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接触式生理参数测量用于远程急诊分诊的可行性研究
1
作者 夏梦 赵金川 +2 位作者 江南 罗杰 黄健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361-366,共6页
目的 通过分析急诊患者危重症及轻症的就诊特征,评估非接触式生理测量及远程预检分诊的准确性,探讨远程协助患者就诊的可行性方法。方法 纳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2年6月1日至10月31日急诊科就诊的419例患者。根据急诊预检分诊结果分... 目的 通过分析急诊患者危重症及轻症的就诊特征,评估非接触式生理测量及远程预检分诊的准确性,探讨远程协助患者就诊的可行性方法。方法 纳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2年6月1日至10月31日急诊科就诊的419例患者。根据急诊预检分诊结果分为危重症组(221例)和轻症组(198例),比较2组患者就诊信息特征的差异;用手机应用程序非接触式测量心率和呼吸频率参数,与接触式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评估非接触式测量心率及呼吸频率的准确性;与急诊科现场预检分诊分级比较,评估远程预检分诊分级的准确性。结果 轻症组患者中18~<45岁者明显高于危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组患者中意识状态为“对声音刺激有反应”和“对疼痛刺激有反应”者均明显高于轻症组,轻症组患者多为“意识清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组患者主诉为“胸痛、意识障碍、便血”者均明显高于轻症组,轻症组患者以“关节痛”居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排前3位既往史均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危重症组患者既往有肿瘤、消化道出血病史者均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接触式测量心率与接触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接触式测量呼吸频率与接触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预检分诊的危重症患者明显高于远程预检分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接触式测量的心率、呼吸频率准确性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结合急诊患者的就诊信息特征,远程急诊预检分诊的可靠性将会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检分诊 非接触式生理参数测量 远程医疗
下载PDF
I^2C总线在多生理参数测量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2
作者 孙延泉 张连强 +1 位作者 季家红 候开江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8年第2期91-93,共3页
阐述了I2C总线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以及其在具有多种生理参数测量功能的心理测试系统开发中的具体应用实例。通过对多种生理参数测量系统的I2C总线硬件和软件设计进行讨论和研究,来说明I2C总线的结构、特点以及应用方法。系统性能达... 阐述了I2C总线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以及其在具有多种生理参数测量功能的心理测试系统开发中的具体应用实例。通过对多种生理参数测量系统的I2C总线硬件和软件设计进行讨论和研究,来说明I2C总线的结构、特点以及应用方法。系统性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同时,I2C总线的技术完全可以满足多种生理参数测量系统的应用需要,包括可以满足低频率的生理信息采集等。其简化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降低了系统的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2C总线 生理参数测量 心理测试
下载PDF
无扰式生理参数测量仪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探讨
3
作者 殷涵 贾立红 +1 位作者 孙晓红 潘宗极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14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无扰式生理参数测量仪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选取2019年8-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心内科住院患者29例作为研究受试对象。同时采用无扰式生理参数测量仪与常规心电监护仪监测,统一规范培训测量血压、心... 目的:探讨无扰式生理参数测量仪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选取2019年8-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心内科住院患者29例作为研究受试对象。同时采用无扰式生理参数测量仪与常规心电监护仪监测,统一规范培训测量血压、心率、脉率、血氧饱和度及心律失常类型。结果:观察患者中,共记录结果522次;两种监护仪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监护仪检出心律失常对比结果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9例患者在试验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无扰式生理参数测量仪是基于互联网医疗实现协助远程医疗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参数测量 互联网医疗 家庭远程医疗监护系统
下载PDF
低功耗人体全消化道生理参数遥测胶囊的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鲁丽 颜国正 +2 位作者 王志武 姜萍萍 赵凯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7-693,共7页
设计了一种连续监测胃肠道生理参数的低功耗参数遥测胶囊,它主要包括传感器模块、低功耗专用集成芯片和无线射频模块。首先,采用三态时钟管理单元为集成芯片内部的各个模块选择合适的时钟频率,并在模块闲置时关闭相应模块的时钟来降低... 设计了一种连续监测胃肠道生理参数的低功耗参数遥测胶囊,它主要包括传感器模块、低功耗专用集成芯片和无线射频模块。首先,采用三态时钟管理单元为集成芯片内部的各个模块选择合适的时钟频率,并在模块闲置时关闭相应模块的时钟来降低集成芯片的功耗。其次,采用单工通讯、数据暂存和减小发射功率等方法降低射频模块的功耗。最后,通过软件设计使胶囊间歇工作以降低系统整体功耗。测试结果表明:专用集成芯片工作时电流约为300μA@2MHz,休眠时约为4μA@28kHz;射频模块发射时电流约为12mA,单片机采集数据时电流约为300μA。与第二代参数胶囊相比,射频模块和单片机的功耗分别降低了约47%和24%,可连续工作时间达到136h,基本满足参数胶囊长时连续监测胃肠道生理参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功耗遥测胶囊 消化道 生理参数测量 专用集成芯片 三态时钟管理
下载PDF
一种便携式多体征参数监护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15
5
作者 戴明 王琪 +2 位作者 吴万庆 陈昳丽 李春月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8-81,共4页
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便携式实用新型医疗健康监护系统。系统由人体生理参数采集电路、微控制电路和系统软件三部分组成,可对人体常见的体征参数进行采集、处理和显示。实验对比结果表明,监护系统能准确稳定地对人体... 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便携式实用新型医疗健康监护系统。系统由人体生理参数采集电路、微控制电路和系统软件三部分组成,可对人体常见的体征参数进行采集、处理和显示。实验对比结果表明,监护系统能准确稳定地对人体体温、脉搏、呼吸、心电、血压、血氧等多个参数进行实时测量、保存和显示,并能通过蓝牙和Wi Fi进行无线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 生理参数测量 体征监护 数据解析 实时动态显示 无线传输
下载PDF
基于ZigBee的人体参数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孔喜梅 《仪表技术》 2018年第12期26-32,共7页
基于ZigBee无线网络和蓝牙4.0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人体生理参数监测系统。通过对病患体温、血压、血氧、脉率四项生理参数的样本数据分析比较,制定了可行的人体生理参数采集方案。系统根据方案设计了Cortex-M3系... 基于ZigBee无线网络和蓝牙4.0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人体生理参数监测系统。通过对病患体温、血压、血氧、脉率四项生理参数的样本数据分析比较,制定了可行的人体生理参数采集方案。系统根据方案设计了Cortex-M3系统电路、CC2530无线模块电路,为硬件平台选择了适合的芯片及传感器采集模块。在此基础上,对软、硬件平台进行分析研究,完善了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基于STM32平台完成了系统生理信号采集程序及系统控制、显示、存储、无线模块通信、蓝牙模块通信等程序的开发;基于CC2530平台完成了ZigBee网络采集节点、路由节点、协调器节点的程序开发,采用zigBee协议栈实现了ZigBee网络组建功能,实现了系统整体设计。经过调试,完成了ZigBee无线网络设计与组网工作,实现了生理参数采集节点的主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GBEE 无线网络 监护系统 生理参数测量
原文传递
多参数监护仪的使用注意事项技术展望和市场回顾
7
作者 彭磊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2年第1期61-63,共3页
本文简介了多参数监护仪工作原理,着重讨论了临床上各生理参数测量中需注意的事项,希望尽可能发挥医院现有监护仪的效益,文章最后探讨了可能用于监护仪的新技术并对国内市场作了简要回顾。
关键词 参数监护仪 使用 注意事项 技术展望 市场 生理参数测量
下载PDF
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慢性病社区诊断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孟文辉 《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第1期27-27,共1页
鄞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于摸清辖区居民慢性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对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简称鄞江镇,下同)35岁以上居民随机抽取了1816进行了慢性病基线调查恶化相关生理参数测量。现将慢性病诊断报告如下。
关键词 社区诊断报告 宁波市鄞州区 慢性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生理参数测量 基线调查 浙江省 居民
下载PDF
皮肤集成电子:个性化健康管理新范式
9
作者 徐晓敏 魏斌斌 +2 位作者 楼子瑞 程思敏 成会明 《科技纵览》 2023年第3期72-76,共5页
智能可穿戴设备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实时采集用户健康数据信息和行为习惯,在物联网(IoT)时代的智慧医疗建设进程中将成为获取个人健康信息的重要手段.目前市面上的可穿戴设备,大多为刚性形态,无法顺应皮肤表面纹理,易受运动... 智能可穿戴设备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实时采集用户健康数据信息和行为习惯,在物联网(IoT)时代的智慧医疗建设进程中将成为获取个人健康信息的重要手段.目前市面上的可穿戴设备,大多为刚性形态,无法顺应皮肤表面纹理,易受运动伪影干扰;另外,大多需要采用腕带等额外固定装置,不可避免地与皮肤产生相对位移,无法保证生理参数测量的重复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可穿戴设备 云计算 大数据 皮肤表面纹理 相对位移 生理参数测量 健康数据 智慧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