括:中温菌、中等嗜热菌和极端嗜高温菌及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硫硫杆菌、氧化亚铁微螺菌,重点综述了生物浸出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生物浸出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生物 生物浸出技术 生物浸出机制 分离
下载PDF
微生物浸出中微生物-矿物多相界面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7
作者 柳建设 王兆慧 +1 位作者 耿梅梅 邱冠周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4,共5页
微生物浸出体系涉及微生物-矿物、矿物-矿物、微生物-溶液-矿物-气相等多相界面作用。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针对矿物-水、微生物-矿物和矿物-矿物界面,较全面的阐述了多相界面作用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及其在生物冶金中的应用。最后根据... 微生物浸出体系涉及微生物-矿物、矿物-矿物、微生物-溶液-矿物-气相等多相界面作用。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针对矿物-水、微生物-矿物和矿物-矿物界面,较全面的阐述了多相界面作用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及其在生物冶金中的应用。最后根据目前研究现状提出了近期微生物-矿物多相界面作用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多相作用 硫化矿 吸附 生物
下载PDF
中心复合设计针铁矿法从含钴生物浸出液中除铁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海军 杨洪英 +2 位作者 陈国宝 周立杰 刘媛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40-2046,共7页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研究操作过程各因素对除铁率及钴回收率的影响,并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实验方法对除铁过程进行优化建模。结果表明:部分水解针铁矿法(即E.Z针铁矿法)适用于含钴生物浸出液的除铁过程,得到的数学模型与实验结果...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研究操作过程各因素对除铁率及钴回收率的影响,并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实验方法对除铁过程进行优化建模。结果表明:部分水解针铁矿法(即E.Z针铁矿法)适用于含钴生物浸出液的除铁过程,得到的数学模型与实验结果具有较高吻合度,偏差的绝对值小于1%。该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 pH 值为3.5~4.5的范围内,除铁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晶种量及其交互作用,而pH值与晶种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除铁率的影响可被忽略;钴回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pH 值及 pH 值与晶种量之间的交互作用。该模型可用于生产中针铁矿除铁过程控制参数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除铁 针铁矿法 中心复合设计 等高线图
下载PDF
紫金山铜矿生物浸出过程酸平衡分析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温建康 阮仁满 +1 位作者 邹来昌 陈景河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8-343,共6页
生物浸出过程中,矿石溶解、环境蒸发和工程渗漏等因素都会导致酸的消耗;同时,高铁的水解反应、矿石中某些金属硫化物(如黄铁矿)在细菌浸出时均会产酸,此外,萃余液还会带入一定量的酸。酸的产耗平衡问题不仅与矿物的氧化分解及浸出率息... 生物浸出过程中,矿石溶解、环境蒸发和工程渗漏等因素都会导致酸的消耗;同时,高铁的水解反应、矿石中某些金属硫化物(如黄铁矿)在细菌浸出时均会产酸,此外,萃余液还会带入一定量的酸。酸的产耗平衡问题不仅与矿物的氧化分解及浸出率息息相关,还会影响浸矿细菌的生长繁殖以及后续萃取与电沉积工艺的进行。针对紫金山铜矿生物浸出过程,考察各种矿物的产耗酸的情况,并模拟特定的工业环境和工艺条件,进行酸平衡理论分析和计算。通过工业实践,发现浸出1t矿石,产酸量为13.589kg,耗酸量为10.597kg,从而得到酸过剩量为2.992kg.t-1矿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酸平衡 耗酸量 产酸量 紫金山铜矿
下载PDF
黄铜矿生物浸出过程的硫形态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梁长利 夏金兰 +2 位作者 杨益 聂珍媛 邱冠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5-273,共9页
黄铜矿生物浸出过程中会生成元素硫及其他含硫中间产物和衍生物,它们对黄铜矿溶解产生钝化或促进作用。研究黄铜矿生物浸出过程的硫形态转化,可以有效了解阻碍或促进黄铜矿生物浸出的关键物质形态以及影响这些形态形成的机制,从而为进... 黄铜矿生物浸出过程中会生成元素硫及其他含硫中间产物和衍生物,它们对黄铜矿溶解产生钝化或促进作用。研究黄铜矿生物浸出过程的硫形态转化,可以有效了解阻碍或促进黄铜矿生物浸出的关键物质形态以及影响这些形态形成的机制,从而为进一步了解黄铜矿的钝化机制、揭示黄铜矿的溶解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介绍了黄铜矿生物浸出过程产生的含硫中间产物和衍生物及其硫形态转化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生物浸出 硫形态转化 钝化 次生硫化铜矿
下载PDF
金属硫化物矿物生物浸出过程中Fe^(3+)的作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秀艳 周建民 +1 位作者 魏德洲 郑龙熙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 (简称T .f菌 )对金属硫化物矿物生物浸出过程中Fe3 + 的作用·结果表明 ,在浸出的初始阶段 ,Fe3 + 的化学氧化作用是主要的 ;但在整个金属浸出过程中 ,Fe3 +的化学氧化作用是很有限的 ;Fe3 + 对T .f菌有一定... 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 (简称T .f菌 )对金属硫化物矿物生物浸出过程中Fe3 + 的作用·结果表明 ,在浸出的初始阶段 ,Fe3 + 的化学氧化作用是主要的 ;但在整个金属浸出过程中 ,Fe3 +的化学氧化作用是很有限的 ;Fe3 + 对T .f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降低了它们对液相中Fe2 + 的氧化能力 ;Fe3 + 及其沉淀使细菌在固体矿物颗粒表面的吸附量减少 ,降低了吸附细菌的活性 ,从而影响了细菌的直接氧化浸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湿法冶金 氧化亚铁硫杆菌 铁离子 生物浸出 金属硫化物矿物 细菌吸附
下载PDF
元素硫对黄铜矿生物浸出行为及群落结构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9
12
作者 夏乐先 汤露 +6 位作者 夏金兰 尹礎 柴立元 赵小娟 聂珍媛 柳建设 邱冠周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92-198,共7页
研究3种典型铁/硫代谢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及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混合浸出黄铜矿过程中铁/硫氧化活性、群落结构(PCR-RFLP)的变化,以及不同浓度的元素硫对其影响。结果发现,加入3.... 研究3种典型铁/硫代谢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及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混合浸出黄铜矿过程中铁/硫氧化活性、群落结构(PCR-RFLP)的变化,以及不同浓度的元素硫对其影响。结果发现,加入3.193g/L元素硫能促进细菌的表观硫氧化活性,改变浸矿体系的群落结构,并进一步影响钝化层的形成、金属离子的溶出,其浸出率(71%)较未添加硫的(67%)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过量的元素硫会抑制铜的浸出(浸出率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硫氧化 铁氧化 群落结构 黄铜矿
下载PDF
黄铜矿生物浸出中钝化现象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3
作者 舒荣波 阮仁满 温建康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5-400,共6页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贫化,传统的矿物加工及其后续的火法冶炼技术在处理矿物时存在不少弊端,生物浸出技术以其反应温和、对环境友好、能耗低、流程短等优点被各国广泛研究。常温生物堆浸技术业已在硫化铜矿(次生)的开采中实现大规模商业...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贫化,传统的矿物加工及其后续的火法冶炼技术在处理矿物时存在不少弊端,生物浸出技术以其反应温和、对环境友好、能耗低、流程短等优点被各国广泛研究。常温生物堆浸技术业已在硫化铜矿(次生)的开采中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效果良好。但是,在铜资源主体-黄铜矿的生物浸出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常温菌难以获得较高的浸出速率,即所谓的钝化现象,以黄钾铁矾钝化,硫层钝化,多硫化物钝化3种现象最为普遍。为了防止黄铜矿生物浸出过程中钝化现象的产生,提出了Ag+催化、Fe2+和Cu2+催化、嗜热嗜酸菌浸出等有效措施。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生物湿法冶金工作者在黄铜矿生物浸出过程中钝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生物浸出 钝化 催化
下载PDF
绢云母对黄铜矿微生物浸出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莫晓兰 林海 +2 位作者 傅开彬 董颖博 徐承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75-1481,共7页
采用以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为主的混合菌,研究绢云母对微生物浸出黄铜矿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的浸出率随着绢云母粒度的减小而增加,随着绢云母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添加粒度为-33μm、质量分数为5.0%的... 采用以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为主的混合菌,研究绢云母对微生物浸出黄铜矿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的浸出率随着绢云母粒度的减小而增加,随着绢云母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添加粒度为-33μm、质量分数为5.0%的绢云母时,铜的最高浸出率为54.88%,比不添加绢云母时的铜浸出率提高了约12%,表明绢云母能促进黄铜矿的微生物浸出。绢云母的加入可使浸出体系pH值降低,最终pH值低于1.22。在浸出过程中,新生成的物质主要是铵黄铁矾,它覆盖于黄铜矿的表面,对微生物浸出铜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绢云母 黄铜矿 细菌 黄铁矿 铵黄铁矾
下载PDF
晶体结构对黄铜矿、黄铁矿生物浸出差异性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骏 汪菊香 +3 位作者 武彪 温建康 尚鹤 武名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98-2904,共7页
在对黄铜矿、黄铁矿晶体结构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在相同生物浸出条件下晶体结构对两矿物浸出速率及浸矿用菌种群落演替规律的影响,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铜矿晶胞中单位结构基元内不同结合方式原子间浸出难易程度不同... 在对黄铜矿、黄铁矿晶体结构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在相同生物浸出条件下晶体结构对两矿物浸出速率及浸矿用菌种群落演替规律的影响,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铜矿晶胞中单位结构基元内不同结合方式原子间浸出难易程度不同,导致黄铜矿生物浸出速率随浸出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黄铁矿晶胞内各原子间结合方式单一,因而其浸出速率基本稳定。两矿物浸出过程中浸矿用菌种群落演替规律存在差异,在黄铜矿生物浸出过程中,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L.f)由优势菌(占98%以上)转为劣势菌(占37%);在黄铁矿生物浸出过程中,L.f始终为优势菌(占90%以上)。由于L.f对Fe2+供应较敏感,因而两矿物晶体结构不同所决定的Fe2+供应差异是浸矿用菌种群落演替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黄铜矿 黄铁矿 生物浸出 差异性
下载PDF
黄铁矿对砷黄铁矿生物浸出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方芳 钟宏 +3 位作者 江放明 罗忠银 孙晓伟 许凯扬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70-2976,共7页
为探明黄铁矿在砷黄铁矿生物浸出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选择纯黄铁矿和砷黄铁矿组成的矿浆浸出体系,考察黄铁矿和砷黄铁矿质量比以及黄铁矿粒度对体系中砷的浸出率以及砷的氧化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砷的浸出率随黄铁矿与砷黄铁矿质量比... 为探明黄铁矿在砷黄铁矿生物浸出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选择纯黄铁矿和砷黄铁矿组成的矿浆浸出体系,考察黄铁矿和砷黄铁矿质量比以及黄铁矿粒度对体系中砷的浸出率以及砷的氧化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砷的浸出率随黄铁矿与砷黄铁矿质量比的增加而升高,随黄铁矿粒度的增加而减少。当黄铁矿的粒度小于74μm、黄铁矿与砷黄铁矿质量比为10:2时,砷的最高浸出率为97.7%,比不添加黄铁矿时砷的浸出率提高了约43.18%。且黄铁矿可以加速As(Ⅲ)转化为As(Ⅴ),降低矿浆对细菌的毒害,使生物浸出体系细菌密度提高、pH下降、氧化还原电位φh升高并与砷黄铁矿形成原电池效应,从而促进砷黄铁矿的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砷黄铁矿 氧化亚铁硫杆菌 生物浸出 原电池效应
下载PDF
氧化亚铁硫杆菌胞外多聚物在生物浸出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傅建华 邱冠周 +2 位作者 胡岳华 张在海 徐竟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2-66,共5页
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ferrooxidans,T.f)是一种重要的浸矿微生物。它与矿物的界面作用机理是复杂的,涉及物理化学的和生物化学的参数。本文运用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ferrooxidans)的胞外多聚物(EPS)的... 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ferrooxidans,T.f)是一种重要的浸矿微生物。它与矿物的界面作用机理是复杂的,涉及物理化学的和生物化学的参数。本文运用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ferrooxidans)的胞外多聚物(EPS)的脂类、多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以及铁离子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EPS与吸附、生物膜形成的关系以及生物膜在浸矿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铁硫杆菌 胞外多聚物 吸附 生物浸出 电镜细胞化学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温度下赞比亚低品位铜矿生物浸出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郝晓东 曾伟民 +5 位作者 彭堂见 胡琪 梁伊丽 尹华群 邱冠周 刘学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58-2564,共7页
与传统微生物生态学分析方法相比,近几年高通量测序以速度快、通量高、低成本等特征在微生物多样性检测方面得到了充分应用,并采用此方法研究温度对微生物浸出赞比亚一种低品位铜矿的效率和群落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和45℃浸出... 与传统微生物生态学分析方法相比,近几年高通量测序以速度快、通量高、低成本等特征在微生物多样性检测方面得到了充分应用,并采用此方法研究温度对微生物浸出赞比亚一种低品位铜矿的效率和群落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和45℃浸出条件下,铜浸出率分别为64.2%和69.4%,45℃条件下获得了较高铜浸出率。采用高通量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30℃和45℃浸出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当浸出温度为30℃,Acidithiobacillus caldus和Acidiphilium sp.是主要浸矿菌;当浸出温度为45℃时,Sulfobacillus sp.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是优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温度 生物浸出 群落动态 ILLUMINA Miseq测序
下载PDF
生物浸出低品位镍铜硫化矿 被引量:30
19
作者 方兆珩 柯家骏 +3 位作者 李洪枚 张广积 蔡昭铃 罗林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2002年第4期2-7,20,共7页
阐述了氧化亚铁硫杆菌 (TF5)和氧化硫硫杆菌 (TT)浸出金川低品位镍铜硫化矿的机理、过程动力学、工艺条件和反应工程。研究表明 ,含镍磁黄铁矿的细菌浸出以细菌氧化生成的Fe3 +的作用为主 ,浸出速率受表面反应控制 ;镍黄铁矿的细菌浸出... 阐述了氧化亚铁硫杆菌 (TF5)和氧化硫硫杆菌 (TT)浸出金川低品位镍铜硫化矿的机理、过程动力学、工艺条件和反应工程。研究表明 ,含镍磁黄铁矿的细菌浸出以细菌氧化生成的Fe3 +的作用为主 ,浸出速率受表面反应控制 ;镍黄铁矿的细菌浸出以矿物表面吸附菌的作用为主。细菌对Mg2 +离子的耐受浓度因驯化而提高 ,极限浓度可达 15~ 2 0g/L。低品位镍铜矿的细菌浸出过程中 ,pH控制、细菌的初始接种量、矿浆浓度及TF和TT的混合比是影响镍、铜、钴等有价金属元素浸出速率和最终浸出率的主要因素。优化条件下气升式和搅拌式反应器中试验表明 ,优化条件下 ,在生物浸出低品位镍铜硫化矿 ,镍浸出率可达到 92 %~ 94 % ,铜达 4 8%~ 50 % ,钴达 88%~ 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镍铜硫化矿 氧化亚铁硫杆菌 氧化硫硫杆菌 细菌 生物浸出
下载PDF
黄铜矿生物浸出过程中Fe(Ⅱ)和Fe(Ⅲ)的行为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鹏程 杨洪英 +2 位作者 佟琳琳 韩战旗 宋言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94-1700,共7页
采用Fe(Ⅱ)和Fe(Ⅲ)对黄铜矿进行生物浸出,主要研究浸出过程中体系的pH值、铁离子浓度、细菌吸附率及铜浸出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介质中Fe(Ⅲ)含量不同,生成黄钾铁矾的形态不同。在Fe(Ⅲ)生物浸出体系中,絮状的黄钾铁矾逐渐生成并全部... 采用Fe(Ⅱ)和Fe(Ⅲ)对黄铜矿进行生物浸出,主要研究浸出过程中体系的pH值、铁离子浓度、细菌吸附率及铜浸出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介质中Fe(Ⅲ)含量不同,生成黄钾铁矾的形态不同。在Fe(Ⅲ)生物浸出体系中,絮状的黄钾铁矾逐渐生成并全部覆盖在黄铜矿表面,阻碍黄铜矿的浸出过程。在Fe(Ⅱ)生物浸出体系中,生成皮壳状、结核状的黄钾铁矾分散于浸出液中,不覆盖在黄铜矿表面,对黄铜矿的浸出没有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黄钾铁矾 生物浸出 细菌吸附 水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