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磷农药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许翠玲 王改萍 胡胜水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2-507,共6页
为了监测有机磷农药给人类及整个生态环境所造成了的危害和影响 ,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十年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技术在有机磷农药 (OPs)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 研究进展 有机磷农药 环境污染 胆碱酯酶 有机磷水解酶 环境监测
下载PDF
用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牛奶中残留的青霉素(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平 李玉光 +3 位作者 刘梦友 马洁 薛颖 吴国华 《光散射学报》 2005年第1期61-63,共3页
尝试用微生物传感器、电位型酶传感和电流型酶传感器测定牛奶中残留青霉素,摸索经济、高效的测量方法,筛选出可实用的传感器。
关键词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 青霉素残留 纳米金胶
下载PDF
关于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学科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晓苹 雷德森 陈国南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48,共6页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学科是在科学与技术综合化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交叉学科 ,它的发展得益于多学科、多专业的分工合作 ,同时又对相关学科的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作为分析仪器的核心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环保事业等...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学科是在科学与技术综合化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交叉学科 ,它的发展得益于多学科、多专业的分工合作 ,同时又对相关学科的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作为分析仪器的核心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环保事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有利于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综述该学科的内容、特点及国际研究动向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的研究发展现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 学科发展 可持续发展 技术创新 生化反应 生物敏感元件
下载PDF
介体型水质BOD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
4
作者 胡敬芳 孙楫舟 +1 位作者 高国伟 夏善红 《传感器世界》 2014年第12期7-13,共7页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是目前国际上用来衡量水质有机物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水体中氧的溶解度非常低,以电子媒介体代替溶解氧为电子受体的介体型BOD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以其快速、准确、稳定等优点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论述了介体型水质BO...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是目前国际上用来衡量水质有机物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水体中氧的溶解度非常低,以电子媒介体代替溶解氧为电子受体的介体型BOD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以其快速、准确、稳定等优点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论述了介体型水质BOD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现状及研究动态,重点讨论了介体型水质BOD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构成及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传感器的优缺点,并对其核心部分-微生物膜的制备方法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需氧量 电子媒介体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 生物
下载PDF
阳极表面积对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小雨 梁翘楚 张杨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3年第2期69-74,共6页
以生物电化学系统(BES)为基础提出了一种BOD水质监测传感器,探究了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与底物BOD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评估了阳极表面积对其性能的影响。采取循环伏安法(CV)和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对其生物活性和电子传递能力进... 以生物电化学系统(BES)为基础提出了一种BOD水质监测传感器,探究了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与底物BOD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评估了阳极表面积对其性能的影响。采取循环伏安法(CV)和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对其生物活性和电子传递能力进行了讨论,并利用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其阳极界面上的微生物均匀度和丰富度。研究结果表明,完整碳刷和1/2碳刷传感器的最大电流都达到了1.18 mA,而1/4碳刷的只有0.5 mA。完整碳刷和1/2碳刷传感器在不同时间下的BOD-电流拟合曲线的R2值在3 min时高达0.9,1/4碳刷在2 min时,R2值达到了0.9以上。完整碳刷、1/2碳刷和1/4碳刷的负峰电位接近,峰值电流密度逐渐提高。1/2碳刷的微生物菌群分布较为均匀。3种表面积的碳刷阳极都具有较高的传感器性能,其中,1/2碳刷阳极整体利用效率最高。容积为236 mL的BOD监测传感器,利用碳刷作为阳极时,阳极的表面积为1193.13 cm^(2)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 水质监测 生化需氧量 阳极表面积 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及对氨基酸的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婷婷 鄂义峰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58-61,共4页
目的 研制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纳米带(Oxidized graphene nanobelts,GON)修饰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用于L和D-氨基酸(AA)的快速检测。方法 采用2种石墨烯材料,氧化石墨烯纳米带(GON)和还原石墨烯纳米带(reduced graphene nanoribbon... 目的 研制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纳米带(Oxidized graphene nanobelts,GON)修饰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用于L和D-氨基酸(AA)的快速检测。方法 采用2种石墨烯材料,氧化石墨烯纳米带(GON)和还原石墨烯纳米带(reduced graphene nanoribbons,GRN),修饰于丝网印刷碳电极(CSPE)制备2种电极。利用D-AA和D-氨基酸氧化酶(DAAO)反应产生H_2O_2,然后以制备的电极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检测H_2O_2和L-AA电信号,并对电极和酶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选择具有电活性的酪氨酸(Tyr)为目标分析物,并对L-Tyr和D-Tyr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对其在尿样品中的Tyr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在尿酸和其他电活性AA的存在下,该生物电化学传感器能够精确的检测出尿样中的L-Tyr和D-Tyr含量,其回收率分别为(95±5)%和(99±3)%。结论 该基于GON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作为D-AA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工具,在临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纳米带 氨基酸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
下载PDF
检测β淀粉样肽不同构象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健行 田梦 +3 位作者 舒桐 苏磊 刘国东 张学记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92-1501,共10页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近似呈现指数式增高,因此受到广泛关注。遏制阿尔茨海默症在人群中的蔓延,当前有效的方法是预防和早期诊断。目前,β淀粉样肽是研究最广且公认的可用于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近似呈现指数式增高,因此受到广泛关注。遏制阿尔茨海默症在人群中的蔓延,当前有效的方法是预防和早期诊断。目前,β淀粉样肽是研究最广且公认的可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近年来,电化学生物传感方法由于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和对β淀粉样肽不同构象的信号响应快等优点,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β淀粉样肽的生物识别单元的角度评述了近五年β淀粉样肽单体、低聚物和纤维检测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 早期诊断 Β淀粉样肽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评述
下载PDF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明芳 石继飞 +3 位作者 刘燕茹 史晓霞 郑燕 曹艳娟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14,共6页
纳米材料具有微小的结构、很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最灵敏和最有前途的传感器之一,二者的结合使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稳定、快速响应、准确和低成本等突出特点,在生物分析领域取... 纳米材料具有微小的结构、很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最灵敏和最有前途的传感器之一,二者的结合使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稳定、快速响应、准确和低成本等突出特点,在生物分析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综述了目前使用较多的无机纳米材料、有机纳米材料和生物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对不同纳米材料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纳米材料应用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无机纳米材料 有机纳米材料 生物纳米材料
下载PDF
基于金属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明芳 石继飞 +3 位作者 郑燕 刘燕茹 史晓霞 曹艳娟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医疗保健、食品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成为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首选材料,其中金属纳米材料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包括单金属纳米材料、多金属纳米材料、金属...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医疗保健、食品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成为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首选材料,其中金属纳米材料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包括单金属纳米材料、多金属纳米材料、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和金属有机骨架在内的常见金属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基于金属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单金属纳米材料 多金属纳米材料
下载PDF
基于MOF-74@AuAg纳米花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循环肿瘤DNA的检测
10
作者 谢林芝 何林欣 +1 位作者 付杨 陈梅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92-196,201,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MOF-74@AuAg纳米花(NFs)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并检测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循环肿瘤DNA(ctDNA)。方法采用还原法制备AuAg NFs;采用溶剂热法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74;利用壳聚糖的黏附性和成膜性制备AuAg ... 目的构建基于MOF-74@AuAg纳米花(NFs)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并检测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循环肿瘤DNA(ctDNA)。方法采用还原法制备AuAg NFs;采用溶剂热法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74;利用壳聚糖的黏附性和成膜性制备AuAg NFs与MOF-74的复合材料;采用电子显微镜对AuAg NFs、MOF-74@AuAg NFs进行形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法评估构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可行性;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定量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ctDNA,并采用加标回收法评估其在临床样本中的应用潜能。结果基于MOF-74@AuAg NFs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被成功构建,其对突变的ctDNA线性检测为10 fM~1 nM,检测限低至0.392 fM,加标回收率为92.22%~118.20%。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ctDNA,其灵敏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AuAg纳米花 循环肿瘤DNA
下载PDF
基于链置换扩增的电化学适配体生物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的赭曲霉毒素A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伟 张蕴哲 +3 位作者 杨倩 范少华 田益玲 张伟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241,共10页
为构建一种基于链置换扩增技术(SDA)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技术检测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方法,根据OTA特异性适配体设计发卡结构,并在发卡结构的茎部设置SDA反应识别位点,进行SDA扩增。将扩增产物与修饰二茂铁(Fc)的电化学探针进行杂... 为构建一种基于链置换扩增技术(SDA)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技术检测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方法,根据OTA特异性适配体设计发卡结构,并在发卡结构的茎部设置SDA反应识别位点,进行SDA扩增。将扩增产物与修饰二茂铁(Fc)的电化学探针进行杂交,使电信号发生变化,从而建立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检测OTA的方法。通过对7组不同毒素的测定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测定其灵敏度和检出限,并与赭曲霉毒素A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国家标准(GB 5009.96-2016)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下,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灵敏度线性范围为0.1 pg/mL~10 ng/mL,检出限(LOD)为0.05 pg/mL。当OTA存在时,检测结果为阳性,当OTA不存在时,检测为阴性,说明该方法特异性良好。在人工加标试验中,该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加标回收率为96.60%~99.04%,ELISA(国家标准)的加标回收率为94.00%~98.50%,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优于国家标准。结论:该方法能够快速检测食品中的OTA,具有实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核酸适配体 链置换扩增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重金属离子检测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玉珍 施宁娜 +3 位作者 田茂忠 温雅琼 王江悦 穆建圆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基于抗原抗体、酶、核酸适配体、蛋白质、细胞等各种生物成分建立的电化学方法,由于这些生物成分具有强的特异性,决定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同时该方法还具有便捷快速、灵敏、操作简单等优点,已经被广泛...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基于抗原抗体、酶、核酸适配体、蛋白质、细胞等各种生物成分建立的电化学方法,由于这些生物成分具有强的特异性,决定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同时该方法还具有便捷快速、灵敏、操作简单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各种生物成分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重金属离子 生物成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纳米材料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晓然 张蕴哲 +3 位作者 徐慧 卢鑫 马晓燕 张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4期172-178,共7页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一种污染食品的常见真菌毒素,长期食用OTA污染的食品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随着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成为OTA检测的新方向。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其性能。该文综...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一种污染食品的常见真菌毒素,长期食用OTA污染的食品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随着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成为OTA检测的新方向。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其性能。该文综述使用纳米材料检测OTA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纳米材料 检测 食品安全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拓男 梁新义 《现代食品》 2024年第9期22-26,共5页
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传统检测方法越来越难以应对当下国内外市场中食品品类激增所带来的检测压力,高效、快速、准确地在食品样品中检测出食源性致病菌成为食品安全领域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电化学... 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传统检测方法越来越难以应对当下国内外市场中食品品类激增所带来的检测压力,高效、快速、准确地在食品样品中检测出食源性致病菌成为食品安全领域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可实现在线检测、快速检测、痕量检测,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方向的研究与开发。本文在介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基本原理和分类的基础上,重点对比与讨论近期国内外关于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突出研究成果,并展望其研究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
下载PDF
CRISPR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李双 陈挚 +2 位作者 黄韵霞 赵国军 江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71-1787,共17页
肿瘤的早期诊断对提高生存率和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对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如ctDNA、miRNA、蛋白质、外泌体等)进行敏感检测是早期肿瘤诊断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肿瘤检测方法由于其成本高、时间长以及灵敏度低,已成为肿瘤诊疗... 肿瘤的早期诊断对提高生存率和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对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如ctDNA、miRNA、蛋白质、外泌体等)进行敏感检测是早期肿瘤诊断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肿瘤检测方法由于其成本高、时间长以及灵敏度低,已成为肿瘤诊疗领域亟需突破的技术瓶颈。源于细菌的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规则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及其相关蛋白质(CRISPR-associated protein,Cas)系统,已开发成为一种高效的分子诊断工具。近年来,通过结合便捷、高灵敏、响应速度快的电化学技术,CRISPR/Cas生物传感器在快速检测领域显示出巨大潜力。本文简要介绍了第Ⅱ类CRISPR/Cas系统单效应蛋白的原理及特点,重点综述了基于CRISPR/Cas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各种检测技术(包括阻抗法、伏安法、光电化学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在肿瘤诊断领域的应用,并讨论了CRISPR/Cas集成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优势与局限性、当前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系统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肿瘤检测
原文传递
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谦 张玲 李景虹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1-649,共9页
石墨烯作为新型的二维碳基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石墨烯及其复合物适合于构建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本文介绍了石墨烯功能化的方法,并对石墨烯及其复合物在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进行了... 石墨烯作为新型的二维碳基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石墨烯及其复合物适合于构建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本文介绍了石墨烯功能化的方法,并对石墨烯及其复合物在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功能化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综述
下载PDF
基于纳米材料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宗花 郭新美 +3 位作者 夏建飞 张菲菲 夏延致 李延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16-1223,共8页
近年来,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领域的研究已成为前沿性的内容。纳米材料具备优异的物理、化学、电催化等性能,加之其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可将传感器的性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呈现出体积更小... 近年来,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领域的研究已成为前沿性的内容。纳米材料具备优异的物理、化学、电催化等性能,加之其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可将传感器的性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呈现出体积更小、速度更快、检测灵敏度更高和可靠性更好等优异性能。该文按照纳米结构的分类,综述了近几年基于以下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应用:零维纳米材料——纳米微粒;一维纳米材料——纳米管、纳米线和纳米棒;二维纳米材料——纳米超薄膜。引用参考文献78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零维 一维 二维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的化学修饰电极及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8
作者 麦智彬 谭学才 邹小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0-125,共6页
综述了碳纳米管的结构、合成、纯化、功能化、分散及基于碳纳米管的化学修饰电极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化学修饰电极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评述
下载PDF
利用互补核酸杂交富集金胶实现信号扩增的电化学凝血酶蛋白生物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郑静 冯婉娟 +4 位作者 程圭芳 黄翠华 林莉 何品刚 方禹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274-2279,共6页
介绍了一种利用互补核酸杂交富集金胶实现信号扩增的蛋白质生物传感器.以凝血酶蛋白为研究对象,利用凝血酶蛋白相对应的两段核酸适配体,将适配体Ⅰ固定在磁性颗粒上,用于特异性地捕获蛋白,将适配体Ⅱ标记金胶作为检测信标.由凝血酶蛋白... 介绍了一种利用互补核酸杂交富集金胶实现信号扩增的蛋白质生物传感器.以凝血酶蛋白为研究对象,利用凝血酶蛋白相对应的两段核酸适配体,将适配体Ⅰ固定在磁性颗粒上,用于特异性地捕获蛋白,将适配体Ⅱ标记金胶作为检测信标.由凝血酶蛋白和相对应的两段核酸适配体构建三明治结构的凝血酶蛋白生物传感器.另外,再通过信标金胶上过剩的核酸适配体链与另一段标记有金胶的互补核酸进一步杂交,获得金胶的选择性聚集,实现了信号扩增.通过信号扩增,使此传感器的灵敏度大大提高,对凝血酶蛋白的检测下限可达到4.52×10-15mol/L.平行测定浓度为7.47×10-14mol/L的凝血酶8次,其RSD为3.0%.该生物传感器对凝血酶蛋白有很好的特异性,其它蛋白如溶菌酶和牛血清白蛋白的存在对于检测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扩增 核酸适配体 凝血酶蛋白 金胶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纳米金、碳纳米管和纳米线及其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琦 张宏芳 +1 位作者 骆凯 郑建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47-1253,共7页
综述了1995~2007年间,纳米金、碳纳米管和纳米线材料及其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中的新进展,引用文献60篇。
关键词 纳米金 碳纳米管 纳米线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