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连生物碱对TGEV诱导的ST细胞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唐红梅 朱买勋 +1 位作者 邓小龙 徐登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分别用质量浓度为100、50、25μg/m L的黄连生物碱(ACC)处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感染的猪睾丸细胞(ST),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力;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分别用质量浓度为100、50、25μg/m L的黄连生物碱(ACC)处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感染的猪睾丸细胞(ST),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力;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 NOS)活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TNF-α、IL-1β、IL-6、IL-10等炎症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00、50μg/mL的ACC可极显著提高TGEV感染的ST细胞的存活率,25μg/mL的ACC可显著提高TGEV感染的ST细胞存活率;TGEV感染后ST细胞NO含量急剧升高,100、50μg/mL的ACC可极显著降低ST细胞TNOS和i NOS活性,25μg/mL ACC可显著降低TNOS和i NOS活性;ACC可极显著下调ST细胞TNF-α、IL-1β、IL-6、IL-10m RNA的表达水平。表明黄连生物碱可以降低TGEV诱导的ST细胞的炎症反应,缓解病毒对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生物碱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猪睾丸细胞 炎症相关基因
下载PDF
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皂素对4种蔬菜病原菌的室内联合毒力
2
作者 杜晓静 梁浩 钱玺丞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09-115,共7页
为明确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混配对辣椒疫霉病菌、瓜果腐霉病菌、番茄晚疫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以期为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复配型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依据,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皂素单剂及其混剂对上述4种病... 为明确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混配对辣椒疫霉病菌、瓜果腐霉病菌、番茄晚疫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以期为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复配型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依据,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皂素单剂及其混剂对上述4种病原菌的EC_(50)、毒力比率以及最佳配比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博落回生物碱对辣椒疫霉病菌、瓜果腐霉病菌、番茄晚疫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EC_(50)值分别为29.3、89.0、24.8、29.6μg/mL;茶皂素对4种病原菌的EC_(50)值分别为90.0、90.3、55.2、83.0μg/mL。毒力比率筛选结果表明,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皂素EC_(50)剂量百分比为90∶10、80∶20、70∶30、60∶40、50∶50和40∶60时,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毒力比率分别为1.30、1.38、1.45、1.33、1.29和1.28,表现为增效作用;EC_(50)剂量百分比为40∶60和10∶90时,对瓜果腐霉病菌的毒力比率分别为1.26和1.28,表现为增效作用;EC_(50)剂量百分比为80∶20和50∶50时,对番茄晚疫病菌的毒力比率分别为1.27和1.25,表现为增效作用;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皂素复配对番茄灰霉病菌表现为相加作用。最佳配比的联合毒力筛选结果表明,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质量比为1.0∶3.1和1.0∶4.6的混剂对辣椒疫霉病菌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2.30和1.54;质量比为1.0∶1.5和1.0∶9.1的混剂对瓜果腐霉病菌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1.67和2.12;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混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质量比为1.8∶1.0的混剂对番茄晚疫病菌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1.52。综上,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复配对辣椒疫霉病菌、瓜果腐霉病菌和番茄晚疫病菌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对番茄灰霉病菌表现为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生物碱 茶皂素 病原菌 生长速率法 联合毒力
下载PDF
茶皂素和博落回生物碱复配对4种病原菌的联合毒力
3
作者 杜晓静 梁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25-127,170,共4页
为了明确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混配对棉花立枯病菌、棉花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和柑橘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博落回生物碱、茶皂素及其不同配比混剂对4种病菌的毒力,通过交互测定法测定了茶皂素和博落回生物碱的毒... 为了明确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混配对棉花立枯病菌、棉花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和柑橘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博落回生物碱、茶皂素及其不同配比混剂对4种病菌的毒力,通过交互测定法测定了茶皂素和博落回生物碱的毒性比例和增效系数。结果表明: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复配对棉花枯萎病的联合毒力主要为拮抗或相加作用,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复配对苹果轮纹病的联合毒力主要为相加作用,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质量比为1∶48.7的混剂对棉花立枯病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1.536;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质量比为1∶20.2的混剂对柑橘炭疽病菌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1.5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生物碱 茶皂素 植物病原菌 联合毒力
下载PDF
基于UPLC-Triple-TOF-MS技术初步分析雅安产道地中药材川牛膝中生物碱成分
4
作者 王悦秋 王昌 +1 位作者 梁林辉 梁大伟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55-157,160,共4页
采用乙醇提取、成盐、二氯甲烷萃取等方法初步富集川牛膝总生物碱,确定最优提取分离工艺;通过超高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采用Waters XSelect CSH-C_(18)色谱柱(2.1 mm×150 mm,1.7μm),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 采用乙醇提取、成盐、二氯甲烷萃取等方法初步富集川牛膝总生物碱,确定最优提取分离工艺;通过超高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采用Waters XSelect CSH-C_(18)色谱柱(2.1 mm×150 mm,1.7μm),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测试波长254 nm,柱温为50℃,进样量为3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扫描范围为m/z 100~1500,并采用全扫描模式对样品数据进行收集,根据高分辨质谱结合二级质谱所得信息对川牛膝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通过对比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的质荷比、Scifinder和Reaxy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推测出两种生物碱成分。研究建立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提取与分析方法,为提高雅安产道地中药材川牛膝的质量控制水平及后续阐明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牛膝 生物碱 提取方法 超高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定性分析
下载PDF
烟草生物碱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颖超 方敦煌 +2 位作者 徐海明 童治军 肖炳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4,共13页
生物碱是烟草的重要化学成分。为明确烟草生物碱的遗传结构,发掘控制相关性状的主效位点,以烟草品种Y3、K326为亲本,构建大小为271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分别于2018、2019和2020年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玉溪市研和种植群体材料,检测总植物碱... 生物碱是烟草的重要化学成分。为明确烟草生物碱的遗传结构,发掘控制相关性状的主效位点,以烟草品种Y3、K326为亲本,构建大小为271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分别于2018、2019和2020年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玉溪市研和种植群体材料,检测总植物碱(TPA)、烟碱(NIC)、降烟碱(NOR)、假木贼碱(ANAB)和新烟草碱(ANAT)5种生物碱表型。对群体进行基因组测序,构建包含46,129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定位方法及软件QTLNetwork2.0,进行QTL定位分析。共定位15个具有显著加性效应的QTL,加性效应对表型贡献率为0.58%~11.57%。其中4个主效QTL即控制总植物碱的qTPA14、烟碱的qNIC14、假木贼碱的qANAB14和新烟草碱的qANAT14,均可以解释相应性状10%以上的表型变异,且均位于14号连锁群上。6个QTL具有显著的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对表型贡献率为0.80%~1.81%。5对QTL具有显著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对表型的贡献率为0.15%~2.31%。2对QTL具有显著的上位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对表型的贡献率为0.81%~1.16%。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离候选基因、解析遗传机理和促进烟草生物碱性状分子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重组自交系 生物碱 复杂性状 基因与环境互作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 UN32石斛碱型生物碱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秦一彤 余娧凡 +4 位作者 钱旭 姚云君 金磊磊 陈集双 虞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6-232,共7页
石斛碱是传统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的特征药用活性成分,结构上属于石斛型生物碱(dendrobine-type total alkaloids,DTTAs)。石斛碱的积累受周期和环境的影响,仅从植物中获取难以满足需求。该研究的对象Trichoderma longibrac... 石斛碱是传统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的特征药用活性成分,结构上属于石斛型生物碱(dendrobine-type total alkaloids,DTTAs)。石斛碱的积累受周期和环境的影响,仅从植物中获取难以满足需求。该研究的对象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 UN32是实验室前期通过复合诱变获得的产DTTAs的正突变株。为提高UN32的生物碱产量,使产物表达水平趋于稳定,该研究从UN32发酵培养基中无机盐的添加量出发,利用响应面法确定金属离子的最优配比。根据Plackett-Burman法设计筛选出对响应结果影响程度最显著的3个因素分别为Zn^(2+)、Cu^(2+)、Fe^(2+),其最佳添加时间和添加浓度分别是Cu^(2+)0.5 mmol/L(第6天)、Fe^(2+)0.4 mmol/L(第6天)和Zn^(2+)0.7 mmol/L(第3天)。响应面统计的结果显示,当模型响应值生物碱量达最大值时,Cu^(2+)、Zn^(2+)和Fe^(2+)的浓度分别为0.54、0.69、0.39 mmol/L,此时生物碱产量达到(317.36±6.48)μg,比初始培养基提高了72.68%。综上,金属离子及其不同组合对菌株UN32生物碱的积累具有促进作用,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枝木霉 内生真菌 石斛型生物碱 金属离子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无损检测克咳片中麻黄类生物碱和吗啡含量研究
7
作者 孙鹏 向超群 +5 位作者 陈启文 贾彬 李欣怡 陈炜璇 乔卫林 肖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642,共6页
麻黄类生物碱以及吗啡含量对评价克咳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建立了快速、无损、高效的克咳片质量评价方法,采用NIRS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法建立了麻黄类生物碱以及吗啡的定量分析模型,并采用不同预处理方... 麻黄类生物碱以及吗啡含量对评价克咳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建立了快速、无损、高效的克咳片质量评价方法,采用NIRS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法建立了麻黄类生物碱以及吗啡的定量分析模型,并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和不同变量选择方法优化了模型性能。将校正集决定系数(R_(c)^(2))、验证集决定系数(R_(p)^(2))和相对分析误差(RPD)作为模型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预处理方法结合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变量选择方法所建立的模型性能最优。克咳片中麻黄类生物碱及吗啡近红外光谱模型的R_(c)^(2)、R_(p)^(2)及RPD分别为0.91、0.93、4.00和0.92、0.94、4.24,说明模型性能较好。该研究基于NIRS和CARS实现了克咳片指标成分的快速、无损分析,为克咳片的质量快检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咳片 近红外光谱 麻黄类生物碱 吗啡
下载PDF
一株高效降解马铃薯糖苷生物碱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8
作者 宋菲 李晨 +2 位作者 闫子茹 张娜 田洪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由于储存不当,马铃薯块茎会产生有毒的糖苷生物碱(glycoalkaloids,GAs),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生物降解是有效去除马铃薯中GAs首选技术。该文从发芽绿化的马铃薯块茎中分离内生菌,采用以GAs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进行筛选,通过菌... 由于储存不当,马铃薯块茎会产生有毒的糖苷生物碱(glycoalkaloids,GAs),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生物降解是有效去除马铃薯中GAs首选技术。该文从发芽绿化的马铃薯块茎中分离内生菌,采用以GAs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进行筛选,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测序进行菌株鉴定,并进行体外安全性评价,最后采用HPLC和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检测菌株对GAs的降解特性和降解产物。筛选出1株可高效降解GAs菌株C11,经鉴定为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对部分抗生素具有抗性但不含质粒,不产生有害代谢产物,不具有溶血性,菌株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该菌株最适降解条件为30℃、pH 6.0。Mn^(2+)能增加菌株C11的降解能力,而Cu^(2+)较强地抑制降解。菌株C11可能在胞内将GAs降解为胆固醇后进一步代谢利用。菌株C11具有高效的GAs降解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在菌剂开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苷生物碱 生物降解 贝莱斯芽孢杆菌 安全性 降解特性
下载PDF
无根藤中阿朴菲类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分析
9
作者 黄兹宝 陈咪咪 +3 位作者 张勇 张小坡 董琳 张彩云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251-258,共8页
为了寻找无根藤(Cassytha filiformis)中具有降糖活性的阿朴菲类生物碱,以无根藤为研究对象,通过酸溶碱沉法提取,乙酸乙酯萃取获取总生物碱,并通过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再通过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最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 为了寻找无根藤(Cassytha filiformis)中具有降糖活性的阿朴菲类生物碱,以无根藤为研究对象,通过酸溶碱沉法提取,乙酸乙酯萃取获取总生物碱,并通过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再通过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最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评价所得阿朴菲类生物碱对HL-7702细胞葡萄糖消耗活性。鉴定结果发现13个阿朴菲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无根藤米丁(1)、无根藤米里丁(2)、小唐松草宁碱(3)、新木姜子素(4)、N-metilseconeolitsine(5)、N-methyl-2,3,6-trimethoxymorphin-andien-7-one(6)、10-O-甲基汝兰碱(7)、无根藤定碱(8)、norneolitsine(9)、O-甲基无根藤碱(10)、无根藤碱(11)、filiformine(12)、降南天竹碱(13),其中,化合物5和13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细胞葡萄糖消耗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和11显著促进HL-7702细胞葡萄糖消耗,具有研究开发成降糖先导化合物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根藤 阿朴菲类生物碱 提取分离 波谱解析 葡萄糖消耗活性
下载PDF
青海省流石滩斑花黄堇的生长和生物碱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伪玛张 曾太乙亥 +2 位作者 确生 斯确多吉 索南吉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1期29-38,共10页
该研究调查了青海省境内14个县的高山流石滩区斑花黄堇的生长情况(植株数、高度、盖度、单株干重)和生物碱含量,分析了环境因素(海拔、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和人为因素(人为干扰)对斑花黄堇生长和生物... 该研究调查了青海省境内14个县的高山流石滩区斑花黄堇的生长情况(植株数、高度、盖度、单株干重)和生物碱含量,分析了环境因素(海拔、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和人为因素(人为干扰)对斑花黄堇生长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其生长情况和生物碱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海省流石滩斑花黄堇的平均植株数为13株/m^(2),平均高度为13.85cm,平均盖度为2.68%,平均单株干重为1.06 g,平均生物碱含量为0.07 mg/g。(2)斑花黄堇的高度和盖度随海拔的升高显著增加(P<0.05);斑花黄堇的盖度受日照时数和风速的显著影响,而植株数受风速与土壤全钾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人为因素对斑花黄堇的单株干重具有显著影响。(3)斑花黄堇生物碱含量主要受海拔和生物因素(植株数、高度和单株干重)的影响,表现为随海拔升高生物碱含量显著增加(P<0.01),也随其植株数、高度、单株干重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综上,文章揭示了高山流石滩植物群落中斑花黄堇的生长情况和生物碱含量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结果对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青藏高原重要药用植物斑花黄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花黄堇 高山流石滩 生长特性 生物碱含量
下载PDF
篦子三尖杉的生物碱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11
作者 姜春宇 高贵文 +7 位作者 王璇 马高鹏 孙雯 谈佳沂 贾桂燕 华会明 韩通 赵蕊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84-89,126,共7页
为研究篦子三尖杉的化学成分,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和波谱手段,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生物碱类成分。其中博落回碱(7)、(2Z)-1,2-二氢-2-(1H-吲哚-3-亚甲基)-3H-吲哚-3-酮(8)、1-甲氧基-3-吲哚乙腈(9)、4-甲氧基-1H-吲哚-3-甲... 为研究篦子三尖杉的化学成分,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和波谱手段,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生物碱类成分。其中博落回碱(7)、(2Z)-1,2-二氢-2-(1H-吲哚-3-亚甲基)-3H-吲哚-3-酮(8)、1-甲氧基-3-吲哚乙腈(9)、4-甲氧基-1H-吲哚-3-甲醛(10)、吲哚-3-甲醛(11)为首次从三尖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CCK-8法测试了化合物1~11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体外抗增殖能力,异三尖杉酯碱(1)和三尖杉酯碱(2)对三种肿瘤细胞显示了显著的抗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篦子三尖杉 生物碱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新疆白喉乌头中4种生物碱的分离鉴定及含量测定
12
作者 曹星星 古丽达力·赛里克 赵翡翠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68,共6页
采用硅胶柱层析、硅胶柱色谱法等手段对白喉乌头的95%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对分离得到的4种生物碱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并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了其含量。结果表明,从白喉乌头的95%乙醇提取物中共... 采用硅胶柱层析、硅胶柱色谱法等手段对白喉乌头的95%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对分离得到的4种生物碱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并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了其含量。结果表明,从白喉乌头的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4个二萜生物碱,分别鉴定为:8-去氧刺乌头碱、异刺乌头碱、高乌甲素、冉乌头碱,其中异刺乌头碱为首次从白喉乌头中分离得到;3批白喉乌头药材中8-去氧刺乌头碱、异刺乌头碱、高乌甲素、冉乌头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26 mg·g^(-1)、0.124 mg·g^(-1)、1.143 mg·g^(-1)、0.561 mg·g^(-1),其中高乌甲素的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喉乌头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二萜生物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吴茱萸生物碱类化学成分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药效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万丽 邵进明 +1 位作者 黄晓蝶 鲁道旺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83-86,共4页
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是中药吴茱萸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临床应用广泛,药用价值高。现代药理药效研究表明,其总生物碱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也具有抗菌、抗炎和抗肿瘤等作用。吴茱萸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相关... 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是中药吴茱萸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临床应用广泛,药用价值高。现代药理药效研究表明,其总生物碱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也具有抗菌、抗炎和抗肿瘤等作用。吴茱萸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相关研究现已经成为吴茱萸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对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对吴茱萸中物碱类化学成分、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药效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吴茱萸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生物碱 临床应用 药理药效
下载PDF
茶叶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残留量检测方法及研究现状
14
作者 焦艳娜 彭梦香 +4 位作者 梁香 毛宪 肖中宁 曾亮 刘仲华 《中国茶叶》 2024年第3期12-20,共9页
综述了茶叶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包括比色法、毛细管电泳法、免疫学方法、色谱分析法等,并总结了国内外茶叶中PAs残留研究现状,分析了茶叶中PAs的毒性作用以及国内外关于PAs的限量标准。... 综述了茶叶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包括比色法、毛细管电泳法、免疫学方法、色谱分析法等,并总结了国内外茶叶中PAs残留研究现状,分析了茶叶中PAs的毒性作用以及国内外关于PAs的限量标准。我国目前尚缺乏茶叶中PAs的检测标准,迫切需要制定与欧盟规定相符的21种PAs的检测标准,并展开茶叶PAs污染水平监测与风险评估研究,为确保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积极应对欧盟贸易壁垒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残留 检测方法
下载PDF
款冬花不同炮制品中生物碱的肝脾毒性研究
15
作者 赖岳晓 刘佩沂 +1 位作者 田素英 梁晓滢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4期25-30,共6页
目的对款冬花不同炮制品中生物碱的肝脾毒性进行初步研究以获得最佳炮制方法。方法分别给昆明种小鼠灌胃款冬花生品、蜜炙品、甘草水制品、甘草水制蜜炙共制品以及用甘草水炼蜜的蜜炙品所提取的总生物碱,连续给药8 d后,测定体重变化,计... 目的对款冬花不同炮制品中生物碱的肝脾毒性进行初步研究以获得最佳炮制方法。方法分别给昆明种小鼠灌胃款冬花生品、蜜炙品、甘草水制品、甘草水制蜜炙共制品以及用甘草水炼蜜的蜜炙品所提取的总生物碱,连续给药8 d后,测定体重变化,计算肝脏指数,测定血清中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对小鼠的肝脏、脾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生品组肝脏指数升高明显;各炮制品组与生品组相比,各炮制品组小鼠体重均有小幅度的增加,肝脏指数也有降低。与空白组比较,生品组的白蛋白、总胆汁酸、AST水平明显升高;各炮制品组与生品组相比都有所下降。病理切片显示,小鼠的脾脏未见明显病变,肝脏切片中生品组和各炮制品组的肝细胞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融合性坏死,可见肝细胞局灶性,水性变样以及汇管区炎症,但甘草水制组和甘草水制蜜炙组坏死融合程度较为轻微。结论不同炮制品的款冬花生物碱含量对小鼠肝脏毒性存在差异,其中以甘草水制和甘草水制蜜炙共制款冬花对小鼠肝脏毒性较小,减毒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款冬花炮制品 生物碱 肝脏毒性 血清生化指标 病理组织学
下载PDF
马齿苋中吲哚类生物碱的生物活性研究
16
作者 兰秀娟 郭胜男 +2 位作者 王金焕 王呈玉 英锡相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5期20-24,共5页
目的:研究马齿苋中分离所得吲哚类生物碱的抗胆碱酯酶活性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改良的Ellman法测定各化合物的抗胆碱酯酶活性,通过测量吸光度值计算化合物的胆碱酯酶抑制率,并计算IC_(50)值;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各化合物的抗氧... 目的:研究马齿苋中分离所得吲哚类生物碱的抗胆碱酯酶活性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改良的Ellman法测定各化合物的抗胆碱酯酶活性,通过测量吸光度值计算化合物的胆碱酯酶抑制率,并计算IC_(50)值;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通过测量吸光度值计算化合物的DPPH清除率,并计算IC_(50)值。结果:马齿苋中oleraindole A-oleraindole G均有抗胆碱酯酶活性,其中,oleraindole B抗胆碱酯酶作用的IC_(50)值为40.22μM,与阳性药毒扁豆碱(IC_(50)=37.92μM)的活性相当;oleraindole A、B、C、D和G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oleraindole C和oleraindole A抗氧化作用的IC_(50)值分别为7.49μM和9.68μM,远远优于阳性药BHA的活性(IC_(50)=37.81μM)。结论:oleraindole B抗胆碱酯酶活性较强,oleraindole C和oleraindole A抗氧化活性较优,可为马齿苋生物碱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吲哚类生物碱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雪上一枝蒿生物碱可溶性微针制备
17
作者 陈瑶 邓铋莉 +3 位作者 万静 董娜娜 陈晓兰 张永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0-747,共8页
目的 制备雪上一枝蒿生物碱可溶性微针。方法 离心注模法制备可溶性微针。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硫酸软骨素用量、PVP K120用量、40%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刺孔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考察形态、穿刺性能、含药量、体... 目的 制备雪上一枝蒿生物碱可溶性微针。方法 离心注模法制备可溶性微针。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硫酸软骨素用量、PVP K120用量、40%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刺孔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考察形态、穿刺性能、含药量、体外透皮性能。结果 最优处方为硫酸软骨素用量123 mg, PVP K120用量298 mg, 40%乙醇用量2.4 mL,刺孔率为98.3%。可溶性微针为黄色正方形贴片,针体呈圆锥形,可刺穿铝箔和大鼠皮肤,含药量为(0.94±0.025)mg。可溶性微针组24 h内累积渗透率为91.4%,明显高于凝胶膏剂组,渗透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雪上一枝蒿可溶性微针机械强度较好,可实现药物的有效经皮递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上一枝蒿 生物碱 可溶性微针 制备工艺 离心注模法
下载PDF
超声-酸性乙醇协同提取荷叶生物碱的工艺优化
18
作者 洪晶晶 汪文丽 +1 位作者 朱晓明 刘小玲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3,68,共5页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pH值、料液比、超声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对荷叶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确定超声-酸性乙醇协同提取荷叶生物碱的最佳工艺为:pH值2、料液比1∶18(g∶mL)、超声时间40 min、乙醇体积分数70%,在此条件...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pH值、料液比、超声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对荷叶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确定超声-酸性乙醇协同提取荷叶生物碱的最佳工艺为:pH值2、料液比1∶18(g∶mL)、超声时间40 min、乙醇体积分数70%,在此条件下,荷叶生物碱提取率可达3.22%。该工艺具有操作简便、提取率高、耗时短等优点,可应用于荷叶生物碱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生物碱 超声-酸性乙醇协同提取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的源内裂解-多级质谱法解析干燥恰特草中卡西酮类生物碱成分
19
作者 史洪飞 徐伯芃 +2 位作者 权养科 徐成鑫 周修齐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1-314,共14页
本研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 MS)的源内裂解-多级质谱法,发现并解析了恰特草中未知卡西酮类生物碱成分。将恰特草粉碎后,采用0.05 mol/L HCl水溶液提取,二氯甲烷、NaOH水溶液净化,ZORBAX Eclipse Plus Pheny... 本研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 MS)的源内裂解-多级质谱法,发现并解析了恰特草中未知卡西酮类生物碱成分。将恰特草粉碎后,采用0.05 mol/L HCl水溶液提取,二氯甲烷、NaOH水溶液净化,ZORBAX Eclipse Plus Phenyl-Hexyl色谱柱(3.0 mm×100 mm×1.8μm)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一级质谱全扫描模式下,通过卡西酮类生物碱的源内裂解特征实现未知卡西酮类生物碱成分的筛查;在目标离子采集模式下,基于未知卡西酮类生物碱成分的多级质谱裂解规律推测其分子结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恰特草中未知生物碱成分的筛查和解析,共识别出甲卡西酮、乙卡西酮和2-氨基-1-苯基-1-丁酮等3种卡西酮类生物碱成分,并采用标准物质对甲卡西酮和乙卡西酮进行确证,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物质,2-氨基-1-苯基-1-丁酮有待进一步确证。本工作为恰特草中精神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指引,为其他领域未知化合物的解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 MS) 源内裂解-多级质谱法 恰特草 卡西酮类生物碱 未知物解析
下载PDF
樟帮法甘草制吴茱萸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20
作者 姜军华 陈建兰 +1 位作者 许妍 刘绪平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2期220-226,共7页
目的 建立樟帮法甘草制吴茱萸(以下简称“泡吴茱萸”)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新碱的含量,为泡吴茱萸的质量控制及标准提高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多波长切换法建立泡吴茱萸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以... 目的 建立樟帮法甘草制吴茱萸(以下简称“泡吴茱萸”)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新碱的含量,为泡吴茱萸的质量控制及标准提高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多波长切换法建立泡吴茱萸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以吴茱萸次碱为内参物,采用斜率校正法计算吴茱萸碱、吴茱萸新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并比较一测多评(QAMS)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 建立了泡吴茱萸的指纹图谱,共有20个共有峰,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70~0.998,共指认了7个共有峰;10批样品中QAMS法测定的吴茱萸碱、吴茱萸新碱的含量为1.754~7.542 mg/g和1.281~2.455mg/g,QAMS法与外标法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相似。结论 所建立的HPLC法简单、可靠,分离度、重复性良好,可用于泡吴茱萸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制吴茱萸 樟帮法 炮制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生物碱 一测多评法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