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理性缺血训练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婉婉 赵葳 +2 位作者 崔丽娟 赵冬霞 史秋寅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11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生理性缺血训练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1日~2021年12月1日收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应用生理... 目的:探讨生理性缺血训练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1日~2021年12月1日收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应用生理性缺血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心功能变化、生活质量评分及观察组训练前后功能指标。结果:训练后,两组心功能变化、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训练前(P<0.05,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训练后,观察组心率、舒张压优于训练前(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生理性缺血训练,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够提升患者心功能,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的组成,从而改善患者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缺血训练 冠心病 心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超声指导下围手术期生理性缺血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影响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余秋雨 郑瑜 陆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58-1365,共8页
目的:探讨超声指导下围手术期生理性缺血训练(PI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PIT治疗组(Tra-PIT组)和超声指导下PIT治疗组(Ult-PIT组)。对照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超声指导下围手术期生理性缺血训练(PI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PIT治疗组(Tra-PIT组)和超声指导下PIT治疗组(Ult-PIT组)。对照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常规药物治疗,Tra-PIT组、Ult-PI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围手术期PIT治疗。Tra-PIT组和Ult-PIT组患者采用的PIT加压方案压力分别为收缩压以上20mmHg和超声测量的肱动脉完全闭塞压力(TOP)。三组患者在PCI术后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浓度测算心肌梗死面积,术后第3日评估6min步行距离(6MWD)、完善心脏超声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估心肌梗死多维度评估量表(MIDAS)。同时对肱动脉TOP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围手术期cTnT评估的心肌梗死面积Ult-PIT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lt-PIT组患者的术后6MWD显著高于Tra-PIT组和对照组(P<0.05)。术后LVEF与MIDAS分值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与臂围是TOP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超声指导下围手术期PIT训练可降低围手术期cTnT评估的心肌梗死面积,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围手术期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缺血训练 急性心肌梗死 超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下载PDF
针刺与生理性缺血训练联合综合干预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的影响
3
作者 刘建伟 麻东东 +1 位作者 张东艳 张珂珂 《中医研究》 2023年第3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与生理性缺血训练联合综合干预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糖尿病相关治疗,控制血糖水平,... 目的:观察针刺与生理性缺血训练联合综合干预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糖尿病相关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并根据病情酌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和降血脂药物。对照组31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关元等)联合生理性缺血训练治疗。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定量运动干预、中药熏洗和经络腧位按摩)。两组均以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在临床症状积分、踝肱指数(ABI)及跛行距离、下肢动脉内径和血流量方面对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与生理性缺血训练结合综合干预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综合干预 针刺 生理性缺血
下载PDF
生理性缺血训练联合生长激素释放肽-6静脉注射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
4
作者 张文强 李慧 +2 位作者 薛强 叶飞林 文亮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生理性缺血训练联合生长激素释放肽-6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中取50进行造模,最终造模成功50只,将其分为5组,模型组(n=9)、假手术组(n=10)、生理性缺血训练组(A组,n=9)、生长激素释放肽-6组(B组,... 目的探讨生理性缺血训练联合生长激素释放肽-6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中取50进行造模,最终造模成功50只,将其分为5组,模型组(n=9)、假手术组(n=10)、生理性缺血训练组(A组,n=9)、生长激素释放肽-6组(B组,n=11)、生理性缺血训练联合生长激素释放肽-6组(C组,n=11)。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尾静脉注射100μg/kg 0.9%氯化钠溶液,A组大鼠给予生理性缺血训练。B组尾静脉注射100μg/kg生长激素释放肽-6。C组给予生理性缺血训练与生长激素释放肽-6,5组均干预4周。观察5组大鼠的心功能及心脏结构指标、血清胱抑素C、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水平、心肌胶原蛋白含量、胆碱酯酶活性、Bcl-2及Bax蛋白表达、胆碱能神经密度,分析Bcl-2、Bax蛋白表达与胆碱酯酶活性及胆碱能神经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明显较假手术组、A组、B组、C组低,左室收缩末径、左室舒张末内径较假手术组、A组、B组、C组高;C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收缩末径、左室舒张末内径较A组、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的血清胱抑素C、NT-proBNP、AngⅡ及醛固酮水平较假手术组、A组、B组、C组高;C组血清胱抑素C、NT-proBNP、AngⅡ及醛固酮水平较A组、B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的心肌胶原蛋白含量、胆碱酯酶活性、Bcl-2及胆碱能神经密度较假手术组、A组、B组、C组低,Bax蛋白较其余4组高;C组的心肌胶原蛋白含量、胆碱酯酶活性、Bcl-2及胆碱能神经密度较A组、B组高,Bax蛋白明显较A组、B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表达与胆碱酯酶活性胆碱能神经密度呈正相关(r=0.562、0.689,P<0.05),Bax蛋白表达与胆碱酯酶活性胆碱能神经密度负正相关(r=-0.489、-0.710,P<0.05)。结论生理性缺血训练联合生长激素释放肽-6可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可能与其可提高大鼠的Bcl-2、胆碱酯酶活性及胆碱能神经密度,降低血清胱抑素C、NT-proBNP、AngⅡ、醛固酮水平及Bax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生理性缺血训练 生长激素释放肽-6 心力衰竭
下载PDF
生理性缺血训练对冠心病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咏雪 林松 +3 位作者 陆晓 励建安 肖明月 李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299,共7页
目的:研究生理性缺血训练(PIT)对冠心病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分为训练组(n=10)和对照组(n=10),均应用3个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训练组患者同时进行3个月的PIT。PIT采用高强度静... 目的:研究生理性缺血训练(PIT)对冠心病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分为训练组(n=10)和对照组(n=10),均应用3个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训练组患者同时进行3个月的PIT。PIT采用高强度静力性握拳诱导上肢肌肉最大等长收缩运动,造成短暂的骨骼肌生理性缺血;每次握拳持续1min,放松1min,重复10次为1组,每天4组,每周5d,训练3个月。3个月前、后分别抽取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EPCs的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VEGF的浓度。结果:3个月前,两组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和VEGF浓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3个月PIT,训练组患者EPCs数量增加到(0.044±0.016)%,明显高于基线水平(P=0.015);VEGF浓度增加到(98.5±17.4)pg/ml,明显高于基线水平(P<0.01)。而对照组3个月前、后EPCs数量和VEGF浓度均没有显著改变(P>0.05)。对照组3个月后两指标均低于训练组3个月后的水平(P<0.05)。3个月后两组患者EPCs数量与VEGF浓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PIT可以增加冠心病患者循环EPCs的数量和VEGF的浓度,从而可能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缺血训练 心肌缺血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等长收缩运动
下载PDF
等长收缩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林松 李咏雪 +1 位作者 励建安 陆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7-383,共7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肢体等长收缩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是否可以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形成,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等长握拳训练组。训练组患者进行3个月等长握拳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肢体等长收缩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是否可以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形成,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等长握拳训练组。训练组患者进行3个月等长握拳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对照组不做任何训练活动。训练前后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荧光激活流式细胞分离术测定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心肌核素显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测定心肌缺血区血流灌注。结果:运动前,两组患者核素心肌显像静息节段总评分、外周血EPCs数量、VEGF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3个月等长握拳训练后,训练组EPCs数量、VEGF浓度均显著增加(P<0.01);训练组SPECT观察缺血区域节段总评分有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训练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训练后EPCs增量与VEGF增量,VEGF增量与静息节段总评分改善均呈中度相关(r=0.56,r=-0.60)。结论:冠心病患者等长握拳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可通过VEGF及EPCs释放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长收缩 生理性缺血 心肌侧支循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生理性缺血训练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兔血管内皮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孔明涯 陆晓 +2 位作者 林松 赵彦 林爱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进行生理性缺血训练对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高脂组和训练组。对照组采用普通饮食,其余两组采用高脂饮食,其中训练组左下肢用止血带结扎的方式进行生...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进行生理性缺血训练对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高脂组和训练组。对照组采用普通饮食,其余两组采用高脂饮食,其中训练组左下肢用止血带结扎的方式进行生理性缺血训练3min/次,3次/d,5d/周,另外两组安静笼养。实验周期为4周。结果:4周实验后,兔主动脉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高脂组主动脉血管壁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占1.84±0.83%,而对照组和训练组却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管横切面HE染色显示高脂组兔主动脉内膜上已经形成泡沫细胞,而对照组和训练组兔的主动脉内膜光滑,无泡沫细胞形成。实验前三组兔血液VEGF含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8.35±0.37pg/ml,高脂组:8.27±0.55pg/ml,训练组:8.63±0.36pg/ml,P>0.05),实验后三组兔血液VEGF含量均高于实验前,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16.93±0.89pg/ml,高脂组:14.39±0.97pg/ml,训练组:14.36±0.73pg/ml,P>0.05)。实验前三组兔血液NO含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0.888±0.23μmol/L,高脂组:0.421±0.09μmol/L,训练组:0.529±0.134μmol/L,P>0.05),实验后三组兔血液NO含量均高于实验前,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训练组(2.18±0.144μmol/L)和高脂组(1.82±0.078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7±0.167μmol/L)。实验前三组兔血液EPCs含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7.25±0.86个/每10~5个淋巴细胞,高脂组:7.5±0.6个/每10~5个淋巴细胞,训练组:8.87±0.61个/每10~5个淋巴细胞,P>0.05),实验后训练组EPCs含量(12.75±0.94个/每10~5个淋巴细胞)高于高脂组(8.25±0.73个/每10~5个淋巴细胞)和对照组(8.25±0.73个/每10~5个淋巴细胞)且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生理性缺血训练可以促进机体产生血管内皮相关因子,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缓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缺血训练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动员对兔生理性缺血训练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郑瑜 励建安 +2 位作者 陆晓 Jan D.Reinhardt 张庆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97-604,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介导的内皮祖细胞(EPCs)动员在生理性缺血训练(PIT)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2只兔进行可控性心肌缺血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入以下6组:假手术组、单纯生理性缺血训练组、单纯...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介导的内皮祖细胞(EPCs)动员在生理性缺血训练(PIT)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2只兔进行可控性心肌缺血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入以下6组:假手术组、单纯生理性缺血训练组、单纯心肌缺血组、生理性缺血训练组、阿托伐他汀组、雷帕霉素组。生理性缺血训练共4周,每次3min,间隔5min,每周训练5d,每天训练3次。实验终点时,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实验室检测: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VEGF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心肌中VEGF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缺血心肌中EPCs数量;微球技术检测缺血心肌侧支循环血流量。结果:4周PIT后,VEGF含量在PIT组和PIT+组显著增加,与SO组、TO组和MI组相比,外周血和缺血心肌中VEGF含量在PIT组显著增加,结果具有显著性意义。PIT+组的EPCs数量在外周血和缺血心肌中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IT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外周血EPCs数量的差异同样具有显著性意义。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流量(CCBF)和CCBF/冠状动脉血流量(CBF)在PIT+组和PIT组显著高于SO组、TO组和MI组。PIT-组的各项指标与SO组和TO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EPCs数量的增加最高有43%可以被VEGF含量的增加解释,CCBF和CCBF/CBF的增加最高有90%可以被EPCs数量的增加解释。结论:PIT可促进EPCs动员,通过其远隔效应归巢到缺血心肌生成侧支循环,改善冠脉血流,最终实现"生物搭桥";通过促进和抑制EPCs,证实EPCs在PIT介导的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缺血训练 心肌缺血 侧支循环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生理性缺血训练临床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卫海 许彬 +2 位作者 丁文森 张宏天 姜敏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204-3209,共6页
目的:通过循证方法对生理性缺血训练( PIT)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南通大学... 目的:通过循证方法对生理性缺血训练( PIT)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南通大学学位论文库,时间限定为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2月,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提取文献主要信息,包括:基本特征(研究对象、样本量、年龄)、干预措施、对照方法、训练时间、结局指标。观察PIT临床应用效果,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216例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113例,对照组103例;Jadad评分为4~5分,提示纳入文献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循环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标准化均数差(SMD)=1.16,95%CI(0.73,1.60),P﹤0.01〕,循环血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均数差(MD)=19.33,95%CI(12.25,26.41),P﹤0.01〕,收缩压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MD=-6.34,95% CI(-9.18,-3.49),P ﹤0.01〕,舒张压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MD =-3.66,95% CI (-4.53,-2.79),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MD=3.88,95%CI(1.62,6.14),P﹤0.01〕。经去除样本量较大的文献或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并未发生逆转且变化较小,证实Meta分析结果稳健。结论 PIT可以有效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增加循环血中VEGF和NO水平,可能对远隔缺血部位的侧支循环生成有促进作用,从而改善心肌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疾病 生理性缺血训练 等长收缩 META分析
下载PDF
生理性缺血训练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生成中内皮祖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庆沙 陆晓 郑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1-516,共6页
目的:研究内皮祖细胞(EPCs)对生理性缺血训练(PIT)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生成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白兔雌雄不拘,体重(2.5±0.5)kg。冠状动脉左室支(LVB)安装特制水囊球,通过充放水制作可控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休息1周... 目的:研究内皮祖细胞(EPCs)对生理性缺血训练(PIT)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生成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白兔雌雄不拘,体重(2.5±0.5)kg。冠状动脉左室支(LVB)安装特制水囊球,通过充放水制作可控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休息1周后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O)、单纯肢体缺血组(LIT)、单纯心肌缺血组(MI)、生理性缺血训练组(PIT)、EPCs促进剂组(Pro-EPCs)、EPCs抑制剂组(Inhi-EPCs)。SO组不做任何干预,LIT组进行双下肢缺血训练,MI组进行心肌缺血训练,PIT组生理性缺血训练,即心肌缺血同时进行双下肢缺血训练,Pro-EPCs组在PIT组基础上口服EPCs促进剂,Inhi-EPCs组在PIT组基础上口服EPCs抑制剂。训练4周后,取左室支支配区域心肌,采用微球法测定训练前、后缺血区心肌相对侧支循环血流量(RCBF);免疫组化法检测实验终点缺血区毛细血管密度(CD)。结果:与实验前相比,MI组、PIT组RCBF值分别增加5.11、19.39(P<0.05)。实验结束时,MI组、PIT组RCBF显著高于SO组和LIT组(P<0.05),PIT组高于MI组(P<0.05),SO组与LIT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PIT组比较,Pro-EPCs组RCBF明显增高(P<0.05),Inhi-EPCs组RCBF显著降低(P<0.05)。CD结果与RCBF值类似。结论:①生理性缺血训练可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生成。②生理性缺血训练同时,正负向调节内皮祖细胞,可相应促进或抑制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生成。EPCs是生理性缺血训练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细胞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生理性缺血训练 心肌缺血 侧支循环形成 新西兰白兔
下载PDF
生理性缺血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心肌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璐 程怡慧 +3 位作者 张秀 滕美玲 张心彤 陆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1-646,共6页
目的:观察生理性缺血训练(PIT)对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及心肌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8周龄SPF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O组)、单纯心衰组(CHF组)和生理性缺血训练组(PIT组)。SO组按心衰... 目的:观察生理性缺血训练(PIT)对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及心肌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8周龄SPF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O组)、单纯心衰组(CHF组)和生理性缺血训练组(PIT组)。SO组按心衰模型制作:找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用线穿过不结扎;CHF组建立慢性心衰大鼠模型;PIT组在CHF组的基础上进行生理性缺血训练,采用止血带环扎大鼠双下肢,缺血5min,再灌注5min,每天4个循环,每周训练5天,持续8周。训练结束后采用小动物超声系统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ELISA法检测外周血NT-proBNP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及Bax蛋白表达,Masson染色检测心肌胶原含量。结果:训练8周后,与SO组相比,CHF组和PIT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明显降低,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明显升高,NT-proBNP水平升高,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Bax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与SO组相比,CHF组胶原容积分数(CVF)显著增加,而PIT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CHF组相比,PIT组的LVEF和LVFS均明显升高,LVESD和LVEDD明显降低,NT-proBNP水平降低,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Bax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CVF显著降低(P<0.05)。结论:8周PIT能逆转慢性心衰大鼠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与其促进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减少,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纤维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缺血训练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心肌重构
下载PDF
生理性缺血训练促进心肌缺血模型VEGF表达的时间规律 被引量:8
12
作者 苏娟 励建安 +1 位作者 沈梅 高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74-776,共3页
目的:研究等长收缩运动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促进心肌缺血模型外周血VEGF表达的时间规律。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23只,体重2.5±0.5kg。于坐骨神经外膜纵行植入电极,施加高强度脉冲电刺激(40Hz、1ms、2.5mA),诱发靶肌肉(腓肠肌)等... 目的:研究等长收缩运动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促进心肌缺血模型外周血VEGF表达的时间规律。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23只,体重2.5±0.5kg。于坐骨神经外膜纵行植入电极,施加高强度脉冲电刺激(40Hz、1ms、2.5mA),诱发靶肌肉(腓肠肌)等长收缩运动,作为生理性缺血训练的模型;在冠状动脉左室支安装气囊梗阻器,制作可控性心肌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单纯心肌缺血组(MI)和生理性缺血训练组(PI)。缺血负荷为2min/h、2次/d,共4周;PI组为每次训练5min,休息5min,重复8次/d,共4周。各组分别于实验前和实验后第1、2、3和4周耳中动脉取血,采用ELISA技术检测血液中VEGF浓度。结果:SO外周血VEGF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I和PI实验后各时间点均较实验前表达升高(P<0.05),第2周外周血VEGF的表达达到高峰,之后进入平台期。第1、2、3、4周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骨骼肌生理性缺血训练可以提高外周血VEGF的含量,在第2周达高峰,之后进入平台期,其VEGF升高超过单纯心肌缺血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生理性缺血训练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两种生理性缺血训练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效果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卫海 许彬 +4 位作者 倪隽 陆晓 顾红美 杭晓英 姜敏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20-927,共8页
目的:验证生理性缺血训练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并探讨两种可控性生理性缺血训练方法的差别,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抽选6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等长收缩组(20例... 目的:验证生理性缺血训练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并探讨两种可控性生理性缺血训练方法的差别,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抽选6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等长收缩组(20例)、袖带加压组(20例)、对照组(20例)。所有入组病例均接受有效的药物常规治疗。其中,等长收缩组:通过握力器诱导上肢肌肉等长收缩,收缩强度为最大等长收缩强度的40%—50%,从而造成肢体骨骼肌短暂可逆的生理性缺血。袖带加压组:通过血压计袖带加压至200mm Hg的压力值压迫上臂主要供血血管,形成骨骼肌暂时可逆的生理性缺血。对照组:除药物治疗外,不接受任何干预。干预的时间跨度3个月,2015年11月—2016年1月。比较干预前后各组患者循环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lection traction,LVEF)、无氧阈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前,三组患者的VEGF、NO、SBP、DBP、LVEF、无氧阈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3个月干预后,等长收缩组、袖带加压组、对照组分别有1、2、2例失访;等长收缩组和袖带加压组患者的VEGF、NO、LVEF、无氧阈均高于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相比对照组小幅度降低,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等长收缩组与袖带加压组患者经3个月干预后的VEGF、NO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等长收缩组患者的LVEF、无氧阈高于袖带加压组患者(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袖带加压组患者(P<0.01)。每次干预过程中,等长收缩组患者的舒张压较干预前升高(P<0.01);收缩压也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袖带加压组患者干预时较干预前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等长收缩训练和血压计袖带加压训练均能形成可控性骨骼肌的生理性缺血,经过3个月干预后,冠心病患者循环血中VEGF和NO升高,增加了促进冠脉侧支循环新生的可能性;同时LVEF和无氧阈增加,反映心功能改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降低;而等长收缩训练组在降压和改善心功能方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生理性缺血训练 等长收缩训练 袖带加压训练
下载PDF
生理性缺血训练在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司旭艳 王世广 王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3-686,共4页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生成有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增加病理性缺血心肌血液供应,减少冠心病患者死亡率。本文综述新型生理性缺血训练模式及其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生成作用的效果。
关键词 生理性缺血训练 心脏康复 侧支循环 综述
下载PDF
生理性缺血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甄晓悦 陆晓 《中国康复》 2015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观察等长收缩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PIT)是否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例和对照组8例,均进行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进行4周的PIT。训练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Fugl-Meyer、改良B... 目的:观察等长收缩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PIT)是否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例和对照组8例,均进行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进行4周的PIT。训练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Fugl-Meyer、改良Barthel指数(MBI)、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定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结果:训练4周后,与训练前比较,2组患者Fugl-Meyer、MBI与SF-36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升高(P<0.05),且训练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BI和SF-36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观察组患者VEGF明显高于训练前及对照组训练后(P<0.05),对照组血清VEGF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IT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VEGF的释放增加促进脑缺血区侧支循环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缺血训练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梗死
下载PDF
生理性缺血训练改善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心室重塑的神经机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秀 程怡慧 +3 位作者 张心彤 王璐 滕美玲 陆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15-922,共8页
目的:探讨生理性缺血训练(PIT)改善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及心室重塑的神经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性缺血训练组(PIT组)、迷走神经切断组(VN-cut组)、单纯心衰组(CHF组)及假手术组(SO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 目的:探讨生理性缺血训练(PIT)改善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及心室重塑的神经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性缺血训练组(PIT组)、迷走神经切断组(VN-cut组)、单纯心衰组(CHF组)及假手术组(SO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模型。PIT组进行慢性心衰造模,同时进行PIT,PIT方案为双下肢缺血5min,再灌注5min,5次/天,5天/周,持续8周;VN-cut组进行慢性心衰及右侧迷走神经切断造模,同时进行PIT;CHF组进行慢性心衰造模,不进行PIT;SO组大鼠行开胸手术,6-0结扎线穿过心脏而不结扎,不进行PIT,安静笼养。训练8周后,采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随后取左心室肌进行以下检测:Masson染色测心肌梗死面积,RT-PCR检测Bcl-2/Bax及MMP9/TIMP-1的mRNA含量,Ellman法检测乙酰胆碱酯酶活性,Karnoysky-Roots法检测胆碱能神经密度。结果:训练8周后,PIT组与CHF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Bcl-2/Bax及MMP9/TIMP-1的比值、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胆碱能神经密度改善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IT组与VN-cut组相比,LVEF、心肌梗死面积、Bcl-1/Bax及MMP9/TIMP-1的比值、胆碱能神经密度改善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CHF组与VN-cut组相比Bcl-1/Bax及MMP9/TIMP-1的比值改善有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Bcl-2/Bax的比值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胆碱能神经密度之间呈直线正相关(P<0.01),而MMP9/TIMP-1的比值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胆碱能神经密度之间呈直线负相关(P<0.01)。结论:生理性缺血训练通过提高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及胆碱能神经密度,进而提高迷走神经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受迷走神经活性相关因子调控,因此,有理由推测生理性缺血训练可调控迷走神经活性相关因子改善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大鼠的心功能及心室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缺血训练 迷走神经 心功能 心室重塑
下载PDF
生理性缺血训练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春云 杨梦竹 +1 位作者 杨铭霞 梁红霞 《全科护理》 2021年第23期3193-3197,共5页
介绍生理性缺血训练(physiological ischemic training,PIT)方案、生理机制、安全性以及临床应用情况,为PIT在临床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借鉴与参考,同时为缺血性疾病病人的康复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生理性缺血训练 远隔缺血预适应 侧支循环形成 等长收缩训练 袖带加压训练 综述
下载PDF
迷走神经在生理性缺血训练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程怡慧 张秀 +3 位作者 张心彤 王璐 滕美玲 陆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9-648,共10页
目的:探讨生理性缺血训练(PIT)改善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功能过程中迷走神经的作用及其发挥效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单纯心衰组(HF组)、生理性缺血训练组(PIT组)、乙酰胆碱M2受体拮抗剂组(M2R-组)... 目的:探讨生理性缺血训练(PIT)改善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功能过程中迷走神经的作用及其发挥效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单纯心衰组(HF组)、生理性缺血训练组(PIT组)、乙酰胆碱M2受体拮抗剂组(M2R-组)及乙酰胆碱M2受体激动剂组(M2R+组),每组6只。SO组按照心衰大鼠模型建立步骤,将线穿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结扎,不训练;HF组为心衰大鼠模型,不训练;PIT组在HF组基础上进行训练,每次缺血5min,再灌注5min,5次/天,5天/周,持续8周;M2R-组及M2R+组分别在PIT组基础上每天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M2受体特异性拮抗剂(0.5mg/kg,i.v.)及激动剂(0.2mg/kg,i.v.)。8周训练结束后,采用小动物二维超声系统检测心功能,Masson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q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cl-2、Bax、MMP-9及TIM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llman法检测乙酰胆碱酯酶活性,ELISA法检测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结果:8周训练后,PIT及M2R+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Bcl-2、Bcl-2/Bax的值及TIMP-1显著高于HF组和M2R-组(P<0.05);相反地,心肌梗死面积、Bax、MMP-9及MMP-9/TIMP-1的值则显著低于HF组和M2R-组(P<0.05)。PIT组、M2R组及M2R+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高于HF组(P<0.01),前者三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SO组相比,其余各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显著升高(P<0.01),但各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Bcl-2/Bax及LVEF,Bcl-2/Bax与LVEF呈正相关,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MMP-9/TIMP-1,MMP-9/TIMP-1与LVEF呈负相关(P<0.001)。结论:PIT可以通过提高迷走神经活性,减少心肌凋亡,减轻心肌间质纤维化,从而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心衰大鼠的心功能,该保护过程由乙酰胆碱M2受体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生理性缺血训练 迷走神经 心肌重构 乙酰胆碱M2受体
下载PDF
生理性缺血训练改善心衰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最佳干预强度及生物学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滕美玲 王佳悦 +3 位作者 张英杰 华文洁 王沈蕊 陆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8-736,共9页
目的:探索生理性缺血训练(PIT)改善心衰大鼠心脏结构、功能的最佳干预强度及生物学标志物。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单纯心衰组(HF组),生理性缺血训练1min组(PIT-S组)、5min组(PIT-M组)和10min组(PIT-L组),每组6只。SO... 目的:探索生理性缺血训练(PIT)改善心衰大鼠心脏结构、功能的最佳干预强度及生物学标志物。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单纯心衰组(HF组),生理性缺血训练1min组(PIT-S组)、5min组(PIT-M组)和10min组(PIT-L组),每组6只。SO组按心衰模型建立步骤,穿线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结扎,不训练;HF组建立心衰大鼠模型;PIT组在HF组基础上接受训练,单次缺血时长分别为1min、5min、10min,再灌注均为5min,5次/天,5天/周,持续8周。训练结束后采用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程度,qRT-PCR检测Bcl-2、Bax、MMP9、TIMP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NT-proBNP、Bradykinin、TNF-α、IL-6、IL-10等生物学标志物含量。结果:与SO组相比,各组Bax、心肌纤维化程度、MMP9/TIMP1比值显著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Bcl-2、Bcl-2/Bax比值、TIMP1显著降低(P<0.05);与HF组相比,3组PIT组LVEF显著升高,Bax、心肌纤维化程度、MMP9、MMP9/TIMP1比值显著降低(P<0.05);3组PIT大鼠中,PIT-M组LVEF、Bcl-2/Bax比值显著高于另外2组,而Bax、MMP9/TIMP1比值显著低于另外2组(P<0.05)。除PIT-S组Bradykinin含量外,各组血清各标志物含量均明显高于SO组;PIT-M组各标志物含量均显著低于HF组,其中IL-6、Bradykinin、TNF-α显著低于PIT-S组,IL-10、Bradykinin、TNF-α显著低于PIT-L组(P<0.05)。各标志物血清含量与LVEF均呈负相关(P<0.01),其中NT-proBNP相关性最为密切(r=﹣0.936,P<0.0001)。结论:相比于单次1min缺血/5min灌注、10min缺血/5min灌注,5min缺血/5min灌注的PIT方案对心衰大鼠心脏的远隔保护作用更显著,NT-proBNP可作为反映其保护作用的最佳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生理性缺血训练 心功能 最佳干预强度 生物学标志物
下载PDF
生理性缺血训练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代萍 兰慧杰 牛骏菁 《交通医学》 2021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观察生理性缺血训练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抗心衰药物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生理性缺血训练。干预3个月... 目的:观察生理性缺血训练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抗心衰药物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生理性缺血训练。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血清脑钠肽(BN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生命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LVESD和LVEDD分别为49.29±3.45 mm,58.35±4.03 mm,低于对照组的52.41±3.78 mm和61.28±4.42 mm,观察组LVEF和6MWD分别为(47.26±3.80)%和387.31±25.83 m,高于对照组的(44.52±3.64)%和324.76±21.04 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BNP为732.17±29.36 pg/mL,低于对照组的754.32±31.83 pg/mL,观察组VEGF为79.30±5.18 pg/mL,高于对照组的57.74±4.26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LHFQ情绪、身体、综合评分分别为6.38±1.63分,21.82±3.54分和21.59±3.20分,低于对照组的8.46±1.94分,25.23±3.25分和25.18±3.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生理性缺血训练,可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生理性缺血训练 心功能 生命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