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式生物膜反应器中生物膜量、厚度及活性 被引量:38
1
作者 赵庆良 刘淑彦 王琨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1999年第6期39-43,共5页
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中加入废弃轮胎颗粒作为生物膜载体形成复合式生物膜反应器 ,在颗粒浓度为40g/L时 ,稳定运行条件下在轮胎颗粒表面可形成约50mg/ g 的生物膜量 ,即在传统曝气池的2000~3000mg/L悬浮生长污泥的基础上 ,可增加2000mg/... 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中加入废弃轮胎颗粒作为生物膜载体形成复合式生物膜反应器 ,在颗粒浓度为40g/L时 ,稳定运行条件下在轮胎颗粒表面可形成约50mg/ g 的生物膜量 ,即在传统曝气池的2000~3000mg/L悬浮生长污泥的基础上 ,可增加2000mg/L的附着生物膜量。此时生物膜的厚度为255μm ,其活性以比基质耗氧速率 (SOUR)表示为40~70mgO2/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量 生物 生物反应器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反硝化生物滤池中生物膜量与脱氮效果和脱氢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叶星 马凯迪 +5 位作者 黄俊生 刘玉红 关永年 恽云波 徐锡梅 章文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10-1215,共6页
采用自主研发的中试反硝化生物滤池处理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出水,研究了稳定运行下生物膜量与脱氮效果和脱氢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根据VSS/SS=0.78、VSS/SS>0.78、VSS/SS<0.78,将SS分为3个区域,分别为区域1(232.5~1246.... 采用自主研发的中试反硝化生物滤池处理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出水,研究了稳定运行下生物膜量与脱氮效果和脱氢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根据VSS/SS=0.78、VSS/SS>0.78、VSS/SS<0.78,将SS分为3个区域,分别为区域1(232.5~1246.6 mg·L-1)、区域2(1246.6~2542.7 mg·L-1)、区域3(2542.7~3523.9 mg·L-1)。在区域2内能获得最大的NO3--N和TN去除能力,去除率分别为95.0%和85.7%及最大的总脱氢酶活性(TDHA),为112.5 g;单位质量生物膜脱氢酶活性(DHA)与SS和VSS之间显著负相关,R2分别为0.822和0.876;TDHA随SS的增加而增加,直至VSS/SS开始减小时随之减小。DHA能较好地从微观层面反应微生物的活性,TDHA可从宏观层面反映整个反应器的生物活性,为反硝化生物滤池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酶活性 生物膜量 脱氮效果 反硝化生物滤池
原文传递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用填料的生物膜特性 被引量:17
3
作者 吴春笃 张波 李海燕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7,共4页
为阐明不同类型填料对生物膜的影响,选取弹性立体填料、组合式填料、多面空心球作为接触氧化池的填料,通过考察挥发性生物膜量、生物膜耗氧率、生物膜多聚糖等指标,研究填料的挂膜效果与生物膜特性.结果表明:弹性立体填料挂膜速度较慢,... 为阐明不同类型填料对生物膜的影响,选取弹性立体填料、组合式填料、多面空心球作为接触氧化池的填料,通过考察挥发性生物膜量、生物膜耗氧率、生物膜多聚糖等指标,研究填料的挂膜效果与生物膜特性.结果表明:弹性立体填料挂膜速度较慢,约为8天左右,组合式填料与多面空心球挂膜速度相当;组合填料上的生物膜对于底物有较高去除率,约为90%,生物膜量高;多面空心球受气水作用能够悬浮转动,因而具有较强的布水、布气功能,生物膜活性较高,但生物膜容易脱落导致系统受负荷冲击时生物量流失而处理效果变差;弹性填料具有处理效果稳定,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小,且便于反冲洗,因此其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生物接触氧化 填料 生物膜量 多聚糖
下载PDF
不同营养配比下生物膜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波 吴春笃 +1 位作者 李海燕 储金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7-49,60,共4页
为了考察不同C、N、P营养配比下生物膜生长情况,以生物膜量、生物膜好氧呼吸率、生物膜多聚糖含量、生物膜沉降性能和生物膜含磷量等为生物膜特性指标,利用弹性立体填料作为生物膜载体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C:N:P为200:10:2时,... 为了考察不同C、N、P营养配比下生物膜生长情况,以生物膜量、生物膜好氧呼吸率、生物膜多聚糖含量、生物膜沉降性能和生物膜含磷量等为生物膜特性指标,利用弹性立体填料作为生物膜载体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C:N:P为200:10:2时,生物膜特性较好,生物膜与载体表面有良好的附着性,不易脱落,不会引起堵塞,生物膜较薄,溶解氧和营养物质能够充分到达生物膜深处,对COD、总氮、总磷的去除率较好;在C:N:P=200:5:2时,生物膜整体状态也较好,但是生物膜总量过高,可以通过提高气水比,对生物膜总量进行控制,降低操作成本;其它营养配比下生物膜状况较差,对污染物的去除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接触氧化 生物特性 营养配比 生物膜量 弹性填料
下载PDF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的生物膜特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朝升 荣宏伟 张可方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5,59,共4页
通过扫描电镜对具有除磷功能的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中生物膜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并考察了容积负荷、曝气量和厌氧循环水量对生物膜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生物膜主要由微生物及其胞外多聚物组成,大量的微生物及其胞外多聚物相互连结,形成... 通过扫描电镜对具有除磷功能的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中生物膜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并考察了容积负荷、曝气量和厌氧循环水量对生物膜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生物膜主要由微生物及其胞外多聚物组成,大量的微生物及其胞外多聚物相互连结,形成稳定的缠结结构。平均每片填料上附着的生物膜质量为4.088 g,挥发性生物膜质量与生物膜干质量的比值为0.861,表明活性生物量较高。填料上的生物膜量主要受曝气量和厌氧循环水量的影响,而容积负荷对填料上的生物膜量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磷 生物 生物 生物膜量
下载PDF
不同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净化效果及其生物膜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22
6
作者 吴为中 王占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44-50,共7页
在同一受污染的水源条件下模拟 3种典型的生物接触氧化法 ,研究了净化效果与生物膜特性 .结果表明 ,颗粒填料的淹没式曝气生物滤池 (Ⅰ型 )的净化效果要明显好于采用YDT弹性立体填料的中心导流筒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 (Ⅱ型 )与直接微孔... 在同一受污染的水源条件下模拟 3种典型的生物接触氧化法 ,研究了净化效果与生物膜特性 .结果表明 ,颗粒填料的淹没式曝气生物滤池 (Ⅰ型 )的净化效果要明显好于采用YDT弹性立体填料的中心导流筒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 (Ⅱ型 )与直接微孔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 (Ⅲ型 ) .如Ⅰ型对氨氮、亚硝酸盐氮、TOC、CODMn、浊度、锰等的去除效果要平均高出Ⅱ、Ⅲ型 10个百分点左右 ,在去除溶解性有机物、消毒副产物前体等方面I型要高出Ⅱ、Ⅲ型 5— 10个百分点 .生物膜特性比较 ,Ⅰ型模拟生物池内单位容积生物膜量与膜的活性均高于Ⅱ、Ⅲ型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净化效果与填料类型、运转方式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料类型 运行方式 生物膜量 活性
下载PDF
复合生物膜反应器味精废水挂膜特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何争光 谢丽清 +1 位作者 张珂 王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5-58,共4页
向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中投加改性悬浮填料作为生物膜载体,形成复合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填料填充率为体积分数40%,利用味精废水进行生物膜培养。稳定运行6周后挂膜成熟,此时生物膜厚约0.5~1.0mm,填料内部形成约34.0 mg.g-1... 向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中投加改性悬浮填料作为生物膜载体,形成复合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填料填充率为体积分数40%,利用味精废水进行生物膜培养。稳定运行6周后挂膜成熟,此时生物膜厚约0.5~1.0mm,填料内部形成约34.0 mg.g-1的生物膜量,即可使反应器增加2 040 mg.L-1的附着生物量。挂膜过程中COD、NH4+-N和TN的去除率稳步提高,最终去除率可分别达90%、96%、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生物反应器 悬浮填料 生物膜量
原文传递
渠式生物膜反应器中生物膜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邹长伟 金腊华 +1 位作者 万雨龙 袁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0-32,共3页
使用透水混凝土生态膜作填料,利用渠式生物膜反应器,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结合实验数据,对新型反应器中填料上生物膜的活性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其活性(以耗氧速率SOUR表示)在3.23~6.25 mgO2/g.h之间,其生物膜量在3.16~10.72mg/cm2之... 使用透水混凝土生态膜作填料,利用渠式生物膜反应器,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结合实验数据,对新型反应器中填料上生物膜的活性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其活性(以耗氧速率SOUR表示)在3.23~6.25 mgO2/g.h之间,其生物膜量在3.16~10.72mg/cm2之间,生物膜量的变化趋势是沿程下降,而SOUR却是上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式生物反应器 生物膜量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反硝化MBBR中生物膜和悬浮微生物的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郑兰香 彭党聪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06年第1期54-56,共3页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反应器.介绍了间歇式反硝化MBBR中,生物膜和悬浮微生物的特性,为实际生物膜反应器选择合适的生物膜和悬浮微生物比例及活性提供试验依据.在搅拌强度为100r/min、硝氮负荷为0.32(kg.m3)/d的...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反应器.介绍了间歇式反硝化MBBR中,生物膜和悬浮微生物的特性,为实际生物膜反应器选择合适的生物膜和悬浮微生物比例及活性提供试验依据.在搅拌强度为100r/min、硝氮负荷为0.32(kg.m3)/d的条件下,以反硝化MBBR为对象,测定了系统到达稳定状态时的生物膜量、膜厚、悬浮微生物和生物膜各自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以及各自的活性.试验表明,反应器内稳态时的平均生物膜量为33.7mg/g,膜厚为114μm;生物膜和悬浮微生物分别占总生物量的89.9%和10.1%.生物膜和悬浮微生物的COD降解速率分别为166.5(mg.g-1)/h和65.9(mg.g-1)/h,硝氮降解速率分别为32.1(mg.g-1)/h和12.2(mg.g-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BR 生物膜量 悬浮微生物 硝氮降解速率 COD降解速率
下载PDF
果壳种类对生物膜特性及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小兵 汪坤 +4 位作者 沈翼军 张琳 姚友长 林睿 顾娴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87-2894,共8页
为促进植物果壳的资源化利用,选择花生壳、核桃壳和夏威夷果壳3种果壳,使用SEM和FTIR表征其表面微观特征与化学基团,探索植物果壳作为SBBR反应器填料的可行性,考察果壳类型对生物膜特性和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果壳表面粗糙... 为促进植物果壳的资源化利用,选择花生壳、核桃壳和夏威夷果壳3种果壳,使用SEM和FTIR表征其表面微观特征与化学基团,探索植物果壳作为SBBR反应器填料的可行性,考察果壳类型对生物膜特性和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果壳表面粗糙多孔且富有—OH、—COOH等亲水性基团,有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花生壳上生物膜量呈现"先增后降"变化,试验前期从6.80 mg·cm^-3上升至24.66 mg·cm^-3。后期花生壳软化分解,生物膜量不断降低,与试验前期基本持平,生物膜中夹杂过多腐烂的代谢产物,导致EPS含量最低(49.90 mg·g^-1),DHA低,生物膜活性差,对COD、NH4^+-N长期去除效果不理想,仅能达到约65%;核桃壳、夏威夷果壳上生物膜量含量高,试验前期分别从7.98 mg·cm^-3和8.45 mg·cm^-3快速上升至26.75 mg·cm^-3和25.96 mg·cm^-3,之后缓慢上升。悬浮于反应器中的核桃壳受到强烈水力剪切作用,污染物传质效果的增强促进微生物EPS分泌,EPS含量最高达66.44 mg·g^-1;2种果壳生物膜DHA均呈现"先增后稳"变化,最高达到81.72 mg·g^-1·h^-1,生物膜活性高,对COD、NH4^+-N去除率不断增长,最高均达到90%左右。因此,除花生壳外,核桃壳和夏威夷果壳结构稳定,生物膜特性良好、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可作为填料长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果壳 生物膜量 胞外聚合物 脱氢酶活性 废水处理
下载PDF
生物膜法废水处理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红兵 乔俊莲 《江苏环境科技》 1997年第4期1-4,共4页
因其灵活性和高运转负荷,生物膜法在废水处理中特别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和活性是生物膜法处理装置有效运行的关键。本文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将生物膜组成、结构、生物膜量、生物膜活性估算等研究... 因其灵活性和高运转负荷,生物膜法在废水处理中特别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和活性是生物膜法处理装置有效运行的关键。本文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将生物膜组成、结构、生物膜量、生物膜活性估算等研究方法分类综述,为生物膜法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生物膜量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的微藻生物膜生长预测模型研究
12
作者 黄丽雯 张念 +3 位作者 钟年丙 赵明富 杨欢欢 邹文根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6-80,共5页
为了快速无损地获取微藻生物膜生长信息,本文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在线原位监测了不同时期微藻生物膜的特征光谱,提取了25个光谱特征参数;利用相关系数对光谱特征参数与生物膜量进行了分析,提取了相关系数绝对值较大的四个特征参数:(SDr-S... 为了快速无损地获取微藻生物膜生长信息,本文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在线原位监测了不同时期微藻生物膜的特征光谱,提取了25个光谱特征参数;利用相关系数对光谱特征参数与生物膜量进行了分析,提取了相关系数绝对值较大的四个特征参数:(SDr-SDy)/(SDr-SDy)、SDr、OSAVI、NDVI;同时对比分析了单一特征的曲线拟合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及多特征参数曲线拟合模型对生物膜生长预测所需时间及精度。结果表明:单一特征拟合模型预测精度的SDr参数为5.12%,预测时间为0.018s;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精度为2.68%,预测时间为0.873s;多特征参数曲线拟合模型的预测精度提高到3.01%,预测时间缩短至0.024s。实验结果及理论分析表明多光谱特征参数拟合模型对生物膜量的预测较好,可为微藻生物膜高效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生物膜量 高光谱 光谱特征 预测
原文传递
唾液链球菌抑制变形链球菌生物膜作用的发酵条件优化
13
作者 于亚男 吴正钧 韩瑨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4-38,51,共6页
为提高唾液链球菌BD3900代谢产物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以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形成量的抑制率为指标,分别考察了培养时间、培养温度、碳源种类、蔗糖浓度、接种量5个因素对BD3900抑制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 为提高唾液链球菌BD3900代谢产物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以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形成量的抑制率为指标,分别考察了培养时间、培养温度、碳源种类、蔗糖浓度、接种量5个因素对BD3900抑制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16h、培养温度34℃、蔗糖浓度1 g/100 mL。经过发酵条件优化后,BD3900代谢产物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相比优化前提高了10%,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减少变形链球菌生物膜中不溶性胞外多糖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链球菌BD3900 变形链球菌 生物形成 培养条件 不溶性胞外多糖
下载PDF
微孔盘曝气系统中悬浮填料挂膜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国富 陈峰 +2 位作者 周增炎 高廷耀 黄民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194,共3页
在微孔盘曝气系统中,针对悬浮填料挂膜过程,展开中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HRT仅1h的连续流曝气系统中,悬浮填料挂膜快。曝气强度不同,悬浮填料挂膜特性和生物膜量以及对COD的去除效果相差很大。试验发现微孔盘曝气系统中悬浮填料... 在微孔盘曝气系统中,针对悬浮填料挂膜过程,展开中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HRT仅1h的连续流曝气系统中,悬浮填料挂膜快。曝气强度不同,悬浮填料挂膜特性和生物膜量以及对COD的去除效果相差很大。试验发现微孔盘曝气系统中悬浮填料的最适宜曝气强度范围为8~10m3/(m2·h),在此范围内,系统的溶解氧为3.9~5.2mg/L,生物膜量为3.3~3.5g/L,对COD的去除率在70%~80%。在上述基础上还对不同型号的悬浮填料进行了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填料 曝气系统 特征研究 微孔 曝气强度 生物膜量 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 去除效果 特性 3.5g COD 过程 连续流 HRT 溶解氧 去除率 中试
下载PDF
MBBR的生物反硝化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兰香 彭党聪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6年第8期33-35,共3页
在讨论生物膜反硝化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的生物反硝化特性。在NO3--N负荷为0.32kg/(m3.d)条件下,MBBR系统达稳态时的平均生物膜量为33.7mg/g,生物膜厚为100μm左右;生物膜的COD降解速率为166.5mg/(g.h),硝氮降... 在讨论生物膜反硝化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的生物反硝化特性。在NO3--N负荷为0.32kg/(m3.d)条件下,MBBR系统达稳态时的平均生物膜量为33.7mg/g,生物膜厚为100μm左右;生物膜的COD降解速率为166.5mg/(g.h),硝氮降解速率为32.1mg/(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BR 生物膜量 硝氮降解速率 COD降解速率
下载PDF
悬浮填料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何国富 徐和胜 +3 位作者 周增炎 高廷耀 黄民生 徐亚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38,共3页
试验系统利用某城市污水厂生产工艺回流污泥为系统悬浮污泥,探讨了悬浮填料投配比、投配方式和中试硝化效果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悬浮填料最小投配比为15%即可满足系统硝化功能的要求;悬浮填料的投配方式宜采用集中投配并布置于曝... 试验系统利用某城市污水厂生产工艺回流污泥为系统悬浮污泥,探讨了悬浮填料投配比、投配方式和中试硝化效果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悬浮填料最小投配比为15%即可满足系统硝化功能的要求;悬浮填料的投配方式宜采用集中投配并布置于曝气池的末端,这样既可提高系统的生物膜量,又有利于硝化反应的实现。而且,控制适当的溶解氧浓度,悬浮填料的投加有助于同步硝化反硝化更充分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填料 试验研究 同步硝化反硝化 优化 城市污水厂 溶解氧浓度 悬浮污泥 回流污泥 生产工艺 试验系统 试验结果 生物膜量 硝化反应 可满足 曝气池 配比 配方 中试
下载PDF
水处理用纤维素载体的降解及生物膜附着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薇 康勇 赵春景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9-266,共8页
研究了纤维素载体性能和生态因子(温度、底物浓度、pH)对载体降解和生物膜附着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改性、交联、交联且阳离子化处理后载体最终平均降解率分别为55.2%、23.9%、20.5%;单位质量阳离子化载体的生物膜附着量最大,达0.247g... 研究了纤维素载体性能和生态因子(温度、底物浓度、pH)对载体降解和生物膜附着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改性、交联、交联且阳离子化处理后载体最终平均降解率分别为55.2%、23.9%、20.5%;单位质量阳离子化载体的生物膜附着量最大,达0.247g.g-1.纤维素载体可为细菌补充碳源,进而促进载体初期降解,可使废水中SO42-降解率最多提高51%.pH为5.0~6.5条件下,随着pH值的升高载体最终降解率下降,生物膜附着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生物载体 降解 生物膜量
原文传递
悬浮填料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黑水的启动挂膜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伟华 陈同辉 +2 位作者 陈洪斌 戴晓虎 丁扣林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6-572,共7页
采用自然挂膜法在低碳氮比的黑水中启动悬浮填料生物膜反应器,探讨了进水有机物和氨氮负荷率对挂膜启动的影响,分析了挂膜过程中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氨氮(NH+4-N)和总氮(TN)的去除转化规律及填料上附着生物量和填料生物相... 采用自然挂膜法在低碳氮比的黑水中启动悬浮填料生物膜反应器,探讨了进水有机物和氨氮负荷率对挂膜启动的影响,分析了挂膜过程中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氨氮(NH+4-N)和总氮(TN)的去除转化规律及填料上附着生物量和填料生物相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DO为1.5-2.5 mg/L、温度为(21±2)℃等条件下可快速(43 d)启动生物硝化挂膜,SCOD、NH+4-N和TN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4%、62%和46%,单个填料上的生物膜量达到0.49 g/个。进水SCOD、NH+4-N负荷率明显影响硝化细菌在填料上的成膜和生物硝化效率。研究认为,进水SCOD、NH+4-N负荷率分别保持5.34g/(m^2·d)、1.44 g/(m^2·d)左右,能够促快速挂膜并获得良好的短程硝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床生物反应器 自然挂 填料表面负荷率 同步硝化反硝化 生物膜量
原文传递
载体内微孔孔径对生物膜特性及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小兵 林睿 +4 位作者 张琳 汪坤 何楠婷 顾娴静 沈翼军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329-3338,共10页
为解决载体內部微孔孔径在废水生物膜法中缺乏选型依据的问题,采用5种孔径(0.6~4 mm)聚氨酯海绵生物载体构建了SBBR,考察了载体内微孔孔径对生物膜特性(MLSS、EPS、DHA)及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了载体内部微孔孔径与生物膜特性的相关... 为解决载体內部微孔孔径在废水生物膜法中缺乏选型依据的问题,采用5种孔径(0.6~4 mm)聚氨酯海绵生物载体构建了SBBR,考察了载体内微孔孔径对生物膜特性(MLSS、EPS、DHA)及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了载体内部微孔孔径与生物膜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载体内微孔孔径与MLVSS、MLSS呈显著负相关,而与PN、PS、EPS和f呈显著正相关;高生物量使小孔径载体(0.6 mm,1 mm)在反应器运行前中期拥有最佳的废水处理效果,同时过多的生物膜在微孔环境中会堵塞内部的通道和空穴,进而抑制传质,使生物膜活性(DHA、f)降低;而大孔径载体(4 mm)内部传质快、水力剪切作用强,加速生物膜解吸脱落速率,促进了生物膜活性的提高与EPS(主要是TB-EPS)的释放,但同样限制了生物膜量的增长。相较而言,中等孔径载体(2 mm,3 mm)适宜的微孔不仅能维持适量的微生物量,还能保持良好的生物膜结构和活性,为生物膜反应器提供良好的长期运行条件和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孔径 生物膜量 胞外聚合物 脱氢酶活性 废水处理效果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biofilms on antibacterial bonding agents containing novel quaternary ammonium methacrylates 被引量:5
20
作者 Han Zhou Michael D Weir +3 位作者 Joseph M Antonucci Gary E Schumacher Xue-Dong Zhou Hockin H K X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77-86,共10页
Antibacterial adhesives are promising to inhibit biofilms and secondary caries.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synthesize and incorporate quaternary ammonium methacrylates into adhesives,and investigate the alkyl... Antibacterial adhesives are promising to inhibit biofilms and secondary caries.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synthesize and incorporate quaternary ammonium methacrylates into adhesives,and investigate the alkyl chain length effects on three-dimensional biofilms adherent on adhesives for the first time.Six quaternary ammonium methacrylates with chain lengths of 3,6,9,12,16 and 18were synthesized and incorporated into Scotchbond Multi-Purpose.Streptococcus mutans bacteria were cultured on resin to form biofilms.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was used to measure biofilm thickness,live/dead volumes and live-bacteria percentage vs.distance from resin surface.Biofilm thickness was the greatest for Scotchbond control;i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hain length,reaching a minimum at chain length 16.Live-biofilm volume had a similar trend.Dead-biofilm volum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hain length.The adhesive with chain length 9 had 37%live bacteria near resin surface,but close to 100%live bacteria in the biofilm top section.For chain length 16,there were nearly 0%live bacteria throughout the three-dimensional biofilm.In conclusion,strong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as achieved by adding quaternary ammonium into adhesive,with biofilm thickness and live-biofilm volume decreasing as chain length was increased from 3 to 16.Antibacterial adhesives typically only inhibited bacteria close to its surface;however,adhesive with chain length 16 had mostly dead bacteria in the entire three-dimensional biofilm.Antibacterial adhesive with chain length 16 is promising to inhibit biofilms at the margins and combat secondary ca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酯 生物膜量 抗菌活性 粘合剂 季铵 三维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细菌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